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薄的Jane
刚开始看着倒叙的形式还挺新鲜,肃杀凋零的气氛也不错。只不过越往后看越不舒服,人物的性格也不明显。
这版里把小时候在舅母家的压抑和痛苦几乎抹光了,那间房子,那间小时候被关过的房子给了简多大的恐惧和无边的恶梦啊,一直到后来发烧生病等全都没有描写,还有和女仆的相处,童年的简是恶毒的,心里是怨恨的。可惜在电影里都像是闪回。
再接下去少女时代在慈善女子学校里的数年时光也是性格继续塑成的重要时刻,从恨到渐渐平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海伦,还有那个可爱的老师,都在她人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电影里仿佛把这个学校描述成了炼狱,一道鞭子就概述了这个学校。这实在是片面,这个学校前期的确非常严格,比如她们吃得很少,经常饿肚子,冬天很冷,老师很严,崇尚极检,但不至于到变态的虐待。而简也的确成长得很快获得了大多数老师的喜爱,学校的条件也在曝光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无可否认的是简在学校里学会了很多,画画,教学,文学,法语,她成了淑女。
罗切斯特和简的火花实在是莫名,原本应该是经过了无数的互相猜测,在家里举办的无数会舞会,言语的攻击,他们才彼此更加吸引。对Adele的身份也没有交待。
遗憾的是传教士其实是其表哥的事实电影里也未表述,跟两个表姐的友情也几乎没有。要知道表哥想带他去印度那段可是纠结了无数了轮回啊,在电影里简仿佛很决绝,追随着飘忽的声音就这么走了。。。
还有“巫师”算命,多么精彩的片断,全然没有。简在逃离罗切斯特后受的苦,没饭吃没地睡差点要死过去的痛苦也没了。总之,这个简简直是无血无肉无友情还面瘫。
2 ) 《简·爱》那点事儿(含其他版本综评)
作为一个《简·爱》的原著党,什么样的不适应都能拗成适应。比如当年44版非让观众睁着眼睛相信琼·方登“相貌平平”,最后大家也都信了。有时猜想这本书的影像化过程如此苦逼,大概在于原著中的人设就很给制片人出难题:男方“中年、不帅”,女方“矮小、不美”。真要照着这个标准找人的话,恐怕片子是没人要看的。因此历来版本的《简爱》都使用了偷换概念法,将男方往沧桑阴郁上靠,女方往清淡知性上来。至于具体的选配,就看编导对这两个标准怎么理解了。
11版的选角应该是在年龄上最符合原著的一版——法斯宾德34岁,米娅21岁,基本就是原著中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年龄差。这也昭示了本版在“创意”方面的野心:即突出原作中一直受清教徒禁欲教育的少女初入社会的朦胧感,走“成长教育”的套路。片中两次展现走廊里的人体油画,近乎于直点这个主题。这一点确实是个突破。过去的版本都有一种把简·爱大龄女文青化的倾向(96版的甘斯布尤其明显,71版更甚,堪称是老处女化),放弃了对她身上不谙世事、伤春忧郁那一部分的表达,直接进入两性性格交锋的模式。但这种设定,等于为人物添加了一个心理层次,在操作上的难度远比单纯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为高。这也注定了这一版必须找到既“不走寻常路”,又不致偏锋到走火入魔的表达模式。
我没看过导演福永的其他作品。从本片的镜头感看,他的手法很稳重,而且乐于给古典控们呈上视听诱惑。这一版的《简·爱》可谓是非常风格化的一版。原著中的戏剧化情节被进行大幅度的冷处理,除了简化对白、选取最有表现力的部分之外,还强调了一种灰暗、清冷、沉静的压抑色调。配以唯美的精致画面和哀婉的弦乐,自有一种幽怨的质地在。也许这种质地就是人称的“哥特+小清新”,却不可否认,它带来的观感还是很受用的。
也正是这样的冷化,使得本片变成了一部简·爱的少女心情日记。米娅的表演稍显稚嫩,但这种稚嫩正很好地表现了简·爱初入世界,心怀希望却又一片茫然的状态。她的冷,不是因为天性严肃孤僻,而是因为对外界尚未知未了,只能形成自我保护的壳。这是一种熟女演员无法强求的气质。特别是片头的逃家、在宅院中漫游和与里弗斯的对手戏,我以为都是可以打到及格线的。前提是,必须先在心理上接受简·爱是一个“不到20”的少女的事实,不要用印象中那些端庄、成熟的“女教师”模子去套在她的身上。她刚刚从一个几近与世隔绝的寄宿学校里出来,既不是亲切可敬的班主任,也不是高知未嫁的女强人。她有时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作为一个孤儿,也无人可以告诉她该怎样做。她的第一特征是自然随性,独立和自爱只是这随性的表达结果。“小清新”之感,正由此而来。
而法斯宾德的罗切斯特,争议应当比米娅的简·爱更大。问题还不在于非让观众睁着眼睛相信他“不帅”。而是他个人的气质,使得这个罗切斯特身上的“邪气”非常重。开头的两场夜谈戏最明显。我由此感觉此人如果去演希斯克利夫可能更合适。虽说勃朗特姐妹笔下的这两个男主人公都是哥特黑暗质的,但正如夏洛特的性格还没有艾米莉那么决绝,罗切斯特也总比希斯克利夫稍显柔和。也许福永需要的正是这种“邪气”来配合片子的哥特气氛。然而最终的效果有些过犹不及。原作中一些很有绅士气的描写,被演绎出了一丝挑逗的味道。实际本片“成长教育”的设定,导致罗切斯特的戏份变得十分微妙。而法斯宾德这次又不能像在现代戏《鱼缸》里那样,靠一脱搞定,而是必须在裹严实的条件下,逐层逐次地展现出成年男性魅力的说服力。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质感。两个小时的片长确实略显紧张(所以个人觉得这部书还是更适合拍剧集)。好在最重要的“诀别”那一场他表现得还算达标。当然,对于这种风格的罗切斯特,只能看观众的接受程度如何了。
与其说本版的双方缺少“化学反应”,不如说这次看到的“化学反应”与以往观众所习惯的不太一样,有点“怪”。但原著中的爱情就是一种怪诞的爱。它有性诱惑和性启蒙的一面,但又具有超然的精神性。它基于超脱世俗的不凡灵魂,但却又在不得逾越的法则前止步。看得出福永比其他的编导更想抓住这个故事的“髓”,虽然这要冒着让观众感到不知所云的危险。
这里罗嗦一下我看过的《简·爱》的五个版本(73版和97版无缘得见)。44版是纯好莱坞版,取明星而弃原著设定,拍摄手法是典型的大片厂浪漫剧。但整体上的哥特氛围和黑暗感拿捏得相当不错。不能不提的是奥逊·威尔斯的罗切斯特。此人既不英国也不贵族,那张时年29岁的娃娃脸与“沧桑”俩字更是最不搭调,但硬是凭着“无法无天”派的演技把气场提了上去,是此版最大的功臣。71版实际是很讨巧的一版。乔治·C·斯科特把“愤世嫉俗”这个词儿阐释得淋漓尽致,只是对中国观众来说,这个成就过多地和邱岳峰的声音纠缠在一起,分不清是从谁那儿来的了。苏珊娜·约克如果不是李梓的配音,恐怕就要彻底“女教师”了。BBC的83版是“最忠实于原著”的一版,一度是部分原著党如我矬子里拔高的安慰。虽然这种死着心眼的后果,是牺牲了一定程度的观赏性,并制造了无数的吐槽。克拉克的简·爱确实在“丑”字上动了真格的,遗憾的是她的表演与道尔顿的差距差不多有他们的身高那么大。蒂莫西·道尔顿从英伦气质到表演功力都无可挑剔,舞台剧的表现方式几近过火(顺便说一句,与71版被配音成全了原作相反,当年“正大综艺”的配音对这一版来说最好还是弃之不要)。96版是“阳光版”,哥特气氛几乎没有,代之的是全面田园化。演员方面,威廉·赫特的和蔼可亲我还勉强能忍到结尾,但夏洛特·甘斯布的圣女式冷感实在有点过了头(说走就走,连“诀别”一整场都省了,这耿直的)。06版的迷你剧口碑不低,在个人观感中却是最不对路的一版。除了剧情、台词、表演方面的严重通俗化,露丝·威尔森的简·爱在念那段“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的表白时居然哭得脸变形。而托比·斯蒂芬斯,有前四个一线男演员的罗切斯特在先,我只能认为他在梦游。
说来也奇怪,各版《简·爱》在演员选配方面似乎都容易倾向于男强女弱,显得有点本末倒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观众来看“爱情剧”的错觉。其实罗切斯特不过是简·爱生命中的一部分,虽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一部分。如何平衡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戏份,也是一大挑战。福永在这一方面也做到了精而不简。因此对我来说,11版是基本成功的一版《简·爱》,只是观看时还需先放下架子,边入戏,边慢慢地拗掉那些“不适应”。
PS;早些时候写的一篇关于原著的文,存档在
http://wordsisland.blogbus.com/logs/23218986.html 3 ) It's a Loop
日光下,简·爱看着依然孑然一身的自己,开始怀疑夜半经历的意乱情迷不过是一场乱梦,此刻,你开始觉得一切似曾相识。
你毕竟也亲历过辗转,于是也感同身受着电影中等待时刻的焦灼动人。流畅的钢琴伴奏下你仿佛也随简一道踱步于荒野,微笑看她妄图用理智控制感性的呼之欲出。看她以为可以佯装却终于败下阵来,你笑出声来,叹口气说,哎,傻姑娘。
你逐渐觉得这个故事仿佛触手可及可仔细想想却又遥远。谁说熟悉开始就可以实践过程?你像其他人一样被繁忙的都市威逼着消化速食,学别人一样戴上坚硬盔甲,哪怕是面对最亲密的人也会丢出阴谋论证明自己的高智。你定期阅读星座运势,看1/12男人百科,床头摆上最功利主义的实战哲学,身怀歪门邪道对着一向脆弱的情感胚胎指点江山。你说时代不一样了,最紧要快,得拼命地抓住点儿什么证明自己来过拥有过,抓住了,的确,可却忘了爱亘古不变,它那点儿纯情而朴质的张力在你的步步紧逼之下,全数阵亡。
你觉得没劲,你把一切错推在无辜的爱情身上,患得患失之后丢掉某个鸡肋伴侣,还忍住不哭,看似潇洒决绝地转身离去。
然后,再翻开这部发生在两百年的前的故事。
你在屏幕前两手空空,抱紧双臂。
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
4 ) 愿我们都能获得爱与尊严的平衡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被改编成了无数的影视版本。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成长小说,是一个女人的心灵成长史。
在这部电影里,你会看到纯英国式的庄园美景,夹杂在永远灰暗的天气里的纯正口音,火炉旁安静的日子里迸发出的爱情,以及那些传统的、稳固的、单纯的价值观。简•爱,人如其名。她明亮的眼睛从来没有因苦难而蒙上灰尘,那些经历使她很早就获得了可以支撑她一生的品质——独立的意识、平等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里,都展现了一个旧时女子铿锵的现代灵魂。她想要爱、想要关怀、想要自由,却又不屑于乞讨哀求,或者以此自怜。对她而言,人的价值=爱+尊严,缺一不可。她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有尊严的爱,不卑微、不委屈、不苛求,能够平等地对话和相处。
她的世界黑白分明,爱恨果敢干脆,深爱或者逃跑都是一气呵成,重塑很多现代女子都无法找到的自我。爱很难所向披靡,难免受到尊严与自由的阻碍。当简离开那座黑色学校的时候,她选择了自由;当她全身心为男主人公付出的时候,她选择了爱;当她忍痛离开的时候,她选择了尊严;最后她却依然因爱而回头。因为那时候,她找到爱与尊严的平衡,她在爱情里寻找到了自由。让我们重温这段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祝愿你们都能获得爱与尊严的平衡。
5 ) 你要爱,或者自由
经典之所谓经典,其原因是故事情节以及哲理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失去它的警醒与实用性。从《傲慢与偏见》里开头的那句旷世箴言“再有钱的男人也必定需要一个妻子”,到《简·爱》里女猪脚对待男主人公劈头盖脸那一顿人文教育“我的灵魂与你平等”,我们果然只能鼓着掌感叹纵使再过几个世纪,两性关系或是由此展现出的人性深浅的核心价值体系永远都不会变。
简爱这个故事放到如今用天涯体来描述描述,也无非就是个傲骄文艺个性小萝莉PK忧郁多金悲情已婚叔。爱情貌似是一瞬间发生的,闪婚也随即进行,只可惜最后发现,即使你的老婆是很傻很暴力,也不能改变你就是个已婚男的事实。于是,小清新挥泪斩情丝,一手拽掉手工蕾丝婚纱,怀着一份纯洁的爱,朝着自由的天地含泪狂奔而去。直到最后,大叔一无所有,包括那个又傻又暴力的老婆也挂掉了,小清新这才坦然回归,稳坐大婆之位,一展贞烈之英姿。
当然,话说回来,不以娱乐精神来评断,这当然是一个舒心而且纯洁的故事。怀着一颗久违的纯爱之心,心无旁骛地来享受这两个小时,你会看到纯英国式的庄园美景,夹杂着永远灰暗的天气里纯正的口音,火炉旁安静的日子里迸发出的爱情,以及那些传统的,稳固的,单纯的价值观。离开或者不离开,能或者不能,爱或者不爱,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里,都展现了一个旧时代女子铿锵的现代灵魂。她想要爱,想要关怀,想要自由,却又不屑于乞讨,哀求,或者以此自怜。她的世界界限分明,爱恨果敢干脆,深爱或者逃跑都是那样一气呵成,重塑了我们现代的很多女子都无法找到的自我。影片的最后,他抱着她:你终于获得了自由。
电影里更多展现的是对爱的抉择,但是,我依然热爱它这样圆满的结局。我们常常说道,爱是所向披靡的,但这毕竟只是人类的幻想。爱在现实世界里,难免受到尊严与自由的阻碍。当简离开那座黑色学校的时候,她选择了自由;当她全身心付出对男主人公的时候她选择了爱;当她忍痛离开的时候她选择了尊严;最后她却依然因爱而回头。因为那时候,她找到爱与尊严的平衡,她在爱情里寻找到了自由。而如今的女性很幸运,高喊了很多年的平等凑效,大都是不再需要为尊严而讨好爱了,更多的是因为自由而离开爱人。我们的觉醒让我们就像简站在庄园的窗边说“天际不是我们世界的尽头”。我们的尽头,当然也不会止于一个男人的怀抱。端庄与温润的女人们,往往有一颗狂野而不羁的心。不要小看,更不要轻蔑,因为总有一天,它让人为之惊叹。
我们有多久没有全身心地去追求什么东西了?不论是爱也好,尊严也好,自由也好。信息时代的世俗空气总让我们觉得,探讨一些过于精神化的东西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但是,当物质充斥着我们的毛孔的时候,你却不得不承认:人,的确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那是睡前醒来那一秒呆滞时候你下意识的思索,是你活着的一点勇气与一点刺激。读经典给我们的感觉更多是返璞归真,它让我们觉得有些精神化的东西,是就是,非就非,黑就黑,白就白,比如我们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如已婚的男人就是不能嫁哪怕爱得再伟大,比如若爱他所以必须要回去又不论他有多穷又瞎。这些最最基本的坚守其实很难做到,而身为现代人,我们聪明的,便用无数虚幻的借口来原谅我们的这些堕落,而经典里的那些传统价值观——那是一种净化的感觉。吸进肺里是一些千百年来最原始的情感,吐出去的,是一些现代社会里打着旗号的,千丝万缕理不清的纠结。
她们不把出轨叫做真爱,他们不把真爱叫做犯贱。这是只属于我们的词语。其实,爱情果真美好。从来都是。
我想起前段日子看到周国平的一本书,题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写道: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非常讽刺的是,在我完完全全想借用这段话,来借用简爱这样一部经典,来重申我们需要一些全身心以及“专注”的东西的时候,他却美其名曰为他的在我看来也不过就是出轨事件美文了一篇。
我其实是最最不擅长也最最不喜欢使用“道德”这两个字的女人,因为总让自己显得有些正襟危坐,甚至像个性生活不满足的卫道士。只是如今,我果然还听说,某著名作家、某著名音乐人都大张旗鼓以人权以及真爱的字眼,毫不遮掩身为已婚人士对其他女人的渴望以及对出轨的容忍,甚至“亲自用身体和姑娘们进行艺术探讨”——他们真把出轨当纯爱,管垂涎叫艺术了。坏事以这样美好的名义被原谅的太久,我们便果然不记得他们其实做的是不正确的事啊。他们其实有更好的选择——自由!
有时候,人们真的可以自己选一选,爱,或者自由。如果你可以平衡,请爱;如果你无法平衡,你还是爱自由好了。这样,才会给爱情最后一点尊严。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它果然可以荡涤灵魂,明辨善恶。
让我们重温那段话: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6 ) A DREAM , AWAKEN THEN
小的时候,《简•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一次看到JANE离开罗彻斯特的时候,都会有种心碎的的感觉,为了JANE的坚强,为了罗彻斯特即将面对的绝望。
看过老版的简爱,可能因为拍摄时间久远的关系,黑白场景让整部片子逊色不少,对白简单,人物苍白,没有城堡的繁华,没有婉转的剧情,像是一出舞台剧,看着演员们夸张的表演。但是能从电影本身找到原著的影子,也是看简爱的乐趣之一了。
前几天看到人人上出了新的简爱,不禁非常期待。这是现代改编的简爱,与老版相比,我想一会会多一些现代的气息、豪华的场景、曲折的剧情。
然而看片的过程,却让我有些许的失望。
1、小时候的简,只表现出了反抗,却不见懂事,睁的大大的眼睛让人有点害怕。学校中的简,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成年后的简只表现出了坚强,却不见灵气。呆板的表情,让人乏味。
2、罗彻斯特先生,不见任何严厉,因此,也衬托不出他的深情,没有相互反衬,就会让剧情更少了一丝波澜壮阔。
3、整部剧的剧情,像一杯温开水,慢吞吞的进行到了结尾。很多贵族的聚会,并没有繁华和富有,也没有暧昧和嫉妒寥寥几个镜头,能表现的东西太少太少。
4、电影中简爱和罗彻斯特先生的爱情,来的过于突然,如果脱离了原著,单纯只是看电影的观众,会很难相信,仅仅只通过一次意外的见面、一次晚餐后的谈话、一次火灾中的扶持,就可以培养出一段不离不弃的爱情吗?那更像是一个富商的一次心旌动摇节外生枝。
5、演员的对白,说话的方式,没有任何起伏波澜,很激烈的场景表现的也很绅士和淑女,无法共鸣。
当然看片的过程,也不乏惊喜。
我最喜欢它的结尾,简单明了,又像在透露一个哲理,像是罗彻斯特和简的咒语,“A DREAM AWAKEN THEN”。
我想,这句话,是否可以认为,简在逃离罗彻斯特后,她内心的后悔。她觉得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勇于面对自己的爱情,明白了这一切,如梦初醒。
法叔我知道你马上就会去找一美了!
复古哥特英伦小清新,场景服饰一如往常华丽唯美,音乐透露着古典气息;影片虽完成度高但故事只能说讲的中规中矩,男女主演间也似乎并没有产生合适的化学反应,倒是Judi Dench算是亮点之一。★★★☆
画面好美,男女主没火花,不如BBC那版~~
简爱好好看
女孩,就是要独立、坚强、自尊自爱,爱情不应因两人的地位差距而有什么改变。影片画面很美,音乐透露着古典的气息,又带我们回到那个总是阴雨绵绵的罗切斯特庄园;小时候看书受到很大的震动,记得大书虫老婆一直一直反反复复看这部书。或许是因为书的印象太深了吧~不过电影已经不错了
今天看了『簡愛』。小時候看小說只關心故事的結局男女主角是否在一起了?看完電影,我突然明白了從小孤單,長大也習慣孤單的簡愛,其實就是每個人內在的縮影。一個人,沒有愛,也能平靜自在的活;但如果心裡有愛,且終於能坦然面對自己真正想要的愛,才能從孤單走向幸福。幸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
整部戏很英伦很小清新,但就是没有原著的气息,远不如BBC2006版的迷你剧。法叔和Mia之间完全没有chemistry嘛,他和疯妻子短短几秒的镜头反而火花四溅..总觉得是爱丽丝乱入桑菲尔德,万磁王穿越回古典庄园...
特别喜欢这一版本,回忆的点切入很好,有新意。男女主角都不错尤其女主的情绪和表情太到位太简爱了。世界上简爱常有而罗先生不常有,这世界欠着太多罗先生了
每一部名著中的倔强女人都满腹诗书
前半段的叙事太赞了,相比之下后半段几个转折都略显突兀和仓促,而且男女主角的化学反应仍嫌不够。除此之外都很不错,摄影和配乐一如既往的美妙,米娅太苦相了,法叔太有魅力了,推荐给英伦控们!
这货不是《简爱》,明显制作经费紧张不得做删改(缺失的还是关键转折点!)。烂番茄评分83%,7.4/10,头条评论为:如果电影1847年诞生,拍摄勃朗特的原著,可能就是如此。好坏都不是,小清新恋爱倒是真的。
没看过原著,但还是看哭了。
抛开改编的问题不谈,这是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用哥特包装的纯爱小清新。那些跟在演员身后的肩扛摄影配合着忧伤哀怨的钢琴曲和小提琴,简直美到了极致。从服装、造型到艺术指导,从编剧、摄影到场面调度都是那样的完美。就算演员的形象和人物差距不小,但他们的演技却是不容置疑的。★★★★
名著翻拍什么的吐槽的大有人在,但我挺喜欢的。精致考究的服装、场景,悠扬淡雅的音乐,大概我就是爱看这种美美的大闷片。Mia不说话的时候眼神都能透出那股坚毅劲儿,以及她的锁骨好美~~
看毕,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 档太差影响我的“观影乐趣”了好吗,殴死!!!前半还算进入状态,虽然俩人关系突飞猛进了点(By胖),但求婚那段真是每看每雷啊啊啊,这哪里是怪大叔和小萝莉的纠结爱情,根本就是白毛女在苦大仇深地和黄世仁算帐好吗!!!【其实我也没看真切当我信口胡诌吧阿门
这货不是简爱.
1.名著不是你想插叙就能插叙,想删就能删的,硬生生切掉了尾巴。2.简爱的扮演者从小到大都没有灵气,女主完全没有庄重典雅的气质,有的只是木讷呆滞,如同仆人一般没有存在感,那张苍白毫无生气的大脸,太丑。89年的孩子敢演简爱真有勇气。3.男女主丝毫不来电,并且铺垫不够就发展了感情。勉强三星
小不忍则乱大谋,从小如此刻苦,从容对待那些丑陋与邪恶注定着她有一个不简单的未来。她带着非同寻常与特别的气场幽幽走来,你还会淡定吗?勇敢的女子追求的不是帅与金钱,她爱的是那个人的睿智与坚定,她会幸福。
灰色调里的灰姑娘有一张苍白的脸,她不漂亮,但她的倔强令人难忘;新版有新版的优势,画面很精致,镜头舒服极了。
取舍上略有些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