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后面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中国的导演拍不出这样的片子,最通俗的题材,拍出深刻的话题。
这个话题在故事进入到一半的时候,矛盾开始了:你爱我没问题,我们在一起也非常棒,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是要出去滴,外面是有人滴,当你我以外的人看你我的时候,你还能泰然自若吗?
这更像一个佛学命题,如果你觉得我们是正常的,那么外人觉得的不正常于你而言,是无关紧要滴,只有你自己也觉得不正常的时候,才会被外人的眼光所刺痛……
这场恋爱谈的,更像是女主完成自我认知的修行,从以前跟前夫一样,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样的人,到后来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到先前的只想寻找一个物理条件都很优秀的男人,到发现只是外在匹配(一如她前夫,一表人才,事业旗鼓相当,却渣的一塌糊涂……)根本无法共同相处,两个人在一起,需要更多的内容去支撑,比如,理解,用心,宽容……只有这些内在核心的力量才能真的把两个人熔到一起,至于其他,才是无关紧要的……我想这才是导演想表达的意思!
这部影片的低分,我认为应该是女主的转变不够硬核,应该更多的在她自己触碰到这个层面浓重笔墨,我认为这场转变才更具说服力,而不是通过她的助理,她的妈妈来提醒……还有:既然已经安排了继父这个角色,就应该让他的作用发挥的再大一些,比如,让他给她和她妈妈安排一场灵魂的对话……最后(🤦♀️我的要求还挺多……)她再次去找他之前,应该安排他儿子跟她有一场碰撞才对,只有他儿子最能泰然自若的跟父亲相处,他的角度更能促进她的转变……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把通俗的故事拍出了成长蜕变的深度,我喜欢!🐂
首先必须承认,先天条件不佳客观存在,不是所谓的多元审美观念+自我暗示就能够消除的。正视这一点,痛苦一定来临,既源于自我厌恶,也来自外部反馈。有人在痛苦中消沉,有人在痛苦中爆发,爆发则分两种,一种是扭曲,既然无人在乎我的痛苦,那也不必在意他人感受,随心所欲地让自己爽就好;一种是坦然,不去想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去想靠我自己能做到最好的程度在哪里,其实消沉、扭曲和坦然并不是三种人,而是三个阶段,有人从1到3,有人止步1、2,即使走到3后依然会受到打击,此时退回到1、2的冲动将愈加强烈,男主一定反复经历过这些,从他极少透露但确实存在的情绪失控、从他只言片语中流露出的对过往的失落,以及从他之后对女主的惯性式放弃可以看出——他并不完美地停留在3,也正是这样,才能让我感同身受。
男主的自信来自于钱和莽吗?不是的,来自于坦然后的自食其力和一次次恢复于挫败后的总结,比如他以前因敏感于别人的议论讥讽而情绪失控的次数肯定更多,然后他会发现情绪失控或轻描淡写的躲避只会放大或积攒痛苦,然后他会知道如何直面讥讽议论强硬回击,然后他会发现有时候是自己对一些其实不算过分的议论的过于敏感,而采取与议论过分程度不对等的过激还击,让对方会想更激烈地回击,真正成为过分讥讽的敌人,然后他学习了如何在强势后缓和敌意气氛,片中那个站在凳子上后讲笑话的他无疑在这方面进步过很多次。但是,其他方面他仍然在进步的过程中,在和女主相遇后,他将要面对的问题和进步的方向如下——
“所有人都喜欢我,其实相当于没有人喜欢我”,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在和他相处时感觉愉快和放松,也愿意试着让他进入他们的生活,但是进入到某一深度时,双方都会发现问题所在——男主会发现,“我不太擅长收礼物...很久没有收到过了”,相信女主送给他合身的毛衣时他真心觉得惊喜且感动,因为过去他和别人维持的那种“愉悦和轻松”的氛围,本质上是他在努力营造而别人带着犹疑尝试,对方可以尝一尝甜水觉得还不错就走了,还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又怎会为他着想去做些什么?女主突破了“所有人都喜欢我”的那种喜欢,让他们的爱情来到新的深度。
然后,女主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是那尝一尝就走的人问题还不会那么明显,关键是女主比其他人还要关心男主的感受,那么就会代入男主的视角感受周遭的歧视,一个没有过类似先天不佳条件的人是承受不住的,那层多年被若有若无的议论讥笑磨出的厚茧不是谁都有的。厚茧会痒,就像男主对是否带他见闺蜜、家人的敏感,大多数时候不见,男主就心知肚明地离开,见了之后更不舒服,男主也会离开,特别是男主越喜欢她,越不希望她不舒服,越有离开的冲动,男主的惯性式放弃就在这里产生。
男主无法理解为什么女主要那么在意别人的议论,因为厚茧和坦然的防御让他自己其实能够承受,而女主处处要为他考虑,反而让他觉得自己仿佛在被怜悯,女主则积累着无形压力带来的疲惫,又得不到理解,两个人都不舒服,所以不如分开。怎么解决呢?回到一开始说的进步的方向,也就是解决的办法。
男主首先要意识到,不是人人都能想他一样坦然,尤其是一个人生经历和先天条件与他如此不同的人,成为他的伴侣后,要面对的外部氛围压力带来的疲惫和因爱而感同身受带来的痛苦,比有“厚茧和坦然的防御”的他自己目前感受得到的痛苦还要大,而且他不可以苛责对方太敏感、替他担不必要的心,因为这真切的痛苦真的客观来源于和他保持伴侣关系,就像他的先天条件不佳客观存在一样无可回避,只能由他负起责任来解决。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如何形成如今的坦然的过程尽可能多地告诉女主,那些细微的心理变化和重大的心态转折成了可以倾囊相授的方法,让两人共同拥有这种强大的坦然必然不简单,一旦走上这条路,女主需要做的是保持感同深受,其实也就是保持对他的关心和不减的爱,然后接受他的引导,并不要认为那种来自外部作用于自身的压力痛苦无法改变,只是不急着改变他人,而从转换自己的感受开始。
当然,两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清醒,中途停下也是一种选择,只是我会觉得,可惜,难过。
同样是吴彦祖,如果让你在这两位中选择喜欢的人:
吴彦祖A:身高1.83m
吴彦祖B:身高1.35m
你会选择谁呢?
如果,在身高基础上,加上这几项:
吴彦祖A:身高1.8m,撒谎精,为人处事无原则、无下限,自私骄横,经常性劈腿。
吴彦祖B:身高1.35m,尊重、善待每一个朋友,有实力,为人有趣、幽默感,忠诚、善于沟通。
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好吧,我猜,你可能会说,这个假设太过绝对啦,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如此极端。
那么,这部《最萌身高差》,就把假设变为可能的现实。
你以为导演只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么?
不仅仅如此,我觉得导演也想提醒我们,在爱情之外的我们,要选择怎样地生活?
拥有爱情之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女主黛安是一位美貌出众的律师。
男主亚历山大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对,就是那位吴彦祖B。
故事很简单,黛安在餐厅晚饭时,因拒绝前夫的纠缠而心烦意乱,不小心落下了自己的手机,回到家后,接到一位神秘的陌生人来电,说自己捡到了她的手机,想要借还手机请黛安吃饭。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八成会认为对方是个骗子吧。
但这里男主处理的很巧妙,既没有让黛安反感,反而还心生期待。
黛安打扮地光彩照人,到达约定地点,结果发现等来的人,是一位1.35m的吴彦祖(嗯,女主到这里还没拍桌子走人)
男主亚历山大看出了女主的疑惑,反而大方、自然、幽默地介绍自己+偶然过来一位打招呼的1.8m女人,让女主倒放松不少。
亚历山大邀请黛安去飞机跳伞,当然,首次约会以亚历山大成功给黛安留下深刻印象结尾。
一段感情的开始,是始于外表么?
或许是,或许又不是。
黛安和亚历山大在同一个餐厅吃饭,说明对美食的品味相似、习惯相近,甚至说有潜在交集。
黛安言辞拒绝前夫的纠缠,表明她是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有权利、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
亚历山大捡到了女主的手机,没有因双方身高差距而自卑、自暴自弃,而是细心收好手机,主动联系黛安约她吃饭(此处应为男主的语感点赞)
他在咖啡厅的言谈举止,是放松的,自然的,幽默的,甚至熟练地与1.8m女性朋友拥抱打招呼,1.35m的身高算什么,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你看,除了外表,还有更重要的——正常的社交圈,丰富的爱好,一点点幽默感。
这么看来,黛安会喜欢亚历山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跟一个刚认识陌生人去飞机跳伞的,黛安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这里加了两个细节:
1、黛安与亚历山大首次约会后,与同行晚餐时自顾自、旁若无人的憨笑……
2、亚历山大与儿子晚餐时,对他职业选择的建议。
导演对亚历山大这个角色绝对是真爱啊,不仅口才出众,亲密关系问题上也拎得清。
所以也解释了,从亚历山大的角度来看,他不在意她是离过婚的女人,也不过多关注她过去的生活,他带给黛安的,是另一种冒险的生活。
就好像尝过榴莲的人,就再难以忘记它的味道。
黛安开始想要主动联系亚历山大。
这里想说到一个交往问题:主动权。
真的是谁主动联系对方,谁就处于劣势么?其实并不是,先主动的那个人,只是做了本能的反应而已。
嗯,此处认真工作的男主,再加10个赞。
嗯,在男主亚历山大的字典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带女主去了码头的秘密酒吧吃邮轮主厨大餐。
这里又加了一个细节:
男主道出了一句不算真理的句子:人人喜欢,等于就是没人喜欢。
我们为什么而喜欢这个人呢?因为他好么?因为他对你好么?
我觉得,喜欢一个人,是因为我们是想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为什么只有你的话,我听了格外好听?为什么你做的事情,我特别感兴趣?
爱情里必不可少的,心动,就是因为我不小心猜中了你的谜语吧,或许就只是讲一个笑话、作一个鬼脸
只要笑了,就是一次不错的约会,现在,脑子里还有主动权这回事么?
恋爱的好处就是,突然觉得有了魔力,不同于自有的能量,而是为了这一份喜欢,你想变的更好,抵御外界的干扰,做更好的人生计划。
所以黛安开始反击,连前夫都看出她跟之前的不一样,恋爱中的女人啊,或许这才是正常,要什么冷静客观理智,姐就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就是要跟喜欢的人在一起。
这里补充一个细节:
亚历山大与儿子打乒乓球。
除了特效做的有点欠缺,但总体很带感,像那么回事儿。而且我发现,亚历山大特别喜欢双关,和自嘲。
男主、女主热恋约会,只表现了那场迪斯科舞会。
亚历山大开始想要参与到黛安的生活中,这个说着不会跳舞的人,也愿意仰着脖子,和黛安共舞。
就如歌中所说:我的爱与金钱无关,但它有强烈的信念。
每个人都在期待爱情,但很少有人能预测,拥有爱情后的事。
我们会相守到白头么?我们会争吵么?会有第三者么?会谁先意外死去么?
分开的理由不重要,因为已基本无法改变,分别的方式很重要,因为本可以和平告别的时候,大多数人会争吵翻脸、赖着擂台、不肯下场。
电影中未曾交待亚历山大与前妻的爱情、婚姻,借儿子对男主的评价,可以略知一二,男主和前妻相处的很好,所以地主家傻儿子才长得这么好,没毛病。
那些在热恋之前选择性无视的,现在反而是完美白瓷上一块缺口。
爱情之后,总要面对生活,什么是更重要的呢?
黛安犹豫了,她在考虑什么?
1、此刻、她只想享受恋爱、不想去下决定,
2、过于理想化的另一半、她潜意识里不愿去承认现实中自己的不完美,
3、她在乎更多“需要她的正常人”的看法,而不是“她需要的人”的情绪。
那么亚历山大呢?工作中分神,关注起优雅美丽的跳舞妹子,他为什么喜欢黛安呢?
是被黛安的独立、美貌所吸引,还是潜意识里不愿放弃想成为一名正常人、过正常生活的想法呢。
此处补充一个细节:
男主与高个女性朋友散步时,被路过行人撞倒。
男主真的是有很多高个女性朋友,是因为越缺什么越想要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想要暗示,电影中的男主其实是一个不服输的大男子主义者。
我觉得导演其实并不想拍一场完美的爱情故事,王子和公主,太不现实了。
生活中,可能也没有人是完美的吧,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被发现不完美的一面,但是、早晚都会被发现或自己发现的…
男主和女主,在梦醒之后,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投影。
单身时,或许不会过多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但当你有了喜欢的人,或者想要去喜欢的人,你会在意更多对方的想法。
从对方眼中看到的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样子,如果不在同一水平上,开始时会加紧追赶,想要从其他方面去弥补,去付出更多。
一直被惊喜的黛安,开始想要主动付出,送亚历山大礼物,一件10岁男童毛衣。
亚历山大的反应很有意思,他说了几个关键词:礼物有创意、会一天比一天更喜欢、不太习惯收礼物、很久没收到礼物。
显然他并不喜欢这件礼物,但这是第一次收到黛安的礼物,也是很久以后收到的礼物,所以他喜欢。
亚历山大,是一个经常善于给予的人,儿子、朋友、交往中的女人,甚至是以前刚见面还很陌生的黛安。
他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男人。
爱情需不需要被第三人认可?朋友、家人。
从朋友角度来说,我觉得那些或许只是形式,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被第三人认可,我又不是要跟第三人在一起,而是我被介绍给第三人时,知道你在我们的感情中无条件认同我、肯定我的存在这件事。
但从另一个角度,第三人是父母,涉及到原生家庭,就稍微复杂得多,但最主要的,是一个潜台词:你对我到底有多认真?你要不要把我当作结婚对象来考虑、把我介绍给你的父母?
黛安母亲的反应,可谓一言难尽。她说:个子虽小却是个大建筑师、他很优秀、他很不容易。
她把亚历山大当成了一个外人来看待,充满礼貌与克制,她甚至把亚历山大默认是黛安的客户,这就解释了亚历山大对黛安表露出的喜欢。
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自己太优秀或差距太大的人,那样的人,会去默默崇拜,或说上一句:我为你感到不幸,太可怜了。
很少有人愿意成为他们身边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承受不了。
无关男权或女权,你会喜欢网红、明星,但你会选择跟他们在一起、结婚的概率有多大?而这里,就是这个意思。
而晚餐后,黛安和亚历山大的谈话,值得好好想一想。
付出多的那一方,真的就是在付出么?被爱着的那一位,真的是被爱着么?
好像爱情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但又好像,爱情是一场需求的争夺战。
补充2个细节:
1、黛安告诉母亲,她想要嫁给亚历山大后,母亲开车进入逆向行驶。
所以,黛安对这段感情,是认真、毫无怀疑的,哪怕考虑到家人会有不适,她还是表达出来。
2、在知道黛安有意加给亚历山大后,黛安母亲与丈夫的谈话。
菲利普是黛安母亲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位听力障碍患者。这样的安排,或许过于牵强,不过他的那句:我才是和残疾人一起生活,点醒了黛安母亲。
我们为何选择分手呢?
性格不合?父母干预?移情别恋?这些可能都是表象。
最直接的原因,或许就是,在感情中的两个人,耗尽了所有,已无法再坚持,所以我们选择最简单、最轻松的办法——逃跑。
亚历山大和黛安在海边散步,黛安偶然遇见了那位卖男童服装的店员,店员身边还有11岁的儿子。
亚历山大看了一眼黛安就明白了整件事,这件他特别珍贵的第一件礼物,竟是爱人从儿童服装店买来的,还被“误会”成是给黛安的儿子买的衣服。
那么整件事里,黛安是什么想法呢?黛安的几个词:生气、痛苦、做不到。
结合起来,就是:因为我爱你,我在乎你在别人眼中不好的投影,别人觉得你不好,所以我感同身受,我很痛苦,我也忍受不了我自己爱的如此矛盾。
当黛安还在犹豫不决、试图想要理清思路时,亚历山大给了她答案。
他说:爱是你自己的面貌
我们选择一个人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我们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过去的、现在的、未来想成为的自己。
黛安觉得痛苦,很大部分原因是,她无法坦然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重要的事。
那么亚历山大呢?虽然他拼尽全力给身边人最好的呵护、条件,但他也很难面对自己,那个受够了身高只有1.35m、身边一大群1.8m朋友的自己。
这部电影,个人觉得,处理稍微欠缺的就是最后一段,黛安怎么就突然决定要去找亚历山大表白呢?
如果全都归功于黛安的母亲,未免有些缺少承接。
但这并不是一部专门讨论爱情心理学或亲密关系的电影,更多的是爱情轻喜剧,所以把这部电影的结尾当作是法国人独有的浪漫情结也无可厚非。
喜欢最后一段,黛安克服了外界干扰,遵循内心的想法,高空跳伞来到亚历山大身边,诚挚、力量感的表白。
如果黛安经济、情感不够独立、内心不够强大,每天还在为柴米油盐烦扰,不愿离开错误的人,甚至面对陌生人是保守、警惕的,她不会遇见亚历山大,也不可能吸引亚历山大。
如果亚历山大因身材而自卑、畏惧、对身边人挑剔、索取、不够体贴,他也不会去到那家餐厅而遇见黛安,也不会成功说服黛安跟他去高空跳伞,更不可能让黛安一直被他所吸引,想要携手终身。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当我们足够独立,能够先过好自己的生活、调整好自己后,才有可能遇见爱情呢?
还有更多,就在生活里回答、更新吧~
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遇见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19.07.23
好的故事,总会在某个瞬间带来某些触动,不是多么恢弘的场面,而是细小的感动与共鸣。
在这样的故事中,不论结局如何:都没有所谓的赢家或者输家;
if she accept that man, she can own one kind of love.
if she can not accept that man, she would not see a lot of different view.
All of that just based on her choice.
接受,并不意味着不爱,也并不意味着她就是情感中的矮人,因为忍受家人的非议,路人的耻笑,朋友的不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一种应该掺杂在这样一段交往中的情愫。
个人自诩就是一个不在意别人眼光的个体,但是也总有偶尔的个例。但是不管周围是什么的声音,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对于个体的接纳和认同。
当然,
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选择,只有忠于自己,忠于内心,才能不负如来,也不负卿。
我喜欢另外一个译名,《我的哈比情人》。
这男的小心机,看到人家手机忘在餐厅没拿,等人家走后再打回“家”里。然后竟然就约到了第一次吃饭!
(撞到天花板??)
不过,他是个超级厉害的建筑工程师,在做一个超级厉害的歌剧院扩建。片子没有像其他泛滥的片子一样,拍各种特写,什么还带着酷炫的音乐,炫富。但在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样子上,把特斯拉缓缓开进外表超级朴素但又超级大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出他,有钱,地位还不低。
我喜欢他们在方桌上开会讨论工程问题的同时,旁边有芭蕾舞团在练舞。(灵感创造的意思吗)
这里的镜头,特写,特写,抛开“脖子以下”。如此完美的脸。和眼。黛安娜被镜子里的他,和她,分神。她有时会觉得“crazy”。但他说,“look at me.”
他问,“我能继续相信我们的爱情吗”
这段对白里每句都很简单,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哭天抢地。看到的是作为女方,自己的尊严。说的不是她的自尊被谁伤害了,而是她需要让他知道,明白,她是在作斗争的,并且这不可避免。虽然他是侏儒,他是受大家眼神斜视的对象,但若是两个人在一起,这些问题,她也在承受。在这里,双方,说的很清楚。喜欢。
他还有个很帅的儿子,把人家硬生生叫到机场,人家衣服都收拾得整齐来了才知道不是带他出去玩,而是在这贵宾候机室里,不远处坐着儿子之前觉得太高大上,有个自己研发的应用程序却不敢找对方聊的大咖,老爸简短地讲了段小时候自己的寓言故事,“我爸说他高兴的事有两件,一件是我开上了梦想中的拖拉机,第二件是这是我自己做到的。”发着内力,推儿子到大咖面前,鼓起勇气推销自己的产品。“我已经跟他聊过了,他知道你。去吧。”
老爸,帅。
儿子,帅!
很明显的,儿子受到的是“尊严”的教育。长不高不是自己的错,但让自己同样成为一个有知识,懂礼节,幽默风趣,爱生活玩乐,儒雅的人,并且并不以身高来“推销”自己的,有自尊的男人。
最后,一语惊醒梦中人,小助理道破真理,她乘着直升机,去找他。第一次约会被男主带上天,降落伞跳下来,她被吓得屁股尿流,这一次,她(虽是)狼狈地降落在歌剧院扩建的施工现场,降落在男主面前,她说“我不再怕了”,双关。
美丽又刺激。
-2017.3.7
很棒很棒的喜剧 生活很残忍 但法国人总有一种方法找到温暖 好喜欢片尾男主眼底深深的不忍心 他已经预见了不平凡爱情的艰辛 也鼓起了面对一切的勇气 只有那样一个懂得接受自己所有优缺点的人 才懂得如何去爱 他值得最好的爱情 因为 他就是最好的
弹幕里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我真的是受够了。这么有魅力可爱贴心的甜蜜情人谁不想要。我承认人穷很可能就志短,但那真的就是眼界太浅不够豁达,知识面狭窄对自己没有自信。别找借口了吧,穷不是你的理由,更不是一个理直气壮的事,穷倒是去赚钱啊。
让人反省的爱情电影。奇矮的男主角有意无意都促使女主角成长。
很温暖的电影,演员演得很活泼,演技拯救剧情。
萌得跟童话似的。
好感人。原来只要有钱,一定就能收获爱情。
挺好玩的故事设定,不过有点悲哀的是男主人设必须有魅力必须有钱才行。以及我总觉得以后女主和男主的儿子得出事儿...
补评:蛮不错,19年压制了一版x265以做收藏
if she accept that man, she can own one kind of love.if she can not accept that man, she would not see a lot of different view.All of that just based on her choice.
一个40分钟讲得完的故事,硬给拖成了一个半小时,我妈观影途中睡着了,我实在受不了去洗了个澡,回来还能接上剧情……
你外表正常,内心可能是侏儒。有些同感的,面对别人的忽略或者注视。电影音乐很好听的。
Love French stories
矮富帅撩得白富美的动人故事,物理身高136,精神身高两米九。可惜技术上总是没有处理好,头肩比例总是在暴露让·杜雅尔丹182cm的真身。超爱女主角。
妳是情感上的侏儒 身體正常 可是內心矮小 這句說中很多人!!
未完。将男主角设定为如此般爱炫富的成功矮个子男士,这是萨科齐写的剧本吧。好在演员演得活泼可爱,Alexandre的细节处理情商也值得学习借鉴。
“月刊少女野崎君”那种才是最萌身高差嘛,这个真是太假了。
两星半,所以chick-flick都是学美国吗?开端其实不错,尤其是前半小时特别甜,但是一个小时后就让人疲倦了。PS:男女主角的设置都是没有困境的,有可能但没真正困境。
对,有钱还得有品位,不然男主就是郭敬明
算是比较轻松吧,勉强四星
大叔好萌,儿子好评,女主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