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过了一遍。《朱门怨》看来在香港也算个著名IP,1948年、1956年、1974年都拍了同名电影。1948年是原版,没看过,但1956年版是也是李铁导演的,所以剧情风格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1956年版也算是请了当时的粤语片红星的,张活游(也就是1974年版导演楚原他爸)、紫罗莲、梅绮(南海十三郎的侄女)、黄曼梨主演(以我有限的粤语长片知识,也就知道这几个名字而已了),风格则是比较接近现实主义的。虽然有很多戏剧化元素:委曲求全的大嫂、风骚偷人的二嫂、爱搬弄是非的三嫂,以及几个兄弟各有特点,最后是大家族的没落,但是老爷倒还是通情达理的,接受了变化,也支持儿子出去干事业。
相比起来,1974版就像赶圩、看马戏一样热闹,可能这也是楚原粤语片的特点吧。首先人多了许多,重要仪式各种仆人宾客挤满大厅,显示出邵氏财大气粗,舍得花钱请茄哩啡;包括剧中的角色也都增加了,三少爷多了个妾氏(程可为),三嫂多了个妹妹,大嫂二哥多了个情人(因为大嫂是李菁扮演、二哥是凌云演的缘故吧,总要增加他们的重要性。他们都是说国语的,而国语演员部分因为负责言情,比较文艺,而粤语演员部分比较喜剧,加上程可为的一点点苦情)。
其次喜剧元素得到了强化,主要负责喜剧元素的演员表演风格明显要夸张许多(是统一风格,可见不是演员元素,而是导演要求)。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把不准片子原声是粤语还是国语,但首先我拉进度条看到的场景是李菁和岳华出场,他俩的口型都是国语(他俩都是国语粤语都能说的),老爷的口型也是国语。但是二嫂、三嫂出场时,绝对的粤语口型,二嫂跟1956年版的都挺漂亮(出轨才更有说服力),演员是卢宛茵,喜欢周星驰电影电视剧的应该见过她,是《斗气一族》里周星驰的小妈、《赌圣》《望夫成龙》里星仔的邻居,在TVB不少剧中都有她的身影。三嫂的喜剧性是最突出的(1956年版也是如此,扮演者梅绮,原先只知道她是南海十三郎侄女,后来还成了邪教教主,没想到她演技还是很好的,在那版的演员中最突出),找的是当时还很年轻的吴浣仪来演(所以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演少奶奶了,看来是比较老成的长相。她在《孖仔孖心肝》里演比她只小8岁的周星驰的妈妈),虽然年轻,但演起八卦尖酸的少奶奶还是很生动的。片中其实不少演员是讲粤语的,包括三少爷、三少爷的妾以及当时还只是个小配角的伍卫国,但跟他对戏的女演员、还有因为岳华凌云的存在而减少了许多戏份的四少爷宗华都是讲国语的。其实有些演员本是粤语国语都能讲的,但是在片场说的国语,除上面说的李菁岳华外,还有田青。国语粤语声道这些演员都是原声,所以看来这是拍摄时就分派好的,部分人说国语,部分人说粤语,上映时应该时是国语粤语版都有,双语演员就两个版本都自己配音(主要是粤语声道要后期配),所以国语粤语都可以算原声,但是毕竟楚原是粤语片导演出身,本片的喜剧元素又主要由粤语演员承担,所以看粤语版要生动许多,尤其吴浣仪,虽然那时只有二十岁,演喜剧却非常神采飞扬。她跟周星驰也算合作愉快,在《漫画威龙》里也短暂地客串了一下包租婆,演得很生动。可惜她后来跳槽去了亚视,而周星驰很长一段时间电影合约主要是邵氏的,因此就断了合作。
楚原电影的热闹还体现在各种元素都扩充增强了。除了原版宅斗之外,还加入了各种谋杀、误杀的情节;大嫂二哥的剧情又分别加入了岳华和井莉,剧情搞得跟家春秋似的(文艺的部分简直刻奇典范,除家春秋式被模仿了n遍的剧情外,还有各种展示亭台楼阁(一个大宅,实无必要搞个那么大的二楼场地,像武侠片里怡红院似的)以及各式鲜花(大嫂与四弟初相见时来个窗户前景,中景不知道啥花在前衬着一男一女各在窗框的两边,不知道的以为在拍《窗外》。表姑娘回来也是为了看杜鹃花开,井莉和凌云这俩古龙电影常客,还要是井莉突回头看见凌云冷峻的脸半藏在阴影中,瞬间让人以为凌云马上要手把长剑黑衣黑帽走出来)。导演真是对展示华丽的东西有铺瘾,前景中景背景都是花就不说了;整个家建筑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风格,但四少爷介绍博文出场的时候偏来个欧式华丽大吊灯。)片子末尾,岳华对李菁说,时代不同了,这样的家庭要完了,可不是吗,一天之内好几个人死于非命,连带生病的都凑一块死,这样的家庭不仆直谁仆直?夸张的情节还不仅止于此,1956年版就有亲戚贩卖鸦片导致家庭衰落的剧情,这个版本就更夸张,贩卖起军火来,可惜那时候特效还不是很普遍,要不然楚原也许会来个熊熊大火烧军械,连天爆炸,男女奔逃,好让这一出包含了谋杀、宅斗、言情、搞笑、家族悲剧的大杂烩热闹大戏最终圆满。
《朱门怨》看完。 旧社会大家族的悲剧,问题的根子还是在内部,还是在男人们身上。 井淼演杨老太爷,大公子体弱多病,娶了李菁饰演的大奶奶,二公子凌云饰演,一心喜欢井莉演的表妹,但娶了王家的女儿,三公子嗜赌如命、花天酒地,四公子宗华饰演,在外读书,接受新式教育,喜欢汪萍演的丫鬟,他还有个岳华饰演的朋友陈博文,喜欢大奶奶李菁。嘿,这不是循环过来了么这不是。 大公子没几分钟就死亡杀青,留下李菁大奶奶孤儿寡妇,李菁人美演技好,她和她剧中前男友岳华两人说的台词都振聋发聩。“你不要怪我,要怪只能怪几千年来你们男人为我们女人定下的规矩——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你要知道在这朱门之外,还有一座几千年来压着我们女人的贞节牌坊”“那(贞节牌坊)是我们男人拿来骗你们女人的”。虽然剧中人没有做出超出时代背景的行动,但有这几句台词,这剧就已经够好了。 二公子凌云喜欢井莉,但迫于两人合八字为凶,所以天各一方,再次相见,表妹已经守寡破产,身患肺痨。二太太和自己的表哥田青私通,差点被汪萍演的丫鬟撞破,在让田青跳窗逃走之后,二太太居然骂了汪萍,并说自己是因为找《列女传》才在这里待了一上午的,编剧夺笋啊。井莉的表妹死后,二公子离家出走。 三公子嗜赌,并在外包养戏子,被老太爷知道后以传宗接代名义劝服老太爷把外室娶进门并生了儿子,由此引起三太太各种作妖,不过都恶有恶报。还是很有趣味的一段剧情。顺便说我觉得三公子被杀之后三太太不应该想着杀姨太太的儿子,而应该去母留子才更符合当时的利益(虽然我这个想法也真的恶毒透顶就是了),她选择杀孩子真的很没脑子,不过也有报应。 四少爷宗华喜欢汪萍,汪萍喜欢小长工,真是一段经典三角,虽然情节曲折,汪萍和小长工总算结局美满,只是四少爷最终仍是迷茫。 老太爷看到老大的儿子喜欢爬到云梯外面玩,李菁教育儿子不能这样,居然也来呵斥李菁,宠溺孩子,我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死定了,果不其然。
多扣一星拉拉分
也算是当时邵氏的全明星阵容大制作了,“朱门”是片厂里搭的,但也算“豪宅”。楚原是想拍部痛陈封建流毒的文艺片,奈何剧情实在太过狗血,反而削弱了影片的批判力度。该片由楚原和甘国亮共同编剧,应是甘早期的作品。
杨家本是富户,家里出了二少奶奶、三少奶奶、表少爷几个蛀虫,大少爷病故,二少爷为情所困,三少爷烂赌,四少爷欲有所为而心力单薄,女人苦命,旧情难忘,女德难抗,桃花依旧,人面全非,朱门里乌烟瘴气,破落之事迭起,封建旧制,以人的衰败证实了过时。
邵氏版的《家春秋》李菁真是美得无可挑剔 演技又好 相比何莉莉的美带苦相 井莉是无聊的端庄 凌云这片演了个孱弱的少爷 眼神好认真 楚原出品 有保证
人物众多,大家族的恩怨,两个孙子的名字意义明显,却都夭折了,寓意直接。封建家族的衰亡。李菁都是少妇造型了。三少奶奶的妹子增添娱乐。郭靖他妈吧。
邵氏居然也有这么左的片子,难得一见。但跟家春秋一比,就明显落了下乘。楚原倒是很能发掘李菁井莉的文艺气质
二少爷,窝囊废🙃
全程惨兮兮。
楊梅說井莉在裡面扮相不錯所以找來看看 第一次看邵氏的民國題材電影 一個豪門的恩恩怨怨 看到了好多熟臉還有後來TVB的
全明星正剧,情节有点俗。井莉最美,李菁清纯。
没想到凌云演这种孱弱废柴角色居然还挺有说服力的……和井莉表妹的痴男怨女苦情戏虽然俗套,但演绎仍然动人。岳华和李菁那对也不错。
精致的花团锦簇
布景好美嘤嘤嘤。
0
邵氏又抄袭左翼电影。不过换了李菁和井莉这两位我最爱的邵氏名旦之后,比龚秋霞版好看多了……剧本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大改,大宅内斗,矛盾爆发,说教部分说的太多,有点生硬。女演员普遍出彩,李菁低眉回首简直美爆了。
凌云在剧中演懦弱的少爷,和时装剧与武侠片里的形象截然相反
井莉、汪萍、李菁、宗华、凌云、岳华
课上放的,全班都what the fuck哈哈哈哈哈,好像告诉大家不!华语电影不是这样的!
把这么堆破事塞进不到100分钟里也是辛苦导演了。布景摄影配乐什么的还是很考究的,就是二三少奶那边的嬉笑怒骂和当家生旦那边的凄风苦雨画风实在差得太远,搞不懂片子到底什么基调。
我的妈呀实在是太逗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行为何会有这么假的片子!琼瑶相比较起来真是好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