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最后的宣判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翟乃社  寿阳  宋茹惠  

    导演:庄红胜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2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3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4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5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6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3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4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5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6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7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8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19最后的宣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4:20

    详细剧情

    方小如因涉嫌贪污公款被公安机关逮捕,审讯人员安正凭直觉发现这不是一桩简单的贪污案。经过调查,方小如深爱着一个叫常青的人,并同他生有一子。两人之所以没有结婚,是因为常青有一个患病的妻子。安正通过常青,了解了他与方小如真挚感人的爱情经历,在常青记述的爱情日记里,安正终于发现了方小如的做案动机。

     长篇影评

     1 ) 雪国列车

    最早逃离体制的“七人”被车窗内的人们讥笑,他们冻僵的尸体被当成孩子们的教材;柯蒂斯领导革命反抗体制,宋康昊父女对车厢的爆破则是打破体制,打破之后,体制再也无法复原,但代价巨大,幸存者走出车厢之后生死难卜……这就是体制的本质:人们通过精心设计的体制得到庇护。 《雪国列车》虚构了一个人类面临灭绝的未来,地球冰封,幸存的极少数人类在一类永远不会停止的火车上环绕地球,因出所在车厢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等级,底层的人民一直想造反,于是在一个叫吉列姆的精神领袖带领下,一次次的掀起暴动,一次次的失败,最终在“美国队长”的带领下终于有希望终结列车创始人威尔福德的统治,而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统治者精心设计的圈套,唯一的变数就是出生在列车上,父亲是宋大叔,母亲是逃被冻死在火车之外爱斯基摩人的小姑娘尤娜,对于漫天的风雪,她无所畏惧。

    《雪国列车》是人类社会的缩微版,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不断地被各种各样的宣传和认知洗脑,列车上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小孩子一出生,处于统治阶级的就会被灌输威尔福德是救世主,从小需要服从和维护现有统治。后车厢的孩子则是充满仇恨的教育,你现在生活的如此悲惨是被前车厢的人强加的,要想活得像个人,就要反抗。列车如同世界贫富的两极,随时都将爆发一场起义。在短短的十七年间,起义爆发了很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他们的领袖变成了柯蒂斯,一个众望所归的年轻人。

     2 ) 《雪国列车》的马列主义隐喻解读(剧透)

    剧透提示:本文彻底剧透。未观电影者请慎重阅读

    深夜看完电影后,睡不着觉写的本文。语言混乱处还请见谅。




    正文:

    雪国列车这部电影,本人给它打十分。

    倒不是因为本人认同该作的全部价值观,而在于它极为艺术化、戏剧化,充满浓烈情感的表达手法。

    这些话不多说了。接下来解读一下这部电影的各种政治隐喻。

    一、列车

    毫无疑问,列车隐喻着人类历史上的一切阶级社会。电影剧情对这个隐喻已经展示地比较直接了,从车尾到车头:

    *尾部车厢,象征着阶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最为凄惨,也最具GM性;
    *蛋白质块生产车厢,象征着给底层社会提供生活最底保障品的最下服务阶层;
    *维护列车秩序的军队,象征着国家的暴力机器,他们在最底层的边缘;
    *植物区、水族馆等,象征着技术劳动者的中间阶层,相对于底层而言待遇稍好,但对社会变革无所适从,他们既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权威,又对底层劳动者怀有同情与恐惧;
    *高级乘客车厢:象征着腐朽的统治阶级,越往车头走,堕落地越彻底
    *引擎车厢:象征着阶级社会最高统治者,一直控制人类社会方向的最少数

    这些隐喻展示地已经很直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高潮部分的一段台词反而过于直白:“这列车就是世界,我们就是全人类”。如果讲究留白的美感,不用这么直白

    关于列车的第二个隐喻,“方舟”哲学,这个后面再讲


    二、列车的暴力机关

    在电影中出现的列车统治机关,象征了阶级社会中几种代表性的专制暴力。

    例如最开头出现的士兵,完全按照美国大兵的形象打扮。其实很多装备细节都是多余的,如此形似的形象,就是映射现代资本主义“民主社会”里的暴力机关。

    注意一个细节,那些大兵在执行秩序时,对妇女会说“mam”,女士,用词还显彬彬有礼。和接下来的暴力相比,之前的伪善昭然若揭。这就是暗示现代民主社会里名义保护人民,其实是捍卫阶级社会秩序的国家机器。


    那个戴眼镜,口含假牙的女头目,形象打扮让人一看就联想到1984。这个形象毫无疑问,是影射所谓“斯大林主义”下的极权官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的政治倾向或许更偏向托派和第四国际。不过,从此引发的理论派别争论,无法掩盖这部电影自身的GM性。

    水源车厢前的蒙面军队,则一看就让人想到当代的极右纳粹民族主义者,军国主义(注意蒙面人还用日语喊了万岁),以及各色法西斯。用的武器也充满了血腥和残忍的意味。他们当然象征着历史上极右的极权暴力统治机关。

    从美国大兵,到极权官僚,到法西斯屠夫,这个排比顺序,揭露了作者对阶级社会伪善的认识。阶级社会的秩序是第一位的,底层的劳动者反抗越激烈,统治阶级的伪善面具就私下越多,他们的本质是极右法西斯式的。


    三、人名

    我个人确信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有符合西方历史文化的隐喻。但个人知识太差,说不出内在的联系来。这里就跳过


    四、老人导师吉列姆

    老人吉列姆的形象,与托洛茨基非常相似。在电影中隐喻的是GM先知。

    围绕吉列姆有两个关键故事,一个是割肉饲人,一个是他和列车发明者wilford是好朋友。都需要详细解读。

    五、导师吉列姆和列车长是老朋友

    先说老朋友的问题。社会GM的先知,马恩,自己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甚至本身就是统治阶级一员。最早研习的绝大部分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用于维护统治的工具。他们本该是统治阶级在底层群众中最直接的宣传工具。

    吉列姆和wilford是老朋友,就是这种关系。此外,列车长说老吉列姆经常和他长谈。这个是符合历史的,因为GM的先知很大一块的精力用在与旧的统治阶级哲学和理论对话、辩论,比如资本论。


    六、吉列姆走向GM的新生

    老吉列姆从列车长的协助者,变成GM的先知,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他割下了自己的肉让别人吃,以此来阻止尾部车厢的自相残杀。是人民的痛苦,尤其是孩子(象征着人类的未来),让他觉醒了。割掉自己手臂,绝对不是计划的一部分。

    这特别像恩格斯。恩格斯本来是工厂主的儿子,当初让他去工厂是为了学习管理技术。可恩格斯亲见工人的苦难,反而成长为坚定的GM者。

    此外,托洛茨基本来也是富农的儿子。他看不惯父亲对雇工的剥削,萌芽了GM意识。当然,毛更为典型,毛自称第一个GM的对象就是自己资产阶级的父亲。


    七、周期性的GM

    列车长wilford说,自己和吉列姆老朋友商量好,让他到列车的车尾,定期煽动GM。利用GM来削弱底层和上层人口,使列车保持平衡。

    列车里周期性GM的隐喻,直观地象征着阶级社会里周期性的社会危机。

    列车长GM周期性的解读,也恰恰是剥削阶级自己对GM的解读。许多anti-revolution理论,尤其是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的统治哲学,就把历史上的社会危机和GM,解释为人类发展过剩,而生产力不够,导致的混乱(chaos),是混乱(chaos)而不是进步(revolution)。这种混乱削减了人口,也削减了与生产力的矛盾,从而又让社会重新回到稳定,当然是阶级社会秩序的稳定。

    而马克思主义看待经济危机,却认为是剥削的直接结果,社会不公平,尤其是经济上的不公平,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


    八、列车长送出的纸条

    电影中,列车说自己是周期性GM的缔造者。这个隐喻恰恰是符合现实的。在阶级社会里,无论是天灾还是经济危机,剥削阶级的最高层其实都是看到了危机的发生的。他们不去试图阻止危机,他们的选择是利用危机本身牟利。粮食饥荒时有投机倒把,股票跌落时可以唱空,金融危机时进场抄底,战争中倒卖军火等等……

    他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看到了社会危机的到来,还会想尽各种办法在社会危机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在当代阴谋论中,更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统治世界的极少数寡头们,策划制造一系列的灾难事件,让全人类人口下降至五亿左右以维持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也不至于让地球环境灭亡。

    电影中一个贯穿的谜团,就是在蛋白质块中的红纸指令究竟是谁发出的。结局告诉我们这反而是列车长亲自发出的。


    九、老吉列姆利用纸条掌控GM的节奏

    按列车长的说法,吉列姆是知道GM背后的目的。他如果不是与列车长合作实施阴谋,为何还要按纸条的指示指导GM,而不是揭露它呢?

    这个隐喻恰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GM原理。剥削统治阶级知道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来临,把温和的反抗当成减压阀,同时当成剪羊毛的重大机遇。但同时,对底层劳动者的GM者而言,也只有在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关键时期,才迎来GM的高潮机遇。因此吉列姆觉醒了之后,也是要伪装成和列车长配合,以促成GM的。即便以牺牲为代价

    十、老吉列姆的两重性

    这种对GM的污蔑,主要的论据就是历史上不成功的GM。这个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个前提和对立面。在马、恩、列之前,gm的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奴隶翻身做奴隶主,农民翻身做皇帝(后面会详细分析)。另一种是有限的斗争,典型代表是工联主义等。这些斗争虽然也轰轰烈烈,但只是争取底层个人的、一时的利益,却不能颠覆阶级社会的根本秩序(不能打碎列车)。客观上反而成为统治阶级的帮凶。

    马列主义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反对工联主义、修正ism、社会GM党、费边社、堕落后的社会党国际等等。这些派别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党。

    这些思想或者主张用温和的反抗,争取统治阶级的让步;或者主张盲目的恐怖主义,以发泄对剥削统治的仇恨。但都不懂得重建新秩序的必要性。

    老的吉列姆,就代表这类GM者,同时也是列车长(最高统治阶级)的协作者。更具体一点,他象征着马克思恩格斯等先驱创建的社会民主党。所以吉列姆称自己“I am the shadows of shadows”。

    吉列姆被杀,也是很有趣的隐喻。列车长说他没能控制住GM的步伐。这也隐喻了当代社会党在阶级社会里的地位。他们代表底层群众,在社会危机爆发时进行有限度的斗争,此时他们的地位是得到统治阶级认可的。一旦社会党变得更富GM性,就会被统治阶级视作背叛者,无穷的扼杀。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作为社会民主党中最进步的领袖,在旗帜鲜明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人枪杀,非常相似。

    十一、老吉列姆和新领袖柯蒂斯的关系

    社会民主党由于理论的不够彻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了反GM力量。但另一方面,社会民主党也孕育了ccp.。后来的以列宁为领袖的俄国ccp,最早也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派(布尔什维克)。

    精英化的社会民主党孕育了群众性更强的ccp,这和电影里老吉列姆培养的男主角柯蒂斯的过程是一致的。相比于老的社会GM党,列宁式的ccp更主张吸收劳动人民中的进步者,尤其是工人中的进步者加入。

    领袖从吉列姆向柯蒂斯的过度,也隐喻着社会GM从精英知识分子主导,向底层人民自己主导的GM进化的趋势。

    柯蒂斯最后的决断让他彻底超越了老吉列姆。新的GM者不仅站立在他们肩膀之上,还要以相反的方式超越他们,不再成为最高统治阶级的协助者。

    十二、柯蒂斯的原罪

    到电影的末尾,我们知道,柯蒂斯在刚上车陷入饥荒后,是吃过人的。他甚至知道婴儿的味道最好。这是柯蒂斯内心最深处的原罪。

    这个恰恰是对阶级社会最深刻的分析和揭露。在一切阶级社会的最顶层,人民过着最为穷困窘迫的日子。天灾人祸之后,人相食的悲剧是切实发生过的。电影中的人相食是一个特别强的隐喻,在人相食之外,底层社会的穷人们也陷入互相欺诈、抢劫之中。用劣质的食物骗钱,抢劫,偷窃等等。

    权贵阶层以此来批判最底层。用教育车厢小孩的话说,他们是吃自己拉的屎的猪。可别忘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刚一上车,士兵就收走了我们的全部财物”。这才是人相食的根本原因。

    而底层劳动者脏、乱、差,互相争斗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剥削阶级对把底层剥削到无法生存又无力反抗的地步。底层的人民往往陷入不去掠夺其他穷苦人,自己就会死的道德绝境。而与此同时,剥削阶层却过着富裕的生活。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底层社会人相食的惨剧,是靠最早一批理想主义者,以割去自己的肉来保护他人的方式终结的。他们的大无畏奉献精神,让底层人的人性觉醒,从而学会团结起来而不是互相争斗,共同反抗阶级社会。

    十三、柯蒂斯说,要夺取列车的引擎

    柯蒂斯认为过去的GM者不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走得不够远,没有去夺取引擎。他要下决心夺取引擎。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隐喻。引擎就隐喻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前面说过,历史上代表底层群众的反抗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温和的反抗者,他们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去夺取引擎”;另一种反抗者,他们的明确目标是“夺取引擎”。在马列主义的谱系里,夺取引擎意味着“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民主党、形形色色的其他反抗者(尤其是资产阶级与小资民主党派),和ccp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试图“夺取引擎”,用暴力GM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十四、柯蒂斯最后也没有夺取列车的引擎

    这个隐喻暗示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争论点,对待“国家”的态度。马克思他们写的“法兰西内战”,和列宁的“国家与GM”,要点就是讲述这样一个道理。对无产阶级而言,夺取国家到手之后,它本身就成为最大的祸害。必须要打破国家机器,使它进化到新的形态

    电影中的隐喻非常精妙。当柯蒂斯终于走到列车头部的引擎车厢时,他才看到了全部的真相。所有人都依靠这个列车在生存着,“我们都是这量列车的囚徒”。只有保持列车的前进,同时保持列车内“生态系统”的均衡,大家才能生存。更残酷的真相是,列车的零件损坏了,要让列车继续前进,必须要靠尺寸合适的小孩子做机械化的奴隶去维护它的运转。

    当柯蒂斯终于走到列车的头部时,他才发现即便控制了列车,也永远无法改变列车的黑暗秩序。这就相当于GM者爬到社会最顶层时才看见的问题,旧的国家机器要延续下去,他们就必须做新的剥削统治阶级,不是去终止阶级社会的秩序,而是维护它继续运行下去。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无不如此。即便是ccp领导的社会主义GM,也许多都走向了修正ism,让阶级社会复辟。所以列车长才如此自信满满地说服柯蒂斯,要让他做列车新的领导者,就像让农民起义的领袖做新皇帝,或让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去做新的垄断剥削阶级一样。

    十五、雪国,列车,方舟

    现在要再次介绍列车这个隐喻的更深层含义。世界陷入雪国,人类大部分灭绝,只能生活在一个奔驰的列车里。这寓意着人类社会的起源。原始社会更早的时期,人类是在一个丛林法则的世界中生存。他们组建了国家来保卫自己,获取资源繁衍,以及改造周围的环境。

    当阶级社会出现以后,剥削阶级最大的统治意识形态就是这样:世界是一个难以生存的世界,而国家是全人类共同生活的“方舟”。一旦打碎了国家,如同打破了方舟,所有人都要灭亡陪葬。这就是影响最深的anti-revolution理论,让许许多多的人无论自己生活多么惨痛,却不敢颠覆整个秩序,害怕连被剥削的人生都在乱世(chaos)中失去。

    这种共同体关系,电影中用非常戏剧化的场面来表达。就是列车通过叶卡特琳娜大桥,度过新年时,厮杀中的双方居然停止砍杀,集体倒数,欢呼“happy new year”。如此超现实的画面,就暗示着阶级社会中用国家兴衰来绑架被压迫的人民,以此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


    十六、环形铁轨

    环形铁轨暗示着历史周期率。既然毁坏引擎导致人类的灭亡,而保护引擎又意味着GM者称为新的统治着,就说明用我国的话说,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环形铁轨遍布全球,隐喻着如果不打破列车本身,GM也无法改变阶级社会,周而复始的历史,将是全人类所有文明的共同的宿命。暗示GM的唯一出路,不是夺取引擎(政权)而已,而是打破列车(阶级社会)本身。

    十七、冻死的七个人

    冻死的七个人是最早GM的一批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冰雪天地下生存,然而却冻死了。这隐喻了第一批试图走出阶级社会的先驱。而他们的出逃与冻死,直接隐喻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是因为他们既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更缺乏建立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

    而这个“客观条件”,在电影里表现为冰雪终于在逐步融化,而隐喻的理论概念,当然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里,正是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时代,才使得科学的社会主义真正能够实现。这样的观点写入了ccp宣言。

    包括柯蒂斯在内,面对这个预言(韩国人想要炸掉列车的门),第一反应也是你疯了吧?这隐喻了在打破一切阶级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预言面前,旧时代人们的惊讶和不敢相信。

    十八、列车长

    列车长最早是贤人,最伟大的人,他预料到雪国的来临,并建造了永动引擎的列车,拯救了许多人。列车长隐喻了国家的起源,他也象征着人类文明最早的贤者。然而这些最初的贤者,却慢慢演化成了阶级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蜕变成了剥削阶级。如果放在中国历史上,列车长则是伏羲氏、包牺氏、轩辕氏、神农氏等。直到大禹治水之后,他的儿子成了夏朝的第一代君主,从此国家不再是天下为公,而是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己之私。

    而统治阶级最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构建、维护一个阶级社会,使之变成了全人类的牢笼。

    柯蒂斯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列车和历史之后,对列车长陷入两难情绪,也象征着这样的疑问:最有利于人民的领袖,蜕变成了剥削压迫人民的罪魁祸首后,怎么办?

    十九、破坏列车

    列车意味着阶级社会,铁轨意味着周而复始,永动的引擎也意味着永远的剥削秩序。GM变成了屠杀人民以实现“生态均衡”的工具。最终要打破这个周期率,不是靠夺取引擎,而是靠破坏整个列车。这当然就隐喻了从ccp宣言,法兰西内战到国家与GM中的最高理想和唯一出路,改造国家机器,终结阶级社会。

    破坏列车造成的后果,是遭遇雪崩而车毁人亡。在马列主义的视角里,这当然是一个很悲观的论调。一定会引发影迷们的讨论:该GM,还是放弃GM?

    但主角柯蒂斯做出了他的选择。当他了解大部分真相时,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去维护这个残酷至极的剥削社会。但他看到孩子被当成零件奴役时,被毒舌蒙蔽的良知彻底觉醒了,为了保护孩子,不惜造成列车的覆灭。

    这是柯蒂斯的选择,隐喻了ccp人GM精神的源泉和坚决性。这种最彻底斗争精神总是与被剥削压迫最深重的阶层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句名言:“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质疑这个结果的观众,最好也思考一下《三体》中的一句名言“给文明以岁月,还是给岁月以文明?”

    二十、关于结局

    结局带有强烈的末世情怀和宗教色彩,反映了作者的悲观面。这点是本人比较不喜欢的。

    二十一、其它的一些隐喻

    电影中,GM者藏起武器,害怕给小孩不良的印象;而特别和蔼可爱的怀孕女教师,却当着学生面悍然拔枪杀人。而分发新年礼物貌似慈善的仆佣,其实是大屠杀的执行者。这两个隐喻的意思不言自明。

    电影中,儿童象征着人类的未来。有三种儿童,一种是底层劳动者中倔强生存的儿童;一种是权贵阶层被深度洗脑的儿童;第三种是最终被当成列车零件,机械化地维护阶级社会秩序的儿童。这也象征着人类的三种未来。

    导师吉列姆是因为儿童而觉醒,他割去了自己的手臂作为赎罪,走上了彻底GM的道路。遥相呼应,柯蒂斯最后也是为了保卫儿童而彻底地GM了。

    火在电影中有许多次应用。一次是照亮黑暗的火炬,一次是点燃炸药的火种。它的意义也是不言自明的。《无人区》的一句话特别适合用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不是放弃自私,而是人类会使用火”

     3 ) 当“革命”变成“安全阀”

    适宜人群:奉俊昊粉,动作片粉,暗黑系科幻影迷,中二愤青
    不宜人群:文艺爱情片粉,晕血者,中二愤青
    注意:一点爱情都没有。

    《雪国列车》的剧本改编自曾获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作品,讲述在今年7月(没错,2014年),全球79个国家为了逆转温室效应,往大气层中散播了制冷剂CW-7。没想到气温骤降,全球被冰雪覆盖。幸存的居民登上了威尔福德公司制造的环球列车。这列由天才设计的列车由永动机牵引,按社会阶层从前到后安排车厢,每年巡回全球一次。故事以好莱坞常用的英雄叙事开场,讲述尾厢人民在造反青年柯蒂斯领导下掀起了一场革命,随着义军节节突破车厢向车头进军,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一部反乌托邦的商业大制作,早有《银翼杀手》和《黑客帝国》等珠玉在前,《雪国列车》在科幻设定方面可以说并没有太多亮点。且不说永动机的设定本身就违反物理定律,茫茫雪国中的铁路为何不需要检修,以及列车为何非要每年在铁路上巡游,这都是一些形式感大于现实感的设定。观众与其把它看作科幻电影,还不如把它当作一部类型化的寓言电影来欣赏更好。

    “破雪者号”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影片一开始就利用各种强烈的对比,把穷人和富人,有权者和无权者阶级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阶级并非社会的全部,随着革命者从末尾向车头挺近,影片表现的阶层逐渐升高,个体自由与整体生存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起义领袖柯蒂斯从革命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在车厢肉搏一段戏里,他为了生擒人质不惜牺牲自己的兄弟,达到了为大我而献身的崇高境界。但在影片末尾,在经历了“平衡论”的洗礼之后,他毅然做出了车毁人亡的“非理性”选择,表明他在自由地死去和蛆虫一般活着之间选择了前者。全人类为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幸存者赢得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奉俊昊给这个寓言包裹上了十分类型化的外壳。封闭的列车环境将矛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死局,是商业片的常用套路。而节节递进的占领车厢过程犹如电子游戏过关打怪一般,将风格多样的动作奇观串联起来。以韩国动作片标志性的飞踢拉开序幕,影片依次展现了血腥的冷兵器对抗、桑拿蒸汽中的追逃、幼儿园大屠杀和一夫当关等充满趣味的动作场面。双方的战将各出奇招,从汽油桶攻城到单兵对决,营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对抗高潮。奉俊昊早在《汉江怪物》中就展现出驾驭动作场面的天分,这次对节奏、类型的把握更为精准。单以动作戏而论,可谓量大味足,好看。

    影片的每个人物都经过细致的琢磨。“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扮演的主角柯蒂斯从“恶人”到“义人”,再到“真人”,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心路,最后的断臂呼应着吉连姆当年拯救孩子的义举,完成了自我救赎。虽然被别的配角抢去了不少风头,但角色性格很丰满。蒂尔达•斯文顿扮演的童花头女干部集天真、古板和邪恶于一身,是影片中最抢眼的角色之一。自然,奉俊昊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的好基友宋康昊安排一个最酷的角色——安保设计师南宫明秀,这个“职业带路党”堪称影片最大的伏笔,在三大幕后黑手中,只有他持续关心着窗外的气候,而且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革命中积累着力量。高雅星则继《汉江怪物》之后第二次扮演他的女儿。

    奉俊昊的影片最好看的一点,就是把技术、叙事和血性巧妙结合在一起,那种独特的味道,在世界影坛也不多见。《汉江怪物》中学生运动领袖用燃烧瓶对抗象征美帝和官僚的大怪物,给动作戏添上了一层热辣辣的“造反有理”的气质。这是越来越迂腐的西方电影难以再现的风采。在少数几个风格相似的异数中,昆汀•塔伦蒂诺的几部近作已经转向拿历史上的纳粹和奴隶主开刀,充满了无趣的政治正确。埃德加•赖特的作品则走向电子游戏化,变成了无厘头喜剧。《雪国列车》虽然是奉俊昊的第一部英语电影,却无疑是他把自己的世界观表达得最完整的的作品之一,丝毫没有面对新市场的怯意。影片中那个整体均衡至上,连革命都变成了社会安全阀的“破雪者号”,未始不是今日世界的缩影。那些敢坚持自己理念的人或许会犯错,但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

    以上是给凤凰网写的稿子,没劲,别看(当然你已经看完了哈哈!),下面是二刷的一些感受,供讨论:

    数了一下列车的每节车厢,从尾厢开始,1食堂(领蛋白块儿的地方),2,隔离车厢;3,监狱;4,一节空车厢,有床、桌无人,应该是看守休息的地方;5,食品车间;6,sleeping car(标牌上写的),肉搏战的战场;7,供水车厢;8,农作物车厢;9,水族馆;10,冷藏车厢,保存牛羊肉的(但没说牛羊养在哪儿);11,课堂;12和13,两节软卧车厢,里面有牙医、裁缝等各种服务;14,酒吧;15,发廊;16,泳池;17,桑拿;18;黑暗的一节车厢,柯蒂斯死里逃生后从里面穿过,没有细节;19,迪厅;20,铺满毛皮的沙龙;21电子控制室;22,机械设备,桥和通往外面的门都在这里,23,神圣的引擎。

    尾厢有多少节?不知道。按人口说,18年前上来了1000多人,那怎么也得有十几节。自相残杀死了一些,后面处刑时的目标是杀掉74%,剩下18个,也就是原先总共还剩七八十人。我猜的。

    一开头的画外音里说,发展中国家抗议使用cw7,为什么?

    课堂教学内容:列车一年运行438000英里,也就是说,时速大概是50英里。

    影片的动作指导是《东方的承诺》的Julian Spencer,所以看到桑拿浴打斗,有点穿越了……

    车厢肉搏那场,动作本身拍得一般,那么拥挤的空间,按说应该是兵阵式的步步为营才对,呼应一开始汽油桶攻城,有战争感,结果被拍成了小混混街头群殴,大开大阖啊那叫一个。我只好安慰自己,“好吧至少没有慢镜头”。结果马上就给你来了个《斯巴达300》……我去你NND!还好,小奉拿捏节奏不错,斧头沾鱼血、新年过桥都是很好的调情戏。

    一个小bug:斧头党明明都是蒙头遮眼,后面一个摘下夜视镜的镜头里,眼睛部分却是露在外面的。

    既然子弹能打穿车厢的玻璃,南宫为什么不在那里引爆炸药呢?可能是因为克罗诺还没有收集够,另外他也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而这一切都在毛皮沙龙(第三节车厢)里。

    威尔福德说枪毙老纪廉是因为起义突破了预期的控制,这明显是扯谎。真正的原因是纪廉在与柯蒂斯分别的时候告诫他:“一见面就割掉威尔福德的舌头,不要给他说话的机会”,还让养子跟紧他。说明纪廉已经开始相信柯蒂斯是个更好的领袖。处死是为了惩罚他的背叛。

    关于柯蒂斯最后的选择。威尔福德最后试图说服他,人性不可改变,要保留残存的人性,屠杀、阶级、机械的工作都是必须的。“我们就是人性,拯救人类是你的命运”。换了站在引擎里的人是我,估计会先把权夺过来,慢慢想办法改良,外面的雪不是开始化了么?总有人类的生路。但是中二病的热血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啊,“救救孩子”的激情一上来,谁还记得平衡不平衡?这就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看看深作欣二的《复活之日》就知道,最热血的日本导演,碰到这种情况也会冷静下来的。

    但是,小奉管你那么多……

    ps:推荐各位看一下这个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27172142/,很多问题在里面都有答案。还有很多好玩的花絮。小奉和蒂尔达·斯文顿真是剧组的两大萌物!

     4 ) Never ending story

    因为之前没有看过一点点预告,所以一直以为是一部以视觉和想象力取胜的科幻电影。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完全改观,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规则和法律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第二则是究竟是绝对的平等重要还是相对的公平重要。显然这都不是SF的范畴。

    在末节车厢中度过了黑暗和无人权和自由自尊的18年而揭竿而起,一起战斗,一起疗伤,这种剧情看多了倒也没有什么新意,只是这次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在疾走的中维持地球最后的生命的列车,所以看起来似乎是有点意思,我对这部电影整个一个是慢热,当看到纯真的孩子完全被洗脑,还是前一秒是天使的面容的老师后一秒变成了失去灵魂的杀人机器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了一点震撼的感觉,接着是目睹了上层社会车厢乘客依旧奢侈萎靡的生活,一直共同奋斗的朋友一个个牺牲,被认为是精神支柱和灵魂领袖的人死在自己的面前,我才开始一点一点被电影打动。

    当南宫和Curtis坐在最后一扇门面前,讲述了婴儿,母亲和老人的故事的时候,我还在唏嘘人心就算再泯灭终究还是存在的,可是当听完Wilford和Curtis的对话,知道了Gilliam这个慈祥无辜善良睿智的老头居然是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人的时候,简直就能用三观尽毁万劫不复来形容我的心情。

    更让我觉得可怕的是,我竟然没有恨Wilford, 我恨的只是他们自己在享受的同时虐待和奴役最后一节车厢和同类,恨他们的冷酷无情与残忍,恨他将小孩在放在地板下充当零件;但是面对零下60度的严寒,当列车就是唯一的希望时,他要维持Engine永远的运转,维持列车里面的Balance, 一切的辩解,虽然我也认为这是辩解,但是也显得有那么一点点在理。在他给了Curtis最后一个小纸条,写到Train的时候,眼前是这个世界得以存在的自己毕生希望能够拥有的Engine,门外是还在打斗厮杀的同类,Wilford要维持balance的话在旁边隐隐回响;难道一定要我停下这个,还是我来当新的领袖?

    南宫和Curtis都是寻找新世界的人,只是一个是修正现有的世界建立一个新的公平的System,另一个则是要寻找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不过不知道如果Curtis没有看到地板下的孩子,会不会无视Yona的要求和南宫的牺牲,放弃自己的坚持;也不知道如果南宫没有看到融化的飞机,是否还会拼了老命打开门重新走到外面的世界。

    还记得我们当初学self-leadership的时候,就曾经开玩笑的说self-leadership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没有什么区别,领导强加要求与你的时候你会消极,怠慢,但是当他开始给你发挥的空间的时候你便开始对他感恩戴德,当然我并不是说工作环境下的self-leadership不好,只是认为这在本质上和福特主义并没有区别,无非是为了effectiveness和motivation,好创造更多的利益。

    同样,所谓领导者和独裁者,领导和统治也只是在一线之间,本质上似乎也并无差别。如果列车里的Wilford并不是用单纯的暴力去统治末节车厢的人,而是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去管理,末节车厢的人对Front的仇恨和渴望是否还会如此强烈,他们是否会不顾那扇门打开后面藏着什么危险,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去换取更加”光明的明天“。

    说道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我在坐飞机的时候,从来不会想为什么会有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反而会感谢经济舱的存在,你花钱做你的头等舱,我省钱做我的经济舱,互不干扰皆大欢喜;基本上这是因为几个小时,即使是几十个小时的飞行,并没有挑战到我的底线;但是在坐火车,特别是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买到卧铺不得不挤在吵闹肮脏的车厢里的时候还会想为什么不拆掉几节卧铺,让更多的人坐车的环境能够更好一点,当然,如果能买到卧铺的话,还是会心安理得坐上去,躺在床上庆幸这次买到了卧铺,全然不记得自己想要拆掉卧铺,让所有人享受到平等的乘车环境。

    没错,我也是一个承认相对的公平的人,承认社会阶层和地位的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不知道哪一天我所相信的这个价值观会因为我自己遇到了不公了之后而全部坍塌,而我不得不承认过去的我也是伪善的虚假的存在。

    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感到的唯一的遗憾,雪国列车这个世界只有两个两个极端,极度奢侈的上流层和极度受到压迫的底层,而原本应该占据社会最大部分的中间阶层却没有存在,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人(话说我妈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主要用于教育我要珍惜现有的也不要去嫉妒别人。)上流层和日益荒唐奢侈,底层人受不了压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时揭竿而起我一点都不奇怪,正所谓物极必反,我最最好奇的是,中间层的普通民众是希望守着自己现有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同样希望建议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当然前提是自己的现有利益受到损害,甚至会牺牲自己的性命。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压抑的是:
    虽然最后一幕,满眼的雪白是那么纯洁和平静,北极熊的眼神柔和,孩子的目光坚定,但是新的世界建立了之后,新的Wilford会再造一个新的engine,产生新的head和foot, 新的rule,新的system会造成新的不公,继而会有新的忍隐,新的爆发,新的反抗,新的流血和牺牲,就这样一直重复,人类为了幸福和平等做出的努力既让人感动和尊敬,同时有是那么无力和脆弱。而engine永远在运转,列车永远在前进。。。。

    最后说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演员,首先当然是主演Tilda,对wilfor的尊敬和对末层车厢人的冷酷,以及被抓住之后的嘴脸转变,整个表演淋漓;主演Chris最后一幕跪在运转engine的一幕让我十分震撼,百感交集;作为train baby的高我星,纯真和成熟以及冷静的力度拿捏的也恰到好处。我不是奉俊昊导演的粉,他的作品并没有看过,对于没有之前作品精彩的评价我不置可否,毕竟一个是用自己的母语拍摄,很多情节的设置和细节的掌控都是建议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基础上。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精彩,导演演员布景音乐特效都非常棒,我愿意花1万块钱(是韩币啊亲)去看!!

    同样我也不认为这部电影是在映射某个集团某个国家或者是批判资产阶级和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畸形,我觉得这是整个人类的论题,只要社会存在,只要人存在,就会有这样的雪国列车!

    最后请让我跑题一下,Jamie好帅好帅好帅阿,而且好像我童年的偶像丁丁啊!!!

    跑题不间断:当我怀着沉重和对自己自责和失望的心情走出电影院然后在大街上吃了一串鸡肉串和一份红豆冰的时候我就释然了,想不清就别想了,明天总是好的。

     5 ) 被严重高估的反体制科幻片

    奉俊昊的新片《雪国列车》,是一部被给予最高期待和被观众提前厚爱的真正大片,即便导演因忙于新片不能前来,票房依然早早告罄。宣传手册上强调着,这是一次向卢米埃尔和格里菲斯的伟大回归,将让观众回到电影最单纯最具奇观震撼性的百年以前。影片放映前的VCR中,在片场忙碌的韩国人表达着好多个抱歉,自信能以好看的故事报答这份厚爱,主演蒂尔达-斯文顿和宋康昊也提请观众系紧安全带,开始这场刺激的冒险。

    事实证明,至少对我而言,这是一部被严重高估的传统冒险片。如若将影片里精致布景的一节节车厢丢到电脑游戏里,也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通关类游戏。当然,对法国原著漫画的大手笔改动,赋予了电影一个看似精彩的末世之后社会。新冰河世纪的极少数幸存者,在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车中,被严格以阶层划分,有钱人享受着有花园、SPA、酒吧和夜店的顶级车厢,穷人则蜗居于列车尾部逼仄而肮脏的黑暗空间,中间则是维持着阶层绝对界限的大群警备人员。“帽子戴在头上,鞋子穿在脚上,你总不能把鞋子搁在脑袋上吧”,执行惩戒的女部长Mason教育着下等人。然而,要维持脆弱的列车生态平衡,就得有着残酷的淘汰,只是在神秘的专制势力下,这些筛选变得更有效率也更加残忍。

    理所当然,反抗跟着压迫而来,重则落在了“美国队长”身上(主演Chris Evans曾扮演《美国队长》)。电影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又一个早已烂熟于心的反体制故事。无论是反体制,还是反乌托邦,这样类型的科幻片总能叫好又叫座。稍微往深处思考,这列被聪明设置的“末日列车”,就能带出绝对平等和相对公平哪样更重要的问题。而追求绝对平等的下层乘客,也渐渐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革命领导者在固执的冲破一道道铁门后,也几乎钻进了新一代独裁者的模子里。推翻旧世界,独裁新世界,这列的“起义—专制”号列车,早就是在中国历史里行驶了数千年,碾出一条悲剧的宿命之路。换作国际化大制作的科幻片,也无非是从蒸汽内燃机车变为电气自动化高铁。

    不管初心有多单纯,牺牲有多壮烈,日月换了怎样新天,前仆后继的革命者们要想继续维持这个人类最后的居所,就不得不继续着有效率的剥削体系,至多期待一位有着相对公平意愿的明君出现。所有列车里的人,无论阶层,无论新旧,都早已被体制化了。只有宋康昊饰演的Minsu,这个末日前人类社会生存经验的人,才会不想再打着一节节车厢的通关游戏,通过窗外一些气候变化的迹象,他觉得是时候打破旁边的门,跳出列车,去挑战生存了。照导演奉俊昊的看法,这才是电影隐藏着的惟一“好人”。

    可是,隐喻至此,哪还有什么卢米埃尔式的单纯视觉奇观?再说,空间如此封闭、阶层如此明晰,一切隐喻怎么都成了肤浅的明示了。如若有蛋疼者想往国际政治、历史研究角度去解读,也不妨算一件乐事。

    其实,一切从创作到观影都需煞费点脑力的反体制电影,都已单纯的乐趣相距甚远。而它们所孜孜不倦追求的那么一点所谓深刻隽永的意义,也早被《美丽新世界》和《1984》这样的名著说透,人性和社会永远就那么回事。于是,还是至少对我而言,不但《雪国列车》被严重高估,它那些在影史上几乎树碑立传的同类——《V字仇杀队》、《妙想天开》甚至《黑客帝国》——都一样过誉了。

     6 ) 一场精心策划的“革命”

    影片说的是全球变暖,然后人们用制冷剂让气温降下来,气温是降下来了,却成了千里冰封的雪国,人们便坐上了“诺亚”火车,在一直行走的火车上过了十八年。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所以火车也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在火车末节车厢,是最底层的,他们被压迫、被残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柯蒂斯为头的一场革命便展开了。

    当他们的革命取得一半的胜利后,他们继续往前面的车厢走,才发现前面车厢的人过得如此安逸享乐,同样是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当看到水族馆、蔬果园,我心里想:活在这美丽的地球上真好。

    当柯蒂斯到达了权利的中心--引擎处时,方知这一场所谓的革命其实威尔精心策划的,连那些情报也是他给柯蒂斯的,一是为了寻找继承者,二是为了维持火车内这个小生态系统的平衡,杀害一些人;一箭双雕啊,然而,柯蒂斯在门前和南宫门酥讲的那些话,注定让威尔的计划落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在影片中用在人类世界上,其实很残忍,你有什么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不也是为了自保?如果指标越来越小,最后只能就几个人,我想,留下的也必定是那个“威尔”。

    看电影介绍,原片名是韩文,难不成是韩国人拍的。韩国人真是做梦都想成为人类的祖先啊,不过,影片中做到了,梦该醒了。

     短评

    装个温度计就解决的事搞得这么血腥

    3分钟前
  • 张小强
  • 较差
  • 片子不很血腥,却建立在黑色压抑、灭绝人性至绝望的背景下,寒意来自想象空间。这是人类的寓言,关于革命与阶级,甚至搞出些圣经启示录之类的感觉。影片野心太大,电影多少有些承担不了,只能草草收场,靠几段独白讲出核心。动作场面很赞,节奏感,恶趣味。鱼,幼儿园这种。蒂尔达·斯文顿很亮眼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相当精彩,看似过关战将的模式,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一辆列车封闭的小社会、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善恶美丑,贫富贵贱包罗万象。后工业时代质感,蒸汽朋克、反乌托邦精神内核,到头来却发现是上帝与魔鬼的契约。整体震撼,结尾稍显弱,是奉俊昊的妥协,假如让队长最终登顶进入死循环是极佳的政治寓言

    11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 这种中国不会上映的片中国人也拍不出来。抛开棒子的种种,韩国导演近几年在国际上的表现不得不让人佩服,强烈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电影,哪怕演员换成清一色的好莱坞。本片虽然bug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另外Chris Evans总算有一部让人满意的作品了。

    14分钟前
  • É
  • 推荐
  • 到最后食尽熊归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 最后,韩国人终于成了全世界人的祖先。

    20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 又一次赤裸裸的展现人类弱点的好电影,一列列车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善恶美丑。当大自然都被冻结的时候,人类依靠的却只是一个引擎,一个让生命维持,却创造着让底层人民为吃一顿饱饭而互相厮杀,上层人民糜烂享受又绰绰有余的不公社会,但这一切都是由拥有权利的引擎控制者所操控,有善有恶才是平衡吗?

    21分钟前
  • Braver.J
  • 推荐
  • 妈啊想想摄影是怎么架机位的都觉得头疼,列车设定意味着从头到尾全巷战,导演也是蛮舍得想

    24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 演得最好的是头牌车厢举手说车尾人吃自己屎的那个小女孩,一副碧池脸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太传神

    25分钟前
  • 囧叔
  • 推荐
  • 兼顾商业片的节奏和文艺片的野心,奇观式的暴力和场景创意绝佳,故事的背景和世界观的构建却算不得漂亮,最后全靠演员大段的对白来丰富,而之后紧接着就是真相的反转,大爆炸式的信息量一股脑的堆在一起了。你姑且称这种剧本大尾巴狼式的叙事败笔叫反高潮吧,玩不好就会功亏一篑。★★★☆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发条橙》混搭《饥饿游戏》,《2001太空漫游》穿越《2012》,《人类之子》勇闯《楚门的世界》。一次新鲜而刺激、夸张而极致,五味杂陈、绝妙又荒诞的银幕体验,值得去深挖又担心过度解读的电影。勇敢的少年们,大胆的走出列车去创造奇迹吧,因为雪国世界自会有冰雪女王拯救你们!

    2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 吃孩子,吃自己,残肢刑,杀孕妇。但目的并非卖弄这些细节,而是为了表达严肃的主题,完爆昆汀和Edgar Wright。幕后黑手挡不住自由意志,绝对权力腐蚀不了革命青年的心,小奉数一数二的作品。

    33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 3.5 结尾功亏一篑,埃文斯绝对应该被成功洗脑的,否则整个苦心建立的政治寓言是失效的。

    37分钟前
  • LOOK
  • 还行
  • 黄种人夏娃和黑种人亚当步出长长的产道,来到一个没白种人什么事的白色世界。The End。

    4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 北极熊内心OS:老子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食物了(。

    45分钟前
  • M A R A
  • 推荐
  • 那头白熊最后要是把小孩们都吃掉就神作了~汉江怪物泥滚开!!!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Spoiler Alert】北極熊的快樂結局

    5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 前半小时错位的黑色幽默就已经有种浓浓的B级山寨感,各种层面的硬伤更是遍布全片,主题过分追求高大上可随后半段莫名的情节发展在逻辑上又充满自我矛盾,结局更是无力得令人发指。。只能看在中段还是有不少亮点的份上勉强给出三星了。。。现在对奉神的心情大概形容就是看完宁浩大劫案受的伤再乘十倍。

    57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还行
  • 如果我是导演就让男主被洗脑成功。轮回神马的才有意思呢。

    60分钟前
  • A.T.Z.
  • 推荐
  • 我也曾手里攥着一张硬座票,痴痴地望着卧铺车厢里的人们。

    1小时前
  • Obtson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