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眼见成语中的鸠占鹊巢居然是来自异域的图像。
2, 这特娘的就是疫情期间家长们的写照啊!哪里都去不了,只能呆在家里,家里还有个随时让你崩溃的娃!
3,这是一个可以封神的电影啊,画里画外展示的那种绝望,话里话外透漏的那种无奈,剧本,情节,氛围,演技,音乐,逻辑,剪辑,高潮,都没什么硬伤,除了小成本小制作之外。
4, 为什么要挖洞?不停的挖洞?因为知道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汗水不是假的,累不是假的,前进的方向不确定是不是假的。
5, 不用去解读影者的意图,不用去解读影片的隐喻,他只是给你打开了一扇窗户,至于外边是什么,你又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他也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但你知道你知道,只是你想不想去知道。
爱尔兰导演罗根·费纳根(Lorcan Finnegan)第二部长片作品,奇幻惊悚题材,入围去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这部影片很像是希腊诡异浪潮的风格的延续,用荒诞的手法建构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与运作系统,同时制定好游戏规则(把孩子养大就可以获得释放)。然而,费纳根远远没有兰斯莫斯那种复杂文本的构建能力,提升故事的寓言意味而延伸出耐人寻味的现实批判意图。
费纳根野心太大,生硬地把一部短片的内容扯出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尽管摄影和美术有着怪异和谐的美感,看起来像是后现代艺术家的绘画,然而,核心的讽刺对象显得廉价浅显:年轻人梦想拥有的房子千篇一律,夫妻的婚姻生活乏味无趣,养育小孩的过程又令人心烦气躁,以及父母养大孩子后被无情唾弃而走向自我埋葬的宿命结局。
这些一眼看穿的隐喻太过表面,而这些隐喻情节之间似乎缺乏连贯的逻辑,像是东拼西凑随意搭建起来的框架,其中缺乏生动的细节去填充。一味重复噩梦般的日常生活最多只能营造压抑气氛,却不见得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缺乏人性的角色塑造与枯燥无味的对白令观众难以从人物身上找到太多共鸣,也自然逐渐失去观赏的趣味和耐性,尽管男女两位主角施展浑身解数也无力挽回这部失败之作。
开头女主遇到一个朋友,让她快点看房,说房价在涨,学校见面不聊孩子,只聊房子,看出房子在她们成人世界里的首位。
然后死了两只小鸟,女主说是巢穴被占,寓意房子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终事后房子也是其他人的,后来他们不情愿但还是去参观了郊区的房子,如果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又怎么会考虑郊区的房子,有钱人不会跟着去看也就不会被困,而男女主最终被困房子,中介又不知所踪,又何尝不像现在的房奴,不管他们怎么逃避,都躲不过房子。
房子给他们的巨大压力还在困扰着男女主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打算要孩子,可此时突然给了他们一个孩子,还说养大他就能自由,这当然是大多数父母一厢情愿的最初看法,从男女主第一次看到婴儿的温柔眼神,到孩子逐渐长大后男女主不耐烦的眼神,虽然是夸张手法,但却像极了普通家庭。
其次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像一部复印机,男女主干什么,孩子耳听目染跟着学,而孩子看的电视和书籍,对男女主来说如同天书,这寓意着代沟。还有男主日复一日的辛劳工作,挖出了一具尸体,可能是之前房子的上任主人,也跟片头男主埋的那两只小鸟相呼应,男女主不是第一个为房为儿死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每日的机械工作最终挖的也是埋葬他们自己的坑。
最后女主发现类似多维度的场景,其实在说还有许许多多为房为孩子而深陷日复一日机械工作的家庭,最终父母没有因为孩子长大而自由,反而劳累到死,孩子像毫无感情的机器埋葬了父母,可能是从小也没有得到男女主的爱,父母的死,在孩子眼里理所应当。
孩子走出家园,为了工作的机械笑容,而在工作中又继续影响其他未来家庭。 当然这只是纯粹为我个人解读,比较自我主观性,影片导演的表达方式比较枯燥难懂。
本文章内含导演官方解释
电影的名字《生态箱》(Vivarium)
这部电影其实我在去年看了预告片心里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但是最后看到完整的电影好像并没有那么惊喜了。
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既抱着和反应社会问题的初衷,又在电影内容上和社会严重脱节。
导演本人是说了的,想表达一下对现代年轻人在买房这件事情上映射的他们这类群体背后的的恐慌心理(后方有采访)
然而整部影片却拍的像是一个大型的社会实验
这一对小两口像是小白鼠一样被放到实验箱里观察他们在长时间封闭坏境下的行为。
而且这个影片都不能算是“魔幻现实主义”,只能说是“魔幻主义”。现代年轻人的根据在买房背后的恐慌心理脱节与社会的话,只单单从个体上找原因的话,恐怕太过片面不着边际。
这也是影片评分降到6.0的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电影的环境铺设
生态箱是一类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动植物饲养场所,通常是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一般上生态箱的设计会设法让里面的动植物保持一种半自供自给的生态平衡。 依据生态箱的制作材料及培养规模而有不同的名称,小规模者如放置于桌子上的生态缸、生态箱,大规模者如生态室、生态馆等等。
以上就是生态箱的搜狗解释,可以说电影真的在Yonder这个社区的设定上不断的逼近生态箱这个设定了。
诡异的社区“Yonder”大面积的绿色
“Yonder”在电影里的翻译为“远方”
这个社区选择的整体颜色都是绿色,不仅仅是因为绿色更加贴近自然的颜色,更是因为在视觉上红色热,蓝色冷,而绿色温度适宜。
所以绿色更多的会带给人们一种平和的感受,在这部电影中,源源不断的绿色,此处绿色的纯度高,面积大,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刺激,渲染舒适、安详、没有刺激。
而在电影这样的设定下反倒大面积绿色使人产生一种窒息的压抑感。
男主在一开始想要逃离这个地方的时候,他爬上了屋顶,看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像是复制粘贴一样的房子,甚至连房子上飘的云都诡异的相似。
黑夜男女主逃走的这一部分虽然背景依旧绿色为主色,却选择在夜晚进行拍摄,处于光量较少的照明条件下,低纯度绿色色调下充斥着诡异的气氛。
影片中两个人根本就不能代表“现代年轻人”,只能代表个体化的人而已。他们所展现的恐慌都表现在了作为普通人类受到“诱捕”展现出来的行为。
逃不出的“迷宫社区”
来路不明的小孩
排列诡异的云
而关于导演在影片中表现的种种符号化表现,都带有强烈的导演的个人色彩。
所以在电影中看到的不太懂的现象,大家可以直接滑下去看导演的官方正面解释了。
我看过很多有深度的电影,这部电影在表现力和概念上的确碾压市面上很多电影了,但是我觉得通过这部电影还是能够看出很多影评都出现了过度解读的情况,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导演自己在诠释的时候都有点跑题了。
而且这个小男孩本就不能代表“小孩子”,更像是一个“怪物”和“外星人”。电影在花更多的时间去诠释这个小男孩的时候就已经让电影往科幻片发展了。
影片中晦涩的暗示也让电影本来高级的概念呈现出来的更多是惊悚和诡异。
电影作为一部希腊诡异浪潮的风格的延续的题材,里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意向化表达。于是我去电影评论网上查找到了导演芬尼根的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解释。
(机器翻译:会与真实意思有一些不符合)
以上是导演洛坎·芬尼根在collder访谈中的官方解释
为了让我们开始,你能概述一下这个故事的想法是从哪里开始的吗?
洛坎·芬尼根:我们在2008年拍了一部短片。它叫狐狸。通过制造狐狸它打开了一些主题的大门,我们想要更充分地探讨这些主题。病毒。所以狐狸这些都是在爱尔兰2008年经济崩溃时出现的空荡荡的住宅项目。就在那之前,凯尔特猛虎号上有一个巨大的建筑热潮。你知道,爱尔兰的这种经济繁荣。简而言之,有一对夫妇被困在这样的废弃住宅开发中,大自然侵占了这个地方,而这位年轻女子因重新融入自然而逃脱,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超自然的故事。有点像爱尔兰的民俗学,更接近爱尔兰的民俗学。 即使是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们还在通过童军、与开发商交谈、穿越这些巨大的空屋开发项目、吸收当时的气候气氛,我们开始思考社会的逐项化、社区与自然世界的分离以及实际社区的完全丧失,人们感到被孤立和被困在这些社会契约中,以及与银行签订的实际合同。因此,我们在短片中稍微触及到了所有这些东西,我们想在更哲学的意义上,通过科幻而不是超自然的方式来扩展这些东西。 差不在在同一时间-这就像,很早就开始了。我们只是在想,‘如果这样的住房开发项目永远持续下去,就像一个量子陷阱一样?’然后我们也在想,‘现在的年轻人在生存的层面上害怕什么呢?’他们是害怕有翅膀的大怪物,还是害怕自己的生活变得重复和乏味,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会因为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而付之东流?或者被骗到一个他们还没有预料到他们最终会被困在其中的情况。 所以我们试图创造一个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怪物,它代表了消费资本主义和所有这些东西。大约在同一时间,加勒特和我正在看这部关于欧洲布谷鸟生命周期的纪录片。这种方式打开了通往另一种东西的大门,它酿成了寄生,最终导致了这位房地产经纪人作为对手,或者电影中的对抗性物种的产生。
现在让我们谈谈细节。是谁专门创造了这里?
这些人。他们基本上是在向人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人们似乎希望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有一个足够大的花园和足够大的房间,你知道吗?…但是因为他们不是人类,他们没有人性,因此他们不理解人类的情感需求或艺术需求,或者任何其他的需求,所以他们给了你看上去你想要的东西。有点像市场本身。但它完全没有个性。每件事都有点不对劲。每间房子看上去都一模一样,颜色有点不稳定,草都是假的。所以他们提供的一切都是人为的,本质上是缺乏人类的心。这是开放的解释!人们会想出一些有趣的想法…[笑]
电影中的小男孩是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芬尼根:对我来说,就像他们和人有共生关系,就像杜鹃和芦苇莺一样。历史悠久,他们一直与我们并驾齐驱。也许就连他们在某一时刻都像一个人一样,然后就分道扬镳了。但我也读过关于外星人的东西。我是说,这真的取决于你对外星人的定义,我想。同样,并不是所有的外星人都必须来自宇宙飞船和太空,或者其他什么。
我也想起了那个小男孩的事。这是因为那个男孩模仿他所看到的其他人的行为,是什么激发了他在那里所做的事情呢?
芬尼根:有这种喜鹊。我想整部电影都受到了鸟类的影响。[笑]一旦我们开始谈论布谷鸟和其他鸟类分享东西,喜鹊当然是讨厌的黑白鸟。它们发出一种可怕的响声,尤其是当周围有一群人时。很有侵略性也很烦人。这就是他们之间沟通的方式,他们的喉咙发出的声音。它们发出这种喜鹊嘎吱作响的声音。还有更多的,是的。我是说,有成千上万的人。(笑)或者更多。 但是它们有很多,它们也可以操纵时间,就像爱尔兰民间传说中描述仙女的方式一样。人们可能会迷失在森林里,实际上我们在第一部电影中探索了一下,无名。时间可以被扭曲,所以他们可以操纵时间和维度,就像弦理论一样。不同的实相在稍微不同的频率上振动,但它们都堆积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创建这个地方,你可能会迷失在其中,并在一个循环中四处游走。
这个社区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芬尼根:加勒特和我说过,这些房子实际上就像真菌一样形成。就像它们可以像纤维一样从研磨中发芽,但却变成了人们所想要的形状。就会有几个这样的水泡宇宙,就像一个平行的宇宙,就像一个位于地球表面上的水泡。所以,如果你开车四处行驶,你就无法逃避,因为一旦你跨过门槛,现实的规则就会有点弯曲。
当伽玛爬到人行道下面,那是另一个平行的宇宙吗?
芬尼根:是的, 但她并不是专为穿越这一切而设计的。就像肉体里的异物。你知道,肉会把金属之类的东西推出来吗?她不应该在其他任何一所房子里,但实际上她把它们推开,放回了自己的盒子里。所以这个主意--对我来说--好像更多的房子被占据了。好像都是空的。有些人没有和邻居说话,也不觉得在这些社区里被孤立,他们都被堆积如山,但却看不到对方。
是什么启发了她做出选择,让她在那次小小的旅行中参观的每一座房子都变成了不同的颜色?
芬尼根:真的,首先是为了区别他们。但是我们在这种绿色的环境中已经在电影里呆了这么长时间了,我想用剪红来骚扰观众,增加焦虑。因为从理论上讲,绿色在心理层面上是一种引起焦虑的颜色,如果你花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它,尤其是当它从自然中移除并且具有毒性的时候。但它也使你的眼睛适应在你的视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多少红色。所以当她进入房间时,剪成红色,然后下一个房间是那种有毒的绿色。
为什么汤姆会生病?
芬尼根:嗯,我想如果有人住在那个环境里,他们会生病的。没有太阳。太阳是假的,天空是假的,云是假的,食物是假的。他在挖一些奇怪的泥土,他不断地吸入,经常睡在那个洞里。但本质上它完全没有自然。里面一点都不自然。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只是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以反映出如果-人类似乎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自然界,砍伐大片的森林,为汉堡包…生产更多的肉,会发生什么的担忧。所以我们在想,如果所有这些都被完全删除了,会发生什么?你还能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在目录里吗?
我还要问这个男孩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以及他在那本书里能读到什么?
芬尼根:电视在教育他,教他如何做自己。(笑)还教他怎么在这个社区里进进出出。电视上的是扩散反应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形模式,这和上面的一个住宅开发项目的样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开发商倾向于寻找一块土地,并使用分形模式将尽可能多的房屋安置到一个空间中,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电视反映了这一点,也反映了孩子的本性,就像喜鹊一样。他穿黑白衣服,电视又黑又白。他没有一种情感色彩,所以他从某种程度上看一切都是黑白的。 对这本书来说,这也是一种教育形式,但也是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我的意思是,人们坐在现实世界里,整天看着他们的孩子在电视或互联网上看奇怪的狗屎,却不真正理解,而且变得和自己的孩子疏远了。所以我不认为这是太大的飞跃。
9号对你意味着什么?
芬尼根:是的,我看过一些有趣的东西!(笑)我今天看到了一个孩子大约九个月的孵化过程,还有类似的事情。数字9确实出现在各种神秘的东西里。作家加勒特不太记得它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我现在不记得了。这很棘手。但对我来说,它一直是,如果你想象画数字9,它就像进入一个圆,然后它变成一个循环。
有了这些在那里运作的众生,他们是否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来为自己服务?
芬尼根:是的,就像我们的一样,为了生存。就这样!他们没有接管世界的总体计划。他们想生存,就像我们想生存一样。如果它们成功了,它们就会像人类一样繁殖得很好。
——更多影评——
如果想关注更多电影咨询,或者其他影片内容分析
可以关注
同名公众号【鹅七同学】
一个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追剧的业余影评人
有我在,不剧荒
人性的懦弱,母爱的泛滥,男主象征对生活的抗争,而女主象征着妥协。。。男人女人对婚姻截然不同的态度,阉割版本其实更符合这个主题,而不是"鸠占鹊巢"。那些高维视角根本没必要展现,怪胎是不是外星生物也不重要,女主最后也没有步男主后尘,或许阉割版本就是隐喻"好死不如赖活着"。。。。。。。。。
《生态箱》这部电影起始于一个有趣的想法,毫无疑问导演,编剧在一个初始的想法之上加入了很多细枝末节的设定与细节用以自圆其说这个本就有点玄幻的故事,也使得本来会是黑色幽默风格的设定逐渐发展成了怪异且惊悚的故事。可惜影片并没有能挖掘出这个设定真正的深意,有些解读或许可行,但无法遮掩剧本的空洞和浅薄,《自卫艺术》后卷毛和伊莫琴的再次合作,虽然两个人依旧贡献了很好的表演,不过受到影片本身质量的拖累,《生态箱》绝无《自卫艺术》那般有趣。
1.鸠占鹊巢的故事
导演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在暗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电影,一个异种的鸟占据了其它鸟的巢,挤出未孵化的蛋和刚生的宝贝,然后让鸟妈妈喂食自己,茁壮成长。
影片大略也是如此,汤姆和杰玛被开发商所蒙骗,去到了一个叫做yonder的社区,却被困在那些无数相同房子组成的死循环中无法离开,尝试一切无果之后,一个婴儿突然出生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喂食照料这个孩子,孩子也迅速成长,直到最后,两个人已无力抚养,或是消灭这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孩子,于是汤姆和杰玛相继死去,孩子则离开yonder社区,接替上一任房地产经纪人的位置,引诱下一对夫妇进入这个困局,替他们抚养下一代的生命。
异种的生物侵占了人类的世界,并让人类帮助抚养他们的孩子,虽然这个孩子看着和人类似乎并无两样,但是他表现出的怪异的行为举止,都在呐喊出这个生物的与众不同。
它观察汤姆和杰玛的生活,它几乎令人胆寒地模仿两人的声音,它成长得如此迅速,又用尖叫表示自己的不满,而最后,它的颈部鼓起两个发声的器官,打碎了杰玛最后一点侥幸的想法。
2.家庭与房屋的捆绑
虽然整体上而言,电影借一个鸠占鹊巢的隐喻讲述了异种侵入人类家庭的故事,不过显然影片里关于家庭的部分可以有着更多的解读。
汤姆和杰玛属于那种经济并不充裕的家庭,他们想要着买一栋新房,但是看上去囊中羞涩,而在有那栋房子之后,他们也就再也离不开那里了。这其实很像是房屋贷款对于年轻一代中低收入人群的一种束缚,当一对年轻的夫妇背上几十年的房屋贷款之后,他们之后的很长一段岁月之中,就必然与这栋房子建立起了某种联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开始看上去很满意的房屋,也会逐渐变得无趣,但是苦于经济压力,厌恶又不能离开,这就是很多年轻一代人的写照。
和这个类似的,就是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捆绑,照料孩子的负担显性地表示成孩子的尖叫和汤姆与杰玛对此应答式的照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照顾也愈发让人烦扰,只可惜这个孩子就像这个房屋一样,把两个人紧紧锁死在这么一方小小的空间之中,成为了不情愿,又不得不去承担的沉重包袱。
3.父性和母性的冲突
除了聚焦家庭的困境,影片在汤姆和杰玛对于孩子不同的态度也反映出了父性和母性的区别。
汤姆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父亲角色,冷峻,言语不多,每天出去工作(挖坑),而在孩子大吵大闹时则会惩罚孩子,把孩子关起来,这就像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的行为。
而杰玛虽然口中一直说着她自己不是母亲,不过她给孩子讲故事哄睡觉,教导孩子,和孩子聊天(虽然是为了套信息),包括在“父亲”角色的汤姆惩罚孩子的时候救下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正好扮演了一个“母亲”的角色。
当然在影片中,两个人所扮演的父亲母亲都是虚假的,被迫的,就像是一个游戏一般,杰玛可能投入了一点点真实的情感,但是这一点真情也在她看清真相后被撕得粉碎。
4.那些徒增怪异感的设定
如我开头所言,这样一个设定其实是很容易拍成一个“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但是导演显然志不在此,加入了很多很多奇异的小设定,让影片的风格变得离奇怪异。
最基础的设定比如走不出的社区,门牌号为9的房屋,没有手机信号,放火也无法奈何的房屋,每天不知是谁送来的补给,还有新生的婴儿。这些基础的设定都是为了塑造出来这样一个看似没有围墙,却也无法逃脱的囚笼。
另一些设定则是为了“鸠占鹊巢”这个故事埋下伏笔,自然就是表现孩子的奇异,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模仿声音,快速成长,脖子的发声结构之外,孩子看的奇怪的电视节目,还有孩子拿来的那本奇异语言的书籍亦是做此作用。
而再其它的一些,有些是为了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有一些则只是徒增怪异了。
比如那些天上的假云,房间里浓烈的色彩,奇怪的土壤,还有睡觉时完全的寂静,包括那没有味道的草莓(可能后面的食物也都没有味道),这些零零散散的设定为本片蒙上了一层令人迷惑且诡谲的面纱。
虽然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5.自掘坟墓?你挖得还是不够深
影片中很让我们在意的一点,就是汤姆一直朝下的挖掘。
和杰玛照料孩子的任务不同,看穿照料孩子也无利可图的汤姆,给自己找了这样的一重使命,就是不断向下挖掘。
我一直在思考他的挖掘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或者说挖掘到下面会碰到什么。因为片名vivarium的翻译是植物园或者生态缸,我就想说不定一直朝下挖,会挖到这个生态缸的边壁。
不过看来是我想多了,他挖到了前任户主的裹尸袋,而那个坑,最后也变成了他自己的坟墓。
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挖掘,也许导演想表达的就是这种努力的虚无。
不过导演最终也把这部电影拍成了一部虚无,或者说,是一部无甚趣味,也没有深意的作品。他本来可以将这个设定变得很有趣,很讽刺,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同样他也可以把里面的某些概念深挖细挖,表达出深邃的含义,不过影片依旧是浅尝辄止。所以全片看罢,也没有太多的记忆点或是被震撼的感觉,整部电影似乎都在挖一个大坑,最后马马虎虎地填上。
要我说,既然打算挖坑,那就挖大一点,挖深一点。
故事格局小,寓言体也没做好,奇观还不够。但优点就是氛围出色得很。75
据导演在见面会中的解答,本部影片的场景复制于导演家乡爱尔兰的一座刚刚开发却无人居住的鬼城。崭新却压抑的绿色房屋,每一户都一模一样,呆板无趣。导演的初衷是借此影片描述当下年轻人的恐惧: 贷款买了不合心意的房子却不得逃离,如同坐监。音乐选择恰到好处,与场景有呼应有对比。最惊艳的炫技是最后15分钟,女主在不同的场景间遁逃。这部电影作为《黑镜》的一集或许不错,但作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稍微空洞。片头鸠占鹊巢的镜头把这个故事的主题过于直白地表现了出来,以至于让后面的电影失去了乐趣。中间一段花大量时间描述生态箱中的母性(照料)和父性(攻击)过于繁琐,可以缩短。
对话和节奏很赞 整部电影就像那个推销员一样 荒诞的那么自然
#72nd Cannes# 视觉系奇幻惊悚片。影片在视觉,尤其是美术、用光和调色都上有着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参考,如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里特(房子起居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房子的画,特别典型的马格里特构图)和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绿色、光线等等),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住宅区初看养眼,越看越令人压抑,无论是光线还是草坪(其实是假的)还是天空中的云朵(假得跟绘画一样),以及那个迅速发育的的婴儿都在强调这种所谓“Uncanny”的感觉。另外临近结尾处有一段穿越戏拍得极其华丽,每个场景的设计与场景之间的匹配衔接都很优秀。故事层面倒是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开头那段“鸠占鹊巢”暗示了整个故事。就创作脉络而言,算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一路。虽说格局小了些但还是值得一看。
10分钟短片拉成长片了
两个年轻人如果相爱,国家认为应该买套新房子,统一刷成韭菜绿,再生一个孩子,你努力去挖坑,国家会帮你把孩子教育好,社会主义的天是明朗的天,社会主义的房贷慢慢还,等孩子长大了,就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你送终
拍成短片会稍微好点吧
一辈子给自己挖坑,养儿育女为送终,哪对夫妻不是“只想有个家”之后就从此被困出不去了;玛格利特异世界塑造得挺不错,如果能在表现主义穿越里反杀出各个家庭的不幸就更好了
这部可比心愿房间惊悚了许多,越是平常的生活,越是完美的一切,越是诡异!
“不生孩子是反抗体制的最佳方式”,一句话能说完的事没必要专门写篇文章。
惊为天人,不止鬼打墙,开创了一个清明梦新纪元。不去深究,单纯从生理上做到了好看,相当冷静的惊悚效果。完成度相当高的当代艺术,不说什么了,得去睡了。
多么好的隐喻(在我看来其实已经是明示了)题材电影,简单说几个点:1.看的时候可以仔细想想,为什么引男女主入局的是房产中介? 2.为什么自从有了9号房之后,他们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3.为什么自从有了孩子后,两个人就更烦恼了? 4.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变得更冷漠了? 5.为什么最后为他俩收尸的人,是那个长大后变冷漠的孩子? 6.为什么男主一直在挖坑? 7.为什么女主最后在异空间里看到了其他人的生存现状? 8.为什么小孩长大最后又成为了房产中介? 9.为什么我只写了九条?
原以为那个诡异的男孩会把“爸爸”杀掉,和“妈妈”孕育出下一代自己,然后去迎接下一代“爸爸妈妈”。看来我还是太重口了......生态箱其实就是奇奇怪怪男孩的老巢,人类只是它们的精神养分。这繁殖方式看似诡异甚至有点变态,却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鱼缸,甚至动物园,好像都是如此,只是那个奇奇怪怪的男孩变成了人类罢辽。
得多恐婚恐育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啊
那个怪异boy每次一尖叫我就头皮发麻
#Cannes# 7⃣️反生育教案,视觉奇观部分挺impressive,循环往复的设定简直就是对人类生养观念怪圈的最强投射。
看预告片着实惊艳 最精致“漂亮”的ghost town 开头的设定很有创意 可惜中间太无聊了 一个45分钟刚好的故事硬扯成了长片
《黑镜》的风格无疑,导演就是该系列的剪辑手,大概是一集短片长度的体量,做成90分钟的长片,一直没有有效细节填充就会越发空洞无趣,比如卷毛不打嘴炮,开始无止境的刨坑挖地,作为在困境中的寻生,逻辑反应还是欠缺单一,比如重复聚焦在男女主角被迫充当父母喂养孩子的日复一日,可以再精简速化,本片概念式寓言,讲人生遭遇逆境,受困现实,以及对人类生养观念循环往复的投射,但空有形式主义,立意单薄,废戏堆叠,浪费了好题材。迷宫一般的境地,着色明媚又冷调,兼具荒诞与惊悚,尤其女主结尾梦境般坠落于几个空间的色彩布置和视觉安排,应该算全片最华彩的段落,可惜这种未知的的神秘感没有持续太久,在首尾做了最俗套的呼应和贴合后,概念设定的高级感又默默跌落几个层级,导演空有野心,但能力和执行有限,完全是高开低走的典型范例。★★
这算是反婚反育的广告片?
带你来到一个毫无温度的“童话世界”,送你一所大房子,送你一个怪儿子,送你衣食无忧的生活,然后,撕裂你的人生,就像是开启了你内心深处的自毁装置一般。整体上是拍的很高级的影像寓言,强有力的反婚反育宣传片,超现实主义的气质融入到了每分每秒,让观众和主角们一起陷入那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