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星】
1、不太喜欢这一版,搔首弄姿,而且用小孩来演,我还以为是演的刘三姐小时候,结果却是一群老气横秋的小孩,真无趣
2、这景色挺美,但是这人畸形,看起来不如老版略长、画质略差的版本
3、整体看起来还行,小孩子的神态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刘三姐的一些不屑、义愤等微表情都比较到位,分主要给小演员吧,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2023年也都快成年了吧
4、这一版因为有字幕,而且是普通话好像,山歌的内容更听得懂了
5、青山绿水,这是导演想通过镜头画面硬怼到观众脸上的
6、因为是小孩子作为主演,这里面涉及的爱情方面不多,应该是大范围删减了
7、这里面那个老船夫、打渔老头比较僵硬,戏份还不如另一个小男孩(最后在竹筏上和刘三姐对唱爱情誓言的男孩)多
8、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2023.3.4去世
小戏骨钟奕儿版《刘三姐》赏析——都云观众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豆瓣账户 星星之火0925(百度贴吧ID:钟奕儿吧宣传司,QQ:251591765) 山东济南
【摘要】
一周前,有幸观看了小戏骨钟奕儿、淘冰蓝主演的《刘三姐》,一发不可收拾,连续七天,每晚循环播放,陶醉于这部由孩童演绎、还原的经典,混迹于小戏骨和钟奕儿的贴吧和微博。
自问痴迷沉醉的原因,也许是经典让人回味无穷。这样的经典耐看,不同于现在的所谓明星偶像的流行影视剧,画面超清亮丽,却毫无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言,只供无趣之人打发时间,聊以自慰。三十年来,科技在进步,文艺却逐渐落后。新生代的影视制作者们已失去了十几、二十年前和更早的人们对艺术的苦心孤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民族艺术丧失、文化凋零,人心浮躁,精神匮乏,追逐享乐,沉溺物欲。庸俗的影视文艺,孕育了庸俗的需求,庸俗的需求又反过来催生了低俗的文艺,如此循环往复,如坠深渊。那些经典的剧目永远停留在了60-90年代和00年代初期。那时各类作品,有各类固有的味道,比如历史剧有历史的厚重感,古装剧有古典的韵味,80年代拍摄的西游记和红楼梦分别有着浓浓的中国古典神话色彩和琴瑟和鸣、筝语弦音的诗词意境。
到此不由遐想:如果那时的人们也有超清摄像机该多好呢,如果现在祖国的花朵也沐浴在自然纯净的文艺春风里该多好呢?
天不救人人自救。恰在此文艺凋敝之时,小戏骨团队带着孩童们,以秉承“小孩演大剧”“演经典,学经典”“从孩童开始学习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宗旨,静悄悄的来了。《刘三姐》《白蛇传》《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娘》《补锅》等等,这些经典作品(也包括红色经典)像一股春风,吹过贫瘠的土地,拂去纷扰与污秽,带来清新与纯净。在钟奕儿饰演的刘三姐一招一式的婉转山歌里,在白蛇传具有黄梅戏调的对唱里,古典与传统,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人的心田。
然而,再美好的事物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和批判。有这样一类观点,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却是逻辑混乱、思维僵化的表现。这类观点大意是小孩演大剧会失去原本的童真和属于小孩原本的快乐。在他们看来,小孩就是小孩,小孩如果会高等数学,那是邪魔缠身,小孩如果演技非凡,就会失去原本快乐。我只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孩童安知孩童之乐?这些人的孩童就永远是中规中矩,因此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是牛顿和爱迪生。志向应从孩童时磨练,少不立志,长大亦庸才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今小戏骨的孩童们学习经典,充分发扬了自己的灵性,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的理解和表演水平,却反被说成是脱离本真,简直是庸才误国误民之见。如果中国的孩子们都像这种观点那样,少不立志,少无奇志,也无半点可圈可点的才艺,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再说小戏骨《刘三姐》,却是百看不厌。都云观众痴,谁解其中味?若不能以文字记述感受,岂不辜负了孩童们和制片方呕心沥血、良苦用心的还原经典之作?于是,秉烛夜思,写写这其中之味。
为了表达对小戏骨团队、钟奕儿版刘三姐、原版黄婉秋老师刘三姐的尊重,对艺术导向的敬畏,谨以论文格式书写。
【关键词】刘三姐;钟奕儿;小戏骨
由于本文的重点是小戏骨钟奕儿版刘三姐的赏析,因此对于背景知识将从简介绍,但对建国后的一些相关的重要史实,会客观陈述,以便消除人们对某些事件的误解。
1 电影故事片刘三姐
1.1 刘三姐的历史背景
刘三姐,来自古代民间传说,生卒年月,身份故乡,已无从考据。传说她生于唐朝,其身世众说纷纭。主要有“历史人物传说化”“神话传说历史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刘三姐是唐朝时期的唱歌能手,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后者认为,先有山歌习俗形成,人们为了解释风俗的形成,虚构了刘三姐的传说。
检索民国以前的各种文献,只有刘三妹一种称呼。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影及歌剧《刘三姐》的影响,刘三姐一词成为通用名。
新中国成立后的毛主席时代,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包括像刘三姐这样的影视作品,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繁星,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耐人寻味的是,类似于此的文艺瑰宝,再也没有诞生在所谓的”科学的春天“里。
1.2 电影故事片《刘三姐》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毛主席提倡大力搜集民歌,进行“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任务和“古今并重”的原则。全国上下掀起了新民歌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壮族《刘三姐》被搜集整理。1958年冬天,刘三姐作为具有浓郁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题材,被广西柳州定为对共和国十周年的献礼,有关刘三姐的传说被改编成彩调剧。彩调剧《刘三姐》演出后,好评不断。中国歌剧院著名编剧乔羽与长影导演苏里产生了拍成电影的想法。
1960年,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电影,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以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很快誉满全国,流行于大陆、港台和东南亚。
1960年6月到10月,刘三姐进京演出,毛主席在看戏过程中几次为《刘三姐》演出团的精彩表演鼓掌欢笑。文革期间,蓄意搅混水者众多,《刘三姐》被这些人讽作“大毒草”受到批判。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说,“《刘三姐》反压迫,是革命的”。正是这句话令对《刘三姐》的批判缓和了下来。
图1. 1962年毛主席接见全国青年委员会代表与傅锦华(刘三姐配唱)亲切握手
1962年毛主席接见全国青年委员会代表与傅锦华(刘三姐配唱)
1.2电影刘三姐山歌特点
电影《刘三姐》采集了成千上万首流传在民间的山歌,经过去粗存精、选择加工得来。它们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口头传诵和修改,词曲优美。
刘三姐山歌中运用了大量比兴的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凡是好诗词,都是形象性强,深意藏而不漏。越体会越有味道。电影开头刘三姐唱道:“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提泡九州”。这里没有直说到处都有劳动人民用歌作为武器进行斗争,没有直说战斗的民歌在反封建压迫中起了巨大作用,但通过形象,却把这一内容绘形绘色,极具气势。
刘三姐山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夸张修辞的运用。诗言志,有时非用夸张的手法不足以表达。试看刘三姐与秀才的对唱:“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萝,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那个)塞断九条河”。这里通过想象和夸张,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了。山歌有“十万八千箩”,表面上离开了事物的外形,却非此不能抒发刘三姐用歌进行战斗的豪情壮志。
2 拒绝污秽肤浅的娱乐流行文化,众孩童还原致敬经典
2.1 孩童还原致敬经典
在这个号称“科学的春天”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渐趋凋零。《刘三姐》等大量的民族经典被束之高阁。主流的文艺创作者与消费者均失去了创作和消费优秀文化所需的品味和境界。
恰在此时,湖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小戏骨团队,以秉承“小孩演大剧”“演经典,学经典”“从孩童开始学习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宗旨,领众孩童演绎还原了大量经典优秀剧作。钟奕儿、淘冰蓝主演的《刘三姐》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平均年龄不足10岁的孩童们,不仅演技惟妙惟肖,而且对原版作品进行了高度的还原。
2.2 钟奕儿的表演特点
在拍摄刘三姐时,钟奕儿年仅九岁。这个模样俊美、灵巧可爱的小女孩,对黄婉秋老师的表演进行了逼真的还原,但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小戏骨《刘三姐》同原版一样,作为音乐电影,题材本身集合了音乐、表演、山歌、地方戏曲(彩调剧)多种元素。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几易文稿,但仍然感到单纯的赏析文字是无法完全表现这部音乐剧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刘三姐的人物形象包括以下几点:正义、果敢、善良、自然、淳朴、率直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述钟奕儿对刘三姐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绘声绘色的还原。
2.2.1 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提泡九州——浪漫主义的情怀
在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间,从波平如镜的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歌声,吸引了正在打渔的老渔夫李老汉及其子阿牛,抬头远眺,只见从上游顺流飘来的藤筏上站着一位姑娘。婉转嘹亮的歌声响彻湖面,回荡于山河之间:“山歌好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提泡九州”。山河辉映间,她脚踩葡萄藤,手握青竹竿,顺流而下,歌唱着冲破长堤,勇敢、乐观、浪漫主义的情怀跃然纸上。
在拍摄手法上,为了更好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小戏骨刘三姐剧组借着现代摄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了大量空中远景、俯拍或空中移动拍摄的镜头(这样的摄像效果应是来自无人航拍器)。
就在此时钟奕儿饰演的刘三姐出场了。一个远镜头,钟奕儿手中青竹杆,轻点湖面,划出淡淡的弧线,消失在画面的左下方;空中俯拍和迎面移动拍摄,造成了顺流而下的错觉。仙女、山歌、美景,好一副湖光山色仙女图,江山如此多娇!
2.2.2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善良朴实的品质
三姐初见乡邻,热情以歌相待。这一段,钟奕儿把三姐的朴实善良的品质表现的恰如其分。“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歌唱间,面露微笑,先是右手慢慢抬起,唱第二句时,转身示意众乡邻。愉悦的歌唱、亲和的表情、手势的变化、步伐的跟进,这一切统一起来,是那样的协调自然,变化连贯。在这些美好的瞬间里,钟奕儿完全忘却了自我。
镜头开始推进了:“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奕儿对乡邻一贯的真诚甜美、亲和自然的微笑,在近镜头的特写下,更清晰了。微笑温暖人心,而钟奕儿此时的微笑,不仅仅温暖了相邻们的心,也彻底温暖了我这个观众的心。当电影人物的微笑都能温暖局外观众的时候,任何褒扬的词语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2.2.3穷人血汗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
对莫地主的管家所表现出的飞扬跋扈、狗仗人势,刘三姐极尽鄙夷之色。奕儿此处的表演也浑然天成。
“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有”字占了几个音节,表演与唱词协调,并非易事。奕儿在《白蛇传》花絮中这样谈自己对表演的看法,“白娘子的表情是多变的,她有时会很后悔,但很快又表现出伤心愧疚,就会有各种表情……”。此处刘三姐的表情也是丰富多变的。奕儿难能可贵的是,她表情的变化与唱词、音乐、情感、人物特征、故事情节是紧密相连,完美协调的。当这种统一和谐发生在一个九岁的小女孩身上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造化钟灵秀的不可思议的美。
穷人血汗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英雄形
紧接着,开始了对莫地主罪行的生动形象的揭发:“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汗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前句道明原因,不种芝麻,不种桑田,以具体的形象道出了莫财主从不劳作,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却吃油、穿绸;原因何在,因为他喝的是穷人的血。结论便是他是人间的强盗头。歌词本身,以具体形象说道理,见微知著,对比鲜明,强烈的勾勒出莫地主的本质。奕儿此时的表演也恰到好处,尖锐的歌词、响亮的歌唱、义正言辞的神态、变化协调的表情开始了对莫地主的第一次控诉。唱到穷人的血汗她喝尽时,微转身,手掌所向之处,正是被剥削的乡邻,歌唱、表情、动作的协调极具感染力,立刻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并纷纷加入到对莫地主的控诉。控诉来了,反抗还会远吗?
穷人血汗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英雄形
2.2.4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温馨欢快的劳动生活
漫山遍野的茶树,分散其间的采茶姑娘,女声合唱的《采茶山歌》开始了,优美的歌词配合高亢轻快的旋律,将春天的秀美景色和劳动者的愉悦心情表现的酣畅淋漓。
此处小戏骨团队摄像和剪辑的处理令人赞赏不已。先是几张湖光山色的全景,由远及近,配合着音乐的节拍,快速切换,可谓妙哉。紧接着到了采茶的主题,短镜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空中长镜头,顺着一道道的茶垄平行推移,茶田与姑娘交相辉映。但一个长镜头过后远未结束,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视界的平移的长镜头,好像是前一个的对仗,遥相呼应。随着音乐的节拍,青山绿水,茶田仙女,纵横交错,光影叠叠,如此种种,令人陶醉。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温馨欢快的劳动生活
快速平移的长镜头结束后,总会归于平静,固定的近景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回到身在采茶姑娘中的女主角,刘三姐,钟奕儿。
2.2.5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羞涩含蓄与大方率真的统一
一群乡间小伙,慕名前来,远远唱道:“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我们来看奕儿生动可爱的表现:看到眼前突然出现一群慕名而来的小伙要求对歌,仙女也会羞涩,因此第一个近距镜头,姐妹簇拥下,奕儿粉面含羞,时而低头;可是盛情难却啊,第二个中距镜头,在悠远的山间小道上,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树甘做衬托,奕儿一改刚才的羞涩,温情款款的走来,手轻触胸前,以抒内心的真诚率真和对小伙子们的感谢,于是动人的歌声响彻原野,“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此刻连山河都要沉醉,世间还有如此纯净美好的歌声与微笑。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羞涩含蓄与大方率真的统一
2.2.6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小戏骨团队摄像和剪辑的巧妙
这群小伙见机会来了,以四个问句练练开唱:“嗨,什么水面打跟斗唻,嗨呀呀罗,什么水面起高楼唻,嗨呀呀罗,什么水面撑阳伞唻,什么水面共白头唻“。这里小戏骨剧组用一个长镜头全部展现,简洁明了。因为接下来才是重点,聪慧可爱的奕儿以四句一一呼应的答案对唱。歌词与曲调,歌唱与表演,手势与舞蹈完美契合。可是怎么用镜头语言表现出来呢?像刚才那个长镜头?不可,因为太单调了。小戏骨剧组的处理十分巧妙,因为在摄像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周全了,奕儿脸部表情的特写镜头与近镜头同时摄制,剪辑的时候,随着唱词和表演两种镜头交相切换。由于镜头和剪辑的准备充分考虑了歌唱和表演的节奏,处理恰当,因此奕儿三姐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效果:第一个短的近景镜头,曲调缓缓上升,因此奕儿碎步走近,右手斜上划起弧线,以便表演动作与音乐演唱协调,于是第一句对唱“嗨,鸭子水面打跟斗来“,就这样完美的表现出来;由于音乐节律十分紧凑,紧接着的第二句对唱,用的是奕儿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奕儿回看身后姐妹时用了较远的近镜头;第三句对唱,又用了面部特写镜头,这样的镜头的语言此起彼伏,随着音乐的节律和奕儿的表演,遥相呼应,远近得当,恰如其分。奕儿三姐之美,表现的入木三分。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小戏骨团队摄像和剪辑的巧妙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小戏骨团队摄像和剪辑的巧妙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小戏骨团队摄像和剪辑的巧妙
制作团队不是想如何炒作抓住眼球,而是靠实力创造口碑,从还原原剧来说丝毫不马虎,对得起原著,对得起观众,就培养演员来说非常有耐心,就演技来说,认真满满,诚意满满,惊喜满满,才华满满。本来先播的剧,但是没宣传啊,不知道,看了白娘子的宣传片我才知道小戏骨的,看了小戏骨所有的剧,没有差的,完爆炒作的空洞剧,吊打圈钱的快餐剧,小演员演技爆棚,秒杀一众面瘫小鲜肉。观众不是傻子,只是可选择的良心剧太少了,烂片多了以为观众有审美问题,现在小戏骨口碑爆棚证明了,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想要看的还是良心剧,这方面小戏骨一言不合就惊喜!希望小戏骨的认真态度,演艺才华称为演艺圈的主流!
是因为看去搜老版刘三姐才看到这个 看到这个分数特意去看了下 艳红大绿的配色跟于正的西红柿鸡蛋汤一个样 大写的俗 这些小孩一个个白白胖胖这他妈的是劳动人民? 您这是儿歌还是山歌?这要是学校的联欢会谁也不会说什么 开开心心的就过去了 弄成电影还发行捞钱 请水军来豆瓣恶心人 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了
纵观水军的套路小戏骨系列的影评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小孩好可爱
演技比小鲜肉好多了
小孩子这样已经很好了
这种片子播放量以及评分数清一色的五星 就是肖申克 教父 阿甘正传 霸王别姬 都有几个一星 这片子完全就是水军顶起来的
如今的商业套路都一样 找几个小鲜肉 小戏骨 造人设 炒新闻 买粉丝 拍个垃圾养眼的片子捞钱 请水军刷评分 这个片子大概是没人知道才刷到这样的高分 否则其他的流量电影都有唱反调的
小戏骨刚开始还是有些魅力的 但是一拍多了就恶心了 是啊 不用写剧本 专门恶心经典 有人骂还可以用小孩子来挡驾 顺便卖卖萌 这钱多好赚啊
非得利用完这些小孩子的剩余价值 找到根骨头就非得吸干骨髓 狗资本家
这些小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回去好好培养 送到专业院校 将来前途无量
可你们着急捞钱根本不管孩子的死活
一部又一部戏不知道孩子会不会疲惫 厌倦
习惯了舞台 习惯了剧组学校的生活会不会不习惯
虽然不知道是谁策划的 潘礼平 我就骂你
贪得无厌 索取无度 你就刘三姐里的地主
小孩子们演技怎么这么牛?
怎么没人评论和打分?不错的电影啊,就是没翻拍完。
许仕林变刘三姐,完全没得前一个影子角色的影子。重温经典,会唱民歌的孩子,民歌有未来啊。
态度认真、敬业,比那些成年人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小女娃的演技逆天了
还原这么好,真的好看又忍俊不禁呀
垃圾
小姑娘真的很有刘三姐的神韵啊,可惜这一版太短了,如果可以全拍完就更好看啦
演技爆表
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连就连,你我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咯等三年。巴扎黑!!
一口气看完三集。不得不称赞下钟奕儿和众小演员们——就冲这到位的表情,那份用心认真诚意感受到了。
赞爆了!好听又好看!
活灵活现
三姐和管家演的太好了。
⒈一直没重温小时候电视台反复播放的《刘三姐》,倒是看《小戏骨:刘三姐》时间接勾起了不少关于《刘三姐》的童年回忆;⒉条目创建者提供了那么多两个版本的截图对比,点个赞;⒊小朋友演大人依然让我觉得又尴尬又搞笑;⒊话说,化妆师们把蛮多女孩子的嘴唇涂上超红艳的口红,看得我真是好生别扭!……
太惊艳了,看白蛇传的时候就被许士林惊艳到了,这个钟奕儿绝对是演技派,据说在白蛇传时就流传她觉得白蛇演的不好,还专门示范一遍,白蛇陶奕希看后也觉得自己演的不好,还哭了,哈哈哈都是电视屏幕未来的希望啊。
比起现在的演员,小娃娃们真的很出彩,不过我看的画面不高清而且没结尾
小学生真是太棒了,奕儿我抱走了
条目是我创建的,太忙了没怎么完善。作为致敬经典的翻拍作品《小戏骨刘三姐》可以说是相当认真,不论是表演还是唱段小演员们完成得都非常棒。并且这部戏还是在冬天拍的,更加不易。片子只删减了一些政治化的唱段及不适宜小孩子的情节,主要内容基本完整。关于正片时长添加进了“剧情简介”,供大家参考
有点意思,一言不合就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