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假乐队的传奇故事
英国人出了名的会讲一本正经的笑话,同样擅长严肃地嘲讽。伪记录片这种东西果然也只有英国人发明得出来,传言摇滚界有十部最伟大的纪录片,《摇滚万万岁》就是摇滚界第一部伪纪录片。
影片拍摄于1984年,记录了英国传奇重金属Spinal Tap摇滚乐团成长兴衰史。媒体评论它为“低调的幽默与犀利,每次观影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娱乐周刊》、《帝国》以及《纽约时报》等媒体都把此片评为过最佳喜剧之一。
它真正的引人入胜处,是将一个虚拟乐队拍得比任何一个乐队更真实。导演抓到了英式摇滚乐的精髓然后放大,比如他们的脆弱敏感,他们在舞台上的爆发力,乐手们的幼稚病和自恋;再比如一个乐队总要有几个非正常死亡的乐手,什么死于他人的呕吐物啊,什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燃,最后只剩下鼓架上一滴水珠…甚至有好事者专门搜集过乐手各种离奇死亡原因,感觉一个摇滚乐队要是没死过一两个人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说我们是玩摇滚的。
将这种调侃和搞笑做得这么认真严肃一向是英式喜剧的拿手好菜。
Tom Waits(英国老乡)曾透露他第一次看此片时为其现实主义色彩流下了热泪。U2乐队的The Edge在加入摇滚名人堂时也说过,“你看过这片子就会知道模仿我们有多容易,我第一次看这电影时没有笑,而是哭了。因为回想起了太多自己的岁月。” (名人背书处)
喝完导演的这碗毒鸡汤,我还是得该听听,该蹦迪蹦迪,我哪真爱什么乐队啊,不过是想要摇摆着身体片刻,感受到的片刻欢愉而已。
淡定补充两个重要八卦:
1.主演就是导演本人,男二号男三号就是两个编剧 QwQ 。导演莱纳本来想自己出演乐队的第四位成员,但Shearer说他穿紧身裤不好看后就放弃了。
2.尽管乐队是虚拟的,但影片的成功让 McKean, Guest以及 Shearer走上了摇滚之路,他们发行了几张专辑并进行了巡演。
隔壁电影 x MAO场 2月
荐片人 千与
2 ) This Is Spinal Tap - 8/10
居然在电影院看了这部另类的喜剧片,不得不赞叹它的经典,这是那种你每看一遍都能寻找出新的搞笑内容的片子。。抛开音乐本身,如果你痴迷于摇滚乐队的各种自恋和装B,那千万不要看本片,它会消灭一切你对摇滚的小幻想。如果说《海盗电台》是大肆赞美摇滚自恋精神的片子,那这部电影就恰好相反,而且,This movie totally kicked Pirate Radio's ASS。
3 ) 观Rob Reiner《摇滚万万岁 This Is Spinal Tap》
The Criterion Collecton 12#
其实还是看得出不是纪录片的。不过很多地方做的很真,很有摇滚乐队生活气息。以后的一些类似片子基本也是采用了相似的手法。
大量的场景,快速的切换。手持摄像机的使用方法。
4 ) 第19名:美国影片《摇滚万岁》——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娱乐没有圈
《摇滚万岁》 This is Spinal Tap 年代:1984年 / 类型:反记录 / 导演:罗伯·雷纳 / 主演:罗伯·雷纳、托尼·汉德拉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虚拟摇滚乐队的虚拟秘史。
最近几年,包括热波、草莓、迷笛在内的大陆音乐节逐渐开始风生水起。如果你去过现场,就会感到所谓小众音乐的帽子都是胡扯,那成千上万的观众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为乐痴狂的一群。尽管很多乐队你都叫不出名字,也压根没听过他们的歌,可是当音乐响起总是会让你有一种跟着人潮放纵自己的冲动。这就是摇滚的力量。
但是摇滚还有一种力量,需要你深入到乐队、唱片以及行业的背后,才能看清楚。
摇滚真相
这部《摇滚万岁》的主角是一支叫“腰椎穿刺”的乐队。这支乐队由主唱大卫·圣·胡宾斯、主吉他手奈基·塔夫诺、贝斯手德瑞克·斯莫斯、鼓手米克·史林普顿和键盘手威·赛维志五人组成。这支来自英国的乐队有17年的摇滚生涯,发行了15张专辑。他们在1982年即将发行最新专辑《闻闻手套》,同时要在美国举行全国巡回演唱会。趁着这个机会,导演迪伯就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关于乐队的历史,腰椎穿刺乐队是1964年又大卫和奈基这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一手创办起来的。当时他们起名叫“原始人”,但却与另一支乐队重名。他们便改为“新原始人”,而那支乐队改名为“正常人”。最后他们还是改为“腰椎穿刺”。乐队的鼓手变换的最为频繁,先后有好几个鼓手死去,要么是在舞台上被炸死,要么是被呕吐物噎死。后来,现有的鼓手米克也死了,乐队再次换了鼓手。
腰椎穿刺曾经备受年轻人的喜爱。他们的歌曲既会唱到“责任”“分享”这样阳光励志的主题,也会唱一些诸如“舔舐爱人的舞鞋”“我只想要耳鼓流血”“性农场的女人/你可看见我的导弹已高高举起”之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但就像谁都要遵守娱乐圈的游戏规则一样,红极一时的腰椎穿刺乐队在美国的巡演也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境和低谷。
先是专辑的发行受阻。乐队成员自己设计的专辑封套上有一个女人趴在地上闻男人伸过来的手套的画面,但是唱片公司认为这样的封套太具有攻击性和性别歧视,要求他们改掉封面,但乐队成员坚决不妥协。最终,专辑面世了,成员们失望的发现,专辑封套居然是全黑的!在娱乐圈里面对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身不由己。
然后是演出的缩水。孟菲斯等地的专场演唱会被迫取消,他们得到的说法是“广告资金不够”。在音像店里搞签售,结果门可罗雀,一个粉丝都没有来。开了演唱会,他们又故意要让观众多花时间等待,然后他们自己非绕着路登台,以便吊足观众胃口。奈基设计了巨石阵式的舞台场景,结果由于制作方的制作失误,超小号的巨石阵成了观众的笑柄。这样的明星显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大幅度的降低。
更要命的是人员内部的不合。经纪人伊安和大卫的女友珍妮产生了矛盾,大卫要带着珍妮一同旅行,但伊安却无法忍受女人,于是伊安与乐队一拍两散。珍妮的设计理念也和奈基相左,奈基要搞成巨石阵,珍妮却要把人打扮成动物。在一次演出中,乐器出了故障,奈基一怒之下摔了吉他,离开了乐队。从此之后,大卫和奈基这对曾经的好兄弟成了陌路。红颜祸水这话放在娱乐圈里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这支当红的乐队遭遇了事业低谷。就在奈基离开半年之后,一次演出前,奈基回来了,同时带回了一个消息,伊安希望乐队重组,并且到日本演出。最终,两兄弟重归于好,乐队也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娱乐圈里的起起伏伏让他们经历了很多,名和利他们还是得到了,可是失去的呢?腰椎穿刺乐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战斗史又会代表多少和他们一样激情摇滚的热血青年们呢?
纪录假相
影史上有十部最著名的摇滚纪录片,它们都是将镜头对准某个摇滚乐队,呈现它们最真实化的一面。这十部电影是《紫雨》《摇滚芭比》《大门》《谁人的汤米》《席德与南茜》《巴迪哈利傅》《脂粉猫王》《一夜狂欢》《几近成名》以及这部《摇滚万岁》。但《摇滚万岁》在其中是最特别的,因为只有它表现的是一支虚构出来的摇滚乐队。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腰椎穿刺乐队,这是导演用“伪纪录片”的手法杜撰的一段摇滚传奇。伪纪录片在影史上并不罕见,早于它两年问世的《变色龙》就是伍迪·艾伦在“虚拟纪录”领域的开拓性尝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态度,而锋芒度却不会减弱。
《摇滚万岁》中,腰椎穿刺乐队的经历颇为坎坷,经历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的低谷,但从中可以看出在很多摇滚圈中共有的通病:虚伪、抵触、叛逆、不择手段、与他人为敌,与社会为敌。导演运用极富喜剧色彩的方式呈现一幕幕令人捧腹不已的场景,而辛辣的讽刺意味正藏身其中,让人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设计精巧,表演精湛,很多不知情的观众,在看过本片之后还纷纷去搜购腰椎穿刺乐队的唱片,但显然这样的做法因一切都是假的最后无疾而终。但鉴于观众对于这支乐队的强烈喜爱,1992年的时候,片中的几位主演还真的“重组”了这支乐队,不但上了很多电视节目的通告,还开展了一轮大型巡演,他们的专辑《Break Like the wind》也在一片热捧中问世了。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摇滚迷
在线观看地址:
http://hd.openv.com/mov_play-hdmovie_20090805_7082098.html 5 ) 【417】《摇滚万万岁》——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摇滚万万岁》
This Is Spinal Tap
年代:1984年
国家:美国
导演:罗伯·莱纳
主演:罗伯·莱纳/迈克尔·麦基恩/克里斯托弗·格斯特
适宜人群:摇滚迷,想找乐子的人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最近几年,《科洛弗档案》《鬼影实录》《死亡录像》等伪纪录片,成了惊悚片的卖座灵药。但其实,率先打破纪录片模式的“伪纪录片”,并不是惊悚片,而是这部摇滚纪录片。
《摇滚万万岁》是罗伯·莱纳的导演处女作,他虚构了一个叫脊椎穿刺的乐队,通过镜头纪录了他们从失败到成功,再到失败的过程。
这只虚构的乐队,其实是一个集大成的乐队,你在他们身上能看到滚石、齐柏林飞艇、史密斯飞船的影子。
他们的经历还都带有明显的指涉。比如鼓手多次离奇死亡,有的是被呕吐物噎死,有的是被炸死,就影射的是齐柏林飞艇和The Who乐队。
其实电影是用嬉笑的态度来表现这只乐队的,他们唱诸如“舔舐爱人的舞鞋”这种莫名其妙的歌词,困在后台找不到登台的入口,想要巨石阵的布景却只得到一个缩水版布景等等,但他们一本正经的样子,更让喜感倍增。
因此,这部电影是戳到了摇滚乐的痛处,嘲讽了摇滚圈高呼理想却又丑陋不堪的里子,这正是影片最值得深讨之处。
在以假乱真方面,它真可谓令人拍案叫绝,比如片中有两段“资料画面”,一个是1964年乐队刚出道时的影像,粗糙的黑白画面、舞台布景和表演风格,都是那个年代的味道。
另一个是1967年乐队正式更名为脊椎穿刺时的演出,此时的风格也变成了早期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幻曲风。
影片上映之后,不少信以为真的观众还专门去音像店搜购脊椎穿刺乐队的唱片,结果自然是发现上当了。
不过借着这股热潮,片中的主演们还真的组成了一直乐队,1992年,他们还发行了一张专辑,登上很多电视节目,还进行了一次巡演。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是这两处
笑点1
第35分钟,此前乐队就唱片封套设计问题,跟公司产生了分歧,公司认为他们想要的“一个女人趴在地上闻男人伸过来的手套”的封面具有性别歧视。
最终在经纪人的争取之下,公司选择的唱片封面是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全黑的!
经纪人还夸赞这样的封面“简单、美观、经典”,简直笑死人。
笑点2
第36分钟,在一次演出中,他们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亮相方式:主唱、吉他手、贝斯手分别从透明的壳里走出来。
然而就在主唱和吉他手都走出之后,唯独贝斯手因机器故障,被困在了壳里。
不过演出还得继续,于是就出现了其他人都在舞台上表演,而工作人员用锤子、火枪等工具试图敲开壳的搞笑场面。
等到贝斯手终于从壳里出来时,这首歌也唱到了尾声,其他两人又都回到了壳里,贝斯手赶紧又得返回,却又被壳夹住。
9。极度怀疑是个别影评人的私人喜好。对摇滚音乐领域没有一丝丝兴趣和认同的人来说,这部纪录了一只虚构摇滚乐队的稀松日常和不羁成长的80分钟碎嘴唠叨的片子简直味同嚼蜡,这种类似行为艺术的伪纪录片不知到底喜从何来,也能入选百年影史十佳喜剧?我不如去把《The Beatles》再看一遍。
演员都挺好的,主唱吉他手复合的一瞬还蛮感动的…傻逼主唱的婊子女友和普通过气乐队突然在日本走红也很有现实基础的样子…但是一个正常摇滚乐队的正常mockumentary…就跟我想象的乐队生活一样…depressingly boring…再怎么政治不正确也不会成问题的史上最烂摇滚乐队bad news比这有趣太多了…
9.25很有趣。开始的时候导演还在尽力安排演员模拟真实场景,逐渐地这些假戏真做的摇滚明星脱去伪纪录片的外衣,到结尾的时候故事已经完全转变为剧情片的模式了。实验喜剧也好,反类型片也罢,莱纳对影片做到了很好的控制。
我也很擅长在公共场合愚弄自己~~~
这种伪纪录片都快行为艺术了。不过这两年伪纪录片看多了,看这种的震撼度也降低了
这片怎么看怎么无聊,其实就一玩乐片而已,没看出多大的讽刺成分。这个虚拟队其实可以看出齐柏林,虫子,滚石,吻这些队的影子,但是设计得实在是太傻冒了,表演太过夸张,所以更适合玩乐片,而非伪纪录片。有些桥段有点意思,比如台上表演罩子打开关闭那段,再加个一星吧,拍成这种杂糅也真不容易。
哈哈 humor+reality
囧喜爱的电影之一。好欢乐的伪纪录片! 过气乐队的悲催全美巡演,主唱和吉他手必须有一腿~巨石阵鼓手和他们的脑残语录太喷饭了!总让我想象某团巡演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导演是《伴我同行》的导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Z3q7Fb7NaU/
太搞了!一群廢才的光輝歲月!其實片子裏的歌還真是不錯的……
“这个无品的封面是心里音乐创造缺乏的极好的迹象。”"该乐队的成长率甚至无法用图表示出来.""他们在发育迟缓的性功能和蹩脚的诗歌的海洋里踩水”
每一场表演都会出状况,从最初的后背抽筋到不可避免的鼓手宿命之死,没心没肺甚是好笑;每一场表演之间更是状况接着状况,露骨的影射和犀利的讽刺无处不在;最重要的就是即便是架空和虚构,但制作班底真是用心,歌曲歌词专辑封面舞台设计面面俱到,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9.0/10。①一个虚构的摇滚乐队艰辛的演唱事业。最后主唱重回乐队还挺感动。讽刺喜剧。②讽刺很犀利很高级,具体笑点有乐队的改名史、离奇死亡的鼓手、后台迷路找不到舞台的乐队、演唱会现场道具出错等段落,不过对摇滚乐队不感兴趣的观众也许会觉得这片的幽默整体上太微妙不够好笑。③以伪纪录片(逼真的细节、伪采访、伪演唱会、伪黑白历史影像、伪电视直播等)的形式增强真实质感。
这乐队真倒霉。鼓手意外死亡,后台迷路,道具出错。还好最后他们重组了!神奇的伪记录片
物化自己和物化女性的差别换来追悼黑袖封面诅咒,微缩巨石阵矮人精灵舞跟哥特金属并不太搭,军营舞会《Sex Farm》起死回生杀入日本榜单,乐队鼓手轮换通常因为人体自爆现象,医学精准骷髅衫吉他手转行销售员木有问题……从披头士到嬉皮士到即兴爵士到大屁股重金死金的乐队演化,作为八十年代 Rockumentay 类型涵盖量储备充足了,开心愉快
Rockumentry!居然出现了Japan的Quiet Life
鼓手克星乐队,时不时来一下冷幽默,真受不了啊!!!
神作!最爱的摇滚片之一!抓住了一堆从60s活到80s的英国硬摇大团的小辫子而演职员居然都是美国人。笑死,雷死,音量调到11!主唱/吉他的金发黑发笨蛋CP是真爱呢(星座设定和Zep一样- - 作为一个从70年代末演到83年的持续性小品,花絮很有料
想黑的点太多了,以致这根本不像一只乐队。哪有从Boy Band直接玩到Heavy Metal的。
周六早上的甜点与笑料,不想赖床懒觉,《摇滚万万岁》 这个电影太爽了,摇滚讽刺剧,假亦真时真亦假,如果不去看资料,不知道这是一个伪纪录片,不会怀疑这支虚构的乐队。把纪录片拍成剧情片,不好拍,不好骗;把剧情片拍成纪录片,更不好拍不好骗,《摇滚万万岁》拍好了,也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