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2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3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4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5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6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3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4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5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6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7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8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9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33

    详细剧情

      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满怀希望离开家乡,随淘金热潮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城市,虽然这里爵士乐流行,股票飞涨,但是贫富两极分化,人们沉沦在纸醉金迷中。尼克为了追寻美国梦,放弃写作而进入证券市场,并搬入纽约附近的海湾居住,成为了神秘富豪盖茨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的邻居。而海湾的对岸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和她的贵族丈夫汤姆(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 饰),尼克不仅被邀请去赴宴,之后汤姆还带着他去找情妇寻欢,尼克渐渐迷失在这个充满魅力,以及富豪编制的假象、爱与谎言的世界中。  但是只有盖茨比最特别,他是唯一让尼克感到在这个迷失城市里充满希望的人。尼克被邀请参加了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宴,还发现盖茨比心中的秘密,原来他一直深爱着黛西,即使她没等到他战后归来,转而嫁给富豪汤姆,盖茨比一直深信他们的爱情矢志不渝。尼克作为盖茨比与黛西爱情的见证者,终于在盖茨比被谋杀之后,看清了这个上流社会的虚情寡义,决心远离喧嚣、冷漠、虚假的大都市,黯然回到故乡……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篇最讨嫌的那种原著党影评

      当我自己没看过原著的时候,最讨厌看原著党影评,比如《冰火》就是,不就打发时间多看了几页字么,用不用得着那么时刻挂嘴上怕人不知道?但是世人皆双重标准,当自己看过原著时,就分分秒捉急,觉得评价改编电影不提原著真的会憋死好么……

      看到很多人观后类比《小时代》,倒是没想到,是因为都显得像华丽的一坨屎?不得不破天荒为Baz Luhrmann辩护一下,华丽是他的惯病,gatsby和daisy出场都浮夸到海天盛宴这确实是baz个人风格,但剧情简单还真怪不到他头上,这个版对原著的忠实程度已经大大出人意料了。

      改编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作品,一直觉得最蠢的方式就是照搬原视角,原著第一人称是为了方便叙述和生发评论,并不是本人在故事中有多重要,电影已经是上帝视角了还傻乎乎地给当key role拍,连那种原作只是为了让其见证而记录的戏,都要如实当个剧情电灯泡地拍出来,完全多此一举。所以nick在此片中就是,他其实除了作为两人搭上线的桥梁,其它存在并不怎么影响进展,电影非如实当POV,动不动就OS,不仅显得导演叙事无能,人物基情无限,而且给观众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觉——

      nick前因后果叨逼叨,盖茨比被铺垫了将近30分钟才闪亮登场,悬念铺得过于足了,身世、性格、动机都让人好奇不已,简直像怀着关乎整个世界的阴谋,结果满怀期待两个半小时看下来,发现好像就是一场琼瑶故事,难怪非原著党要骂娘。倒不是说原小说情节就有多充实,我其实并不粉原著,但至少人家故事也摆明了简单,没像电影这么狂吊胃口,小说叙述清淡,所以气氛还算合时宜。

      不过提到原著,要说对菲茨杰拉德的口吻,个人则是真心不喜欢,因为他写的东西老透出那种自己是原始高端大气上档次阶级、是“大城市见过世面人”的调调,自恋而且势利。就算美国一二十年代确实处在这个时期,暴发户们一夜崛起,挥金如土,对欧洲原来那些吃皇粮的达官贵人形成巨大冲击,于是保守派都酸溜溜地用瞧不起的姿态来看他们写他们,但人家英国人毛姆同写这段,都能巧妙地掩饰这种腔调(其实骨子里他也有吧),你菲茨杰拉德一个美国家具商的儿子在那儿优越什么呢?

      所以代入小说第一人称,原著中nick就多少承载了菲茨杰拉德这种自恋和评判,虽然口口声声把盖茨比当朋友,但细节充满了先入为主对暴发户的审视,包括盖茨比那些笨拙愚蠢的小言行,既然是通过nick这种人的主观描述,当然会显得很夸张。显得整个环境都特别看重富一代和富N代的区别,就这么狭隘。

      但是泥,电影中nick选蜘蛛侠来演,出场一秒钟立刻屌丝气爆棚,完全木有这种主观评判感了,就是一个花痴的好基友,见什么都新鲜和善感状,掏心掏肺地帮忙和关心。虽然不讨人厌了,但说真的马奎尔同学你能好好练练演技不要永远一个样吗……

      我心中理想的daisy扮演者是斯嘉丽·约翰逊(貌似确实接洽过?),除了daisy是大胸少妇,还有其实明明很世俗但是经常自我催眠很爱演的气质也符合,carey妹纸看着太精明,缺少那种又肤浅又混乱的庸俗感。但没想到效果超出预期,演得还可以,只是跟小李没火花。而且电影后段把daisy令人厌恶的婊面省略简化了,不然可以更考验一下演技,从这个省略洗白也看得出,baz本质依然是个纯情小清新,喜欢保留唯美的幻想……


      gasby和daisy的重逢,重头戏,视觉的绚丽依然归功baz,情节和感觉还是符合原著的。感慨菲茨杰拉德这一段写得很到位,无论是读者还是观众,看到这儿都不确定两人到底感情是个什么深度,从表面看好像情绪都到了,又紧张又激动,最后归于温馨甜蜜,但又总给人差那么一口气的感嚼,因为不感人、不特别。不是因为菲写得不够好,是因为以daisy的性格和感情,以gatsby的幻想和愚腐,凑一起就是这么个平庸带点演戏的程度,想讲的故事也正是如此。

      ——号外,什么样叫真正的真爱重逢?于是我又要跑题例举一下我们伟大的《呼啸山庄》,两人一个激动到天经地义毫不掩饰完全没觉得在丈夫面前有什么不合适,一个死乞白赖地要见但真见到了又端着不肯哪怕多看一眼。那个情景,震撼度,才叫独一无二,没见过任何描述重逢的文字可以超越。

      西方小说啊,题材真是有够窄,我一直觉得盖茨比和《刀锋》也有很多地方相似,连这次daisy老公一出场都想到伊莎贝拉的老公。不过女猪之间对比,伊莎贝拉则比daisy精明多了,完全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会把局面拖到难看的一步无法收场,是理性版的凯瑟琳,是三个人中最有现实积极借鉴意义的,因为能把日子过明白的女人太少了。

      不过话说回来,性格越简单越不容易伤身也是真的。看书时倒没联想到,但电影里三人在房间里摊牌那段戏,又直接飘到《呼啸》,同样情敌俩当面争风,daisy留了几滴鳄鱼眼泪和被盖茨比lose temper吓到后,马上心中就有了倾斜,因为旧情人就算不撞车也太让人没安全感,普通女人都会趋利避害。而凯瑟琳在那场类似的锁门对峙戏中,看似女王气势凌驾于所有人,两边嘲讽各种鄙视,但回头自己直接疯了,性格太复杂,伤人伤己。

      被强迫着不得不对比的还有,让小李主演,又特意配个酷似《泰坦尼克》的男二保镖频繁出场重现经典场景是故意的吗?十五年后,我就成了你……把小李前后两个角色一比,就可见爱情这回事,不取决于男人够不够资本,只取决于女人的原始口味。十五年前你遇到的是rose,一无所有她也义无反顾跟你走。十五年后你遇到的是daisy,赢得全世界她也不爱你这一口。

      结尾的世态炎凉也没什么,古今中外都如此,盖茨比充其量也就是一party thrower,树倒party animal散,又不是辛德勒马丁路德金,有什么好纪念的搞得那么伤感,至于上升到世事残酷?要说通过party想建立社交威信这种虚荣心,你看《刀锋》里写的艾略特叔叔那才叫活色生香,又势利又可爱,全拜作者塑造人物的水平所赐。所以从书到影,看完的人其实最想问的都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

      拔高“中心思想”这种事,并非中国语文科教育独有,显然全世界的文学界都很爱这样混饭吃。《了不起的盖茨比》历来被评论界称为美国梦的缩影,其实我想菲茨杰拉德创作它时还不到30,哪有那么高的觉悟,大概就是想写写自己纸醉金迷生活中一些奇闻轶事吧,无非加了点文艺色彩,没想到一下押中宝,被吹成了美国梦,自此弄假成真,开始主动写起各种忧伤的年轻人……

      就算硬说是关于美国梦,这本质讲的也是一个反美国梦的故事,盖茨比最终一败涂地,从“而我只有钱”,变成人财命三空,反复强调打回原型的可怜,故事的感觉和《华尔街》那种暴富又暴跌的美国梦碎并不一样,它不是像后者那样在警告教育你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勤劳致富,而是在宣扬我上面说的菲茨杰拉德的那种等级感和优越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哪怕都是富豪,也只有家传好几代有名有望的那种才值得尊敬,你这种名不见经传突然富起来的屌丝凤凰男,再怎么努力再坐拥江山也永世不得平起平坐!

      这种价值观放欧洲还能理解,放美国完全有违汤姆大叔精神,《唐屯》里的美国夫人有一段被大家赞死的话不就是在夫家财政危难之中说:i'm american. we take guns. go to fight! 美国人心里有没有虚伪自卑的地方不好说,至少台面上的主旋律绝对是推崇开拓和冒险。而完全发生在美国的《盖茨比》让人泄气的是,不仅daisy、nick、tom这些衣食无忧的有钱有闲阶级有那种势利观念,就连gatsby本人都想极力靠近他们三观。

      看有些评论还说,gatsby“了不起”就在于他在浮华场中还保持“赤子之心”,我可一点不觉得。一个赤子之心的男人一定不希望梦情看没钱就不要他,有钱就投怀送抱,但gatsby竟然从小就无师自通,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甚至是精神支柱。虽然穷人太清高了也没意思,但塑造这么个角色未免矫枉过正,也活该他碰到的就是daisy这种足够庸俗的女人,一个萝卜一个坑。

      于是我理解的“了不起”,其实是引用民间舆论,那些party-goer眼中口中传奇人物的“了不起”,而菲茨杰拉德或者nick,在自以为深入接触后就开了一个天涯热帖来扒皮吐槽,标题全称是《不吐不快!!818最近坊间很火的那个“了不起的盖茨比”!!》

      而你们所谓的“赤子”,我猜是那些其实幼稚之举吧,对对方感情的误判,对自己情绪的失控,和自以为是的高贵冷艳,对方都冲动说出私奔了还不一走了之,这不是正派,而是愚腐,被假想中的高贵准则压低了本来就不高的智商。

      所以无论从正扬反讽明颂暗喻哪个角度,《了不起的盖茨比》都谈不上美国梦。说到底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的俗世故事,书通过还不错的文笔,电影通过BlingBling的视效,营造起繁华寂寥伊人何在的煽情气息,为您带来一阵蛋蛋的忧伤,有机会再多说两遍屌丝逆袭、海天盛宴这样的流行词汇。也就可以了,别使劲拔高了,也别怪罪baz娘炮了,书毕竟不是他写的,人家真不是四娘型。

      要说最满意的视觉呈现,首数那个可以遥望梦情家的湖,无论夜景还是日景都跟看书想像一模一样。这才是原著党最关注的细节吧,明明故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还非费上两个多小时重看,不就是为了这些时刻——看看导演是不是你脑中所想场景的3D打印机吗?

     2 )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无剧透)

    1. 小李子和蜘蛛侠在现实生活中是25年的好基友。

    2. 剧中有一个场景是小李子转头对蜘蛛侠念一段非常严肃的台词,由于彼此是太熟络的好基友,蜘蛛侠不停笑场,结果原本15秒的戏份足足拍了一天半还在NG,最后导演实在心疼胶卷,只好把俩人掰开,分别拍两段再合起来。

    3. 导演Baz Luhrmann在96年和小李子合作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当时演罗密欧的小李子还是个美颜正太。

    4. 剧中的女二号、女三号和男三号都是袋鼠国人士,导演也是,主要取景也是在悉尼完成。盖兹比豪宅外景是悉尼国际管理学院的一幢大楼(!)。

    5. 和大多数美国少年一样,小李子是在上高中语文课时读的原著,还交过作业,但死活想不起来当时是如何写的了。

    6.蜘蛛侠则是在得知自己要演尼克这个角色时才觉得有必要拿出原著读一下。

    7.女一号Carey Mulligan在试镜时穿了一条1930年的古董裙(vintage dress)。

    8.在冗长的女主角角逐中,Carey Mulligan击败了 Keira Knightley, Rebecca Hall, Amanda Seyfried, Blake Lively, Abbie Cornish, Michelle Williams, Scarlett Johansson和Natalie Portman(Scarlett Johansson后因为接拍《我家买了动物园》而退出角逐)。

    9. 原定Ben Affleck出演Tom一角,但后因和自导自演的Argo档期冲突,改为由Joel Edgerton出演。

    10. 这是迄今为止的第五部《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上四部分别拍于1926(默片)、1949、1974和2000年。

     3 ) 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05/09/2013 10:00 PM AMC Atlantic)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美国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几乎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电影《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毫无疑问地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默片电影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当他在巴黎着陆时,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群星辈出;这个十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为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后来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写中看到了预言版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以致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个在所有人的狂欢盛宴中都看到那个覆灭的曙光预兆的话,这部电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因为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得从一个nobody变成somebody。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时间对于执着的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现在的Daisy和Tom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么办。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Nick直觉一般地追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发生过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时候,盖茨比本能怀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复过去?为什么?当然可以!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她(Daisy)会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Daisy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为她Tom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Tom的外遇一无所知毫无觉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的欲望使他在本质上和Tom并没有区别。如Nick在盖茨比死后对Tom和Daisy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欢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bitch,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盖茨比这种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坚忍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不管盖茨比后来的成就多么伟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通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Daisy来证明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无可置喙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选择是遗忘。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

    盖茨比用尽所有努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他对Daisy的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相信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Nick、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等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有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面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Nick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老罗斯福总统1910年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这路上一定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理解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因为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路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我们从前抓不到他,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
    关于影片各个部分的Update

    故事情节方面:

    电影基本沿着小说的脉络来的,很多细节也都表现了出来。删除了很少的内容(比如盖茨比最后雨中下葬只有他父亲、Nick等人出现),但基本不影响观影感受。身为原著党表示,这个故事改编得不错,没有搞砸。电影整体前半部分节奏剪辑略乱。hotel冲突之后节奏就很舒服了。

    演员方面:

    小李正式晋升男神,刚一出场,背景烟花齐鸣,他举起酒杯冲着你微笑的镜头一出现,全场惊呼。男神啊!蜘蛛侠Tobey Maguire演得很好,我和一同学都很喜欢。全片中唯一活下来的厚道人啊!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要说问题么,就是转变得太快,可能中间部分对她描写太好,最后冷漠走人的时候略显突兀。原著小说这点处理得不错。可能是电影篇幅有限吧。

    原声配乐:

    做得太满,Jay-Z很想用力去做好这个配乐,这个就像炒菜想把味道调好,但是配料下得太重了的感觉。前半部分应该着重表现得爵士配乐风格,基本只是通过小号来烘托的,莫名出现的Rap配乐和风格略微不搭,但是后半部分就比较好了,XX配乐的结尾曲一出,真的很虐心啊。

    Baz Luhrmann的导演风格,

    澳大利亚导演Baz Luhrmann这部作品还是有之前作品的影响,浓墨重彩,比如《红磨坊》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对色彩布景服装下手特别狠的导演,影片很多地方都有musical的样子。

     4 ) 也谈盖茨比为何了不起

    最近《了不起的盖茨》比算火了一把,作为一个既看了电影,也看了小说,目前还在读英文原版的人,我也想谈一下我的看法,也算是跟友人许多年聊天后的一个整理。


    这次对话起初是友人推荐了我一篇《麦田守望者》的书评,叫:永远的麦田守望者

    该书评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事实上,很多很经典的摇滚歌曲以及像《麦田里的守望者》或《在路上》这种看上去有些“低俗”的垮掉派小说,是具有极强的社会教化功能的。它们会提醒很多年轻人以及一些渐渐不再年轻的人,无论身处于怎样的逆境之中,都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并且一定要拼命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所谓的“低俗”,就像前几天我在“豆瓣我说”里所说的那样,它对于男人来说,就像是其灵魂的蛋蛋,而对于女人来说,则像是其灵魂的卵巢。这两样东西决定着我们能否拥有自由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另外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没有低俗的一面,那他肯定也不会有高尚的一面。 ”

    然后我在豆瓣推荐了这篇评论,推荐语是这样的:

    我以前也不明白《麦田守望者》为何好,为何有那么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向它和他的作者致敬。很年轻的时候我就看过一遍。大学又看了两遍。它就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你说不清楚它哪里好,但如果你足够用心,你会发现为何那么多人执迷于这些小说。

    如果你足够世俗,这些小说对你而言,仅仅是个无聊的故事。
    因为,世俗的人眼里只有娱乐,而无法理解那些真正迷人的东西的。


    最近聊这个电影的时候,一般一上来都会先问这个电影和原著比拍的好不好。如果比较公正的说,这个电影制作精良,细节处理已经十分接近原作,但小说尤其是经典小说是很难完全被表现的,但就这样,这个电影已经值得四颗星。
    大部人都会对黛西这个女人有点看法,大家都觉得虽然这个女人很物质,五年前为了有钱的丈夫抛弃盖茨,而且盖茨比最后是自愿为她承担撞车事故的,虽然说没去参加葬礼,有点没良心,但只能说盖茨比傻,因为现代社会很多女人都会选择出身良好,经济更好的男人,黛西只是做了合乎常理的选择。

    但其实无论黛西有多少镜头,这个电影都不是在讲黛西,而是在讲盖茨比。盖茨比是什么什么人?
    俗气的说,这个男人有宫殿般华丽的大HOUSE,多金,有名望,勇敢!在战争上有着卓越的战绩!交往的都是富商名流,电影明星、导演,并且最重要的他还年轻!还帅!品性还很好!(小说里说,他是那种对别人的老婆不会多看一眼的值得信任的男人。)如果现在怎么说,这简直就是个完美的白手起家、品性纯良的高帅富!

    这样的男人要什么女人没有?但他还是愿意放弃这些,只一心只想着已经背信弃义成为他人妻子的黛西。而且他搞搞破鞋也就算了,他还愿意为这个破鞋改变自己,放弃自己的一切,跟这个女人回老家过日子。并且他不是因为一时感动冲动被门夹了脑袋想这样做的。
    这样说他是不是很了不起?他是明白黛西只是个庸俗的拜金女郎的,因为小说里尼克回忆盖茨比五年后第一次见黛西的情形大概是这样说,那天下午盖茨比显然已经察觉到了黛西的某些事情不是如他的想象,但盖茨比的想象过于强大,以至于他赋予了黛西一个梦想的化身。小说里还有一句是,他发觉,黛西那一直让人心驰神往的声音里,其实充满的钱的味道。

    黛西对盖茨比是什么,是他的梦想,他一直的目标。
    为了爱情,他不惜牺牲一切,即使他明白这个人不一定值得他怎么做。
    这就是你们在各种什么言情小说台湾偶像剧里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啊!!!!怎么它换个包装你就不认识了!
    盲目的牺牲并没有了不起,而明知道后果还愿意放弃金钱、名望、安逸的生活去就了不起了。
    那句关键的台词怎么说来着:盖茨比明白,一旦他亲吻了这个女孩,他的心再也没有办法像上帝一样自由。

    盖茨比为了这个黛西,放弃了上帝一般的自由。



    以下为友人许多年语(我觉得他说的比我说的精辟,哈哈哈):

    没错,很少人能拥有内心如上帝一般的自由之后,为了一个人义无反顾地抛弃这一切。

    正如我曾经说过的很直白的一句感情观:如果你是错的,那我不要对就是了。

    商业时代,人在精神上懒得思考,物质上追求奢华,国内文化在消失,越来越拜金,从某种角度说,人自私地攫取资源让生活过的越来越富裕是没错的,不过,精神上越发荒凉和物质上的丰盈出现反差之后,整个人自然会越来越像遵守丛林法则的动物,而失去真正的爱一个人,为了伟大的精神和情感牺牲的决心。因为,这样的时代,他们有太多选择,感情上也可以中华儿女千千万这个不行咱就换,反正他们为之奋斗的资本只是房车钱这样的东西。

    网络也是一样,从当年论坛上就某个问题认真的探索和争辩,演变成了微博贴吧时代的“字太多懒得看”,只要有北上广的房子和一个富有美貌的爱人,大部分人就已经觉得这是天堂。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林觉民的与妻书,看没看过龙门客栈里的周淮安,无论是民国时代还是港式电影里的至死不渝在这个时代都成了一种奢侈的东西。

    稀少而真诚的东西一向是珍贵的,只不过随着人们的文化素质逐年降低,时代氛围越发快餐和浮躁,这种东西已经很难在这个国度里见到了,都如同乌眼鸡一样,急躁而热切地斗来斗去,争夺着一点点资源和食物。其实,幸福很容易,但是大部分人要的是“看起来比别人幸福”。

    所以盖茨比看得懂的人不多,至于霍尔顿,我也是小时候看不懂甚至有些反感他,年纪越长,越觉得这两部作品里面投射出的精神的悲凉。

    而中国,甚至在八十年代之后,再没有过这样的人和精神。
    我并不排斥物质,但我总会觉得,为物质而营营役役的人生过于悲凉,中国式的世俗甚至不是绝望主妇里美式家庭之间的各种情感纠结和和家庭闹剧,而只像鲁迅笔下写过的看客和猪猡。

    我心中始终有那个画面:他缓缓走过丰满稻穗摇曳的田埂,仰起有着小麦色泽的脸,享受阳光的恩赐,表情是带着幸福和平和的。那是我心目中的霍尔顿。其实,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身边有没有那个一个姑娘,他们始终是他们。这样子的人的一生,在我心里,才配得上那个大写的“人”字吧。

    至于电影,商业片始终是商业片。就算他传达着伟大灵魂的所思所想,但在一个浮华而混乱的年代,更多的人,看到的只能是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所能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世俗的人接触不到那伟大的灵魂,更不会将其融入自己的成长与人生。
    他们看盖茨比,和看小时代,其实没有多大区别。
    这是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悲剧。

     5 ) 关于原著最后一句话的翻译

    之前看过原著,昨天去影院看了电影,感觉基本还原了小说。
    特别是电影最后一幕,用打字机打出了原著中的最后一句话:
    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这是对整个故事的升华。
    之前看过好几个版本对这句话的中文翻译,
    大部分的翻译是,于是我们奋力前行,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推回到过去。
    总感觉这样翻译不太恰当,不能完全表达作者要传达的意图和小说的主旨,还显得有些悲观,我们在努力向前,却总是被逆流的河水推回到过去。
    看完电影,再次沉浸在这个悲惨而令人深思的故事中,被盖茨比对往昔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所感动。
    特别留神了电影旁白对最后一句话的断句:
    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结合整个故事,我个人觉得,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
    我们奋力前行,逆水行舟,直到回到美好纯真的往昔岁月。
    盖茨比努力地付出一切,他要逆着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往,找回那段美好纯真的爱情。
    他说过,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回到过去,重拾那段美好的感情。
    我们现在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都是为了找回当初拥有过却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比如亲情、爱情、友谊。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长久的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可是当我们通过努力,不断实现物质上的富足时,却逐渐变得自私冷漠,逐渐忘却自己当初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迷失在穷奢极欲之中。
    很少有人像盖茨比一样,在纸醉金迷之中,始终执着于对美好纯真的追求,心中的那盏绿灯始终点亮着。
    这正是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

     6 ) 把big band swing唱成power ballad,有人喜闻有人不乐见

    如果就把这片当成一部搭配「屌丝逆袭未遂」大俗套爱情剧的复古时装展示会来看,那还是看得过的。
    通过观看本片,能对「屌丝」、「逆袭」、「高富帅」、「白富美」、「贱人就是矫情」等等「某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阶段现象有一次全面地、深入地、形象地了解(但是我觉得中国观众没有这种需要,我们完全可以看活的)。
    除了blingbling还是bling得让不拜金的姑娘小伙也心旌摇曳的「豪门の幸福生活」之外,前屌丝李乐多在成功施展「还我漂漂拳」之后再次为了金发女神将俊脸长腿沉入水底,更是令得曾围观过大船的观众们唏(喜)嘘(闻)不(乐)已(见)
    如果游泳池那场戏使用席帝的My heart will go on作背景音乐那才适合不过呢。

    如果有观众,比如我,非那么想不开要把它当成The great Gatsby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来看……嘛,其实片名还是完美贴合原著风采的。为了避免在观影时受折磨,千万不要在看电影前去读原作!

    姐姐我就是血的教训!(前半部的读后在//petitespot.wordpress.com/2013/05/15/%E5%9C%A8%E7%9C%8B%E7%89%87%E4%B9%8B%E5%89%8D%E9%9A%8F%E4%BE%BF%E8%AF%B4%E4%B8%8Bgatsby/,要是翻不过墙就算了)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是以吾辈击进,奋逆水之舟,永被推入逝波而无休)这是小说的总结性发言。东方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一个金光灿灿欣欣向钱的时代里,几个眷怀昔日不舍初衷的老灵魂,西方注脚的「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如何平衡丰富的物质与空虚的心灵?小说里有很多对位的符号。就像原文中Baker小姐说的“It takes two to make an accident.”
    Tom住的「东蛋」和Gatsby与「我」住的「西蛋」,Daisy的珍珠项链和Myrtle的皮质狗链,Daisy问护士"it was a boy or a girl"和Myrtle问狗贩子““Is it a boy or a girl”,加油站前广告牌上Doctor T. J. Eckleburg的眼睛和Gatsby葬礼上唯一的「别人」owl-eyed man。
    隔海相对,一个时代vs一个时代,一个阶级vs一个阶级,一个妻子及情妇vs一个妻子及情妇,一双眼睛vs一双眼睛。总是在「平衡着什么」的Baker和「半爱着她」的Carraway,既在局中亦在局外。

    而到了电影里,除了东西两蛋俱在,其他的全都只得一半。
    Myrtle的狗倒是出镜了,狗链却没有出现,更加离谱的是代替这样「情节道具」的居然是珍珠项链!Baker这个角色倒是有,她和Carraway的感情线被剪了,更加离谱的是她最后的恣态几乎是「决绝弃去」!
    且不说这些「离谱」的部分是否合乎情理,只从这些细节的处理上不难看出导演(也就是编剧)的趣味并不走敏感纤细文艺清新这个路线,而是追求「盛大热闹」与「戏剧冲突」。

    于是Baker那句"take two to make an accident"的预示性关键台词自然不说了;小说中那些故意在几句话间断后重复的台词(比如Gatsby向Carraway两次提到"trying to forget something very sad that had happened to me")自然不见了;Dan Cody在海上航行了五年后死在他的gold digger妻子手上这种「逝波」自然不提了;Carraway那几乎与Gatsy所编撰的身世重合的「老钱」出身也自然不用了。

    那两个多钟头的时间却要干什么呢?当然是let's party!一个有「名著」头衔保护的「大场面集锦」多么难得!越喧嚣越美丽!The louder the better!
    书中令Carraway厌倦不已恨不能脱身的Myrtle家的八婆聚会转身就变成了让他爱上NY的轰趴;书中特意说明”It wasn’t a bit funny“的Carraway家的下午茶变成了全片的笑点集合地;书中即使再觉难以忍受也只有表情不受控的佳公子Carraway摇身变成drama queen在各种不适宜的场合失控地大呼小叫,原作中表示「在他(Tom)家里我实在说不出口」的绅士派Gatsby自也当仁不当把「一闪而逝的杀人表情」转成「在爱人面前拔老拳砸向她老公的面门」的鲁提辖cosplay。

    等一下!这不就变成到处能见的三俗肥皂剧了么?没关系,把原著的关键性的描述都用旁白念出来不就行了!镜头语言呈现不出来的,台词里安排不到位的,演员表现不能够的,用旁白一说就什么都有了不是么!观众都是智商不足70的理解战五渣,能享受如此华美灿烂又简单易懂的「配图说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什么「文本解读」什么subtlety,图森破乃已无啊,骚年!鲁赫曼大导演教给你说,买个名著的版权,弄一群大明星来,不管拖不拖时间都把场面做大,不管有没有必要都搞成3D的,就能做出一部好电影了!

    在旁白孜孜不倦的帮助下,本片的演员们基本上只要穿得漂漂亮亮地摆pose就可以了——至多就是在「摊牌」这种「抓马高潮」部分临时表演一下「神经病」。根本不存在什么角色塑造啊人物连贯内心层次啊这些演员的基本修养问题。
    饶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女主角居然也做不到!!!
    Mulligan无疑是「极简主义」的推崇者,从我头一次在《华尔街》看到她至今,除了「面无表情」之外她脸上只出现过三种神态:歪着嘴笑,歪着嘴眼中噙泪,歪着嘴大喊大叫。(PS:鉴于本片中无数大特写又是3D,友情建议有对称强迫症的同学在入场前先吞食一点镇静剂)
    另外在拍摄本片前她肯定向另一位花瓶界的翘楚暮光女讨教学习过走路姿势。Carraway去Tom家吃晚饭那场戏里,看着这位正在饰演「大家闺秀」的妹子僵着肩膀脚动手不摆地走去花园,我就彻底放弃从Daisy这个角色上发现哪怕一丝半毫原著中「集天真浪漫与不负责任与一体充满诱惑的女神」的影子了。
    就算在花瓶界,这也是只配拿来插鸡毛掸子的那一款。这也倒好,正所谓「没有希望就无所谓失望」,以后再看她演戏可就省心了。

    --------我是带盐的分割线---------

    又被投诉看不懂。自己读了一下,确实不体贴没有读过小说的同学。所以下面为这些同学带盐,理一下大概的人物关系和一些个人觉得很重要但电影里没有拍的细节。

    良心建议还没有看过电影的回避。

    1. Daisy, Carraway, Baker, Gatsby和Wilston夫妇都来自西部,所以这一群人其实来自「西部时代」(电影最后用旁白总结交待)。Daisy和Baker「顺流」变成了「东部时代」的人,而Gatsby和Carraway固守「西蛋」,前者最后死在了那里。Wilston本来是想把老婆Myrtle带回西部,也双双悲剧。

    2. Daisy跟Myrtle是被对照来写的。Myrtle的狗相当于Daisy的女儿。Myrtle买狗的场景在书里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她问狗贩子是"boy or girl",狗贩说是boy而Tom一口咬定是bitch。小说里暴露Myrtle奸情并最终决定她命运的是一条皮质狗链。如果这些细节不出现的话,Myrtle说要买狗的那句台词也就多余。另外Tom是不会把珍珠项链这种象征「高贵」的礼物送给Myrtle的

    3. Gatsby曾经很风流,Daisy也有过很多男朋友。Baker第一次见到Gatsby时,他们坐在Daisy的白车里,白色象征「纯洁」。Gatsby曾对Daisy许诺「照顾她」。他参军后,Daisy迫于社会环境需要做一个抉择。她重新结交了许多男人后才嫁给Tom。戴上Tom送的昂贵珍珠项链嫁给他的那天起,Daisy就再也回不去了。Daisy最令人倾倒的魅力是她的嗓音。Gatsby形容说是"full of money"(感受一下)

    4. Nick Carraway来自一个「老钱」家庭,影片开头那句话的完整版是”“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他的家族自称是Buccleuch公爵的后代,但实际上是在Nick叔公这一代才发家致富的。Nick上的是耶鲁,但只正经念过一年。这段身世跟Gatsby「宣称」的非常像。因家教关系,Carraway是一个「不轻意直陈观点」的人,他才不会大声说出「我受不了你们」这样的话。

    5. Baker比Daisy小几岁,非常「佩服」Daisy。书中描写她说「好似用颧骨平衡着什么东西」。Carraway认为Baker喜欢说谎并靠此技巧来维持很雀跃的肢体(浪漫)和很淡漠的神态(实际)之间的平衡。Baker就是正在「东部化」的Daisy。她跟Carraway的关系进展也跟Daisy和Gatsby同步。最后分手时她对Carraway说"I don’t give a damn about you now, but it was a new experience for me, and I felt a little dizzy for a while.”(「我现在对你的事已全无兴趣,不过这对我倒是个新奇的体验,有那么一会儿我竟也有几分心醉」)实际上是借她说出了Daisy对Gatsby的感觉。

    6.因为以上这些人彼此之间错综的关系。所以小说里的人与人之间都是「同谋」关系。Tom带Carraway去见情妇Myrtle使之成为「同谋」,Gatsby委托Baker向Carraway提出「请Daissy来唱下午茶」的要求,使两者成为自己的「同谋」。Gatsby想要靠给Nick介绍业务来深化他们的「同谋」却被后者拒绝(所以影片中Garraway说这是"favor"不妥当,他对Gatsby始终持「保留意见」)各种「同谋」关系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从酒店里摊牌到Gatsby被枪杀这段高潮戏集中体现了所有这些「同谋」关系的变化。

    7. “It takes two to make an accident.”是Carraway吐槽Baker的驾驶技术太糟时后者的辩解。这句话既体现了Baker的carelessness和「不负责任」,对Myrtle车祸做了预告,也是对所有「同谋」关系造成的悲剧的注解。在两人正式分手时,Baker对Carraway重复了这句话。因为Carraway只是half loved her,她又too wise,所以他们的关系才没有演变成悲剧收场。

    8. owl-eyed man就是Carraway和Baker在图书馆里遇到的那个老头。他在小说中的台词是「这些(指Gatsby的书)都是真的」。意即无论他表面上看起来是怎么样的人,围绕他有什么样的谣言,他的内心都是真诚的。事实上Carraway直到车祸后才认识这一点并「终于认同Gatsby」。Carraway打遍电话寻遍友人未果后,这个他一直不知道名字的老头不请自来地参加了Gatsby的葬礼。

    9. Tom一开始就知道Gatsby是暴发户绝不可能是牛津人的原因是后者穿的衣服和开的车太鲜艳(「老钱」们多用深色)原话Tom是说「他穿粉色西装」,Carraway看Gatsby的最后一眼也强调了「粉色西装」。这些鲜色是Gatsby内心的「浪漫」与「激情」的外在表现。是以有扔衣服的那一段和Daisy哭着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衬衣」。

    10. 小说里使用了夏、秋、冬三季来发现从「金光灿灿」到「大雪茫茫真干净」的人事变迁。但是「冬天」出现在Carraway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里,地点是Wisconsin,此州名的意思是「我们居住的地方」。通过这段回忆,Carraway意识到「我是冬天的一部分」以及「这是一个关于西部/方的故事」,也即意味着「西部/方时代」的逝去。

    大致上就是这样。至于译本我并不知道哪个比较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读中文版的时候是遥远的初中……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所以叫小孩读「名著」根本没有意义。

     短评

    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向往了一辈子.那绿灯指引的他无数个梦里和Daisy的幸福生活,最终就像那个时代一样,轰然倒塌,连影子都没有留下.但他着实是伟大的,他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爱着他最爱的姑娘,并一直笃定地相信他们会在一起.一直到死的那一刻.超高的还原度,原著精彩的部分一字未改.小李子的演技无可挑剔.

    6分钟前
  • 鹿LUV
  • 力荐
  • 鲁曼一向的混搭(乱搭)的风格,到处都是Jay-Z,汗。刚看完原著和74年的版本所以明显地感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被砍掉了,非常可惜(下面忠于原著的短评是怎么回事?),甚至于重塑了黛西的角色性格,变得不那么讨厌了;而整个故事被拍成了表面的爱情故事,所谓的爵士时代挽歌、美国梦破灭,都破灭了吧

    1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 05/09/2013 AMCAtlantic:1、到目前为止今年最好的影片,几乎完全忠实原著;2、You 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不放手的生活就是毁灭; 3、影片前半段叙事太过浓墨重彩,后半段很好;4、小李子影帝够呛了;5、片尾曲XX一出,太虐心了

    12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 Jordan非常美艳 daisy。。。我很不厚道地感觉电影中的daisy就是个绿茶婊。。。

    14分钟前
  • 锦妖
  • 推荐
  • 屌丝逆袭一时爽,终究还是火葬场

    17分钟前
  • McDull
  • 推荐
  • 书的内核为揭露美国以Daisy和Tom为代表的富人的纸醉金迷,虚浮空妄,没有心,唯有Gatsby仍葆有赤子之心,却无奈败于自己,讽刺却悲悯的"伟大"一词由此而生。电影摇身一变成了狗血爱情片,Daisy不贱了,Gatsby柳下惠了,绚丽的视效和现代的音乐毁誉参半,很难说是成功改编。

    2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 盖茨比让人伤心的是,他根本就不是个庸俗的人,却在为了一个单纯的信仰,在拼命讨好这个庸俗的世界--他完全可以香车美女左拥右抱顺便嫌弃一下昔日恋人黛西人老珠黄是不是?

    24分钟前
  • 晨光
  • 推荐
  • 比预期好很多,可是几场party的配乐实在是太雷了,导演忘了是二十年代吗,竟然用hiphop和电音……

    28分钟前
  • yondz
  • 还行
  • 期盼了这么久的一部电影多少让人有点失望。从服装到布景,再到音乐,样样值得称道,相当大气华贵又引人入胜!失望的是故事,虽说是基于小说,但如此一个爱情故事,安到如此气势磅礴的框架里,显得格外干瘦,实在没有充实感。回头看看片名,仿佛只见"盖茨比",不见"了不起".

    2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 盖茨比衬着烟花登场那一瞬间全场爆笑,居然还停留了好几秒,配上尼克望穿秋水的眼神散发着浓浓的基味。开头节奏稍慢,后半段很畅快,结局意外得好!画面特别梦幻,音乐整体不错,但被偶尔出现的摇滚和RAP弄得有点不知所措。

    32分钟前
  • Sempurna
  • 力荐
  • 不喜欢小李子的表演,他本人如今脸上太多横肉,要知道盖茨比就算是个暴发户,也是个浊世佳公子,莱昂纳多已不是当年的杰克。电影再稳一点就好了,前面浮夸过了头,开头和配乐过于现代,后面情绪薄弱,但每当Young and beautiful响起的时候,情绪还是被煽动地不能自已:You can't repeat the past.Never.

    3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 一方面,我觉得有钱特别好,另一方面,我觉得有钱真是好极了。

    37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 之前真是忽视巴兹·鲁赫曼了,这电影太带劲了,非得要去电影院看才过瘾啊!同样是炫技炫富,但比炫技把郭敬明甩出十条街,比炫富把郭敬明秒成了渣渣,要说把电影拍成一部mv的话,这部电影就是《小时代》的爷爷。音乐,色彩,运镜,都美轮美奂,今天真是大开眼界!

    39分钟前
  • redcookie
  • 力荐
  • 真是一部集合了海天盛筵、逆袭、肇事逃逸、喜当爹的神奇大片。

    43分钟前
  • 毛戊学姐
  • 推荐
  • 盖茨比了不起不在坚守一份爱情,而在于在那样一个时代仍能坚守对未来,对一个”we"的憧憬。谁说菲茨杰拉德这本小说的主题是美国梦的覆灭?我看恰恰相反。电影拍的绚丽热闹却不恼人。盖茨比见到黛西那一瞬,慌乱中强自镇定,雨水顺脸颊滑落,愈加分明的棱角却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这个故事的真实力

    47分钟前
  • 桐初
  • 力荐
  • 神秘的盖茨比→貌似牛叉盖茨比→二货盖茨比→深情盖茨比→凤凰男盖茨比→逆袭盖茨比→失控盖茨比→我就不多剧透了

    50分钟前
  • Schnappi
  • 力荐
  • 女神是个梦,而你总不愿醒

    53分钟前
  • 小岩井
  • 推荐
  • 假装偶遇的茶会一段,莱昂纳多的表演令人落泪

    54分钟前
  • 逍遥兽
  • 力荐
  • 其实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说盖茨比在观察他 医生问你怎么知道 言下之意 你不观察他你怎么知道他在观察你?那心花怒放的第一次见面是史上最gay的场景 眼里放出了烟花 那不断追随盖茨比的背影 那分分秒的回眸勾搭 那默默无语坐在戴稀盖茨比间却意淫着自己是戴稀的神不守舍.史上最gay

    55分钟前
  • ryan
  • 推荐
  • 堆砌了那么多华丽的视觉效果,还要靠男二的大段旁白来塑造人物,那还不如去看书呢?纸醉金迷时代中、仍怀有赤子之心的盖茨比,被拍成个痴汉,还是个高龄的。Fitzgerald的文字其实非常“轻淡”,似乎只是懒懒地重述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读毕却能让人无比感动。而电影即使光芒四射,内核却如此苍白。

    56分钟前
  • Helicopter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