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兆祥导演用家乡话朗读片中他所创作的诗歌开始,本期展现了胡兆祥与他的短片《在别处》的创作历程。
胡兆祥,1997年生。导演,编剧,2019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正在探索叙事文本与影像之间结合的更多可能性。长片《水东游》正在筹备中。
故事简介:《在别处》讲述了外出躲债七年的男人因母亲的去世,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在路上,儿时的记忆像梦境一样不断向他袭来。河流旁,三个高中生谈论着关于各自未来的计划。游荡的男人,儿时的小男孩,高中生的记忆在冥冥之中被河流牵引连接……入围“第三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HiShorts!厦门短片周”剧情短片竞赛单元 、获得浙江传媒学院“第三届AI•FILM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最佳编剧奖 、获得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优才计划”铜奖。
“生活在别处” 显而易见,短片的名字来自于“生活在别处”,它是兰波的一句名言。安德列·布勒东在他的《超现实主义宣言》的结论中引用了这句话。一九六八年五月,巴黎学生曾把这句话作为他们的口号刷写在巴黎大学的墙上。米兰·昆德拉后来有本书也叫《生活在别处》。这几个字仿佛成为了一个精神指引,带领着一代代人跳脱出失落、迷惘。对于“在别处”的概念,胡兆祥是这样理解,真正的生活是在别处的,你要去追寻它,就像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里的那个绿色灯塔一样,它一直存在于一个远方,但也许永远无法接近。小说中,海岸边的绿色灯塔不断激励盖茨比奋进,那是他心爱的黛西居住的地方,也是旧式的贵族的领地,是他一直以来渴望的东西。这灯塔看似近在咫尺实际遥不可及,就像他的生活,灯火璀璨香槟啤酒,实际在落难时却无人问津。也正如现实的行为世界如同遥远的地平线,永远在远方。
同样“生活在别处”,对于胡兆祥导演来说,是他所相信真正的生活,具有行动力的现实生活永远在召唤着,仿佛伸手可及,却永远被阻隔。片中的诗人写诗,让诗如行星般绕着他运行,以此来弥补对外界的焦虑和对自我渺小的恐惧。诗成为现实行为失败的补偿。而诗人,永远是不成功的幻想世界的迷惘者。正如他所创作,又在片中借由角色之手燃烧的那首诗一般,胡兆祥导演用他的影像再一次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
冬日的枯树是低空绽放的灰色焰火年少困顿刻意营造苦难疲倦总是在黄昏降临毛线团滚落蚂蚁行走在母亲的地图上光沿着家雀的飞行轨迹树一年会脱一次皮人七年死一次又复活那里不起雾那里的人点烟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诗歌是文字的语言文字是语言的诗歌连同记忆燃烧诗人死去再没有人写诗或者可能只写给自己 寂寞的游戏 影片的开头,高中生和他的母亲玩一个捉迷藏游戏,母亲突然消失,高中生一个人在片头的那片原野中到处寻找,进入洞穴,下一场切入,成年男人坐着火车从隧道里边出来,胡兆祥用剪辑完成了时空的转换。
捉迷藏的出现让我们想起袁哲生的小说《寂寞的游戏》。胡兆祥导演在音频也透露出自己对于该作的喜欢。袁哲生在《寂寞的游戏》中反复讲述了儿时捉迷藏,“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袁哲生的小说是关于躲藏的故事,也是关于躲藏而不得、需要直面一切无可回避的痛苦、辜负、以至于死亡的故事。袁哲生用简单而寥落的笔触写停留在人们最记忆最幽暗的角落里看似无关痛痒的琐事,胡兆祥导演也是,他的直觉也一直引领他,不断去拍摄人如何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不断隐藏自己。在音频中,导演讲述出童年经历对他的影响。未来,我们在胡兆祥导演筹划的长片《水东游》中,也许能够再一次见证导演从童年时就被不断地咀嚼的孤独感。
开窍的瞬间 对于胡兆祥而言,使他懂得场面调度的开窍始于一次观看。学生时期的他某天在寝室看到了贝拉塔尔的《鲸鱼马戏团》。“看完之后我就突然之间好像开窍了,觉得我之前看的片子都白看了,那部片子直接让我觉得,好像知道场面调度是怎么一回事了”。《鲸鱼马戏团》里那些精彩瞬间的堆叠,足以让人对电影这门艺术肃然起敬。145分钟凝结在30多个长镜头中,圆融无痕的超长镜头,完美的场面调度,深沉的配乐,忧思的末日宗教情怀......谈起这个“开窍瞬间”时,胡兆祥也向我们阐释了他对于长镜头的理解,像《鲸鱼马戏团》一样,他也偏爱这种随着人物出发调动的长镜头。
《鲸鱼马戏团》
说起《在别处》,它更像是胡兆祥导演的一次习作。科班出身的胡兆祥在迷茫时曾以为自己终与创作无缘,抱着拍最后一部的心态所准备的这部短片,是他回顾自身后所最想表达的篇章。为了拍摄片尾的一镜到底,团队从如影的使用开始学起,最后用土法炼钢一样的方式完成了每个镜头。就是这部导演口中非常野生的习作,却真正让他理解了创作。正如他同样热爱的导演塔科夫斯基,学院派出身的塔科夫斯基,在拍摄第一部片子《伊万的童年》时,看到的调度更多是非常炫目以至炫技,而后期的他慢慢开始关注真正的文本和深刻的哲学命题。对于胡兆祥而言,从导演风格和技法上的尝试、训练也将逐渐转变成更多地从人物、文本、影片本身出发的理解。告别模仿的阶段,目前他的长片《水东游》已经入围了first电影节前15。未来,我们共同期待着胡兆祥导演更多精彩的自我表达。
《水东游》样片试映和《在别处》映后 期待学长成片。
草,对不起导演。看到30分钟时我锤着桌子喊“救命啊!” 说现在国内年轻导演被cinema给荼毒了也没啥问题。你可以说他们像老塔,像安哲,像高达,像楚浮,像阿彼察邦,像洪尚秀,像毕赣(毕赣本来就是打折版老塔,说别人像他的岂不是折上加折),但他们就是不像自己。前苏联就一个老塔,希腊也就一个安哲,我真不觉得需要看到更多他们的影子。
影像叙事,挺不错的。特吕弗,塔可夫斯基,贾樟柯,阮玲玉。梦境和现实交织汇总。两代人的情感黏连,河南小镇,蔓延着杭州湿漉漉的浪潮,地缘左右。火烧诗集,天桥,跳舞,记忆的跨越,身份丢失和寻找认同。期待长片《水东游》~
第二遍更喜欢。
很喜欢,虽然缺点不少,不过瑕不掩瑜,也看到了一些文人电影的精神
同级电影学院毕业作品 补
情节不合逻辑难道编剧自己没点数吗
至少影像调度比《路边野餐》好
3.5。貌相仿若“在别处”的《路边野餐》,也觉得拉成长片或许会有更强的情绪侵袭力。作为毕设,技术层面的完成度让人艳羡,文本上若有不足可能在于河流/时间的关系与相关表达都有点直白,但和胡导聊过后发现是一个强地域性的设计又好感回升。祝福!期待新作。
加油!!!!!冲鸭!!!!!
真的很像乡村版《郊区的鸟》,虽然导演在拍之时并没有看过后者。你当然可以看到效仿老塔、蔡明亮或者特吕弗的痕迹,但依然能看到很多镜头设计的小心思。时空的来回穿梭从剧作上有点生硬,但好在男主角比较成功的让一些重场戏成立了。还真的蛮期待导演下一部的。
下沙安哲,有内味儿了
作品很重视环境氛围,拍成这个程度,蛮值得肯定,导演97年生人,未来可期。再次感慨,《路边野餐》之后,无数的中国青年导演,都会以模仿毕赣为荣!
2019.10.26,保利未来域公寓附近的咖啡店,导演没有来。形式大于内容的短片。奉劝新人导演们,能好好拍剧情片吗?这种重形式轻剧情的电影,还是少拍点吧,不然观众看下来都不知道你到底在拍个什么东西。
梦境与现实交替 诗意且真诚的表达 很棒的毕业作品 也期待胡导未来有更令人惊喜的作品
过很久也会记得四个人在寝室里看胡老师这部作品的时刻 片中的几个段落每次看到都很鼻酸 “男人回家”
给自己配乐的电影点个赞。三个年龄,三个人生
68分钟版
我回到我的城市 熟悉如眼泪 如静脉 如童年的腮腺炎
整体结构上会有问题,但导演已经具备了可观的价值和情感,希望接下来的作品可以有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