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粗犷的警察被挑刺工作作风粗暴,60岁即将退休的老头和40岁何以家为的中年搭档“再一次”被无薪停职,处境窘迫。对家庭负有极高责任感的黑人混混为保护弟弟而入狱,出狱后无事可做。两伙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刑法里规定的几类致富方法。故事在这里接上了头。很喜欢叙事结构,一条主线粗又长,不断有新内容以完全开叉的方式嫁接进来,层层加码,像是一顿面条,不停地加佐料,并不感到剧情上的不适,而是切盼最终的味道。剧情的把握很稳健,平淡又实在,虽说极端暴力、血腥、令人绝望、缺乏温情,但这种极端的写实主义恰恰精确地反馈了现实,让人无话可说。此外,全片几乎没有配乐,不靠曲调煽情,不依赖一惊一乍的音符挑逗观众感官,就是这么平铺直叙,引人入胜,又在不经意间感到被刺痛。
这部片子,与其说是角色们被卷入了一场残酷的角逐,像是被在粗粝的水泥地上拖来拖去,受尽折磨,不如说是让观众们承受了一场被拖来拖去的境遇。很苦痛,也有释然。在正义凛然的畅快之后,只能面对非黑非白的怅然若失。
最后老警嫂收到金条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阿布的母亲拿到阿甘寄来的支票的那一幕。
警察a,一直兢兢业业,买了钻戒,快要和女友求婚了,没想到却被停职。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
警察b,一直兢兢业业,快要退休了。却没升过职。住在很差的小区,女儿经常被骚扰,老婆得了瘫痪的病。想换个房子换个小区住,没想到却被停职,经济问题严重。
黑人,自己帮兄弟打架坐了牢,老妈靠卖淫挣了钱又用来吸毒,有一个坐轮椅的弟弟,想报考游戏设计学校,急缺学费。
银行女职员,被劫匪控制,告诉了劫匪银行的作息时间和金条运来的时间。孩子被劫匪劫持,成为劫匪的内应,知道劫匪准备抢银行,不敢离开孩子去银行上班。不敢报警也不敢让别人报警,怕劫匪撕票伤害孩子。
这些矛盾碰在一起造就了这个影片的精彩之处。
1.黑人兄弟死的时候说,要给他妈买一台电视,很大的电视。然后把钥匙吞进肚里,没想到有排斥反应,吐了出来,于是又吞了一次。很真实。
2.警察b兄弟死的时候说怕自己清白的一生留下污点,警察a说会帮他处理的。后来警察a为了拿到黑人的手机录像,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没有辜负警察b
3.警察b女友发现警察b买的钻戒,打电话给他。这时警察b正跟劫匪对峙关键时刻,拒接女友电话。一分钟后警察b中枪,快死了,想打电话给女友做死前告白。女友竟然耍小性子,拒接了!于是警察b没打通电话,就这么气的砸电话。很讽刺,很真实。
还有很多地方黑色幽默和讽刺的等等。。。
开头停职的时候还大骂政治正确,中期组织抢劫,有点交代不清,就为了突出劫匪的凶残,为了杀而杀,抢劫一个便利店,就把启动资金弄到了,还浪费时间的介绍了一个银行职员,后面就不得不让黑叔叔活下来,黑叔叔都是好人不得不犯罪,最后还墨迹半天,还住上大房子,成了富翁,没有狗咬狗和大烟枪那么干净利落败笔。
一部非常值得玩味的电影,一部非常值得深思的电影。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虚伪人性把一个三十多年的正直无私、恪尽职守的老警探变为了罪犯,把一个即将进入婚姻的好警察、好搭档送入天堂,把一个爱子深切、厌恶铜臭的好母亲打成马蜂窝……什么是正义?正义被人性的虚伪代替!什么是英雄?英雄被社会消磨为罪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赚钱让女儿不再被骚扰!什么是生活?生活是钻戒、房子、尿不湿、衣服、婴儿食品……电影对这个空虚无望的社会是无尽的反讽与解构!
虚伪的老搭档,现上司对英雄的打压:你这样负重前行,对健康不利,你这样只会变成一个破案机器!
高档服装店那蔑视英雄的服务员,老警探不懂为什么一件普通的衣服能卖到5000美金,他反问:是防弹的吗?
差一个月60岁的老警探一生为人诚恳,尽职尽责,却因为不会说场面话,不会与时俱进,官衔永远停留在27岁……
“耗费大把青春就为了换取一张工资条!”有多少人对这句话反映强烈呢?至少我感同身受的要跳起来!
这是个什么价值?这是个什么人生?这是个什么社会?真应该好好深思……
你还记得当初成为警察的誓言吗?……多么诙谐与反讽的味道!
一部标准的八十年代风格警匪片,故事、拍摄、完成度都很好,但是,节奏、画风明显有拖沓沉闷之感,两个半小时的片长,有些冗长了。
两个敬业好警察,家里日子可怜兮兮,又因抓毒贩有粗暴执法被停职,老警察带着年轻拍档决定利用掌握的线索玩次黑吃黑,发笔横财,结果玩砸了,横死荒野。影片最后又来了个生硬的神反转,内讧的黑人小弟在最后鹬蚌相争中成了最后赢家,打死了老警察,告诉他应该相信黑人,并且也寄了金子给老警察的孤儿寡母。
大量的冗长的对白、空镜来揭示人物和故事,还有些貌似深刻的水泥地、猎狮子之类隐喻,其实没啥意义,两位主演这种爆裂刑警的脸谱,本就该是说干就不的轰天炮的主,总之,影片看得很不爽快,完全不是梅尔吉布森的风格。
大约
5星主要给导演和编剧,都是一个人。
导演知道什么样子更标准,可是他偏偏要玩自己喜欢的,喜欢那个对刚出生的孩子痴迷的角色,长得漂亮不说,演技很好,最后死前的动作掏出一个袜子,把我看神了。虽然对于一起观影的朋友来说,觉得很多余,节奏很慢,不懂既然这个人物出场几分钟就死了,为什么要铺垫这段戏。还有找装甲车的劫匪,正式打劫前也铺垫了两段打劫他人的戏,虽然这两场戏其实和主线没什么关系。这就是导演要玩的自己的风格,每一个人物都讲到位,不紧不慢,不为走节奏而丢人物,反而这种慢悠悠一本正经吊着你也是一种节奏和风格。
再举个例子,警察二号去给未婚妻买戒指的时候,说自己有些忧心事。珠宝商说我知道了,你要分期付款吗?警察二号否定,说是别的麻烦。珠宝商说,我老婆有两个兄弟是心理医生,三个姐妹是律师,你需要我联系吗?珠宝商服务周到,做足会做生意的犹太人设。这也涉及到下一个点,台词的功底,几句话能把犹太人写出神,有记忆点。
台词很见功底,有些点是那种在脑子里面转一圈才能心领神会的笑点,也有些痛痛快快直给的种族歧视笑话。还有些是人物的聪明和反应,要不就是导演脑子非常好非常跳跃,要不就是他写的时候是真的用心,不管哪一种,都值得表扬。
随便举几个例子:
Henry的残疾弟弟打游戏的时候说:I wouldn‘t wanna be hunting animals for real. It is like some white rich people shit. 讽刺白人喜欢打猎炫耀。
警察们吃早餐被领导临时叫走,于是不得不打包,警察一号说服务员你来打包下。服务员一脸不情愿的婊里婊气说:你要我把刚给你这么辛苦端上来的食物,再给你打包?警察毫无歉疚又贱兮兮的理直气壮:Correct!再接了一个服务员吃瘪的表情,好笑又小爽。
Henry说:You don’t know nothing. 被白人警察一号反驳:正确的语法是You don‘t know anything. 接着Henry说,反正你听得懂对吧。几句台词充满了种族之间斗嘴的小乐趣。
还有一个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一些反高潮细节的设计,比如最后警察男二临死前问女友是不是答应求婚,结果是否定。一般电影处理都会是让好人在临死前如愿以偿,但这个设计就很反套路,也很喜欢。
单看目前豆瓣评分只有6.5分,对我来说节奏和情节都符合我的胃口,我毫不犹豫的给了五颗星。
梅吉饰演的老警探因为执法时过分使用武力并被录了像,遭到投诉又上了头版新闻后被上级暂停了职务和薪水,同伴也一并遭了殃。回家又闻说女儿在路上遭到了附近邻居黑人小孩的无端骚扰,看着因为僵化症的老婆日益行动不便,想起当年年轻时和自己是搭档的上级说的话,回头看看自己临近60岁而要面对的一切,我不晓得他后背会不会嗖嗖发凉亦或是心里茫然失落。像他和同伴在早餐时的对话中说的那样,他只懂忠诚原则而不懂政治圆滑所以职位一直原地打转,且不懂得与时代同步,从他拿出的那部翻盖手机就能看的出来端倪,直到连餐馆的服务员都对他牢骚满腹,不注重外表的他一直让老婆给他买的新衣服吃灰。明显是一个内心足够强大不在乎外界品评的老男人在残酷岁月后期的无奈与悲凉。
镜头转向另一个黑人亨利刚从监狱出来回到家中后发现母亲(他娘真年轻估计十几岁就生孩子了)为吸毒而卖淫(他娘绝不是什么顾家的贤妻良母),愤怒之余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兄弟伊森,没别的念头只有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正巧这个时候接他回家的一个好兄弟告诉说有庄好买卖等着需要人来开车。
这桩生意是个叫沃格曼的贩毒头目精心策划的,目标是家银行。此时心灰意冷的老警探找关系探听到了这个计划,但并不知晓其具体目标和内容,他只是简单的想当然趁火打劫狠捞一笔来补偿下自己多年在工作上的辛苦付出却没有相对应的回报。
三伙人各怀鬼胎不期而遇碰在了一起。
很快抢银行的行动以沃格曼血洗银行职员而顺利收场(被爆头的银行女职员死的狠惨,本来不想去上班的,无奈她是家中经济顶梁柱还有嗷嗷待哺的婴儿),随后黑人亨利的兄弟在撤离银行现场的开车途中牢骚了两句说不应该杀人后,沃的说话语气顿时诡异了很多,黑人亨利在沉着应对后也嗅到了不友善的火药味。当老警探发现这是一场银行劫案时,完全忘了自己身为警察的身份,胁迫同伴和自己一条道走到黑,钱和现实的生活已经把正义荣誉踩在了脚下。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黑人亨利已经发觉了他们的跟踪,却没有告知沃格曼。
果真像亨利想到的,沃格曼并没有打算留活口,经过一轮枪战,他的黑人同伴被打死了。沃格曼几个人也被困在了车中。老警探和同伴随后赶到也加入了枪战,你来我往几回合后,老警探的同伴中枪身亡(死的很窝囊,被沃格曼从银行裹挟来的一个女职员开枪打死,本来他的同伴已经打算向女友求婚了)。老警探怀着对同伴的愧疚感开车将沃的车子撞翻然后一举干掉了沃及其同党。最后黑人亨利出现了,威胁老警探说录了像,而后两人最后达成协议四六分赃,但心怀对录像一事的怨念,临了拔枪反威胁亨利要求删除视频,年轻手快的亨利顺势一推手掏出藏好的手枪结果了老警探。
结尾过了些日子黑人亨利靠着几大包的黄金如愿搬进了豪华的别墅,而老警探不知情的妻子和女儿收到了一小盒的黄金聊以慰藉。如果真有此事,老警探和其同伴的坟头草已有半人多高了吧。
一切无非都是为了钱,沃格曼作为职业罪犯除了毒资收入还野心膨胀想去银行捞油水。黑人亨利身为底层贱民没文化没背景还蹲过监狱加上卖淫吸毒的老妈和残废的弟弟以及早已不知所踪的父亲,除了犯罪走捷径似乎没有别的选择。老警探虽老骥伏枥但也实在扛不住现实的打击,老婆的重病以及社区治安的恶化,想到自己的女儿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自己身为警察却无能为力,很讽刺却也痛心不已。钱这个时候像一块磁石把周围的一切吸引了过来,威力无比光芒四射。
结局也可能是老警探一枪毙了黑人亨利,把一半的黄金分给了同伴的家属,亨利的老妈继续吸毒卖淫还有自己的弟弟蜗居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幻想着自己能够当一名职业游戏设计师,这个想法最后被身为导演和编剧的那位枪毙了,完。
今天介绍美国电影《逃出水泥地》。
片名Dragged Across Concrete (2018),别名高压制裁(台) / 黑吃黑。
本片由狮门出品,狮门以B级片著称,在影片一开始就奉献了一幕惊爆的肉搏戏,瞬间调动起了观众们的热情。
但随着影片发展,整部《逃出水泥地》带动的情绪呈现从高到低的平滑曲线。影片最开始的激情随着时间流逝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废话和拖沓的情节。
老硬汉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在本片中担任男主角Brett Ridgeman,他是一名年仅60的老警察,一把年纪了还奋战在抗击罪犯最前线。
一次他和搭档Anthony Lurasetti抓捕罪犯时,采取了过度暴力的方式,遭到“热心”市民拍下向媒体投诉。在圣母情结泛滥、政治正确第一的情况下,警长选择息事宁人,Brett和Anthony被停薪停职6周。
这让脾气火爆的Brett十分不爽,心想自己拼死拼活一直兢兢业业抓捕罪犯,却落得一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
而自己几十年前的搭档则早已升官发财,坐在办公桌后训斥自己。同时,他的老婆身患疾病行动不便,只能依靠拐杖艰难生活;女儿上下学路上总是被路边小流氓骚扰欺负。
一桩桩烦心事积压在一起,Brett决定弄点钱,改善生活条件。
同样被停薪停职的Anthony一样也有很多生活的烦恼,没了生活来源,他甚至连准备好求婚的钻戒都负担不起,结婚大事也遇到了大麻烦。
Brett找上Anthony,想要做一些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去赚钱,Anthony原本内心是拒绝的,但架不住金钱攻势。有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当活下去都成了问题时,什么公正道义都先免谈吧。
Brett想到的办法是黑吃黑。他依靠以前的线索推断出有一伙歹徒会做坏事,于是想要监视他们,打劫这群歹徒,赚一笔钱走人。
随后剧情就在黑吃黑的过程中进行。要么是黑警吃了黑帮,要么是黑帮灭了黑警,具体结局大家可以在影片中寻找。
俗话说的好,黑吃黑,越吃越肥。而在这里却变成了黑吃黑,越吃越废。
影片十分详细的描写两方势力争夺最终战利品的过程。黑警的优势是专业战斗素养和技能,黑帮的优势是人数优势和先发制人,鹿死谁手成了影片最大的悬念。唯一可以预见的是,不论哪方获胜,最终结局都是极其惨烈的,想着一网打尽赢家通吃几乎是不可能。
想逃出水泥地的人,最终都深陷泥潭。下面的人幻想着野鸡变凤凰,可是按照《刑法》里的方法绝不是出路。当水泥凝结变硬,水泥地里的人只能永远陷在其中。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影片立意是在这个基础上,兢兢业业干活的永远赶不上投机取巧的,懂得经营的人早早地爬到安全高位,闷头苦干的人则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为了强化戏剧冲突,再给他们安排上一场黑吃黑的枪战,于是让老实人吃亏似乎就成了唯一出路。
缺点也同样明显,电影实在是太拖沓了。
159分钟时长的电影,有一大半时间在说废话,拍完这个人说话再拍下一个人说话,好像导演在练习他的正打反打。
《逃出水泥地》编导把时间全用在描写无关紧要人物的日常生活中。
或许导演看《冰与火之歌》看多了,觉得POV的方式特别酷,一定要事无巨细地表现小人物,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感情,然后再把这个角色用很普通残酷的方式写死,让观众们觉得很震撼。可是就影片的时长来看,观众完全来不及对这些角色产生认同。出场人物太多太密,详细描写地又缺乏重点,结果只能让人昏昏欲睡。
屌丝互斗黑吃黑,
叙事拖沓没重点。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台词很精辟,相信黑人兄弟。
哈哈哈哈,看这个导演的片子太爽了!只要故事稍微有趣就非常心水,连看三部终于发现他高冷风格的秘诀,就是完全不用配乐搞气氛纯台词推剧情,爱了爱了,但视觉上还是更喜欢战斧骨吧,故事简单人物极少但效果惊人。虽然还是带点儿美式钢铁男审美,瑕不掩瑜吧。
在“黑吃黑”的主线剧情之下,戏谑了媒体圈、娱乐圈如今盛行的“政治正确”主义,揶揄了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犯的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
太简单粗暴政治正确了,臭贫也太多。部分枪击场面还是过瘾的。
两星半。昆汀不在的年头里,总会有那么三五版劣质昆汀冒出来,不足为奇不足为奇。
大概有两个多小时是凑片长
导演,歌手,摄影师,古怪的S·克雷格·扎勒身上有着太多标签,但他的首要身份仍然是作家,在接连两部并不算稳定且疯狂过火甚至于滑向“低俗”的导演作品后,他终于在本片中实现了自己最平衡最充沛的一次表达,那是属于在那些离经叛道玩世不恭的文学巨著中才会见到的对边角人物的动情关照以及果断抛弃,对环境与场景的贪婪咀嚼,对交谈和自叙话语的痴迷推崇,这是萨姆·佩金帕电影与唐·德里罗小说大胆却又疑惑的一场困兽之斗和一声叹息。祝同朴赞郁合作成功!
有点意思,未经好莱坞荼毒的美式黑色电影,整体氛围挺有个人特色,拿捏也有度,刚刚好不会毁了这部电影
特别真实,对话也直指人心都是大实话。枪战也很真实
结局不完美
所以政治不正确了半天,结果还是黑哥哥胜利了?!正如整部影片细节成堆,导演恨不得给每个配角都来个支线剧情画像,其实bug多得是到了越描越黑的程度。。。枪击血腥度加颗星。
非常喜欢。独特的幽默感,尤其抢银行用录音机那段,简直笑尿。叙事上,很多地方故意破坏类型片常见节奏,动作戏慢半拍,放大停顿,这些都非常有新意。银行女职员不肯去上班那个插入叙事,分明就是小说写法。整体,每场戏都有点别致,几乎没有任何环节掉链子。导演的前作《战斧骨》,也很棒。
7/10。每场戏都干净利落,便利店的枪杀很精彩。连贯性差了点,并且过度描写的人物背景太多了。硬插的母亲戏份虽然很动人但还是可以删的。结局送来的黄金有点武侠片中“义”的感觉。
基本上倚重台词,但这台词对我丝毫没有产生感觉,因而无法接受把90分钟题材拍到两个半小时- - 也可能因为看名字以为是什么剥削片,心理预期不太对。
原来是拍战骨斧那家伙,怪不得找钥匙那场戏让我感觉似曾相识。这个导演的作品是传统右派视角——文明反抗野蛮,所以反派形象一定是反人性的,超市和解剖两场戏刻画的很明确,在超市里拿枪肆意乱射零食架、在车里开膛找钥匙的反派,只不过披了一层现代文明的外衣,骨子里仍是挥舞战骨斧用女人作生养畜的嗜血蛮族,主角有血有肉嫉恶如仇遭到停职,形象对立刻画的自然。节奏依旧慢悠悠但叙事丝毫不松懈,仍以人物刻画为基础构建叙事,好处是基础扎实爆发力强,几位主角完成度都可以,缺点是受政治风向影响夹杂太多无关政治表达影响了自身表达专注度,啰嗦多余,整体不如战骨斧利落,好在银行女会计回家看孩子倒也生出几分林奇式黑色味道;文斯沃恩表演真差劲,总一副别人欠他钱的样子;女人质的行为设计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好人做坏事不得善终,黑人做坏事飞黄腾达?
不喜欢梅尔吉普斯←家暴男实在没什么演技、怎么看都是早年喊出freedom之后气数已尽的造作。故事节奏慢到可以媲美韩剧←就是洗衣烧饭回来剧情不明就里也完全连的上。或者从某些专业拍摄角度有例如真探的逼格?但除了对射类血腥粗暴,没甚看点→两个半小时啊,又没有昆汀塔伦蒂诺那个痞子的才气
跟看《抓住外国佬》一样,有种叙事的曲折方式,脱离现实色彩的瞎掰,又有种流弊的耍酷。让观众特别不能苟同的当然是结局,偏偏又要符合这个故事的结局,本就该如此一样。这就是我们身处的错乱时期的狂欢。
3.5 比主竞赛的近敌有趣,该互换位置的
明明是“逃出沼泽地”。感觉黑鬼不能信,要是我 就不要手机 直接打死黑鬼 然后把手机砸了扔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