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删掉重写了好几遍,最终还是决定直接一点。
导演明显是想装逼但是能力却远远不足的人,指导个MV都不一定能出彩的那种水平。小田切让的选角给人一种以公谋私的感觉。
我这个人看电影其实要求不高,只要男女主角颜值在线,摄影OK,剧情但凡有个自圆其说能讲好的故事,我都会认真看完的人,在坚持了三十八分钟后毅然决然的拖拽到了结尾。整个片子最让我觉得出彩的地方就是女主角精致的五官和年轻美好的肉体。
给一星是为了所有为这部片子认真付出过的人,但不包括导演。
同2017LFF 10.14场,本来是抱着蛮大的希望去看的,而且一开始不知道是联合导演,只以为是杜可风,心想他看看转导演了是怎样。结果开场Programmer介绍导演讲话的时候我一脸蒙蔽,看着她拿着手机半看半念的讲了些七七八八做斗争,听起来很赚噱头的话还,以为影片要讲政治。虽然已经有点觉得她在误导观影,可还是拼命告诉自己,要中立,要好好看片子,不因其他影响自己对片子的评判。 然而 。。。我实在。。。没有办法看完。因为。。。莫名其妙,前言不搭后语,散乱而无美感。。。于是我中途趁着尿意干脆离场了。 这大概是学电影六年来。。。我第一次在电影院中途退场吧🤐
暗喻渔村变迁风景文艺片。一个专注于母亲过往经历的女孩,整天想从父亲那里探问母亲的故事,但是父亲就是避而不谈。女孩只能一心想着逃离这个压抑的家,去追寻母亲的足迹,唱她的歌,穿她的衣服,过她的生活……一个从远方而来的异国人,偷偷住进了一间空置的房子里,透过潜望镜观察着渔村的方方面面,还经常跑去外面看着女主流浪,带着她回到住处,又什么都不干……还有一个小男孩整天买蚊香,发现异乡人住进空置屋,他就跑去点蚊香,还帮异乡人添置家具用品,很是热心……还有就是这个镇里面有个镇长整天喊一帮有钱老人来看房子和地皮,是准备征地拆迁。得知有人住进了空置准备拆迁的房子时,带着一帮人跑来兴师问罪,幸亏有小男孩帮忙,异乡人才逃脱了。还有就是在学校,女主和一帮混混在一个学校,混混总是语出惊人,让老师很尴尬,什么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等等,很多无厘头的回答。总体反映着对渔村的不舍,不愿意变化,很反映出渔村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女主惊艳,小男孩很可爱。大海很美,大家的生活很惬意,中规中矩。
港片,大概逃不出迷茫的怪圈。
这个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没法说。因为敢说的已经“死”在了路上。
故事中的白色女孩,“行为怪异”,不为“大环境”所容,而她本身,也不想融入这个“大环境”。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人不是“故作清高”还能是什么?
而世事告诉我们最好明哲保身,随波逐流,否则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把你“无可奈何”的打垮。
这两个“心灵沟通”的人,找到了相互的依靠,但又有什么用呢?他们最后寻求庇护的场所,最终也会被“拆迁到户”。
而“拆迁”过程中的小伎俩,实在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一带而过。
而这位,穿金戴银,看起来是土豪一样的不差钱。但是人总是这样的,有钱的更想着有钱,实在对钱没追求的时候,还会追求权力。
于是这位,一边用钱“竞选”着权力,一边用权力交换着金钱。
而这位所谓的出家人,空有出家的皮囊,但也看不穿这迷茫的世事。小村的未来在何方,他不知道。
或者,一般出家人的设定,都是超凡脱俗的。也许,他看到了,但是无可奈何,于是只能把双眼蒙住,眼不见为净。
当然,在即将面临的变化前,也有人只能逆来顺受。世道如何,小老百姓关心不起,也操心不来。管好自己的饭碗,于愿足矣。
而这个“死”去的母亲,是不是出于女孩的幻想,完全不知道。或许,女孩只是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帮她摆脱目前的困境。
但是,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实现。
香港的众生,大概都浓缩在这部电影里头。
#LFF17# 冲着杜可风去看的,结果现在看完很不舒服。在片子开始之前,导演先是来了一番演讲,关于香港的,政治方面,不多说。那好很期待片子里会有什么让人震撼的东西,结果什么都没有,除了摄影很好以外,故事简直一塌糊涂,装文青。四个字形容就是如坐针毡。有一点想要学海角七号的意思,但是完全也皮毛也沾不上,和大陆的冲突就是大陆商人和小渔村的村长要合伙开发商城?!完全不打动人,太主观想把政治当噱头来迎合西方人,开始之前导演说这片子在大陆的某电影节放映之前几小时临时取消,然后说了一番,你们可以把我关起来但不能让我闭嘴。哇,瞬间让我很期待到底会有什么政治言论呢?结果,只是开发商。那么,这位姐姐,我想告诉你,我中国的,老家一个国内最热门旅游小城市之一,最先来开发我家的,是香港人。在英国也呆了好几年了,自认政治方面很开明,但这次真的有被气到,如果你要表达一个观点,请用影像来说话,用影像来证明,而不是用政治立场来博眼球。
再来说一下放映后的问答环节,第一个问题问和杜可风合作什么感受,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说她自己不是碰机器的人,如果是杜可风可能只会管画面美不美,可姐姐你的故事真的很烂啊,烂到让我总结我觉得是浪费我时间。第二个问题问这部电影是拍给谁的,可能想了有三分钟,感觉全世界都凝固了,尴尬癌犯。然后来了一句,当然是拍给香港的。我怀疑您根本就是个愤青而已。第三个问题问王家卫对她有什么影响,然后回答说,很爱花样年华,是她想要拍电影的灵感来源。天哪,真的,我去过的电影节,放映后Q&A至少不下一百场了,这是我目前经历的最尴尬,没有之一。
顺便说一下,旁边的老外打哈欠打到我想要逃离现场,放映完走了一大半观众,剩下的似乎很多都是认识剧组的人。导演说了很多会让不了解中国与香港政治的西方人打抱不平的言论,这里不做多说。只是想给听听导演问答能说一点什么,结果,就是这样。只感觉到了愤怒,没有感觉到对电影的诚意,当然我理解香港人的挣扎,我保持最大的开放态度,也许导演不来,我可能会说,故事平淡,摄影加分。但这部电影,想要以政治来博噱头的话。我为它感到羞耻。浪费杜可风与小田切让的参与。
先用最大的诚意拍好电影,再来谈对社会与观众的影响力好吗?
看下来就四个字:不,知,所,云。
拍摄的海边岩石、荒凉院落似曾相识,不知道是不是当初我去的南丫岛中间的那个洪圣爷湾海滩(也许我记错),当时还从一条“堤”的边缘攀爬才能到达岩石所在(不小心会落水,不过水不深,只是担心弄湿鞋袜衣服)。
明月几时有。这粤语歌曲真的不好听,还是喜欢王菲的国语版。
再次地说港珠澳大桥破坏环境,影响中华白海豚等。《三夫》等也说过类似问题。事实上这座大桥的经济价值有多少呢?还不如修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
电影表达政治无可厚非,但能不能先把故事讲好了?
刚看了《小Q》,觉得袁澧林不错的,但在这部电影里她是一点也不出彩。
白只真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演员,未来很大可能是另一个林雪,但他的戏缘没林雪好。
杜可风是导演之一。女导演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多一星给那似曾相识的场景。
怎麼說……配樂滿成這樣,反而心虛的有點可愛了哪。
影評區10.13那條評論非常中肯,在倫敦電影節與香港友人看的,杜的藝術造詣自然不低,小田也一如既往的帥。但故事破碎凌亂,而且這個日本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映后談話最為尷尬,導演也就一口咬定大陸建橋害苦了香港,其他問題糊弄過關。聽完與友人面面相覷,不敢多談政治。
【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年代不明,故事不清。表演一般,攝影無感。杜可風和白海的這次合作實在讓人失望。白色女孩和大陸開發商的兩條線索完全沒什麼關聯。強行在劇本中加入香港本土意識,卻把陸港矛盾狹隘化。而小田切讓的日本流浪漢角色設定更是無頭無尾,莫名其妙。有點爛!一星半
曾經,我家也有一片海;有條漁村;有些夜貓......某一天,大門打開了,忽而多了一些農場,生態區。我來不及見證也被動遷走了。後來,那些貓去哪裡了;老人家是否清淨度日。我也不知道。我家沒有一條橋連接兩地,只有一個碼頭,不是來便是走。所以都走了,文化走了,情懷走了。
如果不是杜可风和小田切让这个电影估计什么节也进不了吧。
政治隐喻的太浅白,两条故事线没有交互,三星摄影,袁澧林,让叔
有没有比90元见活的小田切让和杜可风再加一场电影更划算的事情呢 有!那就是见完小田切让直接回家睡觉!
可怕的文艺腔。
「人活于世,本就孤独」。感觉让叔应该是看在杜可风面子上接的这个电影,不太明白这个角色的意义……也感受不到袁小姐的灵气。
HKAFF. 一星給白只和小朋友。整個電影看下來就是:唔知你噏乜春。Joe桑和Angela的英文對白哦,那叫一個尬哈哈哈哈哈;演得也很游離,搞不懂這倆角色到底在幹嘛。您就是想黑港珠澳大橋唄。導演開場前見面會劈頭就是一句兩百年前夯抗還只是一個漁村,嚇一跳,一抬頭發現她對著手機讀的。
Eclipse, nostalgia, the sound of memory. Hong Kong’s obsession with “expiration date” and “foreign”.(其实我真的觉得王家卫并没有比白色女孩好多少??反正都是杜可风)@SFFILM
一星给杜可风,一星给小田切让和女一号。写剧本的导演说自己想要记录自己感受到的、从小生活的渔村发生的事,然后渔村变化的所有原因都推给大陆开发商,并刻意丑化之。激进、狭隘且怀挟偏见,杜可风的摄影和男女主挺赞的表演都败在这位导演身上了。
想要做个政治隐喻,结果太生硬,愣是变成了两条没关系的故事线,话说得太浅显了,而故事又拍得太故作高深,显得很尴尬。
要不是小田切让,根本看不下去。不过杜可风镜头还是很漂亮的
一个配置了杜可风和小田切让的学生作业空有一个身份政治的立意……可惜,可惜。
先用最大的诚意拍好电影,再来谈对社会与观众的影响力好吗?
HKAFF 2017 闭幕片 最大的收穫就是近距離看到了小田切讓~真人怎麼可以還是那麼帥!影片還有什麼可說的嗎?除了攝影多虧杜可風,小田切讓帥顏幫忙撐了一半外,究竟這部電影有哪裡是沒有問題的?
很少给一星。映前见到导演已经印象很不好。对自己作品介绍照本读稿算是诚意吗?大言不惭的说话方式真是贯穿到了她的电影当中。杜可风帮错新导演。向来选片特立独行的小田切让为了不接中国商业片选了这部,真是没想到吧。故作高深却讲不好故事,政治表态偏激直白。请尊重电影好吗?
20/11/2017 @ 電影中心 [hkaff]。上回香港三部曲已中過伏,今次即使調整期望單純為兩位主角入場又再中伏。請導演小姐不要自以為用上香港本土意識就能夠成為拍爛片的籍口,即使是art film即使想對政治問題控訴,最基本也是需要一個清晰的主線和劇本,好嗎?
没有小田切让,真是部什么也没有的片子啊,全程只记得让叔,让叔雨中那个镜头一排女生同事“Wow”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