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可忽略任何我们之一
6月12日,在大光明影院观看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奥地利电影《我们之一》。一种巧合,在观赏这部反映青少年犯罪题材影片的当日,世界范围内都传来各种暴力事件的消息:欧洲的法国,足球流氓在欧洲杯球场与马赛和尼斯的街头再造事端;美洲的美国,极端分子在奥兰多夜总会的独狼式恐怖袭击造成近百人的死伤;亚洲的中国,垃圾人在浦东机场制造了一起闹剧式的自爆自残事件殃及无辜。暴力犯罪无处不在,谁能独善其身?
《我们之一》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电影,讲述了一名14岁的奥地利少年,在遇到几位街头青年后,由好奇到意气,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最终在一次夜闯超市的“行动”中,被警察一枪毙命。故事及结局残酷而令人唏嘘,编导的处理也异常冷峻,在将一个青少年成长的社会问题抛给观众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条冷静思考的通道。
自编自导的史蒂芬•里希特在影片中,将镜头聚焦于一位14岁的失学少年,展现了他在最后一个夏天里的诸多第一次经历:情窦初开、吸食大麻、酗酒、复仇、超市偷窃……。这一切,都发生一个对成人世界既充满好奇、向往而又叛逆、反抗的危险年龄段,一方面是判断力、控制力与分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又是竭力证明自我、获取同伴认可的强烈需求,此时,遇到什么影响力,便决定了青春的方向。然而不幸的是,影片的主人公把自己的生命毁在了损友的身上。
从资料看,这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因此,我猜想他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由此进一步从片尾将此片献给人物原型的字幕可以判断,编导在这一事件中的态度是倾向于殒命的少年的,而且片中那些执勤警察对自己犯规女儿网开一面、警察对街头少年充满成见、乃至最后警察一枪毙命的处理过当等情节设置,都表现出年轻编导对于警察执法行为的质疑。
然而,这样的质疑在事后的评判总是较当时的决断来得容易得多。暴力行动的升级以及枪支的泛滥与警察执法的滥权,绝对是恶性循环的关系。执法者在暗处的恐惧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压力,是警察选择过于主动甚至过度执法的一个基础,片中一个关于一年内2000多名警察在执法中受到伤害的报道,也从一个侧面点出了问题的复杂性。而就在观影结束回家的地铁上,又看到美国奥兰多枪击事件的报道。这个世界的堕落,源自邪恶的种子,但也离不开负能量的土壤,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点,我们或许都是其中之一。
烂片。不值一看。
用的倒叙 悲剧氛围营造得不错 三十分钟好像有对结局的暗示 我好奇的是警察抓捕超市里的窃贼真的需要用枪吗
够冷。
除了清洁剂,整体一般般了
要表达什么,没讲明白
喜欢这类题材,只是还没发力。三星半
说完“我受够了你们老爱做蠢事”的警察老妈继而对犯错女儿网开一面,偏见定论的执勤警察对不良少年下意识开枪伤害。少年错误的选择中无一人去引导,方方面面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在一番整理清扫中又回归平静,重点还是反思。
边缘片段。鲜活日常
本片似乎更倾向于青少年一方,最后给开枪警官的长镜头略带有“审判”的意味。青春的叛逆固然不应该用枪火来处理。但吸大麻、偷东西难道就是自由吗?ONE OF US的涵义大概在于:所谓对错,在叛逆少年与执法警察之间来回变换,某一瞬间只能存在于一方之上。
平淡叙事类电影很难入口
总觉得Julian和Marco有一腿…
以某超市为中心,讲述一群不谙于郊区单调生活的社会青年同超市经理和警察联合酿成的惨剧。作品将真实事件改编为存在主义的研究,在处理群戏方面以暗指来模糊执法者与受害者的界限。大量冷光下的超市货架的无人推拉镜头赋予影片近乎超现实的基调,暗示郊区现代性的潜在暴力,地点本身成为真正叙事主角。
看看预告片系列
一分,不值得观看,完全浪费时间。故事非常拖沓,更像是学生的实习作品。
类似于《大象》的电影,唯美版《今日说法》,然而拍出来实在没什么必要吧~
外国警察真虎实,抓个小偷也开枪~
真人真事就更让我觉得还是你国青少年的生活有序一些。
青春可以犯错,但运气不好的话付出的代价太大,有选择有结果
健康生活,远离teenagers。
社会上的每个人和发生的事情都与周围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影片从一开始就从每个小人身上的每件日常小事开始,都最后事件发生时爆发,我们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