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忠诚的男人>/<L'homme fidèle>(2018)
提到 路易斯·加瑞尔(Louis Garrel)很多人记得戏梦巴黎里的少年
其实每年他都有2 3部作品进入大众视线
于导演、编剧、演员的身份中切换的好处就是
他更加懂得了讲故事的方式
起初 我以为影片不过是讲述了爱情芸芸众生里的一种
直到玛丽安的出现
她果断的舍与得、看破人心的智慧、迎接“爱情挑衅”的优雅从容
让我领略到了成熟女人的魅力
我想 旧爱之所以难以忘怀
多半是那个他 遇到了玛丽安这样智慧又尤有风韵的女人
突如其来的背叛,没有给我喘息的机会
亚伯(路易斯·加瑞尔饰)和女友玛丽安(蕾蒂莎·科斯塔饰)在一起很久了
日子平淡 直到某天早上玛丽安告诉亚伯她怀孕了
片刻惊愕之后他还是很高兴
但随即 玛丽安告诉他 孩子是他好朋友保罗的
这种背叛的戏码 来的太过直接
丝毫没有给亚伯喘息的机会 于是亚伯搬了出去
玛丽安也如愿生下了儿子Joseph
片中很有意思的一幕:
亚伯当天晚上想用一夜情
来忘记带给他伤痛和冲击的玛丽安
然而隔天早上 他忘却的是这个一夜情女人
很多时候 感情不是挥挥手就说再见
这非洒脱、果断一说 只论感情的深厚
匆匆九年 亚伯继续着他的生活 与玛丽安之间并无联系
直到某天 亚伯收到了保罗病逝的消息
葬礼上的相见 不可避免
席间,我热切地想问玛丽安有没有想我?
葬礼上亚伯见到了保罗的妹妹Ève(Lily-Rose Dep饰)
她的确成长为了一个女人 但他的眼里只有玛丽安
葬礼后他和玛丽安 约着见了一面
席间 亚伯有很多话想问玛丽安
但他不能操之过急 只好藏着眼里的柔情蜜意
玛丽安一如既往 优雅 从容 知性
她主动邀请亚伯回家小坐
如此来往中 他们仿佛拥有了重新在一起生活的契机
片中也有几个小插曲:
插曲1
“我向命运探询 但我也曾后悔”
玛丽安同时拥有两个情人:亚伯和保罗
但她并没有做检测 来确定孩子父亲是谁
而是选择向命运探询“哪个人更适合同她共渡生活的种种喜乐”
结果如她预期 命运选择了:保罗
一个更适合一起生活、抚养孩子的男人
她解释说 自己也曾怨恨命运 为什么没有选择亚伯
但是她后来想通了 得到一个孩子 而失去一个爱她的男人
这其实 是值得的
这是一个懂得经营生活的聪明女人的做法
所以Joseph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不重要
一个爱他的父亲才重要
插曲2
少年总有一天也会长大
玛丽安的儿子Joseph对初次来到家里的亚伯说
“自己的母亲玛丽安杀了父亲”
这引起 身为记者的亚伯的高度警觉
但是“破案无果”
当然无果
因为 这不过是小孩子想要劝退“陌生男人”占有自己母亲的把戏
他不希望亚伯 融入自己的家庭
从Joseph的处境想 他很爱母亲 不希望将母亲与旁人“分享”
直到 亚伯与孩子的一席对话:
“有一天 你会成为青少年
再有一天 你会离开母亲”
全片最后一个场景
孩子在“名义上”的父亲保罗墓前主动牵起亚伯的手
解释为他从心里接受了这个男人
所以孩子细腻的心思下 如果选择主动牵起你的手
请千万不要让这只手 悬在半空
插曲3
青少年的爱情 在得到后成为幻想
保罗的妹妹Ève从小就爱慕亚伯
一直默默关注着他
玛丽安选择同自己哥哥结婚 放弃亚伯的举动
令她认为玛丽安不够爱亚伯
葬礼上 这种青少年的爱慕再次被激起
她鼓起勇气同玛丽安谈判:称自己想要亚伯
如此 一个花样少女向一个成熟女人 宣战了
后续的故事是她如愿以偿 亚伯成为她短暂的男友
Ève开始觉得原来朝思暮想的那个人 不过是个普通男人
爱情被降温 甚至有一段时间跌入低谷
她开始害怕 会看着这个男人老去
请不要告诉她,因为这样有失优雅
你可能会好奇如此深爱玛丽安的亚伯 怎么会和Ève生活在一起?
答案是:玛丽安向亚伯提议 让他与Ève一起生活
这个逻辑 虽然令人费解
不过却是极高明的
她了解这个男人深爱自己 而愿意让自己和亚伯的爱情接受挑战
考验自己的心境和耐性 考验亚伯的深情和毅力
就算最后亚伯真的选择了年轻的Ève 她也会欣然接受
只是希望 不要将这次“让步”告之这个年轻女孩
因为 这有失风度
当然玛丽安也解释到 此举会让Ève感到被年少时候的爱情释放
不再执着于理想中的爱情
事实也的确如此 很快Ève就感到厌倦
最后亚伯跑着去见玛丽安 那一刻玛丽安终于露出笑容
因为她知道自己和亚伯没有输掉 这场“考验”他们经受住了
这份爱 是真的
不仅前些日子的担忧一扫而过
且她聪明地选择不问、不追究
再次惊呼 智慧的女人行事竟能如此高明
敢跟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家庭
敢相信自己的爱人 主动让爱情经受考验
敢在爱情故事里 选择不追问、不困扰
公众号:一束热热的光xiu
欢迎你不时前来 打探!!~
亚伯(路易斯·加瑞尔饰)上大学时和女朋友玛丽安(蕾蒂莎·科斯塔饰)住在一起。某天早上,玛丽安告诉亚伯她怀孕了,这让他很高兴,然而玛丽安却告诉他孩子是他最好的朋友保罗的。于是亚伯搬了出去,玛丽安和保罗结婚并生下了孩子。亚伯继续着他的生活,
九年后,他收到了保罗死于突发心脏病的消息,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记者。亚伯参加了葬礼,并很快又和玛丽安发生了关系,但玛丽安的儿子警告他,母亲可能杀了父亲。当亚伯开始调查保罗的死因时,他与保罗的妹妹伊芙(莉莉-罗丝·德普饰)重逢,伊芙和亚伯从小就认识。亚伯不知道,伊芙一直暗恋着他,并打算把他从玛丽安身边抢走。而玛丽安则刚告诉亚伯,这个孩子其实是他的,不是保罗的。但当玛丽安发现伊芙的心思后,她向亚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建议:“和伊芙睡几次,看看你是否喜欢她。”亚伯接受了玛丽安的提议,接下来发生了一系列滑稽的故事[2]。
(本文首发幕味儿微信公众号)
路易·加瑞尔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老爸,“新浪潮之子”菲利普·加瑞尔。五官如雕,身材挺拔,气质忧郁的他自幼年起就出演了多部老爸的电影。他是《戏梦巴黎》里的弟弟,是作者电影的热爱者和品味独特的选片者,曾和于佩尔阿姨上演不伦恋,最近还在《敬畏》中演了一把戈达尔。不过本文则关注了他的创作:当摄像机追逐的男神变成编剧和导演。
路易的编剧和执导生涯始于2008年的短片《我的朋友》,随后是《小裁缝》(2010)(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和《三个规则》(2011)两部短片。他在2015年首次指导长片《两个朋友》。《一个忠诚的男人》是他的第二部长片,获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呈现为情感研究。
父亲菲利普·加瑞尔近年的几部小品都可用《一日情人》中的一句话概括:“我们被爱情耍了”(而不是被某个特定的人耍了)。本片亦大抵如此。男主角Abel在影片开始时是一种无措的状态,寄居在女友家中,因为女友突然地宣告自己出轨而搬离。而到结尾处,他看似有所领悟,实则依然被动:另一个女人的家门向他关闭。这扇门推动情节急转直下,在Abel倒在玛丽安脚下时达到高潮。这一喜剧情节彰示出可笑和滑稽:在爱欲面前,他迟钝、麻木,既无法管控身体,也无法追上心灵。他看似拥有在两个女人之间选择的权利,实则疲于奔命,在一扇又一扇门之间奔走。
伊芙和玛丽安,一年长一年少,具象化了爱情的两种状态:激情和痴迷。一个包裹于谋杀亲夫的迷雾之中而更加诱人,一个则用行动阐述着痴迷。她们都经历了成长。玛丽安在一切看上去都好时将爱情抛入考验并大获成功,伊芙则在美梦成真后走出幻觉。饶有趣味地是,伊芙首先向玛丽安(而非Abel)摊牌,仿佛她女性的直觉认识到玛丽安在与Abel的关系里拥有主导权。而Abel事实上并不能理解玛丽安将他推向伊芙的忧虑、勇气和自信。他仿佛一个感知系统失灵的男人,女性的世界对他而言太过深奥,他无法进入。在这一意义上,伊芙和玛丽安构成了某种隐秘的女性同盟。
他看似是一个忠诚的男人,实则是一个无能无力的男人。忠诚等同于欲望面前的无能无力。菲利普·加瑞尔在《女人的阴影》和《一日情人》都讨论了或许被主流话语漠视的女性欲望这一主题,更在《女人的阴影》里以虚假的团圆提供了某种和解,恼羞成怒的男性选择了妥协,牵回爱人的手。而路易则仿佛欲罢不能,对自己作品中高调的男性讽刺。对这一点,他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在采访中他说道,“在生活中我一直被强大的女性(strong women)包围:我的母亲,我的女友们……我习惯了让她们决定。我理解一些人可能无法认同我的角色,但对我来说这是很熟悉的:我喜欢由女性主导。”
也正如父亲的这几部近作一般,《一个忠诚的男人》里的一男两女都是某种状态的抽象浓缩。很难想象现实中会有人以掷硬币的方式决定孩子的父亲和自己的丈夫。而影片妙在以这个荒诞的行动作为起点,不由分说地展开了别的故事。若非如此,影片也不过是对无法抉择的爱这一主题的又一重复罢了。
由此,观影者将体验至少两重距离,首先你将看到角色们如哈姆雷特般在喃喃自语式的画外音中反思自己的情感;其次你将在这种平行的观照中对他们的行动进行审美。在这两重思考中,人物的情感迸发为行动。于是,Abel倒在玛丽安脚下一幕才会同时驱动笑声和对荒谬的思考:在爱欲面前,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着小丑的滑稽表演。
情感在三角关系中摆动,人物的情感和互动处于极致的流动状态,你对这种风格一定不会陌生。也许人物焦灼不安的状态和无休止的自我审视会让你想起侯麦和洪尚秀,但路易其实在向新浪潮发出遥远的呼唤。如第一部长片《两个朋友》致敬《祖与占》一般,《一个忠诚的男人》,据他说,是学习了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之三《偷吻》。也正因此,他摄影机中的巴黎,更像是60年代。
《偷吻》里,一切从68浪潮中禁闭的电影资料馆大门开始。安托万一如既往地以一种近乎喜剧的天真在躁动不安的世界中奔跑。天真成为一层保护膜,外部的时代激情也好,人性阴暗也好,均与他无关。被军队开除,做酒店前台再次被开除,和“女友”的关系陷入僵局,凡此种种,安托万依然自若。
直到鞋店老板娘问出“你喜欢音乐吗”,而安托万脱口而出一句“先生”,那层保护膜终于被冲开,真实世界的洪流涌进来,席卷一切。配乐突起,安托万仓皇跑出房间,跑到仓库,然后跑出鞋店。人们把这个时刻称为“情窦初开”,却忽略了它浪漫的另一面是残忍。它是自我向世界的真实敞开,从而意味着伤害的不可避免。随后爱蜕变为奸情,安托万和女友开启稳定恋情,向生活坠落只在一瞬间。
《一个忠诚的男人》中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刻——尽管被挡在门外的Abel奔向玛丽安的那一节,从配乐到剪辑无不流露出《偷吻》的影子。Abel的“忠诚”或无能为力成了那层保护膜。伊芙的爱泡在幻想里,谁看到那些拙劣地拼接在一起的照片不会大笑呢?这爱直到被真实世界扯掉翅膀那一刻也不曾轻快过——竟然是以抱怨Abel性能力的方式出现的。在安东尼奥尼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里,爱欲(eros)本身是病态的。Abel正是这样一个连挣脱的想法都不曾有过的病人,伊芙和玛丽安也各自沦落。
路易·加瑞尔在本片中和他的偶像,传奇编剧让-克洛德·卡里埃合作。自称浪漫主义者的路易提供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卡里埃,根据路易的观察,则痛恨感伤主义。这一碰撞带来了形式的杂糅:爱情、喜剧和悬疑——同样是《偷吻》的元素。玛丽安的儿子讲述了一个母亲毒死父亲的故事;将信将疑的Abel更跑到医生那里上演了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正面交锋。
《偷吻》充斥着跟踪,安托万对女性的跟踪,对魔术师的跟踪,神秘人对安托万女友的跟踪。影片结尾,跟踪者走到她面前,言我决心不再躲藏而向你表达爱意,你与他人只是短暂的,而我是无限的,云云;不曾看安托万一眼。安托万与女友当然嗤之以鼻。跟踪者指出另一种可能性,可能是荒谬可笑的,也可能是超越的。但这种可能性被安托万和女友轻而易举地扔开了。此后的故事便俗套得无须再拍一分钟。
《一个忠诚的男人》中,悬疑仅仅作为底色出现。爱和死亡之间的纠缠,及这一纠缠对生者的阴影,我们已经在《挪威的森林》等众多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熟悉,《一个忠诚的男人》显然不欲走得更深。保罗,一个死去的男人,从未出现在影片里,却阴魂不散。也许影片开头还呈现了某种假象,仿佛他的胜利宣告了Abel的失败。但我们很快便会发现,他和Abel是可以互相替换的两个可怜虫,仅此而已。死和生在eros这个病症面前没有区别。生活中曾经出现过一点点令人心跳加速的危险和紧张,但很快证明不过是大人眼中小孩子无聊的幻想。结尾处,三人聚在保罗墓前。长眠于墓里的人和站立在墓外的人之间有何差别呢?
《祖与占》中,生命、友情和情欲轻快飞扬却不可逆转地冲向惨烈结局。即使是凯瑟琳那乡愿的、毁灭性的美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早已消失的东西。路易可以拍出我们不熟悉的巴黎,但行走在这个巴黎的主角们庸俗到可以换张脸继续被观众嘲笑。不需要用资料馆禁闭的大门点明时代了,人们的爱欲病和疲惫好像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在这个命题面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菲利普·加瑞尔,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路易·加瑞尔。
作为新浪潮著名导演的儿子,路易·加瑞尔从年轻时出演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一举成名,之后扮演时尚大师圣罗兰的情人,再到最近扮演令人争议的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他的演技在不受约束的角色里得到锻炼而日渐成熟。现在轮到亲自上阵执导,自然免不了会让人拿来跟他父亲作比较。事实上,这部影片跟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经典作品,诸如《祖与占》、《偷吻》有不少相似之处,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亲菲利普•加瑞尔的风格,画外音叙事、两性关系的思考等等。然而明显有别于老派的新浪潮作品,他自导自演的这部作品尝试融入类型片的设计,悬疑情节的插入,以及不少喜剧设计,为这个三角恋故事摆脱了腻味与呆板的倾向。 编剧技巧高超,叙事视角在不断变化之中,令剧情呈现出扑朔迷离的色彩,无论是毒杀亲夫的真伪,还是孩子生父的身份,都在勾动着观众的好奇心。游离于正常与疯癫的角色塑造也是对该类型题材的一大突破,太过正常的角色容易陷入严肃与乏味(譬如他父亲的一些作品),而过于疯狂的话就免不了沦为狗血肥皂剧的套路。加瑞尔塑造出一个忠诚而受制于女性的角色,莱蒂西娅·卡斯塔扮演的女一号则是神秘莫测富于心计,德普女儿扮演的女二号则是天真无邪却耽于幻想的少女。 影片的核心依然逃脱不了法国电影中对爱情本质的探究,这或许是法国爱情电影里永恒不变的主题。他们对男女欲望、开放性关系的尝试与探讨永远勇敢而直率,却不流于庸俗和猥亵,反而留下耐人寻味的哲学思考空间。在欲望面前保持忠诚是否能赢得爱情?女性隔空对男性的迷恋可以满足自身的欲望,而真正拥有时却无法获得满足?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观点无疑令这部小品式的爱情喜剧增添了几分值得回味的时刻,远远超出70多分钟所呈现的狭小空间。
有点呆萌可爱。千万不要得罪小朋友~~~~~
路易·加瑞尔像用默片时代的笨拙技术拍他父亲的电影。
Voilà, 我们有了第二个Garrel
不试错,怎么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女主拿得起放得下的爱情观很成熟,同时也教会了男主和女二如何在爱情中成长。
这种事还能抛硬币决定?真是刷新了我对一个人不负责的三观。/要成为lily的真影迷了
没房的男人太可怜了
画质一般先睹为快
#18th TIFF# 主竞赛。竟然还不错!圣赛的最佳编剧,确实技巧高超,尤其中间电影院那场戏为剧作平添许多悬疑气氛和笑料。狗血杰克苏情节剧就应该这样拍,一面离奇一面WTF,人物再狗再婊竟然令人讨厌不起来相反还颇为喜欢,可见这个尺寸拿捏得准确。路易·加雷尔好似集父亲和奥诺雷、欧容等一众法国导演之所长,轻快的调性又让人想起新浪潮的那些三角恋名作。
NYFF 一直在等灵光乍现的一刻,可惜灵光最后也没来。只能当做小品看待,做了一个没有结果的探讨。和电影相比较起来,还是话唠导演本人显得更可爱。
这样的关系大概真只有法国人能做的出来吧 ps.大卫太帅了
Garrel I & II,泪之盐 & 泪之糖,菲利普总是菲利普,路易暂时还是路易。
三角恋轻喜剧,演员的功力都是非常了得的,很自然。导演对剧本的把控和设计造就了这部还有点意思的作品。感到法国近代的演员导演环境算是很纯良,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了。
很像爸爸,但更加轻快,中间的悬疑也挺有意思的,Garrel和Laetitia这一对很有默契啊,laetitia真的好美,想到当时看婚姻生活时她换了一套紧身的裙子出来,台下的男士:“哇!”,lilyrosedepp还是挺灵的,法国的lilyrose比好莱坞更家讨人喜欢
7.5/10。法国爱情喜剧小品,喜欢。三人行之外加入了儿子这个悬疑点,更丰富了戏剧性。两个女性主导了感情,男性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搬行李,物化男性?最后的墓地相聚有巧思,但突兀了点。
10/07/2018, Alice Tully Hall @NYFF. 画面构图我喜欢。Lily-Rose Depp is glowing, both in film and in person. 导演太话唠了。
精致可爱的小品 大概就是说:正常女人的智商 > 男人的智商 > 恋爱中女人的智商 Louis Garrel还是萌萌的
#HKIFF Louis Garrel的电影就像回到了六十年代新浪潮初期,显然是虎父无犬子。多角恋+内心独白+不可靠叙事,快速简洁,像爱情的心理教科书。
真的有点捉襟见肘 感觉很想模仿新浪潮的风格 但完全没你老爸拍的自然 用错地方了 干嘛要那么多喜剧元素呢 好些观众基本纯当爱情喜剧看了 从头笑到尾@lincoln center
Laetitia讓lily rose黯淡無光,花容失色
开门见山切入主题,时间飞逝处理得轻快,情感纠葛和荒诞之处对于喜剧来说,再适合不过。(想做一个男性听见女性说“我怀孕了”的表情大集锦,《江湖儿女》里的片段也可以用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