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性的歌唱
偶尔在电影频道看到,没想到竟会一直看完。
无论面对何种处境,歌唱就是跳动的灵魂,闪着灵动的人性光芒,发散着照亮四周。
不管你会不会唱歌,都会被动人的声音震撼,因为我们的心都懂歌唱。
2 ) 视频地址
3 ) 天堂之路
印象深刻的是
问:看起来你并不憎恨他们指日本军人
得到的回答是:他们表现的越差我越是觉的他们可怜
日本军官宣布
战争结束了,很抱歉没能为你们做的更多
只不过是在他的立场说了句多么动听的话而已
4 ) 生活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应该没有比《天堂之路》更适合“生活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句话的了。
二战期间,一群滞留在新加坡的英国、澳大利亚的随军家属(妇女、儿童还有一只宠物狗),被日军流放在苏门答腊的集中营里。她们中的很多人曾经是高学历知识份子、中产阶级甚至富豪阔太太,还有年正青春憧憬着美好爱情、明天的姑娘,如今都坠落在这终年烈日、植物遮天蔽日的不毛之岛。在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强体力劳动的无尽消耗,之前的声色犬马自不必说,香烟和威士忌成了奢侈品,很少食物,缺医少药,动辄被怒吼、打骂甚至因触犯一些极严苛的条律而失去生命(电影中一个中国妇女因为帮一个英国生病的老妇人搞药而被烧死)。在如此反差、恐惧、思乡和对战争结束遥遥的等待中,不断有人死去。活着的人也苦不堪言。她们其中有一位精通音律的叫艾德里亚的英国人,开始教大家唱歌。没有乐器、没有伴奏,靠人声唱出声部层次和和音。当她们第一次演出的时候,成群的人在广场某处集结,看得出远处的日军刚要过来呵斥驱散,她扬起指挥的起始手,美妙的音乐立刻在简陋的场地流淌开来。日军怔住了,安静下来享受这圣乐一样的美好时刻,圣乐流淌之地,地狱仿佛也变成了天堂。妇人们衣衫褴褛,但神态虔诚,灯光照着这小小的死神旁边的舞台,刽子手停下手中的刀,在那一刻裹挟着自己的乡愁,听得出了神,入了心。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集中营的妇人与日军之间的矛盾终日上演。残酷强权下的反抗依然要遭到摧枯拉朽般地报复和管束,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团结、坚定、正义,还有智慧。音乐,和以此衍生出的希望把她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使得她们的反抗更有力量和效果。至少没有人再因为奇葩原因而被处死了。合唱团一直持续着,为自己也是为同在集中营的各国受难者加油打气,象一盏明灯,给予温柔抚慰和坚韧希望,至到两年后的战争结束。幸存的人们被送往新加坡救治后回到自己的祖国。
她们曾身在地狱,她们以音乐为渡,终于回到天堂。
音乐,让受难的人留得青山,让魔鬼放慢脚步,抚触人性里撕裂的暴烈。让人们坚持,再坚持,直到等到天堂 。
电影里还有个印象深刻的地方,那个残暴的日本兵,带艾德里亚来到密林深处,动情地唱起家乡的歌,用特殊的方法表达他的歉意。战争让他尽露兽性,音乐让他展现人性,哪怕只有一瞬间。
还有那只小狗,中了日军的子弹,也一直顽强地活着,活了很久。尽管有人抱怨它吃了人的食物,但最终它还是活了下来。
凯特大魔王的银幕首秀,一个有清醒自我认知、是非观念和不屈精神的澳大利亚护士。她不遗余力地救助她人,治疗伤者,与企图医治人们内心创伤的格伦•克洛斯(艾德里亚)相得益彰。尽管是第一部,但凯特的表演很自然了。
这是一部不同于其它二战片的电影,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对人性挖掘的角度。它对战争残酷的表达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隐忍的一面。音乐作为希望的媒介和旗帜,即是对反战最温柔的表达,也是给身处绝望的人心以最坚强的精神力量。
5 ) 回家
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会记得那些受着苦难的女人们聚集在一起,缓缓的,平稳的,震撼人心发出的声音。没有乐器,没有听众,甚至没有语言。心灵是最棒的乐器,心灵是最真的听众,用心去唱的歌不需要语言,何况,我们要用什么语言?这些女人里有英国人,美国人,荷兰人,澳大利亚人,中国人。她们用女人最柔软的表达方式,只想唱出一句话,那就是:回家
到底哪里是天堂?我问出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想象到了白色的宫殿,飞翔的天使和慈祥的上帝?那是因为你离天堂太近了,又太远了。所以你仅靠想象来告诉自己一个虚无的,永远走不到的圣地。因为你没有,没准备,没想过要走上这条路,这条天堂之路。
这条路是如此泥泞,痛苦,挣扎,忍耐。你一个战栗,一个妥协,一个松懈,一个放弃便可以走到你那想象中的“天堂”然后呢?然后便结束了,结束是什么?是没有然后。
二战期间,日军在海上轰炸一艘只载有妇女和孩子的船,她们跳下海,在里面漂浮了几天几夜,终于到了一个岛屿,苏门达腊岛。踏上陆地,以为踏到了希望。却被带到更惨绝人寰的集中营。抽打,凌辱,疾病,死亡,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她们。她们自己,甚至我,都早已忘记她们是女人。一个个邋遢颓废,发丝时常和血丝缠绕在一起。为了一块香皂撕打。为了生存放弃尊严。每天早晨对着一面绣有荷包蛋的日本国旗行礼,我想她们是恨的,可是越恨越奇妙。这种恨好象激发起了某种意识,她们开始对生活有了渴望,渴望清洁,渴望衣裙,渴望美丽,渴望自由。那是一种比恨更坚定,更能持久支持下去的东西。直到有人提议建立合唱队。先开始大多数人觉得不可思议,天方夜谭,可是练歌的人数一天天在增加。直到那天,我们看到一群禽兽被温柔驯服的席地而坐,女人们热泪盈眶的唱出发自心底的声音。不用灯光,她们自身就是闪着光的。第二天,那个日本屠夫把指挥的女人带到森林,让她坐下,然后唱了一首日本名谣,声音中多带了些苍凉和无奈。我才明白到,其实人人都是渴望回家的,只是这条通向家园的路太难走,可是还有光,音乐让我们看到光芒。
一个带着眼睛的女人说:我不恨他们,我始终恨不起他们,他们越错,我越觉得难过。是的,我也难过,再难我们也走对了方向,他们却是万劫不复的。
日本人把旗子放下,宣布战争结束。我听到了天堂的声音:我可以回家了吗?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吗?我可以洗菜烧饭给我的孩子吃了。哦,上帝,我的上帝。
天堂在每个人的心里,那是一种有希望的生活方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6 ) song of survival
一部能安抚人心灵,使人学会坚强的,充满爱的电影!
即使已昏昏入睡,也可让你散去瞌睡虫,认真看完,并能细细体会的好电影!!
女性版桂河大桥。。。
医生为了换取更好的物品敲取了死者身上的物品.一个修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对日军撒了谎,她说:"我撒了谎,但我相信上帝会为我高兴的!"她们一起唱歌,感动了所有人.一个日本军人把她拉到无人的森林里,唱歌.她们为了活下去加入了日军的俱乐部,出卖自己的灵魂."上帝终究会拔掉她们美丽的翅膀."
实质上拍的不怎么样,剧本太多地方有问题,但女演员们都太棒了,主题更是棒极,很大一个浪费,血本无归几乎是肯定。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新加坡,宁静的夜晚,一场洋溢着欢快气氛的舞会正在进行之中
这电影居然都有7以上的分??就里面暗戳戳给日军洗白的地方就让人看的恶心的想吐。
又是一部二战的电影,女性的坚忍和韧性。
我觉得这个电影毁在了那个年代,那时的观众还不懂得如何欣赏这类没有大情节的影片。女神们年轻时都太美了!!!And I ship Fran and Cate, haha!
还是蛮喜欢这部大魔王早期的作品,真实故事改编,歌曲也是幸存者录制的。有着舞台剧底子的大魔王,即使在大银幕上初来乍到,也不会显得很稚嫩。
遗珠大片,虽然手法传统,但故事和表演都很有力量,初涉国际影坛的Blanchett还有来自各地的众实力派女星一起飙戏看得过瘾,二十年后已经具有考古价值。PS. 原来McDormand还被提名了某最差演员和口音奖~
有Julianna Margulies!!!!!!!!每次听杜普雷的E minor都会颅内升天,开头用这首来当配乐非常棒,给全片定下了非常宏大肃穆的基调。后面的波莱罗,Danny boy,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总是能让我热泪盈眶,也是一部将女性群像塑造得很好的电影了!我Julianna的爆炸头实在太优秀了哈哈哈哈,一眼就能在人群中找到她
那句话可能真的是对的:生命之上 一无所有 活着就能创造奇迹 很感人的片子
CCAV上看的吧,记不太清楚了,当时还以为是梅奶奶演的呢!
有些精神任何人时候都不能放弃
一种态度——泰然处之
4.3。小时候看的。大咖很多的电影,其中有些当时还不是大咖。果然,能服务有教养的高级军官,有热水,有肥皂,有人就要叛变。泼汽油杀人的士兵带枪把女人赶到丛林深处,只为让她们一听自己吟唱的家乡歌谣——但这并不进一步说明别的什么,尤其不妨碍杀人。
咱们总喜欢想那么多,什么礼数什么的,美国人就简单粗暴,什么道德什么文明,直接两颗原子弹啥事都解决了,我也没见日本有人谴责美国啊,反而还跪舔呢,所以说拳头才是硬道理
Cate Blanchett美国长片处女作。开篇是Raffles Hotel的全景,这个充满殖民色彩的旅馆将电影的主题暗暗揭开。而与它同处一个城市的我,也因此对此片多了一些些好感。
「The worse they behave, the sorrier I feel for them.」
记得是高中看的,当时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还为之写了篇作文,当然内容已经不记得了。。
题材本身的力量足够强大 泪流满面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