•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情片法国1936

    主演:René Lefèvre  朱尔·贝里  弗洛雷勒  

    导演:让·雷诺阿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2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3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4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5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6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3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4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5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6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7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8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19兰基先生的罪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00:42

    详细剧情

    朗治(瑞奈·列费夫尔 René Lefèvre 饰)在一间印刷厂里做了一辈子的文员,撇开正式职业不谈,他还有一颗成为作家的心,常常在业余时间创作漫画和小说。一天,朗治的老板因为贪腐诈骗的罪行东窗事发选择了跑路,却在路上遭遇车祸下落不明,为了维持印刷厂的正常运作,朗治被推举成为了印刷厂的临时管事人,在朗治和其他员工们的努力经营之下,本来濒临倒闭的印刷厂不仅避免了关门大吉的命运,还有了不菲的盈利。   一天,老板巴尔塔(朱尔·贝里 Jules Berry 饰)忽然出现在了朗治的面前,大难不死的他不仅企图侵吞朗治和工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甚至想要将朗治的女友据为己有。

     长篇影评

     1 ) 《朗治先生的罪行》被贪婪吞噬的男人




    题记:
      看那些作家个个勤奋、卖力,还不是生活在底层
       ――――台词

    [img]http://frenchfilms.topcities.com/1936_Le_crime_de_Monsieur_Lange.jpg[/img]

    朗治是巴尔塔开的小印刷厂的文员,他在业余时间写作印第安题材的是通俗漫画作品和小说,有天老板告诉他有人要出版他的小说,这让他欣喜若狂,这是却发生意外,老板因为诈骗案件而携款潜逃遭遇车祸,生死未卜,印刷厂群龙无首,乱成一团,于是,有些文化的朗治被大家推选为管事的,印刷厂成为了合营企业,在他和的员工的努力下,工厂的运作出现了转机,大家也获得了效益,朗治的漫画系列经过改良成为了畅销书,正当他们欢庆成功的时候,大难不死的老板巴尔塔回来了,他表示要收回印刷厂并且要取得先前的全部盈利,朗格十分气恼和他理论,可是,巴尔塔态度强硬还告诉朗格连他的女友也属于他,这激怒了朗格,朗格开枪击毙了这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在众人的帮助下,带着女友远走高飞……

    这部电影从法国电影史而言是一个分水岭,左翼知识分子将关注的视野从中产阶级的客厅移向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经济法国当年从经济繁荣到衰颓期穷人的梦想,是他们向往新的分配形式的呼唤,反映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至于它的犯罪主题是可以被忽视的,这是法国无产阶级济贫思想在银幕上的艺术再现。三十年代的影像就像印象派的绘画,柔光让女明星更加楚楚动人,导演更是刻意安排了朗治先生的出场,凌乱不堪的屋子到之后井井有条管理工厂形成对照,他从一个言情小说家到工人的代言人的转变体现了是转形时期法国知识分子对于产业阶层的期望和寄予的希望。在知识分子的塑造上这部影片是十分积极的,从躲在象牙塔里自我满足到投入生活的洪流,朗格的转变也代表了法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主动的介入,特别是最后他为了保住爱情和印刷合作社选择了暴力的形式,从最终他和女友成功出逃来看,导演是欣赏这种精神的,它代表了一个阶级的自我抉择,他们不再软弱。
    雷诺阿是诗意主义的代表,所以在在摄影手法和场面调度上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印刷厂老板巴尔塔在密谋的时候导演用逆光表现了他的企图,导演作为画家的儿子在布光上非常精致、细腻,整部影片无论是车站还是街道柔和的光感流露着油画的质感,镜头间的组接通过划变和帘入的手法迅速转化场景,叙事上决不拖泥带水。
    车站的站台在影片里再度出现,站台是他电影里重要的元素代表着逝去和人的忧伤,站台昏暗的灯火和蒸汽机车的雾气为营造气氛起到了决定作用。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的特点就是如此,他们注重于某个场景情绪的调子以及灯影光效的运用,以这种方法外化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忧郁的歌声或者音乐,这种主观化氛围的改造造就出一个宿命和凄惶的世界,应合着整个30年代的无产阶级命运。不过,在这部影片的基调是乐观地,甚至是诗意的,所以,电影里惩罚了资本家的朗治和他的女友才有了光明的结局,特别是合作社的和时代精神密切联系,不过在电影史家萨杜尔的评述里对于此片有着过分的拔高,这大概和他的无产阶级立场有关。

    【附录:影片资料】

    《朗治先生的罪行Le Crime de Monsieur Lange》法国1935
    法语单声道1:0
    字幕: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片长:75分钟
    格式:
    银幕比例:全屏:4:3
    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r)
    演员:雷纳·勒菲佛尔(René Lefèvre)、弗罗莱(Florelle)、朱利斯·贝里(Jules Berry)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5.5

    2006年1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02时28分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约稿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2 ) 雷诺阿敞开的画框——环绕镜头分析

    广为称道的环绕镜头的布景图

    在瓦朗蒂娜遇到巴尔塔之前,朗热与巴尔塔在办公室里有一段对话。这个时候,面对得意洋洋的巴尔塔,朗热只是隐忍,并没有下定决心要杀掉巴尔塔。两人的对白只是为朗热之后“犯下罪行”做铺垫。

    真正让朗热决心杀掉巴尔塔的,还是瓦朗蒂娜。巴尔塔回来不仅要夺走他和大伙儿重振起来的报业,还要染指瓦朗蒂娜。于是,下面这个长镜头便是通过,从巴尔塔与瓦伦蒂娜两人镜头一直上摇,跟到窗户后面的朗热,带出瓦朗蒂娜与朗热杀人的前后关系。

    这个运动长镜头一直延续,追随着朗热先生,迅速穿过数个空间,直到他疾步走下楼梯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手里握着一把枪。联系片名与前面铺垫的对白,观众自然能够设想到朗热将要实施犯罪。这个时候景别从全景切到了中景,呼应了情绪的变奏。

    随后就是著名的360度环绕镜头。这里摄影机不再追随朗热,而是随着朗热从右边出画,向左边旋转横摇,离开了我们的主人公。

    最后落在原本正谈话的瓦朗蒂娜和巴尔塔身上,随着两人的目光,朗热从左下角入画。这个镜头一方面制造悬念,另一方面旋转带来的眩晕感,以及不停歇的运动镜头又同时彰显着,接下来朗热枪杀巴尔塔是被愤怒冲昏头脑,一片混沌之下发生的事。

    镜头停止旋转之后,长镜头并没有结束。

    巴尔塔中枪之后,倒下出画,镜头中瓦伦蒂娜和朗热两人同框看向画外。随后朗热转身,镜头变为两人的近景镜头,暗示着两人重新成为一伙,与画外的巴尔塔区隔开来。

    最后,由瓦伦蒂娜拉着朗热离开,两人出画后,这个长镜头才结束。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雷诺阿真的是空间大师。这种通过镜头运动造成的空间感,正是巴赞所说,使得银幕的画框区别于绘画的边框与戏剧舞台之处。

    “没有人比雷诺阿更好地抓住了电影最真实的本质,并把它从与绘画或戏剧模棱两可的类比中解脱出来。从造型艺术上看,银幕最常被比作绘画的边框,而从戏剧艺术上看,它又经常被拿来和舞台的边框作比较。按照这两种参照,人们就像画家或戏剧导演那样,在四边形的各个边框内安排着影像的素材。相反,雷诺阿却懂得银幕只是那透过摄影机取景器的位似的表面,也就是说显影框的反面:一个遮挡纸片,它的作用是当住人们看到现实的视线,而不是揭露这个现实;它所展现的依附于它所遮蔽起来的。电影隐身的见证人所能见的也有局限,那同时可以到处出现的电影理想被取景变得温和,就好像独裁的保证有时也会因谋杀而变得温和一样。”
    ——巴赞:《让·雷诺阿》

    翻译有点绕,法国人说话也总这么飘逸。“它所展现的依附于它所遮蔽起来的”,电影不只表现画面出现的东西,而正是全部的关系,是从影像向整个世界的敞开。

     3 ) 支点在哪里

    很好的片子,过程很流畅,头悬疑的好,情节串联的顺,只是仍旧是老问题,中心思想在哪里,支点在哪里,到最后的结局,衡量通片,是否头重脚轻了些,是否散淡自然的过分了些
    喜欢黑白片的色调,也喜欢完全散淡的东西,但只是,不是这一种。

     4 ) 典型的法国特色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不禁在想,大概只有法国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欣赏“法国电影”。
    诚然,这是一部好电影。典型的“诗意现实主义”,看似松散的叙事结构,隐含着闪耀着理性光芒的,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可是,对于绝大多数非法国观众而言,故事的结构是在是过于“松散”了,让我们这些习惯于在电影中寻找“中心思想”的外国观众看得多少有些不耐。
            但如果你以此作为问题去问一个法国人,这个法国人很有可能会说:“电影就该是这样生活化!”
            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的话,不是有句老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吗?就像看一部好莱坞电影,你总是不得不接受那种让人看到已经感到厌烦的个人英雄主义吗?所以,就让我们以对待好莱坞电影的宽容,来同样对待法国电影吧!
        再顺便说一句,导演Jean Renoir似乎是尽量使用了自然光来拍摄这部电影,影片的画面被拍摄的很美。如果我们真有定力静下心来欣赏的话(也是典型的法国特色)。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贪婪的资本家Batala 被普通的,受压迫的劳动者Lange 出于义愤之下,结果了性命。然后,它通过其他的普通的劳动者的帮助,摆脱了警察的追捕,奔向了自由的新世界。(导演似乎没有明说是哪里,反正是“好地方”,【笑】)
         我曾经在我的影评里写过,法国的许多文化人有着强烈的左派情结(当然包括电影人),这部电影又一次强有力的证明了我的这一论点。
       
      
            

     短评

    剧情中段发生的重大转折仿佛像是一间郁闷的房间突然打开了窗子一样,人物也渐渐自由了起来,直到临近结尾处的新问题出现,如此剧情设置让兰基先生的动机非常值得同情,背后的左翼理想也像是《托尼》的延续。

    4分钟前
  • James Cool
  • 推荐
  • 让·雷诺阿的《托尼》和这部影片被称为是“法国电影的转折”,“标志着法国电影的复兴”。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具有鲜明的左派思想,影片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精神,被认为是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声。本片说出了一个阶级悲剧,因上级对下属的压榨而引发的凶杀案,带出下层生活的无奈与悲哀。

    7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 (7.0/10)说实话我甚至觉得大部分时间很无聊的,因为角色并不够复杂立体,故而事也并不够吸引人。但是最后兰基先生犯罪那场,空间解析大师雷诺阿才真正上线,这就够了。

    10分钟前
  • cliosong
  • 推荐
  • 万恶的资本家,汗...

    1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tEJDX27cqE

    15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推荐
  • 7。击毙蛮抢不为钱,风风萧萧两人潜

    17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 这部电影实在是糟糕,已经完全过时了。据说巴赞最好的文章就是评论这部电影的,不知道为什么。

    18分钟前
  • 缘浅情淡
  • 较差
  • Jules Berry的色鬼巴拉塔演得好!犯罪夜的摇拍很漂亮

    23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 轻松有趣的体验: 法国人自己可能都感受不到自己有多么的anti-hollywood-style-narrative...有点可以体会美国同学每次看完法国电影大叫"So French!!!"的感觉了哈哈哈~雷诺阿的群戏功夫的确是没得说,当然最后枪杀的那个360度长镜头也的确是非常惊艳。

    25分钟前
  • 推荐
  • 雷诺阿18:雷诺阿最左翼的作品,大致归因于出现了雷诺阿作品中极少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坏人

    30分钟前
  • chan
  • 推荐
  • 左翼电影,表现资本家的贪婪、淫邪、虚伪,讲述知识分子带领工人将印刷厂改造为合作社的故事,干掉资本家后还给了比较理想化的高扬结局。人物十分脸谱化,第二幕节奏比较混乱,沉闷。主要看点在于雷诺阿标志性的景深长镜与群像调度,还有时时复现的横摇长镜(含360度横摇)。戈达尔受本片影响应该不小。看豆友短评都在讨论兰基先生枪杀厂长的横摇长镜,可惜这个长镜头中间剪了一次:远景横摇中捕捉兰基的下楼,下楼完随着他止步稍停,猝然切为中近景,之后才继续原先的方向,快速横摇并逼近至厂长处,在中近景中呈现枪杀(枪也正好位于画外,只闻枪声)。(7.0/10)

    3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 由如《La règle du jeu》前傳,對比再過兩年《La bête humaine》的絕望感,能在喜樂與悲傷中拍出工人階級的哀愁已經相當前衛,今天看來會否敗在左派政治意識的正確性?但Renoir拿手的悲喜交集,場面調度依然。殺人的長鏡頭橫鏡與轉動,合理性更是具說服力,要讓觀眾信服角色是相當難,他是如何做到?

    38分钟前
  • 何阿嵐
  • 推荐
  •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工人阶级运动至今,工人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况改善了吗?艺术家在资本家面前争取到尊严和话语权了吗?职场性骚扰消失了吗?我们把「外卖骑手」抑或自己从「系统里」解救出来了吗?显然没有。所以《兰基先生的罪行》一点也没过时。影片所展现的现实还是如此切身和应景,以至于叫人想要凝聚人的力量去改变和发展它。可惜的是,雷阿诺于影片里给出的解决方案并不可取。事实上,他通过《兰基先生的罪行》最终将这位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成了被动和强迫模式,而他的逃逸也让连环画式的电影运动戛然而止。毕竟,在「无人机」盛行的法治社会里,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41分钟前
  • Muto
  • 还行
  • 与其探讨这个片子在电影史上的意义,不如说它对于雷诺阿电影生涯的重要意义更合适。对于现实的若即若离,略带喜剧色彩的故事,开始展现出对于景深的热爱,还包括漂亮的摇镜头。都是雷诺阿式的特征。

    4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 一个略带左翼色彩的小故事。如果能够欣赏的只剩下拍摄技巧,那看电影真是乏味的一件事。

    48分钟前
  • 兔小姐
  • 还行
  • 巴赞强调le cour的空间意义,一且都集结于此,也可以由此得出推演出movements de camera的逻辑。

    51分钟前
  • tomshiwo
  • 推荐
  • 没有生硬的意识形态输出,而是始终保持着幽默戏谑的口吻讲述着一个悲剧,这就是雷诺阿迷人之处。结尾要不是受技术限制基本可以进影史长镜头top10的

    52分钟前
  • Strategic_Scien
  • 推荐
  • 好片哇!场面调度一流教科书般的运动镜头。一头一尾的黑色情结让我映象深刻。

    57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 前四十分钟稍显无聊但是看完全片就会发现这部影片不但拥有出色的摄影技巧比如摇镜的运用还有曲折迂回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导演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了影片中,对资产阶级的无情嘲讽和对劳动阶层的无限同情不言而喻。

    60分钟前
  • 秦诺诺
  • 推荐
  • 啃英文字幕,看得好累。。。下次找中文的重新看一遍吧,这片的镜头还算牛逼到不行,诗意诗意,原本就是交织不定的人物关系,趣味盎然,比玩弄叙事和摄影构图要高效,也比模糊真实和幻想来得稳妥

    1小时前
  • 巅峰Futurama迷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