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猜你喜欢

     剧照

    兵临城下 剧照 NO.1兵临城下 剧照 NO.2兵临城下 剧照 NO.3兵临城下 剧照 NO.4兵临城下 剧照 NO.5兵临城下 剧照 NO.6兵临城下 剧照 NO.13兵临城下 剧照 NO.14兵临城下 剧照 NO.15兵临城下 剧照 NO.16兵临城下 剧照 NO.17兵临城下 剧照 NO.18兵临城下 剧照 NO.19兵临城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31

    详细剧情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洛 Jude Law 饰)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然而,坦妮娅(雷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苏联的电影

    央6,上周六佳片有约《决战中的较量》,以前看过一次,对结尾丹尼洛夫的死有印象。这次又看了一遍。

    演员是英国的,导演是法国的,外景全是德国的,这部表现苏联人的电影怎么看也不是苏联的。

    因为出品人是美国的(派拉蒙公司),电影从人物的一出场就带出了“美国特征”,在对配角角色的处理上更是明显,比如那个赫鲁晓夫。

    据说央6播放时删了关键情节,遭大家诟病,即便未剪,表现手法与内容也都是美国式的。丹尼洛夫这个形象的处理,瓦西里与上校对决的处理,无不是是美国人的情感,不是苏联的。

    苏联的博大,深沉,积淀了千年的民族情感,在电影里的表现是其他民族拍不出来的。托尔斯泰的悲天悯人,陀斯妥耶夫斯基对心灵的探求,赎罪,震撼人心的精神痛苦。只有这片土地滋养的艺术家们,拍出的才是苏联的电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里的气势磅礴,视死如归。即使没有了大场面,《士兵之歌》里那种真挚美好触动你最柔弱的的情感,《雁南飞》里的刻骨铭心,《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普通的女孩子变成了女兵,被战争葬送的美,如此残酷地展现。

    此前,我们知道有很多艺术家遭到专制的打击与迫害,包括许多优秀的电影导演。这真是一个悖论。只有他们才能拍出好的苏联电影。成长在其他任何土地上的优秀的艺术家,永远拍不出地道的苏联电影。

    央6周日又播放了俄罗斯2004年出品的《星星》。据说是普京点名要看的电影。节奏处理上也是向美国电影靠拢了。

    写完了,发现自己写的很贫乏,总是什么美国式的 苏联式的,又没说出个所以然,就这样吧,也许以后我的表现力好了写得会好些。

     2 ) 狙击传奇七十载——二战影视中的狙击手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5年第10期:

    狙击手,战场上神出鬼没的“幽灵”,一击必杀的终极“死神”。他们无处寻踪,却又无处不在。在70年前那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中,狙击手更是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如今,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狙击手依然在银幕上演绎着他们在二战中神话般的传奇。在屏息凝神之间,那悄无声息、干净利落的精确杀戮,永远令观众叹为观止,也使观众对这些“冷血杀手”产生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

    不是每个兵都叫“狙击手”

    狙击手是战场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角色,军事影视中往往少不了他们的形象。不过,国内绝大多数观众,对“狙击手”的理解流于表象,认为“枪法好的人”或“使用狙击步枪的士兵”,就是狙击手。实际上,狙击手的概念绝非如此简单。

    1773年,在印度的英军官兵寄往家乡的信中首次出现了“狙击手”(Sniper)这个词。当地有种称为“Snipe”的沙锥鸟,小巧敏捷。能成功将其猎杀的人必然枪法高超,因而被称为“Sniper”,也就是“狙击手”词汇的最早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首次创造了现代意义的“狙击手”——使用装有瞄准镜的步枪,在隐蔽处进行射击。

    当代军事概念中,严格意义上的“狙击手”不仅要求能使用狙击步枪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还意味着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具备极强的隐蔽、伪装和野外生存能力,能独立作战,甚至渗透到敌军后方,进行远程侦察。

    有些士兵也使用装有瞄准镜的步枪,负责在班组中提供精确火力支援。但是,他们并不见得善于隐蔽、伪装和渗透,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准确来说,他们并不是“狙击手”,而是“特等射手”(Marksman)。他们装备的狙击步枪,多为装有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或自动步枪,而非栓动步枪。

    有些士兵枪法出众,使用的却是没有瞄准镜的常规步枪,甚至是手枪或冲锋枪,也不具备专业的隐蔽、伪装和渗透技能。他们是“神枪手”(Sharpshooter),而不是“狙击手”。

    当然,“狙击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二战时期的狙击手,并不能完全与当代的概念相符。有些狙击手确实只属于班组成员,从不独立作战。有些狙击手极为擅长隐蔽、伪装和独立作战,使用的步枪却没有装备瞄准镜——1939年—1940年的冬季战争中,在100多天的时间里,芬兰第34步兵团的狙击手西蒙·海耶,使用只有机械瞄准具的M/28-30式7.62毫米步枪,击毙了苏军505名官兵。除此之外,他还使用M1931“索米”式9毫米冲锋枪击毙了苏军200多人。他被誉为“白色死神”,也是人类历史上战绩最高的狙击手。

    从“拯救大兵”说起

    1998年之前,没有任何国内上映过的二战影视作品,能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将“二战狙击手”的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

    在这部电影中,加拿大演员巴里·佩珀成功饰演了美军游骑兵狙击手“杰克逊”。此形象几乎具备了狙击手所有应该具备的特点——沉着坚定、冷酷阴鸷、目光敏锐、枪法超群。作为虔诚的教徒,他会亲吻项链上的十字架吊坠,会一边狙杀德军,一边念诵《圣经》进行祈祷。鲜明的个性又避免了狙击手形象的脸谱化。在整部电影中,“杰克逊”的射击只有三次未命中目标,包括一次补射。

    在电影中,有三个片段正面描绘了狙击手“杰克逊”进行的战斗:

    在“奥马哈”海滩,美军第2游骑兵营抵达了德军海岸碉堡的射击死角。在悬崖上,德军的MG42式7.92毫米通用机枪猛烈扫射,拦住了美军的去路。关键时刻,“杰克逊”用两发子弹击毙了德军两名机枪手。

    途径小村时,德军狙击手将一等兵“卡帕佐”击倒在地。美军游骑兵纷纷寻找掩护,不敢露头。“杰克逊”冷静地为步枪装好瞄准镜并调整参数,并用狙击手特有的思维判断德军狙击手可能的藏身之处。德军狙击手刚发现了“杰克逊”,“杰克逊”就扣动了扳机。子弹命中了德军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顺着镜筒击穿了德军狙击手的头部。这个情节看似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不是发生在二战,而是越南战争中的真实战例。

    最后的巷战中,在德军来袭时,隐蔽在教堂钟楼上的“杰克逊”以手语为“米勒”上尉传递侦察到的情报。他接连击毙大量德军,不幸暴露目标。德军“黄鼠狼”3H式自行反坦克炮(道具车由瑞典Sav m/43式突击炮改装而来)轰击教堂钟楼,“杰克逊”阵亡。

    “杰克逊”装备的是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M73B1式2.2倍瞄准镜。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杰克逊”是左撇子,用左手扣动扳机和拉动枪栓。在教堂钟楼上,他一口气发射了十几发子弹,却从未进行过装弹。对弹仓只能容纳5发子弹的M1903A4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省略又可以理解。大部分的栓动步枪都是通过整装的桥夹装弹,M1903A4却要一发一发地装弹。如果不省略过长装弹过程,必然会打断场面节奏的连贯。

    在真实的诺曼底战役中,德军狙击手的表现远优于美军狙击手。在《拯救大兵瑞恩》中,与“杰克逊”对决的德军狙击手使用的是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ZF42式4倍瞄准镜。其枪身包裹着粗麻布,增大的摩擦力可以稳定持枪,也能对狙击步枪进行伪装,以免反光而暴露目标。

    相比之下,当时的美国陆军并不太重视狙击手。瞄准镜的研究尚能认真对待,但专业的狙击训练则不足。通常情况下,每个美军步兵连只配备一名狙击手。他们多半只懂得如何进行狙击和保养装备,非常缺乏伪装和野战技能。德军狙击手甚至不认为美军狙击手是真正的狙击手。与其说西线的美军狙击手好,还不如说美国大片拍得好。

    二战前,美国长期处于中立状态,陆军军备废弛。参战后,雄厚的国力和强大的工业能力,使其更关注陆军航空兵和野战炮兵的发展。战场上的僵局导致稳定的战线出现,狙击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旦有大踏步的进攻或撤退,狙击手就无法获得长期伏击的条件。在大规模战争中,狙击手的作用更多是心理威慑,对战线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样的“小打小闹”自然不受重视。冷战时期,美军才开始重视狙击手。当代局部的武装冲突,才是狙击手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舞台。在这些低烈度战争中,美军各军种的狙击手都有上佳的表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战中的美国陆军不太重视狙击手,不代表当时美军没有王牌狙击手。如果一定要给“杰克逊”找个原型,那就是美军第2步兵师的波兰裔王牌狙击手——弗兰克·奎亚蒂克技术军士,绰号“硬面饼墨菲”。他使用M1903A4射杀了德军56名官兵,仅在解放法国的战斗中就击毙了德军20名狙击手。这还不包括他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干掉的德军。不过,他没有像“杰克逊”那样阵亡,而是于1944年12月17日被德军俘虏。1945年4月,他被美军解放,1960年才去世。

    美国HBO的著名电视剧《兄弟连》则完全没有出现过美军狙击手的形象。第三集,有镜头显示列兵沃尔特·戈登扛着M19194“勃朗宁”式重机枪,并背着M1903A4,却没有安装瞄准镜。第七集,在攻占了佛伊村后,美军放松了警惕。困兽犹斗的德军狙击手突然开枪,打死了美军3名伞兵。阁楼上的德军狙击手使用的毛瑟K98k与《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德军狙击手完全一样,都用粗麻布进行了包裹。随后,美军第101空降师第506伞兵团第2伞兵营E连绰号“机灵”(Shifty)的达雷尔·鲍尔斯上士,使用没有安装瞄准镜的常规型M1“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一枪击毙了德军狙击手。

    这段情节改编自真实的历史。1945年1月13日,在进攻比利时佛伊村的战斗中,美军伞兵被狙击火力压得不敢动,德军狙击手的位置却无踪可寻。鲍尔斯上士迅速发现并一枪击毙了德军狙击手,子弹正中额头。但他也不是狙击手,而是“特等射手”或“神枪手”。二战中的美国陆军不重视狙击手,但“特等射手”或“神枪手”的数量很多,枪法精湛,弥补了狙击手的不足。

    其他关于二战西线战场的电影中,美军狙击手出境的机会很少。

    《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有使用M1903A4的美军伞兵狙击手。《突出部战役》(亦名《坦克大决战》)中,“迪凯纳”中士曾使用装有M82式2.5倍瞄准镜的M1C“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向碉堡外的德军射击。《凯利的英雄们》(亦名《战略大作战》)中,出现了使用苏制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其不仅安装着苏制PU式3.5倍瞄准镜,有时还装有M7式刺刀。西线的美军狙击手是不会使用到苏制狙击步枪的。这种“混搭”也是完全不符合真实历史的。

    西线的德军狙击手也是流于点缀,例如《狂怒》中的德军狙击手,已经渗透到那么近,还需要像模像样地用瞄准镜射击,才击中了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美军坦克车长,不禁让人怀疑这名狙击手是个近视眼。

    《拯救大兵瑞恩》“奥马哈”海滩之战片段,美军游骑兵狙击手“杰克逊”,使用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瞄准悬崖上的德军机枪阵地。

    《拯救大兵瑞恩》小村狙击战片段,躲藏在隐蔽处的德军狙击手,使用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其枪身缠着大量粗麻布,可以起到稳定持枪和伪装的效果。

    《拯救大兵瑞恩》最后的巷战片段,美军游骑兵狙击手“杰克逊”,在教堂的钟楼之上狙击德军。注意他是用左右扣动扳机,说明他是个左撇子,但并未影响射速。

    《兄弟连》第七集,美军第101空降师第506伞兵团第2伞兵营E连的达雷尔•鲍尔斯上士,使用M1“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射杀了隐蔽在建筑物中的德军狙击手。

    《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美军伞兵狙击手使用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向德军开火。

    《突出部战役》中,美军“迪凯纳”中士,手持M1C“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

    《凯利的英雄们》中,美军狙击手使用了苏制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这属于道具上的错误使用,在真实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

    群岛狙击战

    在太平洋战场,星罗棋布群岛通常密布热带植物,利于潜伏和隐蔽,是狙击手作战的理想环境。但是,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影视作品中,狙击手的形象并不多见。

    美国HBO电视剧《太平洋》的第六集,出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在进攻佩莱利乌岛日军机场的战斗中,他击毙了躲藏在废旧卡车中的日军步兵。这名狙击手头戴布制军帽,而不是钢盔,很可能是为了避免钢盔反光而暴露目标。他手持装备装备“翁厄特尔”式7.8倍瞄准镜的M1903A1“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与M1903A4相比,外形上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枪口上带有准星,而后者则没有。

    在《硫磺岛的来信》片尾,日军第109步兵师团的师团长栗林忠道大将身负重伤,已经没有能力剖腹自杀,只好命令副官“代劳”。其副官哆哆嗦嗦地举起武士刀时,被远处使用M1903A1的美军狙击手一枪击毙。美军狙击手的扮演者是现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士长汤姆·明德,也是这部电影的技术顾问。在这样的距离上能够一枪制敌,并非夸张。与二战中的美国陆军相比,美国海军陆战队对狙击手要重视得多,狙击作战的训练也更为专业。在冲绳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曾在1100米距离成功狙杀日军机枪手。

    相比之下,日军狙击手出境的机会就更少了。在《太平洋》中,当美军遭到隐蔽起来的日军射来的冷枪时,也会高喊“狙击手”。这只是口语上的称谓,而不是严格的军事概念。

    在《风语者》中,有日军狙击手隐蔽在树冠上射杀美军的片段。受限于镜头拍摄的距离和角度,日军狙击步枪的型号难以判断,但能确定装有瞄准镜。随即,尼古拉斯凯奇冲出,用M1928A1“汤普森”式11.43毫米冲锋枪将其击毙。在真实的历史中,日军狙击手也确实经常采用这样的战术。不过,树上的狙击手一旦暴露目标就无法迅速逃脱,因此盟军对这种战术评价不高。

    1995年,澳大利亚摄制了电影《最后一颗子弹》(亦名《烈血军魂》),集中表现了太平洋战场的狙击作战。在二战影视中,这是极为罕见的作品。故事发生在1945年7月的婆罗洲,对阵双方是澳军新兵“斯坦利·布伦南”与经验丰富的日军狙击手“山村一郎”,后者的扮演者是日本著名歌星与影星玉置浩二。

    这部电影的立意充满温情与人性的光辉,但军事细节却值得商榷。“山村一郎”使用的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本应该装备99式4倍瞄准镜,在电影中装备的却是97式6.5毫米狙击步枪装备的97式2.5倍瞄准镜。“布伦南”只是普通的步兵,不是狙击手。从阵亡的战友身上,他取得了M1C“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根据电影的介绍,这支M1C的来源也很有趣。在澳大利亚本土时,“布伦南”的战友发现有个美军狙击手正在与女人“鬼混”。他很羡慕美军狙击手有能够半自动射击的狙击步枪,于是顺手牵羊。实际上,这只会给他带来弹药补给上的困难,因为澳军配发的7.7毫米步枪弹与之并不通用。更可疑的是,“布伦南”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狙击训练,却能够与经验丰富的日军狙击手如此反复周旋。在从未使用过M1C的情况下,却能顺利地调整瞄准镜参数。对新兵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导演如此设定,是为了给“布伦南”火力优势,从而平衡经验上的不足。在战斗中,“布伦南”一度精神失控,跳出隐蔽处,用M1C四处乱射,偶然击伤了“山村一郎”。这才给了他继续周旋下去的机会。如果使用栓动步枪,他能与“山村一郎”反复周旋的情节就更没说服力了。战斗后期,双方都陷入癫狂,在丛林中相互追逐射击。战争中不乏这样精神错乱的行为,但至少对狙击手来说,这是不称职的表现。

    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澳军狙击手,总体表现优于日军狙击手。他们装备“李-恩菲尔德”Mk 3 SMLE式7.7毫米狙击步枪,装有P1918式3倍瞄准镜。尽管不是半自动步枪,但其枪栓拉动的速度很快,射速远高于其他栓动步枪。澳军狙击手接受的专业狙击训练有限,但多为猎人出身,枪法极高。1942年—1943年,在帝汶岛作战的澳军狙击手,以损失40人为代价击毙日军1500人。在新几内亚战役中,有澳军狙击手在15分钟内,用12发子弹击毙了12名日军。两个澳军步兵旅的48名狙击手,以损失2人为代价,在14天内击毙了日军296人。

    《太平洋》第六集,在进攻佩莱利乌岛日军机场的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隐蔽在卡车残骸后方。美军狙击手头戴布制军帽,手持M1903A1“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太平洋》第六集,攻占日军机场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在建筑物上保持警戒。

    《风语者》片段,隐蔽在树冠上射击的日军狙击手。从这个距离和角度上,很难判断其狙击步枪的具体型号,但不是97式6.5毫米狙击步枪,就是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

    《最后一颗子弹》宣传海报

    《最后一颗子弹》中的日军狙击手“山村一郎”,手持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其错乱地装备了97式2.5倍瞄准镜,尽管技术上并非不可行,但并不是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的标准配置。

    喋血东线

    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狙击作战,发生在东线。与西线相比,东线的狙击作战更残酷,双方狙击手的数量更多、战术水平更高、战绩也更优秀。

    表现东线狙击作战的电影中,最著名的就是《兵临城下》(亦名《寂静中的较量》)。这部电影特效逼真、场面宏大,紧张的狙击作战情节引人入胜。不过,作为长期执导艺术片的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战争片,并不是那么经得起推敲。例如,苏军步兵配发不到足够的步枪,半数人赤手空拳地冲锋。实际上,类似的情节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军,而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

    电影中对阵的双方,分别为:苏军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使用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PU式3.5倍瞄准镜;德军王牌狙击手“埃尔温·柯尼希”,使用毛瑟K98k式7.92毫米步枪,装备ZF42式4倍瞄准镜。在最后的对决中,苏军政委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诱使柯尼希开枪。“柯尼希”以为自己击毙的是扎伊采夫,走出隐蔽处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扎伊采夫以极“酷”的姿势站在附近,一枪将其击毙。

    这种对狙击手对决充满浪漫主义的描述,自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己方没有控制或清扫战场前,狙击手极少会走出隐蔽处,前往确认击毙的目标。因为你无法知道附近是否有其他一直保持沉默的敌军狙击手,旁若无人地走出去,无异于“作死”。通常情况下,狙击手的战绩都是由装备双筒望远镜的观察手或前往目标倒毙地点的巡逻队确认的。在“柯尼希”暴露目标后,扎伊采夫没有在隐蔽处狙击,而是堂而皇之地进行面对面地射杀,也是纯粹的艺术夸张。这更像美国西部牛仔之间的决斗,而不是狙击手的对决。

    在真实的历史中,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确有其人。他隶属于苏军第248步兵师第1047步兵团第2步兵营,最终军衔为上尉。但是,从历史照片上来看,他的M1891/30装备PEM式4倍瞄准镜,而不是电影中的PU式瞄准镜。

    德军王牌狙击手“柯尼希”的身份,就得打个问号了。根据电影的情节,为了消灭扎伊采夫的威胁,德军调来了王牌狙击手——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柯尼希”少校。这种说法的最早来源是扎伊采夫的自传《狙击手笔记》。他声称,从俘虏的德军口中,苏军得知德军正调遣王牌狙击手来斯大林格勒。在3天的周旋中,他发现工业废墟的一块金属板下面有闪亮出现。他立即意识到,那是德军狙击手的瞄准镜造成的反光,随即开枪。后来,他走到了德军狙击手的隐蔽处,取走了狙击步枪上的瞄准镜作为纪念。现在,这个瞄准镜陈列于俄罗斯的莫斯科武装力量博物馆。同时,他还在德军狙击手的衣服中找到了证明德军狙击手身份的文件。在文件上,德军狙击手的名字是“赫尔·柯尼希”,而不是电影中的“埃尔温·柯尼希”,军衔是党卫军上校,而不是少校。除此之外,扎伊采夫还表示,曾有德军战俘亲口承认王牌狙击手“柯尼希”的存在。战后访问柏林时,还有个女人告诉他,她就是“柯尼希”的女儿。

    不过,在二战德军的个人身份档案中,却找不到任何名字是“柯尼希”的狙击手。而且,即使是德军王牌狙击手,军衔能晋升至士官等级就已经是上限了,只有苏军才会将狙击手晋升至校级军官。现在来看,扎伊采夫击毙的所谓德军王牌狙击手“柯尼希”,很可能是苏军政治宣传部门编造出来的人物。也就是说,要么电影中两个王牌狙击手对决的战例在现实中完全不存在,要么扎伊采夫的记忆出现了偏差。

    电影本身不够严谨,取材的原型疑点重重,而国内传媒领域的混乱更是将扎伊采夫推上了神坛。称扎伊采夫是“二战苏军第一狙击手”的观点充斥国内互联网。为了提高收视率,各个电视台的军事节目,言二战苏军狙击手必称扎伊采夫,言东线狙击作战电影必称《兵临城下》。这种浮躁的环境,更推动了以讹传讹的加剧。

    扎伊采夫的确是王牌狙击手,击毙德军400人,射中过1000米外的目标,但他不是战绩最高的苏军狙击手。二战时期,苏军宣称战绩最高的狙击手是第4步兵师的米哈伊尔·苏尔科夫,击毙了德军702人。不过,根据战后的研究,苏尔科夫的战绩更多是苏军宣传部门捏造的数据。真正的“苏军第一狙击手”是伊万·西多连科,击毙德军500人,最终晋升为少校,担任第1122步兵团团长。此外,还有不少苏军狙击手的战绩高于扎伊采夫。例如,尼古拉·伊雷因,击毙德军494人;弗拉基米尔·普切林采夫,击毙德军456人;彼得·贡恰罗夫,击毙德军441人;米哈伊尔·布登科夫,击毙德军437人;费奥多尔·奥赫洛普科夫,击毙德军429人……

    出现过苏军狙击手的二战影视作品非常多。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2013年版)》《布列斯特要塞》《狙击手:复仇武器》《毒太阳2》《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年版)》等。他们使用的都是M1891/30,装备PE式、PEM式或PU式瞄准镜。《布列斯特要塞》中出现了少见的SVT-40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的狙击型,装备PU式瞄准镜。实际上,1942年底苏军才开始生产这种瞄准镜,其不可能出现在1941年的战场上。

    出于阵营和“政治正确”的原因,很少有正面表现德军狙击手的电影。在二战影视作品中,他们只能属于反派阵营,可能战技高超,但一定阴险毒辣,而且多为配角,或只是一闪而过的跑龙套角色。《兵临城下》中的“柯尼希”纯属虚构,但二战中的德军不乏王牌狙击手。战绩最高的德军狙击手是第3山地师的二等兵马托伊斯·黑岑瑙尔,击毙苏军345人,最远射中过1100米外的目标。战争结束时,他只有21岁,2004年才去世。德军第3山地师第144山地猎兵团第2营的一等兵约瑟夫·阿勒贝格,击毙苏军257人。德军第68步兵师中的立陶宛狙击手,一等兵布鲁诺·苏特库斯,击毙苏军209人。先后服役于德军第6山地师和第100猎兵师的一等兵弗雷德里希·派因,击毙苏军200人。

    电影中的德军狙击手使用的都是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的瞄准镜种类繁多,包括4倍、6倍和8倍瞄准镜。得益于先进的光学瞄准镜与精湛的专业训练,德军狙击手追求的射击距离也更远。相比之下,苏军狙击手更重视600米以内的射击,而德军狙击手更重视800米以外的射击。真实的历史中,德军狙击手也使用装备ZF42式瞄准镜的G43式7.9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德军狙击手对其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其精确度不够高,有人赞赏其半自动射击的功能。不过,这种步枪的常规型在电影中都极为罕见,就更不用说狙击型了。

    电影《铁十字勋章》(亦名《英雄血》)中,德军列兵“马格”曾缴获了苏军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并留归自己使用。在历史上也是有据可循的,约瑟夫·阿勒贝格就缴获过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击毙苏军27人。

    《兵临城下》片段,苏军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枪身与瞄准镜上都包裹有用于伪装的绿色布块。

    《兵临城下》片段,德军王牌狙击手“埃尔温•柯尼希”少校,手持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

    1942年12月,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拍摄的照片,左侧手持狙击步枪的人就是瓦西里•扎伊采夫。真正的扎伊采夫显然没有电影中的演员那么帅,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庄稼汉。这些苏军狙击手都身穿冬季的白色雪地伪装服。扎伊采夫手持的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的是PEM

    《斯大林格勒战役(2013年版)》中,“奇瓦诺夫”中士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斯大林格勒战役(2013年版)》中,“格罗莫夫”上尉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布列斯特要赛》中,苏军狙击手使用装备PU式3.5倍瞄准镜的SVT-40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实际上,这种瞄准镜直到1942年底才开始生产,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电影背景的1941年。

    《铁十字勋章》中,德军列兵“马格”检查缴获的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他腰带间还插着一颗M1924式长柄手榴弹。

    巾帼英雄

    狙击手并不是男人的专利,二战中不乏女狙击手,而且集中在苏联。1943年,已经有2000名以上的苏军女狙击手在东线战场服役。

    2015年,俄罗斯与乌克兰联合推出了电影《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亦名《女狙击手》),讲述了著名苏军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故事。除了展现战争的残酷,影片也并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苏联严酷的政治体制、虚伪的政治宣传与令人生厌的政委。

    帕夫利琴科是世界上战绩最高的女狙击手,击毙德军309人,包括36名狙击手。俄罗斯女演员尤利娅·别列希尔德饰演的女主角,与真正的帕夫利琴科非常相像。在电影中,帕夫利琴科使用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配合苏军的政治宣传时,拿着SVT-40的狙击型。这个细节与真实的历史也是完全吻合的。不过,有些情节又过于戏剧化。长期作战使帕夫利琴科陷入过度劳累时,精神混乱的她在额头上用鲜血涂上了红色十字,以赴死的心态与德军狙击手对决。如此表现确实更具传奇色彩,但在实战中,没有哪个狙击手会这样做。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作为“颜值”较高的女狙击手,帕夫利琴科又成了无头苍蝇一样的国内媒体关注的对象,言女狙击手必称帕夫利琴科。实际上,无论是苏军女狙击手,还是相关电影,都不止帕夫利琴科或《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1985年,苏联电影《狙击手》讲述的就是苏军哈萨克族女狙击手阿莉娅·莫达古洛娃的故事。她隶属于苏军第54独立步兵旅,军衔为一等兵,击毙了德军91人。1944年1月14日,她在冲锋时阵亡,年仅19岁。

    2004年,俄罗斯电影《无名高地》(亦名《敢死连》)的女主角也是狙击手。片中有多处违反军事常规之处。例如,女狙击手“奥尔加·波兹杰耶娃”会用完全没有经验的新兵,作为狙击组中的搭档,这简直是自寻死路。在只有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仅以一个步兵排加强一个步兵班的兵力,就敢在白天进攻德军据守的高地,这也是完全不符合苏军的战术常规。

    大概是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反映苏军女狙击手的电影也会加入感情戏的片段。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帕夫利琴科先后与3名男性军官产生了感情,并免不了要在战地“滚床单”。在《无名高地》中,作为下级的列兵“科利亚·马拉霍夫”狂追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军衔又比自己高的上级,女狙击手“波兹杰耶娃”。如果不加入卿卿我我,电影似乎就无法突出女狙击手的性别特点;加入卿卿我我,战争题材的电影又容易流于烂俗。

    显然,没有最俗,只有更俗。2013年,俄罗斯推出了电视剧《狙击手:枪口下的爱》,情节设定实在令人难以直视。1939年,德国贵族“亚历山大·福斯”与苏联少女“叶卡捷琳娜·拉东诺娃”相识相爱。两年后苏德战争爆发,他们各赴前程。1943年,在乌克兰的战场上,他们再次相遇。此时,他们都是各自阵营中的狙击手,二人从此在枪口之下相爱相杀……对如此“狗血”的剧情,我只能表示“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其他出现有二战女狙击手的电影,还包括《超级女特工》。苏菲·玛索饰演的法国抵抗组织女战士“路易斯·德方丹”,原型为出生于毛里求斯的法裔英籍女特工利斯·德·贝萨克。二战时期,她是英国特别行动局的特工,空降到法国展开行动。在电影中,苏菲·玛索使用过两种狙击步枪——“李-恩菲尔德”4号Mk 1式7.7毫米狙击步枪,装备32号3.5倍瞄准镜;MAS-36式7.5毫米步枪的运动型,MAS-36是法军的制式步枪,运动型则很罕见。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MAS-36才有标准的狙击型,电影中的型号很可能是法国抵抗组织的自行改装。

    在《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有法国游击队的女狙击手,使用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苏军的狙击步枪,连同瞄准镜,一起从东线流落到西线的法国抵抗组织手中,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在《登陆之日》中,范冰冰扮演的中国游击队女狙击手,使用了装备ZF39式4倍瞄准镜的毛瑟K98k。这也是不太可能的。毛瑟K98k很可能是在扮演“中正”式7.92毫米步枪,其做工落后、品质低劣,很难作为狙击步枪使用。ZF39是精密的仪器,即使流落到中国战场,不经过专业的狙击训练,常人也是不会使用的。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苏军王牌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片段,为了配合苏军的政治宣传,已经精疲力竭的帕夫利琴科还要摆拍照片。她面容憔悴,眼睛红肿,默默流泪。此时,她手持SVT-40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苏军王牌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历史照片中的飒爽英姿。

    《狙击手:枪口下的爱》中,苏军女狙击手“叶卡捷琳娜•拉东诺娃”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超级女特工》中,苏菲•玛索手持“李-恩菲尔德”4号Mk 1式7.7毫米狙击步枪,执行暗杀任务。

    《超级女特工》中,苏菲•玛索拉动MAS-36式7.5毫米运动步枪的枪栓,进行检查。

    《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法国游击队女狙击手“艾米丽”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如果能一路从东线流落到法国,那么这支枪本身都是个“传奇”。

    《登陆之日》中,范冰冰扮演的中国游击队女狙击手,身披伪装布,手持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这种设定更多属于噱头,现实中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学会如何有效地操纵狙击步枪。

     3 )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与一场不被歌颂的战争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1915年3月23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叶利诺村一个农民家庭。导演让他小时侯跟爷爷学打狼,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精神。于是他年轻时打森林狼,长大了打纳粹狗。屠狗专业户。然而让—雅克·阿诺决然不会是什么革命导演,事实上他经常拍一些反动电影。一个戴红色墨镜的人看红旗是什么颜色?黑色。于是这部兵临城下的大作出人意料而理所当然地没有正义方。都是狗。在英明而博爱的民煮人士看来不过是两股集权势力死嗑。 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扎伊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年轻时曾就读于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建筑技术学院。此后他的身份标签还有海军士兵、部队财务文书、步枪列兵、狙击手。阿诺善良的仅仅保留最后一项,一个文书又会有什么故事?或者在英明的阿诺看来只有用赤贫俄罗斯农民的视角才能才能显出苏维埃国家肃杀的寂静? 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扎伊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1942年9月来到前线,他弹尽粮绝,他意志坚决。在刀笔吏政委达尼洛夫身边用一杆摸心拿肝一挑五——弹夹里只能放5发,然后会有温柔可爱被挤兑的犹太族女大学生跟她在战壕里嘿咻。绝望而凄美。男上女下是对集权主义全体性压制的真实写照?个人解读,仅供参考。 真实的故事是: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62集团军284步兵师1047步兵团指挥员梅捷列夫手中接过武器。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戍守斯大林格勒的勇士从来不缺乏武器。一个月后,少尉军衔的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从梅捷列夫手中领到了“勇敢”奖章。从1942年11月10日到12月17日,瓦西里.扎依采夫射杀德军官兵共计225人(平均每天杀6人!)——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数字里面有11个是德军狙击手,其中包括海因茨.霍尔瓦利德(注:Хейнц Хорвальд )。 瓦西里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的狙杀神技,还因为他是个出色的教官:他受命组建狙击手训练组,为红军培养出了28名优秀狙击手。“徒弟”们不光要听他讲课,更需要经过他在火线上手把手的调教。 1943年1月扎依采夫受了极严重的重伤,所幸的是,莫斯科医院的菲拉托夫教授挽救了他的眼睛。 1943年2月22日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列宁勋章、金星奖章,他在克里姆林宫领取了“金星”。同年加入共 产 党。 伤愈后扎依采夫返回前线。战争结束时他的军衔是大尉,所在部队位于德涅斯特河(乌克兰、摩尔多瓦)一线。战争期间扎依采夫写了两本狙击教科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至今仍被采用的“六人猎杀小队”狙击作战方案——用三个狙击二人小组(射手和观测手)的火力来封锁目标地域。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获得列宁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两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一枚。扎依采夫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艘轮船,航行在第涅泊河上。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战后瓦西里.扎依采夫复员,后来担任基辅汽车制造厂的厂长。他在祖国解体前10天死去,死时寂静无名。身边没有民煮人士。 愿他安息。

     4 ) 一个正常的推论

    苏联红军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群乌合之众彻底击垮了德国国防军,
    德军在远没有1942年强大的时候,只用六个星期就灭亡了法国,
    因此,法国人是白痴加饭桶;
    本片导演Jean-Jacques Annaud是法国人,
    可见,此人有严重自虐倾向。

     5 ) 兵临城下

    影片以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和象征意义的镜头开始,一只狼在白雪覆盖的森林之中伺机而动,狼的眼睛紧盯着猎物—— 一匹作为诱饵的马。之后,一只被伪装过的猎枪和幼年的瓦西里出现在画面中,他神色坚毅却无法掩饰那份面对猛兽的紧张,狼开始冲向猎物,速度逐渐加快,而瓦西里的枪却开始在颤抖,在爷爷的不断催促下,少年瓦西里终于开枪了,而镜头直接切到成年后准备去参战的瓦西里。通过后面的闪回,我们知道少年瓦西里因为恐惧和紧张,那一枪并没有击中狼,在狼撕咬白马的时候是爷爷射杀了狼,也给少年瓦西里上了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像石头一样冷静,机会出现时要勇敢果决甚至冷酷,不可有一丝迟疑和惊慌。

     6 ) 贫富不均的天赋与爱情

     记得看完《决战中的较量》后,在差点被裘德洛酷毙了的眼神当场击毙之余,缓过神来就记住了这几句台词:

             “。。。。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得的东西。。。。

             “。。。。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是有富有贫。。。。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是那个很不讨我喜欢的政委丹尼洛夫以自己的死为自己救赎并为瓦希里引出敌人前心灰意冷的感叹。。。。。


              瓦希里是上天的宠儿,英俊,聪明,勇敢,单纯明亮,像耀眼的阳光,到哪里都可能既温暖别人的心又可能灼伤别人的眼睛。。。。

              他的爱情、荣耀、成就都来得那么自然。。。。

              没办法,过人的天赋,纯真的心灵,沉着的性格,加上好运、迷人的外形、别人的成全。。。。

              真的没办法。。。。天生的,注定的。。。。


              政委,是个努力的人,有头脑,有行动力,科班出身,应该算是个人才滴。。。

              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主要是普通人的奋斗历程。

              他为什么不讨我喜欢,是因为他在坦妮娅前有意无意地暗示瓦希里文化程度不高,并突出自己是大学高材生。。。。

              利用职权给坦妮娅调动工作以距离自己近些。。。

              为了胜利不惜利用小沙查作弭。。。

              其实他也没有太大的错,一个人想在心上人面前努力地展现自己,一个人努力地渴望胜利,能够理解。。。

              但他不够磊落,太过功利。。。

              何必奚落瓦希里呢?当瓦希里扬起英俊的脸庞,诚恳又纯真地解释时,坦妮娅的感情天平早已倾倒。。。。

              当他试图距离坦妮娅更近一些时,却反而距离她更远。。。。

              取胜何必利用小孩子呢?就算那个小孩子愿意“为国家作贡献”。。。。也不能没有原则地让一个小孩子置身于危险。。。最终导致其惨死。。。

              很久以前看过一句话:刻意经营的人往往输给漫不经心的人。。。。

              可能这就是政委的悲哀所在。。。。

              付出了那么多心力,换来的是深切悔恨,沉重挫败。。。。

              所以,他心如死灰,以那么决绝、惨烈的方式终结自己的生命,以一颗嵌入的头颅的子弹让瓦希里找出了上校的藏身方位。。。


             瓦希里,我当然是喜欢的,政委丹尼洛夫却给了我更多的感触。。。。

             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壮志未酬,热血已冷。。。。

             他既有韬略胆识,亦有在我看来不能容忍的缺陷。。。。

             我想我能够懂得他的努力,他的付出,他的挣扎,他的不甘。。。。

             能够感受得到平凡的外表和资质下,胸腔中那颗渴望得到承认、欣赏,渴望释放出耀眼光芒的心的律动。。。。

             当一个人没有得到上天厚爱时,怎么办?当自己所有努力付之东流时,如何面对?

             曾经也是深深地纠缠过我的问题。。。。

             有些时日,也曾为上天对我的忽略而意志消沉,心情低落,神情恍惚。。。。

             回想那一段在黑暗迷茫中跌跌撞撞,心血与眼泪交织的路程。。。。

             庆幸自己终于学会了接受现实,终于能够坦然面对,大方承认:

             人与人之间的确差别很大,有的人瞬间就能捕获别人求之不得的。。。。

             有的人注定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注目。。。。

             某些事并非付出了,就一定会有理想回报。。。。

             某些领域的确没有公平可言,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没有办法,必须得承认差距。。。。

             庆幸自己终于领悟:自己的选择自己担当,尽量不为自己的铭记与珍重而对方的遗忘与忽视再锥心疼痛。。。

             庆幸自己终于学着将目光从望尘莫及处收回,更多地注视自己的内心,学着如何安顿、如何平静。。。。

             学着珍藏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感动与美好,试着让这些细微的、平凡的幸福呵护、温暖自己。。。。

     短评

    本片是以美国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拍摄的一部反映前苏联为国战争的电影。电影中虽然物质细节做的很充分,但是还是有很多偏见性的细节暴露无疑,但这也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不知不觉就影响了你对苏联(主要是俄国人)的看法。并不断的强化固化,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意识形态的宣传。

    3分钟前
  • IVAN
  • 力荐
  • 又名: 决战中的较量 / 大敌当前 / 敌对边缘 / 兵临城下导演: 琼-杰奎斯 安诺德 (Jean-Jacques Annaud)上映年度: 2001官方网站: http://www.enemyatthegatesmovie.com/imdb链接: tt0215750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爱尔兰 / 英国

    8分钟前
  • 传说
  • 力荐
  • 可以称之为“21世纪的战争经典之作”。

    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 不仅仅只是壕沟里做爱。

    13分钟前
  • 推荐
  • 对狙什么的太燃了,双男主颜值都逆天!虽然我很喜欢Rachel Weisz,可妹子你这样插足真的好吗?Nazism和Communism果然就是一对双胞胎...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时隔多年再看依然精彩,单纯从娱乐片的角度看,戏剧张力十足,男主与敌对德军狙击手针锋相对的一次次交锋异常的精彩,不仅演员扮演出彩,而且战术层面的对决也扣人心弦,看得非常的过瘾,毫无疑问这是目前看过有关狙击手对决的电影里面唯二最佳之一(张艺谋的《狙击手》算其一),另外男主与政委同女主之间的三角恋也戏味十足,其中1小时27分的那场男主与女主的性爱场面非常的欲而且还很美好,薇兹的性感白pp还历历在目呢!电影里面最主要的4个角色扮演者实在是太出彩了,最后看到哈里斯(德)毫无还手之力被干掉感觉有点心疼啊,虽然他是大坏蛋,看吧!这就是演员的魅力,会让人又爱又恨。此片的编剧和导演也得好好赞扬一下。

    16分钟前
  • 影错强
  • 力荐
  • 1、异性恋误国,最后还不得靠基友舍身引子弹。2、此片搁现在分分钟就进同人文热门区了。3、美成裘德洛这样,别说中年发福变残,就算一生只美足六十秒就够回票价,美一秒胜过普通人平庸一生。

    21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推荐
  • 娱乐性超过历史意义,不用较真。

    2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 我以为我已经对象代战争片麻木了,但是本片素质真的相当高,狙手对决看得我连呼吸都舍不得...

    28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 也就狙击的那几场戏有点看头其实……不值得完整看一遍……做爱很酷!

    33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35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 约瑟夫费因斯虽然将嫉妒,背叛与牺牲演得不错,依然不能掩饰我对他的讨厌;裘德洛把瓦西里扎伊采夫塑造得有血有肉,蕾切尔瑞兹饰演的塔妮娅跟他很来电;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我看到最惊心动魄的狙击场面,同时也见识到了最隐忍含蓄的情欲桥段。

    37分钟前
  • Thoreau
  • 力荐
  • He's not a hero. He has his fear and love. He's a human. He's a man. He's a brave and tough man.

    41分钟前
  • Ann
  • 力荐
  • 一个很扯的结尾,一段很扯的激情戏,其他的方面,可以看看~~

    42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 十年前的商业片,放到现在来看的确有点旧迹斑斑。但扣人心弦的狙击戏,壕沟里的性爱戏都拍得相当有水准啊!五星全送给Rachel的大PP。

    47分钟前
  • 劳永逸
  • 力荐
  • 继《拯救大兵》后看到的最有震撼力的战争片,除了两个代表民族精神的尖端狙击手的对决外,最能打动我的是战争中那段爱情,在一个充满暴力、残杀、欲望的年代,两个人侥幸活着,坐在破旧的台阶上一起幻想未来,相互激励,女主角深情的望着镜头,那一幕莫名的击中了我,因为我还愿相信生活不管多恶劣,总

    49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 人性改不了,世上不会出现新的人类,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的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有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51分钟前
  • 汪拾叁
  • 还行
  • 经典的二战影片,稍有的能跟《U571》、《拯救大兵瑞恩》媲美的二战题材影片。力推!

    54分钟前
  • 乐事
  • 力荐
  • 无声做爱教科书

    56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推荐
  • 所见最好的关于狙击手对决的片子..没有之一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