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斯兰(Thomas Arslan)的《金》是继75年前路易斯•特伦克尔(Luis Trenker))的作品之后德国首部淘金电影。尽管尼娜•霍斯担任主演,该片在201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的反响仍然极其有限。”
导演托马斯•阿斯兰和路易斯•特伦克尔之间的相似性寥寥无几。阿斯兰的父母分别是土耳其人和德国人,他在安卡拉完成基础课程并在柏林就读大学,而后者在奥地利蒂罗尔州南部男子学校上课,并以登山向导的身份接触电影业。但无论如何,阿斯兰凭借这部新作拍出了自特伦克尔75年前《加利福尼亚的皇帝》(Der Kaiser von Kalifornien,1936)之后的德国首部西部淘金电影。特伦克尔在当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最佳外语片奖,但阿斯兰这部电影却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上德国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德国移民——特伦克尔的影片里,主角为债主所迫,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帝国,阿斯兰电影的主角则是一帮在美国城市如同之前在德国一样贫穷的流亡者,他们渴望在堪萨斯北部的淘金热中变得富有。
有趣的是,这两部淘金电影都没有真正和勘探过程产生直接联系。约翰•苏特,《加》中的倒霉“皇帝”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现了黄金,却在接下来的淘金热中被剥夺财产;艾米丽•迈耶,阿斯兰电影中尼娜•霍斯扮演的来自芝加哥的女侍者,与一群德国移民为伍,这些外来者骑着马驾着车驶向北部高地,去从来没有抵达那儿。
■ “这些淘金者从来无法抵达目的地”
《金》更应该被看成一部一群满怀希望的赤贫者通往美好生活的西部片。这一类型是观众所了解的。这群人常常遭受印第安人的袭击,因而不得不走出他们的马车障垒进行防御。或者他们受到自然暴力的侵扰,或者是荒漠商队在险峻的隘口蒙受折损,或者被饥渴所迫,亦或者两名男性能手争夺领导权,最后将一切引入灾祸。阿斯兰忽略了所有这些类型元素。影片中少数的几个印第安人仅仅索要几块钱便给迷途的德国人指路(并且是正确的路);自然界的暴力并未介入,影片中从来只有相同的烈日苍白的秋日天气;死亡关口也不曾出现,只有一匹攀登过程中筋疲力尽的、最后被赐予仁慈一枪的马;饥饿与焦渴没有抬起它们讨厌的脑袋,有的只是对碾碎的土豆的抱怨。的确,影片的三个主要男性角色——乌韦•博姆(Uwe Bohm)扮演的渴望探险的记者、彼得•库尔特(Peter Kurth)扮演的遭过分苛责的探险队领导以及马克•曼迪克(Marko Mandic)扮演的放牧人——都仅仅把某种对抗性藏在深层,而这并不会拆散整队人马。
但是,观众可以对《金》中没有结果的冲突做更多的诠释,例如在国家民族方面。特伦克尔的《加》尽管是一部纯粹的冒险片,但同样可以作为德国寓言解读:人们无需前往异地,因为那会招致灾祸。但《金》中的角色并没有表现出德国特征,他们既非韧如钢铁、组织完善,也非过度迷信权威。相反,他们已经认可了美国人的身份,并不安于懒洋洋的端坐,而是参与冒险和追逐梦想。
■ “阿斯兰忽视所有的西部片元素”
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金》所不愿成为的影片样式,而它所乐意打造的风格则更难透析清楚。在这一点上,同传统西部片的在此比较将对此有所补益:如果说一名牛仔要从甲地到乙地,那么传统的西部片会表现他上马和启程的镜头,然后是向前迈出的一步。当他抵达目的地时,我们会看到他下马。而《金》所做的恰恰相反:它表现的正是途中的那一段。
观赏过阿斯兰迄今的作品的观众会对此习以为常。对于导演而言,动作的过程总是远比其产生的效果重要。语言并不是作为表露情绪的载体,而仅仅是为了给情节加以因果解释并反映空间变化。最了解阿斯兰的观众会联想到他上一部彩色电影《职业罪犯》(Im Schatten, 2010),并首先想到他对柏林这座城市的精准把握:歹徒居住在弗里德里希大街旁,受贿的警察在科特布斯门地铁站附近贩毒,开车的同伙则在荒凉的舍恩贝格区工业区有自己的车间。
他的电影中有角色相互影响的功能性场景,也有角色在风光背景下运动的纯美学镜头,这两者的对比在阿斯兰的优秀作品里生成了巨大张力。但是,加拿大森林山丘遍布的荒芜地带,连同碎石山坡上的雪迹以及地图上没有标记的河流——这一切显然跟柏林不是一码事。
■ “这里没有飞马奔驰,只有缓慢前行”
影片少量的喜剧高潮与荣昌的骑行段落明显互不相配。影片事实上只有三点高潮:一次动用私刑吊死人的尝试,一段被钢丝锯截下的小腿和最后的一决雌雄。阿斯兰这一在德国城市中屡试不爽的拍摄体系置于加拿大的辽阔背景下则行不通,因此便有了这部有趣却并不迷人的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随着时间流逝成为了德国电影的经典之作,而尽管《金》有着将演职员姓名刻入金块表面的令人振奋的片头,却难以延续辉煌。
----
注:全文翻译自2013年2月10日《世界报》,德文原文见:
http://www.welt.de/kultur/kino/article113527151/Ohne-Galopp-In-Gold-wird-nur-Schritt-geritten.html 请勿转载任何内容。
看了30分钟。闷。没看到故事,也没看到人物。三星给摄影。
看完就忘,然后把它和《幽暗山谷》搞混crossover了
可以看完
直播一开,黄金自来。
200407 【B-】内容很难不让人不想到[米克的近路],落点亦与凯里雷查德的主题“梦”相仿,而在精神上仍旧延续了前作[明亮的夜],持续对于梦的追寻。反类型西部片,略显空洞的解构,一切可能被省略而后变成暗示或是潜在化(另一种体验性),最终剩下时代单薄的梦幻泡影,而在路上的人们(精神/勇气)却愈是显得义无反顾。
分崩离析
nina hoss's cutoff
淘金梦贯穿了整个剧情,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这种对梦想的追求既值得赞扬也应该值得反思!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金钱?还是其他更多的人生意义!不错的片子...
Nina Hoss
看的时候我倒不觉得枯燥,节奏我还蛮喜欢的,喜欢这样舒缓自然到高潮的感觉,看完之后我发现高潮就是我喜欢的男主死了……我枯了
凡是经历,皆为序曲。
Arslan: Exactly, I especially sensed a certain access here also because I grew up in Germany, but my father was an immigrant as well, and Germans are usually considering themselves living in a country that’s being “invaded” by foreigners. They tend to forget that back in history, a lot of Germans emigrated to other countries. So I thought this could provide for a nice shift of perspective for once, as one of the undercurrent themes in the film.//Zawia, A. Berlin Q&A: Director Thomas Arslan
德国风味的美国西部淘金片,一种坚韧的信念,一份执着的依靠~(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北国淘金梦》 Gold(导演: 托马斯·阿斯兰;编剧: 托马斯·阿斯兰;主演: 尼娜·霍斯 / Lars Rudolph;类型: 西部;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加拿大;语言: 德语 / 英语)。我给这部电影打90分——首先,一路之上的风光非常大气、优美;其次,所有冒险团成员都有情有义;再次,一路上险象环生,表演精到,唯以深沉而更显出刻骨铭心的痛苦,一如人生苦海;最后,表现了西方文化里面特有的那种进取精神。
捕捉的镜头令人震撼,线性和无结尾故事倒很契合淘金梦主题,只给男主安排了一个宿命结局,如果给女主也安排一个貌似宿命的不确定结局便好了。
观影体验如同片中的旅途一样漫长难熬看不到尽头,缺少戏剧冲突又要刻意制造,还硬要塞入突兀的爱情戏。尼娜·霍斯演了个跟《芭芭拉》差不多的角色,但单薄得让人生厌。
山川河流,日出日落,淘金者们向往的道森遥远又渺茫,尼娜霍斯的每一瞬间都太帅太美。
这腿说不要就不要了,真豪横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是德国片子。。开场时已经来不及逃了。。看完还算好吧。。
家庭和爱情的破灭才会激发人的追求梦想之心,天地洪荒视万物为刍狗,而如今人类如此的勇气也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