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从未来罪恶都市的空中轻轨某站下车,环视街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堆,追溯这里每个人的过去。在未来,我们的现在是她们的历史。
「唔知系乜撚嘢来嘅」(不知是什么东西来的),则是人们对历史荒谬时刻的反应,在个人生活遭遇摧毁瞬间时的内心呐喊,同时又泄露出些许恍惚啊,巨大而缥缈得如同园子温的《地狱为何恶劣》里二阶堂富美的疑问,「什么东西掉下去了?什么东西升上来了?」。
在《智齿》中这种反应外化在人物的肢体表现上是失去重心的奋力挣扎,各个部位好似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之于个体如此,之于社会亦如是。对斩哥来说是最为明显的,妻女在眼前被撞死那一刻生活被摧毁了;而后内心呐喊的表现形式是对王桃施加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暴力。同时之于王桃,承受苦难,承受被消灭的命运,亦可借由自己的被消灭实现正义,逐渐成为了看似可行的赎罪同解脱路径。
另一边厢,之于任凯,作为一名体制培养的优生代表出现时,智齿渐次引发的、一次比一次剧烈的阵痛常常导致其正常行为被阻碍,这既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力影响,也是他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神经反应。丢枪则成为这一病症的转折点,此后疼痛已发展为对行为的阻断、对意识的阻碍。
人的生活为何在这里常处于被摧毁的边缘,并非每个角色都身栖底层,而是人们过度依赖价值排序进行选择和行事的结果。每个人意识到最重要的东西并为之付出,这并不糟糕;但基于社会道德规范确定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并为之付出一切,而非以公义之标尺衡量每一个决断,则成了灾祸的开端。
目睹身边人遭受苦难在自然情感中也是难以接受的,自应另当别论。但是否要通过施暴解恨报仇是有得选的,是否为了赎罪可以承受自己被消灭的命运是有得选的,是否在情绪不安时仍能保持职业操守、依照条例对待市民是有得选的。而若是执拗于无法挽回的过去记忆公报私仇,或畏惧违背体制规则会承担的责罚,则必无视眼前的城市废墟,将无辜之人推向「地狱的边缘」,在挣扎中一齐揽炒。
港片,也包括华语电影,在近几年里已很久没有在一部影片里众多角色如此鲜活地徘徊在善与恶间的灰色地带,挣扎着出不去,挣扎着堕更深。
仅五位面目鲜明的角色中,囊括了陆(刘雅瑟)、港(刘家栋)、台(李淳)、日(池内博之)、大马(廖子妤)的出身,而共同的命运走向仿佛告知观众大东亚就要来到,穿行不息的城中轨道是祂的礼品,信众蝇营狗苟,城市与它那被遮盖的历史谜底则已掩盖在轨道旁的垃圾堆。
垃圾堆之于轨道,如同多余的智齿对牙床时不时会造成的强烈痛楚侵袭,是社会低下层,且是低下层之暗面的异动。结尾当智齿被硬外力压迫出身体时,也意味着底层人在向社会爆发之际同时自我摘除的结果,在地狱发生了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理解了也无法判断的灵肉纠葛,那么在地面上它只能被当作某种病症解释。
刘雅涩就这样不吭不哈地演了一部极端类型的大女主片子。
看看海报,不仔细观察,你看不出主题来。所谓海报,展示出的必然是影片引以为傲的东西。
这部戏的海报展示的是,表面杂乱,细看恐怖的黑暗环境。
我们可以理解为,海报想说,我的电影氛围做的很牛逼。
确实牛逼,如果没有如此给力的美术布景,你郑宝瑞就是把电影黑白玩儿出花来,也出不来感觉。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那些脱离刻意布景的镜头,黑白也并没有加太多分。
所以,如果说看之前,观众对于电影氛围的表现期待很高,那么此片完全达到预期。
超预期的是名气并不大的刘雅瑟。
提起刘雅瑟,我虽然看过几部百度百科上她演的作品,但是我确实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唯一有印象的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那个假小子。
不得不说,这就是刘雅瑟的可塑性,平时看起来像假小子,打扮打扮也可以很有女人味儿。
也正是她有这种假小子的气质,才能在如此残酷的一部影片里,大量地用肢体动作诠释人物。
她得有多努力,才能把这个生活在垃圾堆里朝不保夕的弱女子,演得如此有生命力!
林家栋是名气最大的演员,有些段落也演的不错。
可是论在电影里的重要程度,林家栋可能连前三都进不了。
在这部电影里。
刘雅瑟演的王桃是第一重要的。有了她的表演,电影整体的可看性才上了台阶。
电影的氛围是第二重要的。垃圾堆,断肢,黑白,高速的地上铁,下雨天,一切的一切只为塑造一个无与伦比的阴暗恐怖氛围。
那么本片谁最能代表垃圾堆,谁生活在垃圾堆,谁又最能体现恐怖氛围中的挣扎呢?
只有刘雅瑟。
因为没有挣扎的恐怖只能算血腥。
日本变态杀手是第三重要的。只有他够变态,够强大,电影才有看头,所以他在电影结尾才好像怎么都杀不死似的。
如果这个杀手,能够塑造地一如《老无所依》中那个变态杀手一般,那也足以留名影史。
林家栋只排在第四重要。
他和王桃有没有仇,都不影响他调查案件。
唯一让他变得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就是王桃的“智齿”。
我个人将智齿理解为一个人的心腹大患。
王桃的智齿,是展sir的仇恨。所以她杀死展sir,智齿掉落。
日本杀手的智齿,是关于母亲的残念。所以母亲的纪念照片损毁,他自己身死,智齿掉落。
展哥的智齿,是老婆与王桃。展哥身死,智齿掉落。
任凯的智齿,是本片唯一真实的智齿和丢掉的枪。枪不是他的,智齿被打落,智齿掉落。
日本杀手女朋友的智齿,是有人关怀。认清男友本质,智齿掉落。
所以当刘雅瑟演出了大女主的超强肢体语言,氛围感阴暗恐怖,杀手还算冷酷,那么这部电影对导演和项目立项预期来说,就算是成功了!
可惜如此小众的受众层面,注定不会大卖。
请不要夸郑宝瑞夸得太过,因为本片除了以上优点,在很多地方都做的很平庸。
除了还原展哥妻子车祸的那个镜头,展哥追逐王桃的镜头之外。其他的镜头拍摄的不够突出,做加法的画面,确实也不好拍。但是最后时刻的画面糊成一团毫无层次,可谓功过各半。
整体的叙事节奏像部文艺片,但是你是类型片啊大佬,节奏慢且无用的细节多,整体结构不佳。
王桃的生命力表现还可以做的更好。那种活在垃圾堆里,并且开出一朵花来,还可以在开出花来上多做些文章。
人物也完全可以做的更加有细节,这种细节并不是指任凯的不露脸女朋友。
最后恭喜刘雅瑟提前预定金像奖影后。
风格表达大于实质内容,这点与原著短篇的侧重点刚好相反。
以下要说的通篇与短篇小说《智齿》对比来讲,涉及剧透。
小说没什么浓墨重彩的背景啊环境啊什么,风格更是不明确,关键就是人物关系和情感转变,以及最后四个人的对决。但在这里,关系和情感反而被弱化了。
小说里展和桃的关系是长期的钝刀拉肉式的折磨,在这里却变成了直来直去的恩怨。感情也改变了,小说里桃从头到尾没有对展的悔恨,也没有丝毫变善的倾向,她就是依旧像烂泥一样的存在。两人关系的因果与电影也反了,电影里桃为了弥补过错想主动成为展的线人,任何恶意都照单全收,导致到最后桃误杀了展,心理依然堆积无法弥补的愧疚。但小说里桃是被迫成了展的线人,并非主动悔过,可能她甚至觉得自己被展压榨的遭受的早已还了欠的,可这个警察还不肯放过自己,他真该死。
全片最让我反感的一场戏,是展在警局猜测桃会遇到的不测,用几个闪回表达了展对桃“突如其来”的关心,而取代了小说里展在街头巷尾疯狂寻找桃的场景,同一个意图的表达替换简直糟糕的不行,看的让人嗤之以鼻。
还有拾荒者与警察的关系,拾荒者原本是一个围绕在两人身边,几次三番出现也没有被注意的弱势群体,所以当弱者成为顶端的杀戮者的时候,才令人惶恐和兴奋,但这里,拾荒者被过早的上帝视角盖棺定论为凶手,大家关注的不再是凶手会是什么人的好奇,而是凶手和警察擦肩而过的...也没啥感觉。还给凶手塑造的背景,什么斩手,什么恋母情结等等,除了让这个城市的“垃圾”变得“丰富多彩”,着实没用。
电影中删减了很多凯的细节戏份,凯成长的关键并非在于那摔掉智齿的致命一击,而在于他跟在展身边不断的习得如何成为一个警察,他智齿的脱落源于不断的揉捏和敲打,并非一朝一夕才养成这样一个警察。但在电影里,这些全然没有了。
小说里,人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丰富的,拾荒者的凶手杀人强奸,但不知道为什么唯独对桃没有产生实质性伤害,甚至在最后把救命的枪给了桃,但在电影里,凶手就是凶手,尽管被塑造成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回不去家的凶手,但他依然是单向、片面的把人物定性。
小说里没对犯罪行为塑造丰富细致,是因为关键不在犯罪,而在关系,但这片里再次把重点转移,关系也不再是关键,而在这种环境,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展和桃”这样的关系。
个体之间有针对性的情绪没有了,丰富的多种关系都没了,人设也变了,个体不见了,取而代之是群体性的普世关系,无论他们是谁,有什么恩怨,都变成了狗和垃圾的关系,他们的仇恨和撕咬在这个环境下可以普遍适用,没人会叹惋和怜悯,因此他们感情的变化也不再打动人。谁会在乎狗和垃圾呢。
但小说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触动,是因为小说里,是人和狗的关系,人和狗,就会产生情感联结。而且其实小说写得还挺有镜头感的,甚至小说的结构,内容上的表和藏都很合适直接做剧本,但显然编导都有新的想法。
智齿和手卷烟是我去年最期待的港风电影,但结果显然无法令人满足,纠结三星还是四星,其实如果只当做电影看,智齿的四星也不是不可以,但可惜它脱胎于另一个文本,并且我觉得小说的表达更丰富更优于电影表达,如果改编的没有原著好,那又算不算好作品呢?
小说和本片的所有精气神都是不相符的,尽管电影里表现的再肮脏暴力暗黑,但实际上它最后落脚点是一个互相谅解和怀念的大团圆结局,小说才是无限的遗憾和悔恨。
智齿嘛成长嘛,总要纳个投名状才行的吧。
Raven
这电影看得我很愤怒,一度不适。看到一半其实就可以关了,但我还是看完了。
无论是短评里已经说得够多的对女演员身体的过度使用,还是众口称赞的美术奇观布景,都与本片貌似要表达(或者说关怀?真恶心啊这词)的主旨相悖,这让整部电影显得无比伪善。
单说王桃被强奸那场戏,这片子最悖论的地方展露无遗:一方面在女性受到强奸的时候给了一个直接冲到女演员脸上的大特写,下一个镜头就是日本人和自己的断手母亲的合影,揭示他为什么要砍手。貌似为了冲击观众的一场戏,实则是导演自己的恶趣味展示,原本应该是对不堪场面的呈现,变成了另一种引起观众快感的场景(以一种看上去冒犯观众的形式),这当然是对观众或者更应该说是对导演自己恶趣味的一种讨好。而最让人不适的部分在于结尾,在整部影片里充斥着类似于强奸这场戏的悖论表达之后,导演给出了救赎:两个社会的边缘人,以互相伤害的方式最终和解。更别提影片里时时强调的变奏宗教意味:被砍了手的浑身是血的女性被罩上了圣母像,以及开头部分的各种神像。包括很多人谈论的政治隐喻(但我强烈怀疑到底有没有这层表达,我个人更倾向认为影片的情绪只是出于一种大环境的无力和绝望,从整个电影的表达我猜测导演根本没有能力反思自己对这些符号在影片中的生硬置入)。这些元素一再加强我观影时的不适感:电影里出现的底层奇观、宗教元素、政治隐喻,最终都被蒙上了导演一厢情愿的人道主义救赎,一层散发着无比臭气的伪善。
有人说优点在于美术。是的。这是更让我恶心的一点。因为电影美学的追求,这片子里出现的所有底层人角色都和那些被垃圾袋挤压的画面一起,成为了一种美学奇观,一种猎奇展示,一种用来满足导演恶趣味的对象,更成为在结尾处用来激发观众廉价怜悯的一系列道具。这足以说明从电影生产到整个叙事所传达的情感结构,都是极其虚假、相悖和伪善的。
哦别忘了那个结尾,林家栋牵着自己妻子的手,走在像法国一样的街道上。这种设计你告诉我导演在里面设置了砍左手(左派)的隐喻?
所以,这个导演到底和片子里那个到处砍手的日本人有什么区别?你要是光明正大地不搞救赎,就凭着自己的趣味玩得纯粹一点,我或许都会更尊敬这部电影一分。
伊波拉病毒和人肉叉烧包好过你一百倍。
除了演员演技有亮点以外,不知所云,没劲。莫名其妙营造的一个末世城市场景,好吧,暂且接受;莫名其妙又出现一个异国变态杀人狂,然后两个警察又是莫名其妙的查案方式;短发断手女莫名其妙的跟杀人狂相依为命惺惺相惜,又莫名其妙的被杀人狂杀死;王桃明明早就认识短发断手女,熟悉到可以带两个警察找到她的住处(而且还是有房门的住处),却不知道有这个变态乞丐;其实犯罪嫌疑人早就有指向了,两个警察早就查到了乞丐信息,抓个乞丐而已,最后却非要干出这么大动静才能搞定。是故意为了弄死男主,故意这么设计的剧情么?
同样都是黑白色,故事性远差于《大佛普拉斯》。同样是脏脏的末世画面,艺术性也不如《燕尾蝶》。只有几个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摄影也不错。
然后就被过度神话,扯上什么香港电影未死啥的狗屁文化符号。香港电影确实未死啊,这些年一直有很多佳作啊,《僵尸》、《踏雪寻梅》、《志明与春娇》系列、《一念无明》、《寒战》系列、《岁月神偷》,,,,,数都数不过来,需要你们来矫情的证明什么吗???实在没啥高明观点,就写点老实的影评,别动不动就致敬这个、鸡血那个。
郑保瑞能把这片拍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了,剧本不行不是他的错。你们这帮文艺土贼们瞎jb吹得这么神,就是你们不厚道了,奉劝你们少装点13。
作者: NoNoNos
柏林电影节进行到第三天,特别展映单元郑保瑞导演的《智齿》上线——
年度最生猛港片登场了。
就让我们忘了这几年那些不知所云的西游改编烂片,一切从头来过。郑保瑞还是那个拍出《狗咬狗》《杀破狼》的类型片导演,攒着狠劲,一身热气,硬桥硬马的手艺从没有丢。
时不我待,香港电影的余晖将尽,为这座潮湿性感的孤独海岛,再讲一个差与贼、男与女的血腥故事,郑保瑞拼尽一身功夫,状态回勇,便是这部《智齿》。
本片改编自大陆作家雷米的同名小说。
影片的双男主沿用了常见的老少搭档组合:林家栋饰演的资深警察展哥,和李淳饰演的刚毕业的警校高材生任凯,两个人携手调查一起情节恶劣的连环抛尸案。
香港警方屡屡接到举报,市民在各处垃圾堆中发现了被钝器割下、残忍抛弃的人类左手。
结合失踪人口,警方判定,凶手在有目标地针对底层吸毒妓女行凶。
在查案的过程中,展哥和任凯偶遇刚出狱不久的年轻女孩王桃(刘雅瑟 饰)。老练沉稳的展哥一见到王桃就情绪失控,飞车追逐,拳打脚踢,几近癫狂,似乎和王桃有血海深仇。
在任凯的干预下,王桃得以逃脱。
事后任凯才知道,大陆来的王桃常年混迹街头,毒瘾深重。她某次吸毒后开车发生车祸,将展哥的妻子撞成了植物人,王桃也因此入狱服刑。展哥夜夜守在妻子病床前,对于王桃的恨从未停止。
王桃出狱之后靠偷车过活,被展哥一顿殴打后决定将自己掌握的所有犯罪情报都交给展哥,以祈求展哥原谅,自己能重新做人。
展哥接受了王桃的情报,逮捕了大量地下势力的头目,却也故意将王桃线人的身份暴露,使得王桃无家可归,人人喊打。
为了进一步调查割手抛尸案,展哥和任凯决定继续利用王桃,找到失踪妓女生前的毒贩,搜集可能有价值的情报。
三人深入贫民窟腹地,一路遭遇各路前来找王桃寻仇的黑社会。几番混战后,王桃被打得遍体鳞伤,却意外靠捡到任凯打斗中丢失的配枪而捡回一条命。
这一番动静也惊动了凶手,他杀了自己曾爱慕过的残疾毒贩Coco,抛尸街头,并掳走了奄奄一息的王桃。
展哥的枪被警局没收,任凯的枪被凶手捡走,两个人又弄丢了线人王桃,所有的线索都断了,案情愈发复杂,没法对上级交代,两个人陷入绝望。
退无可退,这对搭档只能背水一战,在一个狂风暴雨的黑夜,重新闯入暗黑肮脏的地下世界,寻枪,救王桃,抓凶手。
尽管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对疫情低头,所有的展映都移至线上。但是在电脑屏幕前观看《智齿》,我依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郑保瑞黑白镜头下的香港,是一个我们鲜少在大银幕上见过的城市:与其说它是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我从来没有在一个电影中见过那么多垃圾,哪怕是以捡垃圾为主题的纪录片都难以与之相比。
近郊的土坡上漫山遍野都是菩萨雕像,菩萨低眉颔首,不见慈悲,尽是苔藓污泥,正是抛尸的好地方。
王桃、展哥和任凯三人,在三不管的贫民窟寻找线索,追缉凶手,似乎是在全世界最肮脏的地方搏命奔逃。穷街陋巷都是藏污纳垢之处,万家灯火中尽是男盗女娼。
在和地下帮派搏斗时,瘦瘦小小的刘雅瑟几乎要「撞碎」每一根骨头,在刀光、血浆和无穷无尽的垃圾中挣扎抢命。
而池内博之饰演的凶手,其栖身的巢穴就更为壮观——几乎是一个由垃圾溃烂扩散而成的装置,即使在黑白屏幕上也脏得能刺痛人的双眼。
这个恋母慕残的凶手,还在这堆垃圾中,珍藏了无数手的模型、人的残肢、被侵犯糟蹋过的女性尸体……
这是比《罪恶之城》更为可怖的人间地狱。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几乎忘记了,曾经印象中的香港是一个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
在郑保瑞的镜头中,这座失乐园,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垃圾场,一个暗无天日的地下世界。光线似乎只是一个玩笑,黑与白都是黑,没有一块儿干净的地方,没有一个干净的人。
偶有摇臂支起镜头鸟瞰,远处的城铁闪着明亮的灯光飞驰而过——它似乎来自于另外一个文明世界,简直荒诞。
但这部影片给人刺激最大的,还是无尽的血腥和暴力。
有别于以往黑色电影中男性绝对的主体性,在《智齿》里,所有暴力场面的核心都是王桃:
她被展哥在街头追得狼狈;她主动提供情报却被展哥打得站都站不起来;她被黑社会追杀,慌不择路直接跳楼,浑身骨头摔得几乎散架;她咬着人字拖被毒贩泼一身泔水;她被一群持刀的流氓砍得遍体鳞伤;她被凶手凌辱、强奸、用铁锹砍手……
这是比丛林更为可怕的暗黑世界,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她是弱女子而有一丝怜惜。
在人吃人的底层社会,在体力上占绝对优势的男性可以肆意践踏女性。底层女性才是所有苦难的最终承载者。
但是王桃,她没有成为那些在烧杀抢掠的欲望中湮灭的女性。每每观众被影片的暴力尺度惊得目瞪口呆,以为她真的要被打死的时刻,王桃又爬了起来,甚至夺刀夺枪,进行反杀。
难以想象刘雅瑟是怎样才完成了王桃这个角色。她的「小强」一般卑贱却顽强的生命力,她小鹿一样楚楚动人的眼睛,承载了整部影片全部碾压灵魂的黑暗。相比之下,李淳饰演的任凯被打碎智齿,池内博之饰演的凶手被当胸插刀,都不算什么了。
无怪乎柏林的记者都在盛赞刘雅瑟,恨不得把明年金像奖影后的奖杯直接颁给她。
对于类型片爱好者来说,《智齿》是猛药中的猛药。其中的暴烈血浆数倍于《狗咬狗》,还有无止境的杀戮和仇恨。
而对于银河映像的粉丝来说,《智齿》可以算最后一片用来伤逝的废墟。差与贼缠斗太久,孰死孰活?不过最终一起沉沦。 对于愤世嫉俗的人,对于香港黄金年代的迷恋者,对于明天还抱有希望的人来说,《智齿》便是被迫断手之痛,是展哥胸口中弹后的踉跄脚步和讽刺笑容,是凶手血泊里的恶臭尸身,是王桃对着警察、对着凶手、对着天地悲声疾呼的那一句:
「我想活!」
很猛,把香港拍出了末世感,角色由始至终都在雨水和泥泞侵泡的垃圾堆中挣扎、生存和寻找答案,地铁从空中呼啸而过,在这里发生的所有复仇和杀戮都不过是蝼蚁间的纠缠,暴风雨中的女人悲嚎该指向何方。刘雅瑟很惊艳。
请大卖!请拿奖拿到手软!(今村昌平粉非常欣慰
有多生猛,连黑白都掩盖不了红色的血腥,连小屏幕都抵不住要冲出暴力。末世之下,你我皆蝼蚁。(最后莫名看到了《神探》《大只佬》的感觉
难得一见的用黑白影像来呈现香港的城市空间,万家灯火也令人感到阴沉绝望。暴虐的警探,弱势的女性,断裂的左手,作痛的智齿,值得玩味的设定让电影张力十足。震撼又富有争议,虽然盛世不再,但香港电影每年仍然都能产出摄人魂魄杰作。
7.1 从彩色转黑白,掩盖了脏乱差,更重要的是掩盖了垃圾的气味,色彩对嗅觉的影响被过滤掉了。但并不是没有亮点,王桃这一角色不同于以往警匪片中待救的花瓶女主,她三次从男性手中逃脱,每次逃脱的方式不同,分别是通过男人的帮助;使用男性的力量(手枪);凭借自己的力量,三次逃脱又分别承受了体力的损失,身体伤害,被强奸,每一次的逃脱都让她更不完整。
看完想明白为啥要拍成黑白的了,因为垃圾颜色多且脏,如果拍成彩色的不光突出不了人物和情节,还会令观众产生强烈不适。另外,这个戏漏洞太多了,别强行解释了,最后根据情节发展,林家栋正常反应应该是在大雨里疯狂呼喊王桃的名字而不是像个傻逼似的找死。前面各种处理的漏洞不能因为艺术效果好就当成优点了。解释不过去的。
比《狗咬狗》更黑暗更癫狂,这样肆意自由创作仿佛把人拉回到北上前的港片时代。黑白影像的脏乱末世,秩序之下的人间炼狱,众生带着残缺的躯体苟延残喘,罪恶无需惧怕神的凝视,善良的微光无迹可寻,唯有身体的疼痛在绝望的漩涡里反复试探、沉沦。
全程坐立不安,非常暴虐,但剧本出现问题,没有纵深空间。智齿是从自己身体中长出来,不时疼痛的东西,智齿掉落了,人才真正开始迈步前行。学院派的清高和正义是任凯的智齿,妻女死亡是阿展的智齿,杀人的过去是王桃的智齿,对母亲的畸恋和自卑心理是凶手的智齿,城中村贫民窟是香港的智齿。所有人和这个城市一样,正在疼痛中徘徊。
置景美术真厉害啊 杀人天 沉沦日 香港不热 血就是雨 爱林家栋
【柏林2021】懵了!头晕目眩,内脏翻腾,腿肚子发软,如同坐完过山车。如果说邱礼涛是适者生存的变色龙,那么郑保瑞则是肆意挥洒的侠客,回归犯罪警匪片的他如鱼得水,影片中的香港如同百鬼横行的地狱(英文名Limbo),黑白影像不仅没有消解残酷反而将人心的魑魅魍魉暴露无余,这样的尺度下,所有的暴力血腥都是一种必然,任何程度的删减都会破坏完整性。林家栋的表演再次刷新我的认知,明年金像奖林家栋对打吴镇宇,真的有好戏看了。
#Berlinale71 Special# 好压抑好黑暗,但足够精彩,风格化的镜头质感,叙事的信息密度极强,一部看完让人喘不过气的作品,徒有一声叹息。案件的悬疑力度被弱化,聚焦于社会上被抛弃的“垃圾”,寄生于暗巷中屋檐下,本想在这暗无天日的缝隙里苟活,未曾想也渴望实现救赎。断肢残躯只是身体上的残疾,但放眼望去这渺渺众生,多少四肢健全却内心“残疾”的人,试图填补生命的缺口。雨水冲刷不了渣滓堆里的污垢,肮脏和纯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阴暗底色,而被困于其中的人们,左突右冲,到头来发现只是原地打转的蝼蚁蝇虫,找不到通往光明的出口。郑保瑞回归到《狗咬狗》时的黑暗尺度,暴力血腥,惊悚揪心,不删减内地估计是没法上的。刘雅瑟为了这个角色真的很拼,林家栋跟池内博之表现也很出色,整体质素很突出,金马金像奖祝横扫吧,估计奖项兜不住。
郑保瑞导演这次回到了《狗咬狗》的状态,全程黑白片,罪恶之城感的艺术指导非常出色,一看就非常有追求。片中的人物一直处在一种歇斯底里的边缘状态,脏乱差的环境,极端的情绪和暴力,故事的失控状态和整体的节奏都很不错。有点不喜欢第三幕的线索处理,还有一个逻辑上让人着急的开枪设计,感觉就是为了电影的主题而先行设计好的。只是没想到刘雅瑟的角色才是最有戏的那一个,也是最大的惊喜,她演的非常卖力,可以提前预定下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桂冠了。
狗咬狗几倍的升级版,有些场面真的太残酷,都有些不忍看,不知道大陆院线会怎么处理。摄影风格、灯光、美术和场景氛围值得吹爆,很少见到如此冷峻荒芜的hk,遍地垃圾,后景不断驶过的城铁。刘雅瑟太不容易了,值得一个金像影后提名,日本垃圾佬不仅战斗力爆表,还是拔牙大师。林家栋贡献了污泥中的悲情。李淳贡献了台湾粤语。悬疑很弱,前半部压抑,结尾还是很touching,主要靠风格取胜,郑保瑞还是郑保瑞。
一部真真正正的电影,不理解“电影感”的人可以看看,才能明白什么叫“作品”。美术、摄影、道具、音乐和整体氛围设置实在太棒了。人如蝼蚁。但故事和人物确实过于薄弱了,一切都缺乏动机和理由,从这个角度讲这电影是跛脚的。这和韩国的那部《哭声》很像,实在遗憾。
A级制作的Cult片,极度风格化,黑白垃圾堆美学直比《灯塔》加《罪恶之城》。“智齿”其实和主题关联不大,但我已经猜出“智齿”拔出来的方式。故事线索很单一,人物也很扁平,全靠视听。刘雅瑟从头到尾太惨烈了,值得一个香港金像影后……
剧本太拉垮!!!全靠视觉和氛围强撑,郑保瑞能拍成这样已经很拼了。够味,但是言之无物,无法成为神作的硬伤,可惜了。另外最后,林家栋找人就不能喊两声么?真强行送死………
最后男主是被打哑巴了?但凡喊一句啥事也没有
郑保瑞很会玩氛围感,黑白胶片拍出了香港最藏污纳垢的一面,仿佛地狱搬到人间。可惜案件太弱了,所以为啥叫智齿?
广角镜头下的HK,成了一个神秘垃圾佬出没、专斩左手的大型垃圾场。鼻子查案的差人,以光溜溜躯体滑动旋钻缝苟且逃生的太妹,以及龇牙咧嘴不肯拔牙的李安儿崽。郑保瑞大概也被A钱的西游记系列败坏了胃口,回归银河团队编剧创作言志,但此番尝试,依然不够简洁,拖了太多泥,带了太多水。违和感如同中文名与英文名的不可调,人与“动物”世界的分裂,也是打不死的大恶人却又试图深化他内心以至不伦类。开头的闪前,拔牙成功之类的设定,都有点拖沓。
稍微风格化一点又怎样呢?人物设置好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