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城市的灯光总是把普通人贫穷的影子拉的老长
用主演的一句话来说 基本情况就是四川人在北京 当然说这句话的主演必然是四川人 李昕芸 确实 大城市的霓虹灯总是喜欢把普通人难于启齿在大城市中进退两难的身影拖得老长 更长 青年人没背景没方向挣扎在都市的夹缝中 努力却无门 想轻生又不甘心的生活 更多的是痛不欲生 但 阴面的房宇也有阳光射进的瞬间 我们都需要一点阳光给我们能量 让我们成长 生活无门 精神有种 坚持久了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机遇
2 ) 懦弱的宣言
在一种莫名对电影名称好奇中打开了链接: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充斥眼前最多的就是压抑。电影前八十八分钟似乎都在极度的渲染一个充满兽性,甚至是有点野蛮的社会。而社会似乎也在肆意滥用着自己的权利,任意的操纵、摆控着他所管辖的人民。而也是在环境的压迫之下,主人公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选择闭口---吞玻璃杯——一种带着自残意义的臣服宣言。而社会却似乎并不买账,依然照顾着他和他的朋友。就这样在专拣软柿子的社会面前,他两次选择绝决放弃,然而他始终还是没敢往前多走上一步,只是默默的望着死亡的背影,继续封口在生活之下,只是默默的闭口不言,也许这源自于他真的不能,更或许这是真的不敢。反正在这样的病态中,有人带着爆发后的悔恨离开了。爆发似乎是有种的表现,而离开却似乎又在反讽着什么?终于在漫长的黑暗中,他们几个小伙伴走到了大海开始了似乎有点超脱意义的旅行,也许旅行真的可以是希望的结束亦或者逃避的开始。就这样他们在一场冬季的日光浴中发起了生命的言语,“只有你没有读过我的诗”,在我看来一种近似懦弱的呐喊,因为似乎只有懦弱才会再三强调:你不懂我。还没等温暖照亮人间,故事就悄悄地结尾了。而主人公说话了’我是孩子他爹“,在一种生活屈辱中开口了,或许是真的要开始开口了。
3 ) 《有种》有没有种
《有种》是第六代导演张元沉寂几年后推出的新作,一如他之前的学院派风格明显的作品,《有种》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情况下,注入了导演对芸芸众生的关注。电影语言生动而不刻板,镜头运动张弛有致,剪辑节奏流畅完整,音乐带着从《北京杂种》一脉相承下来的轻摇滚特色,沉醉张扬却又与片中角色的情绪吻合得非常好。
一个镜头印象比较深刻,三宝在酒吧吃酒杯把嘴毁了,在医院里想抽烟,他揭下捂在嘴上的纱布,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和镜头,表现了角色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和倔强的个性,从剧作和导演手法来说,的确很高明。拍摄北漂青年题材的短片和长片都不少,但能够用艺术手段充分表达北漂内心的飘泊感和不服气的较劲,还鲜见出色的手法和设计。
尽管这部电影是从张元在798UCCA做的当代艺术摄影展《有种》延伸出来的,但整体风格还是非常现实主义,平实,厚重,没有玩花活,没有怪异大光比,或者对比强烈的颜色以及PUNK音乐等(可以想象很多年轻导演如果有这样的构思和选择如此题材,会多么情不自禁地向《猜火车》和《梦之安魂曲》致敬!),这也体现出张元这位第六代的骁将并没有失去对电影创作的感觉和把握,难能可贵。但他还是在后半段加入了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三个年轻男人都在经历的暴力侵袭之后,为彰显雄性和勇敢,也为发泄和逞强,开着车去郊外。在海边,“诗”大声地背诵自己的诗歌:“在我的祖国,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是不是有点做作?) ,三宝与王铭在海边脱得精赤条条,在瑟瑟寒风中,淌如冰冷的海水,大全景呈现他们两个在清晨海上大雾中桀骜不驯姿态的背影,似乎在彰显这该片的主题:有种!但仅仅这样一个镜头,这样一种行为就说明现在的80后年轻人有种了么?在房贷车贷重重压力下,在上司欺压同事排挤的夹缝中,在爱情失意深夜凄凉的感触中,在生存无望举目无亲的痛苦中,仅仅用浪漫色彩严重的行为来表达对生活的反抗和顽强的呐喊,对于年过五十的,有非凡造诣的导演来说,显得轻佻和敷衍了!有评论说这部电影有着对底层苦难的诗意想象,但笔者却以为这想象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隔山打牛!
在结尾阶段,王铭给大哥(导演亲自扮演,似乎像个救世主)开车,“诗”在化妆间兴奋地舞蹈,而三宝找到了他的那条名叫LUCKY的狗(片中翻译成幸福),暗示三宝最后找到了幸福,这样的处理,就更显得思考乏力和逃避现实了。不必要一定悲剧性结尾,但能够与现实结合得更好的乐观处理方式还是可以构思出来的。现在的处理,实在愧对他的才气与名气!
剧本有两个地方不太顺,一个是柚子的乐队背叛她,简单地用另外一个女人喧宾夺主,实在潦草;苏莫在办公室里扒男朋友(她的已婚老板)的设计和拍摄都有些不合逻辑。都有些急就章的感觉。
通篇用三宝的画外音自述贯穿,有点《小城之春》的感觉,台词和声音都还舒服。“诗”与三宝在“诗”房间里的气氛,还有“诗”本人的质感。恍惚间似乎回到了20年的《东宫西宫》。
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相当出色,在众多扭捏作态,夸张无聊不走心的众多国产电影表演中,《有种》的表演可谓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三宝在沉默中眼神传递出的各种愤怒感概无奈坚强,还是王铭痛苦挣扎迷醉张扬,还是“诗哥”执着妩媚迷惑倔强坦然,都体现出导演对于演员的把握和良好使用,演员的身体投入和敬业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所有音乐作曲由被称作"亚洲第一吉他"的唐朝乐队成员老五(刘义军)担任。音乐部分确实有酣畅淋漓的1990年代摇滚风格!
影片结束后,后排一位女士嚷嚷:这什么片子啊,跟美国大片差远了。是啊,论场面,节奏,影像质量,视听感受和明星面孔,这片子跟大片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但是,这是一部与你有关的,与你周边人有关的,关注中国人生存和内心的好片子。尽管不完美,却是迄今为止,有诚意有才气有内容有思考的国产片。
4 ) 什么叫有种?——有种就是有了孩子!
2013年11月5日,主创团队在中国传媒大学做了一场影片提前点映,在现场看完,写下些感想。略犀利。
当你看到那张颇具波普现代艺术效果的六人头像海报时会想到什么?先锋?前卫?事实上《有种》远没有这么实验性,剥开导演自诩的“最后一部文艺片”的噱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还是文艺元素堆砌的商业之作,青春、酒精、北漂、草根、乐队、诗歌、大海......可以看出张元想做当代北漂的青年群像的野心之大,而心有余力不足也愈发明显。
让我们从开始看起,男主角三宝是北京最普通的草根,在故事里他生活的最大挫折是女友的背叛,相处已久的漂亮女友选择做有钱人的小三,他一下子失去的生活的重心,欲轻生而没有勇气和风驰电掣的火车擦肩而过的桥段只显导演技巧、吃玻璃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初雪夜猛然停在迎面而来的大卡车面前,大冬天赤身裸体奔向朝阳初升的大海,他一次次尝试看上去的放弃生命,实则无关痛痒——你丫的要是真想死站在几十层的高楼大厦纵身一跃不就完了搞那么小清新是为哪般?就像他所说,胆儿小,也就是没种。三宝的其他方面倒无甚展示,贫穷、卑微,浑浑噩噩。就我看来这根本是一个无话可说的角色,让人感同身受的哭或笑或同理心都来源于角色本身的个人魅力。并不是说,你在北京很苦逼的生存就能引起千千万万飘在这座城市的人的共鸣。北京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它庞大、它充满生机、它成批量的生产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物质与欲望。川流不息的街道,昂首阔步向前的人潮,与这个扁平的急速时代打包到一起,通往未知。它不问你的出处,无数飘在这里的青年站在时代的浪尖奋斗,在这里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当华灯初上,在那些不起眼的阴暗处渺小而又庞大暗潮涌动的理想,才是最迷人之处。我曾问过一些北漂的青年,飘在这里苦吗?当然苦,为什么坚持留在这里、为什么不回家乡过安稳日子?家乡的安逸磨平人的意志,年轻就要在这里闯一闯。我们期待看到的,是我们渺小的主角不被时代艹,为理想为青春在这里咬紧牙关向前奔跑,固执地让人热泪盈眶。而影片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艹都懒得艹的浑浑噩噩的主角,若你生活全部的意义仅在于和姑娘谈情说爱而一无所长,又有何资格去抱怨世界和姑娘抛弃你对你不闻不问?所谓屌丝大概也就是这样吧,一无所有的现在和浑浑噩噩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有种”不意味着吃杯子、进局子、打架、自杀未遂,你总得让我们看到一点除了对自身无能的荷尔蒙爆发式的愤怒之外的精神闪光点。在人物上主创团队塑造了一个没种的形象,于是整部影片轰然倒塌了一大半。
在配角方面,小保安同样面对着自身卑微渺小、女友被现实所迫出卖身体的窘境;乐队女主唱被趋炎附势的团队抛弃;男扮女装的小艺人生存困难被人瞧不起,年轻美丽的姑娘被男友亲手送给大老板黯然离开北京。就人物本身而言实则都颇具辨识度,全场最多的笑声来自于时诗所塑造的“诗姐”形象,近年来一直存在这样的趋势:在影片的配角里安排一个女性化的男性角色负责制造笑料,而观众也对此乐此不疲一次次被戳到笑点,这个现象倒是十分耐人寻味。就角色本身而言“诗姐”是全片最饱满的人物形象,十分具有戏剧张力。如影片放映结束后的交流中那位广院戏剧影视学院的老师所说,张元导演的电影放映现场居然会有观众的笑声,这在以往是从未出现过的。我想这就是导演自身向工业市场化趋近的一个典型实例吧。
就全片而言,始终还是那个问题——张元导演只展示了生活的窘态而没有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来着精神不屈的、困兽之斗一般的力量。于是大幅渲染的只剩憋屈的青春荷尔蒙的挥洒,午夜醉酒、在第一场雪中奔跑、开一夜的车到荒原的尽头、赤身裸体像海面初升的太阳奔跑而去——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个人倒是有十分强烈的愿望让影片完结在朝阳的海面,好歹带有许多象征意义理想主义的影像美感。
张元已经不懂这个时代了,他不懂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他早就不是创作《北京杂种》、《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东宫西宫》等作品时的张元,时代也不是当年那个崔健窦唯何勇的时代。当一个导演双脚离开地面,还妄图掩盖气喘吁吁中年大叔的逼仄之气用伪装的年轻人的视角去还原一个青春躁动的故事于是就成了这样,各种散点的、元素的堆砌而无关痛痒。镜头虽美,却显矫情。在放映会结束之后的广院1500报现场,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质问:带着这样的烂片来广院这个艺术的殿堂,你们才是真正的有种!虽略偏激,却也不无道理。从《致青春》、《小时代》再到《有种》,我们一直期待着能有一部国产片真正描绘当下的青春,那些闪闪发光最动人的东西,可一次次让我们失望了。
以上都不是关键,最狗血的在于,当我看到导演安排的那个结尾:当小三的女友被大款抛弃怀着身孕回来找男主角,男主角在护士询问“谁是孩子的父亲”时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是我”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什么叫有种?有种就是有了孩子!原来导演给我们讲了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嘛。对“有种”的诠释一直都是我们想多了,于是当时我就呵呵了。
5 ) 小才子和大师
两年前看了张元在UCCA的同名摄影展,很有感。今天看了这片的超前点映,很失望。影展和电影都建立在对几百个北漂边缘人的访谈之上。电影把许多故事浓缩到几个人身上,让他们的生活过于戏剧化显得不真实,而标签式的结尾更让纪录似的影片有了岩井俊二《梦旅人》似的表象化调子,让片子有些不伦不类。更为诡异的是,贯穿全片的是一个诗歌朗诵似的旁白,内容完全写意。片后的交流,我起来说:片子很怪,底层的人没有那个精力去想那么多诗意,那个太诗化的独白和现实故事配在一起显得很不真实很奇怪。张元却答:你太小看底层劳动人民了,他们是有最强大力量和诗意的,难道只有有地位的人才有诗意?——于是我忽然发现就像爱给剧中人贴上一段他从他们身上感悟的诗歌标签一样,张元爱给所有人贴标签。其实张元已经离现实世界太远——那些时刻想着改变的人们的梦想是诗意的,可没有几个人心中还有空间去诗意。这部期望真实力量的片子试图去平视,可包括诗歌旁白的无数地方都充满了张元有些自以为是的俯视。两个机位混杂在一起就好像画面左半边是达芬奇右半边是后期的毕加索,不伦不类。 而同类型的年轻导演的《阜阳六百里》就要好得多,更不用说欧片了。
其实导演就是一部电影的产品,做产品要有灵气,能细微敏感的抽象化自己的和自己那个人群的需求,作为导演就是能抓住自己那群人的状态,于是张元有了17年前的《北京杂种》。但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要在获得更多资源后超越自己群体的局限,去移情抽象出更大群体的需求和状态。如果只会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产品难免要失败——于是张元有了今天的《有种》——这就是小才子和大师的区别。其实这不是张元一人的局限,是那代人从小没有多元化的局限。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可一个人已经偏执到不能理解世界和不能理解其它人的不同角度的地步,就没法成功了——偏执狂应该是理解了所有人但能坚持并完美化自己想法的人。几百人采访这么优越的资源条件却做出比好几部类似题材差不少的片,这样的趋势在聆听今天的张元时已觉得无法逆转。
无论是电影还是很多垂直领域,年轻一代的功力已经慢慢超越了上一代中的佼佼者,在慢慢获得了舞台和资源后,没有理由不相信明天会有更多厉害的东西会跳出来,不用多久张元们就该退去了,而70后80初能站台的时间恐怕不会有太久。在这样多的领域里看着历史这样飞快的上演,真是让人感慨的事。
6 ) 物欲时代下的心灵诗歌
北京,一座日新月异的高度发达城市,繁华的背后却有着一群迷茫的年轻人,他们很有种的选择北漂来追寻自己的理想,他们也很有种的接受着这座对他们并不是那么友善的城市带来的遍体鳞伤。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迷茫着,渺小得就如尘埃却依然与残酷的现实博弈,他们真的很有梦,他们真的很种。
本片是北漂一代的群像,他们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中的狂欢与疼痛就是一个立体的北京。他们在这座从来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挣扎,导演张元把自己心中的咆哮隐忍在沉默的“失声”里,展现着他游离于主流的价值观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光明的未来畅想。本片以流畅的叙事生动的展现了浮华时代年轻人青春时期迷茫的内心状态,这是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史,关乎他们的理想和生活状态。喝酒高歌、劈腿爆头、摇滚自杀,这些爆裂的行为正如青春躁动的荷尔蒙一般冲动,他们在金钱至上的时代过着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或屈服于无情的现实、或咬牙坚持,在北京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漂泊,可虽然生活糟糕透顶,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即使生活没种,但拥有有种的精神,幸福也终将回归。
“我们身上没有钱,内心也没有诗。”在三宝的内心独白里,我仿佛看见了以三宝为首的一整个北漂群体。他在迷茫的年纪里彷徨着,在这座庞大得可怕的霓虹森林里不知何去何从,他的幸福丢了。在一无所有的生活现状下,他被老板炒了,祸不单行的是连他的女友也劈腿了优越的物质,大着肚子来终结他俩的爱情。三宝绝望地咬碎杯子,以近乎极端的方式来堵住自己的嘴,来逃避与世界的交流,面对世界上的肮脏和背叛他选择了沉默。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连自杀都站在了错误的轨道,眼前无尽的铁轨就如他生活里无尽的烦恼,偌大的城市里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三宝更像是张元的眼睛,虽然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禁言,但他切身经历着关于北京的疼痛,也观察着与他同病相怜的北漂这一社会边缘人群真实的生活状态。
骨子里的文艺青年小诗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企图建立一层光鲜亮丽的堡垒来隐藏自己那颗敏感自卑的心灵,于是乎他通过整容来追求美丽,并选择了以谎言来粉饰自己极度空虚的心灵,并渴望在芸芸众生中寻找着那个懂自己的人。所以他欺骗家人和同事,也欺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可悲。他为了生存选择在冷艳嘲笑中搔首弄姿,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朗诵着他内心的诗歌,即便就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肉刺一样与世界格格不入,他还是为了触碰到自己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坚持着。而柚子也是如此,怀着摇滚梦在这座造梦之城里跌跌撞撞,被最信任的伙伴背叛,历经迷茫又无助的挣扎后她重新上路,当音乐再次响起,她的歌声已经更加坚强,她的舞台已经更加宽广。司机王铭和三宝一样寄居在这座冰冷城市的底层里,遭到女友的背叛,开着不属于自己的豪车,在假象中麻痹自己,他没有足够的物质来支持自己对朋友的仗义,当行窃的事实真相大白时,在侏儒的俯视下他的自尊被金钱狠狠的击碎,他带着生活的伤口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善良和职责,在最后也走向了逐渐好转的生活。这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北漂人群组成了一个立体的北京,尤为真实。
就和每一个北漂一样,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苏沫,或是离家出走的陶慧,还是对爱情不忠的橙橙和桃子,为了火为了利益而抛弃朋友的乐队,那个可恨可悲背叛家庭的公司老板,他们在这座从来不属于自己的纸醉金迷的城市里迷失,他们满是伤痕却无可奈何,他们就是真实的北京。片中由张元扮演的有钱人喝得大醉,可他回到别墅的身影却那么落寞孤独,物质富足却填补不了他们内心的空虚,也许这座城市永远也不会是他们心中的家。镜头下折射出的是北京五光十色的群像,最终有人选择离开,有人依然留下,挺过低迷的生活,终会有阳光驱散心中的阴影,幸福终会踩着一片废墟回归。它就是最真实的北京,就是每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人生。
本片作为导演张元观察当下年轻人群的真实的生活状态的成果,在视听方面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很多。在色彩方面,本片采用了偏灰色调,加以低调摄影的光线风格,画面就如同真实的北京一样苦涩暗淡,这也是属于北漂人群内心的底色,充满着迷茫和灰暗。而古典吉他的多次出现也使影片充满了忧伤的青春气息,展现了属于当代年轻人真实的内心状态。大量的远景镜头也展现了北漂青年之于这座巨大城市的渺小和孤独,更显北漂人群真实的悲欢喜乐。
张元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在这部作者电影中以独白来表意,展现着自己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视角。而本片作为北京杂种的续篇,现实主义的导演风格展现了张元眼中新时代的一群北京青年的真实生活,虽然那年的崔健窦唯已经老去,但新一代北京的青年身上依旧流淌着于十几年前一样充满能量的血液,所以导演在影片最终也传达出哪怕现实生活总是残酷,但年轻人的明天终将是充满光芒的美好立意。
每一个平凡人的悲欢聚散都在这座偌大而冰冷的都市上演,可年轻的灵魂总是心怀对生活的希望,即使遍体鳞伤,可年轻就是有种,在现实的摧残下依然引吭高歌,哪怕身上没钱,我们心中依然有诗,哪怕生活有痛,我们心中依然有梦。
身上没有钱,心里没有诗。这是本片最最精华的一句话。庆幸的是即使我身上真的没钱,但好在我心中一直有诗。但是情绪表达实在是太做作太矫情。每句台词演员的每个动作都做作的令人忍不住翻白眼。而且片中所表达出的那种陈旧证明,人们都在成长,而张元却还在原地。
北京杂种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依旧不高兴。写诗,矫情,文艺腔,他们闭上了嘴,失去控诉的能力,导演也带头不知所云。只是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情绪啊,新的婴儿已经开始哭泣了!
为什么励志题材的探讨生活意义的中国电影越搞越低俗呢?
所有角色都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愚蠢和幼稚。所以说有些loser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还当自己是英雄。
虽然对于长年在外的人想要体会北漂的辛酸并不难,但人物,剧情都太过于拧巴!虽然也有逗的地方,但却没有更深的含义。
张元号称拍的最后一部文艺片。也好,中年人了再用文艺手法诠释北漂青春残酷物语有点吃力了。倒是对诗歌的反思和表现让人心里突然清新了一下。如:“生锈的星星与泉水”而俞心焦的名作《墓志铭》贯穿始终,作为画外音流出十分出彩。
有造作也有真实,有自嗨也让旁观者冷静,被过分低估。究竟是逃离北上广还是我的青春我来闯,是我用青春赌明天还是睁眼看看真实世界的雾霾天,热血文艺和理智现实的比例到底如何调和,狗血的人生我们到底该不该该如何来坚持和守卫呢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张元好久没像这样讲个明白故事了。
张元导演您好,您拍了一部这么烂的电影,还敢拿在中传的1500报上放映,你难道就不怕我们中传的学生上来打你吗?
爽子的《无能为力》与这片特配。
就没人吐槽这海报神似Carnage的意大利版海报嘛!也太特么想了。看到海报瞬间就有种翻一万个白眼的感觉。。弃。。
沉迷于个人世界的自我娱乐
反应了残酷环境里边缘小人物的挣扎状态。。。。独立又文艺啊。。。整体还不错。
可以看的下去。虽然剧情和人物都有点牵强不过还算有特色。嗯。相对于中国小成本电影来说,可以了
张元,有种!主题其实还是那个老主题:生存!为了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法则,所谓活着就是希望。既然活着就要充满希望继续前进,不要被生活给生活了,如剧中张元所说,遇到困难,“混混”就过去了。我觉得混混其实就是再坚持坚持,确实,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以黑暗为灯
段博文有型。余心樵老师诗还可以。电视剧水准。
张元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意淫,可惜矫情不是这么写的。故事实在太艰涩,人物也太过极端。
挺好的呀
5分,选角都不错,不过演了一个小时才开始戏剧事件。。。晚点了【分数范围4-5分】
典型的已经远离人民的人民艺术家意淫人民苦难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