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愤怒
极其疑似高清HD拍摄的影片,现在我还没有资料证实这一点,不过就画面本身的质素来说,应该不是胶片的。所以说是骡子是马,命中注定,就怕拉出来遛。不管你是不是装备上了专业的胶片摄影机镜头,HD就是HD,胶片就是胶片,数码科技再发展,它对自然的光影和颜色也只能是一种曲解,模仿或者一厢情愿,清晰度并不是一切,达到了清晰度的要求也不意味着达到了人们审美的要求。不像胶片,细腻丰富,在某些时候甚至是一种升华。
本片的女导演Laure Duthilleul是一位从业20年的法国女演员,之前参演过60余部影视作品,其中大多数是电视剧。本片是她的导演处女作,在叙事技巧方面可以看出还有相当大的可提高空间。不过女性导演擅长的敏锐和细腻,是她的优点。这部作品专注于女性心理题材,对表演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请到苏菲玛索来演,也让人深感是不二选择。
苏菲已正式转变为一个中年妇女,两颊深陷,眼神晦暗。演得还是很好,不过这部电影相当郁闷,想来爱看的人不会太多。故事讲的是一女子忽然失去丈夫,每天作万分愤怒状,再加上一群子女不停聒噪,真是想不疯都难啊……
自己依靠的人忽然离开了,莫名地就会觉得很生气,这个我倒是可以理解,一句话:你凭什么啊你???
就是这种心情吧?
2 ) 彩色的棺材
影片前段一直很闷的,甚至让人绝望。
屋里的尸体,孩子的喊叫。这令人抓狂的一切啊。
当棺材被漆成彩色的,压抑的气氛才被缓和了。
画满图画的棺木,让死亡显得不那么可怕。
片尾升向天空的红气球,既像放飞的忧伤,又是升起的希望。
天空那么大,什么悲伤容不下呢。
只是...片名直译过来应该是《晚上见》,我还没明白这和影片内容有什么关系...
3 ) 简单的故事,流畅的画面
故事非常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一个女人如何走出失去丈夫的阴影开始独立新生活的故事.
医生丈夫一天在家中突然死去,(或者是成为植物人?反正没搞太懂,片中说他脚还有温度,不过后来怎么断定他死的呢?好象追寻他死因并不重要),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开始了和死人共生的日子.她开始变得暴怒,面对无数病人打来的电话和三个顽皮的孩子,她不知所措,她摔电话,她假装无所谓,她假装坚强,但是她却骗不了她自己,她企图自杀.一个男人来到她身边,帮助她渡过这段时期,朋友开导她,她却始终无法走出失去丈夫的阴影,在她心中丈夫的无法替代的.电影用90分钟讲述阴影中的她,而用最后5分钟告诉我们她走向新生活.是的,无论多么痛苦,不可能一直始终沉沦,这个结局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故事性非常缺乏,但是画面却异常流畅,可观性并不差。电影第一个长镜头画面甚至有些像<阿甘正传>的第一个镜头,抑或是<迁徙的鸟>或者<柏林苍穹下>,镜头异常流畅.美丽自然的法国小镇风光,走在森林和草地上的沙沙声,和苏菲·玛索的身影,一切来的静悄悄,走得也静悄悄,一如这个安宁的法国小镇和故事本身,平淡却一直延续着。
4 ) 电影本身1分半,苏菲1分半
和大多数人一样,冲着苏菲而来。
典型的调调,典型的节凑,典型的剧情,典型的表演方式,典型的法国电影。
闷是闷,但不能说是部烂片。当然,也不能和好莱坞大片比精彩。
我就开始琢磨着法国电影的这种调调到底是为何而在?也许,可以说赢在细腻的情感表达,流畅的叙事表达,可是这一类的电影,恐怕是根本的出发点不同。他们并不想赢,并不想刻意的制造什么话题,并不追求震撼人心之类的东西。大概这些作品对于编剧导演来说,都是一些私人化的东西,只是一种个人的表达,不需要考虑太多其他的因素。
有几个桥段印象很深刻,第一个便是彩色的棺材,带一点点埃及风格的绘画,颜色鲜艳夺目,让人不经意去体会绘画的那只手,绘画的那颗心彼时彼刻在想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第二便是苏菲走进河里自杀的桥段,说是在的,这部片子内心戏不少,对女主的演技要求不低,苏菲很好的完成这个角色,至少我自己的感觉是她是很适合扮演这一类角色的,女性的敏感和多情,坚强和脆弱。这是一个很长的无对白镜头,苏菲走进去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身边朋友经历的一些事情,配偶去世之后,很大一部分都会生出一起走的念头,,想到这些就有种心碎的念头,因为婚姻这种东西,将两个人的关系上升到了一种不理智的,危险的高度。这里面的痛苦,太深太深了。
第三个是苏菲趴在彩色棺材上面的段子,用这个方式,表达绝望的感觉要比鬼哭狼嚎的来得好。最深的绝望,总是静寂无声的,通常,也是没有眼泪的。
第四个是那个男人跟苏菲站在墓地的坑前面的对话,他邀请她跳下来,苏菲却一跃跨过了墓地把男人拉上来,然后俩人走到树边接吻,虽然接吻的结尾让人感觉到狗血,而导演的意图也表现的太过直白的时候,显得丧失了美感,但苏菲表现出的这个女人,还是让人怜爱,让人为之动容的。
小孩子们将纸条放进棺材的一幕也让人有感,一颗黄色的气球漂在那里画面感觉不错。
另一方面,有几个地方是我个人不太喜欢的,第一就是小女孩录了DV放进棺材。有点过了这个情节,让人感觉太刻意,太不真实,当然我不是说不真实的东西就不好,但是太刻意做作的感觉,确实不太喜欢。
再者就是片尾用红气球配蓝天来苏菲和孩子们走相新未来也是太过草草了事,落了俗套。这也是我不喜欢的。
电影本身1分半,苏菲1分半,一共三分。
5 ) 那个魅力的女人,还是个母亲
06年晓哥传赠
影片中,苏菲流露的浓重的韵味,有些偏重,却强调了这个美丽、个性、韧劲、决绝的女人。
哦。3个孩子和母亲,交相呼应的演绎。我们平常以为的母亲的形象,被片子中的母亲冲去。
我喜欢这个母亲。
一个个性的女人,做了母亲的样子。-----
彩色的棺木,红色的气球,优雅深厚的哀伤
6 ) ..
一部略带少许诡异色彩的典型法国电影 镜头非常的凄美 音乐非常得好听
Sophie Marceau阿姨以长年不变的发型继续演绎着同样不变的美丽
纯粹因为她才去看的
平平
真没看懂...
莫名奇妙呀,苏菲拍点好电影吧
看过完全没印象
成本很低的法式烂片,小人物的故事和情绪,意识流,不如直接改名“葬礼前后”。。。
法国人太有意思了,棺材上面的画让我印象很深。娜莉进了医院,出逃时开的救护车,都是隐喻。医治和被医治的故事。节奏稍嫌拖沓,而且苏菲玛索也太瘦了。
屋里的尸体,孩子的喊叫。这令人抓狂的一切啊。 当棺材被漆成彩色的,压抑的气氛才被缓和了。 画满图画的棺木,让死亡显得不那么可怕。 片尾升向天空的红气球,既像放飞的忧伤,又是升起的希望。 天空那么大,什么悲伤容不下呢。
从质素上来说算是SM今年的上乘之作了 节奏恨不错 最出彩的是几个小朋友 以及尾声部分
彻底不待见Marceau了
哇!这部电影竟然那么少人看。。。嘿嘿,bt上有呢:)
有很漂亮的场景~很隐秘的挣扎~很美丽的棺材~很积极的希望~孩子就是气球。
脆弱不堪
http://www.56.com/w12/play_album-aid-8676344_vid-NTg5ODIzMjA.html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不知道哪天看的这部片子,还有深紫色半裙。。。
坚强的女人,歇斯底里总会过去的。孩子们给棺材挂上的气球,很难忘
在这部剧里,苏菲玛索已经不美了。
苏菲玛索的演绎有些程式化
电影很一般 但我至今记得开场走在草丛碎石路上的玛索 悉悉索索的声音从来没有消失过
喜欢这种发生在欧洲小地方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