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到底说了什么,到底想表达什么,真的不是很明白。
从表面来说,就是一单亲妈妈被生活所迫,无奈投身风月的故事。
这个偏远的小村,大概容纳不下年轻人的梦想。
可是,齐秦也说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外面的世界,对没有生存技能的年轻人是相当不友好的。
年轻的妈妈大概是很快被人骗大了肚子,又迷恋外面的世界,只能把孩子丢在小村,自己继续外面逍遥。
可是,孩子总是要长大,要读书的。
妈妈此时表现得很伟大,爸爸不要他了,我要。
即便是投身风月也要。
这伟大的“牺牲精神”让人很疑惑。
一开始,大概小三的生活还是蛮有滋味的。
可惜的是啊,人家是有家室的人,过了一段时间,总是要走的。
要说,这俩人的情话,当着孩子的面说,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小三做不成,妈妈只能重回风月场所卖笑。
看起来,里头的少爷对妈妈还是有好感的,而且还是一副暖男模样。
妈妈开始对少爷还是拒绝的,但人家少爷虽然只是个少爷,但条件还不错,还能有车。
看起来,能给她温暖。
于是,俩人就愉快的在一起了。
相较于小三时候的言语,这次可是来真的。
小孩子是看懂了,还是看懂了?
俗套的是,当少爷尝过了甜头,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强迫妈妈接客,从此以抽头为生。
小孩子,实在太碍事了,还是送回乡下吧。
妈妈表示了一些坚持,但架不住两顿打,乖乖屈服。
回到小村后的孩子,祖奶奶也很快走了。
这次,孩子是真的伤心了。
小小的孩子,大概已经学会了麻木的看着如此生活,唯有祖奶奶的去世,会让他伤心吧。
有意思的是,当妈妈回来奔丧。
带回来的,还是那个少爷,俩人好像和好了,一起合作做生意,大概日子过得很滋润吧,争吵少了很多。
可是,这样的故事,有多少让人共情的地方呢?
这个生活,是她自己选的,没有什么好悲哀的地方,更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地方。
如果真的愿意这么生活,那就别把自己标榜的那么伟大。
孩子,她大概也从来没有真心关心过吧。
最后,勉强可以切题的,大概是野雀吧。
生活中的你我,大概都是野雀,如果够幸运,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如果不幸运,撞到了网上,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你蹲在笼中,期待有一个人能买你放生,这是最大的幸运。
如果不幸,那只能被孩子抓进纸盒。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实在没看懂的,请移步《本公众号获取资源方法》。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烂的
留守儿童的困境 养育他的曾祖母去世了 再城里的妈妈挣着不体面的钱 被妈妈的皮条客当作拖油瓶 以后怎么过? 妈妈口口声声地说爱我 说是我搞得你成了现在的样子 可是你没有问过我的意愿 你生了我 却没有养育我
以儿童视角看女性之哀。野雀一生在“被抓-放生”的往复宿命中无法逃脱,直至死亡。女性的一生也在男人的占有、欺凌、示爱之间游荡,直至死后化为野雀。这是无比悲哀的轮回。陈淑芳举重若轻,李亦捷可圈可点。小男孩的部分反倒是败笔,感觉他只是在刻意地表演寡言、无语、封闭,从他空洞的眼神中看不到任何内心起伏。不仅是儿童演员演技和调教的问题,设定也十分做作。声音效果做得意外地很细致。整体不及《川流之岛》。
觀影過程讓我思考了很多,關於劇本與影像之間的落差,很多場其實都可以想像劇本會怎麼寫,也能理解到編劇在劇本階段會怎麼去覺得合理,但是拍出來卻不是一回事,甚至到了令人出戲困惑的地步,我想或許是對影像的掌控力不足及經驗上的不足導致劇本無法透過影像得到昇華。
人生很痛,但不是这种疼法,除了有点矫情,就都不太行。
190628@tff-中山堂(首映見面場):李亦捷小姊姊又演了個發揮嗓門的戲。運鏡很流暢,許多場景配合都市公寓的生活空間都很有壓抑感。不過導演大概自己也沒想清楚重點放在哪邊(野雀的含義太多)。開始是由山中小朋友的視角帶入,懷著新奇感張望世界;進入城市後似乎野雀更傾向於雛妓,年少意外做母親的單身媽媽在情裡欲裡的泥淖中掙扎;最後野雀在阿祖去世後又變成去了又來的故人,加之前面鋪排了很多遙控飛機、牛排等現代物的入侵,好像又要懷緬山中清靜、濃厚人情。chi-eng內嵌字幕,兩段床戲。
拍的啥玩意?
女主美
无依无靠的女人,带着孩子,四处漂泊,出卖灵魂,只想找一处可以休憩的地方,遇到的男人只想霸占她,可是到最后,想放手,心里却还是只能指望这个坏男人。
2019台北電影節- 整體都還要再加油...
好痛,人生都好痛
老男人补鸟售卖供顾客买来放生做功德,以野雀象征无法逃脱命运的女性。山中和城市两部分有明显的割裂感,山中的鸟叫蝉鸣与世无争的氛围、城市中的脱离了生活的情欲和暴力,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让我想起最近一部长泽雅美的《母亲》。
如果片名就叫野雀,可能會有3星。
气愤,压抑,渣男去死!她大概也从来没有真心关心过孩子,自私的妈妈就是原罪呢
风格有点像日本电影,我个人还有点儿喜欢。但导演没拍出什么东西来。女主挺好看的。
这电影有点老舍《月牙儿》的感觉 都打这么低的分 …还陷在“岁月静好”中呢?
按成片的素材,可以剪成一部還不錯的短片,只可惜,這是一部長片。看完電影,查了資料,野雀作為一個重要的象征符號,始終不確定究竟指向的是兒子、母親還是阿祖,抑或三者兼有,導演在電影中的投射和寓意給得還是太多太混亂了,如果主題是女性不幸循環的話,那又為什麼不把兒子改成女兒呢?山上的戲和城市的戲,好難搭在一起,尤其是幾段祖孫畫外音,實在是矯情,拿掉會好很多,靈異和宗教元素也是毫無必要。李亦捷突破很大,之前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當愛來的時候》,這一次還蠻讓人驚喜,整個表演具有攻擊性又不失內斂。
詩意≠不真實
故事讲述野鸟一次又一次被捕鸟人抓住、贩卖、放生,在有限的自由里挣扎求存。女人在男人主导的社会中求生,不由自主的命运同样可怜。自小跟着阿嬷在山林长大,常常看鸟儿飞翔、被抓、被放生、死亡,直至一天母亲接他到城市的公寓同住。在局促不安的城市中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也不过是一只渴求爱却受尽伤害的野鸟。为了生活,她当上伺候男人的「酒店妹」;为了爱情,她承受暴力遍体鳞伤。山林的氤氲困住飞鸟,城市的哀号囚禁灵魂。自由只是假象,世界终究是个更大的囚笼,母子也不过求片刻安身。
孤寂溢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