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似乎恍然明白了一些,影片《她》的台柱子伊莎贝尔·于佩尔之所以说这部电影非常具有现代性(原词是“contemporary”),其实是因为本片的“观感”优于电影文本本身。抛开别的不谈,《她》属于那一类即便笔记本屏幕上也可以一样看得津津有味的“现代人”电影。紧凑的情节,潇洒的节奏,当然还有 Isabelle 本人非常耐看的脸,以及内容本身的话题性,都是这部电影非常“抓人”的地方。在一个周末的夜晚,用这样一部几乎可以用惊悚片来归类的电影打发时间,不会是一个多差的选择。
都是些轻佻的玩笑话。不过在真正“批判一番”前还得重复一遍,(虽然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Isabelle 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放映后的问答环节就可以清楚看出,女主演比导演还要有地位,两百多名影迷观众前是如此,那么在片场里只会更甚。有一个问题问到保罗·范霍文,你在拍摄过程中是怎样把自己对角色的想法传达给 Isabelle 的,七十八岁的老人家也很坦诚,毕竟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说其实关于角色本身他没有和 Isabelle 交流哪怕一句话。(可以想象此时那么见过世面的伦敦人还是一片愕然)。两位嘉宾最终还是巧舌如簧地把话圆回来了,譬如 Isabelle 就说,Michele 这个角色从始至终都带着某种模糊性(“obscure”),你不太能读得懂她每次行动背后的动机,但也正因为这种模糊,才让你慢慢觉得开始懂她,了解她,甚至开始为她的立场辩护。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说法,我认同《她》的现代性正是通过角色和剧情发展的“非预设性”来表现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保罗也不用在拍摄的时候跟 Isabelle 交代太多。
现代人的一大特征就是需要担当多种角色,并且在它们中间不停转换。和今年另一部着眼于现代女性的电影《托尼·厄尔德曼》不同,(那里的 Ines 仅被职场一项就折腾得焦头烂额了),《她》中的 Michele 无疑是更加“成功”的那一类——当然这里的“成功”并不是各种光鲜的外表。影片是由“受害者”这个标签串成的,刻画了米歇尔身为女儿,女人,情人,母亲,还有老板等等这些角色在受到攻击时是怎样应对的。她的反应其实很 Isabelle Huppert,有种固执,又有点神经质,但终究是随欲随心的,概括起来就是一种看上去不按常理出牌但又完全出自初心的我行我素。Isabelle 本人说 Michele 这个角色超出了我们对“女权”的传统定义,实际上是这样,在电影文本中对“传统家庭妇女”追求思想独立行为自由的刻画早就被视为“老掉牙”的今天,我们在《她》里面看到的 Michele,她身上的理智,坚毅,决断,以及背后隐抑的柔弱,仔细推敲起来其实和性别没有多大关系。但吊诡的是,大部分她所面对的不幸,却和整个社会的“男权思维”和“男权现象”密切相关。
这一点其实贯穿了影片始终。不管是“蒙面邻居”三番五次尝试对其性侵,还是公司里男同事和下属在背后对她的“物化”,都是(至少是在影片里刻画的那个)当代社会对女性角色定位的生动反映。是的,我们不再去探讨女性是否应当依附男权,是否应当经济独立,是否去追求性解放,但在这个“消费至上”的文化里,女人的身体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东西其实从未改变。从这个角度看Michele,我们应当能嗅出几分“现代性”。她在应对这些事件中务实的处理方式其实并不意外,而也正是这些务实和尊重自己想法和欲望的态度,为所谓“现代女性”应该如何定位提供了新的可能。至于孰好孰坏,那就留给观者去体味了。
电影的名字是 Elle,法语中的她,她们,没有直接起名叫 Michele,想必导演想要借此把 Michele 和 Isabelle 身上的特质推广到更多人身上。看完电影后,我依然怀疑这是不是徒劳。Michele 身上让人难以忽视的距离感便是明证,这部电影拿不到好莱坞任何资金便是明证,没有哪个美国女演员敢出演这个极富挑战的角色便是明证——我们还是身处在这样一个保守的社会里。好吧,退一步说,这部讲“现代人”和“现代性”的电影其实也没用非常高明的技巧和缜密的构思来打动观众,更别说上述这些也许本是莫须有的条条框框和大道理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除了那几个惊悚的挑逗的瞬间,稍纵即逝的新鲜感,片中眼花却不缭乱的男女关系,和它们所谓的姿态与生活,还有什么呢?大胆试想一下,如果保罗·范霍文当时拿到了美方的投资,并且也有美国女演员愿意出演,这部剧情算是相当狗血的电影怕未必会有现在的高度吧。
这次电影节目前为止,所有去过的活动中这部《Elle》收到了最好的临场效果,保罗和 Isabelle 侃侃而谈,言之有物,掌声前所未有的热烈,而也感觉得到观众是相当用心地在听他们发言。过节嘛,明星嘛,其实就应该是这样一副祥和的气氛,别的什么都是次要的。我想这就是现代人的悲欢。
文/曼佳
两部关于老妇人的电影,都有法国的元素,那么就放在一起写一写。
一部是法国喜剧电影《美味毒妇》,我现在觉得喜剧和悲剧其实差别并不远,无论喜剧悲剧,都是用冲突来推进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给出一个结果,所谓的喜剧不过是过程搞一些笑点,结尾皆大欢喜;而悲剧是从头到尾制造一些让人悲伤或者心惊的矛盾,最后让人看到破碎或者绝望。或者换句话说,喜剧是给这残酷世界的创可贴,而悲剧却是让这世界撕下创可贴。
《美味毒妇》讲的是一个60来岁的老妇人,丈夫死去,自己的店因为经营不好而被转卖,只能靠着微博的社会救济金,上面说的是600元度日,即使是600欧元在法国这样的国家肯定都也是不高的了。视若珍宝的女儿嫁了一个黑人,生下一个黑人宝宝,而黑人只要这肤色就让她很讨厌的了,所以她总是很不如意。这点救济金不够交房租,不能买一点像样的家具,而自己也很窘困而忙乱的女儿还经常要把小黑外孙塞给她来帮忙带,所以她整天是很烦的了,没有好心情对任何人好好说话,因为每天的生计都是一个大问题。
她经常去垃圾桶翻那些还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比如别人扔掉的鲜花——给以给老伴上坟的时候用,一盏破台灯——总算也是算作家具,甚至比如一把蔫嗒嗒的大蒜,甚至要和另外的老太婆用非法手段才能抢得到——毕竟是可以吃的菜吧?甚至房租也几个月没交了,水电费更是都欠下,直到家具公司来把家具全部收走,直到家徒四壁,让人感觉她已经穷投陌路了。就这样一个哪一天可能就被扫上大街居无定所的老太太,被人叫做垃圾婆婆的。
某一日发现周围的一群小混混收入不错原来是因为贩卖大麻而有好收入,甚至一个月可以达到几十万,于是老太太心动了,经过一番喜剧似的麻烦,她得以从毒贩子手上搞到大麻帮忙去卖,竟然很顺利,卖得不错,从一九分成中也得到了相当多的好处,而后来因为意外在做蛋糕的时候混入了大麻,而使得蛋糕的销量很好,收入远远超过纯卖大麦,于是她搞了一群同样困境的老太太朋友帮助一起做大麻糕点买卖,那混得是风生水起,一下子就成了暴发户。当然,人变富裕以后,也扬眉吐气多了,于是她对女儿女婿外孙也大方起来,态度好多了。
当然作为价值观的纠正,这群毒老老太太要被公正的绳之以法。而光明的尾巴就是因为她的大麻受众很广,在外面帮她们疾呼,也因为年龄实在太大最后还是被缓刑释放。于是大妈们受到启发将大麻蛋糕店合法地开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于是这部电影因为那些看似有趣其实心酸的过程,因为一个光明的尾巴而被定义为黑色喜剧。
但事实上,老了以后贫穷的挣扎,无论哪个国家真是比比皆是。在菜场很容易看到老太太为了节省一毛钱而和菜贩不断讨价还价,超市门口说有什么免费送或者降价销售(多半是过期产品)一群老头老太排起了长到看不到尾巴的队伍,至于农村走了十里路都舍不得花一块钱买个肉包子的老太太不曾少听,那些衣服上补丁套补丁甚至眼睛快瞎了还弓着背在地里劳作的儿女不见踪影的老人也不是故事,在现代的社会,依然有19世纪瑞士电影《海蒂和爷爷》那么贫穷的故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瞎眼且没牙的穷老太太的美好愿望是能吃到松软的面包而不是像石头一样的黑面包,这样的故事现今依然上演的。即使都是贫穷,年轻的好处是总可以努力去尝试,毕竟还有体力,而年老以后的悲哀是无心也无力了,只有慢慢等待自己的生命之光逐渐熄灭。其实老,并非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老且贫穷,真的是非常可怕,令人悲哀。
同样是老妇人,同样的接近60岁或者更大的年龄,如果不穷会怎么样?那就是法国荷兰等合拍的另外一部不是黑色喜剧,而是黑色惊悚电影《她ELLE》了。这个女人,虽然同样地老,老公已经离婚,儿子也很没出息,找的媳妇让她1万个不满意,那个所谓的孙子竟然是黑色的其傻儿子竟然还喜当爹,父亲是个变态杀人犯,杀了几十个人臭名昭著还在监狱里呆着,而她从小就作为帮凶的名声活到现在,母亲是一个整容成狂的不省心老妖精,这把年纪还卖弄风骚要和二三十岁的小年轻结婚,她在公司里被不知名的人恶搞毁坏其声誉,而自己竟然在这个年龄又被破门而入的暴徒强暴。应该是同样地不幸,如果这种情况换了另外一个老女人,这日子也真是糟糕混乱到了极点。
但是,她不是一般人,她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人,她掌握着一家前途不错的游戏公司,那些有创意的设计师年轻人都必须仰她鼻息地巴结她。她虽然同样地老了,但是她的财富,还有随之而产生的社会地位,所产生的能量依然让周围的所有的人都不能小觑,即使是她已经壮年的儿子,在向她伸手要钱的时候和被她挑剔批判的时候依然依然噤若寒蝉;那个已经不再被人仰慕的前夫被小情人忽视时候感到的委屈和才华无用时的失落,依然会隐约向她求助,无论前夫还是儿子,她随便一发慈悲就用自己的能力给了他们新工作的机会;年已六十,还追求者不断,闺蜜的老公缠着要和她多次求欢,隔壁那个年龄小一大把事业高贵的邻居丈夫也仿佛被她诱惑;也很容易在自己的公司里处理了声誉危机,并给予始作俑者一和教训。
但是被暴徒强暴的经历当然让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阴影,她竟然没有去报警,因为觉得那无用,她用自己的方式,聪明而非常利落了处理了这桩事情,并结果了那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态强暴者。这实在是一个强悍得可怕的女人,一个老女人,一个富裕的老女人,不仅仅有着金钱带来的能量,也依然有着意志带来的能量,所以看起来依然性感无比。
这电影里没什么好人和坏人,只是两个普通意义上的年老女人,没什么高格调的情操,只是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抗争而已,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世界里的普罗大众,所以其真实性挺撼动人心的。虽然两个法国老女人,其境况是完全不同的,金钱的确是有它巨大的魔力,它可以改变人的生存环境,调剂人的心情和精神,从而改变整个人生状态。金钱的确会让人性感,无论是什么年龄,骨子里产生的优越感和姿态让人精神焕发,魅力增加。最现实的例子当然就是婚纱女王薇薇,六十好几岁依然还能被三十不到的性感帅哥爱上。当然,所谓的气质魅力是基础,但是金钱带来的自信和能量是完全不能被忽视的。想想如今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骨子里的骄傲而自以为是的性感就有数了。只不过如何取得财富,用合法非法的方式,用某种可能的交换代价,顺应自己的欲望还是违背自己的心愿,那其实是其他学科讨论的社会性的大问题。
疾病,衰老和贫穷自古以来都是最可怕的三元素。如果只有其中一样,还不是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两样并存或者三样全部都有,那真是世间最惊悚的恐怖片了。年轻人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依然可以有未来,所以他们可以骄傲并自信满满,因为还有心有力。而老年人,正在落下的夕阳,的确已经无心无力,开始看到自己终点的大门在哪里,所谓的好坏全凭人生前路上的奠基,也极难有回天之力并有反转情节发生,像褚时健这样的70多岁还能创业的人也依然是他前面几十年打下过坚实的社会基础,并不是平地一声惊雷,陈佩斯也依然同样,悄无声息十几年后依然还卷土重来创造同样的声誉还是得益于他之前打下的文化和财富的基础。也并非所有老头老太年老以后都可以养养花种种草,打打太极跳跳广场,也不能全世界各地旅游看风景充实人生,所以换句话说,想要有什么样的老年生活,完全得看你年轻的时候给自己打下如何的基础。
所以有朝一日,衰老必然会到来,可怕吗?似乎也挺可怕的。不过趁着还没有来之前,还有时间准备,让自己稍微从容一点,不是吗?
米歇尔看上去是那种不会被任何事情所动摇的冷血女强人。作为一家大型游戏公司的总裁,她有条不紊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和感情。有一天,一位神秘的陌生人在她家中强暴了她。米歇尔不甘示弱,开始追踪这名施暴者。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随时都会失常的危险游戏。
《她》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出米歇尔这个可以毁灭一切的女性,她曾经历过很特别、恐怖的事件,她拥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爱情、仇恨,她是个无法用类型固化的形象,因此这部电影同样不是类型电影能概括,而于佩尔那种势不可挡碾压周遭的气势,也是银幕上不可复制的奇妙体验。
无关电影内容,只论其中衣服。
(某些截图只为说明样式,有不清楚的地方,请见谅。有些图片选自官网,侵权即删。)
=================================================================
首先,有一件经典的大衣。
电影中它是驼色的。一件驼色的大衣贯穿了整个于佩尔(简称于阿姨)的《ELLE》这部电影。
材质一定要好,能有多好,就有多好。最好是羊绒的,最差也最好是羊毛的。那种太皱的不挺括的,就不要考虑了。
驼色的颜色最好偏浅一点,比较适合亚洲人的脸,也会显得比较有精神。
设计剪裁方面一定要简单再简单。唯一可以增加的是掐腰的设计,会比较凸显女性特征。
在设计剪裁方面,可以变化的是领子,这种领子可以竖起来也可以翻下去,适应任何室内室外场合。
经典大衣可以用各种围巾变化风格,防止视觉疲劳。关于围巾配大衣,稍后再有图说明。
经典大衣找到以后,可以称为主题大衣,再可以有几件副题大衣。
第一种,短款的。类似于阿姨在电影里的这样的。
还是强调,料子要好,大衣没什么特别的,料子好,又合身,基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有可能,继续强调掐腰。另外在扣子方面也可以有一些小小的变化。
剩下的,可以选一款深颜色的,蓝的,黑的都可以。或者一款格子的,小格子或者暗格子都可以,灰色的。这个看个人喜好了。材质方面也可以选稍微轻薄一点的。
先解决了第一印象,我们再向于阿姨学习,如何在第一印象上填点颜色,就是用围巾。
围巾的材质选择,第一条可以先选一条羊绒的,配上经典大衣的颜色,会显得更加高大上。
围巾的颜色选择最好是同一色系的纯色系,如果是花的,可以花色中有羊绒大衣的颜色,彼此呼应。
如果能有更高功力,可以选择和羊绒大衣同一色系的其它颜色的围巾。例如于阿姨的湖蓝色羊绒围巾。
如果大衣是黑色或者深蓝色,面料也比较轻薄,请用轻薄一点的围巾,依然推荐羊绒或者羊毛,上面最好有些亮色呼应,免得全身一身黑。
如果能学到法国人的俏皮的精髓,还可以这样搭配。
基本上最外面的解决了,再来看看里面怎么搭配。
于阿姨在电影里是个公司的高管,所以内搭基本上都是衬衫+西装外套+长裤+高跟鞋。
各种衬衫,重点选择适合你的颜色,材料要软要软。桑蚕丝,真丝,雪纺,都可以。
特别要注意,领子的部分,尽量把脖子露出来,法国人民基本上扣子都扣得很低,这个我们就视国情而定了。
颜色可以先从奶油白开始,特别怕那种死白死白的,比较容易穿成餐厅招待。可以蓝色呀,枣红色,等等纯色的都可以。于阿姨不就是因为穿了件奶油白的衬衫被调戏了么,呵呵。
如果功力更高,可以挑得好花色,也可以尝试一些雪纺的印花,还是要软,可以显出女性的温柔。印花一定要有高级感才行。
外套比较简单,黑色,蓝色都可以,只要修身就好。下身穿裤子,高跟鞋,平底鞋都可以。
除了衬衫以外,还可以穿各种羊绒衫。
在这里还是强调品质品质,羊绒的,羊毛的,能有多好就多好。
再加上一句,纯色的。贴身的。小V领的都是可以的。
像这种不是很贴身的,于阿姨也就只是在家穿穿。
平时除了穿裤子,还可以穿穿裙子。先说那些不是很正式的裙子。
于阿姨选的全是雪纺的,轻轻柔柔的。
颜色全部可以和上衣呼应。
鞋子选靴子,显得腿长。
外面加大衣,不冷。
正式场合的裙子,年纪大的,基本就会选有袖子的。年轻的就可以选露胳膊的。
正式一点场合的裙子,主要是看剪裁,剪裁。所以,还是去买大牌的吧。
作为一个(显得)各方面都得体的中产阶级,最不能马虎的就是睡衣。
通通桑蚕丝,真丝。都会不差。
即使偷窥狂来到家里关窗的时候,也会被撩的不行不行的。
最后,作为一个(显得)各方面都得体的中产阶级,走路的姿态也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要昂首挺胸。
参考于阿姨的各种姿态。包括了各种背影。
P.S. 加分项。可以再拥有一个有个性的眼镜+一只杀人口红。完美了。
法国人的衣橱里,据说有的只有不超过20件衣服。数数电影《ELLE》,于阿姨拥有的衣服也不过20几件,但是却可以感觉件件很得体,很经典,看上去很舒服。
大衣4件,
衬衫3件,
裤子1件,
靴子1件,
西服外套2件,
围巾3条
毛衣3件,
半裙2条,
长裙3条,
睡衣2件,
雪纺内搭2件。
有些时候,东西并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谨慎的选择你所拥有的每一件物品,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你在其中,它在你其中。这样,无论你是中产阶级,低产阶级还是高产阶级,都会是一个非常得体的女人。
最后放一张我最喜欢的电影介绍的海报,谢谢观赏。
体会了半天还是觉得难看
所以啊,在女人的股掌之间,男人们就是个卵。
杀了你老公你还得谢我,睡了你老公你还得跟我睡。 +1
如果没有于配尔阿姨的精湛演技,这部电影的剧情分分钟沦为狗血电影。几乎电影里每个人设都是最糟糕的法国人的标准模板。看完对法国人和法国社会有种深深的遗憾,这是什么狗血国家!
能看看这样的人物也不错,她不靠感性感情来建立和观众的联系,她自己也不用这套与别人建立关系,所以她得不到感性连接的模式,很公平。这份坚韧冷酷才能让她以从容的面目应对人生,很好啊,至于她冒犯了多少人,我才不在乎,反正代价她照单全付。何况创作者还是慈悲,给她留了一个好友。
一只漂亮独立又有钱的作精
很难以界定的电影,当你以为你熟悉了它的套路,却偏不按照你想的方向走。与“她”对立的是一个个的“他”,她生命中的一个一个男人全都这样那样地离开了,最终她选择了跟另一个她在一起。。。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如此用荒诞的手法真实体现了这个年龄段的法国女人的方方面面。
我没有看到一点喜欢的东西
咦~明明是惊悚片,戛纳观众却是从头笑到尾,一刻都没停。感觉范霍文和于佩尔都越老越成精了,好剧本+神演技真是把一个人物搞活了。
杀了邻居老公,最后邻居还要来谢她;上了闺蜜男人,最后又把闺蜜掰弯了;把儿子和前夫掌握在手中,说要探监吓得父亲连夜自杀,对下属更不用说,男人在他手里宛如蚁蝼。这样的一个可怕的女性角色却又如圣母一般存在于男权社会里,站在对立面,嘲笑地看着,这个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余味无穷
女权凯歌。她和每种亲密关系保持独立、可回旋的距离,她驱散层不出穷的“男性疑云”,父亲、前夫、儿子、情人、下属、邻居...几乎每一种危机都可以从她的性别为由头摧毁她,她不主动出击,仅凭坦荡无惧就能击碎桎梏和偏见。结局有点流俗,但场景深得我意,她终于绝对自由了,在墓地。
娱乐大片,狗血遍地,观众想看什么就来什么。于佩尔就是本片的一切。另外这真不是女权电影啊,她就算再强势再有钱再无情,剧情也还是跟着男权社会的规则在走啊,请大家打标签之前三思!
竟然有《爵迹》客串出现
不知道你们说的性侵和幽默在哪里,这就是一段虐恋,是瘾,是病得以死来治。看完非常难过,想念温暖的注视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感动。今天才有机会看到,我觉得我们看的可能不是同一部电影。
活得太高级。
是女性电影。展示了某女性人物的处境、心理、欲望、情感和行动,却并非女权电影。导演的确在刻画两性角力,但显然没什么女权申张的初衷。每看到以略带赞许的口吻使用“男性成为女性的玩物,在她手里宛如蚁蝼”之类的表述,最后缀以女权之名的,基本可判断其人对女权并无所知,女权只是个好用顺手的标签。
看一屋子变态互虐俩小时我也很累。
瘾是透过百叶窗呼啸且放肆的狂风,诱是藏在地下室静谧又炙烤的地暖,痒是端起望远镜炽烈而焦渴的目光。不能直视内心之瘾的男人,只能蒙面解渴;无法抵御致命诱惑的女人,只好病态止痒。父亲的怼恨、母亲的荒唐、朋友的暧昧、邻居的欺侮、下属的抵牾,她把命运芒刺在烈火中焚尽,又将往事如灰洒向空中。
国外中产阶级一坨屎,你们都能闻出香来。流于表面的狗血故事,神经病似的人物,没有深入挖掘,每个重要行为的动机都缺乏铺垫和深入。加入了一堆人物,越搞越复杂,看似人性展览馆,却即无批判的力度,也无追溯的勇气,无聊透顶。
这部电影还真是毁三观,法国人真是了得!把老妈气死,把老爸逼死,儿子叫她婊子,儿媳妇张牙舞爪,孙子不是亲生的,离婚了,还对前夫横加干涉,设计杀害邻居情人,勾搭下属,和自己最好的闺蜜的老公偷情八个月,貌似还和这个闺蜜有激情,玩弄任何一个男人于双腿之间。不就是一个BITCH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