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许多多的评论是站在学妹的角度去理解剧情,觉得是学姐不够爱,辜负了学妹的一往情深。亦或是觉得学妹爱的卑微而可怜。本篇想站在学姐的角度做一个阐释。
1、学姐到底爱不爱学妹?学生时期,一直都是学妹非常主动,大胆。不管是想办法加入篮球社接近学姐,还是强吻、索吻,要拥抱,都是学妹在主导。学姐无疑是喜欢加心动的,否则不会去温柔地配合她,又时不时在意学妹的感受。但是到底算不算爱呢,那个时候只是青春期少女懵懂的感情。作为一个优秀的三好生,学姐被灌输的是主流的价值取向。一个被灌输主流价值取向的人,意识层面是很难接受非主流非大众思想的,性取向也不例外。所以学姐尽管喜欢学妹,但是她的脑子里有一套女孩子的成长准则:读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跟一个女生携手人生,单是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对于许多人来说,性向是流动的,没有单一的说一定喜欢女生或男生,有时候只是喜欢那个特定的人而已。学姐喜欢学妹,但是并不讨厌男生,因此大学顺理成章交了男朋友,还告诉学妹要跟男生谈恋爱,要结婚生子。因为那是她根深蒂固的逻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勇敢的正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大多数人其实做不到。更别说在那样的年纪了。
但是,多年后经历了疲惫的婚姻后,两人再度重逢,学姐体会到了学妹的温柔,她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沟通,学妹会充满爱心地对待自己自闭症的孩子,她感受到了久久缺失的关心和疼爱以及和学妹肌肤相亲的美好与温存。那个时候不懂的,没勇气的,无法正视的,逃避的,现在全清晰了。所以她才勇敢地告诉丈夫:我爱上别人了。如果这都不算爱,那怎样才算呢?
2、学姐的犹豫。最后一集在天桥上,学妹说自己有多爱学姐,为了学姐可以马上跟男朋友分手,确实挺感人的。许多观众对学姐的反应不满,因为学姐没有像其他偶像剧的主人公一样表决心,而是似乎犹豫了。是的,当学姐跟丈夫摊牌的时候她一定下了很大决心,可是此刻却犹豫了。为什么?相比之下,学妹分手相对容易,可是作为一个已婚有孩子的女人,离婚却不是儿戏。丈夫尽管不竟然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比较懒惰,但是也是有家庭责任感的,赚钱养家,买房买车,脾气也算温和。在她告诉自己喜欢别人之后,丈夫决定调回台北,对孩子也更疼爱有耐心,表明他很在乎家庭想要挽回,这些是学姐产生犹豫的第一个原因,丈夫的表现让她心软。接着夫妻发生争执,丈夫说出:她能给你什么?她能赚钱吗?有房有车吗?无疑是当头一棒。爱情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没有经济基础的感情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很难,特别是还有一个自闭症小孩。学姐的压力是很大很大的。爱情很伟大,爱人很重要,但对一个母亲来说孩子也很重要。如果失去了稳固的经济保障,正常的社会支持,孩子咋办呢?这一点在学姐深夜找学妹在破旧出租房里发现学妹跟男友同居强化了。从学妹母亲叙述中,学妹工作不稳定,男友不停换,这无疑让已为人母的学姐犹疑。特别是学妹并非痴恋自己,而是马不停蹄恋爱中。即便学妹的表白十分感人,但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爱情不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如果学姐带着孩子离婚跟学妹在一起,最后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跟学妹分道扬镳,那种痛能不能承受?尤其是对孩子的打击?
3、所有看似伟大的爱,有时候只不过是自我欲望的投射。学妹的爱很感人,可是某种程度上,学妹有一些过于自我的我行我素。她是那种我想爱就一定要爱要表达。她是外向型,学姐内敛型。很多东西学姐没有说出口不代表不在意,也许反倒是许许多多的深思熟虑。面对已经结婚生子的学姐,学妹还是毫不考虑地表达自己的爱,如果是糟糕的婚姻,把学姐于水深火热解救也罢了,学姐的婚姻尽管不完美,但是还算行。提出跟学姐带着孩子私奔,这本身就是一种很不成熟的想法:你们怎么养孩子?父母不管了吗?私奔很浪漫,但是要有条件有基础。你们咋样都行,但是你们不能坑孩子呀。
当然,如果有足够勇气,两个人勇敢在一起又何妨?其实事已至此,某种程度上学姐已经别无选择。如果再回到丈夫身边,裂痕已无法如初,只会让已经不尽如人意的婚姻雪上加霜。也许两个女生在一起,一起努力赚钱好好生活一切都变得特别好呢?
学姐在天桥上喊:你都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的确,比起学妹再见学姐时情难自已,勇敢追爱,学姐面对的情况要远为复杂得多。特别是…自己下定决心,却发现学妹还在跟人同居,能不奔溃吗?
其实有时候,爱需要勇气,而生活需要深思熟虑。学姐的内心经历了什么,只有学姐才懂。作为一个观众,如果还有第二季,当然希望相爱的人能勇敢的在一起,并且用爱的能量克服所有困难,一起携手美好人生。这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比单纯的“我要我们在一起”,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上一次被拉片上头还是十年前的《得闲炒饭》。然而许鞍华导演到底是仁慈的,塑造了一方LGBT的乌托邦。
两部片子写的都是bi-girl,都从中学时情窦初开,都是三十多岁的偶然重遇(一个是婚宴,一个是产前辅导),两个人中似乎都有一方有点“渣”。
但看完《得闲》后的心情是开阔和疗愈的,女主一方有自己律所的精英,一方是大银行的OL,一班中产阶级思想开放的友人,聚餐开几千块的希腊酒,遇到歧视便上街游行,一切那么顺理成章,性别似乎也从未是羁绊(如果不是吴君如的角色“无脚雀仔”的渣女人设,大概连故事情节都很难有起伏波动吧)。
《花香》,太真实,些许沉重。虽然有青葱时光的氤氲美好,有重遇后的暧昧炙热,但也有自闭症的孩子和“有车有房”的老公,两人也不得不在社会的眼光中和生活的羁绊下挣扎。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人家”。浪漫的产生不需要物质,但是缺乏物质的浪漫更容易被生活的一地鸡毛戳破。香港人懂,努力“揾钱”是实现人身自由的基础,不婚没娃是远离道德谴责的前提,如此的话,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能过得很好。
但我们大都更像《花香》吧。《得闲》像是中年人上了岁数的加了滤镜的回忆,时过境迁,剩下的都是云淡风轻的调侃。《花香》是当下,是我们刚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注定不会是一出喜剧。
把怡敏斥为自私有些过分,也掉入弯直二元对立的陷阱,忽视双性恋的认知困境。的确,如果没有自闭症的孩子和总缺席的丈夫,她几乎不可能再爱上亭亭。同性恋情在她那里成为备选方案,而非平行的考量,就像厌男恐婚的侄女埋怨自己不是女同一样,把爱次等化为逃生通道,女同作为父权制鄙视链最底端又被较低端的同胞骑着脖子当马遛了一遍。可是怡敏何尝没有为爱而爱呢,她只是不知道有两份爱时该怎么办。难道一个人有选择却不坚定,就要被剥夺讲述痛苦的正当性吗。对孩子和异性恋家庭的偏好和维护并不全出于传统模式的规训,她真诚地关怀和享受孩子的成长,亭亭也是;至于丈夫,事业家庭两难全和浪漫爱消退本就是中年人普遍困局,而且两人之间也有协商的机制。爱最大的告白宣言属于年青人或者纯同性恋或者其他此类能够做单选的人,碰上双份牵绊时,这个逻辑要么偃旗息鼓,要么更加气势凛凛地审判道,好一个不负责任的利己主义者啊——可是怡敏说出了“可是”。我绝不为父权的说教辩护,不欣赏把性少数当成出逃父权的后花园,也不赞同不负责任地贪求兼得主流认同和私情,但问题在于怡敏的复杂性没法被这三条批判归纳,爱也没法仅靠勇气和真心兑现,我们为什么不能诚实地面对人自我影像的含糊和抉择的迟疑呢。在一个怡敏很可能比亭亭更多的世界里,我们除了为亭亭热切的爱受屈折而悲伤,为什么不能也听听怡敏捧着心脏在手上却永远找不到一副合适的镜片去看清咫尺之间的故事。LGBT are not used to and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atriarchy lead to,so do “love/courage matters ”,that's man's limit
看完前三集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尴尬。但这尴尬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和现在的女朋友坦诚交流,说好像能看到过去自己很多的影子。可能是因为太“写实”,那些年少的暧昧也好,不开窍也好,岁月长河拉扯好多年之后,像故事一样的现状也好,都让我“尴尬”又沉思。
评分这么高,是因为细腻,还是因为大家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年少时候有点什么暧昧故事确实挺美好的,可惜的是,我们可能都并没好好扮演其中某一个角色。
年轻的时候,不够开窍,好像是学姐的角色,被爱,也被动;长大以后,又好像过着学妹的生活,看似潇洒,不愿意结婚,在临近中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在谈着和女朋友未知结果的恋爱。
(此处需要点烟)
电影故事其实真的很平淡,也很普通,学生时代的小小暧昧和学妹“早已知晓”的“单箭头”,学姐的不自知或逃避,包括我认同很多评论说的,两个人只是互相在一起的时候是“相爱”的,是同性之爱,不代表两个人就是同性恋。
第三集末尾的吻戏和床戏,也是让我“点烟”的程度,太像。说这是电视剧,大概,是很多人年少时候的影子吧。窥探往事,所以叹息。
学妹说,“你想试一试吗?”
我好像说的是,“那你试一试吧”
预告片里看到一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上的不是你,我可能会比现在自信”。
当年天真的我逼着她把真相说出,听到的是:
“所有人都有资格说我,只有你没有资格,你非要知道为什么吗?我喜欢的是你”。
“我不是喜欢所有女生,我只是喜欢你”。
懵了。
十几岁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大环境再退回很多年,在我还没接触cp也好,百合也好的概念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大为震撼。陷入奇怪的自责带来的后遗症后,我仿佛也打开了人生中奇妙的一扇门,在探索和自我认知中,感受着神奇又暧昧的氛围。
我感谢推开的那扇门吗?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她,我又是怎么样的恋爱观和取向,我也未可知。
但能寥寥回忆起来的记忆是美好的,也算好事。
当时并没有在一起。一定要说,就只是,有暧昧的点滴。直到现在,我们很坦诚大方再去回忆过去的事,我也告诉过她,可能我的启蒙老师就是她,我们约定过,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会在心里留一个特殊的位置,但无关情爱。
告诉我喜欢我的是她,和别的女生先谈恋爱的是她,最后,她也像故事里一样,结婚,生子,我没有问过她过的好不好,“好不好”这个定义太难下。
至于我,长大以后在迷茫和怀疑中,在不停确定着什么,谈过男朋友,谈着女朋友,以后什么归宿,我也不知道。
连读书时期的情节都有影子,可能我年少时候开窍真的晚,关系真的很密切,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完全没有意识到,感情从什么时候“不对”的。
读书的时候,也像电影里一样,一起上下课,一起写作业,还互相留宿过。
打打闹闹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暧昧的举动,也有玩闹亲过嘴唇。只是我当时,真的不懂。但我不知道,她已经懂了。直到高中毕业,她跟我以“断联”的姿态回避我的时候,我也只是去质问为什么,完全没意识到。
谁没有过一个单车载人时光呢?那个时候放晚自习,我们也是这样回家的。
即便家不是一起,我们也经常你先陪我回家,我先陪你回家。
和电影一样,但没有十五年那么久。再见面的暧昧阶段是什么样子呢,不太记得清了,但又记得清很多细节。回忆起来的时候,很像电视剧的脚本,落在文字上的话会显得很“虚假”。
她会在被我“质问”为什么要跟女生在一起的时候,跟我说因为发现喜欢上我了,但不敢说也不愿意说,她说她觉得我不是也不会是,也不想拉我走“不正确的路”,所以往后的日子,我们并没有什么“确定的关系”。
她会在情人节的时候,突然坐火车来到我的城市,走的时候丢下一张卡片,说情人节快乐。
第一次接吻的情景我会永远记得,她来我住的地方,晚上我坐在窗边涂脸,她好像在旁边站了很久了,前面也不记得说了什么,突然就走过来,俯下身子,抬起我下巴,那是我在知道“被喜欢”以后,第一次和她接吻,第一次和女生接吻。那一瞬间的紧张和心跳,我想我至今都会记得。
(此处需要点烟)后来当我其实也能和男朋友自如接吻的时候,恍惚的时候,也会想到女生的吻和嘴唇,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在床上吻我的情景我也永远记得,为什么看第三集的吻戏我会很尴尬。大抵是那样的对话和过程,都很“写实”。
她跟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是窗边吻的当晚。空气中确实都充满着,暧昧的气息。她说睡不着,因为躺在我身边。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什么心态,明知道大家没有什么“关系”,是好奇,还是确认那种,我看不够懂,却好像很强烈的心意?我不知道。
她先是很紧紧抱着我,就像学妹背后抱学姐一样。然后深深叹了一口气。来来回回好几次。
忘记了是怎么开始那段“点到为止”的暧昧,隐约中记得自己说着那就试一试,还是没关系?
没关系,“你说没关系的时候,不是没关系的”。
吻就那么落在脸颊、耳边和嘴唇。
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的紧张和窒息。
她会跟我在众多朋友聚会的场合,偷偷打闹,靠近,玩彼此的手,在醉酒的时候抱着我,在我陪她去洗手间的时候,关在狭小的隔间偷偷接吻。
陆陆续续的几年间,我们见过面,也一起躺在一张床睡过,她也会环着我睡,这样的接吻,有过寥寥无几的几次,但是每一次都没有继续下去。
用她的理念,她不能对我这样。我也没有对她那样。
很多年后,我想,开始了又没有开始过的“接触”,在那个时候,大概已经让我心乱。
我不知道那些断断续续的年间,我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很难去定义,如果放在电影里,那就是成年之后的“暧昧”空间。
或者说,都挺渣的。
庄严背后潜藏着淫/荡,静谧的背后隐藏着疯狂,道德的背后栖息着的悖德,这才是人生至高的逸乐。渡边淳一《失乐园》
在往后的很多年,我也问过,如果当时她能更直白更直接一点,我能更清楚更勇敢一点,也许我们会有一段不错的“正式”的青春回忆。
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有段时间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是我坚持不要用她的方式断联,我说不想失去,我说你相信我我们会有很好的很自然的相处方式。
她现在有了家庭和孩子,我们依然是偶尔可以联系,也不会再有暧昧的,朋友?在很多年以后,甚至可以风轻云淡谈起年少时候的往事。
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的暧昧,也有一些年了,再次睡在一张床上,我大概是脑袋发热,我说,你可以再吻我一次吗?
她和以前一样,翻过身来,接吻,一次。
再然后我又说了一句话,好像没有感觉了。说完我们就都没说话了。
我想从那以后,我们也都可以彻底和暧昧告别。
想说,感谢过去的时光,让我有好的回忆,如果一定要用现在的我去看过去的我,我想,我一定心动过,或者说,我在被爱的过程中,也有爱。
故事挺好,还不知道第四集以后的发展,愿我们都有回忆,也希望现在和未来,都好。
也想和现在的女朋友说,我非常爱你,愿我们能有,好的未来。
如果没有未来,也希望我,是你青春里值得回忆的美好回忆。
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才有家呢?
我们心中的家,什么时候才能自由明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剧透范围在前三集)
别小看台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以下简称《花香》),哪怕你对它已经有了高口碑与大热度的认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剧,虽然目前才播出四集,即全长的三分之二,但是豆瓣评分却高达9.1。这意味着,它已经是华语LGBTQ剧集行列里头最高分的一部。
空降榜单冠军位,这样的剧会不好看吗?自然也是好看的。
它讲的是怡敏(林辰唏饰)念高三的时候,在排球队遇到了高一学妹亭亭(程予希饰),对方一见倾心,试图接近,但二人再要好,也只是好到了闺蜜的位置。十几年后,她们再度相逢,怡敏已当了人妻人母,但旧情,或者说不了情,在往当年未曾有过的方向复燃。
《花香》就在平行蒙太奇的模式下,分别往初识、重逢这两条线上持续推进。而两条线上,又有所交织。
比如当年,她们亲昵地并排躺着,聊起对日后家庭的想象。怡敏说要有电影场景里窗边很高级的高脚椅,亭亭就说,那以后「我们家」的窗边就放高脚椅。重逢之后她去怡敏家做客,就问了一句,为什么家里没有高脚椅。
对白就是这样清淡日常,但是内心戏、画外音听得很是锥心。长大后,尤其是走进婚姻生活,不再扮演一个「个体」之后,有多少青春时的畅想,都在加速枯萎,甚至再也不曾想起呢?怡敏这就是一个实例。
但偏偏亭亭还记着。这一记,就不只是戳到当事人的遗憾,还会勾起自我怀疑与质问。关键是,还有人愿意「留」在当年,替自己默记那些本该是自己的梦想。那么,就不只是精神上有了重返当年的兴致与急切,更有了对比之下蹉跎中的狼狈,甚至对某段往事与这位故人的歉意了。而这歉意,也是对自己的。
如今,当一切似乎不能弥补的时候,又似乎来了个机缘,该怎样抉择,又该怎样接纳,这点犹疑、暧昧以及小鹿乱撞,就总在故事的框架里四散,收束不住,连戏外人生也撞了过去。
如此这般对照着现实来呼应,进而叫人心生唏嘘的段落,《花香》这三集短短的四五十分钟内,就有不少。
可以说,这个十分私人的故事,情节与情感却是十分外化的。毕竟两位女主角时隔十几年的两段生活,有太多观众可以随之共情的篇章,因为那高度概括化的生活里,有着极为细腻的琐碎呈现。
高中时期,怡敏在场上打球,镜头就一直追着她的身影,从群体里,渐渐地单独拎出她,然后把动作放慢,把光芒添上,完全是在模拟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聚焦与追随,等到视野里只有她一个人了,才把观众席里看得发痴的亭亭给切换几遍镜头。
球场在很多青春故事里,都是荷尔蒙横行无忌,初次心动勃然而发的场所。特别是女生对男生,抑或是同性对同性,仰望跟铭记的姿势都不少见。选择在这里引动这段关系,是一种迅速找到类型化表达的切入口。
而从情动,到行动,亭亭的主动出击,怡敏的被动领受,也有各种青春恋爱故事的模样。《花香》在这种经典模式下,很敏锐地拍出了很多怦然心动的感觉。
女生之间天然的亲密性,让互有好感的两个人可以迅速构建出闺蜜关系,但这时候,亲密性开始成为具有迷惑性质的阻碍。怡敏只觉得当下的关系舒服自在,却无法真切体察乃至理解亭亭对自己的真正心思。
怎么去捅破这张纸,往往是主角煎熬,但观众兴起的剧情所在。《花香》安排了一段从肉体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试探,先是青春期女孩子对彼此身体好奇的比较与更好奇的触摸,从不经意却又顺水推舟的一个轻吻,到相互把手放到对方胸上,羞涩,却又有莫名的满足与撩动。
非常青嫩,也非常女性,于是故事可以顺势滤掉情欲暴涨后的激越,以及潜在的尴尬,转而借由女生之间的亲昵,直接过渡到双方对日后的探讨。只是开头提及的高脚椅,并没有引来共振的憧憬,在亭亭畅想「我们家」的时候,怡敏只是传统地觉得结婚生子才是想要的生活。
小情小爱,尤其是两个不在同一节拍上的人想要越界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心花怒放,以及黯然神伤。那不同主角有所差异的地方,则在于感情能否水到渠成。
很显然,尽管她们的高中生涯还没有讲完,就注定会有一个很不顺遂的结局,不然也不会有长达十几年的生分。而剧集就依据这段时间距离,来一一呼应过往细节,一面凭吊,一面抽出新枝。
台湾毕竟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恋情亦早已转变成日常一种,于是《花香》有了一种复盘的况味,它褪去了苦大仇深,可以更从容地在个体与个体间寻找情感的火花,这也让人在去禁忌化后,还能享用那种跌入禁忌的期待与羞赧。
而且,既然不用负担什么使命,这故事就更不只是关乎一对拉拉。当然,严格点说,两位女主都有不少跟男人相恋的经历,《花香》更应该是两位双性恋的故事,这大概更能引起观众推及自身的怀想。翻看社交网络,就有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青春过往,或是爱而不得的经历,这也都成为剧集的有机延展。
因此,透过这不止是爱情的故事,我们可以观照到当下社会的许多暗流,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怡敏跟丈夫也不同步,他以大孩子的心态在度日,偷偷打游戏,对关顾自闭症小孩等家庭任务不做多少尽责的承担,然而出了差池,就会在公众场合对妻子进行训斥。
这样的夫妻、父子关系,其实并不少见,婚姻关系让人疲惫、厌倦的源点,特殊儿童得不到正确对待的危险,就在于此。怡敏在这种束缚下,有机会跟亭亭再进一步,就具备了戏中所谓的合法性。
主创把种种反应,在对比中处理得自然而娴熟,证据就在于哪怕是未曾确切经历的一些境遇,都能叠加到观众耳濡目染后的社会经验上。所以,《花香》可以火出相对狭窄的拉拉圈,或者台剧圈,收获更多关注。
其实早在月初,《花香》电影版就在东京电影节上首映,赢取了不少好评。如今的剧集版,实质上是把原有的103分钟,拆分成6集体量的超短剧,来进行周播。
虽然内容并无二致,然而这种切分,让它暗地里一气呵成,表面上又独立成章。它其实掐准了情感萌生与发展的每一阶段,让我们能够一周接一周地,看到不同时间段落里的变的过程,而一个小故事拉长了,也让追剧观众更贴近剧中相对漫长的时间线。
这种形式,台剧有不少尝试。前段时间程伟豪与鱼丁糸联动的《池塘怪谈》,就是一例,它必然倒逼主创在每集的固定模式上增加一些花样,好让每周才能浅尝的内容不致于辄止。《花香》则是以每集结尾的一点遗憾或甜头,凝聚观众不断追看下去的动力。
但也必然考验一些观众,尤其是非目标受众的耐性。最终能够坚守下来的,或多或少还是得有些对性少数题材的包容与兴致才行。
这里就有一个现象,既然它不像电影那样「便捷」,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更即时的反馈,那么,拉长周期,哪怕面临剧集往往高开低走的一定风险,却也未必不能通过目标观众的筛选和锁定,来减少分数回落的幅度。
而且,考量LGBTQ题材,尤其是华语区的LGBTQ题材时,《花香》堪称性少数中的少数。小众的狂欢属性与补偿心理,就体现在打高分的热浪上,毕竟难得出现一部即使挑得出毛病,却也愿意适意醉倒的剧集。
换句话说,《花香》当然不是不好,但是距离那种一马当先的精品,平心而论,也还是有一定差距。
假如结局没有让观众吃到期待已久的糖,又或者故事走势落入一些陈腐的或过于先锋的观念,那么,对口碑一定会有所反噬。
再说了,这部剧集还有第二季的计划,那么,无论第一季结局如何,都必然要被推翻。某种失信的可能,就增添了观众寄情两位主角的心理赌博风险。而我们不难想象,商业上的这种贪婪,往往很难带来持平甚至超越前作的续集,更糟糕的结局,则是一次迎合期待的粉丝向创作。
那么,《花香》会否又成为一个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表达的敏锐性被商业动作所伤害的个案呢?我希望不是。
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第三集一出就已经是HE了。
十五年了,两个人依然互相喜欢,也就是说爱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彼此,只是被隐藏在内心某处,而遇见则是打开尘封爱意的密码。
接着又借着喜欢的名义,交出了各自的身体,终于做了学生时期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样更真情实感,更弥补遗憾了么?
这一集全程细节拉满,色气拉满,暧昧值拉满:灯光,背景音乐,台词的细腻,演员的表情声音,克制地推拉,甚至可以说每一秒都在传递爱而不能的性张力。
【这是洗完澡擦的乳液。】
【好。】
她接住乳液的时候,握住了她的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的眼睛像十五年前那样若有似无地看着她。于是她慌了,声音颤抖:
【有事,有事叫我。】
从这里,暧昧的气氛就像浴室起雾,慢慢升腾……
而这只是学妹无数次试探中的一次。
主卧双人床,墙上的婚纱照,满屋子都是已婚的气息。想必家里一定还有客房,但是学姐让出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学妹躺在了自己身边。
黑色吊带,翻身过来侧身面对面,学姐从一开始就主动打开了自己的身体。
【你真的不结婚么?】
【结婚干嘛?】
【这样你老了会没有人照顾你。】
学妹的眼神清亮起来,看着学姐的眼睛,嘴角忍不住笑意。
【你在担心我?】
语气卑微得让人心疼。只要你露出一点对我的关心,我就会满足得想要原地旋转。尽管可能只是讨得了一点你的同情而已。
【你好像都没什么变。】
【你也一样,还是长得,那么好看。】
学姐听到一样的夸奖,羞涩地低头浅笑。这么多年,我在你眼里依然美丽。
两个人沉默地四目相对,如果此时够安静,彼此的心跳声定能听得出相似的激烈。暧昧的雾气继续攀升……
【你在之后还有碰过女生的身体么?】
学妹再次试探对方的反应,这次她比之前更大胆了。她想要知道,学姐对于女生之间的身体接触有什么看法?会不会反感?
两人寥寥几句,就把气氛抛向了高潮。
【男生女生有什么区别?】
看起来是好奇,其实或许就是在给她可能的信号,也是给自己的。
【你想要试试看么?】
学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我可以带领你体会你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感觉,只要你愿意。
学姐没有表现出一丝不适,甚至眼神里有隐隐的期待。于是她停顿了几秒,笑着转身,理智占了上风,或者说是最后的挣扎。
【晚安,我要睡觉了啦。】
比起上次和老公那句冷漠的晚安,这里的语气完全是在撒娇。
接下来,她终于像得到了允许,试着慢慢靠近,试着亲吻,试着做一些完全不可能是朋友之间的亲密举动。
学妹或者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被推开,但即使冒着被讨厌的风险,也要抓住这近在眼前的机会,就算只有一次也好。十五年来的遗憾,十五年来的念想全都倾注在了每一个吻里。
学姐意外又合理地睁着眼睛,似有紧张,似有挣扎,更多的是最后的克制。但所有的理性,道德的不该,在转身回吻的瞬间化为乌有……
至此,还有什么结局是更美好的?顾及现实的种种,反抗也好,牺牲也罢,最终都会坠入尘埃里。
想要的话,要到,不如,要不到。
救命救命🆘对情绪,表情,心动的每一刻,人物的台词,那种微妙感抓得太准了,虽然东亚女同电影宿命就是遗憾错过,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和年少时短暂的眷恋,但这种抓耳挠腮的小心思,小尴尬,小思念,这种百转千回,默默思虑的隐秘情感真的太能戳中东亚女同的心了😫
已经结婚生子的学姐在跟学妹上床前对学妹说:“你真的不结婚生孩子吗?这样你老了会没有人照顾哦。”学姐仿佛全然忘了自己的儿子是自闭症,自己的老公是个她出门就只能叫外卖、她不拿就找不到家里任何东西的人。到底是在指望谁来照顾老了的自己啊?到底有多少人亲手扔掉了珍贵的东西,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妄想里过了一辈子。
66666丈夫最后的质问,亭亭有房子有车有钱工作稳定吗?这是现实的问题,她没有回答,我觉得一个可能是亭亭没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她不知道,她和亭亭谈了好几集的恋爱,去找亭亭还是去的原来的家,她不知道亭亭现在住在哪里,应该是亭亭妈妈和她说的,所以说她没有关心过亭亭的生活,她只是觉得亭亭懂她理解她,她从来没想过和亭亭有以后。
“王太太 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没有政治正确性支持lgbt的意思,只单纯感觉台湾拍同性片有点上路了,比起很多夸张的类型片,做得格外有真实感。
“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唔护~学妹也太会了吧!我发出可怕的姨母笑
怎么都喜欢不起来,特别是E05那句“你明明可以很特别 为什么要跟大家一样”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喜欢同性并不是希望变“特别”,反而更希望这很“普通”,对学妹完全get不到,倒是觉得挺烦的,明明目的性那么强就是不表白,等人成家了再搞这一出,就很没意思
对哦,为什么非要碍于约定俗成,非要迫于父母之言,非要自欺欺人,非要结婚,非要有小孩,非要和异性在一块才能是家呢?只要能和彼此相爱的人听听日光,闻闻月亮,摸摸佳肴,尝尝花香,朝朝暮暮地在一起不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守护的湾港吗?
被能够把暧昧氛围拍出来的纯爱剧拿捏得死死的😢
太真实了太东亚了,一声叹息。我相信没有一个女双不会从中得到共鸣,深刻理解剧中每一个人的欲望、痛苦和不堪,理解亭亭那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的人不是你,我可能会更有信心”,理解亭亭执念的所有记忆、承诺和期待,也理解学姐和所有人相处时所展现出的讨人厌的、苦大仇深的、犹犹豫豫不知所措的那部分。道德卫士和恨双拉拉和没有过荒唐青春期的人不适合看这部剧。程予希的眼神要把我的心捏碎,林辰唏虽然演技吃力但是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像孙燕姿和欧阳娜娜拍MV
哎,爱情就是爱情。虽然是一名钢铁直男,但是假如我的老婆是深柜,我很愿意祝福她去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人生只有一回,真正的心动何其难得,遇到了就不要难为彼此了……
看了两集呜呜呜完全对我的胃口:年上年下,一见钟情,久别重逢…学姐好酷我好爱😍以及我真的太喜欢听台湾女生说话了!黏腻感十足。放学骑车那段狠狠戳中我“我发现你很爱说没关系耶”“有吗?”“嗯。而且你说没关系的时候都不是真的没关系”影像配乐都很有氛围,蛮舒服。百合花会开!,20221022恭喜花香拿奖!!🌈
表演上可圈可点,小学妹在和学姐的对手戏中基本是完全碾压。(第三集给我撩傻了)镜头语言朴素(和女人相处就是浅景深大长焦,和男人在一起就是大广角),伪纪实的简单正反打加小的长镜头。总体,主要胜在情感真挚。真是前有小蛋糕,后有小学妹。看完直让人感叹“男人能不能他妈别出现快去死”
同夫好像没有同妻那么可怜
高脚椅和没关系的故事,未完待续。谁能不爱钟挺亭😭2022.10.23更新:恭喜金钟!
床戏那段拍得好有呼吸感,克制试探暧昧渴望全都感受到了!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好家伙,近年来lgbt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名字要长
第三集woc!学妹你他妈也太牛了!!!
看了访谈,与其说是演员会撩,不如说是导演真的很会拍。平淡的台词下,画面却拍得暧昧丛生。再次证明了拍百合剧好的女导演的重要性。可惜了,播出平台限制加百合二字,注定是小众圈的狂欢了。我分外痛惜却又无可奈何。如果是耽美,跻身豆瓣top250又何惧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