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瞧这一家子

    剧情片中国大陆1979

    主演:陈强  黄玲  陈佩斯  张金玲  汪用桓  方舒  刘晓庆  刘钊  陈裕德  刘国权  马季  熊塞声  李健  汪粤  江水  董子武  

    导演:王好为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2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3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4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5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6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3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4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5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6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7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8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9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12:3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除了好莱坞式的幽默,还有什么能让你发笑

    可以让全家人一起看,而每个人都会大笑的片子。

    如果你懂得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和了解人们在80年代曾经发生过什么,
    那么“这一家子”的麻烦,冲突与巧合,就会温暖你的记忆,
    并让你心领神会的大笑。

     2 ) 属于那个时代的电影

    闲来无事在,无意中在youtube找到了这部老电影。
    典型的七八十年代的正统电影。演员一定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台词是平时我们不用的语言,例如:女演员一定要眼里喷火的看着男演员,然后深情款款的说“不!你很热情……”、演员动作幅度都很大。
    我是个八零后,从小就看惯了这样的电影竟然不觉得匠气了,还能感觉出些小亲切。
    说回电影。
    在电影第一次提到“四人帮”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彻底明白所有人那样人掉一地鸡皮疙瘩的笑声了。
    在“粉碎了四人帮”的大环境下,电影充分的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人欢喜鼓舞的美好景象”!!!(汗)
    着这么美好的环境下人们当然要笑,而且要大笑特笑。晓庆老师的笑声更是让人难忘。虽然我是被这样的电影“熏陶”长大的,可还是对电影里的笑点有些莫名其妙。这可能就是八零后永远体会不了父辈的那个年代。
    虽然是正统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电影,可是还是有让人难忘的镜头(并且我也相信这些镜头是当年人们的真实写照):
    1.那时候,小孩子掉到河里会有人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救人。(看看现在小月月事件……)
    2.那时候,遇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周围的人会和苦主一起指责她。
    3,.那时候,演员还只是演员,没有现在的高不可攀。书店买书的林小红(方舒饰)还配得起演员嘉奇(陈佩斯饰)。
    4.那时候,徒弟上位还是要顾及一下师傅的感受的。
    5.那时候,主任(陈强饰)护犊子不在自己女儿嘉英(张金玲饰)的机器上做实验,还能被单纯的理解为“主任的信任”。
    PS:那时候,主任的闺女也要在生产线上干活?
    6.那时候,还有人摘公园里的花。
    7.那时候,买到质量不好的裤子还能给纺织厂写信。(这个真的很奇妙)
    8.那时候,没买房子就能娶到媳妇!

     3 ) 欣欣向荣的改革新时代图景

    本片由王好为执导,于1979年上映,展现了风暴过后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到处呈现出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图景。 本片故事比较简单,有两条剧情线索,主线是女儿及徒弟为代表的新生代工人用感应设备改进织布机器与守旧的父亲发生的冲突,辅线是被旧日风暴毒害的话剧演员儿子在恋爱中逐渐走出阴霾。 影片的表演有些夸张,有比较重的舞台腔,带着上个时代特有的痕迹。但几位主演对各自角色的把握是比较精准的,很好地还原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陈强饰演的父亲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人物那种一丝不苟但有些顽固的性格,几次冲突与转变也表现得活灵活现,足见表演功底的扎实。 刘晓庆饰演的书店店员张兰非常突出,尖利又具有穿透性的笑声让人过耳难忘,每场展示人物负面形象的戏都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与片中其他角色产生共鸣。 本片几乎全在用误会来制造喜剧桥段,儿子见义勇为但却自己差点在深不及腰的湖中溺水;修理机器的父亲被女儿认为是男友而说出真实想法;儿子的女友被父亲认为是另一个人等等,今天看来多少有些粗糙。陈佩斯在天台教书店店员们跳舞这场戏比较好,和霓虹灯牌组成的蒙太奇生动地展现出旧时代的遗毒仍刻在很多人的精神中,这也是本片想要传达的:要摆脱遗毒,带着健康的精神迈向新时代。 迎来崭新时代的人是什么样子?又该是什么样子?《瞧这一家子》给出的答案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城市工人阶级,是真正的时代主人翁。他们精神焕发,正大踏步走向光明的新生活。 身为车间主任的父亲是什么样子?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一丝不苟紧抓生产,休息日也要到车间巡视设备,阻拦改进方案也是为了避免影响生产指标。 作为车间改革代表的徒弟是什么样子?为了改进设备废寝忘食,遭到父亲阻拦也绝不放弃,只为提升生产效率。 儿子陈佩斯呢?陈佩斯热情勇敢,看到小孩不见第一时间是见义勇为,认识到自己不足后也能及时补正。 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着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国家进步和富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都能知错便改,及时回归正确的路线。这样一个可爱的时代,这样蓬勃的朝气又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喜悦,想要进步呢。 然而脱离艺术加工下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又是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稍微思考一番,便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当然没有电影里那么美好。片中人人都住着宽敞的楼房,休息日的活动是阅读,公园漫步,划船或是看话剧,物质匮乏的年代却可以享受冷饮和新鲜蔬果。 就如同今日我们看着部分影视剧中设定为贫穷的人却住着超一线城市的大房子,进行精致的奢侈消费。或许回到过去,真实在那个年代生活的人们,也会发出和我们一样的感叹 我只感到沮丧与失落。

     4 ) 最杂的影评——让各种感慨尽情乱飞

    这是一篇——非标准,主流,规范,传统意义上的,字典解释中的,人们意识里的影评,非喜可无视。



    央六又播《瞧这一家子了》,除了那个时代专属的性格烙印外,许多情节和人物感情在今天看来,也颇感同身受。这个片儿也看了不下5遍了,以前从没想写点什么,但陈强老师的离去,让这次看到本片时,有了几许不同。桃花仍在,斯人已去。希望陈强老师一路走好。

    说来也巧,当天下午,看一个春妮儿主持的访谈节目,采访刘江(“高,实在是高”的那位朋友),席间问到对从未获奖有什么感想时,刘江说,我们那个年代,表演反派的演员想要获奖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然后说,你看陈强(录制节目的时候,陈强老师应该还没去世),演员期间一直没获过奖,唯一的一个奖还是印度尼西亚给他颁的,就最后末了末了给颁了个终身成就奖。

    不知道胡汉三这次提起黄世仁,是巧合还是老伙伴们冥冥中的默契,或许是临行前的托梦,告诉他,别忘了我啊!还有那些年,咱们一起追的反派。

    委屈了这些老艺术家们,当然也包括陈佩斯们,汤唯们,《颐和园》们,《活着》们,望你们来世能在一个稍正常些的国度,让自己的演绎和针砭除了口碑,还能有些实质上的收获。



    P.S.

    从《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等影片中,总在不经意间可以看到那时候北京的影子。那时候,人可真少呀,公园中,大街边,马路上,地铁里,空气中都弥漫着慵懒和散漫,没有高速发展的北京,真的挺好的。

    昨晚碰巧在非常勿扰上看到一个极品男,高工资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小片里他说自己来自西安,已经在北京买房定居,然后有一位女嘉宾说,我也是西安的,你为什么要定居北京而不回去建设你的家乡?全场静然。极品男只得笑笑,搪塞了一句,以后会考虑的。虽然城建不均这样的恶心事儿要感谢国家,但要是那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人,愿意学成归来,建设自己的家乡,那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城市越来越急躁,拥挤,混乱,小城市越来越萧条,沉默,茫然。

    可能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比如我,要是去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我的朋友亲人回忆都在我原来的城市,就算现在的这个城市再好,没有我的灵魂,孤独的感觉也挺没劲的。

    北京于我仅仅为家,无论它落魄或是奢华。



    THE END

     5 ) 瞧这一家子~

    这周陈强老师去世了,电影频道又放了他的<瞧这一家子>,我看了看上映日期1979年,那时我还没出生~ 作为一部准80年代的电影,准确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反映了那时的生活,感觉亲切贴近现实,这正是当代的很多电影电视所不具备的. 时间过的真快,很多里面演员或旅居海外,或早已成名,或已经避世,有些已经去世

     6 ) 好看的喜剧

      过去的电影,随便哪部,都能看到好几个名角。也对呀,拍片成本,在当时的中国,一点点都舍不得浪费,电影拍的少,但每一部都是讲究精益求精。当然,在现在看来比较粗糙,但根据当时的技术,导演认真,演员敬业。
      陈强,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老演员之一,但看到他的每部电影都跳不出黄世仁的感觉,太坏太坏了。陈佩斯,继承了他老爸的相貌和演技,也变成了我喜欢的演员。张金玲,很淳朴的演员,出自我们河北农村。方舒,小萝卜头。刘晓庆,在同代演员中演技出色。

     短评

    刘晓庆不停地发出淫铃般的笑声。。。

    7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 那阵就觉得刘晓庆不太正常

    9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
  • 还行
  • 刘晓庆那嗓门和笑声,给跪了

    14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 首镜瞧这一家子,终镜再瞧这一家子!王好为导演用马季客串掌镜收尾两张醒目合家欢照片紧密扣题,都没能挡住并不在家庭阵容连女配都不是一号的刘晓庆抢戏凶猛!特别是老头买书被她爱答不理百般厌烦最后干脆胡乱拿了本怀孕知识去打发那场戏……虽然演员阵容中张金玲和方舒后来也都成为八零年代独挑大梁的当家花旦,可至少在本片她俩被刘晓庆超神经大跨度的外放演法给压制得严严实实。唯一能与之争锋的就是陈强的老胡:谁也没想到坏到骨缝里的“南霸天”能够领衔主旋律喜剧!三星半……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529021028/

    1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 还是挺不错的~虽然看得出表演的生硬,其实作为佩斯迈入喜剧的第一步已经很不错了。里面的人物矛盾冲突造得很多~

    21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 剧本编织得好。较之于其他演员都用“正统”的方式演喜剧,刘晓庆夸张的表演显得太突兀。另外,1978年首都的市容市貌得领先全国多少年啊。

    22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 紧跟文革,生动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其中一段快速剪辑蒙太奇简直厉害,应该也是开先河。那时候的人,纯真质朴,干部以身作则抓生产,还学习先进的科技,与时俱进,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刘晓庆演的尤为突出,还有方舒演的小红,梦中情人啊!剧情方面也是相扣,而不是现在夸张的段子喜剧。

    24分钟前
  • 梅花野老
  • 推荐
  • 公园误会儿童掉水救人、影院误看儿媳、修理厂误听诤言,到最后误认儿媳妇,这片子把错位情节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人人平等,格调多么昂扬多么向上,充满了生活气息。7.5

    2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 1979年的五零后们,在科学的春天中挥洒青春和热血吧!这样你们终会有资格被国企当作包袱甩掉,被网络道德帝称为变老了的坏人。#世间事大抵如此#

    27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 有时候,觉得拍得不错,有时候,又觉得某些情节设计很矫情和造作,刘晓庆阿姨的笑声有时真听得我起鸡皮疙瘩(没想到蛮多豆友还夸她演得好,好吧,我真没太多同感);看到好几个相似镜头转场,虽然技术上还不够娴熟,画面衔接不够自然,但有这想法也不错了;《致青春》里郑凯跳湖的喜剧桥段这片用过了!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 老片是非常有魅力的!

    34分钟前
  • 少年阿满的烦恼
  • 推荐
  • 电影本身的质量就不讨论了。原本看的时候也就是带着一个考古的心情,想见见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看完以后果真就是一歌颂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春晚小品,按现在的角度看,俨然就是当代朝鲜模范人民生活的写照。1979年出品的电影,跟《现代启示录》《铁皮鼓》《异形》是同一年。想想建国这几十年,对文化的摧残,对电影发展的耽误,对思想的禁锢,真是令人伤感。

    39分钟前
  • lue
  • 还行
  •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我们是干部,不能让人家倒过来叫成不干。5

    42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 演陈小二他妈的那个演员挺好的~~这么多年我一直怀疑她是不是陈小二的亲妈~~

    46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 那个时候农民和工人是真正的主人,邮递员、文工团、新华书店、纺织工人,人人平等。教育、医疗、住房都不花钱,每个人都一股国家主人翁的精神,人人上进,虚心好学乐观向上。领导不贪腐,真正为人民服务。那个时代真的曾经来过,真的。

    48分钟前
  • 慎独
  • 力荐
  •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要好好学习!

    51分钟前
  • houzi
  • 还行
  • 从救错人、念错字、跳错舞到最后的认错媳妇,所有的笑点都由错位产生,此为呼应时代转变所产生的不适与荒诞。内核是转变-解放思想,反转错位。

    53分钟前
  • LOOK
  • 推荐
  • 年代特征非常明显的喜剧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第一主演是陈强,陈佩斯在本片只是初露头角,在片中重要性还比不上姐姐这一对(虽说演技完全无可挑剔)。刘晓庆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演这样的角色了。靠着老一辈的艺术家在那个年代的每部电影都足以成为经典。

    57分钟前
  • mysticark
  • 推荐
  • 刘晓庆演艺生涯的转折点,陈强父子对中国第一代喜剧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58分钟前
  • 寂多蔓生
  • 力荐
  • 纪念陈强,央六重新放了这部电影。居然这么经典、认真、用心的一部喜剧片。好多细节今天看来还是很动人,也毫不过时。今天哪里还有这么认真的老表演家呢?

    1小时前
  • 一又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