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利迪策大屠杀
1、这个事件确实值得拍成电影给不知情的人观看,纳粹的恶行值得反复控诉。
2、不过,就电影而言,本片只能算基本合格。倒不是故事本身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导演在节奏控制上出了问题,前半部分叙事有些稍显拖沓了。当然我们知道,他是想尽可能的多用镜头展现村庄中祥和的环境,以对比稍后的大屠杀,但是仍然还是有些缓慢了。当那个女孩被逮捕后逐渐转好,故事趋于流畅,节奏也明显加快了些。
3、影片结尾处,男主角跪在被大学覆盖的村落残骸上亲吻土地的镜头拍摄的很棒,很感人。像利迪策这样在被战争完全吞噬的村庄在古今中外不知会有多少,连儿童都统统用毒气毒死简直令人发指!战争诱发了人类的原始兽性爆发,人性的沦丧与泯灭带给人类的毁灭性打击超过任何自然灾难。
4、总体来说,本片可以一看,但是别抱太大的期望。相信我,熬过前半段就好了。
5、通过无数的同类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屠城灭村,德国士兵是在执行军事任务,而日本鬼子是在狂欢!!!
2 ) 《利迪策惨案》:一个人肩负着悲剧
导演:Petr Nikolaev
主演:卡瑞尔·罗登Zuzana Fialová
捷克电影《利迪策惨案》揭示了一段我们并不熟悉的历史,二战真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没有民族和地方能逃过悲惨的命运,连捷克的一个小乡村都无法避免灾难,被屠杀的人民不再有国籍和地域的区别,生死一线越是轻易越是令人震惊和感慨,无力反抗的村民在悲剧面前一排排的倒下,只剩下主角一个人来承担惨案之后的悲哀,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一个肩负了整个村庄的悲剧。
《利迪策惨案》从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作为整部电影的切入点,观众甚至在大段的篇幅中都觉得这个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幸存者存在,但随着影片的深入,人物虽然逃脱了屠杀的厄运,却逃不过内心的挣扎。本片导演从这一个人物的侧面来切入这个事件,仿佛置身事外然而终其一生都无法走出阴影,这就是战争对于人类起码的深远影响。如此的视角似乎是导演站在当今世人的角度,也将这部电影的意义直对现代人的自省,在战争电影突出场面是好莱坞战争电影的优势,而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的固有传统令《利迪策惨案》显得与众不同,电影包含着悲伤的情感,弥漫着悲怆的气氛。
正式由于导演在本片中包含着太多的情感,令影片的整体基调显得有些主观,人物刻画的不够丰富,角色的设置有些程式化缺乏必要的矛盾和转变,尤其是重要人物在事件上的反应生硬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是这部电影的不足之一。此外,观众虽然能理解导演作为捷克人对于惨案的悲伤,却不能容忍电影的节奏的缓慢,导致电影节奏拖沓的一大原因是导演在叙事过程中过多的抒情镜头对剧情的推进帮助不大,这是许多导演常犯的毛病,有时对于情感特别饱满的事件导演总会不小心的陷入如此的困局,用力过猛导致的有失偏颇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本片并不完美,但《利迪策惨案》给人最大的惊喜在于惨案之后影片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从主人公的生活来刻画战争的深远影响,这与战争对于今人的影响不谋而合,任何的历史事件都不可能戛然而止于一个单一的时间点至上,对人类的长远影响才是一个事件的意义所在,主人公在从监狱出来后的经历同样令观众动容,甚至更令人同情,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惨甚至只有他一个人能明白,所以他找到纳粹军官希望他也将他枪毙,所以他希望能重建家园希望能建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利迪策,却遭到了政府人员的驱逐,他无家可归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他都无家可归,他没有归宿感的躯体游荡在火车道边,而他的灵魂甚至还停留在了昔日的利迪策不愿随着时间前来,他一个肩负着整个悲剧,活着的每分每秒都是这场悲剧的延伸。
3 ) 人类多么脆弱,多么难以救赎
震撼心灵的电影,不仅是因为这个震惊世界的惨案又多了个凄惨的个人版本,也非此片若隐若现的结构现实主义标签,而是创作者寻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视角,让我洞见了残酷战争背后血淋淋却丰满的人性。此片对好莱坞乐此不疲地玩弄拯救人类地球乃至宇宙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是个莫大的嘲讽,告诉人们一个现实,人类多么脆弱,多么难以救赎……
弗兰缇塞克是利迪策人,因误杀亲子而入狱。多年后,英国别动队员刺杀海德里希后被利迪策人庇护隐藏,因此利迪策人遭纳粹屠村,其中也包括弗兰缇塞克的另一个儿子。这一噩耗狱警及狱友全知情,却都善意隐瞒了他。
弗兰缇塞克出狱那天下着大雪,当他回到利迪策时发现整个村庄不见了,眼前只有茫茫雪地。他凭记忆疯狂找寻家的原址,在厚厚的积雪下扒出了一片焦土。利迪策被夷为平地,就这样他成了唯一幸存的男人。
弗兰缇塞克找到德军驻地,求当时下令屠村的军官连同他一起杀掉,军官却因时过境迁而拒绝。可他一心寻死,说刺杀海德里希是伟大之举,军官又因不愿脏了自己的办公室再次拒绝了他。
后来他独自在通往布拉格的铁道边住了下来,整日阅读利迪策消失前全村尚未寄出及消失后无人接收的信件,苦苦守候通往布拉格欢呼胜利的列车……
4 ) 战争是最肮脏的罪孽
这片子看得我泪崩了,绝对的冷门佳片,让它在我电脑里面受冷落几个月之久,是我的失误啊。
有五星的实力,就是前面营造战前氛围,交代人物关系用了太长的时间,差点让我看不下去,还好演员表演得很棒,心理刻画到位,才让我没有关掉播放器继续观看下去。
全片没有什么帅哥美女,除了主角熙马的小儿子卡尔小帅一点,其余演员都外形平平,因为拍的战争题材片,连养眼的景色也没有,而且没有大场面的火拼,想要看视觉效果的就可以不用看了。不过里面主角演技太棒了,看到剧情发展高潮部分,想不泪崩都不行啊,太惨了。
影片一开始,男主因为在一个宴会上与醉酒的大儿子扭打,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儿子,从此获罪入狱,刑期四年。在狱中一开始被狱友冷嘲热讽,宁愿换一个变态杀害两个小女孩并抛尸荒野的杀人狂,也不要和这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会杀死的人住在一起。熙马没有任何抱怨争辩,每当一人休息独处时,脑海中总是回想当时误杀儿子的那一幕,心内苦楚自当无比深沉。
随后应该是他的再婚妻子或者是情妇来看他,并且劝熙马的小儿子与原配也去看看自己的父亲,那段时间,熙马的生活稍微有了起色。小儿子还尝试说服母亲,能够上诉帮助父亲减刑,再怎样,那也是他的父亲。
正当熙马把上诉信交予神父之后,他在那一丝曙光之中期待着早日出狱与家人重逢。此时,纳粹侵占了捷克,驻军利迪策。而熙马的小儿子卡尔,那时候正和他的好朋友准备追两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卡尔的好友相出一个“馊主意”,假扮特工,让两名姑娘帮忙,从而接近她们。有一个姑娘当时父亲正好死亡了,处于人生低谷期,见到有这样重要的任务需要她,感到十分荣幸,而另外一名,则是在几次之后,情势越来越紧张了,恐惧感让她无法再去帮助他们。于是卡尔退出了,只剩他的好友与其中意的姑娘在玩这个“二人游戏”。
无巧不巧,海因里希刺杀发生了,希特勒大怒,形势急转直下。那个姑娘首先被抓,严刑逼供下,她以为自己帮的确实是特工,就把卡尔的好友供了出来,随后卡尔好友也被抓。两人受尽折磨,却完全无法道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特工,怎么会有信息出卖?
而当时他们玩的那个游戏,让那姑娘送过一枚纽扣去利迪策村庄,从而利迪策变成清查对象。军方需要证据,没有证据就造假,把一台发电报机偷偷放进民居,过几天再找出来,如此,整个利迪策戒严。重重关卡,等待所有利迪策人回家,出逃者一律击毙。
随后,让所有利迪策人收拾好行李,不是为了给他们生路,仅仅是想看看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因为不久之后,他们都会变成尸体和奴隶。男人和女人分开,16岁以上男子被单独处置,神父祈祷了一晚,上帝没有听到他们虔诚的祈祷,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16岁以上的男子一波一波的站成一排,被行刑队枪决。其中包括熙马的小儿子卡尔,还有一个宁愿死也不要和父亲分开的小男孩。
任务完毕,高官们面对着陷入一片火海的利迪策废墟碰杯欢笑,场面无比讽刺!
接着纳粹军方将所有16岁以下的小孩强行从他们的母亲身边隔离开,看到孩子被带上车,那些母亲们哀嚎着拼命用指甲刮开被油漆封住的玻璃,心都揪着疼。剩下的妇女们则被带到集中营,过着非人的生活。
我本以为那些小孩会被集中起来,送到某个教堂或者学校进行洗脑教育,然而我错了,我低估了战犯们的黑暗之心。两卡车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拿着日期纪念牌,合了一张充满阳光欢快的遗照之后,全部被封闭在卡车的后箱里,一根巨大的管道不停的往里面输送车尾气。孩子们无力的痛哭、哀恸、敲打......车至半途,一名德军士兵无法忍受,推开驾驶室的门,下车不停地呕吐,然后拔枪自杀。
镜头转回尚在狱中的熙马那里,所有人都知道利迪策的屠杀事件,但是都瞒着他,狱警那句“知足吧,与格栏外面的世界相比,里面简直就是天堂”,显得如此悲哀无奈。
熙马终于刑满释放了,他是带着满腹的怨气出狱的,他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抛弃了自己,几年时间连一封信都舍不得寄给他。于是他打算回家一趟带上一点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从此去过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是冬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熙马乘车到利迪策,下车,独自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原。一开始是带着困惑,也许几年过去,自己记忆出现偏差了?随后,熙马拼命的在雪原上奔跑,眼里满是绝望。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房子没有村庄,曾经的利迪策,已经从这个世界被抹去了。
看着熙马绝望的跪在雪原中央,妄图把雪刨开找出利迪策的影子的时候,再也忍不住泪崩了。
于是熙马找上了纳粹军方,想用言语激怒他们一死了之,可是军官一句“你知道我要是在办公室毙了你得打多少报告,消耗多少金钱么?你不值得,扔出去!”,多么轻蔑!多么恶心的嘴脸!
熙马孤零零站在纳粹楼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利迪策第二名苟延残喘的男人叫住了他。为德国人效力的宪兵队队长,我并不鄙视他。他没有滥用手中的职权,维护了当时的稳定,当灾难降临之时甚至还想拯救自己的同胞,可是他只能在德军的阴影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无能为力。我很佩服他,那种时候,像他这样有良心的人,能忍着没有自杀,是需要非常大的意志力的。那种时期,死亡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逃避方法。
在宪兵队长的帮助下,熙马在一个废弃的铁路小站独自住了下来,带着能见到自己妻子的最后一丝希望,天天忍受着巨大痛苦啃噬内心,熙马如行尸走肉般活了下来。
终于有一天,捷克军民争相走告,德军败了。于是宪兵队队长找到了熙马,让他放弃去布拉格广场的愚蠢行为,在熙马的小屋与他畅谈了一夜。第二天,在熙马出门那木柴的时候,放下所有心理负担的队长终于拔枪自杀了。熙马听到枪声,并没有显得太震惊,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再让他震惊了。
随后,捷克的政客们来到利迪策进行“纪念、哀悼”的活动,仅存几位的利迪策妇女们登台,熙马怀着激动地心情准备为利迪策重建出谋划策,然而,政治是不允许有他这样的“意外”因素存在的。于是熙马带着他的老版利迪策村落图和许多已逝者与家人的通信被驱逐了。
他在卡尔被枪决的地方悼念过之后,与多年未谋面的情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再次回到那个废弃的小站独自生活。
“你真的要留下来?留下来被人当做活的纪念物?”
“我觉得有时候需要这样做。”
这是熙马与情人最后的对话。
这样的片子,才是真正感人的战争情感片。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战犯暴行,更没有侮辱般的降低军方的智商,只有朴实无华的故事叙述。让人看着无比揪心,眼泪忍不住的滑落。
战争,是只有人类这个物种才会让其滋生的最肮脏的罪孽!这个世界,不该有战争。
5 ) 网上搜到的背景介绍
1942年6月9日,纳粹曾经有一次第三帝国历史上最隆重的葬礼。整个柏林的街道披上一层黑纱,与此同时,全德国境内及其附庸国都降半旗致哀。下午3点整,葬礼开始,柏林交响乐团在帝国总理府大厅内奏起了瓦格纳歌剧“众神的黄昏”中的死亡进行曲。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党卫军(Schutzstaffel 即SS)统帅希姆莱致悼词,台下挤满了纳粹的显赫权贵,其中包括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等。
大厅前首有一个长方型的花坛,两旁各站立一排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眼睛射出凶光的党卫军士兵。在花丛中央安放着一个灵柩,上面覆盖着带有“卐”标记的国家社会党党旗。在棺木中趟着的是恶贯满盈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他负责纳粹警察系统(盖世太保,情报服务处和刑事警察部),时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二战期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代理保护长官”。约半个月之前他的汽车在布拉格的街道上遇袭,虽经竭力抢救,仍在数天后(6月4日)死亡,年仅38岁。海德里希,这位呼声最高的希特勒接班人最终还是死于坏血症。——摘自作者去为:我的布拉格精神之旅(四)一文
6 ) 《国际六一儿童节》快乐吗?
西方国家拍的好多电影,基本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也是在还原罪恶滔天的历史。无法想象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故乡,故乡都没了精神上有多么难过,或许会疯……犹太人的克星,当他被刺杀后,利迪策所有人替他陪葬。据统计这场屠杀共有199名男性遇害,195名女性被逮捕,88名儿童被毒气焚杀。在利迪策遇难的儿童都遭受了哪些?1942年6月10日,纳粹士兵马不停蹄的向汽车内插入气管,这是一根毒气管道,车内一双双可爱又无助的小手不停的向汽车玻璃上拍打着,这些孩子的求救,纳粹士兵视若目睹,没过几分钟整整80多名孩子就这样死在了毒气下。而引发这一切的导火线便是希特勒的继承人海德里希,在捷克被刺杀身亡。希特勒采取了残暴的报复行动,一次让捷克人民无法抹去的屠杀回忆。1945年10月,为了纪念在利迪策遇难的所有人员,捷克政府宣布重建利迪策。利迪策大屠杀被曝光后,世界各地就有村庄、街道甚至新生儿的姓名 改成了利迪策,纳粹想要他彻底消失,以此掩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但心存善意的人们让他明古知今。而每一个代代相传的节日,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 “国际六一儿童节”也不例外。为了纪念二战中死去的88名儿童,还有利迪策遇害的儿童和全世界在战争中死去的儿童,世界联合组织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六一儿童节》,六一并不快乐……愿世界和平。
6.1儿童节是这么来的。
女人朝镜头走来,音乐响起,他最爱的那片土地,最爱的那些人却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有那熟悉的蜂鸣声和不再是利迪策的利迪策。如果真的要走,Frantisek,请你不要走远,总要有人真正的记得这一切。
除了让人屏息的屠杀段落,整个片子非常平庸,白费了编剧那个以革命秘密泡妞导致灾难的牛逼创意。
戏剧性爆点相当密集,几个配角色的塑造也非常立体出彩,让主角显得毫无作为。电影在大幅度的戏剧构建上很失败,反而在小的细节还原相当出彩,主角因为毫无作为,戏剧高潮和情节推进靠的纯粹是真实历史的力量,大屠杀题材强烈加分,影片虽精彩,但依旧欠缺火候。★★★☆
应该拍得更好
用隐忍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历史悲剧,主角并不突出,却增强了真实感的震撼。PS:利迪策惨案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来源。
以生活的宁静安详,反衬战争的暴力残酷。
与六一国际儿童节有关的大屠杀历史 前面铺垫太长 一小时后才紧凑起来
前面太拖沓,战争好罪恶。
平静中揭示战争的残酷。
哪个国家都有历史。拍的还可以吧,结局很感人
一场悲剧,举枪自杀的纳粹士兵和捷克警察从理论上来说都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时也势也,战争的黑暗无法避免。
太沉重了,不知道该怎么评分,有一种不应该评分的感觉。看电影觉得虐心,但那是他们真实的人生。应该把这部电影放给所有好战的人看!
战乱年代de那些小人物
一切的平静都是为突如其来的群体死亡做铺垫。手染鲜血的纳粹罪孽深重,但在anti-climax里面可以看到,后人粉饰历史的企图也不光彩。
真实的历史是动人的,所以影片本身是有压迫力的。但并不赞同影片的处理方式,所有角色在大环境中都毫无动作。
2014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日展播影片,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影片,配乐和摄影都超赞!
不看简介还真特么看不懂啊。好累的二战片啊。镜头感什么的都很精彩,但整提故事性真是有够差得,闷死了
每年影节都有意外之喜。
相比《利迪策大屠杀》,《金陵十三钗》从故事到表达,都显得何等之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