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失望的名著改编
没读过海明威的原著,说不上对故事有多大的体会和领悟。更难以评判电影是否忠实原著。但看过影片之后,给人的印象就是一部名著改编,而且是一次不成功的影像化。向来名著搬上银幕都没有好下场,反而二流作品的映像化更来得让人惊喜。影片机械般故事叙述,不见流畅,人物单板,没有灵魂。整部影片完全是一次听写作业,照章办事,接着非洲和欧洲大地的异域风情和两位领衔明星个人魅力还是显得有吸引力。
2 ) 作为一部改编电影,这部电影并不合格
按照一般电影标准,这部电影画面优美,情节流畅,是一部好电影。如果进了影院,喜欢怀旧片子的人一定喜欢。但是按照一部改编电影的标准,这部电影就完全偏离了方向。
书中哈里因为一根荆棘刺伤了腿随着伤口恶化卧倒在帐篷。在救援迟迟不来的无助等待中回忆起自己还未来得及写下的种种往事,可惜流失在手下的作为作家的存在价值。而在与死亡的搏斗中他的灵魂逐渐强硬,终于在死亡的一刹那达到灵魂的飞升,实现了灵魂的最高价值。
而电影中也同样以哈里受伤靠在帐篷里作为主要场景,但是哈里后悔的事变成了他没有把握的爱情而不是他许久未写的珍贵见闻。“穿着芭蕾舞裙的男子”作为文章哈里回忆的一部分在电影里只出现了一句话。
哈里在与死亡的搏斗后最终迎来飞机全剧终是电影最大败笔。海明威提倡的是在死亡面前做硬汉,书最后哈里被化妆成老康比的死神带向乞力马扎罗的雪的那一刻是小说的升华,象征着哈里在与死亡搏斗过程中渐渐找到灵魂价值,并且在死亡那一刻达到灵魂飞升。电影里将其描述为哈里真的迎来飞机救援是放弃了全书的灵魂。
最后一个败笔,电影叫《乞力马扎罗的雪》,但是全电影里一次也没有出现“乞力马扎罗的雪”,哈里也从未见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作为书里灵魂终极的象征,电影里却丝毫未提。
所以我建议,这部电影不应该叫《乞力马扎罗的雪》。既然导演你根本不懂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书里毕生追求的灵魂价值的终结,那你干嘛蹭他热度呢?我建议把这部电影改为《我在乞力马扎罗想起了种种往事》。或者按照从前的翻译习惯叫《乞力马扎罗奇旅》也不会对这部电影有丝毫影响。
3 ) 电影与小说差不小
无意中又看了一边老版的电影,老好莱坞的明星们现在看起来依然光鲜靓丽,风采仍然令人仰慕。就电影而言也许是篇幅所限,电影着重在回忆中体现的颓废生活,用语言表达出精神痛苦,相对小说而言,太过单薄,线索少了很多。也许需要更好的导演,也许拍成电视剧更好,不过这部小说并不长于情节,思想、内心活动确实不好表现。电影给6-7分差不多了。🤔
4 ) 迷失乞力马扎罗的豹
又看了遍《乞力马扎罗的雪》,没了第一次的意犹未尽,多了份人生感慨。
片中有一个值得回味的谜语: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白雪皑皑中有一具豹的尸体,它在寻找什么?
这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因为每一只豹都会有林林总总的选择。问题的关键是豹为什么会出现在雪山上?它是否应该追逐那令其付出生命代价的猎物?
也许每只豹都曾迷失过,其实迷失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踏入不该涉足的雪域之后,没有迷途知返的判断。豹有追逐的天性,是动物界的强者,但若大自然之中也有禁地。再向前一步,会离猎物更近,而自身也面临更多风险。为了生存而追逐,而追逐的路上却一点点忽略了最该守护的生命。雪域之中,该继续向前,还是回到森林?这是一个需要经常权衡的问题,答案并不确定。
我一直怀疑豹横尸雪山的谜面。从小看《动物世界》,那些凶猛的食物动物,似乎不会对猎物穷追不舍到绝境的程度。它们的本能智慧之一就是懂得适时停止追逐,重新寻找目标。坚持一意孤行的,可能只有人吧。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易于迷失其中的雪山。雪山万万千千,有的叫旧情新愁,有的叫懒惰,有的又可能是自卑,还有的是自负等等。我们被环绕其中,难免不误入其中。当刺骨的寒冷袭来,希望有足够的勇气支撑着我们果断回到森林。
5 ) 一根火柴2根香烟,擦出爱情的火花
《乞力马扎罗的雪》电影有很多舞台的表演感,很有年代风格,但是不浮夸。有些镜头的设计,感觉就想油画作品中人物的摆位和用光。喜欢男女主角在塞纳河河畔用一根火柴同时点着2根香烟的场景。慢慢的拿烟的过程代表了男女双方想要又不确定的心理变化,而迅速的划出火柴,这也擦出心中爱的火花……
男主到底爱谁,怎样去爱...
在受伤的病床上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女人都要这样伟大,伟大到牺牲自己,来换得让自己存在于对方身边的处境。海伦成功了,辛西娅失败了,也许正是前者的失败,才有了后者的成功。
6 ) 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演员????我实在是想吐血了(内详)
。。。。。。。。。。。。。。。。。。。。。。。。。。。。。。。
。。。。。。。。。。。。。。。。。。。。。。。。。。。。。。。
。。。。。。。。。。。。。。。。。。。。。。。。。。。。。。。
。。。。。。。。。。。。。。。。。。。。。。。。。。。。。。。
。。。。。。。。。。。。。。。。。。。。。。。。。。。。。。。
。。。。。。。。。。。。。。。。。。。。。。。。。。。。。。。
。。。。。。。。。。。。。。。。。。。。。。。。。。。。。。。。。。。。。。。。。。。。。。。。。。。。。。。。。。。。。。。。。。。。。。。。。。。。。。。。。。。。。。。。。。。。。。。。。。。。。。。。。。。。。。。。。。。。。。。。。。。。
在国外网站混了5年 (02-07) 主要是imdb 和一些blogs 。。 最让我感到不解的就是ava garnder 被 80%以上的人公认为有史以来最美的女人。。。 。在我看来她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 但是我一次次受到打击。一次次看到我喜欢欣赏的不得了的女演员,被100%一致通过为 和ava比起来差了太远了。。我实在要崩溃了。。
hollywood40-50年代演员 在我口味看来也就jayne mansfield 之类比她弱而已。但是ava的垄断简直让我吃惊,这个长的象土观音的女的就这么有魅力? 虽然口味不一,我尊重别人的思想。。。。
其实讨论她的不多,甚至可以说崇拜她的也不算多, 但是一谈到美,马上风向一转,异口同声都说她美, 而且还是第一。。。。。。。。。。。。。。。。。。。。。。。。。。。。。。。。
海明威把自己一生诸多重要的经历和片段都放在这个名叫哈里的男人身上,如参加西班牙内战,在巴黎贫困潦倒的岁月,观看斗牛比赛,去非洲打猎,以及与诸多女人的情爱故事。哈里身上有海明威自身的特点,自信、大男子主义、精力充沛、对冒险事业充满激情、热爱写作和威士忌,以及对女性的追逐。电影基本还原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更像一篇影像小说。
失败的改编,跟原著不一样,而且人物没有什么感情,本来是探讨人生价值和意义,怎么变成了难忘旧爱,呃。男主女主颜还不错吧,衣服也是好看的,非洲画面也还不错吧。
“佳片有约”补完
我要想想他要表达什么?
是什么让你无暇顾及所爱人的感受而步履匆匆,又是什么让你停下脚步追问你的内心。故事不错,但是里面的感情戏有些不够深入,整体显得拖沓。有机会看下原著~
每次都错过。。。
少有人会为自己爱人的自由理想而牺牲自己为其买单,我有时候相信它只存在于美丽的爱情电影里,却会被感动。当这样的人真出现时候,我不会在迷失了,抓住她永远不会放开。
-you shouldn't drink too much - there're a lot of things i shouldn't do too much i shouldn't love you too much
Gardner+Peck值四星。本子一般没改编好。Harry在精神恍惚的时候喊道“担架员!”,让我想到了Kane死的时候喊的Rosebud
伊娃加德纳。海明威女郎。
相比起原著我更爱电影,改变的好结局,让人有希望:)也许是对派克的好感,总觉得他是阳光、向上的~
颓废确实很美,就像乞力马扎罗的雪,但又否值得?有雪的地方很多。真的得相信one women,one book吗?人生的选择本就无常。
孤独与自由形影不离。自由的人必定孤独!爱情我不了解。但我知道家不重要!对家的迷恋导致了中国今日的落后贫穷无知,我只能说今日之中国仍然无可救药的崇拜家庭。我宁愿是那只豹迷路致死。
就是这部片,让我觉得很多女生围着派克争宠是正当的。派克就是神。哈哈其实片子有点装,不过没关系啦。
大男子主义海明威的半自传,所以作为叙事主体的哈利自恋、自私、作~女人想要的是安稳,而男人渴望冒险,派克太正直又英武,演作家合适但演多情的作家不妥。其实片名该叫《我与三个女人作死的一生》~
这个算是海明威的自传吗?剧本好,导演和演员要轻松许多了。他的那个最心仪的妻子真是贵气啊!派克这个时期还挺壮硕的。
2002.9.28 cctv6
改编小说,呈现方式也是偏文学的,但画面质感还不错。Gregory Peck气质对于这个角色来说还是太正派了点。
自信的男人也有弱点,他背后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那位女性可能因为对他的理解而自我牺牲,这种牺牲带来的是两个人共同的痛苦。什么可以面对这种磨难,真诚。
在未曾经历时,山是面前那座山,沧海桑田之后,明白世事与自己,山就成了身后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