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私信询问短评解释,多写几句话解释一下。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基于两个前提:
1)吗啡急性中毒很快就会起身体反应,老爷爷自刎时已清楚自己没有中毒;
2)编剧愿意让剧情基本圆满,没有重大纰漏;
此处的重大纰漏对应的是“一位杰出的推理小说家,不会让自己自杀的遗体过不了尸检”
因为,如果按照老爷爷明面上讲给女主的布局来进行,剧情会是下面的进展:
1)遗嘱在事件前已改,涉及到大量遗产,律师公布遗嘱后家族必然会闹,必然会要求尸检——因为他们必定马上会怀疑女主动了什么手脚,甚至谋杀了老爷爷;
2)尸检结果必然有异;
3)进入谋杀调查,查出女主走了秘密通道,泥地脚印,鞋印等等,遗嘱失效,甚至会导致女主被判定为凶手。(老爷爷指定这条路线,又是自己家,必然会想到这些痕迹和线索——女主特异体质不能说谎,一旦有人盘问,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呢)
实际上,老爷爷如果发现自己真中毒了(假设不存在美队换药的事件),应该做的事情反而是马上走到客厅大喊大叫让家人被动给自己作证,同时自己直接给警察打电话(警方作证&录音),将弄错药的责任自己主动包揽下来(就说“我在注射中借机偷换了吗啡,想自杀,我死了之后你们看到遗嘱就懂了blabla”),成功完成移花接木式“自杀”。
一个推论:
老爷爷有可能本来生日当晚就决定在密室内自杀,完成遗嘱,方法就是密室自刎。片中也有一些细节呼应这个决定,不赘述。
因此,假设老爷爷因为发现自己没有急性中毒,马上确认有人换了药想杀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是怎样做的呢(记住,老爷爷的目的是顺利完成自己改过的“离谱”遗嘱,这是他的最大动机):
1)向女主提出一个漏洞颇多的布局,并且故意拿小本记一笔,强调自己“不懂”,避免女主生疑;
2)故意不说清怎么躲监控,让女主在高概率出现的后继调查中高概率会在监控中被发现;
3)密室自刎自杀,进入两个大的分支:
4-1-1)若自杀确实被认定且家族无人质疑(小概率),那么遗嘱成立(达成)
4-2-1)进入谋杀调查(大概率),女主因为特异体质被盘问,说出自己明面上的布局(因为这个特异体质设定,概率极高,几乎可以认为在进入这个分支后是必然发生的);
4-2-2)尸检结果与女主证词矛盾,老爷爷并未中毒,单纯自刎死(自杀),遗嘱成立(达成)
后继:
4-2-3)警方或侦探推理到有人换药(在女主“完全无法说谎”这个设定下,这是个理所当然的推理);
4-2-4)调查查出家族中谁换了药,企图谋杀未遂,入狱;
实际上,遗产一分不给之外,给想杀自己的家人以惩戒,且因为女主意外弄错药未遂,不至于赔上性命,可能才是老爷爷决意自刎的真正意图。不过,他无论如何布局,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美队最后居然接连杀人而且一个既遂,一个失手,所以“惩戒家人”这个慈爱的目标,终究还是(未达成)呐。老爷爷对家人是有爱的,正如影片结尾那封用隐形墨水写给女儿的信,他终究是想让孩子们羽翼丰满,离开自己的庇护,可以真正独立生活。自己八十五岁的性命,在这样的动机下,是可以作为佣金来交换掉的。
当然,在上述解释之下,全片剧情也不能说是滴水不漏,但这个解释至少会让我——作为观众——在看完后觉得更踏实些,因为这部整体营造得很波洛的片子,是值得一个能让观众们在知道真正真相后反复感慨人性的收尾的。
实在太好看了!评价涉及剧透,没看过的先不要往下读!
其实有没有可能,一切的操盘手就是女主?!
1从没拍出来的地方猜想,为什么死者会对家人隔阂如此之深?仅仅是因为想让家人白手起家就不给家人任何遗产?会不会是女主很早就开始煽风点火?
2女主的能力不一定是撒谎就呕吐,有可能是自由操纵呕吐。这样她可以在需要说“假话”时,证明自己说的是真话。
3女主既然能从药的粘稠度分辨是否是吗啡,而且极有可能很早就知道遗产会给自己,是否有可能在察觉到药被换了之后,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将计就计,既能树立善良人设,又可以把美队给铲除。
4看似善良的女主,其实一切的进展都是她在把控,为什么她要把实情都告诉美队?美队难道是个值得信任的人设?会不会从奶奶那句“兰森你怎么这么快又回来了”就知道换了药瓶的是美队,然后在家人争吵的时候上了美队的车,一步步的把美队往坑里带。从最后女主隐藏弗兰的死亡来看,女主是在需要大家知道自己说谎的时候才吐了美队一身,这心机这手段,不可谓不高深!
5最后女主站在高楼玩味的一笑!说明了一切
分割线
二刷又有了新发现和想法,一刷错过开头,忽略了很多背景细节。新发现发出来供大家探讨。
首先女主应该不是坏人,但也绝对不是什么清纯白莲花。属于自己的东西寸步不让,能够争取的权益绝不手软。有情商有智商,是一位固执老推理作家财产最合适的继承人。
女主撒谎呕吐为假有了新的线索可以佐证
1 女主家庭非法偷渡,经济困难,她虽然有护士资格但是并不服务于护士站,因为她是黑户,没办法得到正式的编制职位。她幸运受聘于有钱人家,取得全家人信任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全家人相信她诚实可靠,值得信赖。撒谎呕吐的设定虽然冒险,但是有效。从家人对她的态度来看,显然她深受家庭成员喜爱。
2 老爷子需要的不是佣人而是朋友,她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雇主的精神需求,在和老爷子沟通时没有摆出低人一等的佣人姿态,而且棋逢对手。在病理、心理、生理上都能对症下药。情商极高
3 几个孩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把遗产分给孩子很难保证家族不会打的头破血流,这时候需要一个,完全值得信任的人,这个人对家族成员没有站队,又对金钱有需求。有头脑可以且能完全按照老爷子的心愿料理遗产(比如作品的改编权等),可以保证家人拿不到巨额遗产能保持自力更生的能力,有同情心,在家人有难时可以伸出援手(孙女上学没有学费,女主二话不说就答应援助)。只有女主具有这种品质。
4 几处细节佐证女主完全有撒谎能力。女主明明知道药被人动过手脚,而且她知道家族里的人与老爷子的恩怨,说明肯定知道家族有人想谋害老爷子,但是在房门外跟007对话时,她说她完全相信这家人不会杀害老爷子。
美队跟她假意结盟时,说了句,遗产留给女主,美队拿到应得的一份,是老爷子最想看见的结局。女主说了句“yeah”,肯定了这个说法。很显然她内心是绝对不可能认同这个说法的。
5 片名叫利刃出鞘,老爷子的台词和美队刺杀女主未遂的结局多次围绕道具刀和真正的利刃。作为一位闻名遐迩的侦探作家,能把自己的死变为一个惊天悬案,显然是最好的归宿。他的继承者肯定也必须是一把锐利的尖刀而不是一把中看不中用的道具刀。
所以
老爷子先给了所有家人杀人动机,遗产、公司、出轨,个个打蛇打七寸,目的是激怒所有家人,然后坐等谁先沉不住气动手。
吗啡注射以后,老爷子还饶有兴致的记录下这个有趣的杀人手法,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布阵,给自己中意的继承人留下线索。并给了她烫手山芋作为试炼。如果她不能度过这个难关,也就不配作为她的继承人。
同时,他也给了家人同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临死前最大的嫌疑人便是女主,如果他家人有足够的能力和手腕把女主置之死地的话,那么也就证明了家人的手腕和本事在女主之上,那么女主也就失去作为最佳继承人的资格。 为什么选用了下棋这个意向?因为下棋也可称之为博弈,女主和老爷子的每一次下棋都是一种博弈,他对美国队长说他下棋不如女主,也是在挑唆他们的一种博弈,这种博弈之中最后胜出的人就是能够拥有他遗产的最终继承人。
整个片子值得玩味的地方太多,我并不修改文章最初女主是幕后操盘者的说法,只是幕后操盘者并不只有一人,整个片子其实就是女主和老爷子两位大boss的一个终极博弈,然后家人也只是有了参战的机会,但显然在两个王者面前完全没有战斗力。
大家也可以看看,唯一和老爷子独特沟通方式的只有老爷子的短发女儿,而事实证明,在老爷子所有的子女之中也是短发女发展最好,至少做到了经济独立。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作为一个侦探小说作家,老爷子真的是有这种奇特的兴趣爱好,喜欢与人斗智斗勇。
最后不得不说。片子真的太好了,值得反复玩味。
毫无疑问,《利刃出鞘》(Knives Out)成功了:票房暂时还不好下结论(走势不错),但优良口碑已证明其不愧是年度佳片之一。
这部主打“推理、侦破”的剧情片,最大卖点当然是故事中的疑案,在非常典型的卖相和足够扎实的剧本加持下,《利刃出鞘》十分有引人入胜的魔力:正如海报上所说的“谁都可能犯案,每个人都在说谎。”
推理类的作品我看得很少,对于“阿加莎情结”什么的也不懂,况且现在已经有挺多专业解读了……因此,本文不打算讲案情推理或故事细节,而只想单纯说说影片中各色人物形象。
《利刃出鞘》的实际成片质量给了我不少意外惊喜,全明星阵容贡献出丰富精彩的群戏,表演、服装、化妆、道具等主次要素全程在线,令影片更多了一份舞台剧式的质感和美感——对于影视创作来说,相比起难以“复制效果”的推理剧情,或许这才是更具借鉴意义的优点。
影片的设计思路十分典型,甚至可以说有些复古:
主舞台是一座远离城市的大宅,死者是享誉世界的推理小说家哈兰,时间是在他85岁生日后,登场人物是开枝散叶的斯隆比家族,疑点和问题在于“哈兰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谁又将得到他的上亿资产?”
推理悬疑类的故事,也许天生就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势,因为角色都肩负着重要的“功能性”,尤其是在“所有人都有秘密”的环境中,必须更加紧迫、确切地展示出他们的特点和性情。
《利刃出鞘》中每个主要角色都可以代表社会上的某一类人,他们的活灵活现让“脸谱化”在本片中能成为一个褒义词。
先说哈兰的大女儿琳达。
从表面上看,琳达是哈兰子女中最成功的一个,她像父亲一样白手起家、事业有成,俨然“虎父无犬女”,同时作为最年长的孩子,她也以半个“家长自居”,当意识到侦探布兰克在刺探家族隐秘时,她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露出了獠牙……可我们都知道,琳达的女强人形象都是强装出来的,创业资金是老爹给的,时刻总想证明自己,恰恰说明她的压力有多大——她是最色厉内荏的那个人。
然后是琳达的丈夫理查德。
理查德看似风度翩翩,是哈兰的好女婿,但实质上入赘斯隆比家族的他,心理压力一点都不比琳达小,或者说要比妻子更大,于是他才“不堪重负”出轨,而相比出轨实情曝光,他更害怕因此被踢出家族,嚼舌根、采取迂回策略等等,无不体现出理查德的焦虑和惶恐——他是最惴惴不安的那个人。
接着是哈兰的小儿子沃尔特。
相比其他装模作样的同辈,沃尔特显然实诚多了,“我就是吃老爹、靠老爹过活的”,平日负责打理出版公司,整天想着怎样用父亲的作品赚更多钱(比如卖改编版权给网飞),假若失去哈兰庇护,沃尔特会显得毫无价值,所以当父亲把他踢出公司时,他瞬间如丧考妣、一蹶不振——他是最懦弱无能的那个人。
还有哈兰过世儿子的妻子乔妮。
网红带货小达人,圣母无敌白莲花,乔妮看似蠢萌,其实最能装腔作势,在失去与斯隆比家族最大纽带后,她依然能与一家人保持密切联络本身就能说明问题,比如生日宴上不顾琳达的厌恶非要拉着她跳舞,比如哈兰掐断她“偷钱”行为后上楼问安,比如玛塔得到继承权后主动关切……乔妮精心维护着她的人设,因为这就是她攫取各种利益的本钱——她是最趋炎附势的那个人。
另外是沃尔特的儿子雅各布。
人称“小纳粹”,整天捧着手机上网吸纳各种叛逆、极端思维,家里人没谁喜欢他,对此他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网络上什么都有,现实世界别干扰我就行”……有趣的是,雅各布唯二两次与家人们有效交流,分别是关于爷爷遗嘱的耳语和Google如何剥夺玛塔的继承权——他是最冷漠现实的一个人。
太奶奶(nana)是影片中颇为特殊的一个存在。
她是85岁哈兰的母亲,没人知道她多大了,也没有谁真的愿意花心思和她交流,因为太奶奶已经老到几乎无法与别人谈话,以至于兰森和玛塔都没把她当成“有威胁”的目击证人,但她恰恰是侦探布兰克找出真相的突破口——她象征着上个时代的古老视角,更象征着社会上无数被冷落、被忽视、被遗忘的声音。
如果说上述角色的人物形象过于典型、公式化,那不妨来看看《利刃出鞘》中我印象最深的配角,乔妮的女儿梅格,因为她是最接近我们的普通人。
靠着外公资助的学费,读了个在大家眼里没啥用的专业,有些天真、有些善良、有些拘谨,关键她是除哈兰之外,斯隆比家族中对护工玛塔最好的人。
身为一个不甚突出也不甚讨喜的外孙女,梅格在家族中的地位本就不高,再加上母亲的影响,她比其他人更能体会玛塔的感受、为玛塔着想、替玛塔分忧,两人说是朋友毫不为过,她们自己也这么想,所以玛塔才会在一片混乱中唯独接了梅格的电话……
但梅格,却以“朋友”的身份假装来求情,实际代表着全家人来恳请她放弃继承权——因为这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
最后,可以说兰森了。
某种程度上,兰森是斯隆比家族中地位最超然的一个,他不用工作,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因为哈兰最宠溺这个大孙子,因为“兰森和年轻时的我简直一模一样,聪明又愚蠢”。
哈兰很明事理,他知道继续庇荫下去,兰森迟早会废掉;哈兰又关心则乱,忍不住把改遗嘱的事告诉了兰森……而这个宝贝大孙子也确实“不负所望”,做出了其他人都不敢干也干不到的事。
有这般头脑、胆色和心智,离巢后完全可以像爷爷那样闯出一番大事业——区别是,哈兰当年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能白手起家、放手一搏,而好吃懒做惯了的兰森,在十字路口走向了邪路……
哈兰对兰森的评价确实非常到位,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外如是。
斯隆比家族平时虽然有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在根本性问题上步调却出奇一致,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敌人,护工玛塔。
哈兰生日宴会上大伙儿对于移民的讨论,正是他们“居高临下”态度的一个缩影:无论支不支持来美国的外来移民,怎样支持这些外来移民,斯隆比家族们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共识,即“权力在我们的手上”。
玛塔很勤劳很专业,给了老头子足够的照料,我们认可你(这也是你该做的),甚至我们还能酌情接纳你作为“家人”——可如果你在老头子一时糊涂下鹊占鸠巢,翻身做了主人,那就乱了纲常、坏了本分。
设身处地来说,斯隆比一家人的想法并没错,子孙后代继承长辈财产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偏偏手握大全的哈兰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他最看重的不是血缘,而是勤恳、真诚的品质。
《利刃出鞘》中翻天覆地的刀刃,正是玛塔和布兰克。
玛塔与斯隆比家族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连撒谎都不会的她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绵羊,毫无威胁性……她像一碗清水,无论如何都切不开更捅不破这个家族的城墙,但唯独冲刷了核心人物哈兰的内心,以致这堵高墙开始从内部濒临崩溃。
玛塔更像是一把看着不起眼的软刀子,悄无声息地渗进了墙缝里——但这还不足以让墙倒塌。
布兰克则是那个来把刀磨锋利、并刺出致命一击的天降神兵,两人合作之下才是真正的“利刃出鞘”,他们撕破了虚伪的面具,斩断断了寄生的管道,还切开了一个也许并不那么美好的蛋糕……
当斯隆比家族看着豪宅的新主人玛塔时,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那就是影片落幕后,留给观众们的余韵了。
即便不谈《利刃出鞘》的推理剧情,光是“人性杂烩大熔炉”就已相当出色(应该说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丰富的细节和精准的表演让这些角色惟妙惟肖地站在了观众面前,人物站住了,故事自然就先站住了一半。
请把掌声献给这部“复古且有启发性”的电影吧。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
最令人费解的是死者吧,大女儿拿着100万创业成功,二儿媳虽然多拿40万但自己做生意也很爱自己的女儿,小儿子无非就是老老实实当发行商,想赚点版费。根据剧情,最多也就是儿女陪伴他比较少,但聚会的状态就知道这家人还是经常沟通相聚的,哪里就到了自杀也不给一分钱的地步?就说好吧,讨厌所有子孙,就觉得护工是天使又聪明,改了遗嘱告诉最聪明的孙子干什么?!引诱他杀自己,为小护士今后高枕无忧地富裕生活扫清障碍?全剧最自私的人,就是死者,造成大女婿唯唯诺诺,儿媳和孙女像被施舍着寄人篱下,小儿子被完全操控像个傀儡,不就是他几十年的杰作?老了,喜欢新的面孔,只有她是天使,认真生活也没作恶多端的家人就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这个家庭的悲剧,根本就不是儿女是吸血鬼又对父亲冷漠至极,根本原因是死者将儿女当做了他的玩具,或者不合格的游戏玩伴,最后失去了兴趣扔在一边不说,还要抹上一刀砸个稀烂,证明自己死了也是大boss的肥皂剧。
《利刃出鞘》中精彩绝伦的剧情令人拍案叫绝,但过山车般峰回路转的节奏也许让观众应接不暇,从而错过很多精妙的细节与彩蛋。下面彩蛋君将深入挖掘影片中的蛛丝马迹,以便大家有效地二三四刷。
影片中多处致敬1972年经典电影《足迹》,该片是一部关于两个男人相互算计的烧脑悬疑电影,由劳伦斯·奥利弗与迈克尔·凯恩分别饰演富有的侦探作家和年轻的英俊青年。
有趣的是,在2007年的翻拍版中,老侦探作家的角色改由当年的小年轻迈克尔·凯恩出演,另一角色则由裘德洛接班。
在《利刃出鞘》中,哈兰的豪宅里出现了《足迹》里的同款水手摆设。
影片中提到,布兰克侦探曾解决过一件网球运动员的案子。
这是在致敬《足迹》片头中,侦探作家正在构思一本名为《Death by Double Faults》的小说,讲述凶手如何在网球场边上处理尸体。
影片中还有许多致敬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元素:
1. 布兰克探案时说"The game is afoot"(游戏开始了),这是福尔摩斯的口头禅之一。
2. 布兰克称玛塔为“华生”,福尔摩斯的医生搭档。
3. 两只狗看到兰森会吠叫,呼应《福尔摩斯回忆录》中收录的短篇《银色马》(Silver Blaze),故事中福尔摩斯根据狗的异常反应判断出关键线索。
布兰克与女主谈话时提到的书籍,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于1973年所著的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
电影以书中对现代文明最终走向毁灭的警告呼应片中家族成员的分崩离析,并隐射现今美国社会表面上看似稳定发展,实则暗藏许多矛盾对立的状况。
女主驾车驶入小巷中,可以看到墙上有一个类似字母"A"的标志,来自本片导演莱恩·约翰逊的早期作品《追凶》(2005)。
女主母亲在家里看的剧集是《女作家与谋杀案》(Murder, She Wrote),这是80至90年代著名的美国侦探剧集,讲述女推理小说作家Jessica Flectcher屡破奇案的故事。
老爷子与女主在书房中谈话时,镜头缓缓移到他的侧面,一把刀出现在前景中。注意这时刀的位置,镜头的移动将刀划过老爷子的喉咙,从而预示着他的结局。
大家族每个人提到女主的国籍时都说了不同的地方:厄瓜多尔、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说明这些人虽然把女主称作家人,却实际上没有真正在乎她,而且女主也从来没有纠正过他们。
棒球在电影中贯穿着大女儿与出轨丈夫(琳达与理查德)的支线。
1. 当老爷子向理查德出示出轨证据时,棒球第一次出现在老爷子的房间中。
2. 理查德到房间翻找老爷子写的出轨证据时,发现只有一张白纸,得意地将棒球丢出窗外。棒球被侦探捡到,放在口袋里。
3. 后来狗子把折断的木栏叼到侦探跟前,侦探把球扔出让狗子捡。(说不定侦探已经注意到之前女主扔走狗子叼来的东西,所以故意在屋外玩弄棒球引来狗子)
4. 女主准备公开真相召集大家,狗子嘴里还叼着球,被琳达发现。
5. 琳达将棒球放回原位的时候,发现了书桌上的白纸,会心一笑,用火机将纸上的热敏文字显露出来,得知丈夫出轨的秘密。我们也终于明白这就是她与父亲之间的“小游戏”。
影片中,两只狗似乎对大女儿琳达特别亲近,琳达回家时狗子会马上冲过去,琳达发现棒球时狗子就坐在身边,但兰森作为琳达的儿子却不受狗子欢迎,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狗吠声是指向真相的关键线索之一,一般我们会认为狗会对陌生人都有反应,但留意影片中两只狗就算看到侦探和警察这样的外来人都不会吠叫,这样兰森的嫌疑就尤为明显了。
管家弗兰对女主提到的电影叫《Deadly by Surprise》,还声情并茂地剧透了整个剧情,不过其实这部影片是虚构的。(她提到的主演丹妮卡·麦凯拉倒是真实的演员)
但正是在这段对话中,管家无意中提到她的表亲在法医局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取得老爷子的检验报告。
女主取得录像带后,用一个樱桃造型的磁铁消除记录,但这个磁铁是怎么来的呢?
注意录像店的老头出场时,他正是用这个樱桃磁石将照片固定在冰箱上的。
兰森与女主在餐厅时,背景中播放的是戈登·莱特福的歌曲《日落》(Sundown),歌词中说到“日落时,如果我发现你在我的后楼梯爬来爬去,你最好小心了”,暗示着两人都曾经从屋外爬到通往书房的秘门。
女主爬房子时之所以会踩断木栏,正是因为在此之前有比她体重更重的人(兰森)踏过同一块木栏。
布兰克侦探与女主初次见面时,侦探确实盯着女主的鞋子,不信大家二刷看看。
在整部电影里,老爷子哈兰仿佛一直在肖像中关注着他死后的余波。
肖像镜头在影片中出现了四次,在前三次出现时,画中的哈兰眉头深锁,表情严肃。
但当肖像最后一次出现时,也就是在一切水落石出,善良的女主成为大赢家时,肖像里的哈兰露出了笑容。
白人警察吐槽录像带画面看着像日本恐怖电影,还开玩笑地问他们会不会在七天后死去,指的是岛国经典恐怖片《午夜凶铃》。
理查德(大女儿的出轨丈夫)提到了"Immigrants, we get the job done",这是火遍美国的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中的插曲。
歌曲本身表达了对外来移民的支持与包容,但理查德大概只是想吹嘘自己去过纽约剧院而已。
兰森与侦探初次见面时,对侦探说了一句"CSI: KFC?",我们都知道KFC的肯德基的意思,而肯德基最初来自美国南部肯塔基州,所以这其实是兰森在嘲讽布兰克侦探浓重的南方口音。
(实际上布兰克的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是英国人,他的南方美音是特意练出来的)
侦探布兰克在车里独唱的歌曲是"Losing My Mind",来自音乐剧作家史蒂芬·桑德海姆的作品《富丽秀》(Follies)。
家族中的六个中年角色都是以70年代音乐偶像的名字命名的。
长女琳达(Linda)和丈夫理查德(Richard)来自夫妻组合理查德和琳达·汤普森(Richard and Linda Thompson)。
次子沃尔特(Walt)和唐娜(Donna)是以组合“斯蒂利-丹”(Steely Dan)的沃尔特·贝克尔(Walter Becker)和唐纳德·费根(Donald Fagen)命名的。
儿媳乔妮(Joni)以加拿大传奇创作歌手乔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命名,而她已故的丈夫以摇滚歌手尼尔·杨(Neil Young)命名。
影片关键人物——兰森(Ransom)的名字虽然与音乐无关,但也大有来头,导演曾透露他的名字来自埃尔温·兰森(Elwin Ransom),英国作家C.S.刘易斯太空三部曲的主角。
至于哈兰老爷子本人,他的名字Harlan Thrombey来自80年代流行的互动小说《Who Killed Harlowe Thrombey?》。
在书中,Harlowe是一个塑料大亨,被人用砒霜混进酒中致死,读者的任务就是找出他的哪个家族成员谋杀了他。
电影开场不久,女主角玛塔的妹妹正在看一部侦探剧集,剧中警探的声音来自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在结尾演职员名单中,可以看到他的角色为Hardrock侦探。
囧瑟夫的客串并不是偶然,从2005年的《追凶》起,他就开始出演导演莱恩·约翰逊的电影了,包括《环形使者》和《星战8》(客串配音)。
白人警探的扮演者诺阿·西甘是莱恩·约翰逊的长期合作演员,几乎出演过莱恩每一部导演作品。
影片中无人知晓老奶奶的年龄,但真相会让你震惊:老奶奶的扮演者K·卡兰比90岁的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哈兰)还要小6岁。
遗嘱律师的扮演者是弗兰克·奥兹,除了演员的身份,他还是著名的木偶师,《星战》系列中的尤达就是由他操纵木偶并担任配音的。
录像店的老头最初是由演员和魔术师雷基·杰伊饰演的,可惜他在2018年电影拍摄完成前离世了,该角色由M·埃梅特·沃尔什接替出演。
在影片中,老头将老照片贴上冰箱时,可以看到旁边有一张雷基·杰伊的照片。
文 | 彩蛋君KL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授权】
个人公众号「电影彩蛋堂」(movierush),专注分享电影彩蛋。
不在场证明、暗号、事件、交易,一座充满秘密的豪宅。唯一看透真相的是一个外表看似青年,心智却超过九旬老汉的战争债券推销员史蒂夫罗杰斯。
“贺岁喜剧”这个说法近些年来似乎不太流行了,因为国内影视工业整体有了较大发展,挤进贺岁档的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不必非得是喜剧。中国电影工作者对贺岁喜剧的热情渐渐消退,美国同行却依然玩得起劲。《利刃出鞘》的导演莱恩约翰逊算得上贺岁档的老朋友了,两年前他的作品《最后的绝地武士》就有国内知名相声演员岳云鹏的加盟。这一次他的新片更是全方位刷新贺岁喜剧的工业指标。
贺岁喜剧一定要群星荟萃,如果一大群明星刚好演的还是齐齐整整的一家人,那就更好了,给人一种合家欢的良好印象,也符合节日氛围。《利刃出鞘》早前放出的预告片向观众炫耀了其豪华的明星阵容,而且这帮明星扮演的大部分角色还是亲人关系,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有喜事》一类的贺岁喜剧。而本片的故事也确实起源于一桩喜事——老爷子过八十五岁大寿。然而喜事很快就变成了丧事,寿宴第二天,老爷子离奇死亡,似乎是自杀,却又充满疑点。他的这满堂儿孙全都成了嫌疑人。
第一幕主要是这一家人轮流进行自述,负责听取他们证词的,除了警察叔叔,还有一个看上去深不可测的私家侦探。当然,这只是看上去而已,他一开口就有内味儿了。侦探憨憨的口音和群魔乱舞的这一家人相映成趣,感觉下一秒就会有人从角落里拿麻醉针射他然后接管他的话语权。之所以没发生,可能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口音太难模仿。
本片演员阵容当中最有流量的是美国队长和007,可惜影片第一幕并没有他俩的对手戏,甚至美国队长都没有正式出场,只在闪回中晃了那么一小下。他在本片当中是死者的长孙,这孙子早早地离开寿宴,嫌疑最小。
无论是侦探007,还是孙子美国队长,都不是故事真正的主角。第一主角其实是死者老爷子的护工。这位移民二代可谓宅男挚友,既能陪天天宅在家里的老推理作家下围棋解闷,又能化身虚拟偶像帮助资深宅男瑞恩高斯林戒掉充气娃娃。护工小妹身为核心人物,比别人了解更多关于老人死亡的真相。但她拥有特殊体质,一撒谎就会吐,所以她要隐藏秘密会比别人更加辛苦。
护工小妹是第一主角,但是演员表上她的排名却在戏份远不如她的侦探007和孙子美国队长之后。这要是部国产片,绝对可以在番位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整一出比电影本身剧情还要热闹的撕番位大戏,影片也就能顺势收获与其质量相匹配的票房了。
一个是实际戏份和剧情作用方面的主角,另外两个则是咖位和票房号召力方面的主角,三巨头在第一幕的表现空间都不多,舞台此时主要还是留给了一众配角戏骨们。各怀鬼胎的三房中,以大儿媳妇最为抢眼,其扮演者是去年恐怖片黑马《遗传厄运》的女主角托妮科莱特。之前她未能凭借在该片中的母亲一角获得表演奖提名,被视为上一届奥斯卡的最大遗珠。这次她又以整容般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徐娘半老、搔首弄姿的网红,除了增加影片的笑点之外,也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在故事推进到大约三分之一处的时候,都把她列为幕后黑手的最可疑人选。这固然与角色设定中应有的一系列做作表现有关,但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演员之前的恐怖片代表作给人留下了太过浓重的心理阴影,让大家出于本能地想把检举凶手的那一票投给她。
相比之下,走女强人路线的长女要显得正常一些,只是反复强调自己白手起家这一点与她后来的表现对照起来看,未免有些太过讽刺。如果说这家第二代女性成员还算是外强中干的话,男性成员则是毫不掩饰的窝囊废。倒插门的女婿事业上没多少成就,花花肠子倒是不少,人前还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来。小儿子负责经营老爹的小说版权,自己不会搞创作,只有满嘴的IP运营之类的屁话,成天想着怎么消费他老子的作品。当然这一对活宝也不总是怂的,偶尔也会想要证明一下自己是个狠人儿。比如在老爷子的遗嘱宣读会现场,两人就贡献了一场范德彪级的格斗戏。这场戏凸显了本片的动作设计理念——怎么笨怎么来,别看满屋子凶器,其实没一把好使。影片后半段的一场追车戏也是在同样理念之下设计出来的,以至于片中角色都忍不住自我吐槽:这真是我经历过最二的追车了。蠢萌却不过火的追逐打闹,让人联想到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虽然角色行为的卡通化程度不像后者那么高,但都是把笑点自然而然地融入动作本身,以此展现出比刻意抖包袱更为高级的幽默感。
这一家的二代人物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出版商小儿子的媳妇,她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库珀博士的头号私生饭,在库珀博士的婚姻方面发挥了一吻定情的助攻作用。如果库珀博士知道她嫁给了美国队长的老舅,大概会刮目相看。
孙子美国队长的正式亮相是在影片接近中点处,也是上面提到的他老爸和他老舅贡献了史诗级格斗场面的遗嘱宣读会。这次家庭聚会中,行事吊儿郎当的孙子成了众矢之的。面对围攻,他的反击只有一句:吔屎啦你。看着一向伟光正的美国队长口吐芬芳,让人有一种看清纯偶像下海的满足感。经此一役,美国队长得以与黎耀祥、张学友、Van样并驾齐驱,跻身吔屎四天王之列。
这一家人里看上去最精明的那个孙子,尚且都是个表情包生产者,其他成员们能迸发出多少智慧的火花,就更不敢指望了。而作为外人的护工小妹和侦探也是一路状况不断,笨手笨脚、磕磕绊绊、稀里糊涂撞大运一般将真相给撞了出来。不同之处在于,这其中有人是不够聪明却要自作聪明,觉得这样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有人则是自认愚笨,其实大智若愚,凭借生而为人的直觉和本能,轻松化解了复杂套路。
本片在笑点的制造上使用了不少屎尿屁喜剧元素,除了美国队长台词里直接出现的屎以外,还有贯穿全片的女主角呕吐场景。你以为吐哇吐哇你就习惯了,结果每一次还都能吐出不一样的风采。屎尿屁并不一定会降低一部电影的格调,如果使用得当,反而可以成为凸显影片主题的有力武器。本片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Thrombey一家,其刻意伪装出来的所谓高级感就在反复出现的屎尿屁梗当中被消解了,而这正是导演想要的。
先后征战贺岁档和春节档且战绩不错并有望再接再厉的国产侦探片系列已经证明了屎尿屁喜剧可以跟严谨的探案推理兼容;有着相近操作思路的本片无疑是这种类型融合的更成熟尝试,每一个屎尿屁段子都自然融入主线剧情之中,没有让人跳戏的刻意搞笑。上述国产侦探片曾经恶搞过时任美国总统川普,不过用的是类似模仿秀的粗浅手法。本片则直接把川普的移民政策放进了影片主题中当作靶子。
其实影片首尾呼应的咖啡杯、女主角的身份设定等,都已经把导演探讨移民问题的意愿表达得很明显了。闪回当中Thrombey家第二代成员们围坐在壁炉边的那一番讨论则让原本可以适当隐晦的主题表达呈现得过分直白。不过我个人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片中形象不算正面的倒插门女婿Richard的观点,其实与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倒是颇为类似。他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移民,而在于是否合法,对此我深以为然。一些网友因为大量外国人在本国境内非法滞留而感到担忧,这种担忧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为了唤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网友们在讨论类似问题时,把重点放到了这些外国人的种族和肤色上,这就偏离了问题的本质。如果是真心仰慕本国文化,并且愿意通过诚实劳动建设这片土地,是什么种族和肤色又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和坚实的执行力来把合法的、优质的移民与那些不值得欢迎的外来者区分开。种族和肤色既不应该成为一个人遭受歧视和压迫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在他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保护色。每个人在才能与品德的维度之外,都是平等的。
对于一部有多重反转的悬疑片,剧透的伤害是致命的,因此我上面的文字尽可能迂回,以免误伤没看过电影的观众。不过最后时刻,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狠狠剧透一把,借此证明这确实是一部符合节日氛围的贺岁喜剧:影片有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好人有好报——剧透完毕。最后的最后,是我对这个大快人心的结局的一点改良意见:我还是觉得这栋大宅子应该留给那个整天玩手机的小孙子,毕竟他是长大后要成为X教授的男人,这里很适合作为他兴办教育的基地。
--------------------------------剧透免疫者分割线-----------------------------------
……
……
……
……
……
Hail Hydra!值得二刷!
导演还是很擅长这种类型的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多而不乱。有模有样的商业悬疑片。
最打动我的地方...似乎是这个故事有那么些温暖?
9分吧,属于那种很好看电影,也算是这两年好莱坞看到的最出色的侦探推理类影片了。整个推理与反转的设计都很用心,真正做到了不到最后一步,你永远无法猜出真相。中间又有几次类型的转换,也很有心思。同时,表面是个推理片,背后又各种政治话题隐喻,各种怼川普,也是很好莱坞了。表演也都很有特点,可以的。
全片最大的败笔是 美队从头到脚都写着 我的智商和我的演技一样捉急 加这么多戏给我 我自己也不信啊
用古典影调、英式喜剧、政治讽刺、闪亮亮卡司层层包装,唯独甜甜圈最核心的部分空了一块,没有推理进行到关键时刻那轻轻一击整个人恍然大悟的快感。解谜越深入越感受到导演对于反类型的用力又无能为力,用明到不能再明的明喻带着观众兜圈,以回避只要一验血就不言自明的真相,推理迷看完失望到萎靡。【重看2022.10.18】
全篇最阿加莎的部分不是推理和反转叠反转,是好人受到考验而好人最终平安得胜,以及自始至终的善良的心
可能因为期待值太高,看完其实蛮失望的。并不“狼人杀”,大部分的家族成员也都被处理成很脸谱化的小反派,尤其故事到中后段视角完全从女主小白兔一人展开,上帝视角一开,几乎从推理变成了犯罪惊悚片。到最后谜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依然是想讲一个拉美裔移民赶走美国人的反川普式寓言。这几年川总凭一人之力到底为好莱坞贡献了多少素材灵感???还能拍点别的吗???
4.5 太好看了,剧本扎实,十多个人物个个出彩,各种细节和铺垫需要二刷才能全部Get;更难得的是在如此严密的剧作之上有讽刺幽默,之下是个政治内核,尤其是第二幕之后,悬念退场,政治讽刺开始主导语调,把整个电影提升到另一个层面,精彩纷呈。莱恩·约翰逊的执导能力依然不同凡响,这个卡司更是牛逼闪瞎眼,全是硬核戏精,托妮·科莱特演的网红婊太抢眼~~
没有推理迷会瞧得上这个案子吧?它的质量、体量与能量甚至都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莱恩增添人物数量和支线情节进行叙事注水,一个个功能化的毫无生命的沦为道具的角色除了分散注意力与提供生硬的笑点外基本是多余的,他们真的参与悬疑和谜团的助力与搅局了吗?演员选角特点,众人登场布局,稀释了真相前的迷雾,反阿婆,但实际并未跳出传统,从《神探可伦坡》到《古畑任三郎》,太多前人早就做过无数次,最后,还是向老派推理的惯式投降。你可能会说,这片子不仅仅看罪案侦破,你更要看到它社会向的一面,不好意思,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三流影迷,更没瞧上。
一家子“神仙”又请了个“大咖”神探来破案,过瘾哦,各种飙戏,感觉就像在话剧厅现场。
贵为美国白人的众卿家内讧一无所获,仰望着从巴基斯坦人手里买来的生父老宅;身为巴西移民的本宫站在老宅阳台,端起“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杯具轻呷,俯视着一切。哈哈哈哈……吐!
年度爽片,人性试炼。剧本在原创中带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即视感,从上帝视角看谋杀依然拍出了悬念与反转。美队蛮有黑色幽默的潜质啊~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讲西语出身的护工(埋设了一个语言梗),一会被说是厄瓜多尔人,一会是巴拉圭,一会是乌拉圭,一会又是巴西人以及壁炉夜话的墨西哥边境话题。似乎富翁子女,从来没有正眼看待她,认为她不过是一个随时可被替换,是任何一个国籍的帮工佣人。子女一群人嘴上说白手起家,心里念念不忘丰厚遗产,痛失遗产后的古老敌意,叫人不寒而栗。包括看似叛逆不羁反社会的家族第三代,依然带有根深蒂固的成见。匕首、呕吐、老奶奶之类的设置妙用,都令电影在类型上,有偏向黑色喜剧的幽默元素。所以实际看下来,并不会觉得电影很长。尤其是最后一连串脑补风暴,煞是过瘾。
《罗生门》般的众说纷纭、层出不穷的反转已经足够精彩,更精彩的是对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最黑暗的不是哈兰的死因,而是每个人面具下的心机和城府。大家都说玛尔塔是家人,哈兰将遗产给她后,他们又说她是骗遗产的贱人。沃尔特亲口说要好好照顾她,结果说翻脸就翻脸,甚至用她母亲来威胁她。你犯了罪,有好处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好处我就要报警抓你。一开始大家都说哈兰是自杀,听完遗嘱却又叫布兰克继续查下去,巴不得是玛尔塔杀了他。和自己无关就无所谓,哪怕是父亲的死因,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了才会在乎。一家人可以天天吵架,也可以为了遗产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因为他们知道,可以和家人过意不去,但不要和钱过意不去。没有永远的家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玛尔塔的话真是一针见血:为什么哈兰把遗产给我,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你们。
精彩绝伦的希区柯克/德帕尔马式惊悚情节剧,非常好的剧本和编导,Rian Johnson再次没让我失望。强对比度的视听语言非常old school也非常给力。剧本太棒了,前面每个埋下的伏笔都在后面给出合理甚至出人意料的解决,在政治层面具有象征意义,惊喜之后还有惊喜,然后再来一个惊喜,连续不断反转之后,大家蓦然回首,一切回归人文关怀,美好的人性最终得到补偿。
美桃甚至已经不满足于在twi上骂川普了,这一次,他专门演了一部骂川普的电影……
其实老爷爷在第五分钟时就已看穿了真相——当然 这句话唯有看完全片的人才会懂 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62332/
哈哈哈,想要一个美队叫大家EAT SHIT的表情包!!半上帝视角下的推理与反转都很有意思,而情字当头,一点点人性的光辉还是有机会从这冷冰冰的伪善脉络中逃出生天。四星半。(许愿成功!12月2日@今天也是宝贝喵 给我发来表情包)
虽然案件真相没什么新意,但胜在结构玩得转,节奏上佳,台词笑点不断,连续反转让剧情不断攀升;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人设丰满,感觉有很多可以挖掘,能做迷你剧的水平,所有配角从警察到女佣都太有戏了,群戏优秀,呈现了非常舞台剧的效果,极具观影娱乐性
从戛纳的《寄生虫》到威尼斯的《小丑》再到这部颁奖季的《利刃出鞘》,今年堪称类型片大爆年,而且每一部都能走向口碑的风口浪尖。缺失中心的“甜甜圈”案件,逐层抛开悬念,猜不透剧情走向,情愿沉迷其中,无暇去想。遗产公布时美队的窃笑、探员收回公布真相时奶奶的偷乐,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高司令在奥斯卡现场的捂嘴笑。它又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悬疑推理片,家人的关系,阶层的对立,越细想越不寒而栗。“年纪越大,越难以掩饰情感,包括悲伤” 每个人都有可能撒谎,而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