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我就是演员》里看到韩雪她们表演的《女儿谷》桥段,当时很感动,也很触动,趁着今天周五的休息时光,在优酷视频网找到了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而落泪了,上次还是看《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而落泪。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女子监狱的生活故事。菲菲,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母亲,为了自己爱的男人,进了监狱,而这个被狱友称作仪表堂堂的帅哥却把两个人的孩子爱爱抛弃在监狱门口,自己带着“两个人的梦想”去了美国,并为了拿绿卡,娶了美国的寡妇。想到一句话: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死了他还活着。菲菲的爱人道貌岸然、行尸走肉、光鲜亮丽地活着,内心却不得安宁。 在得知爱人另娶他人时,菲菲选择了自杀,但生死边缘,她后悔了,她想到了儿子爱爱,她想为自己再活一次,她想真正有尊严地活一次,要活的更加精彩。爱爱成为了监狱里大家的孩子。也许女人天生的母性,在爱爱的一声声妈妈中,小男人、夏秋子和肥四等狱友也展示了女性善良温柔的一面。
丁静儿为了医治患病的丈夫,偷窃了工作医院的药品,判刑一年,丈夫最终因病去世。她怀着去世丈夫的孩子,想着挣到8000元还给医院后,自己也准备随丈夫去了。因孩子流产而差点撒手人寰的丁静儿在面对死亡时也有些醒悟了。丈夫虽去了,但他的爱还在,自己要带着他的爱继续活着,而且要活的更有尊严。
丁静儿的一时失足,是出于无奈,而这个社会和医院就没有责任吗?钱和药真的就抵得过一条人命吗?其实有很多办法,可社会逼着丁静儿选择了这条错误的道路。
母亲被父亲抛弃,父亲成天花天酒地,而自己15岁时被强暴的夏秋子,堕落成性。她恨父亲,恨自己,恨社会的肮脏,恨男人和女人的不公平。在监狱里她又一次堕落了,加刑两年,还连累了狱友,被别人和自己称为“婊子”。
夏秋子是悲剧家庭和不配为人父的父亲大人的产物,她自暴自弃,她不爱惜自己。在面对爱爱时,她的画和歌声唤起了内心的善良和自尊。
小男人是个有人生没人养的弃婴,从小到大没人尊重,她自大狂躁,她处处欺负狱友,她把不被尊重的怨恨发泄到狱友身上。她说着狂傲的话,挥舞着拳头获取别人表面上的尊重,并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强大。爱爱的一个拥抱和一声妈妈,让小男人内心的温柔释放出来。
肥四,长相愚钝,不讲卫生,鼾声如雷,被狱友不待见。但她为人善良,讲义气,面对丁静儿和菲菲的善待,她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这就是几位狱友的故事。
自古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并不这么认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惩罚击垮。只要人性之善良和内心的信念不丢失,自尊自爱,终会再活一次更加精彩的人生。
被惩罚入狱的人们,因为各种有意和无奈的原因,他们失去了自由。他们接受惩罚,但他们依旧为人,他们需要被尊重,不应被社会放弃。
生命的长河中,也许会出现暗流,但自尊自爱自信终会让暗流退去,重新迎来生命的光明。
人活着两样东西不能丢:自尊和伟德体育最新网站。与人为善,内心宁静。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子。
仅以此文给热爱生活、积极工作的朋友们。
能使观影者感动的好影片。艺术主题是人文主义,即是说,影片是“真、善、美”的。这其中“真”最重要,国产电影怯于言真,二十一世纪后又谄媚于资本。两者电影都躲开了。电影里面揭示了很多真的东西。写了很多真人:女同性恋、性成瘾者与馋丫头。不猎奇、不批判。就把他们当作一个个可爱的人来讲述。
摄相机的目光是怜爱的,这一点尤为难得。影片不立足于对犯罪者的怜悯,影片说这些天使何罪之有?但却没有立足于对男主不平等声讨。故事很残酷,却有一个光明的主题。
非要从女性独立运动的角度来看,本作却有一些捧杀女性“隐性男权”(就像欧美左派批判《汤姆叔叔的小屋》的逻辑):“无非就是两条腿好三条腿坏。”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可耻可悲的男性或者抛弃幼子和美国寡妇结婚,或者十年如一日家暴……作为男女事实上相当不平等的中国,让中国男性受教育、赧然一下也是好的。但对于欧美新女权那一套,一听说台词有“男性不应该抛弃女性”,恐怕就会像炸了毛的猫的一样!我想,这句台词:导演想强调是男性应该对女儿有保护的责任。
谢晋导演功力纯熟,语言质朴,既是说无凌厉的风格、又无夸张的表现力。这是真正社会主义文艺的好电影。所谓“社会主义文艺”,马克思作为“教主”是有发言权。他的观点是:第一是大批判,第二,目的是达到“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世界”。影片同时做到了两点,在监狱里,女儿们的确不自由。但是她们互相关爱,没有**、**、****、****……这类现实与欧美监狱电影常见的东西。那些真实的残酷,比如肖男从小就被扔到阴沟里、丁静儿为了给男友治病偷医院的药……,如果死咬住不放这不能不说这是社会的问题、是***********************。但谢导淡化了处理。这是其“狡猾”的地方。
故事,发生在一所名叫“母蜂山”的女子监狱里。
母峰山,顾名思义,即母亲的乳房,暗示着这里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些女性。是谁将母亲投进监狱的?这是本片试图去探寻的答案。
故事背景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G拨乱反正之后多年,中国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意识乱流之下人心浮动,犯罪丛生。一群女人因犯罪关进了监狱,他们长期在牢笼之下,冲突不断,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似乎将要永远的被社会抛弃,永远的把自己抛弃。
但母性、良知的存在是如此强大,依然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
剧本思路
片头部分,是主要女囚角色的面部特写,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再到眼镜湿润的特写,突出女性柔软的一面,结合氛围音乐,还带有一点悬疑的味道,吸引好奇。
运用一些固定镜头的连续剪辑,切换铁丝网、岗哨楼、铁床、阴暗的走廊、监狱标语,在快速的左横摇镜——女囚的背影,介绍这里的地点是监狱。这一系列镜头语言的表达,免去了早期国产电影生硬直白的背景介绍。
故事开场,是因为有人偷偷藏了阿四的衣服,所以导致集体受罚,牵出了整个宿舍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而且在茶园里的对话,由于女人之间的八卦心牵出更多女囚的背景,充满戾气和火药味。我们发现,关于女性电影的剧本,除了镜头语言以外,对话往往是重要部分。
小社会的形成与角色设定
女主角菲菲是剧本核心人物,是中国式母爱与现代女性思潮的结合体,剧本的价值内核。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孤儿院长大,后来揭示了相貌英俊、甜言蜜语的男人,后来男人为了美国护照利用了她,让她为女老板顶罪,换取自己的飞黄腾达。囚犯里,抢劫犯小男人和流氓犯夏秋子,拿菲菲的事情开玩笑,极尽挖苦。她从小被抛弃,形成了焦虑型依恋,不舍得离开最爱的男人,这个是符合成年依恋理论的研究。女主角的角色成长,在关键人物——菲菲的儿子进来之前——没有变化。
女主角流氓犯夏秋子,代表了作者的女性性权利观念,即女性的自爱,对贞操观和男女不平等的批评。她从小就没有妈妈,因为父亲是花心的男人。女孩从小没有稳定安全的依恋关系,而父亲经常追逐经济利益,忽略对女儿的关爱。15岁,她被强奸,没有得到保护,巨大的恐惧和耻辱感,让她开始自暴自弃,索性开放了性观念,开始了援交和开放性爱的生活。过度放纵本我,自我即遭抑制,她内心的自尊在偶尔的时候遭到崩溃。在菲菲的儿子参与进来后,她和其他角色一起缓慢发生了变化。但最大的变化,则是和男犯人的偷情,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关于夏秋子放荡性格的经典台词:
“男人的屁股是你能随便摸的?”“(听到墙外男人声音)男人,是男人啊!他们真是公的!”“猪仔发情呢?”
抢劫犯小男人,有着更悲惨的过往,代表着女性孤儿对自己性别的自卑和否定。从小被遗弃之外,她还遭受各种侮辱和暴力,形成了反社会型人格,性别气质有男性倾向,这是对自己女人身份的一种背叛和否定。他内心是极度压抑的,性压抑和攻击性的压抑,最后只能通过否定、攻击和殴打其他女人,享受本我中攻击性本能的释放。她是这监狱宿舍里小规模情节冲突最多的一个人,似乎就是宿舍里的最危险i因素。她的角色重大变化发生在违背人性,打小报告,被菲菲打了一顿之后。
电影截图中,先用窥视镜头表达一种隐蔽不正当的举报行为。从队长的脸,快速横摇到小男人的脸,一组没有对白,只有紧张的音乐的镜头,表达了打小报告的举动。而我们知道,打小报告是文G时期的做法,而在本片里,大多数囚犯都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人性,违背了女性的良知。
阿四是纵火犯,代表贫穷家庭出生的、智商偏低的女孩子。她是一名农村出生,智商偏低、容易尿床的女孩,特别容易被霸凌。成年尿床是尿遗症,是一种无意识的排尿行为,结合她的智力发育,应该是神经系统内分泌发育迟缓,或者感知功能不全等。阿四在这群女人当中比较善良,所以即便是笨了点,菲菲对她关系最好。因为阿四总是拖后腿,监狱里采用连坐制,所以因为阿四的原因,菲菲和其他舍友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和小男人的矛盾针锋相对,一正一邪势不两立。
阿四摇着小爱,会想到外婆曾经喂养自己。镜头闪回,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作为镜头对照。
还有其他角色人物,只是交代了大概的犯罪背景。一名误杀犯,因为一男人把刀子架在弟弟的脖子上,所以捅死了那个男人入狱。一名十二岁即被迫嫁入的女孩,长期被家暴,捅死了自己的丈夫,她的女儿有典型的回避型依恋特征,想见妈妈但见到妈妈了又躲起来。
小社会注入新变量与角色的成长
以上是背景和角色设定。故事在两个人物加入后发生转折。
小爱是菲菲的儿子。采茶回来后,菲菲的前夫负心汉把孩子扔在了监狱门口,是故事的重大转折。同为女性,队长对菲菲更加的同情。同时,作为一名孩子,一女囚们母爱的天性,也让他们缓和了人际关系,也让宿舍权力关系发生重新整合。
静儿(赵薇饰)是一名新犯人。因为偷窃医院贵重的癌症药物入狱。因为丈夫没有钱治病了,卖盒饭治病还被人赶走,她走投无路,被迫铤而走险,入狱时满脸泪痕。她的入场,也是队长A和监狱副所长的入场时机,而她和副所长正好是发小。静儿丈夫癌症死去,一群女人安慰她,也算是缓解了女囚之间的矛盾。而静儿意外怀孕再勒死腹中胎儿,也更广泛激发女人之间母爱的天性。而小男人生性叛逆,向队长举报这件事导致全班受罚,让宿舍矛盾一触即发,宿舍权力关系被根本逆转。
然后小爱爱过生日,小男人最终接纳满身伤痕的自己,故事走向尾声。生日蜡烛的情景,让人联想到《寄往天国的信》片尾爷爷过生日的场景,也使用了蜡烛作为一种烘托氛围的方式,而蜡烛提供的暖光正好弥补了布光的需求。
由原来小男人的核心,逐渐转变为以菲菲为核心。而这个核心的改变,又以流氓犯夏秋子的“投靠”为标志。
夏秋子-性的反叛者
夏秋子的角色转变,是相对独立的。长期以来她没有母爱,父亲对她来说是想的而不可得的存在,而父亲是万能的母爱和父爱的结合体,所以他苛求男人的身体,也渴求男人的保护,她在监狱里依附于小男人,即便是没有男人也要找个更像男性标志的人。当她发现隔壁有真的男人时,她使出熟练的、浑身解数的方式勾引,通过“母猪发情”“有你们男人最想要的东西”等,逐步诱惑男犯人越狱啪啪,被发现关禁闭,情绪崩溃遭到巨大打击。才有了那一段精彩的对白,有比较强的戏剧化表现:
队长:“男人有什么好的?!”
夏秋子:“男人当然好,和我玩的男人没有一个进来的。贞操,是女人的命呵!失去了永远就失去了。而男人风流一辈子,依然是一条汉子......我发誓再也不做女人了。”
电影截图中,夏秋子在禁闭室用了高对比度的光源,突出环境的阴暗和她内心的痛苦。
电影截图中,夏秋子从阴暗的角落走出来,时而进入阴暗,在为自己辩护时走到了光源下,表达自己的控诉。
流氓罪是在83年设定的,但这个罪责在当时也成为koudai罪的一种,而且当时人们嘴里常说的“耍流氓”也是那时兴起。而本片恰巧在96年上映,故事里正好是对流氓罪对于女性的不平等,而流氓罪97年取消,不得不算是一种神奇的巧合。
在夏秋子禁闭期间,恰巧父亲来监狱探监,更加激发夏秋子对父亲的愤恨。
电影截图可见,这时候的镜头多是倾斜的,暗示一种不稳定的情绪,暗示着冲突的爆发。
电影截图中,夏秋子与父亲对峙情节。这一场对白中,中景和特写镜头互相结合,特写表达夏秋子的情绪崩溃和父亲的内疚,中景表现夏秋子肢体动作,强化戏剧张力。在夏秋子崩溃撞击铁丝网的刹那,摄影师用了快速的特写-中景镜头拉镜,父亲被吓得一个倒退,把女主对父亲的冲击力瞬间达到释放。
菲菲-中国传统与现代独立女性的结合
作为一名孤儿,从小羡慕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家庭生活,所以对丈夫百依百顺,丈夫让他为女老板顶罪,她傻傻的答应了,然后继续被渣男用花言巧语哄骗,最后差点自杀,她的内核是一名传统的中国女性。但母爱的力量,以及在监狱中的遭遇和观察,唤起了她对独立自我的渴求。
电影截图中,用了偏蓝的冷色调作为月色,结合菲菲的大特写表现悲伤情绪。
电影截图中,菲菲吃安眠药时,闪回镜头,她想起孩子的脸和哭声,如果自己死了,孩子就成为了孤儿。她后悔自杀立即自救,愧疚自己差点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曾经抛弃孩子的母亲。她的自责,看到静儿勒死腹中的孩子,看到其他狱友都有可怜的身世背景,激起了她强烈的自我。
电影截图的对白,正反打镜头,突出两名角色的情绪。
在听到光头骂夏秋子“婊子”的那一时刻,她突然间开始站在女性立场,放弃照本宣科朗诵演讲稿,而是脱稿演讲,这是她最终走向独立女性的关键一步。这容易让我想起 《国王的演讲》,这个题材如果可以翻拍,是有可能冲击国际大奖的。
小男人-反女性的女性
夏秋子是一名反叛者,是通过攀附男人的方式反抗男人。而小男人也是反叛者,但她通过模仿男人的方式,用武力反抗男人,但她的外在特征却用了男性的外表工具。在某层面,他和夏秋子是反面,夏秋子是不加节制的性,他则是完全的性压抑,性压抑背后伴随着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抑的痛苦。所以,她在和菲菲打架时的大声控诉,和在唱着《gc注意接班人》那首歌时,是比所有人都痛苦的,这也让所有人有所同情。
生死哲学
“死不难”,难在好好活”,这句话在剧本中多次出现,一次是监狱长所说,一次是静儿所说,一次是菲菲在最后的演讲所说。在电影里,静儿的丈夫想自杀,但没有死成,但最后还是因为癌症去世。静儿勒死自己的儿子,但后来也十分后悔这么做。菲菲服药自杀,想到儿子可怜也及时洗胃,活了下来。所以这部电影,也是关于生死思考的电影。
社会变迁的人心动荡
一个小宿舍就像一个社会,反应大社会,也反映了旧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新年代遭遇的新危机。小男人代表许多旧时代女性孤儿的命运,被霸凌其辱,人格扭曲异化;杀夫女囚是十二岁被迫嫁人,后丈夫家暴,反映了拐卖少女、童婚和普遍的家暴现象;误杀犯女囚,是男性的暴力威胁。而新危机体现在菲菲和秋子身上:菲菲的男人向往美国的生活,这也是中美建交,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之后的大背景;秋子的父亲贪财好色,追逐名利,也是经济发展之下,一些人心改变的结果,是一种批判;社会在发展,犯人也在发展,但监狱队长对长期没有改善福利感到不满;监狱长和医院院长对话时,表达了对医院和社会的不满。
我最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我们那儿监狱,面对的全是罪犯,可我们把他们当人看待。而社会上有些人反而从来不把他们当人看,您说这奇怪不奇怪?
法律与尊严
法律作为维系社会公平的底线,它是无情的。但是对于执法者来说,给与囚犯人的尊严,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爱人,才能帮助他们改正自己,重新走向社会。下面的截图中,一群女犯去另一所监狱参加晚会,作报告。
一群女孩看到风景充满好奇,心情愉悦的聊天说笑。
但这时突然警铃大作,他们马上扭头过来,不再看窗外的风景失去兴趣,满脸沮丧。同为女人,细心的队长提醒司机关闭了警铃。
一些不足之处
场面调度的不足,让人脱离现实感。片头可见监狱的人数规模应该有千人规模,但后来的剧情片段,如走廊冲突,隔壁宿舍的囚犯几乎是空缺的。宿舍打架时没有其他女犯围观,为小爱爱庆祝生日时大声唱歌,没有其他宿舍的女犯投诉。为什么成为优秀团队派往另一所建议,没有做交代。表演和汇报也没有先安排一两场表演的镜头,直接安排主角上去演讲、唱歌,似乎与现实感有些脱离。
角色的不合理出场。戴眼镜的女队长有多次不合理的出场,都正好暂停了剧情的冲突,比如:撞见两次宿舍冲突,撞见夏秋子和男犯人苟合。如下图,因为阿四比较笨没有看好大门,正好队长来看猪圈,碰到了羞耻的场景。但这里有个问题,一名队长怎有如此巧合过来视察猪圈,这时最好的做法是提前安排一个人物动机,如有事找阿四或秋子,或者看到猪圈外没有人、大门紧闭觉得怀疑。
电影的主旨,是传达一种回头是岸,就能回归社会成就自我的理念。但结局草率。菲菲2年后成为酒店集团董事长,这个时间跨度让人觉得不够合理,毕竟董事长是掌握企业资本,2年时间一个普通的女人不太可能做到这个高度。以及,一名孤儿即便是非常努力,也很难做到如此完美,既具备高超的武术、唱歌、演讲,还要有酒店集团管理和资金,即便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2年时间也距离现实太远了一些。
谢晋一直盘旋在我们80年代华语片的重温热潮中,但我们观注太多《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近火热的吴亦凡入狱话题让我想起了这部被人遗忘的《女儿谷》一部人道主义女性监狱电影,这是多么有人文意识的题材啊,在大陆这是少有的。 不得不承认第四代是我的影史脉络的一个盲区,正好这部《女儿谷》并非第四代的典范,可以专注于影片文本本身了。很难说谢晋到底与这部电影有多大关系,但至少他的基因在其中。一句口号贯穿始终:“ 告别昨天,改过自新,迈向明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女性中是否有任何人能够找到自己的明天,而且似乎也表明,没有人天生就邪恶。史菲菲的母性和挫败自杀是好的,说得通,但有点重手。片中最出新的角色:夏秋子,梁石称其为“第一部可能存在有女同性恋角色的大陆电影”。他不承认她们是,因为她们的性形态是由社会而不是自发性力量驱动的。但秋子是女性性行为的有趣写照,与仍然有些拘束的女性角色相比,她是最具自我意识的,同时又符合时代的叛逆特质。 90年代的电影中有很多性爱,但很少看起来很有人性的自由,很明显动物性的东西正在被覆盖在人身上,男犯人在场景开始时问“那头猪又发情了吗?”它的尽头是一谷仓,配乐是猪的鼻息。不幸的是,她们身后的是耻辱之墙,所以秋子必须为她的欲望受到惩罚。她的刑期又增加了两年。但她仍然相信爱情,她把男犯人给她的戒指滑下来,藏在她的鞋子里,这是她给自己留下的仅有的不屈的尊严。 她们的灵魂是干净的,即使社会已经腐朽,从他们身上夺走了所有人应得的东西。能在华语片里看到如此人性化的东西真是很难得的,这是谢晋导演的人文考量。
应该有人和我一样是因为看《我就是演员》里面《女儿谷》的片段印象过于深刻所以跑过来追了这个剧吧。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剧里有赵薇,而是影视化后的作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说起来这部剧是在1996年播出,1997年《还珠格格》开机,1998年播放,赵薇的脸上还有青涩和稚嫩的美,但是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她却都演绎的非常好,尤其是在《还珠格格》后,她成为了国内最红的女明星,成为一代人成长的印记。时至今日,每逢暑假,电视上仍旧会循环播放《西游记》和《还珠格格》,它们俨然已经成为了暑假的标志。
――
《女儿谷》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电影,它的纯粹在于把一个主旨贯穿了始终,没有任何的旁枝末节来分散主题造成干扰,它所发出的质问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旧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人生,没人养,有人养,没人教。所有的罪恶都有宣泄的出口,也有悲剧的起源,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世界用什么方式去对待一个人,就会收获同样的怪物或真善美。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内心贫穷到极致的人该有多少温暖才能填满。回答是:一丁点足矣。片中的主角之一菲菲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为了不受欺负练就了打架一招制敌的本事,可她却在一个男人的甜言蜜语里收敛了所有的锋芒,甘心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成全那个男人,青春,自由,生命,一切都无所畏惧,哪怕那个男人抛下两个人共同的孩子也没让她认清人心,她抱着那一丁点的希望为那个人渣开脱,那是自己在艰苦的环境里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可最后这个希望还是幻灭了,那个男人结了婚,一个并不诚心的道歉,一个道貌岸然的理由,那个人光鲜亮丽的活着,建立在她生活在黑暗里,阴影里,苟延残喘。她终于崩溃了,绝望了,可自杀后又想到了儿子爱爱,她不能这样死去,让生命成为他人龌龊的踏脚石!所以,在被抢救后她说出了这样的话: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丢人的一件事,最见不得人的一件事,求你,不要告诉任何人。她不怕加刑,而是为自己的懦弱不耻!生死关头,她终于明白了人该为自己而活。孤儿院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上哪会没有点血性,只是被虚假的情意迷了眼,只要这迷雾散开,她就还是那个无畏无惧大写的人!越是不被人珍视,就越要活的潇洒自在,这世上,只有不亏待了自个儿方才值得来一遭!
――
与小男人、夏秋子相比,菲菲无疑是幸运的,这份幸运来自于她的青春年少曾被人善意和关怀,所以,她才有胸怀去原谅别人,原谅自己。可小男人不同,她生下来就被扔进阴沟,不知道自己爹妈是谁,不知道自己何时出生,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为了一口吃的都要抢!她的生存就像是最残酷的丛林法则,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所以她浑身都是刺,散发着生人勿扰的气息。这样的尖刺可以保护她免受伤害,可也会让想亲近她的人望而生畏。她的身体很瘦弱,但言行神情举止却又凶狠暴戾,等她脱下那宽松的衣服,才发现她也是一个有着柔软美好的女儿身啊,究竟要经历多少冷漠无情才能把所有女儿家的柔情彻底锁死在骨头缝里。
老实说全篇唯一的泪点就是小男人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画面闪回的小学生活。她不是不曾想做个正常人,可社会没有给她这个机会,鲜艳的五星红旗也有照耀不到的犄角旮旯,而她,注定就是阴沟里的老鼠,唯有顽强,才能生存。
每个人在幼时都是一张白纸,谁都想在上面花满阳光和彩虹。有些错误,有些冷漠,不是天生愿意如此。时代描绘的绚丽画卷下,有些人注定只能成为阴影。
――
夏秋子,她心里唯一的温暖就是母亲。可是,母亲被抛弃,父亲花天酒地,15岁被强奸,从此彻底堕落。她痛恨父亲,痛恨金钱,甚至痛恨男人和女人,痛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是,她有一个有钱的父亲,可再有钱,她也只是一个被自己轻贱也被别人轻贱的“婊子”。她似乎拥有一切,其实却一无所有,只剩下一具皮囊是她唯一的消遣。
夏秋子,其实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死人”,因为只有“死人”,才能笑看肉身经历的一切都无所谓。她的台词里有一句:女人的贞操就是女人的一切,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在那个年代,她的遭遇不仅不会引来同情,反而会被人妄加揣测和评论非议,所以,这个不能揭开的伤痛注定一个人抗。其实这样的遭遇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女性,即使处于被侵犯位置,得到的,却不是安慰和保护,而是非议和指责。
夏秋子说:是,是我活该,所以玩到了这里,那些男人们聪明,所以他们不在这里。真的是男人们聪明吗?不是,是女性对女性怀了最大的恶意,是社会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所以,女性挥起大旗攻击自己的同袍,发泄内心对自己的不满,对生活的抱怨,从别人的痛苦里汲取畸形的快乐。
――
在我看来,影片最大的败笔其实就是丁静儿的故事安排。爱人离开,她怀了爱人的骨肉,却一心求死,最终失去腹中胎儿,又后悔万分。可影片在后续部分既没有表现出失去孩子后她在内疚中大彻大悟,也没表现出在痛苦中涅槃重生。只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就是她的教官,也是她的青梅竹马,去医院给她求一个新的开始。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她在未来会有光明的生活。这样的安排也许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毕竟在96年,离异,再婚,都是敏感话题。
――
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所表现的母爱的伟大。无论是菲菲哄儿子时那熟悉又自然的摇晃,还是另一位母亲骗女儿自己是在读书,不是在坐牢。还有她的婆婆,体谅她说:谁让我的儿子天天打你,那是他的报应。如果说前两位是做母亲的天性,最后那位阿婆才是人性里的光辉,虽是简单的一句台词,却反射了她的一生,必定也是忍气吞声,备受折磨,所以在家庭里没有地位,儿子打儿媳妇,何尝不是跟着父亲学的呢?倘若对母亲有一丝的尊重,悲剧也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似乎是苦难的宿命终于断了轮回,有了新的开始。
――
监狱长面对院长说:丁静儿之所以会犯错,难道你们就没有原因吗?她摆摊卖饭,赚钱给男人治病,可你们却扣工资,罚款,写检讨,是你们逼着她犯错啊!我就奇怪了,为何我们面对那些犯了错的人,还能把她们当人看,可你们,可这个社会,为什么就不能把她们当人看呢?
一个人犯错,是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存在,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十恶不赦,不是所有的罪都罪大恶极,不是所有的审判都要杀人诛心!现在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因为键盘侠的网络暴力我们已经失去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语言不再是沟通的良药,反而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刃!最可笑的是《未成年保护法》变成了未成年人渣保护法。
那个女狱警说“时代变了,人也变了,我们监狱却没有改变。”这个冷冰冰充斥着罪恶的地方,却有最动人的情感和最善良的故事。而围墙外面,阳光正好,人心却在看不到的阴影里滋生出最恶毒的尔虞我诈,埋伏讨伐。
很多人不愿去讨论真理,因为真理是灰色地带,不够黑白分明。法律提供了最基本的人身保障,可不完善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逼迫善人从恶,并且可笑的被坏人钻了空子,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这突然让我想起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即是原罪。”
这部影片就像不能探讨的真理一样,它讲述了最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几十年后的现在依旧发生着,可是我们所有人却对这些悲剧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时代不同,但人的无奈却完全相同。
菲菲在最后的介绍里成为了大酒店的总经理,坐飞机,有了大花园,成为了逆袭的典型。可如今的我们只能说,这是我们对残酷生活唯一的幻想。
PS:这部影片不需要讨论演技,因为每一个人似乎都是本色出演,真实自然,没有一丝做作表演的痕迹,没有滤镜,没有美颜,没有虐心的故事,所有的痛苦都在克制和隐忍,但却有直击灵魂的拷问。就像夏秋子揭开扣子露出的胸,有着隐秘而粗矿的诱惑。可现如今的太多影片就像选美比赛,即使选手穿了三点式,也引不出人的浴火。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母爱的力量,无论一个女人是什么身份,但她的母性光辉永不磨灭;再有,人的本性都是向善的,他们会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是因为有罪的毒根,这是魔鬼的作为。我们只有借着主耶稣才能拜托罪的挟制;最后,我想说一下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很真实,不做作不夸张,使观者能深刻体会到人物的心境!
社会上感觉不到爱的人,在监狱中却感觉到温暖。太奇怪了…
爸爸再爱我一回,赵可怜
对赵薇堕胎的方式印象很深
大多情节已忘,但我想说,我不是通过还珠格格认识赵薇的,而是通过这电影。后来看姐姐妹妹闯北京,我说”这不是演女犯人的那个吗?“再后来看还珠格格,我说“这不是演女犯人和小保姆的那个吗!”well,早期的赵薇,先天性的赢在那张极有辨识度的脸上。20年铅华过尽,我给小燕子点赞。
谢晋式批判现实主义:沙漠里总会有绿洲。节奏处理的好,当亚男唱我们都是接班人时,确实有一种撕心裂肺。肖生克的主题是自由,这部影片的主题是爱与人道。要想别人把自己当人看,首先要自己把自己当人,朴素的告白贯穿了谢晋从早到晚几乎所有的电影。
女性众生相,铁窗泪。秋子的质问真是太讽刺了
很久很久之前看过的,对赵薇印象深刻啊,那气质和表现和小燕子差距太大了……
记得最深的好像是赵薇给自己缠肚子堕胎的情节……
上映的那天,是我的生日。
20090214 小赵电影展播
小时候看过,有被感动到
赵薇的baby face印象深刻
浙江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恒通影视公司、浙江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谢晋—恒通明星学校首届学生毕业作品
看完Jack Hill,想起谢大师也是玩过WIP的,并且拍的相当剥削,台词的尺度就不说了,连同性霸凌、灌尿的细节都有,当然手法还是偏向中国特色,比如演讲punchline的反复回声处理。感觉20年前的很多国产片,放在今天,连立项都没什么可能。
谢晋被低估的作品了,我觉得仅次于《芙蓉镇》和《大李小李和老李》。赵薇别的不说,念白水平真是领跑同届同学,怪不得能红起来。
谢晋这部作品特别献给1996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刻画一群犯罪的女人,这些人却无一例外是受害者,在监狱外受到欺侮,不受重视,在监狱内,才受到了组织上和狱友们的关爱,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片尾三个呼吁:“愿男人,别抛弃女人;愿母亲,别抛弃孩子;愿社会,别抛弃逆子!”
因为赵薇的演技减一星因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加一星关注这个群体的人让人感动
本片有丰满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视听风格,充沛的感情,流畅的叙事。
好看
谢导的片子真值得一看,可他妈这种题材的近年都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