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罗曼先生>/
< Roman J. Israel, Esq.> (2017)
更像是一家慈善机构的律师所
Roman本来是一家律师所的合伙人
然而 同伴的突然去世
使得 律师事务所面临解散
一时间 这让Roman无法招架
因为他和合作人一起 为了司法公正 几乎奉献了一生
然而Roman不知道的是
这家律师事务所 一直在亏损
也难怪 他的家人 说出“更像是一家慈善机构”的话
如果说到这家律师事务所的“慈善”
一方面体现在 它保护了Roman心里的司法公正
因为他不需要上法庭 进行辩论和博弈
只需要待在幕后 整理资料
当Roman 需要亲自上法庭的时候
我们就发现 他对当事人的仁慈和理解
非但不能获得陪审员和法官的认可
反而 会因为语言交流上的针锋相对
使得 案件获得不好的结果
这种现实 增加了 Roman想要改革宪法的决心
可是这其中的难度
又让他对心中的司法公正 失去信念
另一方面的“慈善”体现在
这家律师事务所 总是接一些比较难处理的case
这是那些追求胜率的律师和事务所 放弃的案件
而往往这样的人 却最需要帮助
所以Roman和他的合伙人 是在替他们辩护
也更像是 在做“慈善” 给予他们援助
金钱是我生活中惯有的当下之急
有人不解“Esquire”的含义
它其实 是一个头衔
在法律方面 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
绅士之上 骑士之下
这是Roman对于自己的定位
他将自己的行为 比作是骑士行为
因为 他的确想要帮助那些迫切又无助的人
他会对社会福利组织提出建议
直击事实
他们以为成功的抗议 不过是在小打小闹
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 一场改革
他对在路上昏迷 且身上没有ID的黑人
有着素昧平生的善意
Roman以为这名男士已经去世
而没有ID 他就会 成为无名之人 被随意安葬
Roman无法接受 想要留下自己的名片
好让警察能够把他区别于他人
然而 警察的强硬态度 让人心灰意冷
正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善良 不轻易妥协的人
却时常 遭遇经济上的拮据
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
破坏了法律上的保密协议
将当事人告诉他的信息 为自己所用
帮助警察抓到了犯人 自己领了10万奖金
这是Roman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这种突然富裕的生活 是他不曾经历 不熟悉的
他能够给自己买两套体面的西装
体验一回海边度假
请欣赏的女孩 去高级餐厅里吃饭
换到一个不用多次投诉噪音的高级住宅区
这些并不过分的要求
是Roman曾经为了坚守司法公正 而放弃的
Roman一时间受到诱惑 迷失在这里面
但是你看他的笑容 是如此的纯真
像是一个 享受生活的孩子
不过 凡是误入沙漠的人
只有直行 才能尽早看清现实
任何人都可以犯错的
“我们都是由弱点和差错构成
我们应该相互原谅彼此的错行
那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我是被告,同时也是原告
Roman知道自己无法为已经犯下的罪 开脱
所以他决定 自己来谴责自己
自己为自己辩护
他希望 他的行为 能够为司法界做出一点改变
当Roman决定认罪的时候
他同George进行了一次谈话
他看得到George的大好前程
是如此耀眼 让人目眩
但依然希望 能够借他之力进行宪法修订
他同George之间 有一种类似同盟的情谊
连George也说 Roman的出现
震荡了格局
他期望能够和Roman创造一个新局面
他敬佩Roman一生严谨地为司法服务
如同他去世的导师一样
“真的坐得正 站得稳”
他深受感动
可是他也明白自己不会成为 那样无利益性的律师
他已经 溺在浅滩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完成Roman一直以来的心愿
提交Roman整理的 所有联邦诉讼摘要
这也算是Roman做出的一点“改变”吧
影片着重塑造这样一个小人物的世界
我们目睹了他犯错 他挣扎 他醒悟
但依然为他感到惋惜
还有很多仍在困惑的人
我们只能告诉他
“Head on,just straight through.”
向前,径直穿过去
文章最后 想告诉大家 光xiu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
OR xiuxiuxiu_light
光xiu 再此 静候多时
(友情提示:严重剧透,慎入)
豆瓣只有6.7,但请别怀疑,要我会给7.5,虽然没有很高分,我还是觉得好,看了有触动,所以推荐给你们......有时真觉得一些人压根不懂看电影,包括什么著名影评人和专栏作家,都说看电影是很主观的,谁说不是呢。
一名律师,在合伙人因病卧床不久去世后,从幕后被迫走到台前——之前的工作更像是一位法律研究学者和顾问——他准备亲自打一些官司,但事务所却因亏损要被关闭,他们之前代理的多是一些草根阶层的案子,不赚钱甚至是免费的。
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随身的包里装着多年研究的成果,那是改革律法的一项提案,一种新的集体诉讼的策略,为了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大量案子,但合作几十年的唯一值得信任的同盟者已逝,他孤独的奋战也许不会再被理解。
现在,他得去找一份新工作,因为没有失业保险,但四处碰壁,尽管他的学识和经验丰厚,他逢人便激情地balabala那些东西,也只会被当成疯子和怪胎。
他单身,独居,用他的话说,在家庭和事业不可兼顾时,选择了奋斗的事业,他也没有车子,一个人提着那个大文件包,坐地铁、走路......总是塞着耳机听歌,看着有点嘻哈,在一次去法院过安检时,跟安检员说,因为上次扫描,他存有八千首歌曲的ipod里面吉尔.斯考特赫森《美国冬天》专辑里的低音部分就不见了,当然只会被白眼,太可爱了......晚上回到寓所,摘下耳机,又放上了黑胶唱片,外面的工地在施工,依照惯例,他一遍一遍地打投诉电话,背出违法的条例,却从未被成功受理,吃完花生酱三明治,开始他的研究工作。
请去演讲被误解,他曾经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有些物是人非,妥协去合伙人朋友乔治的事务所里工作,接了几个案子,却意外导致当事人被杀。
人间不值得。他用当事人的线索从悬赏者那里拿到了十万美金,一个人去了一处海滨度假,坐在海边吃着火鸡培根枫糖甜甜圈,买了几套新西服和两双新鞋子,换了漂亮的公寓,过了把有钱人的瘾......
跟现实和解,他似乎有些开窍,适应得很快,与被他鼓舞的爱慕者玛雅吃饭,他感到自己变了,但觉得轻松愉悦。
天上不会平白无故往下掉馅饼,因他提供的线索被抓的黑帮分子盯上了他,不安和恐惧也开始跟随,重要的是迷失的他感到被轻视,于是他决定退回那笔剩下的赏金,并控告他本人,他同时成了原告和被告,“请求永久剥夺律师从业资格,驱逐出加州律师界和人类行列,因为其虚伪行径,背叛了他过去声称真正代表的一切大义......立即做出即决判决”。
他把代表其奋斗精神的斗牛犬雕像送给了玛雅,给了她一吻,那也许是他唯一的爱情,随后他在一个巷子里被枪杀,留下那个大文件包,死后,这些文件真的被(乔治)提交。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说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有一些看似不合时宜的理想......与人世格格不入,被误解、被轻视,生活潦倒,卑微也高大,偏执亦正直,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一些改变,生前不曾被正视,死后闪烁人性的光辉。
“人是由缺点和错误构成的,
让我们彼此宽恕......
对方的愚蠢,
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屠格涅夫写过一篇《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认为这是人的两种典型,前者是思想大于行动,后者是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罗曼先生就是堂吉诃德。
P.S 丹泽尔.华盛顿演得真好,也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要说缺点也不是没有,比如玛雅的角色有点浅,乔治的角色不怎么令人信服,这可以说是一处败笔,我一直觉得科林.法瑞尔并不是很会演......但丹泽尔.华盛顿真不愧为影帝!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写了一篇无关设计的杂感,关于电影,今年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Roman J Israel,Esq.》,算作设计之外的思考,不一定非要有一个结果,但可以有一个开始…
那个环境——美国,在那个时代也会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以“The People”这样的大词汇做事的过去式;而且当时的环境也已经进化到好人也很难做坏事的地步,如何进化的?不是像剧中那样张口就以“The People”的名义定罪量刑,而是Roman他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适应社会新游戏规则的改变,即便这种规则看似犹如交易般简单 。而他还在为旧秩序旧规则(人性中的善与自我修复)努力坚守的矛盾中不断被撕裂着(我不觉得Roman是真的因为忍受不了那里的惨状才会“退居幕后”,否则影片就是一个伪命题)。
“Each one of us is greater than the worst thing we've ever done”
我的英文不好 ,但也能看出电影中的翻译字幕貌似有点问题,至少从这句话表面多少还是能体会其中内涵的深意。
工作的意义为何?剧中Roman问George:你和这宝马有什么区别?没错,只要给加油(钱)就能为你(老板)加速开路,无非不同的职位就是不同档次的车,不同档次的车加着不同档次的油。
这让我想起如今常用的名词——内卷,我觉得这个词过于心机了,心机到它会麻痹让人只是单方面从个人的角度思考产生此问题的原由——首先是自己主动或自愿接受并进入内卷体系,或者讲是默认这个体系是风光的,有价值的,但却让更多的人忽略什么才是产生并不断吸纳个体进入内卷体系的深层原因。
Roman的工作属于另外一种,为了一个纯粹的执着,信念。社会貌似是由一小部分人推动的,其实应该是每一个人,Roman就是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其中一个,并为此默默坚持并坚守着。
……
在反复的观看中我强烈的感觉各种“矛盾”充斥在整部剧中,一个“老实”人被一个更伟大,光明并有价值的话语引领者,也可以说是笼罩着,以至于与“真实”世界渐行渐远而不自知,当有一天灵魂的导师无法再为他的生活负担时,他才发觉独自面对生活的现实的自己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这是谁造成的?是他的灵魂导师兼老板?还是他自己?因为我们身边也不乏这种可以在一个公司,企业待很久的忠厚老实之人,貌似这种人就非常适合被一个光明,神圣的精神或是某种被塑造的阴影下被带领着,被引领着,甚至被使用着,以至于无法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缺乏保护的生存,而这又恰恰证明了“那个”的正确性。这种生存的本领我把它总结为“为自身种下可获得自救途径的福田(交易)”
剧中的矛盾在Roman到医院时达到爆发点。所以Roman从这里开始要以自己刚感受到的现实社会的法则来为自己争取更高质量的生活。是的,他忽然发现自己被浪费了太多太多的青春。“一个所有人的感情都是互通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能贡献的空间”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用纯粹的理想去付诸实施。其实换个角度或方法也同样可以很好的诠释这句话,只是没有人告诉他,可能也没人有义务告诉他。
……
“让我们因不公而愤怒,却不要被不公所击垮(distroy)”我想此时的Roman最能理解“击垮”或是“摧毁”的更深层的涵义,那就是试着去所谓的融入。就像Roman在William葬礼后说的那样:“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部,而在我们之中”。
我很喜欢Roman在被告知自己行为败露后回到家里疯狂的恢复自己原有发型那段,数不清道不尽的内心活动与挣扎,懊恼都被这一连串的动作表达的彻彻底底。
电影里还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暗线就是在NGO工作的Maya,我想她的意义并不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与变化,依然有人在坚持,毕竟这个团体里的人不见得都那么高尚与纯粹,也不见得都能够将善意的内心推己及人。但还得有Maya的存在,好让善良找到一丝被接纳,认可与崇拜,也好在最后让Roman将那个“自己”最终托付给她,可能Roman也知道除了Maya以外也不会有人再能够懂他了吧。
片中仿佛还有一个潜在的遗憾,如果Roman当时再坚持一下,其实工作和生活都会慢慢好起来,剧中的被赏识,被晋升与顺理成章的好生活都会接踵而至,毕竟Roman在逐渐被认可。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剧情的发展,如果我们是当时的Roman,谁能知道接下来是否还有更加惨烈的现实在等待明天的到来?
电影最终的结局看似多少能够补足些许遗憾,George继续并完成了Roman内心坚持7年的执念。是的,从另一方面讲,能够推动社会某些方面进步的,可能恰恰又是George这类人,有实力的这类人,只是最终Roman依然在光辉的阴影下悄无声息默默无闻。
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人类是由缺点和错误构成的,让我们彼此宽恕对方的愚蠢。这是自然界的第一法则 西方作家的线性思维作品,社会和人物刻画得深刻而丰富;然而男主却看似是一根筋。它探讨了一个“公与私”“自我、小我”在刑事律师和法律条款层面上的影响 看起来反套路,实则是必然(也探讨了境由心生的东方思想) 大环境下的自己是啥样的,就有相对的未来。其中太多的对比,让我无法继续关注男主,甚至铺垫期间,也没有任何改变自己的,契机和迹象(是命题和设定,反复吸引我回来,第四次让我看完了) 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情绪绑架,赌博式地短视;然而他已经清楚地认知了大环境和自己 --(探讨美好,实则是内心的不安,在鬼扯一个案件模型的可能思路) --你是说,为不公正做辩解 --我是说,人太纯粹,无法在世上生存《》生存条件影响行为, --我在说,激进主义者背负的重担 …--保持诚实实在太困难了,不单是对待信念,还有对自己,诚然你想要别的东西,然后试着付诸行动 --可我不想要别的东西,充满信念,就像你那样
有些才华,做人做事直接、坦诚、自我,有些理想主义,不善于沟通,不被赏识,这是现实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本片讲述了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惨命运,加上丹泽尔华盛顿自毁形象的封神演技,令人动容唏嘘。
罗曼先生是有才华的,他的才华体现在他那个手提箱里的梦想上:用他几十年的法律才华和经验,启动一场庞大的集体诉讼,来推动当前司法体制的弊端改革进步。
罗曼先生是幸运的,他的前老板和新老板都赏识他的才华,知道了他说话直接容易伤人的短板后,都把他放在幕后保护起来,更好的用其多长。
罗曼先生的多舛命运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经历了老板中风、律所重组、辛苦求职、遭遇抢劫、在新律所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再次因为说话直接生硬,检察官拒绝协议,导致委托人狱中被杀。
再次搞砸了案子,害死了委托人,接近崩溃之下,他决定彻底改变自己。冲动之下,他利用委托人死前留下的主犯信息换取了被害方的10万悬赏,从服装发型饮食到住房,他开始了主流律师的精致生活方式,他也放下那个承载理想的沉重的箱子。
随即意外出现,枪击案主犯也知道是罗曼告密得了悬赏,指名道姓要他当辩护律师,就是要弄死他。罗曼知道自己无法逃脱,选择了归还赏金,检举自己。结果被主犯派人枪杀于街头。
作为一名多年刑事律师,罗曼知道泄密领赏是葬送前程的违法行为,在新律所他拿得是一小时500刀的时薪。因此,他的愚蠢的违法举动只有一个解释:负重前行几十年的理想崩塌了。
影片结尾,新律所老板启动了他的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项目,其实只是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认可。
对于现实中的多数人,最合理的策略就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避免成为又一个罗曼先生。
其实和《夜行者》一样说的都是和社会主流格格不入的小人物的故事。只不过前作的角色在极度的疯狂和偏执之下走火入魔,让电影的刺激程度节节攀升;这部有个交际障碍的主角,故事却没有了同样的精气神,角色行为唯唯诺诺看不太懂,连华盛顿都感觉有些用力过猛,总之不太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哎
剧本是空包弹。西装科林加一星,配乐也不错。nightcrawler没有传说的那么神,这部没有传说的那么弱。丹泽华盛顿确实值一个提名www
其实好莱坞导演可以组团来中国大陆采集奥斯卡奖必备原材料,足够你们八辈子都拍不完的猛料~
3.5 非常有张力的故事摊上了个重心与节奏混乱的剧本,对两个重大的转折点缺乏细致的描绘,连带着丹泽尔·华盛顿原该相当出彩的360度又360度旋体式高难度表演最后被呈现出后手不接的尴尬情形。不过至少,本片和导演前作一样,都不是为讨好颁奖季所生的片子,即便成品质量大相径庭,好歹诉求到位了。
搞不好,丹·吉尔罗伊就是下一位斯皮尔伯格。
一个纯粹的人终于有了一次例外后,圆满了
当你背叛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来换取物质享受的时候,你不仅会活得不开心,而且有可能会万劫不复。
很有看头的故事,然而被它波澜不惊给毁了,直接造成人物性格两度转折欠缺说服力,如果拍成惊悚片可能还有点感觉,这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鸡肋一样。丹泽尔·华盛顿驾驭角色的能力再强也难以拯救电影的平庸,而且就这样的一个角色来说,他根本就是驾轻就熟,不能说有什么突破,这个奥提有点水。
向來不關心演員,但我很同意友人言:這齣戲是被丹佐華盛頓給拖累。只要他頂著這張窮餘正氣的臉孔,觀眾便永遠不可能相信羅曼會墮入歧途;即便會,也頂多是在繞遠路。事實亦然。諷刺是,奧斯卡獎唯一提名此片的就是男主演。或許它們也像律師老闆一樣,需要一位《羅曼》列隊,充當可看不可有的斬節吧。
现代版“基督最后的诱惑”,献给全须全尾理想主义者的挽歌。一间公寓两双皮鞋三套西装不会带来“实际”的成就感,所有满足都是麻痹,只有鞠躬尽瘁才会真正死而后已。丹泽尔华盛顿用小动作填充人物这招是不是跟梅姨学的?
完全不敢想象这是处女作就拍出「夜行者」的导演的作品,两颗星全给Denzel Washington
总是不忍心看这类片子,因为很揪心,我们只能看着那些纯粹的人在红尘中四处碰壁,并且关上电影自己却仍然需要随波逐流。
75/100 电影反套路的故事会让习惯了好莱坞模式化的观众无所适从,为什么其貌不扬的主角不是一个打出漂亮翻身仗的人物?为什么似乎代表世俗趋利的角色没有被批判?罗曼先生人物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个层次,让人无法不感受到即使是为公众奉献的人同时也可能是极度脆弱的,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些人?
演的太好,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一个瞬间几乎盈眶。「如何原谅奋力过但无声」,但这个人物也有让人很困惑的地方,比如此前的信仰和此后立即的沉浮。
这电影真不讨喜,有种似乎割裂又似乎铆劲的模糊感觉,不知道是大智若愚还是糊里糊涂,难怪分数不高。但是它终归延续了《夜行者》对于道德良知、激进越界的探讨,在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投机主义交汇的当下,男主几重变化,带有一种鲜明的讽刺与挑衅。看得进去就不沉闷。法瑞尔帅一世。三星半。
一定会有人觉得看不懂这份理想主义,一定有人觉得这部电影无聊透顶。但这正是这个不善交流的,离不开 iPod 的坚持自己原则的纯粹主义者存在的原因。纯粹在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给丹泽尔·华盛顿打 Call,值一个影帝。
如果这个反情节的电影剧本扩容写成剧集,赋予更大的时间长度和表达空间,那么像转折生硬、角色设定雕琢感过重之类的问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仔细想想,罗曼的所有经历就像是另外一个维度里的沃特·怀特。
男主能从自己坚信不移的道德观中拔身而出,转变自己的态度,理应是一个该好好展现的重要桥段,可片中的处理却极其生硬。亮点在于部分情节偏黑色幽默。Denzel的表演差不多带动了全片,但人物设计感略浓,欠缺灵魂,使得角色说服力不强。摄影和配乐也是不尽人意。说句题外话:Colin笑起来好看得要命。
丹泽尔从固执正义到举报堕落再到平静应对这三个层次的表演,实在丰富,场景服装动作和配乐,也恰到好处地跟上这种转变。介乎爵士和勋爵之间的这个自定义Esquire的奇特人物塑造太立体了,科林.法瑞尔这片绿叶也起到了很好很合理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Roman挑战司法体系的理想太抽象,以至没法编剧圆场
所有人都以为罗曼疯了,只有他自己知道无比清醒,清醒地看着这个世界沉沦。妇女权益得不到保障,流浪尸体将被粗暴处理,线索只会被切断,人们都只是旁观,他的古道热肠尤其格格不入。策划了一场乌龙悬赏,起草了一份自我诉状,在倒下的前一秒还对这个世界不肯失望。他是疯了,才会像斗牛犬为理想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