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阿德尔曼夫妇

    剧情片法国2017

    主演:多莉亚·蒂利耶  尼古拉斯·贝多斯  德尼·波达利德斯  安托万高尔友利  

    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2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3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4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5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6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3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4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5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6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7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8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19阿德尔曼夫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5:33

    详细剧情

    当著名作家维克托·阿德尔曼逝世时,一位记者联系上了他的妻子莎拉,希望能抢先报道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随着记忆的帘幕被缓缓拉开,维克托和莎拉这场近半个世纪的爱恋过程终于呈现在世人眼前。然而在甜蜜生活的背后,这对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丈夫背后的神秘女子又究竟是谁? 当浪漫的爱情遭遇不忠的背叛,当真爱背后是熊熊燃烧的野心,他们究竟该如何解决婚姻的种种危机?

     长篇影评

     1 ) 这虚实相生的生活

    (文/杨时旸)

    作家维克托·阿德尔曼创作了一本又一本书,而他的妻子莎拉创作了他——某种程度上说,维克托,这位功成名就、熠熠闪烁的文学明星其实是莎拉的作品,终其一生,她都在修正、斧凿、规整自己的丈夫,把他从一文不名推上盛名巅峰,在他一次又一次失控的时刻将他拽回轨道,而这一切,外界并不知情。《阿德尔曼夫妇》弥散一种神秘魔力,讲琐碎日常,讲夫妻一生,讲一位作家的波峰波谷,讲青春年少和野心,讲暮色将至与死亡,它在看似平缓的叙述中,一直牵引观众,把平凡都幻化成奇绝,然后又让人们从奇绝和耸动中看到普遍的生活真相,所有人的爱情或许都能从中找到对标的时刻。

    这部法国电影使用了一种经典的叙述模式,记者的来访和莎拉的倾诉,故事在当下的对话中展开,回溯了过往的一生,而这场对话是在维克托的葬礼之后,于他的书房进行的。这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反差,门外都是慕名而来的宾客,说着虚妄的致辞,祭奠一个被维系起来的著名符号,而屋内,却进行着一场彻底剥落人设的对话,打掉了所有光环、包装与虚名,显露出的真相让记者瞠目结舌。《阿德尔曼夫妇》是一个爱情故事,从两个浪荡青年在酒吧相遇开始,历经试探、相爱、婚姻与撕扯,共同面对现实生活的窘迫、成功带来的眩晕、激情退却后的厌倦以及难以舍却的相濡以沫。

    正是因为作家的设定,让这个故事生出了别样的光彩。通过这个身份得以探讨了真实与虚构,而这一点正是这部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里所说的真实和虚构有多重指涉,首先,有关维克托创作的小说内部的状况,他书写了一个犹太人的故事,作为非犹太人故意启用了一个犹太人的笔名,以此获得盛名,在此之后,所写的故事也都虚虚实实环绕自己的家庭成员和现实生活,在收获财富和名望的同时也把有些人的人生推向了死角。第二层,有关于维尔托自身身份。在莎拉对记者的讲述中,直到最后,一切似乎都已经显露无疑,那些杰作其实都由莎拉悉心编辑和改写过,没有她的默默润色,维克托的作品不知道是否会获得如此成功,而时至他暮年时拿出的作品,甚至都是莎拉所写,只不过署了维克托的名字,彼时,维克托已经时而清晰时而糊涂,忘记自己写过那些草稿又漏掉了哪些笔记,他稀里糊涂地将妻子递过来的手稿付梓出版。一切都混沌起来,他的名望中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虚构?而这些真假参半之中是否涉及道德,关乎欺骗?而第三层,则从具体的维尔托与莎拉的故事中蔓延出去,指向了所有人的生活。我们都在生活中扮演几重形象,职场中,生活里,家人眼中,朋友心里,还有,只有我们自己知晓的时刻,那些秘而不宣的角落,而这些形象有些维系了一生,有些被中途撞破,而这一切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出于需要而自我虚构的?当然,还有一层,关于维克托死亡时刻的叙述,在众人心中,这位神志不清的老人在散步时意外坠崖,终此一生,但在莎拉的讲述中,是她有意没有阻拦,甚至鼓励他继续向悬崖边走去,这到底是出于爱意让维克托得以解脱,还是出于多年来积攒的厌弃?而有关这死亡一瞬的叙述,甚至对于他们一生的叙述又是否可靠呢?如果说,莎拉在此之前就默默虚构故事,她的讲述中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回忆,哪些又是玩笑般地虚构呢?这一切都成为了一场叙事圈套。

    当一切讲述完成,那位记者在暮色四合中面对幽微灯下的莎拉,他的形象几乎成为了每一位观看者的缩影,震惊、拒斥、惶惑、理解、释然,这心理过程其实是从旁观者到代入自身经验的过程。当被带领着纵览一生,似乎区隔到底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已经无关紧要,这宏大的混沌感才是生活的本真。

    这故事从爱情出发,一步步闯进宽阔又纵深的生活,看起来洞悉一切的作家其实不过也在迷途,而旁人以为的追随者其实才是清醒的引航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莎拉是一位“元作家”,把丈夫的肉身与精神,才华与愤怒,希冀与绝望,以及对于生活的所有体验都化作了自己的素材,她把一生变成了一次漫长而沉郁的创作,吞吐狂喜和悲伤、告别与死亡。

     2 ) 《阿德尔曼夫妇》台词的魅力

    《阿德尔曼夫妇》又被译为《从前的我们》,不得不说,这一译名也非常契合。电影由尼古拉·巴多斯、多莉亚·蒂利耶主演,两位主演既是演员又是编剧,导演也由男主尼古拉·巴多斯担任。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有从剧情角度分析的,有从爱情角度陈述的,还有从婚姻的角度对婚姻进行深度剖析的,应有尽有。我打算来分享一下这部电影中美丽的台词。在第二次观看这部电影时才发现,这部电影中的台词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每一句话环环相扣,衔接紧凑。有的台词文辞优美,有的台词引人共鸣,有的台词道尽人生真相,有的台词揭示着秘密和真相。

    莎拉第一次在酒吧见到维克托时,她的双眼就像被拴在了维克托的身上。她是这么描述当时的情景的:

    就像一桩灵异事件。如此俊美的男孩,有着沉静的魅力,深邃的眼神。而我则像一只被灯光吸引的蚊子,几近被烤灼。

    从来没有人在形容自己被人吸引时将自己比作蚊子。这比喻多么怪异但异常贴切。当我们被另一个人深深吸引时,那焦灼的心可不是像被炽热的灯烤灼吗?

    萨拉和维克托共度一夜之后,提前醒来的她看着睡梦中的维克托。她说:

    他还在睡着。而我,我已经知道,我的一生将与他缠绕。这个男孩很简单,这正是我需要的。

    这世上能有几个人会这么笃定地说“我已经知道,我的一生将与他缠绕”呢?同时,震动我的其实是这后面的一句“这个男孩很简单,这正是我需要的”。莎拉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的聪明不仅仅在于她的头脑伶俐,还在于,她懂得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法国女人都是如此。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世上有几个女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

    莎拉带维克托去见自己的父母时,她说:

    看到他身处我长大的地方,让我很感动。

    这一句话很触动我,是因为,我同样觉得,看到自己心爱的人身处自己曾经成长的地方,有着一种别样的浪漫。就像一场时光之旅。我的过去,你未曾参与,但现在你来了。现在的你站在我的过去,回望。这场景,能激起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维克托在处于事业低谷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很讨厌,像一只浑身是刺的刺猬。莎拉说:

    人们总是以为自己被疏远是因为失败和弱点让他们变得令人不快。其实,他们被疏远是因为他们本身变得让人讨厌。

    这句话很睿智。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脱离这部电影,这句话也可放在我们身边时时警醒我们。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容易被自己的失败和弱点激怒,他们被自己激怒之后迁怒于旁人,并疯狂地觉得是身边的人讨厌自己。

    维克托没有自信,从电影的开篇就已经点出。连他的心理医生都提醒他要找到自信,多喜欢自己一点。

    莎拉和维克托曾两次一起私奔。莎拉在回忆他们的过去时,两次都说到:

    没什么能比半夜跟你爱的人私奔更刺激。

    私奔这个词本身就充满刺激。能和私奔的人在一起共度余生更是浪漫不已。第一次私奔时,维克托对莎拉说:“我们走吧。”他们便一起驱车离开。第二次,是莎拉对维克托说:“我们走吧。”两人便又一起驱车离去。时隔五年,两个人再次走到了一起。真正的爱情就是缠绵,即使想要分开也不会得逞。

    尽管缠绵一生,这其中充满快乐、激情与浪漫。但他们的婚姻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生了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儿子,维克托对婚姻感到厌倦,出轨,爱上别人。这些,都是婚姻故事里老掉牙的情节。可见,婚姻真的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陷阱。我们究竟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态面对婚姻?我不知道。就连如此相爱的他们也难逃婚姻带来的疲倦与背叛,何况我们?

    但本文并不打算对婚姻问题进行细究。这部电影的精华都在台词里。每一句话都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快乐的,悲伤的,令人心痛的,剑拔弩张的。推荐大家仔细去细嚼这些台词,每一句都耐人寻味。

    婚姻或许是波折的,但爱情是真的。不管怎么说,他们是相爱的。莎拉的那一句“而我则像一只被灯光吸引的蚊子,几近被烤灼”,给了她毕生的热烈。

     3 ) 一部有灵魂的爱情片

    本片是写实风格的电影,丰富的细节流露着真实的情感,浪漫极了,几乎写尽了爱情。 记忆很容易流逝,当莎拉深情地说:多希望看到从前的你,那该多好啊!每次都能和他(她)再重来一遍,应该就是爱情不灭的真理了吧。 正如势均力敌才会相爱相杀,而相濡以沫是智慧,根本不是爱情。 莎拉是古典文学博士,维克托也是得到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的。影片中莎拉的智慧在于看见了维克托的简单,而不只是才华。 至于30页手稿,可能表达的是彼此看见了对方,也因为同频,才将两人维系了一生。 遇见真正的爱人,会激发出一种想用整个人生去探索彼此的激情,发掘自己究竟爱什么,为什么爱他,爱他的什么...有意思的是,如果自己也不全明白为什么的话,这种吸引力会延续终身。 当对方是爱的本身时,才可能遇见爱情(看电影时一直纳闷,怎么导演这么了解女性,原来男女主角都是该片的编剧)。 有了婚姻的约束,爱情密度的维系则更需要本能或灵魂深处的力量。而且在婚姻场景中,爱的各种表达方式,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升华去感悟的。 维克托在刚认识莎拉时怕被阉割的桥段,是符合法国独立女性的女权价值取向的。是智慧式的融入,还是阉割式的榨取,就是本片灵魂的样子,而另外一种模式则像《消失的爱人》。 当下主流的爱,其实就是别人来爱自己。而真正的爱是需要有能力输出的。如果在心理、思维都不具备独立性,也只能嗷嗷待哺了。还好,爱本来也是需要学习的。 女人是活在回忆中的,当维克多连名字都记不起来的时候,对莎拉来说他已经离去。接下来的一幕,也是影片的巅峰,浪漫到达了极致…… 当带着最爱的人的鼓励与陪伴,踏向终点,该有多幸福! 而独占最爱的人的信任与记忆,到永远、到唯一该有多满足呢! 男人真爱的表达为升华,女人真爱的表达为融合,因为吸引的本质如此。 戛然而止的收尾密度太低,只是激发了人思维中的自然完成系统,而本片却未入俗套。 最后,爱情中男人主动是一种假象,女人才是真正的猎手……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影评,欢迎大家指正。

     4 ) 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法国爱情,主人公什么都做完了,真是活明白了一生(bushi

    a.不得不说,他经常引起女人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有纵火癖的消防队员。

    b.她笑起来就像一台自动点唱机,让人想要不停地投币播放

    c.我不需要喝酒了,这个女孩就是伏特加。

    d.她靠一场辩论就能让我硬起来

    e.为什么要送礼物

    我不知道,似乎人们相爱的时候,总需要用物质形式来表达,用一种资产阶级的方式说我爱你

     5 ) 爱是需要能力的

    莎拉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她的才华甚至一开始让维克托害怕,但是这样一个女人,为了爱放下了自尊,电话打到让人害怕,甚至为了接近维克托和他的哥哥在一起。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如果她仅仅是一个没有自尊,失去理智的女人,维克托会爱她吗?她放下的自尊,跟她眼神里闪烁的自信比起来,算什么呢。

    她给维克托的不止是爱,是对他人生的帮助,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本身。她一直是付出的那一个,但是最后被留下的却是维克托。被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沉浸在别人爱你时对你的好的人是可悲的。爱的能力才是珍贵的,这不只是指你能去爱,更重要的是你有能力去爱,去给予所爱的人所需的,最好是一切,不然,总是会辛苦的。

    阿德尔曼夫妇,分分合合,不就是这样简单的原因,分开时总是某个人失去了爱的能力。

    而现在有的是连爱的能力都没有,还自诩深情的人。

    我们对爱如此渴望,只是希望被爱。

    我以前以为无法爱,是因为自我意识太强,太过自私,现在猜想,也许恰恰相反,不能爱是缺乏自我意识,把自己活在了他人的期望里,甚至不敢伸手去要自己真正渴望的。

     6 ) 男性自我阉割的恐惧,女性主义...太多太多可以说的了

    1.首先台词贼有趣,可能是伍迪艾伦之后为数不多一直逗乐我而修辞又高级的电影之一了。

    摘抄了一些精彩台词:

    a.不得不说,他经常引起女人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有纵火癖的消防队员。

    b.她笑起来就像一台自动点唱机,让人想要不停地投币播放

    c.我不需要喝酒了,这个女孩就是伏特加。

    d.她靠一场辩论就能让我硬起来

    e.为什么要送礼物

    我不知道,似乎人们相爱的时候,总需要用物质形式来表达,用一种资产阶级的方式说我爱你

    f.看看这两个女人(妈妈和女儿),你不知道哪个更美,你根本可以写一本五卷厚的书来比较这两个人的美

    文学化的表达所暗含的幽默仿佛重现了好莱坞黄金时期那种台词的精雕细琢,也包含着无处不在的法式幽默。

    2.文学爱好者的福音,他们在其中的谈话,如果你看过其中的书,肯定会会心一笑。《暗店街》的吐槽真的xswl

    3.男性对自我阉割的恐惧。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男人对女人的感情很复杂:同时包含着恐惧和痴迷。恐惧是因为男人害怕自己终将成为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女人(是被阉割的男人的形象),而因此男人需要对女人进行掌控,从而压制自己内心对女人的这种天然恐惧。

    在这部电影中通篇充斥着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在男主角和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或精神分析师是后精神分析时代“救世主”形象之一)的多次谈话中都可以看到。他对于性的看重。当男主刚开始认识这个女人时,他是有掌控力的,因为他的知识和幽默令女主产生了崇拜(或者说他自认为如此)。女主比他高在一开始就令他有些不安。这是男性对自我性别焦虑的开始。而当男主开始走向“阳痿之路”(更恰当的说“男性气质”的缺失时(生理上秃头,老去,不能勃起或者精神上衰弱:写不出东西or气势压制不住女主的时候),他便更加有了自我阉割的冲动。他在见到了女主的家人之后彻底拜倒在犹太文学之下,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女方的姓。而姓氏本身就是一种男权社会的象征,在家族中的姓无论东西方,均是以父系为纽带相传,而男主则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姓氏(在片尾的翻转中是女主建议他换掉的,但他还是接受了),以此进行了自我阉割。而他飞黄腾达,也是在他“归入阿德尔曼”这个举动后开始的。这意味着他从此的命运其实有意无意的,都已经掌握在女主手里了。在片子中点的时候,他甚至找了一个年轻小伙Pablo来“献给”妻子,而弥补自己所缺失的男性气概。

    这部片的名字就叫做阿德尔曼夫妇。女方家族姓氏为名。可以看得出来,编剧深谙精神分析的概念并把它化用到了影片之中。

    4.女性主义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说,女主一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最后的一下翻转,女主原来是男主背后的枪手这一概念的确立,更是标志着对男主气概的彻底否定。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在真实版本的故事中,男主不是被“阉割”的,而是他本来就“不存在任何雄性气质”——如果按照真实故事版本,可以很轻松地推断出女主靠近男主的时候,可能是近乎于挑选猎物一样的方式进入了男主的生活。

    她什么都不求,只求爱,男主其实是个没什么天赋的蹩脚作家,而她正好可以帮助男主打通工作的坦途,男主追求的更多的是“女人对他的崇拜感”,也就是原始的力量—-雄性气质。而她所要的回报一辈子都只是爱而已。最后男主女主在悬崖边故地重游,她最后一次回忆了他们两个人的温馨甜蜜。那是两个人爱燃尽的最后一次升华,当男主拥抱过后再次忘记女主,女主瞬间做出了一个决定——最后一次控制男主,就像她“控制”(或者说帮助)男主工作一样,只不过是以控制其生命的方式,完成对他们一生感情之路的埋葬。

    妻子在真实版本中(即结尾翻转后重读故事),果断,有才华,对爱有着狂热而又孜孜不倦的追求。只不过这种追求并不是对男主本身的追求,而是对“爱”的追求。在索绪尔的语言学指认中,即女主追求的不是男主这一“能指”(指认对象的表象)而是男主所代表的,能够提供给女主的爱的这一“所指”(指认对象的实质。这一点可以从结尾女主在葬礼上狡黠地和新情人眨眨眼睛可以看出。她对男主是有爱的,但不是那种非他不可的爱,而是对爱情本身的爱。用弗洛伊德弟子拉康的话来说,恋爱中的人不仅仅在爱着对方,也在爱着恋爱中的自己与恋爱的状态。

    女主对男主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掌控”,类似于—我给你灵感,帮你事业步步上升,我心甘情愿当你的小迷妹对你崇拜,让你获得“我有男性气概”这一感觉,而我索求的,是你忠诚不逾的爱情。可惜根本求而不得,男主在每次获得/(或者拥有)男性气概后/(时),都会自我膨胀,选择沾花惹草或者对女主蔑视(比如瞧不起她如今“无聊”的贤良淑慧,而希望她能够变得像以前一样青春活力)

    以往这样的题材到最后都是悲剧走向,女主被抛弃,男主找到了新的妻子,原配则会孤注一掷复仇或者开始新生活,而这部电影中的女主并没有这样做。编剧虽然安排她“吸毒讨好丈夫”的桥段,但她在后面却依然掌握着主动权: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之后,女主真的变得更加年轻优雅了,而男主则变得衰老,肥胖,秃头,此时男主的男性气概再次衰落,甚至不能勃起,他急需要证明自己,便有了Pabli小鸭子的故事。而在女主再婚后,她虽然和男主再次私奔,但却在车上给男主签订了一份早已准备的契约。其大意指向男主不许过问自己这几年的再婚生活,而只能接受之后好好生活的决定。女主再一次,(其实也是每一次),控制了男主的气质。

    而这部片中的翻转,也使得女主的地位或者气势得到大幅的加强,可以说,这部片子表面上是一部描写婚姻成长的片子,但其实本质上是新时期女性主义的一种体现。女性有智慧,有金钱,有掌控力,有身材,有外表。以往这些只有在完美男性角色上才能有的标配,在这部电影中悄然地完成了对女性的“女王角色”的转移。但这部片子是那么地谨慎,似乎是在最后一刻,观众才悄悄发现皇冠戴到了“女人”头上。这和那些飞扬跋扈的伪女性主义(女性角色标榜自己的权力或能力,什么都硬抗,最后还是需要依靠男性角色安放自己的温柔的刻板角色)不同。可能是我观影量还不足,但起码这是我观影以来第一个见到的,我自己认为的,完全觉醒的新女性角色。

    5.对婚姻生活的寓言

    好多啊..写不下了,下次想到再补充吧。

    只是自己的一些拙见,欢迎各位讨论分享哦。

     短评

    虽然是三流小说的质地,但抵不住时间是翻云覆雨的手,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法国人当真是用一种理解政治的方式面对爱情,时刻开战,永不放弃,全情投入,保持体面。

    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 维克多是萨拉的作品

    11分钟前
  • 路c
  • 力荐
  • 比起《阿德尔曼夫妇》,《魅影缝匠》就是一坨SHI

    15分钟前
  • 桥本夏人🍤
  • 力荐
  • 持久的爱,只属于一个智者和一个蠢货。

    20分钟前
  • Dao里个Dao
  • 力荐
  • 女权个几把啊女权。“长久”是两个蠢人或两个智者之间才能发生的事。我不认为一个聪明人会热爱一个蠢蛋,终生与之纠缠不休。就像你不会爱上大猩猩一样,物种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主和男主蠢得势均力敌。而真正的女权,是精神和人格的独立,不是花一辈子工夫控制一个蠢男人,把他当玩具,而是远离他,去度过自己有意义和价值的一生。这种所谓的对“两性政治”的阐释,还停留在“欢喜冤家”“亲密敌人”的抖机灵层面,毫无新意。

    25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 在才能上,在爱情上,都被这个女人超越了。她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谎言、秘密之上,堆积起了只有自己和丈夫的秘密城堡。比起妻子,丈夫简直进化的不完全,太过于脆弱又感性了。但她也说了,这个男孩很简单,是我需要的。

    30分钟前
  • 纯Jun
  • 力荐
  • 尼古拉斯·贝多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十分惊喜!当你以为这是一对高知夫妇的复古又浪漫的爱情回忆录时,错!看到结尾你以为是哈内克的《爱》式的绝望的爱意,错!最后五分钟告诉你,其实这是文学版的范霍文的《她》式的角色转换!莫迪亚诺等作家梗神吐槽,甚至还要吃勒克莱齐奥的醋哈哈好的

    35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 竟然是导演处女作?真·才气逼人。整个气质是诙谐、浪漫、狡黠的,意趣盎然却并不肤浅,点点滴滴都在揭示爱的深刻与复杂。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都猜错,照理说这结尾是该毛骨悚然一下的,我却悲伤地嗨了起来。浓郁的长篇小说味儿,各种文学梗玩儿得溜溜的。女主角太正!秃顶会会员必看【喂】

    39分钟前
  • 某四
  • 力荐
  • 结束后前排的情侣热吻三分钟 边上的monsieur也深情地吻了他的madame

    44分钟前
  • 墨鱼
  • 力荐
  • 维克托两次和莎拉在一起都是在莎拉和别的男的在一起之后,嫉妒心作祟。莎拉可以因为维克托觉得自己变得无趣了而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反过来维克托却做不到。这么一个男的,莎拉还默默在背后支撑他的事业几十年…如果这是爱,那爱真的是荒诞的。但还是荒诞不过婚姻,现实版的恐怖片。

    48分钟前
  • 懒躺乱翻书
  • 还行
  • 这才是「你一生的故事」,用坚韧和耐心,用深情和冷酷,用漫长的告别,诠释什么叫做爱情;为了那个人,我可以蒙上眼睛不顾脚底悬崖,可以全身毛孔张开只等他来接我再次奔逃,可以消耗掉自身所有能量,可以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他的文字;无数峰回运转,结尾「真相」还重要吗。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 很聒噪的一部电影,基本不是关于作家,而是关于他的妻子,当然故事是出自她的口。片中有鼓励吸毒的嫌疑,没吸毒生的娃是傻的,吸毒生的娃是正常的;粉饰了一生的爱情和婚姻,谋杀了老年痴呆的作家,最后还不忘告诉观众一切成就都是妻子做幕后写手斩获的,好吧作家死了你怎么说都行。可怜那个心理医生。

    54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 最后几章,反转层层,情至深则爱无言。哪怕爱人不在,将爱情与回忆留在书本里发酵,哪怕无法辨识爱人面庞,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说了无数次再见,像下次重逢时那样。只是目送他,将回忆留在最美好的时刻,霎时间泪如泉涌。黑莫迪亚诺和萨冈我还是不厚道地笑了。。。

    57分钟前
  • Deepsea Baby
  • 力荐
  • 这个电影各个年龄段的妆简直润物细无声,法国化妆技术这么牛逼吗

    60分钟前
  • 毛病小精灵
  • 推荐
  • 作为法国的通俗片类型,随随便便聊得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莫迪亚诺,布莱希特,索尔贝娄……我们的电影怎么办?

    1小时前
  • 蟹眠眠
  • 推荐
  • 一部严肃讨论脱发与婚姻关系的电影,尤其最后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你有考虑过植发吗?虽然贵,但值得。

    1小时前
  • 朱熠
  • 推荐
  • “大多数人只在乎成名,而我喜欢秘密。”与读者无关,她用一点幽默和想象力,去为她唯一的读者、她爱的人写下一生的故事。深情、浪漫、狡黠,还有法式文学闲聊,两个极有魅力的人物。作为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太棒了!

    1小时前
  • 蜉蝣
  • 力荐
  • 女主角在片末最后几分钟的揭秘也没有知道男主是导演给我的冲击大…

    1小时前
  • 圆山中庸
  • 推荐
  • 男主 一辈子到底有几天是清醒的啊

    1小时前
  • 大 蜹 蜹
  • 推荐
  • 这地球上估计真找不到第二个像法国人那样,清醒的时候把性和爱剥离得如此哲学,晕厥的时候把爱和性馄饨的如此艺术。一面如胶似漆的云雨,一面针锋相对的撕扯,高潮的时候都夹杂着兽性的原始和人性的光辉。词穷了,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形容~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