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叛少年在收容所成长记
因为车祸失去家人,少年沉沦堕落,偷车被送到青少年收容所,在收容所里也是个刺头,到处出头,不服从管理,标新立异,但帮助弱者,反抗强权,数次出逃,又无法面对前来探望的母亲,少年的独特个性,正直倔强使他被同龄人接受,大家一起建立起收容所电影院,最后克服困难帮助受伤的朋友去医院,内心解脱,与母亲和解.少年也得以成长.
影片一般般,几乎没有什么明星,也没什么大的情节,但在人物性格方面塑造是成功的,勉强可以一看.
2 ) 触动灵魂的电影 ……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倒叙加插叙的描述手法。
看完心里很振动,很多时候,人们很难正面自己,所以选择逃避的方法也很多。主人公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父亲和妹妹在车祸中身亡,自责不已,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式赎罪。在最后时刻,同样在自己的车上却救活好朋友的性命,那一刻,主人公终于能够面对自己,面对母亲。
强烈推荐……
3 ) 偷车贼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小成本电影,导演手法凌乱,叙述方式又单一,让观影者无法很好的溶入故事,作为初衷,或许想先做铺垫,再层层揭开男主人公的心理迷团,由于他的开车失误,造成车祸,他父亲因此死亡,他无法放过自己。可惜故事的架构已打乱,只能通过插叙的手法,让主人公的经历闪播一遍,让观众有点头痛。当然,编剧上也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试图勾勒出一条主线条,因此,变成层层碎片,胡乱拼凑,有一些悦耳的音乐和一些打动人心的章节,但从整体而言,却是一部糟糕透顶的电影,活生生糟蹋了一个好故事。故事线索简单,讲了一名失足青年,因偷车进了少年囚管所,在里面接受监管教育,从事劳动。不覊少年聪明绝群,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力,与被人欺负的弱小邻室为友,为他出头,不仅与囚友作战,也与监管员作斗争。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他交到了朋友,取得了信赖,一步步地揭开了内心的魔鬼。他的不覊放纵,与社会为敌,来源于他对自我的否定与悔恨,他无法原谅自己,因此否定了全世界,事实上,就是在放弃自己。通过友情的见证,心灵的敞开,生活的思考,他明白了正义与宽容,他的世界里没有框架,但敢做敢担,他冲破枷锁,去拯救朋友,然后解脱自己,与母亲赎罪,跟她说对不起,重而看见了自己心灵的阳光,未来,当然可以变得美好起来,在于你内心里的选择。影片最终回归了人类不可放弃的主流价值观,人生便是一场救赎之旅,正义之心长留,相信对的事情,试着去原谅与包容,只要心中有爱,便会有一切。
4 ) 全世界的青少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吧
1.《无耻家族》的老爹来客串了下下,真是唯一滴惊喜嘞
2.木有救赎也木有跟医生护士啪啪啪还不是天才少年啥的,所以说,编剧你到底是在干啥
5 ) 救赎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电影中一个叫Billy的男孩,开车疏忽导致其父亲出车祸死亡,他心里很内疚,不能原谅自己,他开始堕落,吸毒、偷车故意让警察抓他。他在青少年收容所里试图救助每一个问题少年,他有着非凡的记忆能力,富有激情的演讲,他说服收容所里的青少年建造了一个露天电影院,因此冒犯了收容所所长,收容所所长欺骗Billy,取得了Billy的信任,并且使用离间计,离间他跟收容所其他男孩的关系,最终Billy接听里所长的父亲的电话谎言被戳破,他开走所长心爱的老爷车把Nathen送到医院,然后回家向其母亲说了一句“I’m sorry”,在警车上他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电影中Billy在所长办公室的对话对我触动很深,他说当他父亲死了之后,看到有些人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仍然过着正常的生活,仍然在门口修整草坪,他心里充满愤怒,不能容忍这些人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遭遇了比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希望别人会与我们有着同样的心情或者同样的行为。就像考试,我们考砸了,考的好的同学在那里正常的笑,我们心里就很不舒服,在心里嘀咕怎么不就是考的好一点吗,有什么好神气的。那些跟我们有着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感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或者亲人。这也可以稍微解释下为什么Billy打了收容所所长、主动找到他的母亲道歉。
6 ) 影评,偷车 Stealing Cars,小成本,大智慧的电影
又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近来类似的电影不少,成上升趋势。随着大片质量的日渐衰退,独立小成本电影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Stealing Cars》导演与编辑试图用最少的经费来打造一部有意义、有深度的电影,事实的确如此,他们呈现了一部十分有创意、有内涵的故事在观众的面前。
极具诱惑的标题
进入影片,最先跃入眼帘的是标题,当然我不是标题党。“stealing cars”这个名字很容易让观众联想起另一部由nicolas cage与朱莉主演的动作片《Gone in 60 Seconds》,如果你期待类似的桥段与惊险刺激,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两部影片的题材与走向大相径庭。当然这让不少掏钱看片的观众感到了“欺骗”,想看“动作片”的变成了“教育片”,good job 导演。说实在的《stealing cars》更像是一部少年成长的纪实片,影片大量时间是描述主角Billy在青少年劳教所的生活状态,心态转变,重获信任,融入社会,影片用直观的手段让我们看见了Billy内心的问题。
极其叛逆的主角
Billy,故事的主角,一个问题少年,由于偷车被送到了Bernville青年劳教所。聪明过人的他,完全无法融入这个地方,所以经常被教官“教育”。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可以了解Billy之所以做出种种怪异的举动是由于内心的创伤让他难以释怀,由此导致他极其叛逆的性格与举止。
极有内涵的故事情节
”深深自责“的Billy
Billy自责于自己的失误导致了父亲与妹妹的伤亡。这个创伤让他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后面一系列自毁前程的行为。偷车被抓的Billy被送往了劳教所,这个地方与监狱几乎没有差别,虐待狂似的看守(一言不合就开战),无所事事又唠唠叨叨的教员,拉帮结派的小混混,只有Billy一个人是另类,流离于这个群体之外。
“特立独行”的Billy
在劳教所的日子里,Billy就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他在上课时嘲笑教员,结果被责令与其他“同学”一起去搬石头;顶撞看守,结果被K了一顿;深夜出逃游玩,被抓回,被要求穿上特殊的燕尾服。Billy的种种异常行为,再次凸显了他对于融入集体的恐惧与不安。
“需要理解”的Billy
除此之外,Billy还有过3次成功出逃的记录,不过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逃跑”,而是有意嘲笑劳教所的管理能力,讽刺安保的低智商。这种疯狂的行为,不仅让自己受到了伤害,也牵连了别人。
“两面派”的院长与“自我疗伤”的护士
在整个故事里,还有两个人值得关注。一个是劳教所的院长Cruz,一个是护士Tina。
Cruz的两面性让人津津乐道,一方面,他的严肃、冷酷、卑鄙,似乎与同类型的监狱长没有区别。另一方面,他的“善解人意”,想要帮助Billy走出过去,重回社会,似乎又有别于那些患有施虐症的狱长。
Tina作为劳教所的护士,却根本起不到帮助他人的作用,甚至自己常常被过往所困扰,需要Billy来开导。
这些“问题”人群都挤在了Bernville青年劳教所,是巧合,更是导演的一手安排。一群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聚在了一起,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心理问题,创伤的过去,无法释怀的现在,彷徨茫然的未来。故事的最后,一切峰回路转,Billy终于接受了过去,重拾了自信,迈步走向未来。期间两个场景记忆犹新。
1. Billy打破了各个小集团之间的枷锁,齐心协作,再次逃出看守所
2. Billy面对母亲说出的“对不起”,终于释怀了
影片的一些不足
1.导演对于影片的艺术性与戏剧性把握稍显不足,影片内容偏纪实类,可是又缺乏纪实类作品的浑厚的底蕴与内涵
2.Cohen饰演的Billy用力过猛,完全成了一个自我意识过强的个体,与其他角色连携不够,使得观众对其认可度不高。对于其他配角来说,不知道是由于出场几率的关系还是影片设定,表现的都略显肤浅,辨识度、认知度不高
推荐人群:就像影片最后写的,本片献给那些每天都在(心理)挣扎的青年,所以极力推荐青少年去看一看
影评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观看
被标题骗了。。。只是开头偷了,后面就一直装逼。
电视剧水准的拍摄,角色性格模糊而做作,全靠格列柯式的小眼神支撑,另外附送个比较帅的拉丁小哥。
没看到拐点就拐了,前后的反差缺少信服力。
缓慢的节奏,平淡的剧情,完整的故事。
想到《飞越疯人院》。有雷点,但也有很喜欢的部分。折中一下吧。
这大概是我看过最文艺最煽情的少教所题材电影,a mixed bag,但 Emory Cohen 实在太迷人了。He'll be a huge star.
沉闷无聊…………
Then it comes to you, the last line of your novel, tomorrow doesn't have to be yesterday.
浪子是回头了,可他兄弟也倒霉了。那个护士太有爱心了。护士和男主的妹妹各一心。以下是电影的新名字。跷家女声=逃亡乐队。惊动了爱情=记住我。公主与狩猎者=白雪公主与猎人。8英里=街头痞子。
温情,看这种片子放佛初秋午后的小憩时刻
偷车贼自我救赎,无聊
剧情走向几乎没有逃脱主旋律的所有步伐。
实在太难看了
电影对青少年犯罪的观点,有失偏颇
创伤,以惩罚获得救赎
影片又救赎了一个孩子!——20170311
If you drown, at least you should die knowing you're heading to the left shore.
你最想做爱的人是哪一台?
主旋律浪子回头戏,无尿点,也无惊喜
不断想起的是卡洛斯那张脸和他脖子上的刺青。电影本身以及故事都不耐看,但是jeff lima 太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