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导演问我对于片名《第一人称》有什么想法。 我说,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对电影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概括,但我还不是很确定片名跟故事内容,或者说电影主旨的联系。 正如片名所说,电影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从五位角色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围绕一个企业周年颁奖典礼,从彩排到结束前后不到三天内发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开门见山地昭示着:这是一部关于职场的电影。从陆总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企业内部层级分明的生态链,领导们一个接一个地将刚刚从下级那里接收来的“颁奖典礼致词人”这一荣誉奉送给上级。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故事完全由固定长镜头组成,领导们身处于固定的镜头前,是否在暗示他们受困于等级制度,无法跳脱的命运呢? 彷佛是对第一个故事的印证,第二个故事从负责场地布置的老何的视角出发,表现了他在状况百出的筹备现场疲于奔走的一天。这个故事中没有“荣誉的自下而上传递”,取而代之的是“压力的逐层下放”:总监施压给主管人员,主管施压给老何,老何再施压给具体执行的人……故事在停电带来的一片漆黑中戛然而止,似乎宣告老何的补救行动以失败告终。 前两个故事分别从身处高位者的陆总和低位的老何的视角出发,以各自的角度陈述了这一天。正当我在思考接下来会选取什么角度时,第三个故事画风一变,时间跳回到更早之前,与前两个故事不同,这个故事的重心不再是那场典礼,而是场地保安胡永成的遭遇,并且还加入了一些犯罪的元素。第四个故事也同样远离颁奖典礼,更多在讲述企业员工菲菲面临的事业与感情之间的抉择…… 这四个故事都围绕着颁奖典礼发生,但与颁奖典礼的联系却是有的紧密,有的疏远,并且各个故事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一二聚焦于职场,三四则分别加入了犯罪与情感元素。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从这四个故事逐渐拼凑出这三天的来龙去脉,但对于电影的主旨,反倒是愈发不解——直到第五个故事,用一条长镜头将五个故事串在一起,我才真正理解电影想表达的内容: 这五个故事中的五位主角,每个人都是处于自己的第一人称,观众受困每个人的视角中,对于事情的全貌如同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在陆总的视角中,这一斑是大鱼吃小鱼,上司攫取下属利益的企业生态链。 在老何的视角中,这一斑是上司施压下属,下属施压底层的怒气传递。 在胡永成的视角中,这一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自食恶果的苦涩。 在菲菲的视角中,这一斑是在事业与感情之间作出抉择的勇气。 在一凡的视角中,这一斑是家庭责任与工作职责无法兼顾的无奈。 在观众的视角中,这一斑可以是荣誉、财富、友情、爱情、亲情…… 所以到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在讲选择。 颁奖典礼怎么样,其实早在电影开场第一个镜头就已经揭晓了:这场典礼会如同那个场置的组装过程一样,充满失误与纰漏,但最终领导们看到的只会是一个完好的场置。 而对于看到了这个变数横生,错漏百出的中过程的观众而言,如何理解这部电影,其实更取决于他们选择了谁的视角,又作出了谁的选择。 也许这才是《第一人称》这个名字的涵义。 不过除此之外,我还发现很有趣的一点: 电影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五个角色各自的故事,但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似乎不是“我”,他们更像是一个受上级/同侪压迫和驱使,失去自我意志的工具人。这场颁奖典礼的前前后后,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第一人称视角中的他们都没有在做自己,反而是半被迫地做其他人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 职场像个漩涡,一旦被卷进去,似乎就只能随波逐流,无法脱身。唯一脱离这个漩涡的是最年轻的菲菲,她勇敢地放弃了现有的工作,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呢?更多的人都只能像一凡一样,为了养家糊口,得过且过地在漩涡里浮沉,任由岁月打磨棱角,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本我才有机会在自我底下探出头来喘一口气——可本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捶爆那个破奖杯而已。
初看粗糙,细看味道十足!没有太多电影技巧,但真的对集团企业体制以及各部门、各员工等相当熟悉,越看越上头!
“ 就这么两个灯,装了跟没装一样‘’
传统功夫兹染是颠倒为止
乱
可能是感同身受吧,也可能是今晚的风比较凉!谢谢又过了一晚!
+
居然还是分段式的,挂了很多野鸡奖头衔但不影响成品质量
真的没看懂......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