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一下,晚上刷到的导演辛爽的采访,看来我的理解方向是对的。【专访】《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不希望拍成一个猎奇故事丨专访 。
我们内心创作的初衷,就是把人性的复杂一面展现出来。我们不展现纯粹的恶,也不喜欢基于猎奇的趣味。最终反回来的都会带给观众和我们各种思考,就是我们在生活里要避开这些恶,让自己学会爱,让自己学会正确的爱。如果有一些人说“这不就是我吗,这不就是我在生活里对爱的理解吗”,你就要琢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爱有问题,是不是要在生活里调整一些。我希望让观众看到、思考这些。
其实我想给观众呈现出更多的乐趣,比如我喜欢埋线索彩蛋,让大家看剧时有种交流互动的感觉,但我觉得一些过于夸张、过分的解读,也没有必要。比如我看到有观众解读朱朝阳在警车里搓手是因为他补刀了王瑶,我觉得不是我的初衷,纯粹的恶从来不是我想展现的,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恶,这不是我创作理念。
以下是原内容
关于故事的结局,我觉得大家讨论时可能陷入了极端,要么结局是童话那样,要么结局就像小说里那样。结局肯定没有童话HE那么美好,但还是要将电视剧BE和小说BE分开。
既然是讨论就尊重电视剧的设定,而不是为了猎奇,为了原小说,而脑部更多电视剧里没有的细节,背景,心理活动。如果真的要让极黑结局说得通,那需要补充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才能支撑住那样的结局。
我这样说的依据是3点:
(1)从电视剧本身所呈现的内容(背景、动机和已经发生了的事实),来判断最后的真相,而不是因为有隐藏的黑暗,就无脑地一定是完全参照小说看结局,最后一惊一乍的;
(2)电视剧和小说的设定是不同的。小说本身是极端暗黑的,这其实本就不太正常,例如极度黑化的朱朝阳,例如普普的弟弟不存在,要30万的目的,例如张东升要毒杀三个小孩儿,例如朱朝阳明确地将妹妹推下去。按照原著的设定来看,小孩儿本身就是坏小孩儿,至少是已经不是普通的小孩儿,这是故事开始的背景和前提,如果这样设定,就必须在故事开始之前说明三个小孩儿在怎样的背景下变成了坏小孩儿,不然就会让人觉得突兀。而从剧中的设定来看,显然不是这样,三个小孩儿最开始是普通小孩儿,背景有离异家庭、父亲进监狱、孤儿,但这些背景并没有造成小孩儿变成坏小孩,这是剧中的背景和前提;
这里补充一点:就电视剧而言,你真的觉得朱朝阳这种生活条件的(母亲偏执的爱,父亲漠不关心的爱)很惨很恶劣吗?比起你我身边有着悲惨童年的孩子,离异家庭里被虐待的孩子,他真的足够惨吗?
(3)我个人倾向于更愿意接受的结局,以及不那么极端的结局,我更愿意相信贴近生活,贴近一个正常人的做法而不是极端的做法。
因此,我认为或者我愿意相信的结局是这样的:
(1)普普死了,这一点从张东升打电话叫救护中心的时候看,普普死的逻辑更说得通,而且之后的两集普普,没有再出现;
(2)普普的弟弟存在,患病了要做手术,这是剧里交代的背景,也是一个十分合理的要30万的理由,如果要动摇这个设定,需要给出明确的其它背景来说明,至少剧里是没有的,不能仅仅因为回忆场景里有父母和弟弟,就判断弟弟死了,普普在撒谎,这样的设定是没必要的。
(3)严良死了,老陈可能也死了。严良的死亡时间可能是与张东升搏斗的时候死亡,或者,最后落海死亡,我倾向于前者,因为严良再次出现在张东升,朱朝阳面前的时候,感觉很突兀。严良突然出现上前阻止张东升,然后规劝朱朝阳,然后主动放手落海死亡,朱朝阳也没有伸手,这场景不太合理,更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而不是事实。如果要交代朱朝阳故意见死不救,至少应该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如心理上、表情上的变化,才算合理,而且严良主动落海,而不是挣扎的先爬上去,杀死张东升,或者,帮助朱朝阳,这样不太合理。
(4)朱朝阳没有推妹妹,只是见死不救,体现出朱朝阳的阴暗面,也是合理的阴暗面,而不是极端的阴暗面。就像之前所说,如果朱朝阳主动杀死妹妹,这前提就是二者之间有足够的冲突矛盾,朱朝阳在最开始就是一个半坏孩子,这些都是没有交代的,而那句“她要摔下去了”,更多的是暗示挂住,而朱朝阳此时正常的反映也是愣住,内心在做决定救不救,这时候主动再去推妹妹,并不太合理,如果真的推了,应该交代普普的反映,交代推的动作,交代推的声音,这些都没有。
(5)朱朝阳没有设计弑父,杀后母,这种设定只存在于小说中,套入到剧中就有些走火入魔了。朱朝阳渴求父爱,没有理由弑父,而在父亲临死前的那段话,很真实,父亲说的希望重新开始也是后面朱朝阳做事的一个目的,这些设定都合情合理,而且水产场的地点时间是张东升选的,朱朝阳是如何设计弑父,弑父的动机等等这些都是没有依据的。在水产场的王瑶,不是朱朝阳搬动的,认为是朱朝阳做的就有些无理取闹了,王瑶的尸体应该是张东升移动的,把人打晕/打死之后,把人挪到一边这是合理的处理方式,而张朝阳一直在父亲死去的小屋那边,是没有时间和地点再跑到外面专门来杀死王瑶,这是没必要也不合理的,至于朱朝阳搓手,为什么红色的一定是红漆,红漆有什么好搓的,解释为父亲的血更为合理。
(6)朱朝阳并不是故意给严良空卡来陷害他。这是很早之前发生的事情,后面的事情很难预料,朱朝阳当时应该只是为了后面严良报警时不牵扯进去,做一个自我保护。至于后面故意在厕所里和严良说卡,借张东升之手杀严良,用空卡激怒张东升杀普普,这样的说法也不合理,朱朝阳是如何判断张东升会跟进来偷听,如何判断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他为什么要普普死,空卡就一定会害死普普吗?这些想法都是由果推因,也是剧中没有细节交代的,因此不能作数。
(7)最后船上的搏斗,朱朝阳和严良为什么会约张东升去船上,朱朝阳此时是怎么想的,也许朱朝阳为了自保,确实有黑化,会希望严良死去,但远远达不到故意设计让张东升和严良自相残杀,剧里也交代的很清楚,严良本意就是和张东升同归于尽,没有证据,就自己惩治恶人,朱朝阳如果黑化,也顶多是顺水推舟。
(8)第11集彩蛋,父亲听录音笔那段,为了表现出的是父亲知道了儿子发现了录音,觉得儿子会很受打击,父亲感到更加内疚,觉得自己这么对儿子有些无耻,所以自责地打脸。有人说是发现了朱朝阳与妹妹的死有关,这说不通,仅仅通过拉链声根本无法证明或者说明什么。
(9)朱朝阳是高智商,但远没有小说里那样故意高智商犯罪,杀掉其它人。从王瑶第一次找朱朝阳,朱朝阳的表情,说明朱朝阳远没有城府那么深,那么镇定。
ps: 给空卡这一点,我觉得可以有几种解释,但不能因为朱朝阳有私心就走极端认为他想杀人。朱朝阳要扔掉复制卡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一是彻底了解了和张东升的牵连,张东升杀父母,杀王立,他是看到了的,放过张东升对他有好处,而且张东升目前对他们三个人还不错,二是,即使将来严良到警局才发现是空卡,仍然有可能把部分事实交代给警察,即使没有卡内容,警察也会追问的,张东升肯定会被牵连,王立的事情肯定会被发现,父亲后妈那里无法解释,甚至其他事情(对妹妹见死不救,和张东升交易)也可能被发现。
在厕所提扔掉空卡,可能的几种解释:
(a)朱朝阳说漏嘴,只是因为张东升后来的举动,包括救了他,以及没有加害他们几个只是想甩掉包袱,想放过张东升一马,同时避免自己给空卡的事情暴露,所以让严良扔掉,但不是刻意让张东升听到;
(b)朱朝阳刻意让张东升听到,是想让张东升帮助自己处理掉空卡,但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受牵连,没有杀人的想法,这种解释也可以接受;
(c)朱朝阳刻意让张东升听到,是想让张东升帮忙处理掉卡以及严良、普普,这种解释真的接受不能,张东升是个杀人犯,知道了空卡之后会怎么做,谁能预料得到。相反,如果因为担心妹妹的事儿,张东升的事儿就杀人,这种极端暗黑的变态人格,真的太不合理了,要支持这种说法,需要补的细节、铺垫太多太多了。就现有的情节,我相信前者解决顾虑,而不是极端地有顾虑就杀人,不能非白即黑。
pss: 我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是,这部剧表现出了一个正常人受环境的影响,事件的刺激,阴暗面的逐步放大,剧里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身上,这样才有共鸣,才有社会意义,相反如果只是追求一个猎奇的故事,一个高智商犯罪的变态坏小孩,寻求观感上的刺激,只有足够猎奇、足够刺激,才符合心理预期,但我觉得这样意义真不大,因为你根本不认为这种事情会发生。我觉得大部分观众们看剧的时候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也许也是电视剧编剧和小说作者不同的想法。
最近,由秦昊、王景春、刘琳主演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口碑大爆,豆瓣评分一度逼上9.2,尽管现在回落至8.9,但它仍然是内地年度最高分国产剧,并且是32万人观看后评分的结果。
这里我稍微多说一句,豆瓣评分的确是评判一个作品质量的有效工具,因为它有比较出色的算法和防水军机制。
但是,这并不是在说明一个作品在豆瓣的评分越高,它就一定越优质。
豆瓣评分正确的看待方法是:基于打分人数、分析高分段与低分段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化口碑,结合得分综合看待。
因此,《隐秘的角落》在32万人打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呈现出56.3%的观众打出五分满分、综合评分8.9分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它是一个在口碑与热度上都非常出众的作品。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结合弹幕还有各种网友评分仔细看了一下,关于这部剧的剧情、节奏、音乐、摄影、表演各个层面,观众总体上都非常认可,不一而足。
但我看剧的时候,弹幕刷得最多的还真的就是演技: 「XXX演得太好了」「全员演技在线」「没有一个不会演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隐秘的角落》这部剧演员们的表演呢? 最近两篇更新,我将以张东升和朱朝阳这两个全片最大Boss入手,稍微地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两个角色和两个演员的诠释的看法,抛砖引玉。
为什么要拿这两个人放一起来讲?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人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样地作为悲剧,把这世界上另外一些人正常的人生,烘托成为喜剧。
东升,朝阳,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不在东,也不在阳,他们只活在隐秘的角落里——
终身舔舐着自己无法见光的伤痕。
因此,这两个角色身上实际上具有非常深刻的互文性。他们是绝对意义上的同类,有着绝对相似的心理机制。
必须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人物。
这一篇,我们先讲张东升。
张东升
(秦昊 饰)
张东升原本是一个数学优等生,八年前,他跟妻子徐静(黄米依 饰)结婚,只身来到宁州(实际上这也侧面暗示了他与原生家庭关联不紧密,关系不和谐),做了少年宫一名没有编制、偶尔代课的校工。
可以说,张东升在事业上没有任何建树,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但也就是在结婚八年后,妻子徐静强烈要求跟张东升离婚。因为张东升是上门女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跟徐静离婚,将会一无所得,人财两空。
这对于张东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情感上和理智上都无法接受。
用他自己的话说:
徐静,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人像我对你这么好了,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你了,毫无保留。我现在除了你,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徐静根本听不进去:
东升,我不爱你了。
所以,在很多观众眼里,击垮张东升的,就是徐静执意离婚的决定。
但是大家不妨暂时去掉这片子的高分滤镜,冷静下来想想,正常情况下,妻子要求离婚,身为丈夫,即便再不情愿,至于去对两位老人痛下杀手吗? 而且关键是,像张东升逻辑这么严密的人,他难道会认为,杀掉妻子的父母,就能阻止妻子跟自己离婚吗?尤其是在对方还有外遇的情况下。(徐静收拾行李时他戳破徐静谎言,暗示徐静有外遇) 很显然:不可能。 合理的逻辑是: 如果张东升不想承受跟徐静离婚的结局(人财两空),那么对他来说,合理的思维逻辑是:要么杀了徐静,要么威胁徐静。 总而言之,徐静,才是他的婚姻困境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人物(徐静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很有主见,不是受父母左右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那为什么张东升要求杀掉徐静的父母呢?
我个人认为,从影视剧的呈现出发讨论,张东升这样做,最主要的是原因是: 泄愤。
大家可以看到,在家庭聚会上,就连徐静家的亲戚,都能在餐桌上随意地嘲笑张东升这个一事无成的倒插门女婿,由此可见,徐静的父母平时也没有少公开奚落他。
虽然剧中没明确地呈现,但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亲戚」,是最会看眼色的。
张东升本就背井离乡,几乎没有亲人朋友,唯一的家人就是徐静的家人,结果他们还丝毫不顾虑他的自尊,乱开嘲讽,挑战着张东升的忍耐底线。
如剧中所示,张东升的杀机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从杀人前一晚的酒席上他临时起意,随后主动要求带父母爬山开始,最后在山上谈崩,变成魔鬼的。
能够临时起杀心,一方面说明这个人本身做事方式极端,心理阴暗,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是受到了某种刺激。
那么是什么刺激了他呢?
我认为,是两句话。
第一句,姑父说的:东升,事业对男人来说很重要啊,男人没有野心,就不算男人。
第二句,岳父说的:我看现在你们两个在一起不幸福。
一个说张东升「不算男人」,一个说「女儿不幸福」,再考虑到张东升中年秃顶(肾虚),以及跟徐静结婚八年,都没有孩子,张东升想要一个普普这样的女儿却苦苦无法实现,并且面对徐静出轨,表现得非常平静……
所有的迹象都在说明,之所以张东升会痛下杀手,很有可能是因为岳父岳母们的话,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作为男人的自尊——
对,他有隐疾。
再直白一点说,张东升大概率是阳痿的。
就连开头徐静父母去小两口家里,父亲都说:
有些话你不好说,我去跟他说。
这台词,有深意啊。
OK,不管怎么说,岳父岳母都成功刺激到了张东升,并且成功下线。
我们呢,也顺藤摸瓜,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破解了张东升这个人物身上最重要的密码:
这个人物,他最主要的危机,其实不光是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婚姻危机、家庭危机,而是更根源性的生理危机,以及这种生理危机所造成的巨大的精神压力。
得是这个压力压得张东升实在喘不过气来了,得是他用常规的方法实在解决不了了,他才会选择饮鸩止渴,用谋杀的方式,去试图释放自己内心中无法平息的焦虑。
所以,可以明确,张东升困境的最根源,就是他阳痿。并且他为此极为焦虑。
(这里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张东升就是个纯粹的变态,他杀人就是纯粹因为心里扭曲而杀人。但是很可惜,这个说法在剧中,是不成立的。
因为如果他纯粹是变态杀人,他不会反复问「我还有机会吗」,他也不可能在跟三个孩子周旋时,用那么柔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既然是变态,一定在某些层面上的感知与常人有所区别,但是去看张东升之后的行为逻辑,并没有什么特别不正常的地方,因此该说法不成立。)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来看张东升杀掉徐静父母之后的反应。
失去了父母的徐静,心情非常悲伤,在这种悲伤之下,张东升一直在积极打理父母的后事,这让脆弱的徐静多少产生了一些依赖感:
她靠在张东升身上哭了起来。
徐静的亲近,当然让张东升看到了一丝挽救婚姻的希望。
但是,朋友们!
微茫的希望,往往使人更加焦虑。因为没有希望,人们可以放弃,微茫的希望,却指引着人们付出更巨大的努力。
看到了一丝丝希望的东升哥,心里一定是高兴的,但是也会加倍焦虑。
因为他虽然杀了人,出了气,但是他依然没有解决自己跟徐静之间的最主要问题,那就是自己的生理问题。
谋杀又不能让他们夫妻生活和谐的嘛。
因此,急于挽回徐静的东升哥,此时是不可能放松下来的。因为他心里的大石头,还悬在他的头顶上,随时可能砸下来。
那么秦昊,这里是怎么演的呢?
他在安抚好妻子之后,欢快地吃着苹果走向阳台:
然后做了两个俯卧撑:
吹吹风,看看花:
甚至再来一个弹跳:
末了,还得坐下看个书:
生怕观众看不出来他心情有多好。
Emmm……
当然,演员他想怎么演,只要导演同意,他怎么演都行。
但是,话说回来,秦昊这么演,正确不正确呢?
答:并不正确。
负责任地说,在面向大众的影视剧中的表演上,是存在着「正确与错误」的。
这种正确与错误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助于人物的塑造、是否遵循人物的行为逻辑、是否在完成人物的最高任务。
秦昊这里试图用轻松的行动,表达自己抱得了美人的愉快,如果只单纯看这一场戏,这样演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我们站在更宏观和完整的人物逻辑上,去看待张东升这个人物,我们会发现,秦昊这里的表现,是与张东升这个人物此时的心里状态背道而驰的。
最违和的地方,前面已经说了,那就是杀掉徐静的父母,并不能解决他与徐静之间婚姻的矛盾,不仅如此,事实上还给他张东升制造了更多问题。
不论他到底是不是阳痿,他跟徐静之间的裂痕,都非常明显不是徐静父母造成的。而他谋害他们,是绝对意义上的违法犯罪,不论他对于自己的设计有多自信,他此时此刻都不可能真正轻松下来。
另外更深层的一点是,秦昊此时表现出来的松弛,是不属于这个人物的。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
说的是,一个人老年时期的性格,在他幼年时期,就会展现端倪。
其实它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性格,不论怎么发展变化,其实都是在一个基本内核上发展变化的。
这个基本内核,其实就是人的本性。
那么张东升的本性是什么呢?
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头说到的他与朱朝阳的内在相似性吗?
没错,张东升的本性,跟朱朝阳是一样的,那就是:
深度的内向、高度的理性、极度的压抑。
这样的一个人,天生就是警觉的,他与轻松无缘。他的内心之中,必然无限紧绷。
因为他始终在用数学的方式去高速地运转。朱朝阳也是如此。
所以,隐秘的角落才会存在,那是他们心中隐藏真相却不会见人的的秘密角落。是因为他们两个,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他们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性格张东升在朱朝阳这个年龄时,就已然形成。
那么试问,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在人尸骨未寒的时候,像上面秦昊表现得那样松弛呢?
这是不可能的。
不信你们就去观察观察看看:紧绷的人,就是连最放松的时候,都会保留一丝紧绷;松弛的人,就是最紧张的时候,他也依然会体现出无法伪装的松弛。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色戒》里的易默成易先生。
你们可以去看看梁朝伟是怎么演一根紧绷的弦的。
梁朝伟用易默成这个角色非常生动有力地说明了,一根紧绷的弦的基本修养是:
只有在有可能解决他的根本困境时,他才有可能松弛,也就是愉快。
同样的道理。
另一幕,张东升在换掉徐静的药之后,最后一次跟徐静在地库说话。
他问她「我还有机会吗」,问完哭了。
哭得非常无法自制:
而徐静冷漠地看着他。
秦昊这里的表演,我一样是不太认可的。因为秦昊的眼泪,单纯在夫妻永别的这个语境里,成立,但是在张东升的世界观里,在张东升的性格内核下,却显得很虚假,很不成立。
张东升可以有情、可以不舍,你甚至可以说他是因为有情、因为留恋,所以才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举动。
但是请记住:
他是一个深度内向、高度理性、极度压抑的人。
他是非常非常不善于排解自己的情绪的。
他只会积压,不断不断地积压,直到他的灵魂变形——
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不会求救。 否则,他不至于划向深渊,万劫不复。
所以,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乍看非常不同寻常,但是实际上这很大程度还是人设帮忙。
人物逻辑上的bug,或者说模糊掉人物色彩的地方,其实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说:
我认为,秦昊饰演的张东升并不成功,这种不成功,在于他并没有深刻地演绎出张东升这个角色的悲剧性。(现在角色的悲剧性多数时候还是来源于人设)
事实上,张东升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应该是一个普普通通、想要好好度过一生的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面临命运的褫夺,不断地失去,最后到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才自我放弃,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个议题本身,是特别深刻的。
因为它讲的是人生中那些沉重的「不可选择」。
它讲的是张东升的「认命」。
只可惜,秦昊本人的痕迹,不论是个人痕迹还是表演痕迹,都在这个角色里太重了。
以至于在最后的呈现中,张东升心灵上的破败与无助、呐喊与彷徨,却在一定程度上被轻视了。
这是很可惜的。
不过咱们话说回来,演员也不是神,有很多时候,演员也会在表演中流露出很多的「不自觉」。
这种不自觉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一个逻辑尚且不能自洽的角色,竟然满堂喝彩,一片叫好。
这满堂彩喝得我甚至不敢说秦昊演得不好。
但我偏要「顶风作案」。
因为我认为这届观众,需要有态度。有理有据的态度。
因为我认为他是秦昊,他应有这个肚量,他也可以更好。
同时,我也一直说,表演不只是表演,它是视角,是人生。 对于观众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觉得我们也不妨去尝试用更加宏观和整体的眼光,去看待故事、人物和角色。 有很多时候,把局部的零件、单场的表演,拆开来看,它们都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它们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时,它们却有可能高度互斥,完全无法兼容—— 人间事总是这样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非得学会组合起来看事情,才能看得明白一些,顺畅一些。 不然,就会陷入张东升的无奈与痛苦之中,被自己的「无法解开的人生之题」深深折磨。 这是艺术的难, 也是人生的妙。 零件与零件之间偶尔存在的矛盾,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需要用最原始最简洁的方式,去做出每一个决定, 只需要去尊重自己内心里真实的感受与欲望, 就可以了。 这就是每一个成功的童星,能够成功塑造出经典角色的根本原因。人生而复杂,我们不需要演那么复杂。 这也是朱朝阳,能够「战胜」张东升作为大BOSS笑到最后的原因: 他,足够邪恶,足够简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严正声明:本文绝对无意冒犯脱发人群,也不是根据秃顶这一简单事实得出张东升阳痿的结论,而是结合八年不育、相关台词以及全方位信息,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如果有任何冒犯,还请多多包涵。鞠躬~
首发于公众号:西瓜味少年,欢迎关注我哦
《隐秘的角落》上周开播,豆瓣上这部剧几天内就窜到9.0分,甚至一度高达9.2,对于挑剔的豆瓣用户来说,打出这么高的评分显然是对这部剧最大的认可。 于是我上个周末追完了12集,不得不佩服这个故事的情节走向,悬疑与感情交织,再加上有点渗人的配乐,真是让人紧张又想看,心甘情愿的给爱奇艺花了钱成为星钻会员。
大抵来说,整个故事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为主线,这位中年数学老师虽然在业务能力上突出,但在家庭关系上却十分失意,岳父岳母瞧不上他,老婆也执意要离婚,于是开始他的“复仇之旅”,开始了一些列的杀人计划,
另一条线是以小朋友朱朝阳的思想变化为轴,是从一个优等生逐渐黑化成一个邪恶优等生的过程。
简言之,剧情就是围绕着张东升和朱朝阳因一次谋杀而结识,遂将两个人的家庭朋友全部卷入其中的故事。
在这里先整理一份人物关系图:
这个剧的角色有点多,在12集内却完全没有浪费的,每一个都有他的作用,增加了故事推进的速度, 而整个剧不单单是几个镜头就抵达观众的爽点, 最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一个优质悬疑剧的特点:细!节!超!多!
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在总结这部剧的细节之处,在我看来有的已经是在臆想了,甚至还有磕cp的(网友真闲) 秉着不过分解读的原则,我二刷的之后把每一集值得玩味的一些细节都扒了出来,
于是发现细节挖出来的越多,结局没有演出来的那么简单。
超大量剧透警告 超大量剧透警告 超大量剧透警告超大量剧透警告
一般我们看剧片头都选择跳过,《隐秘的角落》片头可看度很高,虽然这个片头动画不那么阳间,但是先把故事在片头里交待了:
三个白色的卡通形象寓意着三个孩子,那个大人就是张东升,
他追着三个孩子跑,追着追着有一个孩子回头了,好像发现了什么,寓意朱朝阳和严良、普普开始离心,他有了自己的心思,
而片头最后一幕正是这个孩子独自躲在角落里,和片名《隐藏的角落》呼应。
导演辛爽接受采访说,这个片头灵感来源于《魔方大厦》
“我小时候看故事会,看郑渊洁的东西,看《魔方大厦》, 很多东西说不出来它的具体情节,但你能记得它的感受,这些感受我都融入到了片头中。
张东升的婚姻裂痕应该和孩子有关。
这个彩蛋是张东升和徐静的一次对话,大致上的意思就是两人想一起要个孩子。
不过最后的结果所有人也知道,他害死了老婆和岳父岳母,联想他在电梯里恐吓小孩的样子、亲属孩子满月酒的场景反复出现,想必他婚姻的裂痕和两人没有孩子有关系。
朱永平在听当天的录音,发现了拉链的声音,他明白朱朝阳知道自己在录音了,
于是干脆删掉录音内容,给了自己一巴掌,表示自己很懊悔,仅剩的孩子不应该这样被对待。
朱永平删了录音,打自己一巴掌
有网友分析这时候朱永平已经明白儿子在撒谎了,意识到朱晶晶的死可能和朱朝阳有关,
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这基本上无视了人的情感,单纯把朱永平和朱朝阳当成谎言的对立面来看待,而忽略了两人父子的关系。 朱永平死的时候说“忘掉今天的事情”,并非是“忘掉以前”“忘掉过去”,就单单是说他们在水产厂的遭遇,
随后朱朝阳在此时想坦白,但为时已晚,朱永平未必知道朱晶晶的死和朱朝阳有直接关系。
剧中的食物也承担着叙事作用。
牛奶代表着压迫,剧中只要周春红在家中出现,总会让朱朝阳要“喝牛奶”,不管牛奶烫不烫都要看着儿子喝完;
苹果的出现往往是伴随着张东升的威胁感出现。
张东升谋杀完岳父母后回到家,他削了一个苹果到阳台吃,孩子们到张东升家里谈判,他也在削着一个苹果;
橘子则是周春红秘密恋情的意象,
她和马主任谈恋爱的时候,马主任送她的是橘子,马主任要跟她谈分手的时候,周春红也一直在吃橘子。
第3集,叶军查了朱晶晶一天的案子,回到家中女儿已经熟睡,在给女儿盖上被子的时候,从背景音乐《有一个姑娘》可以辨别出电视里在放《还珠格格》,台词说的是“你快下来,你不要爬这么高,好危险”,白天朱朝阳对朱晶晶说过同样的话。
第4集,叶军和同事在家核对资料,讨论朱晶晶到底为什么去学校五楼杂货间,为什么会坠楼,
在一旁写作业的叶驰敏嫌他们吵,故意打开电视剧。
剧里此时播放的还是《还珠格格》,此时背景音被放大了,福伦对尔康说:“本来留她,是出于一份好意”。这算是朱朝阳内心的潜台词吧。
还有第7集,张东升有一个特写镜头,背景音也是电视里的台词,被放大的声音说了两段内容,
“一个条件是要三十万两银子,去赎镖,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得到你这把剑,去和他交换”,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不想伤害你们,是你们逼我的”。
这段台词与剧情有所相似,连提到的“三十万”都和剧中的数目一致,而且精准地表现了张东升的心理变化。
有趣的是,导演辛爽接受采访时说,这段台词是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翻了许多电影,最终在王天林导演1971年执导的一部电影《追击》里找到的。
片尾曲可以说是每一集故事的绵延,有时候还带着一点寓意,
辛爽在接受采访也说:
“音乐是对整个故事的补充,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听片尾曲,它是戏剧的一部分。 比如说第二集片尾曲《犹豫》,实际已经讲了朱永平最后的结局。 第三集片尾曲没有歌词,但是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歌名是什么。”
第2集《犹豫》的歌词如下:
红色的 蓝色的 必须选择一个 选红色明天死 选蓝色马上死
快选择 选择是快乐的 最容易碎的 快乐在微弱的光里 像未知的鲜血 凝固了
看来朱永平永远都会在痛苦中,即便没有被张东升杀死,知道真相(朱朝阳害死朱晶晶)也会在内疚中苟且过活。
而第3集的片尾曲叫做《Dancing With The Dead Lover》, 歌曲有一种极力隐藏但掩饰不了的雀跃,基本是这部剧所有“阴乐”里最活泼的了, 对应的故事刚好是朱晶晶坠楼,似乎是想反映朱朝阳内心的某种窃喜。
歌曲的寓意都可以算是故事延伸,我把每一集的片尾曲整理了一下:
第1集:《小白船》小娟&山谷里居民 第2集:《犹豫》木玛 第3集:《Dancing With The Dead Lover》The Bad Molds
第4集:《DECENT》Anti-General 第5集:《因你之名》P.K.14
第6集:《人间地狱》Anti-General 第7集:《偷月亮的人》后海大鲨鱼第8集:《GOOD NIGHT》Joyside 第9集:《死在旋转公寓》发光曲线乐队
第10集:《比一个年轻人小一点的鹤》丁可 第11集:《昔日,没有光彩》丁可 第12集:《白船》秦昊
上面的音乐可以搜搜去听,我就不放链接了,大部分的歌感觉实在是太阴间了,
再加上剧情的紧迫,连《小白船》这样的儿歌,里面有一句歌词“飘向西天”都给我听怕了。
《隐秘的角落》基本每一集都能挑出来一些暗喻镜头,结合情节来看很有趣:
第6集,朱朝阳和朱永平在吃糖水的时候,给了一碗糖水上扒着苍蝇的镜头,
可以理解成当时朱永平偷偷录音的做法就像给父子关系上添了一笔恶心;
泳池里两人怎么也抓不到手的画面,似乎是暗示父子关系的若即若离;
第10集片头开始将狐狸和三只小鸡的故事,对应张东升和三个孩子斗志斗勇的故事;
有网友说上面这张图三个骨头有一个是狐狸骨头,而房间里的狐狸有鸡冠子,有一只鸡打败了狐狸并扮演了它。
放大看看是有点像,如果这样理解就是朱朝阳在“扮鸡吃狐狸”了。
这样关乎重要人物走向的细节,我们暂且把它放到最后说。
再看这三只小鸡的故事,
在第8集,三个孩子在和张东升交易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这本书;
第12集,朱朝阳和张东升两人在船上都穿了白衬衫,似乎寓意两人的互相投射彼此;
第12集出现两次的日历,象征两个结尾,
一个是朱朝阳相信的童话故事里的Happy ending,老陈和严良说普普和弟弟配型成功,
另一次出现之后,是朱朝阳读普普的信,告诉观众朱朝阳面对朱晶晶的坠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细节捕捉量的多少,决定了在观众眼里全剧结局到底什么样。
在故事里,细节绘制了人物的全貌,人物左右了结局的走向。
比如刚才看到的“扮鸡吃狐狸”图,
如果真的认为活着的狐狸是一只鸡的假扮,那么就可以理解成朱朝阳就是创作者想表达的那个背后推手。
朱朝阳确实就是那个“坏”小孩,
这个结论基本上看过剧的人都能看出来,故事里基本已经算是明说了,在剧中有几个证据:
结尾警察带着他去少年宫五楼指正朱晶晶跳楼事件,他自己说话时的画面变成了带有一点点“柔光”的特效,表明他所说的就是谎言;
之前普普给他的一封信,普普对他所说的话,表示的朱晶晶坠楼和朱朝阳有不可推脱的干系,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他推的,
两次回想起坠楼时候情况也完全不同,
一个“要”字只差,两个句子可是截然不同,
“她摔下去了”像是状态的描述,
“她要摔下去了”更像是一种临危式的劝诫。
而他到底坏到什么程度,这就要取决观众怎么理解细节了。
有网友愿意把朱朝阳“一黑到底”,彻底让朱朝阳这个人物黑化。
在故事细节中就可以开展很多联想,
比如,王瑶死在了水产场这段,有人认为张东升一开始只是把她勒晕,但严良看到的尸体位置移动了,且旁边有红色的棍子,以及朱朝阳被救之后用力搓手上的红色印记,以此判断王瑶是朱朝阳杀的,
不过,如果不愿把朱朝阳想的那么黑暗,也可以理解那时候朱永平刚刚死掉,朱朝阳这个时候马上去补刀后妈有点说不过去。
而在车上搓手的镜头,更可以看成是那些红色是朱永平的血,朱朝阳只是想赶快忘掉这些事。
这样对细节理解带来的不同结局,提升了整部剧的可看性,
关于这样的细节,全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关于严良的:
严良和普普真的死了么,他的死究竟是不是朱朝阳谋划的。
结局画面很明显更偏向严良和普普死了。
第12集严良走进朱朝阳学校的礼堂,只有朱朝阳能看见他,再加上阴森森的配乐,这个镜头出现表明是严良和朱朝阳的一种告别,
情节上,张东升在船上与严良相遇撕打,已经彻底自暴自弃的张东升没必要再把严良留下活口。
另一边,普普的死也有迹可循,
在张东升家里,普普哮喘病犯了,张东升打了急救后却不想留下地址,基本就表明他彻底不想救这个孩子了,而普普就此昏厥了过去,
后面的剧情开始普普彻底领盒饭没露过脸,可以理解为已经挂了。
叫救护车这个桥段后面的镜头是严良疯狂寻找普普,开始慢动作,此时阴间的音乐又来了,也可以理解成寓意普普的死亡。
而最后一集出现的严良在船上对朱朝阳的忠告,还有老陈对严良说普普和欣欣配型成功的部分,都极可能是朱朝阳选择“相信童话”自己臆想出来的内容,
严良是不是被朱朝阳谋划害死是有争议的,
如果理解成是,有几处细节可以捕捉到这个结论,
第7集,朱朝阳明明就复制了卡片内容,却给了严良一张空卡,
他故意没有把复制成功的卡片给严良,
第12集,朱朝阳告诉张东升一直走就能看到自己,
结果看到的是......
严良。
最后在船上他还对严良这样说:
毕竟,严良和普普的到来,从一个假期开始破坏了他整个人生,让他的生活开始背负谎言和死亡带来的忧虑,
不过,如果理解为严良不是朱朝阳谋划害死的话,复制卡桥段可以理解成朱朝阳心软,毕竟张东生是帮助过他们的人(给了30w)
在船上的严良遇见张东升更像是一种巧合,而严良和朱朝阳的肉搏则可以理解成朱朝阳自己内心善恶之间的博弈。
这些细节都左右观众如何看待人物,人物影响着情节,情节的多样就让结局呈现更开放的效果。 但不得不提,这个剧里有个bug,是在张东升最后一集在船上临死前对朱朝阳说:
“你可以选择童话。”
不过秦昊的嘴型显然说的不是这句话,
通过嘴型看起来说的更像是:
“高手”
我估计这里用配音改了台词是因为审查的原因,
张东升如果说了一句“高手”,基本就把朱朝阳黑化坐实,证明张东升知道了自己一系列的杀人行为都是被朱朝阳牵着鼻子走,
也就是说创作者有意把朱朝阳刻画成一个黑化到底的角色,但出于审查的缘故,不能这么直接, 在台词上就把“高手”这俩字改成了“你可以相信童话”,让结局呈现开放式的状态,
这是一种无奈,也算是一种趣味。 所有关于剧情的猜测和讨论,也许正如笛卡尔传说的版本,
相信真相还是童话,画上最后一笔的不是导演,而是看剧的我们。
也许看到才是最重要的吧。
最后还想说一句,
谁踩老子新买的AF1一定Biss额!
到底是选择相信童话,还是选择相信真相?认为结局“洗白”的观众们,其实已经选择了相信“童话”。他们眼中的故事,到此为止了。 而真相,需要揭开一层层纯白的纱布,挖出腐烂的肉和脓汁来。
豆瓣开分高达9.0,《隐秘的角落》无疑是今夏国产悬疑剧最大的惊喜。但随着大结局的播出,这部剧陷入了“洗白”的批评,评分也随之降低。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童话”与“真相”的故事,童话大张旗鼓、展于字面,真相则隐匿在难以发现的角落。正如剧中反复提及的笛卡尔与公主的故事,《隐秘的角落》以看似直白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过于美满的结局,和一个隐晦的真相。
那么,到底是选择相信童话,还是选择相信真相?认为结局“洗白”的观众们,其实已经选择了相信“童话”:普普的弟弟得到了救治,严良将努力成为警察,朱朝阳向警察坦白了一切并开始了新生活,一切都是光明而美好的。他们眼中的故事,到此为止了。
而真相,需要揭开一层层纯白的纱布,挖出腐烂的肉和脓汁来。
朱朝阳活着。普普死了,严良死了,老陈也死了。
普普死于哮喘发作,和张东升的见死不救。
张东升喜欢普普吗?我想是的。当普普小心翼翼地给张东升贴上卡通创可贴时,他或许真的有那么一瞬间,被面前的这个小女孩打动了。在麦当劳,服务员把张东升和普普误认为一对普通的父女。这一刻,他们心照不宣地的都没有否认。张东升为普普挑选了一个粉色的小熊布偶,过了一会儿,张东升对普普说,下次我还带你来吃。
这对“敌人”默许了对方满足了自己对“父亲”和“女儿”的幻想。这是张东升身上难得柔软时刻,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普普哮喘发作晕倒在自己面前时,面对120对自己地址的追问,张东升长久地沉默了。在这之后,普普就再也没有出现在镜头里。结婚八年,张东升一直没有孩子。一个“女儿”短暂地来到过张东升的人生里,并被他亲手杀死。
普普死后,在被删减的片段里,张东升再一次来到麦当劳,他点了三份儿童套餐,集齐了剩下三个颜色的小熊布偶,默默吞咽,无声流泪。张东升和深夜馄饨摊里的朱永平的身影,在这一刻悲哀地重合。
既然普普已经死去,那么结尾谈论着普普近况的老陈和严良,自然也并不存在了。当这一点被想通,那么导演在最后一集所构建的一切美好幻想也随之崩塌,结尾所谓不合理之处也有了更残忍、却更合理的解释。
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体育馆的大门突然打开,严良在光亮中径直走向朱朝阳。万千静立的学生中,只有朱朝阳看到了严良,并沉默地与他对视。随后,严良低下头转身离开了,他的背影逐渐融化在纯白的光亮中。而朱朝阳也转过头,立在光照不进的隐秘的角落,仿佛一切如常,迎接新学期。
广场舞的队伍里,老陈的存在格外突兀,他好像也忘记了自己打死不跳广场舞的宣言。严良的哨声响起,老陈惊喜地四处查看,似乎也只有他听见了。随后,他们俩开心地谈论起了普普和弟弟的成功配型、严良未来的理想。
是的,在他们现在所处这个世界,这些美好的期望也的确是可以实现的。
他们绝口未提朱朝阳。
朱晶晶踩空后抓住了窗沿或树枝,而朱朝阳对挣扎的朱晶晶见死不救,使她坠楼摔死,随后又设计害死了普普和严良。老陈为救严良而牺牲。
朱晶晶死亡的真相,其实已经几乎是在明示。最后一集的蒙太奇,才是朱朝阳真实的回忆。与一开始对观众讲述的不同,在回忆中,普普喊到:“她【要】摔下去了!”她摔下去了,她要摔下去了。一字之差,过程全然不同。当结局画面全黑,我们终于听到了女孩艰难挣扎后才砰然坠地的声音。这一刻,真相大白。窗外树枝上的破碎的衣角,是朱晶晶最后努力活过的证明。
而另一个细节或许更加恐怖:普普梦到朱晶晶在六峰山,这是否暗示着朱晶晶的死与老夫妻一样,甚至并非失足?
朱晶晶的坠楼,也许大概,并不是朝阳的主观故意。但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了一角。与小伙伴们的嫌隙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或许是为了完完全全地掩盖真相,或许是朱朝阳想重新开始而严良坚持报警,或许是这两个麻烦的家伙打扰了自己与父亲的相处。总之,朱朝阳也希望严良和普普赶快“消失”了。
王立的死亡是一场意外,也是一个转折。沉默注视着张东升行凶的朝阳,仿佛注视着老师的学生,在这间腥红色的教室里,这个好学生迅速掌握了杀人的秘术。一个计划开始执行。
储存卡到底有几张?答案是至少2张。很明显,朱朝阳的的确确在网吧拷贝了储存卡。可这只是为了自保,他交给严良的,自始至终是一张空卡。
吃饭时,朱朝阳叫住了本想离开的张东升。在洗手间里,朱朝阳大声劝说着严良销毁储存卡。既然本就知道那是一张空卡,又何必偏要劝严良销毁?果然,正直的严良拒绝了,而门外的张东升也听到了。
之后的一切都在朝阳的计划之中。本就多疑的张东升再也不肯相信严良和普普,而朝阳冷眼旁观,放任随时可能被迁怒的严良和普普与张东升独处。当严良攀着甲板快要坠入深海之际,朱朝阳一动不动地站着,镜头里,只露出他白鞋的一角。
然后,在朝阳沉默的注视中,严良坠落了下去,像朱晶晶一样。
在本剧的11位死者当中,王瑶或许是除王立之外,死亡过程最清晰明了的一个。从一开始的惊恐、奔逃、挣扎,到呼救声逐渐衰弱。而“凶手”张东升此时也近乎崩溃——“别喊了,别喊了……”他几乎是在哀求,生活就快要恢复正常了,他本不想杀她的。
王瑶倒下后,张东升把她扔在过道里转身离去。而当严良发现王瑶的尸体时,尸体的位置明显移动了——从过道被移到了油桶后的角落里,旁边还多了一根不明红色棍状物。
是穿帮吗?
不。接下来的镜头为我们隐晦地解释了这一切。从厂里逃出后坐在警车里的朝阳,一直不停地摩擦自己的双手,被烟熏黑的指间,隐约透露出一点红色。面对母亲“你手怎么了”的追问,朝阳注视着将一切证据和尸体燃烧殆尽的火场,沉默不语。
父亲的血在身上,王瑶的血在手里。
在正片中,朱永平听到录音里朝阳的话,扇了自己一个耳光,并删掉了录音,这或许是父亲对怀疑自己儿子的愧疚。第11集结尾的彩蛋却用多出来的一段声音、一个镜头,告诉我们这位偏心的父亲的,告诉我们这位偏心的父亲的另一番心意。
回放录音时,朱永平听到了明显的拉链拉动的声音——这个精明的商人已经明白儿子所说的话是在撒谎,他必定跟女儿的死有所关联。他抬头看着女儿的遗像。
随后,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并按下了删除键——在为女儿讨回公道和袒护儿子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这一耳光是对女儿的愧疚——他已经不能再失去一个孩子了。
正如导演在采访中所说,第2集片尾曲《犹豫》,已经揭示了朱永平的结局:“红色的蓝色的,必须选择一个,选红色明天死,选蓝色马上死……”
在《隐秘的角落》预告片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一滴血滴在了日记本上,随后马上被涂改液涂掉了。
在正片中,朱朝阳的日记本也曾多次出现。鼻血滴在日记本上被撕掉、中间更换了日记本的片段,也暗示了观众前期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朱朝阳在另一本日记里美化过的故事。的确,本剧剧情走向也与《坏小孩》原著相同:朱朝阳为了给自己脱罪,编造了另一本假的日记,交给警察。他才是那个坏小孩,the bad kid.
一个坏小孩,交了好朋友;
去爬六峰山,看到了凶手。
他们要勒索,可我想报仇;
继妹欺负我,让她掉下楼。
坚称不是我,爸爸很愧疚;
产生了嫌隙,朋友不能留。
拷一张空卡,引你们相斗;
造两本日记,骗警察足够。
一个坏小孩,独自到最后。
新学期,开始了。
至此,谜团已经解开,表面上的童话和角落里的真相皆已呈现在眼前。选择相信哪个版本,其实也是观众内心的映射。
“隐秘的角落”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童话与真相之争。童话大咧咧的敞在纸上,真相却隐匿在隐秘的角落,阴暗而冰冷。
而另一层含义则在片头动画中叙明:经过了这个暑假,朱朝阳的内心也成了一个隐秘的角落,再也无法照进光明。
另,说到片头动画,其实本剧的片头动画基本上在一开始就暗示了这个故事的走向,三个白色小人最后只剩一个蜷缩在光照不进的角落。
而片头动画的第一幕,也是一切的起源。拥挤的白色团状物,形似子宫中的胚胎。第9集的片尾彩蛋,从张东升和妻子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也曾幸福地期望过一个孩子。剧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后期张东升与妻子感情破裂的原因,但结合张东升时不时扶腰、脱发、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的情况,起因并不难猜。
故事的真相虽然阴郁残忍,但导演和编剧却也在这之外为选择相信“真相”的观众留下了另一个希望。叶警官的女儿叶驰敏,经过这个暑假与父亲的相处,变得不一样了。新学期开始,她制止了同桌说朱朝阳的坏话,并主动点头与朱朝阳打了招呼。或许,现实也不是那么坏吧。
至于把原著的“浩子”改叫严良,成为与《无证之罪》中的哈市刑警同名的角色,就是制作组的另一番温柔了。
本句中值得分析的意象实在太多,在此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食物类意象进行分析。
苹果代表着杀欲与压迫。张东升成功杀死岳父岳母后,惬意地躺在晚风习习的阳台上,大口吃起了苹果。朝阳等人到家中与张东升对峙,张东升拿刀削起了苹果,杀意在他的心中酝酿。被绑架的朝阳醒来,父亲却要求他包庇妻弟,当警察要求父亲回避时,父亲走前再三要他一定吃掉苹果——话中的意味不言而喻。在本剧中,苹果仿佛伊甸园中恶的隐喻。
桔子则承托着周春红的情感。马主任第一次递来的一兜青桔,是隐秘的恋情的微酸。第二次,当春红的表白被拒绝时,马主任递来一个青桔,春红扒开青桔咀嚼着,酸涩在她的口中爆发。
顺便,春红破洞的丝袜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意象。艳红色的脚趾甲从丝线中露出,颇有红杏之意,是中年人囿于生活、压抑难泄的情欲。
牛奶和鱼则是朝阳母子间感情冲突的一个支点。经常给儿子做鱼、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强迫儿子喝滚烫的牛奶,一个把全部希望和控制欲压迫在儿子身上的母亲形象借此勾勒出来。而在结尾,当刚刚经历了父亲死亡的朝阳,一边吃鱼一边微笑着告诉妈妈自己又考了暑假班第一名,周春红夹鱼的手微微颤抖了。
此外,与“离”谐音的梨也是严良父子感情的一个意象。这一点比较明显,不再赘述。
本剧的每一位演员都为本剧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在此仅挑选个别片段进行对比分析。其他太多精彩的片段,已经有很多大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就不献丑了。
两次低头:
第一集,和父亲买完鞋之后,朝阳与继母一起等待去拿车的父亲。王瑶对朝阳句句冷嘲热讽,朝阳的头则越来越低,背几乎弯成了直角。
第六集,父亲带朝阳吃甜品。发现了父亲包中录音笔的朝阳,句句扎心,父亲的头越来越低、越来越沉重,终于迫不及待地结束了对话。
这一组对比,妙极。除此之外,朱晶晶死前死后,朝阳坐在父亲的车后排和车前排的对比,也值得细品。导演非常善于使用重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这些细节需要观众细细体会。
当意犹未尽的观众重新打开第一集,他们会发现:严良和普普从福利院出逃偷乘的车,就是朱永平厂里的车。冥冥之中,命运已经注定。
总之,隐秘的角落,将太多微妙的细节放在了不易发现的角落里,需要细细琢磨、反复回味。大胆至极,也精妙至极。对细节的挖掘和对真相的探寻,让本剧的观剧体验如抽丝剥茧,欲罢不能。可以说,这是国产悬疑剧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但愿在未来,有更多更加优秀的国产剧集出现。
本文基于12集全部看完的条件下写出(没有看过原著),有严重剧透,没有看完且介意剧透的伙伴可以看完再来☺️
———————————————————
张东升和朱朝阳两人是相似的,都热爱数学,崇拜笛卡尔,是“高材生”,是社会的精英,是“优秀”的。仅仅从人物的名字设定来看,地球自转,太阳“东升”,昼夜交替,黎明到来,“朝阳”悬空。“东升”和“朝阳”都是太阳运动的一种状态。不过“东升”是一种相对泠冽的过程,要经历无尽暗黑,跨过地平线,才能成为“朝阳”。朝阳作为初生的太阳,不如正午的太阳火热,只是淡淡的,相对柔和,缺乏自信的。作为多音字,“zhao”也念作“chao”,面对太阳,向着阳光,怀抱希望。
剧中,张东升和朱朝阳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从而犯罪而杀人。会读书和好人之间没有逻辑关联,社会的评判标准有时候天真的可笑。
但两人却又截然不同,分别信仰了笛卡尔两个命运结局,一个是童话,一个是现实。童话是在笛卡尔六十二岁的时候,他追求了一位公主,然后还做了那个公主的数学老师,但是被国王发现以后流放了,最后死在狱中。另一个现实版本是,他追求公主,但公主并不在意他,笛卡尔最终死于背叛。
这个故事由朱朝阳在第二集吃饭的时候和妈妈讲过,也由张东升在第四集奥数班上课的时候讲过。当仔细注意他们两人的讲述方式就可以发现,朱朝阳和他妈妈说的时候是先说了理所当然得介绍了童话版,之后才为了严谨提出第二种看法。这意味着朱朝阳倾心于童话结局,这也在最后一集印证了。但张东升讲述这两种结局的时候是不带有任何情感的,是平实的,可见他更信仰现实结局。
两种对笛卡尔结局的偏好也正反映了两个人不一样的价值观,也映射了两人不同的结局。
从两人的背景分析来看很容易看到两人渴望拥有,亦是已经拥有却摇摇欲坠,脆弱易碎的“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
一切故事由张东升而起。先来看张东升的身份背景,他是一个“凤凰男”,他没有一份所谓理想的工作,却找了一个有钱的妻子。他们的婚姻里,阶级基础导致物质上双方是并不平等的。在中国千万年的男权社会里,张东升不能承担男人养家糊口的重担。
而且他没有女方长辈需要他拥有的上进心,他安于现状,在女方家长的多次暗示讽刺下,他很自卑,隐忍,但他无奈改变,甚至说,他不愿改变,他喜欢自己奥数老师的职业。(不止一次,侧面提到张东升是一个教课很好的数学老师)压力大到秃头,他用假发片(别人的毛发)掩盖住了自己的稀疏的头顶,强装镇定,用华丽覆盖住龌龊,道貌岸然。
他的婚姻是他的避风港,他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个不平等的婚姻摆脱从前的贫困,实现社会地位的飞跃,晋升到衣食无忧的阶级,摆脱骨子里的自卑。但是这个婚姻已经分崩离析了,对于剧情刚开始的张东升,这个婚姻的裂缝首先来自于岳父岳母的不信任和自尊上的打压。所以他先干掉了岳父岳母,企图消灭破坏他的婚姻的敌人。杀掉岳父岳母,他在妻子脆弱无助的时候主掌大局,彷佛获得了对于婚姻的掌控权,他快乐了一小阵。
当后面他发现他们婚姻维持不下去的理由就是妻子的出离和背叛,他才狠下心杀了他妻子。他应该是爱他的妻子的,全剧里他唯一痛苦到面部扭曲的片段就是地下车库,挽留无果,并送走将死的妻子。但最后他还是显得很平常得叮嘱妻子开慢点,是他最后的温存,也是他有杀人决心时,变态的冷静的体现。一切直接阻碍他渴望的平静生活的人事物(哪怕这种生活是现实的,是冷淡而憋屈的),他都有毁掉他们的决心,无关爱恨。他信仰无爱的物质,他信仰冰冷的现实,他企图鸠占鹊巢式的偷走他妻子的阶级所享有的相对富足的生活。他就想以他自己的兴趣做一个普通的数学老师。
———————————————————
那么接下来看看小主角朱朝阳,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离婚,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在景区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对儿子的唯一的问候就是“妈妈回去给你做鱼吃,鱼吃了补脑”和“记得早餐喝牛奶”。当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好妈妈时,仔细发现这些关心都是浮于表面的,物质层面的简单问候,从来没有深层次的心灵交互。所以家长会上,朝阳妈妈被老师找去谈话。谈话里提醒他妈妈朱朝阳似乎没有什么朋友,指出在老师眼里是一个对小孩心理健康有影响的事情时,朱朝阳妈妈竟然不以为然,表现出很不屑,说出“朋友是出了社会才需要的”这样很不负责任的话。可见朱朝阳一直被妈妈要求成绩很好,朋友并不重要。而作为懂事且早熟的朝阳,他一切照办了,他成为了他妈妈理想中的好儿子。撇去懂事一说,朱朝阳也不得不成为他妈妈的好儿子,不照办的结果也是恐怖的,可以在他妈妈逼他喝牛奶,和给他擦嘴边的牛奶渍可以看出。(包括说好了记账再给钱,除了是培养小孩的金钱观,也看出他妈妈对他的控制欲。每笔钱都必须是合理的符合妈妈要求的。)他妈妈的爱是单薄且有强制性的,并无温暖可言。
他妈妈作为第一监护人,显然是极其失职的,对于朝阳是一直“absence”缺失的状态(总是在朝阳出事以后才现身,朝阳一整个暑假都在外面到天黑根本管不到),加上之后朝阳被王瑶弟弟绑架,从水产厂死里逃生出来,被警察问话以后,妈妈反问朝阳为何撒谎时,是不是更爱抛弃了他们母子的爸爸时。朝阳表示他什么都清楚,什么都记得,是朝阳妈妈逼着爸爸离婚,朝阳心中相比较出轨的爸爸,因为自尊,直接破坏这段婚姻妈妈更让他受伤。而且他的早熟让他洞察人性,他知道他的父母都是“只在乎自己”的人,自私自利的人。
这种自私的特征在他母亲身上甚至更明显,除了让朱朝阳不用交朋友,在第二集吃饭的片段也可以看出来。当朱朝阳关心景区无端丧命的两个人时,他妈妈回答却是那么事不关己,毫无同理心,“死了”和“和景区没什么关系,最多赔点钱”。
(以上对于朝阳妈妈的讨论,并非想站在道德至高点讨伐这位单亲母亲,只不过想把这个拿出来讨论,想把这个看成一个可悲的社会现象,有思考才能更好的改变吧。社会对这位女性是极其不公平的,朝阳妈妈也是缺爱的。举个例子,她和马主任明明是光明正大的恋爱,却搞得偷偷摸摸。一是不希望朱朝阳受任何影响,或者难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众对于单亲母亲的定义从朝阳妈妈两位女同事的讨论可以看出:“孤儿寡母”,多刻薄啊,离异的男性可以重组幸福家庭,为什么离异的女性被stereotype出一种苦大仇深的形象,连周春红出去见马主任的口红涂上又要擦掉一层怕太显眼,怕这个社会对她的恶意!周春红吃橘子那场戏大家都记得吧,让周春红彻底放弃,是马主任抛出的那个理由,他老家给他介绍了一个女人,“没有孩子”。言下之意,她不像你,没有拖着一个儿子,她不是一个像你一样的二手女人。多残忍啊……每个人都有活得漂亮的权利,但社会对于女性的却那么不宽容。其实对所有小众群体都是。这些也或多或少导致了朱朝阳妈妈对于朱朝阳的爱是不完整的,缺失的这个事实。)
朱朝阳得到的温暖的爱竟然全部来自回忆,父亲的关心是带有温度的,一起游泳吃冰那样天真烂漫的快乐。这也是他相信童话的原因,他内心仍然有美好的希望,因为他曾经获得过这样的爱,他渴望有父母的爱, 特别是父亲给予的有温度的爱。但朱晶晶的存在把父亲这么简单的关心都剥夺了。全剧里其实朱晶晶是最幸福的孩子,她有着父亲和母亲全天候的照顾和陪伴,剧里出现的其他人都是缺爱的。王瑶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不得不说她是一个无比敬业的母亲,每天接送上下学,也记得给晶晶准备演出裙子。之后也是她的母性和第六感让她第一个认定杀害女儿的凶手。(为什么朱朝阳是guilty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朱晶晶的死,在文末评论里有解释)所以当晶晶踩了朝阳的鞋子(朝阳获得的父爱的象征),或许真的是无心之举(当普普质问她时她完全不自知),但加上王瑶对于丈夫和前妻生下的儿子的刻薄,对于朝阳,这一切显得那么尖锐。让嫉妒和恨都变得合理和正义。晶晶太幸福了,以至于她的存在整个缺爱的剧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所以她几乎必死无疑。
———————————————————
张东升和朱朝阳两人虽然生活得如此憋屈,但这种状态却是平静的,适应以后,对于两人来说竟然是可悲得那么自然。
洪水猛兽一般闯进他们的生活、打破一切脆弱规则的是两个福利院出逃的小孩。一个是朝阳小时候的玩伴叫严良,另一个是渴望筹钱救弟弟的小女孩普普。
严良的父亲的遭遇没有交代清楚,但隐隐带着一种含冤的感觉,入狱原因也是为兄弟两肋插刀,之后仍然相信人性道义,让儿子出事就找当年的兄弟,结果这些社会人早就翻脸不认人了。只有老警察还心存愧疚,将他送进冷冰冰的福利院。严良的遭遇就是所谓事态“炎凉”,我相信这是编剧取名的由来。他的出现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赞一下剧组服化道,严良一直穿无袖上衣,就是很明显没有朱朝阳体面的感觉,细节见良心)最先也是他以“弟弟打着玩”的借口掐断了朱朝阳的报警电话,提出了之后一系列疯狂的计划。他一直都在以他的角度践行着“一个好人”(“严”格的“良”人)的目标,他似乎是问心无愧的。但他不知道的是,自从他提出敲诈勒索的计划,就已经踏入了违法犯罪的河流,他的逻辑源头浸染在悲哀世道里。他的好人逻辑一开始就偏了,他想成为的好人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好人。底层的人伸张正义似乎没有正道可言,严良不过是炎凉事态里的悲哀产物。他的勇敢和善良不能打破这个僵局,他的勇猛也成了慷慨赴死的困兽之斗。
而普普的存在则是“童话”的象征,她的任务是给她弟弟筹钱,三十万,诡异的数字,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想出自己筹钱救弟弟本身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是美好的童话故事。当朱朝阳问普普,她认为笛卡尔是什么结局时,普普说“当然是童话”,因为“童话是美好的”。
她对于朱朝阳就是完整家庭的象征,她守护朝阳的对于完整家庭的期待。当朝阳的鞋子,他获得的父亲的温柔的爱的象征,被朱晶晶踩脏时,普普一个人起很早默默得给朝阳擦鞋子上的黑脚印。当朱朝阳将妹妹从五楼推下去,她也包庇了他,守护着美好的童话。
而普普对于张东升,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女儿(在麦当劳被认错)。而张东升全剧里唯一接收到的温暖竟然就是普普给他贴的那个创口贴(所以他回到车里还摆弄观摩了一下这个创可贴,比了一个孔雀,显示出一点童趣。人在展现童趣的时候是最真诚的,无戒心的。)他的校工身份也是对他来说比较纯粹的,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其余所有关系不是背叛就是敲诈利用。
两人期望总结就是张东升假借看望,向朱朝阳要水库钥匙清理尸体时说的,让一切快结束吧,我做回我的校工,你做回你的好儿子。
张东升自卑低贱到骨子里,记得剧里王瑶黑社会弟弟和他对峙让他跪下,他二话不说直接跪下了,没有反抗,他从来就不想惹事,他像一只寄生虫苟活于现世,他低贱到没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毕竟自杀也需要一些刚烈和决绝。
在剧末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对手戏里,张东升求求朱朝阳用刺刀把他杀了,这样朱朝阳就可以变成他了,背负着杀人犯的罪名在世界上窝囊苟活、踽踽独行。张东升眼里这种苟活是比死亡更大的惩罚。但是朱朝阳在心底那么早以变质的爱的引领下,没有杀了张东升,而是悬崖勒马,保存了自己最后一份体面。
———————————————————
东升朝阳,现实幻象,白船无帆,事态炎凉。在缺爱的世道里,没有人是幸福的。盛夏冰凉,你无处可藏。守住现实比较守护童话更需要执行力,但守住童话需要比守住现实更会说谎。信仰现实的被现实杀死了,信仰童话的通过欺骗自己活下去。
一切又归于平静,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海滨小城里又一个有些漫长的暑假罢了。
看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我想很多人对周春红的扮演者刘琳应该印象深刻,演技太好了。这本来是一部悬疑推理剧,但是关于母子关系的刻画,却十分写实,甚至比一般的家庭剧更加贴近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母亲周春红出场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是隐身的,只出现在电话里。她的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典型的和儿子相依为命的单亲母亲形象。不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虽然母亲对儿子百般关心,但是朱朝阳似乎有点冷漠,甚至还有点刻意的疏离。这就为以后的情节埋下伏笔。
其实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周春红的控制欲很强。周春红打电话给儿子,告诉他中午吃鱼,朱朝阳的态度很不热情,甚至还有点不开心。中午的饭桌上果然就出现了鱼,而周春红还一个劲让朱朝阳吃。从朱朝阳抵触的态度里可以看出,他不喜欢吃鱼。但是母亲根本就不管儿子的喜好,还不停地说:“吃鱼好,吃鱼补脑。”她非常会利用“为你好”这个手段,所以朱朝阳只能硬着头皮吃了一点。
剧情发展到这里,还仅仅是点到为止,你可以去猜测,也许周春红有点控制欲,但是还算是一个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好妈妈。但是接下来的情节,就把这个家庭的内幕全部揭开了,我称之为“妈妈逼你喝牛奶”。很多人都说看完之后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阴影,甚至不敢看第二遍。说实话我看的时候也感到窒息,明明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为什么能够如此让人讨厌呢?
首先要提一句“喝牛奶事件”发生的前因,也就是周春红情绪第一次大爆发,是因为王瑶诬陷她杀了朱晶晶,在她工作的地方闹事,把她彻底逼急。面对诬陷,周春红脑海里的唯一念头就是洗清自己和儿子的嫌疑,所以她拿着广播的话筒就说出了自己和马主任开房的事实。这个情节让人非常震撼,在周春红心里,儿子的清白和名声是最重要的,哪怕是说出自己不愿意公开的恋情也无所谓。刘琳演绎得非常好,演出了那种绝望的母亲奋力挣扎的感觉,甚至有点疯癫了。从这一幕开始,母亲的角色变得鲜明起来。她是爱儿子的,儿子是她唯一的骄傲,是她要拼死维护的。
如果她的爱真的如此纯粹,那么为什么朱朝阳和她不亲近呢?接下来就是谜底揭晓的时刻。外人只能看到周春红对朱朝阳无微不至的关心,却不知道这种关心下面隐藏着什么样的控制欲,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种控制欲有多么让人窒息。
煮牛奶的时候,周春红走神了,说明她在思考该怎么面对儿子,并且感到有些为难。进门后,她选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牛奶,坐在儿子的书桌前。她的目光停留在桌子上摊开的作业本上。从这里能看出,她想通过儿子写的东西来了解儿子的想法,说明他们平时极少谈心。据我所知,很多控制欲强的父母,不仅仅会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连孩子的小纸条都要看。有些父母恨不得能钻进孩子的脑袋里,控制孩子的思想。母亲不知道儿子在想什么,儿子也不愿意敞开心扉。
接下来她就催儿子喝牛奶,刚开始她的语气还算温柔,但是朱朝阳不喝。周春红立刻变得不高兴,她发现儿子竟然学会反抗了。接下来她第一个动作就是关掉电风扇,这是控制欲的第二个体现。家长总认为电风扇一直吹对身体不好,吹过了容易面瘫,容易感冒。所以不管你热不热,只要我觉得你不能吹电风扇,我就可以把它关掉,根本不用征求孩子的意见。
接下来她喝了一口牛奶,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牛奶不热,温度正好。喝凉的对胃不好。”又是“为你好”的套路,这个套路屡试不爽,让人无法拒绝。要知道孩子的口腔是比成年人敏感的,所以成年人觉得正好的温度,对孩子来说是稍微有些烫的。不过母亲不管那么多,重点在于:我说什么,你就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办。就算热,只要我说正好,那就是正好。所以朱朝阳别无选择,只能一口气把奶喝了。
喝完之后,母亲看着朱朝阳,想为他擦嘴巴,朱朝阳本能地闪躲了一下。那一刻周春红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她的眼神太复杂,夹杂着很多情绪,不过此刻她还选择隐忍,没有爆发。
朱朝阳说了一句:“其实你可以告诉我。”其实这一句话本来可以成为他们母子关系改善的契机,但是周春红没有抓住。朱朝阳的意思是他明白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同时他也愿意试着敞开心扉,和母亲沟通。
可是周春红却感觉遭到了羞辱,于是她立刻就爆发了,她说:“你懂什么?你只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一切就都好了。”
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很多,她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孩子,她牺牲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她只能把自己的未来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她的付出并不是无条件的,周春红对儿子的期望,就是她付出的条件。她从来没有想过,她的寄托对儿子而言,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她只看到了自己的牺牲,甚至被自己的付出感动了。
其次,在她眼中,她从来没有把朱朝阳当成是独立的人来看待。他是她的孩子,孩子什么都不懂,根本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只有等他长大,他们之间才能平等地对话。我觉得这种想法十分荒诞。难道十八岁就是一道分界线?十八岁之前的孩子都不能交流,十八岁之后就一夜之间成熟了?其实孩子什么都懂,甚至比成年人还心思重。周春红和朱朝阳之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从不交流,母亲只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理变化。
其实我和母亲的交流,也是等到我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上学时,母亲从来不和我讲成年人的世界,有一次她是这样说的:“我希望你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要知道成年人之间这些事情。”她想尽办法想把我保护好,但是我总是要长大的,而且我也不像她认为的那般单纯。
从那以后,朱朝阳就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他意识到母亲并不是可以依赖的对象。如果他东窗事发,他觉得母亲不会无条件爱他。其实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这也是造成朱朝阳的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郑渊洁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找父母,那么他和狼孩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多孩子遇到危险都不敢告诉父母,比如在学校遭到霸凌,遭遇亲人的侵犯,或者自己犯了错误等,因为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这边。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到寒心了。
朱朝阳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和母亲在医院里又发生了一次争吵,也就是在这次争吵中,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周春红认为他偏袒父亲,这让她十分绝望。因为她自认为自己是牺牲最多,付出最多的人,却没有得到儿子的心。朱朝阳一句话点出了他们母子关系的真相:“其实你们都只在乎自己而已。”
他看透了母亲的真实想法,她以爱为名控制着儿子,实际上朱朝阳已经成为了她炫耀的物品,成了她对付前夫的手段。这正是这句话点醒了周春红,她发现儿子已经看透了一切。她的心里也许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她一直以来给自己设立的“伟大母亲”形象坍塌,而儿子再也不能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了。
我觉得周春红早一点看清楚这个现实,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还是那句话,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情侣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或者亲子关系也好,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成为独立的人。只有这样,关系才能健康持久。
最后一个场景,朱朝阳主动夹起了曾经不爱吃的鱼,还笑着对母亲说:“我会成为你的骄傲的。”母亲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微笑。那时候她早就明白了,原来她完全不了解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儿子。说实话,他们在精神层面,差不多算是陌生人了。但是点睛之笔来了,朱朝阳说:“难道你不高兴吗?”周春红只能挤出了一丝勉强的微笑,说高兴。其实到这里,母子关系已经发生了反转,从之前周春红控制朱朝阳,开始变成朱朝阳控制周春红了。
任何关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是你强我弱,说不定明天就变成你弱我强了。我还是希望父母能够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孩子不是物品,不是你控制的玩偶。而那些遭受过父母控制的孩子,内心一定会留下阴影,但是不要自暴自弃。摆脱控制,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想办法经济独立,空间分离,让自己快快强大起来。
秦昊演坏男人永远让人恨不起来!加上影帝王景春张颂文这阵容妥妥的文艺电影冲奖标配啊。。。(很想连麦一下娄烨导演,问问他看到秃头的秦昊心生怜爱和疼惜了吗?还是会给一个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眼神哈哈哈哈)
以为不连戏的地方其实都是暧昧的暗示,值得细品。看看大部分黄金热播国产剧的脑残现状,还是宽容点吧,不能那些都考全国卷,单给这个考江苏卷啊……
非常好,我挑不出缺点的好。既商业又情怀。
让张东升杀掉朱永平简直大败笔(可以理解是考虑审查),杀父之仇是太强烈的情感推动力,改变了整个故事的逻辑,如果没有这段,故事是完全可以朝着更黑暗的方向讲述的:三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合力毁尸灭迹,张东升收养普普,严良跟随老陈,朱朝阳一家三口团聚,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大家藏着秘密再也没有见面。人生是很沉重的,我们从小就知道。
音乐真的绝了,朱朝阳这个小孩演的好好呀!细节处理的太好了,一开始的极度谨慎,用梳子上的头发丝放到衣柜门口,检验门柜是否被打开。后面三个小孩抱团取暖的感觉温馨到我了~草刚刚看剧透,他妈温馨个鬼哦,看的我后脊背发凉,坏起来真的不敢想象,人性哦~
选景很到位,破旧的海滨城市搭配上火辣辣的阳光,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有夏天的感觉,非常有代入感。除此之外,我感触很深的是几个小演员们的造型,朱朝阳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班里那些整天埋头看书、不怎么爱说话的学霸们,还有严良的服装、发型和小演员的气质非常搭。总体来说,这种角色设定非常考验小演员的演技,但很幸运,这三个小孩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特别是演普普的小女孩,我真的太喜欢了,即使不说台词,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戏。
多好的一个张颂文啊!
说那么多,就没一个人看出来,这剧很娄烨吗?
秦昊早该演变态的反派啊,这下要成多少孩子的童年阴影……(6.19刷完记,没烂尾,还成了“剧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稳。
你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剧了吗
我,笛卡尔,一个感情失败的秃子,追不回我的公主,拿不到我的相机。
其实从我的角度,最后一集是显而易见的烂尾了。哪怕是学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层故事也要做到合情合理,深层故事才有发掘的价值。而这剧最后一集的表层故事里,张东升、朱朝阳和严良的行为逻辑是混乱的。但从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我愿意给这个剧打五星。我完全能够想象这个剧在改编过程中的艰辛。很多时候我自己面对苛刻审查与IP资本的双重压力,最后就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而这个剧真的做到了在尽最大可能去呈现出创作者的追求和情怀,对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然后还有这么一群非流量的真正表演者,去用心诠释自己的角色,仔细打磨每一场戏的表达,而最后这样的作品真让那么多观众看到了,并且喜欢上,这是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深受鼓励的。我本来以为中国影视就这样了,就是混口饭吃了,反正大家都不在乎了。但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在乎的
弹幕有人吐槽节奏慢,没看过原著,看前两集根本不敢眨眼,张东升人前人后的反差、朱朝阳被校园软暴力、朝阳妈妈的教育理念、严良的身世、普普的内心世界,细节真的太多了,每个角色的人性丰满让人惊讶
秦昊+张颂文,两位文艺片男神坐镇,广西六峰山和广东都有取景,时不时还有粤语乱入,一瞬间突然似乎就穿越到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了有木有!这个导演之前在《幻乐之城》似乎就有拍过短片?印象很深,他的镜头运用一直都非常有质感。(希望我没记错)当然,这部剧更让我喜欢的是这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朱朝阳这个角色。小小年纪就能hold得住这么有层次的角色,未来可期啊!
秦昊的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担当,看他演技真的太爽了。我单方面给他搬一个痞帅影帝吧。虽然没得过影帝,但他的确是非常非常有实力、有魅力的男演员了,近年来我最最喜欢的男演员!
还真的是挺棒的,审查把创作逼成了少年派。我觉得最可深究的角色是普普。这个女孩儿是朝阳和东升之外的另一层映射,普普不停地说,我是不会告诉严良的,然后要钱去救一个不存在的弟弟,细想才是毛骨悚然。
牛逼,小演员的表演太惊艳,秦昊演这类角色毫无压力,湛江取景选的真好,某一刻都以为在看《风雨云》了......这种国产剧我愿追。
集齐刷口碑利器:年代、方言、涉案、小城、孩子和不红的中年演员。但还是忍不住产生十万个为什么,朱朝阳把小伙伴带到妈妈工作的景区就这么不怕被妈妈撞见吗?两个山头离得那么远,这是用了多小的光圈才能让三个孩子看出那是把人推下山而且推人的就是停车场见过的人,秦昊为什么一点也不挣扎就认了,以三个小孩面对他时所展露的智商,他说自己是去拉人没拉住我觉得也是可以糊弄过去的……还有民警同志啊,发现小女孩坠楼不上去查看还立刻把现场所有人都赶走,这是保护现场还是保护可能存在的疑犯呐(扶额
一群电影咖来拍电视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秦昊演的张东升在电梯里被小孩滋水,嘴角微微一撇,怒而不发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安嘉和这个恶魔。一个细节:从朱朝阳选择相信的笛卡尔故事结局,就已经揭示了朱朝阳是怎样的人了。
维持在9.0就OK了,第一次看国剧有了那种刷美剧日剧的优越感,发自肺腑的开心和骄傲。既然都把标准线定这么高了,咱就别再掉回去了吧。别的制作方来看看,别天天拿过不过审当借口,但凡动动脑子就成,是好东西,大家都会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