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这个小童星真的很棒,果然凭借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看了简介才知道,影片中和他有一样下巴,被她怀疑是爸爸的男主角,居然在生活中真的是她的爸爸。论演技肯定是超越爸爸了,毕竟10岁就把小金人捧回了家。
这部片子应该改名叫做大骗子和小骗子的故事。小小年纪居然骗术一流,一点不比大人差啊。两个人一路上边走边骗,小骗子居然用计让大骗子无计可施,乖乖就范。只是最后,默契形成了,感情也有了,水到渠成,要一直合作下去。
真的希望是改邪归正之后的合作。
①
《发条橙》、《飞跃疯人院》、《出租车司机》、《热天午后》、《唐人街》,整个70年代,他们好像都很愤怒。
与此同时呢,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津津有味地拍着他的黑白公路片或者神经喜剧。
那些传世名作当然重要,可是烈火烹油的70年代能有一部《纸月亮》,毕竟是难得的温柔隽永。
②
大萧条那会儿,有一对阴差阳错同行又互相看不顺眼的冒牌父女档专挑新寡妇行骗,向她们高价兜售「据说是刚过世的丈夫留给她们的定制版圣经」。
敲开门,新寡的妇人拖家带口站在门口满脸疑惑,小丫头站在身后一眼就扫遍了这家徒四壁,她大声说着,「这家人已经付过钱了!」一把夺过原本待价而沽的圣经,塞进女人怀里,拖着还不明就里的莫兹离开。
换了一家继续推(行)销(骗),钢琴、吊灯、满身珠光宝气,小丫头毫不客气地开出天价。
区区几个镜头几句话,一个早慧伶俐的凶猛萝莉形象就立起来了。
③
塔图姆·奥尼尔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其实按戏份明明是女主),10岁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这个记录至今无人可破。
洛丽塔大名鼎鼎,玛蒂尔达当然也很好,可是综合年龄和演技,我说这才是影史第一萝莉,谁赞成,谁反对?
④
他为了一个本不打算遵守的承诺竟然真地跋涉千里,穿行过大萧条时代,这个国度的荒蛮破败。
到终点了,她站在姨妈家门口,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钢琴,比起跟着那个垂头丧气的男人继续颠沛流离,这里显然是个更好的归宿。
但她还是掉头追了上去,凶巴巴地,「你还欠我两百块呢!」
所以,带我继续上路吧。
对了,影片里这对假父女其实是真父女。老爹带女入行,开局一个小金人顺风顺水,后来好像染上毒瘾,终究没有更上层楼。再后来,塔图姆·奥尼尔写《Paper life》回忆一生,好像这对父女关系,多有龃龉。
⑤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听起来有点忧伤,倒不如大手一挥,「远方从来就不必到达,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
好的公路片从来没有终点,我们都更爱这广阔天地的意犹未尽。
那个园游会,小萝莉噘着嘴,没有等来纸月亮上的合影。那又如何,反正来日方长。
2023-6-5,纸月亮,第7部
1973年上映,豆瓣8.6分,腾讯视频,时长102分钟
这部片子比较神奇的一点是:
我在看的时候,我对这个小女孩的喜好程度,随着剧情的推动,慢慢发生了变化,一开始觉得这个女孩很讨厌。
1.她是一棵好苗子,但需要放在正确的环境里成长,正向引导她,她娴熟抽烟这个动作,着实有让我觉得震惊。
2.她是一个有小聪明的人,她想让男主离开一个舞女(是坏女人),就伙同另外一个女生,用离间计让男主主动离开了舞女。
3.对数字很敏感且记忆力好,他们俩在路途的时候,钱放在盒子里,她对听过的数字、对钱的金额都非常清楚。
4.观察力惊人,会看到细节,她看到男主骗人之后,她在发饰的店也用了同样的骗术欺骗别人。
5.机智又有胆量,男主在被追杀的时候,开车还是比较保守的,她不一样,她很大胆冲。
6.人虽然顽皮,但还是有善念的,男主卖圣经的书给别人,是逢人就卖的,不看群体,她会看菜吃饭,从她不欺骗有几个孩子的妇女这个细节能看到,她内心还是有怜悯之心的。
客观地说,这个小女孩的身世,好像也算比较可怜,她妈妈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身边没有其他亲人了,只有一个住得很远的姨妈。
她妈妈是男主的前女友,她并不是男主的女儿。
男主只是路过参加前女友的葬礼,结果,就被委托了“押运”的任务,把前女友的女儿送到她的姨妈家。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男主是接盘侠了。
时代背景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也就是1929-1933年之间,对应国内的我们,国军在搞事,对工农红军发动第一次军事“围剿”、九一八事变发生等。
所以,我们跟美国,同时都是在水深火热之中,各有各的苦。
我顺便查了一下,这个小女孩,年仅10岁,获得了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小小年纪就演技这么强,太棒了!
刚看完电影,新鲜还冒着热气的观影总结。主要是为了分析人物设计与情节扣的设计。有大量剧透,慎入。
双主人公对手戏,机灵小女孩艾迪和坑蒙拐骗的圣经推销员莫斯。这样的人设很有趣,也比较经典,利用强对比,性格,年龄,性别,让一个看似不靠谱的成年人承担一个保护者角色,最终推到一个温情的结局和主题。类似设计有《这个杀手不太冷》,同样是小萝莉和大叔的对手戏,同样是“不得不”的保护者任务。
小女孩母亲出车祸变孤儿,推销员被摊派到一个任务:送小女孩到她的姨妈家。
推销员和小女孩的妈妈在酒吧认识,说白了,就是小女孩妈妈的情人之一,也是小女孩的爸爸的可能人选,因此他一路被小女孩怀疑就是自己的爸爸。男主当然不想被喜当爹。戏剧张力由此形成。
男主出于投机天性,以及急于想要摆脱拖油瓶的心情,找到女孩妈妈车祸肇事者的哥哥,敲了一笔竹杠,得到两百美元。他用这笔钱修了汽车,并给小女孩买了张直达姨妈家的火车票,以为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摆脱拖油瓶。没料到机灵鬼小女孩偷听到了他敲竹杠的情节,坚持要他承认自己是她的爸爸,不然就要他还钱。因为按道理,男主是以给女孩的赔偿费为由敲的竹杠。由此,这个两百美元就成了维系故事往下推进的很有力的“故事扣”。为了还钱,男主不得不带着小女孩赚钱。
小女孩利用自己的机灵,在一次欺骗性推销中替男主化解危机,并擅自提高圣经的定价,成了男主的神助攻,并按照她的善恶观,能对坑蒙对象区别对待,劫富济贫,这也带给了男主一些触动。因为男主原先不分情况能赚钱就行,根本不考虑坑蒙对象是否能承担那本所谓的亡者订购的精装版圣经的钱。
因此这个时候两人的人物关系有了一个调换:女孩从被解救者变成了解救和合作伙伴。这个关系一直维系到故事的最后。也就是说,主人公的人物关系是有前后变化的。
这使得剧情更有看点,也使得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更立体丰满。
不过戏剧如果要好看就必须加入变量,尤其公路电影,变量可以加的更加不露痕迹。女孩在路上通过观摩也学到了男主的一些欺诈手段,这是主角本身的变量。而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则加入了新的变量。比如,两人间在电影的中段遇到一个大胸小姐,花花公子性格的男主当然开始变得不务正业,把赚钱丢一边,追求起美人。这段剧情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小女主通过发挥神助攻作用,很快帮男主赚够了超过200美元的钱。这时必须一个变量出现让他转换目标,不然他就可以直接还小女孩钱并送他去姨妈家了。
同时,大胸女的插入也是为了给男女主之间的关系制造危机。小女孩不希望有人抢走自己的“爸爸”,她甚至在看到男主很喜欢和漂亮女人调情后,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在男主眼里有魅力的人,以便男主把自己看得更重要,因此不惜往自己身上喷了大量妈妈留下的廉价香水。在真正的对手 大胸女出现后,又发挥机灵天性,利用旅馆男仆的好色成功设局,让男主离开了大胸女。
中段危机解决,那么,下半场的大危机就要接踵而至啦。这是编剧的套路,故事结构的要求。这个片子是很标准的故事结构,比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指南》中列出的结构范本,《唐人街》更有代表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下半段危机当然要更大。中段如果说是情感危机,那么下半段就需要升级为危及生命的更大危机。于是她们遇上了私酒贩子,并打上了私酒贩子的酒的主意。于是就有了被追杀,失掉所有钱,还被打了一顿的下场。这可以说是主人公们的“至暗时刻”。
但我们有精灵女主,怕什么至暗呢?小女主最终再次感动男主,男主也人性闪光,最终兑现承诺,把小女主送到目的地。
故事看似这里就要结束了。但在标准故事结构里,大结局处往往还需要一个大反转。于是不出意外地,反转出现。小女孩并没有留在姨妈家,而是选择追赶男主。小女孩在一路上已经确认男主是个可信赖的人,而且,一路上也培养出了感情。但姨妈家呢?
小女孩最终没有选择留在姨妈家,前面也早有暗示。如果姨妈真的关心小女孩和她妈妈,就不会放任她妈妈一直在外漂泊当卖酒女不管不问,甚至她出车祸死了连葬礼也不去参加,更别说主动接小女孩回来。因此,姨妈一家对女孩并没有感情。女孩也是深知这一点,才选择重新追赶男主而去。
结局当然是一大一小又踏上了旅程。小女孩要求男主带上自己的原因依然是前面的故事扣:你还欠我两百美元。
这次男主对小女主的接受不再是当拖油瓶无奈接受,虽然表面上他仍然表现得不乐意,但我们知道,他其实已经不愿和女孩分开对女孩来找自己,他很乐意甚至感激。所以最终,男主的情感也完成了升华,人物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实现了人物弧光。
从故事结构设计和人设的角度,我给故事打九分。但是里面有未成年人抽烟的镜头,虽然更多地是小女孩对妈妈的模仿和怀念,但这种情节设计太成人化,而且,里面小女孩渴望成为有魅力的女人吸引男主注意力的桥段,也有点想当然和成人化,感觉更像是直男会设计出的桥段。当然这可能纯粹是商业上的考虑,编剧可能认为加一些此类的元素,会更多地吸引男性观众。类似的桥段安排,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也有很明显的表现,如小女主换装装成熟的场景。因此从桥段设计的角度,我给七分,为了满足男性群体的意淫,而让小女孩“渴望”女人味,是个蹩脚的设计,扣两分(但可能商业上很有效,毕竟《这个杀手不太冷》被人讨论最多的模仿最多的就是小女主的换装情节)。让未成年人在电影中抽烟,扣一分。其实小女主有时表现的机灵,更多也是编剧为了推进故事的刻意安排,但我个人认为只要不过分违和,不算硬伤。毕竟故事是设计出来的,设计度只要在美感范围内,就能接受。因此,这一点,我没把它们当成扣分项。
因此总体来看,我给这电影的评分是8.5。
综上。
很喜欢这部电影。
一开始说:“这小女孩怎么贱兮兮的”,小狗说:“因为只有她一个人,要生活啊”,好嘛。接着发现男主也贱兮兮的,“贱到一块去了”。
很聪明的骗钱手段,小女孩也还保持着善良。她喜欢罗斯福总统,她相信大家都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到了最后,钢琴也有了,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为什么要离开?
富有与贫困交替出现,转了一圈回到原点,而这,不就是我们无意义的生活吗。
奥斯卡史上11位不到12岁就提名/获奖的演员:1. Justin Henry 8岁《克莱默夫妇》男配角提名;2. Jackie Cooper 9岁《淘哥儿》男主角提名;3. Quvenzhané Wallis 9岁《南国野兽》女主角提名;4. Tatum O'Neal 10岁《纸月亮》女配获奖;5. Mary Badham 10岁《杀死一只知更鸟》女配提名;6. Quinn Cummings 10岁《再见女郎》女配角提名;7. Abigail Breslin 10岁《阳光小美女》女配角提名;8. Haley Joel Osment 11岁《第六感》男配角提名;9. Brandon De Wilde 11岁《原野奇侠》男配角提名;10. Patty McCormack 11岁《坏种》女配角提名;11. Anna Paquin 11岁《钢琴课》女配角获奖。-源自网络
想起了“中央车站”,都是陌生人通过在路上培养出来的相濡以沫。最后小骗子提着行李奔向大骗子的时候我内心一片柔软,那些自己选择的“亲情”可能真的比血缘更深刻。
似乎指出了另一个可能,利用较老的画面设计去拍摄新时代的表演方式会是什么样。本片的表演足够自然 无论男主还是女主小萝莉都尽力剔除了夸张的一面 自然地不像话 而彼得博格丹的过于传统(甚至比西德尼吕美特还要夸张,很多单场戏节奏简直就是电视冲击好莱坞前的模样)的设计又使得对峙饶有趣味,很奇特的一部电影。
博格达诺维奇不只是口头上的崇古非今,在其自家电影当中,他也的确是努力遵循尽量画面叙事的古典信条。个人就非常欣赏《纸月亮》中这个借以刻画小女孩聪颖善良的小桥段。首先,第一次敲门。男人与小女孩并排站在门前,开门后,导演并没有特别以主观视角交代小女孩的观察。因为门口站的这一家大小的阵容实在太过醒目,根本无需插入特写强化,观众已然了解真切。于是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正在男人一门心思推销赚钱的当口,小女孩突然插嘴说钱已预付,并把手里的书递到了憔悴而茫然的母亲手中。男人一时无语。接下来导演巧妙地省略了男人对于这份意外慷慨的态度直陈,而是马上再接下一次的推销叩门镜头。镜头转回,此时女孩已不许并排,而是远远蹲在车旁等候。相似情景下,不同的位置空间变化,含蓄生动地传递出……https://www.douban.com/note/264956359/
8.5/10。1930s大萧条美国:一对假父女(骗子商人男主和他过世情人彪悍机灵的女儿)在公路旅程(一起行骗、因男主追势利女而产生矛盾、把女主送到领养目的地、等)中从矛盾重重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故事。影片有着精致而干净的高水平摄影(一些地方运用红色滤镜让白色块显得更凌厉),运镜与场面调度精准娴熟,各种幽默也很有趣(整体水平≤8.5,三观不正也许削弱了笑点(?))。话说不知《中央车站》是否有受本片启发?
对上世纪大萧条的美国,总有一种深沉和质朴的感情。
第四届电影节,领跑影片。5月8日观影。结尾一幕他看到照片,我在想他到底回去接她么?结果她跑过来了,真是一个完美收尾。她看到自己喜欢的钢琴,那个家庭确实不错,还是主动离开了,这个收尾实在太好了。老婆常说喜欢看我和闺女吵架,当事人可能不明就里,看完这影片才知道,那的确很有意思。PS:小女孩吸烟的姿势实在太成熟了,和她妈妈学的吧。影片摄影赞。剧本赞。结尾回到开始,一台破车,不同的是人多了一个,说人生过的是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你过去了,留下下巴。2020年2月25日全家一同观影。有些经典段落我们暂停,讲一下骗术。
1.“你知道麼,我都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我爸爸,雖然過去我叫庫斯諾先生作爸爸,那隻是他摸摸我的肩膀,拿些糖果什麽的給我,還有普裡查得先生,他笑起來很漂亮,但是他們都沒教給我任何的東西。”2.我們出發,卻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就這樣遠行,對一切都充滿希望,即使行騙,即使爭吵,我們都在一起
“你还欠我200块!”你们俩脑子真灵!要的就是你们这种深深相爱又相处得一脸不爽的和谐感,虽然你们以后应该都是要判刑并且作为家庭教育的失败典型案例供后人警示的。
可与62年的《洛丽塔》、94年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并列为三大萝莉电影。苏·莱恩演洛丽塔时16岁,娜塔莉·波特曼演马蒂尔达时13岁,塔图姆·奥尼尔演埃迪时只有10岁,年龄最小的演得最好。萝莉非常凶猛,大叔注意绕行。
Peter Bogdanovich前几部都挺厉害,可惜之后连续赔钱,又赶上Dorothy Stratten谋杀案,也是时运不济。Tatum O'Neal的奥斯卡低龄纪录(10岁)估计很难撼动,也有人认为她应该报女主角,那女配得主可能就是《驱魔人》里大她四岁的Linda Blair。奥斯卡公布提名时,Ryan O'Neal正在英国拍《巴里林登》,得知自己落选而女儿入围,气得当场打了跟在身边的Tatum,这事库布里克的女儿也证实过。奥斯卡颁奖礼,Ryan根本没出席,母亲Joanna Moore因酗酒吸毒失去监护权,最后Tatum是自己一个人去的。
大萧条期间,卖圣经的孤独男人和坚称是其女儿的腹黑小罗莉边抽烟互呛边坑蒙拐骗。黑白的画面填充了情感的质朴,人物反类型,故事和手法简洁干脆得让人诧异。山一程,水一程,凶猛的童年开着老爷车,永远奔驰在路上。
轻松的笑,温情的感动。30多年前的电影,电影语言却简洁得足以让现在很多影人惭愧。导演以人类同情与友谊为主题,精心安排了各种配角人物。导演有意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安排在30年代的美国中西部的小城镇,并让主人公千里跋涉,途经各种磨难,真实、细腻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以及人物的性格。l 导演
《爱情故事》男主和亲女儿上演假父女公路行骗记,最后建立相依为命的亲情套路被《完美的世界》学去;小女孩真·人小鬼大双商在线,拿下奥斯卡最年轻女配,扮笑解围叼烟吃醋,看穿俗世的漠然表情酷到没边;商业伙伴关系以及性别意识的觉醒和战友占有欲;“答应我,长大后不要欺骗男人”;大不了从头再来
在STAR CHANNEL看到,日文字幕……但是好喜欢。尤其是addie抽烟的样子,好酷。哈哈
小女孩的演技真是绝了,怪不得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实至名归。两人在旅途中关系由紧张逐渐变为依恋,而突然出现的第三者也增添了更多矛盾和看点。现实中小女孩与男主是真的父女,一模一样的下巴可是货真价实。黑白电影真是有其独特的魅力。
"You still owe me 200 dollars."
三大萝莉电影之首名不虚传,美国人的印象派永远伴随着双关,就如同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说是围绕又可以说充满纠葛,而男人与萝莉之间潜移默化的微妙早已始于粒子之间传递出的美妙月光之中
一番波折之后,有惊无险的二人终于抵达了终点,但看着即将离自己而去的埃迪,一种名叫“不舍”的情感充满了莫塞斯的内心
我最爱的电影之一~~那对最酷的父女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