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突尼斯的电影,整体偏黑暗的,女主作为聋哑人在阿拉伯这个世界是偏弱势的,之所以会最后黑化成变态杀人狂,个人透过电影的视角感觉是青少年期被男性朋友伤害过,在偶然的机会杀了第一个人后,就对这种害怕恐惧兴奋的状态产生了迷恋,她聋哑人的身份在加上女性,在加上出众的容颜成了她有力的武器,,使男性对他的提防能力变弱,在加上本身就是寻花问柳的,色子头上一把刀,感觉她杀完人后不停的洗刷自己的身体是源于伊斯兰教的信仰,感觉自己被邪恶如美杜莎附体一般,她要洗刷自己的罪恶,但她自己又克服不了自己杀人冲动的快感,她也几乎没有朋友.希望阿拉伯的女性能少点伤害更加自由吧.
本文首發於拋開書本公眾號,原文請戳:美杜莎的復仇,是一場與魔鬼的交易
当一个(女)人陷入绝望,她会如何回应,她会如何”反抗“?
在看《黑色美杜莎》(medusa noire)的预告片时,我脑中出现贾樟柯《天注定》里那个在桑拿店工作的女子小玉。被要求陪同桑拿按摩时,小玉为了自卫,用刀杀死了对自己有不轨念头的两名男性顾客。行凶结束后,她像是一根紧绷了太久忽然撑断的弹簧,整个人彻底崩塌,无法继续正常生活,拎著刀,走在无人的郊野,身为一名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她或许很多时候是麻木和迟钝的,她不清楚“女性的权利”,没有听说过任何版本的“女权主义运动”,不知道如何用用公开的、合法的方式去对抗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她从未想过成为“命运的主人”。或许,直到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杀人的“凶手”,她才忽然意识到——她已经成为“命运的奴隶”。
在《黑色美杜莎》里,我看到另一个版本的绝望的女性,她的绝望里带有更多的挣扎,而她的反抗,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很难形容的行为,交织著某种隐秘的快感和缓缓下跌的无望。
Nada,25岁,白天,她在媒体机构改革从事图片编辑工作,她从不说话,通过转译软件来与人交流,同事们都默认她是聋哑人。夜晚,Nada换上黑色礼服,化浓妆,去不同酒馆“狩猎”。性感,沉默,面无表情,独自饮酒的单身女性,她很快就能捕获到周遭一些男性的目光。当陌生男性走近,坐下,开始搭讪,她继续沉默,扮演一位善解人意的倾听者的角色,让陌生男性很快卸下心防,默认眼前的女子和自己一样,寻求的是寂寞夜晚的肉体快感。
Nada继续扮演沉默倾听者的角色,跟随“猎物”回对方家里。在对方洗澡时,她开始观察“作案现场”,在对方的水杯里加入某些药物,寻找合适的时机及工具,结束“猎物”的生命。成为杀手的第一夜,Nada使用的作案工具是台球杆,她多次将球杆插入对方身体,脑子里反反复复出现某些碎片的记忆——白天的树林里,她被某个熟人强奸,对方将生殖器放入她口里,反反复复......第二夜,随另一位男子回家,Nada在对方的书架上发现一把黑色小刀,她被这“完美的杀人工具”吸引。当男子从背后走近,打算抱住和占有她,她转身,将新发现的工具刺入对方腹部。与上一次动作相似,这次,仍是反反复复,抽出插入。
Nada的“犯案”战线比小玉的拉得更长,持续了很长时间。她有过“停下”的念头,但杀人的动作,似乎从“发泄”、“报复”、“反抗”,变成了某种无法自控的行为,她意识到,“杀人”已经成为她的瘾,成为一种一步步吞噬她的黑洞。
在公司,Nada遇到了新同事Noura,一个细腻开朗而温和的女孩。Noura对Nada很有好感,常常主动找她聊天,为了更好地同她交流,甚至为她学了一些手语。像刺猬一样一直充满警惕的Nada,第一次感受来自另一个生命的爱与温度,她一度想要对Noura敞开,在某晚的几场“捕猎”结束后,她进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胸部受伤的她,被极度的恐惧和无助附体,在绝望中,求生本能一般地走向Noura家。打开门,Noura被浑身鲜血的Nada吓到,但她没有任何评判,接纳了颤抖的Nada。无疑,Noura的行为,是出于爱,她看到了“刺猬”腹部最柔软的部位,也从Nada的眼神里感受到Nada的孤独与渴求。她想要温暖Nada。 Nada在Noura家昏睡了几日。身心稍微“恢复”后,在Noura下班前,Nada带上小刀,再次出门捕猎。她不知道,当她决定化身“美杜莎”,用美貌去捕获男性猎物并夺走他们生命的时候,她已经进行了一场浮士德的交易。她将会丧失理性丧失爱的能力丧失正常生活的机会,持续沦陷,直到她被这变成“杀人机器”的美杜莎消灭。
绝望的(女)人,会以某种极端的方式反抗,譬如自杀,譬如杀人。看完这部电影,我像Noura一样,几乎爱上绝望的黑色美杜莎,她表面是冷漠和“坚强”,内里是极其脆弱和柔软的。我无法不设想,如果Nada在和浮士德交换灵魂之前遇到Noura,结局会否不一样? 在跌入深渊前,如果绝望的人能够收到一点来自同类的尊重与爱,是不是一切都可以重写?
也许这一设想过分乐观,某些创伤(trauma),约等于一场延长的死刑。任何形式的反抗,都指向灭亡。
by 梦卿
鹿特丹电影节导演专访
采访、校对:梦卿
翻译:yyx
编辑:笑意
导演Ismaël
导演Youssef Chebbi
*註:加粗字體為書本記者部分。
首先我想请问为什么您选择《黑色美杜莎》作为这部电影的标题?请问有什么意义吗?
导演Ismaël:这其实跟故事有关。事实上,拍片过程中,我们还没有确定的标题,但我们认为,需要先拟一个标题,因为有标题则更容易和其他人讲述这个项目。第一个标题是法语的“medusa noire”,法语版标题也有打破束缚之意,这是与电影的故事有关的。同时,这部法国电影也是由拥有不同身份的导演执导的,导演也有极小一部分黑人的血统,这也可以作为参考之一。英文版标题“black medusa”实际上是由法语版标题翻译而来。但在突尼斯和阿拉伯地区,最初的标题是不同的。因此,在原版和英文版中,标题各不相同。
明白了,那原版的标题,也就是阿拉伯语版本、突尼斯版本的标题有什么特定含义吗?
导演Ismaël:我喜欢“你听到的是风声”这个名字。这是主角在电影刚开始时的一种发声,所以,这个标题来自电影本身,它是一个故事,或是有关电影主角的故事的一部分,所以从始至终,这风声始终存在。
请问为什么您选择用黑白片的形式来呈现这部电影呢?
导演Ismaël:用黑白来展现有时虽然比较容易做到,但也更复杂。我们最初是用彩色拍摄的,这样比较灵活,可以选择用彩色或是黑色,也节省经费。最后,经过讨论后,我们决定以黑白这种形式来展现。在我看来,在视觉方面,电影需要有非常尖锐、非常残酷、或者非常保守的表现形式。
从剧本创作到最终版本完成,整个过程只花了5个月。请问你们这部片子整个制作拍摄流程是怎样的呢?
导演Ismaël:第一,我们选择了突尼斯的生活作为电影的主要内容,但当时,我们两个人都不在突尼斯生活。当我们开始讨论这个项目,我常驻黎巴嫩,2019年,我和Youssef一起导演了一部纪录片—《黎巴嫩》。这么快的速度完成,第一个原因是拍摄期间我们都不住在突尼斯。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拍这部片,我们用的是自己的钱,也收到朋友的资助和一些私人的赞助。我们希望制作出有趣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性的电影;由于财务的原因,我们没法有更多的拍摄时间,如果拉长战线,我们就需要更多资金。另外,一种非常强烈、近乎“暴力”的欲望,促使我们尽快地完成电影。所以,我们在2019年12月完成了拍摄,后期制作比我们想象中用时更长。
事实上,这部电影是关于纳达(Nada)的故事,她就像您所描述的,突尼斯革命后的女性。作为男性导演,你们是出于何种契机去代入女人世界中的困境?《黑色美杜莎》这一选题的起源是什么?
导演Ismaël:我对坚强的女性角色感兴趣,因为她们为自己的生命、自由采取行动,竭力从各种社会束缚中解放自己。我认为,我们的主旨不是“女性群体的斗争,而是一个具体的角色,某一个具体的人。 导演Youssef Chebbi:因为女性角色也很有趣,因为透过她的视角,我们也可以描绘城市和这座城市里形形色色的男人。观影过程中,你会注意到,她需要满足的需求是很多元的,不同的类型男性有不同需求,比如已婚男人、学生、商人,或者处于某种困境的、不同社会阶层的男性等等。选择女性角色,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探索在男人的意识,里突尼斯发生了什么变化。整部影片更像是通过纳达,通过一位女人的视角同时去看整个城市和不同类型的人,同时也观照她自己的生活。
在开发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女主角本人有参与到纳达角色的创建吗?拍摄过程中,她提出了自己对角色的想法,还是一切都已经固定,她是遵循剧本在扮演她的角色?
导演Ismaël:我觉得,电影是一种真实的展现。我们有写好的剧本,在细节上,我们会有即时的微调。总体上,我们遵从剧本拍摄,当然,我们也和她在一起,因为卢修斯和她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她的角色沉默寡言,总是安静地观察着来周遭的人事物。在过程中,我们和她共同塑造了纳达这个角色,也从她身上,从她本来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中吸收养分,来丰满这个角色。
导演Youssef Chebbi:总结一下,有时候,演员会即兴发挥,我们不是严格按照剧本来拍摄。 导演Ismaël:我们不喜欢在剧本和最终的东西之间改变太多的故事或叙事。但是,我们会允许故事改变它的呈现方式,我们希望影片呈现出自然的氛围。有时,我们需要随机应变,比如,外部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适应实际场景,因为你在拍摄电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如此,整个叙事的框架还是遵从了最初的构想,从剧本而来。
明白了,总体来看,剧本在过程中没有大的改动,只是基于一些原因而作出调整,适应实情。 从开始到最后,纳达变得越来越暴力,她的黑暗面也越来越放大,请问,您是如何构思她的角色发展,为什么她的“黑暗面”一直在扩张,直到控制整个人?
导演Youssef Chebbi:她正在遵循一些非常私人的东西,我认为这也与她的创伤记忆有关,所以她尝试以极端方式去体验身体的乐趣。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她选择虐待那个男人。这不可能是她的选择,而是和她的某些记忆有关,我认为,在虐待男子和行凶的过程,她有一层不同的体验,对性欲和身体接触有了新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夸张的感觉,而她已经有了。我们思考如何在电影进行过程表现这些变化的感受。 也就是说,她从最初出于反抗和对抗某种阴影记忆的目的开始实施暴力,到变得越来越极端。
导演Youssef Chebbi:而且,这也是城市对她的威胁,和她体验到的一种城市的“末日”。
这是您之前提到的,这部影片不仅是关于纳达,也是一幅关于“突尼斯的肖像”?
导演Ismaël:是的,城市,突尼斯是我们的城市,这个城市既赠予人很多,同时也具有防御性。这也符合女主角本人的发展,她使用暴力的程度越来越深,同时,她也变得更脆弱。而这一过程中,她也体验到一种新的感觉,她遇到了另一个人。一个年轻的女人爱上她,而她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变得越来越暴力。也许是因为她越来越恐惧,或者说,她越来越脆弱,她正在越来越强烈地体验著一些她从未感受过的东西。她尝试做出反应,并适应这种新的感觉。而这让她更暴力、更脆弱,最后,她有些失控了,她回不去了。她遇到了诺拉,坠入爱河,但是,她很难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她的黑暗面在持续扩大。这一角色的变化,也反映出突尼斯这座城市正在经历的动荡与变化,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它当下的面貌和面临的各种问题。
可以试著为突尼斯这座城画一幅更具体的肖像吗?
导演Ismaël:很难给出准确的肖像,不过,你可以透过纳达的眼睛里去认识和体验这座城市,比如,突尼斯的夜生活、一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自己在突尼斯生活时的一部分。影片里很多拍摄地点,都是我们和朋友们常去的地方,比如酒吧、餐馆、夜店。我们过去也住在这座城市,这部影片中,我们选择通过纳达的视角来看这座城市。
嗯,现在我更理解两者的关联了。
导演Youssef Chebbi:这部电影不是想要给出一个“官方版本”的突尼斯画像。我想,我们真正的目标,是展现这座城市本身的某些特质。我们可以借助摄像机来实现这一点,来更好地传达这座城市的能量,这也是一种戏剧化的展现。所谓城市的肖像,或许是指我们跟随女主角的视线,看到她的版本的突尼斯。 嗯,这更像是以一种私人的方式来认识一座城市;这与关于这座城市的“官方叙述”,以及这儿正在发生的各种具体事件是有区别的。
导演Ismaël:嗯,我们通过纳达的眼睛来看待它。实际上,我想我们也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看这座城。这双眼睛在电影中很重要,它既是实际的眼睛,也是一种游戏。城市既是她住在其中的城市,这也是她穿行而过的城市。让我们回到关于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原型,她能够用她的注视,把人变成石头。而纳达这个角色也有类似的“超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看到了,她也有一种“编辑现实”的能力。白天,她的工作是图像编辑,通过对图像加工组合,她创造了一个自己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电影是“现实”的反映,这种“现实”不是城市本身的现状,而是在城市的生活的,纳达版本的“现实”。
请问,突尼斯当前的女权运动Ena Zada(突尼斯版本的MeToo运动),和您的这部电影有关联吗?在创作过程中,你们做过关于在今天突尼斯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有关的研究吗?
导演Ismaël:女权主义相关的问题,我很难回答,我认为这个问题会比较复杂。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电影和女权主义的关联不大。有些人会觉得它可能是女权主义或激进的,对我来说,它的重点不在这里。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我是为了观察和发现一种非常边缘、非常独特的生活方式,我想塑造一种超越善恶、超越社会道德规范的女性角色。一些女权主义者喜欢研究有女权意识的女性,我只希望让一个人摆脱社会的各种束缚。
懂了,您没有特别强调女权、女性意识这个方面,即使它可能被这样解读。
导演Ismaël:是的,这部电影是可以在这种层面上来进行阅读和解释的,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 我认为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其他层面的东西,有人说,《黑色美杜莎》是一部女权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女权主义人物的电影。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局限性,没有具体讨论到太多电影本身的内容,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是很难仅仅从这个角度理解的。 当然,我们也想在女权主义背景下使这部电影更加丰满。今天,在全球各地,女性越来越多为自己发声,她们主要是在表达自己遭受的暴力侵害,在这个背景下,在一些特殊的国家,例如伊斯兰教主导的突尼斯和北非其他地区,也在发生这样的运动。但这不是电影的主题,而是故事的大背景。在叙事层面,纳达已经足够丰富了。但在今天全球女权运动,MeToo运动的大背景上,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版本的纳达。
另外,《黑色美杜莎》也让我想起中国导演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电影里也有一个女性角色。我认为她们有一些共同之处:面对那种来自男性的侵犯和暴力,她们都是被动无助的;而她们反击男性暴力方式,是很极端的。你们知道这部电影吗,这部电影对你们的创作有影响吗?
导演Ismaël:我看过这部电影,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参考了《天注定》,但你说到两个女性的相似之处,这一点我很认同,现在,我也更理解纳达身上的那种暴力了。贾樟柯导演我很喜欢。现在,贾已经是更加成熟和知名的导演了,但看他早期的作品,比如《小武》,带有很强烈的独立电影的精神,我们也希望会有如他电影一样的诚实的表达。电影是现实的反映,如果创作者本身有好的剧本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即使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手、设备,他也可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哪怕它不是那种体量更大的电影。作为导演,我非常喜欢观察我生长的国度正在经历的变化,也希望像贾樟柯那样,创作强大的、令人惊讶的虚构作品。
导演Youssef Chebbi:我觉得《天注定》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之一,我真的很喜欢他用很真实的形式来展现。我们最好的一个作品就是这样,用真实方式展现的。我认为,真实的方式并不意味着需要使用很多的元素,在影片里,她(小玉)杀了两个男人,这也是强大的女性角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我喜欢电影突然变化的方式,就是那种接近于中国功夫的方式。同时,我也喜欢,在几个独立文本之间精心编排的场景。
嗯,小玉这个角色,和纳达的角色有很多呼应的点,纳达是一个背景不详的女杀手,而小玉这个角色取材于新闻报道;在现实社会中,纳达也可能是新闻事件的主角。我认为,纳达这个角色反映了许多不同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女性角色会给观众留下很深刻和强烈的印象。
导演Ismaël:是啊,我觉得,纳达身上这种被困住,被绑架的感觉也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刺激。这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我听说您的下一部电影也是关于女性的。请问您的下一个项目主题是什么呢?
导演Ismaël:下一部电影也涉及了我们想探索的领域,例如女性的表达。角色的特征也会有相似之处,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特征。但它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具体的情节我们还在探讨中。
期待你们的下一部影片,谢谢你们接受采访。
突尼斯新片《黑色美杜莎》是一部关于女人的复仇的电影,简介信息很有限:如果是因为「自由」而过双重生活,也可以理解,但「撩男人,揍男人」的行事模式一定是受到某种创伤的影响。再一次,电影中有神话角色的现代演绎,美杜莎是蛇蝎美人的代名词,但其实她自己的故事,不管是哪个版本,比如「波赛冬看中万人倾目的美杜莎,在雅典娜的神殿中强暴了美杜莎,盛怒之下的雅典娜把美杜莎变成了满头蛇发的丑陋怪物」,本身是正义缺席的悲剧。新同事和神秘刀子让事情不受控制——大概是卷入什么事情之中——比如同事的对象是受害人——让她开始重新思考只在男人身上复仇的不可能性?这又是一部黑白电影,可能非常契合「灵魂跟不上脚步」的城市和人的状态。年轻的女演员的表演可能会是一个亮点,静水深流的内心涌动。谈不上特别感兴趣,猜个6.5分,没奖。
纳达是一个过着双重生活的年轻女人。白天她沉默寡言,天黑之后,她潜入突尼斯的夜生活,诱惑男人,带他们回家。首先,纳达会让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她静静地听着,像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知己。等他们「上钩」了,她就把他们暴揍一顿。随着新同事劳拉的来临,以及纳达在受害者家中发现了神秘的刀,事情渐渐向纳达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黑色美杜莎》不仅是一个革命后突尼斯愤怒的年轻女性的写照。电影还勾勒了现代突尼斯的面貌:这个城市是冷漠无情的写字楼与繁华的夜生活的结合体。最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充满新意的当代突尼斯的视角。影片以纳达单调与暴力的双重生活为隐喻,探讨了一代人更深层次的忧虑与悲哀。
电影中,纳达所经历的九个夜晚以不同类型的风格呈现:从以神秘女侠为主角的黑色电影,到连环杀手出没的意大利歌舞片,甚至还加入了一些魔幻的元素。《黑美杜莎》是一部不可忽略的电影,它有意识地打破了北非电影惯用的风格元素,就像电影中的纳达为了解放自己而打破社会规则一样。
本想看国家地理的天文直播。奈何APP总跳转淘宝买书页面(so shit)
遂转战哔哩哔哩 ,却研究了许久纪录片中人体构造以及美杜莎的故事(excellent hhh)
看的不是引用的这部电影,单独是为了写评论。不过如果以后有机会也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哈哈哈。
我以前只知道有个女人,别人看到她的眼睛就会变成石头,我只知道这些,猛地发现,我知道的还太少
关于美杜莎有许多故事,大家公认的就是这个版本:美杜莎长得十分纯洁善良,遭来了雅典娜的妒忌和波塞冬的痴恋。波塞冬在神殿前强暴了美杜莎,雅典娜不惩罚波塞冬,反而惩罚了美杜莎。把她最美丽的秀发变成了蛇🐍,而且对她下了诅咒:任何看见她的人都会变成石头。许多勇士纷纷想要去看她的头作为勇者的勋章,最后美杜莎被波塞冬的私生子砍掉头颅(其实还是他的小妈~)影视剧中美杜莎每天都要被砍头的梗也频发。
今晚看了美杜莎短片,与其说是短片,不如说是由图画配bgm的方式播放的。分为前传和后传。
前传中的美杜莎是个小女孩,她可爱、善良,她给林间的小鹿苹果,不小心小鹿看她的眼睛石化后愧疚自责。她整天一个人躲着,怕被别人看见之后因为注视而别人被石化。最气人的莫过于那个急着杀她的小男孩,纯粹的勇士正义主义。但是我们不能责怪他,因为就像弹幕里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各司其主,我们立场不同,没有谁对谁错。
后传中的美杜莎是个少女,夹杂着她的身世。她的母亲因为她是怪物本想将她放弃,但临行时还想看她一眼,即使被石化,看见孩子的那一刻也是带着眼泪地微笑着...(这一幕真的甚是感人~)还有爱情线。二战时士兵突击,正好碰见一个男生因闪光弹而眼睛盲了,然后美杜莎将他带回家悉心照料,让她头上的蛇🐍们也善待他。最后一群士兵袭来,蛇们因进入战斗状态而疯狂,甚至这个男生也分辨不出也要把他杀死。美杜莎边哭边把自己的头发全部剪断,蛇们全部都死了。这时男生的眼睛好了,在一位士兵子弹将射中美杜莎时,他为她挡了。他们最后对视了,美杜莎因为没有了蛇也要被石化了。男孩微笑着慢慢被石化,除了他,就只有美杜莎的母亲也曾笑着被石化。但就在这时,男孩突然身体倾向美杜莎想亲吻她,美杜莎哭着闭上了眼准备接受这最后一吻,他们就这样被石化了...(虽然最后没有亲上,但这样的结局也是好的。起码美杜莎拥有了一段短暂的爱情,终于有个人愿意靠近她了。)
真的能说百姓是无知的吗?弹幕里说其实就像110报警那样,谁知道家乡有个怪兽,那些勇猛的人都想去除暴安良或者展示自己的勇士精神吧?
但如果我们从美杜莎的角度说,美杜莎是可怜的。无论正常时还是被下诅咒后,她的人生都充满着悲剧,浓浓的哀伤与无奈,她做错了什么呢?无人理解她,只会把她当成怪兽,而没有一个人愿意给她些善意,去真正了解下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人们会对自己恐惧的东西施加暴力。也许哪怕出现那么一个人,美杜莎的美好善良就会被大家所知;但是也许也不一定,因为最近读《乌合之众》,知道了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原有的理智。
美杜莎:
生的美丽有错吗?那我宁可普通些做个平凡女子过一生。
我不想让我爱的人以及无辜的人们变成石头,所以大家请远离我。
不要上山,就算你们天天想要我的头颅...
欧洲移民问题?
试听语言很好,无他
晦涩,像是窥见了一幕幕闻不见血腥味的杀人机器运转过程,挺有个人风格的片子
#IFFR50,MeToo era. 铅黄电影
“很久以前,有一个男人从地上的一个很深的黑洞里醒来。他不知道缘由,他什么都不记得,以为自己在做梦。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没有在做梦,仍然什么都记不起来。他忘记了自己是谁,他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掉进洞里的。恍若重生。一开始,他既不睡觉也不吃饭,他试图爬起来,但土壤太易碎开。每次他要做尝试,泥土都会碎开,无法做支撑。”
<Ms. 45> - the B&W Giallo version? No just kidding.对声音的使用很有意思,一次对父权时代黑色电影的有趣解构。对女主悲惨过往的讲述采用了铅黄电影经典的“不露脸的凶手”方式,间接说明了女主无差别杀人的动机。
这铅黄?无聊至极
hate to be that person but this is way too on the nose
5分左右。可以发声,可以说话,技术再提高一下就能听到更多回声,可以让更多人听到你说话了。
乌漆麻黑的黑白片,完全看不进去。
7/10
possession 我们崇敬神 希望神伴随我们而行 却在做坏事时希望躲避神的目光;如果索性放弃任何解释也会好看 这片遗憾卡在中间
感觉有些电影真没拍出来的必要,比如这部…
#IFFR50# 7分。金虎竞赛。全片用索尼A7III拍摄(导演连这个都写出来了……),最大的特点是声音设计观念,用时而主观时而客观的音效处理来表现女主角的听力障碍,非常精彩;另外影片号称自己是一部铅黄电影,我也是第一次知道Giallo也可以拍成黑白片(铅黄本义:犯罪小说出版时的黄色封面,铅黄电影代表作者达利欧·阿基多和马里奥·巴瓦都是以强烈风格化的色彩而著称的)故事上绝对是标准的Giallo。缺乏对人物及动机的解释让这部片没能更进一步(不要说不解释就是存在主义解释,不然用那么多主观音效……)。
人物形象和剧本还是很值得讲述的,符号象征和文本也是值得去解读的,但是这个画风,真的有点过于意识流了
砍杀片弄成黑白,杀人者性暴力者换成痛苦的女性,也拉不高全片的低俗格调。低俗不是贬义。
#NHIFF# 一种与女权主义合流、anti-film noir的film noir 导演颠覆了传统犯罪片中为展现男主人公内心困境而存在的female fatale 转而拍内心丰富的女杀手和肉体裸露的男猎物 先用手指与口腔符号暗示女主的过往遭遇/失语的根源——父权社会的结构性暴力(甚至对于关注性别议题的观众 即便不加那个隐喻性质的画面 动机依然不言自明) 凶杀场面处理极为克制 黑白片淡化杀戮本身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机则聚焦于女主面部表情和身体趋向 在倾斜、颠倒、变形的表现主义光影中 依然能从空洞的眼神捕捉些许稀释的情感与社会现实对举观看 用棍棒、用楔子、用匕首对强奸未遂的男人先奸后杀着实痛快 不过这种快感远不及女同事的救赎 以话语、以肌肤、以爱打开联结通道 虽然未能阻止这股非理性驱力坠入深渊
好 吗?
#IFFR2021 主竞赛# 记录一个不停虐杀男性的女人,从有目标到无目标
「节奏」无疑是本片最突出的「意向」——从「侵犯」、「捅」到受伤后的「呼吸」,以及非洲电影用电子乐来「反互文」令人联想到其传统音乐,都是这部其实从主题和表达上非常庸俗的「女性主义」电影稍微令人有点新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