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树梨花压海棠
我的小洛丽塔,你是春日海棠,慵懒鲜艳纯真放荡都在你身上懒懒洋洋散发出来。你不用勾动手指撩起薄衫微启朱唇,无数蝼蚁苍蝇蜂拥而至。
他们是怪叔叔。虽然打着大义凛然叫作爱的招牌。他一边视你为女人占有你进入你,一边视你为女儿照顾你教导你。
你初现银屏,爬在草地上,肉色衣身湿漉漉的,你的嫩白脚趾涂满红蔻,腰和臀部线条优美,扎麻花辫涂大红口红。你只回头轻轻一笑,即变成勾魂夺魄的小妖精。你在雨里看明星画报,大肆嚼着口香糖。
很难说清是谁先勾引了谁。
韩叔叔当然是喜欢洛丽塔。只是这喜欢,是男人对女人的情欲还是男人对女人的爱?
情欲是各种姿势的活塞运动,爱是轻轻薄薄证书。愿意头披白纱身穿燕尾服互相交换戒指说我愿意。
漫长旅途,都是长镜头。连绵不决没有尽头的西部公路尘土飞扬。小妖精洛丽塔穿短上衣和短裙,头探出车外,永远嚼着口香糖。她看起来没心没肺,肆无忌惮索取大叔的吻跨上他的腰身,粉嫩舌头搅搅缠缠,是贪婪吮吸,是温暖索取。但是,没有爱。
她仅爱奎迪,尽管这个高大男人是个性无能只能玩玩欣赏群P拍照片的恶心家伙。她处心积虑攒钱想要离开韩。
她穿着简单白衬衣,坐在地上,用脚趾磨蹭他的敏感处。她问他:喜欢吗?
然后在他二腿之间游走,挑衅神色,说:我的零花钱一星期一块,我觉得应该二块。她把栀子花般洁白的脸轻轻靠上去。
他不应。
她的手指继续打着圈。我认为应该是二块。
一块半。
她愈来愈靠近核心,粉嫩手指娴熟游走。我真的认为应该是二块。真的。
他终于忍不下去,深深吁出一口气。好的,二块。
她像个孩子璀璨一笑。露出小野兽整齐的牙,我还要演话剧。
是奎迪的剧本。
她用这样的方式争取权益,甚至在床上同他大打出手,硬币散一床。他一边躲闪她的拳头一边嚷嚷:你怎么可以中途加价?
这原本就是不平等的情感。
她用青涩身体换取生活索取无度叫他爸爸。他爱怜她纵容无度带她去高级酒店对外声称这是我的小女儿:洛。
但她终是要长大,似小雀长成大鹏,为了爱奔走逃开,离了他生活怀孕待产。
三年以后她来信,要钱。他风尘仆仆赶了去看她。万般柔情涌上心头。洛,离那辆你熟悉的老爷车只有二十五步的距离。我带你走。他不介意她已经臃肿邋遢怀着别人骨肉。
她轻轻摇头,但回答坚定:NO,我从来没有爱过你。
他真是爱她。
他枪杀奎迪,一路开着老爷车失魂落魄。手里,还拿着她当初留下的黑色发卡。
他的至爱,他的欲焰,他的魂魄,他永远的洛丽塔。他永远的,失去了她。
她不是笼内困兽,只能得来施舍食物。谁都不能阻止她的长大,他日夜将她留在身边也不能。
她旺盛的生命力和他日渐衰老形成鲜明对比。他因无法控制因为太爱的懦弱,臣服在她甜美笑容里,甘泉般的身体里。他愈是纵容愈是无能像只祈求食物的癞皮狗她愈是得意讥笑极尽折腾之能。
离了她他抽烟酗酒,她在夜夜笙歌。
老绅士也会因时间佝偻。她是他苍白人世的唯一春药。
所有皮肉都是如此,终有一日松弛失去光泽脂肪堆满肚皮皱纹雀斑满脸。再青春的肉身都会如此。
你是。我,也是。
他在狱中病逝。
小妖精洛丽塔,沦为妇人,难产死去,尘埃落定。
越是鲜艳灿然的花颓败得越迅速。
世间万物都将消失在浩瀚宇宙。无论多少爱或多少恨。多少欲望和爱恋。
2 ) 一树梨花压海棠
杨振宁与翁帆的老少恋掀起的风波,几年后仍有报纸在吵——这还是21世纪,这还是两个成年人的爱情,尚且如此。可以想像几十年前,一个中年人爱上未成年少女的故事,会怎样震惊世界。
“他们怎么能将《洛丽塔》搬上银幕?”这是1962年版的《洛丽塔》公映时的宣传语。1955年,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版了小说《洛丽塔》。这部后来被誉为“当代文学里程碑”的名作,却长期被列为禁书,受到广泛而持久的非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从它的电影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说起。
北宋天圣八年有一位叫张先的进士,后来官居尚书都官郎中。他很有才名,因“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样的名句,被称为“花弄影”郎中。据说张先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喜欢开玩笑的好友苏东坡做了一首诗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洛丽塔》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大学教授法汉伯特人过中年仍然单身,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一次他无意中看见了的12岁女孩洛丽塔,立即疯狂地爱上她。为了接近她,他不惜与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成婚,在汉伯特与洛丽塔外出游玩时,洛丽塔引诱了汉伯特。夏洛特得知真相后,激愤地冲出家门被车撞死。夏洛特死后,汉伯特带着洛丽塔四处漫游,洛丽塔逐渐不能忍受这种生活,被花花公子克拉尔·昆宁拐走。几年后,汉伯特发现洛丽塔已为人妇并怀有身孕,他绝望地向昆宁开枪......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评论集《文学讲稿》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洛丽塔》这部以乱伦/恋童为题材的小说,让当时的上流社会感到十分震怒,其文学价值却日益得到承认,被认为是堪与《尤利西斯》媲美的杰作。正如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序言中说的,如果读者翻开《包法利夫人》“只想到这是一部‘谴责资产阶级’的作品,那就太扫兴,太对不起作者了”,《洛丽塔》也并不是一部渲染色情的小说,小说语言有着散文的行云流水与天马行空的大气, 以细腻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划,将一个羞怯、自闭、神经质男人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对小说另一种较为流行的解读是,《洛丽塔》并不单纯是性的小说。它影射了以欧洲为代表的传统精英文化向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流行文化的臣服,或曰老迈的欧洲文明妄图通过劝诱年轻的美国文化而达到复兴,表达的是前者的悲哀无奈和后者的傲慢狂欢。
《洛丽塔》先后两次被搬上银幕,1962年版由电影大师库布里克执导,当时因为争议很大,一些明星怕影响形象拒绝了库布里克的邀请。1997年,《爱你九周半》导演亚德里安·林恩重拍了该片。对中文版《洛丽塔》翻译不满的读者,可以从两部影片中,去感受一下大师的风采。
3 ) Lolita 整理了一些台词
电影真的太美了 第二次看 看完好几天看到截图想到台词剧情还是想哭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
She was Lo, plain Lo, in the morning, standing four feet ten in one sock. She was Lola in slacks. She was Dolly at school. She was Dolores on the dotted line. But in my arms she was always Lolita. 清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英尺十公分;穿上宽松的便裤时,她是罗拉。在学校里,她是多莉。正式签名的时候,她是多洛雷斯。但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
I looked and looked at her and I knew,as clearly as I know that I will die,that I loved her more than anything I'd ever seen or imagined on earth.She was only dead leaf echo of the nymphet from from long ago...but I loved her,this Lolita,pale and polluted and big with another man's child.She could fade and wither.I didn't care.I would still go mad with tenderness at the mere sight other face. 我看着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那样清楚,我是如此的爱她胜过我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她以前是一个妖女,现在却像一片枯叶,但是我爱她,这个洛丽塔苍白、臃肿、俗气、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我不在乎,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From here to that old car you know so well is a stretch of twenty-five paces. Make those twenty-five steps. With me. Now. 从这里到那辆你熟悉的旧车只有25步,跨过这25步。和我。现在。
What I heard then was the melody of children at play.Nothing but that.And I knew that the hopelessly poignant thing was not Lolita's absence from my side but the absence other voice from that chorus. 我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让我心灰意冷的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身边,而是这里的欢笑声没有她的。
Don't touch me; I'll die if you touch me.不要碰我。你一碰,我就彻底完了。
4 )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N年前写的影评)
关于恋童癖(Pedophilia),在国内的一本性学词典里有如是定义:“(恋童癖)又称‘嗜童癖’、‘诱童狂’。以异性或同性的儿童为性欲对象的一种性变态行为。多见于男子,他们常对儿童进行性侵犯,以获得自身的性满足。儿童之所以成为恋童癖者理想的性爱对象,是因为儿童没有力量反抗这种性变态者的侵犯行为,且比成人容易听从摆布。恋童癖者一般都有人格方面上的缺陷,对成人之间的性关系怀着恐惧,而儿童会令其在性方面较少感到焦虑……”
而纳博科夫在其著作《洛丽塔》中则对恋童癖者作如下描述:“你必须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狂人,一个无限忧郁的造物,你的欲望冒着热毒的气泡,你诡谲的坚毅里有一股超肉欲的火焰永远通红(噢,你是必须怎样畏缩和隐藏起来啊!)”
在好莱坞电影史中,卓别林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位恋童癖者,他一生结过4次婚,其中3次是和17岁豆蔻年华的姑娘或更妙龄的少女结合的。而婚姻之外的卓别林更是乐此不疲,他不停在工作之余猎取14岁左右的小女孩儿。对此,卓别林曾如是说:“人生最美好的形态是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
某种意义上美国俄裔作家纳博科夫是卓别林的信徒,当然不是指纳博科夫在私生活中对其效仿,而是指他那部惊世绝伦的著作《洛丽塔》。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与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同名——后者在其14岁时,在蒸汽浴室的瓷砖地板上失贞于卓别林。
《洛丽塔》无疑是将恋童癖艺术化了的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虽然很多人试图从中挖掘各种隐秘的象征意义,例如有人认为这部杰作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有人则认为它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但纳博科夫本人却对这些论调不以为然,而只是试图将一种“审美狂乐”的感觉带给他的读者。这是他对文学艺术作品简单但又苛刻的标准,而他本人认为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作品少的可怜,其余的则全是垃圾,包括《堂吉诃德》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几乎所有作品。
《洛丽塔》小说自1954年问世后曾一度被禁,根据小说两次改编成的电影亦遭受了同样命运。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洛丽塔》小说已是现代最经典文学作品之一,但这类题材的电影似乎依然还是禁区,或许对比文字,人们更害怕来自于影像的直接冲击。
《洛丽塔》讲述了一位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乱伦恋情。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伯特人过中年,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9岁和14岁年龄限内的一些处女,能对一些着了魔的旅行者——尽管比她们大两倍甚至好几倍——显示出她们真实的本性,不是人性的,而是山林女神般的(也就是说,鬼性的);而这些被选中的小生命,我想命名她们为‘小仙女’。”——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包藏着这个隐秘的欲望,只是用颤抖的灵魂呼唤着那些肤浅狂躁的小仙女们。
一次偶然的机缘,他成为了夏洛特(洛丽塔的妈妈)的房客。他疯狂地爱上了夏洛特年仅12岁的女儿——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伯特,一心要为自己和洛丽塔找个靠山。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小仙女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伯特违心地娶了庸俗且臃肿的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伯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遭遇车祸身亡。亨伯特于是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乱伦爱情……直到狂躁的洛丽塔开始厌倦最终离开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小仙女的亨伯特在绝望与悲哀中杀死了当初拐走洛丽塔的男人奎尔蒂。
上述内容是小说《洛丽塔》的梗概,根据小说改编出的两部《洛丽塔》电影基本上做到了忠实原著。两相比较,新版的彩色《洛丽塔》要比黑白的1962年旧版更加出色,虽然后者是美国最伟大导演库布里克的作品。
《洛丽塔》小说原著虽然行文幽默且如天马行空般不羁,但其主题却有着极悲的内核,那便是哀惋欧洲文明艺术传统的沦失,正如纳博科夫在小说最后一段写下的结语:“我正在想欧洲的野牛和天使,在想颜料持久的秘密,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术的避难所。这便是你与我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恒,我的洛丽塔。”——而库布里克对之进行的黑色幽默式的现代手法处理,使其在对原著主题的把握上失之偏颇。
1997版《洛丽塔》电影虽然亦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凝重优美的黑色哥特风格的叙事手法也许更接近于原著晦暗的主题内核。
新版《洛丽塔》的导演是拍电视广告出身的美国导演艾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 ,熟悉美国电影的影迷对艾德里安•莱恩的风格应该不会陌生,《爱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其特点是情欲意味很浓,深层思考不足,总是长久地纠缠于中上层资产阶级意乱情迷的男女两性关系。所以当年他放出口风来要重拍纳博科夫名著《洛丽塔》的时候,很多评论当即回应“将十分糟糕”。
但莱恩不为所动,只不过拍竣之后做了重新剪辑,以符合美国严厉的反儿童色情法(就是这项法律把“铁皮鼓”一片告上法庭)。尽管如此,该片还是在国内院线遇到红灯,虽然导演名头很亮,且片子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没有美国发行商愿意摸这块烫山芋,因为乱伦题材在美国社会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应该说新版《洛丽塔》有着诸多看点,扮演亨伯特教授的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的演技自不待言。扮演洛丽塔的15岁少女多米妮科•斯万(Dominique Swain),更是从25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时的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她出场时沐浴着阳光和洒水器喷射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读明星画报的玲珑身段可谓惊艳。后来她还曾在吴宇森的《变脸》中扮演约翰•屈伏塔的女儿——那是另一个“洛丽塔”式形象。
新版的摄影极为出色,用光和服装都异常考究。出自大师之手的电影配乐同样值得称道——那优美且凄迷的音乐,狠狠地渲染了影片中挥之不散的阴郁情绪。
新版的全片预算高达五千六百万美元——对于一部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艺术电影来说,这无疑令人瞠目结舌,也足见莱恩重塑经典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还有《洛丽塔》有趣的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典故源于宋代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和苏轼之间的一次文人调侃:
张先在80岁那年却娶了一位18岁的女子为妾,一次酒宴上,作为好友的苏轼做了一首诗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显然这其中“梨花”和“海棠”被用来暗指“白发”与“红颜”,即老夫少妻。后来这也就成了“老牛吃嫩草”的一种委婉雅致的说法。
《洛丽塔》的片名,在翻译时被译成了“一树梨花压海棠”,从内容上来说,倒也还算贴切,而一个“压”字颇引人浮想联翩,想入非非,既香艳暧昧又风流尽显。应该算是一个翻得很有趣味的译名吧。
•千真万确,在现代社会,‘色情’这个词,意味着平庸,营利主义,以及故事表述手法的种种规定,这样的小说必须具有时常变化的色情场面,色情场面之间的段落必须减少到仅仅把故事的意思缝合起来,读者大概会跳过这些东西不看,但是,缺了这些东西他们又觉得被骗了。更要紧的是,书中的色情场面必须越来越令人兴奋,新的变化,新的组合,新的性活动,参与者的数目也要稳步增加。——《洛丽塔》小说作者 纳博科夫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英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洛丽塔》小说开篇之语
•《洛丽塔》比中国古代禁书《肉蒲团》要高出许多,无论是文字还是内涵。——东郭先生与狼共舞
•我常常有意在性爱场面的拍摄中加入幽默的成分,这使我有机会令观众在欣赏影片时能够发出会心的一笑。因为在美国,观众在面对电影中的难堪场面时总是显得很不自然。——本片导演艾德里安•莱恩
•说实话,大师库布理克62年版的电影《洛丽塔》太老实,太阴沉,并伴随着不合时宜的黑色幽默,令人失望。而令行家们又一次大跌眼镜的是97年艾德里安•莱恩版的《洛丽塔》,本对其不抱希望的人们惊叹于这部电影的水准,那是一种气质上的准确。这位美式“粗俗少女”的口香糖、牙套、跟着老唱片爵士乐跳大腿舞,都是小说里似有似无的,但是必须如此,才能用视觉艺术把这个形象展现得如此迷人精彩!
而初见洛丽塔,阳光里浇草地的水龙头下,翘着脚,读着明星杂志的,湿漉漉的性感少女——这是原著小说里没有这个奇妙画面……
5 ) 每个孤枕难眠的夜晚我总会想起你
梦见你的夜晚总是让我燃烧沸腾,心潮不定,我的小洛丽塔。
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
--------题记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个至死难忘的定格,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解的蛊毒。
从他在后院见到她的那一刻起,他便从此坠入他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在发育的少女趴在草地上,心不在焉地翻看着书本,喷灌绿地的水珠不停淋在她身上,打湿贴身的裙子。她顽皮地勾起脚尖,一边看书一边玩弄洒落的水珠。尔后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中抬起脸,冲他无邪地勾人一笑。
他便看进去了。此后的数年间,她堕落妖媚,抛离世俗,直至枯萎凋谢,他依然一意孤行地爱她,便是中了这媚入骨髓的蛊。
他见过她这一眼,便足够支撑他日后的所有绝望。
他哪知道那时候的她,身子骨柔弱,眼神里尽是不安与叛逆,可体内已经布满了妖精必备的邪恶。在他日后想起的话语中,“她仿佛并不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女,而是一个随时索命的小冤鬼。”她也许并没有看穿过他的念欲,她只知道她的天性就是勾引与诱惑,用自己鲜活水嫩、充满生命力的肉体俘虏这个她尚在好奇的世界。
电影从未出现一个情色镜头,却跟随着他的眼睛一遍遍打量在少女玲珑起伏的曲线上,也许是在他的眼里看来,她的至上蛊惑力不在她躺在床上的滚烫呻吟,不在她衣裳穿脱,而是青春得几乎要洋溢出胸膛的火焰般跳动的生命力,是她在唇齿间甜甜作响的糖果,是她离经叛道的不守规矩的成长。
他们在一起不是没有有过快乐时光。
是她去夏令营之前转身飞扑跳上他怀里,双腿紧紧环绕在他腰间,给了他绵长意外的吻。
是她从营里出来,狼狈天真地拖着行李箱,抬眼欢快地叫“爸爸”。
是她跟着他的老爷车一起闯在公路上,她在后座拼命恶作剧。
是她趁着他洗澡时候按下按钮,让他在浴室里被烫得气急败坏。
甚至是她对他萌生离意之时,手掌揉捏在他的大腿内侧,勾起天真妖媚眼神一点点往里摩挲,说“每周给我两块钱吧”。
他怎能不妥协,她是他的小妖女,她是他的索命小鬼。从那年他见到她的那一刻起,他便铁了心蒙上双眼,任她带他往悬崖峭壁走,不粉身碎骨无休止。
可是任他拱手河山任她欢,她也厌倦了。她的天生使命是征服,一生不停地寻找更有魅力的老男人征服。她瞒着他向别人示好,她瞒着他展示勾引,直到事情败露。他哭着扑上她的肉体“求求你告诉我是谁,求求你,求求你”,她只是不住呻吟,脸蛋写满享受与引诱,红唇与舌尖交缠,然后又格格地笑起来。
那一刻,她的残忍已然将他瓦解。
镜头虚幻,时间一晃,数年过去。他在落魄无心的年月间追寻字迹找遍天涯都找不到他的洛丽塔,他的迷人妖童。最后却是一封残破的信无情地撕破他的幻象。
“亲爱的爸爸,我怀孕了,我们没有钱。你可以寄三四百给我们么,少点也可以”
我已看不清楚他是否笑着哭了,他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写满了爱得至深的苍凉与无力。
最终他穿戴得体敲开她家的门,当年的迷人妖精如今像个吹涨鼓起的气球,苍白的脸上写满日常琐事堆积的抱怨,架起的粉红厚框眼镜笨拙地隐藏她的双眼。
他多么想哭啊,他把所有积蓄叠好放进信封,看她雀跃地想要伸手感谢。他推开她,颤颤巍巍跌落在破旧沙发上,“不要碰我,不要碰我,你再碰我我会死的我会死的”。他那么卑微那么低下让她跟他走,她还是依旧残忍拒绝。
他回到车上,泪眼中看到的还是当年的小女孩,一袭蓝衣,含着糖果手抱柱子百无聊赖。
令人疯狂绝望的事实是,那么多年来他依然比不上那个仅仅与她一面之缘的男人。
------“他是唯一让我着迷的男人”
------“那么我呢”
于是他疯狂地枪杀了他,一枪不够,再补一枪,再补一枪。血花中绽放的除了他的死亡,还有他的。
他的车上泪流满面吻上她沾满血的发卡,我的洛丽塔,我用我整个生命燃烧着爱你,你怎么可以宁可不幸福都推开我。
6 ) 本片纠正了我对《Lolita》的误解
大概是初中的时候,看过主万的译本。那时候只知道是个老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还挺不好意思跟同学们说在看这本书。那个译本真心难读,看了几章放弃了。
很早之前就知道了这部电影,但是因为“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翻译,让我联想到八十老汉和十八少女的“鸳鸯被里成双夜”,十分恶心,一直不愿意去看。直到我偶然看到了电影剧照,这配色,这质感,太美了,终于下定决心一看。
本文只基于电影内容,先不谈原著。
H.H.和Lolita是乱伦吗?
毫无疑问,当然是。
H.H.是恋童癖吗?
毫无疑问,当然是。
然而,这本书还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就如原著中Foreword所说,有些人对H.H.报以了同情。而我,也是同情他的。(当然,我也同情Lolita)
很多人提到Lolita时,会举出种种恋童癖恶劣影响的例子,以及房思琪,卓别林等等,然而他们的故事,常常伴随着抛弃,滥交,甚至暴力,就算是放在一个成年女孩身上,一样会觉得施暴者可恨。但Lolita的故事不一样,H.H.对她的关心,娇纵,崇拜,疯狂,专一,赋予了这个故事浪漫的特质。
H.H.和Lo的关系一步步接近,实际上是阴差阳错。Lo的母亲不是他故意杀死的,和Lo第一次上床也不是他的计划。而他错在,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而是在欲念中越陷越深。
H.H.的确也利用了Lolita的年少不经事,一步一步的控制了她。可是,平心而论,我们并没有看到H.H.对Lo压倒式的控制,而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Lo依旧涨了零花钱,依旧去剧团排练了。
H.H.对Lo的伤害是巨大的,但他同时也伤害了自己。H.H.是一个沉迷于某种特殊癖好的“边缘人”,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挣扎,而这悲剧,也是他早已意识到的宿命。
我对于H.H.的同情,是一种对“边缘人”的同情。
本片并没有想把恋童癖描写的多唯美,反倒是充满了无奈与痛苦。会不会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呢?我不知道,Nabokov(原著作者)压根儿没去考虑,剧中也没有给出答案。本片与其说是三观不正,不如说是就没有三观。
本片贡献了Dominique Swain的荧幕最美镜头,镜头在她身上缓缓滑动,简直太美太美了。糖果般鲜艳的配色,Swain角度恰好的特写,看得出导演花了很多心思去拍出原著中“小妖女”的感觉。
这不是一个猥琐大叔诱奸小女孩的故事。这是一出讲述内心挣扎的故事。
无论原著还是本片,都不是以追求性感官刺激为目的。抱着看小黄片心态去看的人,得失望了,连裸露镜头都是极少的(我看的未删减版)。
我对本片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想给4.5分。
男主演员年龄偏大。如这篇《How Old is Humbert Humbert》所写,原著中男主应该是36/37岁,而男主演员那时已经是快50了。36是什么样子呢?和现在(2019年初)的胡歌,彭于晏差不多大(当然,白种人会显老一些),冯绍峰都40了。H.H.是个出生于上层社会的法国人,还是个文学教授,剧中男主角真的不够有气质。(Lolita原著中出场应该是12/13岁,但是Swain出演时是15岁,考虑到开头至结尾也过了两三年了,所以还差不多,而且选个这样的小演员多难啊,Swain片中的气质还是很符合的)。
淡化了本片故事都是H.H.的呈堂证供的一面之词的事实。虽然片头和片尾都有画外音提示了他是在接受审判,但是删去了原书中Lo偷偷哭泣的描写。
中文片名取的不好。直接照英文名翻成“洛丽塔”多好。“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所作的诗是戏谑的口吻,而张先风流成性,子女众多,对待他迎娶十八岁小妾这件事,也是得意洋洋的,和Lolita的故事有本质区别。暂且不论典故出处,因为任何一个“老牛吃嫩草”的故事的确都可以说是“一树梨花压海棠”。但这片名,就是强调了老少恋(姑且认为是恋),还强调了他们有性行为。没有get到Lolita故事的精神内核。商业俗气。
PS. 推荐去看Lolita的英文原著,翻译后的作品,丧失了原文的感觉,书中的隐喻,也只能用英语才能看懂。Nabokov之才华横溢,在下叹服。
和库布里克版(1962年)相比,不止多了彩色。杰瑞米·艾恩斯细腻、大胆的表演,令人物矛盾的内心变得可信;多米尼克·斯万脸上有种美国式早熟少女的蠢相,却意外使她的性感显得可亲。前半部活泼生动,后半部深情悲怆,难得一部如此“伤风败俗”的电影,会如此的动人。
我责备你的病态,但我无法责备你的爱。洛,是洛利用了亨伯特,但洛没错。十二岁女孩和三十二岁男人差距的二十年完全不等同于二十二岁女孩和四十二岁男人差距的二十年。二十二岁女孩,你会伤害她的性。但十二岁,你还会伤害她的人格。很遗憾让某些人的色情心理落空了这完全就是近乎哲学般的纯美。
Jeremy Irons 演的老男人是如此深情和如此让人心疼。于是他的不道德和自私也都可以原谅了。
相比黑白老版本,我好爱这版!“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天真无邪与放纵情欲的较量,最终毫无悬念的闯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爱本不是错,相遇也不是错,怪就怪那个本就残缺的心灵恰好碰到了一个荒诞的美丽。
比我好的男人有很多,但比我爱你的没有几个。
洛丽塔真的是,生命之光,欲念之火啊!这样“宁愿看她一眼就死去”的疯狂的爱情啊,比《魂断威尼斯》还要令人唏嘘。“就算她现在衰老、庸俗,我不在乎,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杰瑞米艾恩斯的独白听得我要哭啦,神演技...
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爱另一个人。你很惊讶他给了你四千块么。你永远不知道他究竟有多爱你。
"他是唯一让我着迷的男人" "那我呢"
他说你不要碰我,否则我会死掉。看完我只记住了这句台词,但它们准确击中了我神出鬼没的泪点。
与其说中年男人秘密的恋童癖威胁着少女,还不如说是年轻性感的尤物蹂躏着他疲惫脆弱的灵魂。Jeremy Irons是让人沉溺的演员。
一句话概括:年少无知的小女孩儿出于对性的好奇勾引大叔,不知踏入被圈禁的未来。恋童癖大叔心愿达成后无奈痛失“爱女”。电影把大叔塑造成了一个深情痛苦的为爱疯狂的男人,忍受小萝莉的种种任性和背叛,让人感到这段爱情是多么美好多么纯洁,甚至忽视了大叔的恋童癖毁了洛丽塔一生的事实。看原著就明白,大叔对洛丽塔的操控有多么令人窒息,手段和思想又有多么令人鄙夷... 是真爱吗?不是吧。我看到的只是一段悲惨而又互相折磨的畸恋。
无法理解那些把她分类为情色片的思想。这片太美了,好喜欢,差点就奔泪了。怎么可以这么好看!!!!!!!!!!!!!!!!!
为什么我看的气不打一出来?
女孩的成长,注定需要爱与尊重。任何爱与尊重的不同步,都会导致爱的错位。你要的是占有,我要的是自由,那又如何相爱。你把爱寄予性,我把爱寄往旅行,可终究两人之间还是缺了点什么。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看完后心里堵得慌,不想再看第二次。少女是自私又愚蠢的一类人,而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又恰恰是处在她们人生中最迷人的阶段,让男人欲罢不能。从一开始的有点恶心,到最后的心酸,Humbert这个老男人凄苦的痴情让一切什么道德什么伦理都从我脑袋中逐渐消失了。
传闻张先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苏东坡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于是老牛吃嫩草便有了如此文艺的代名词,当然更潮的叫法是”loli控“
因为刚刚读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抱歉不能很好地进入这个故事。我看到了一个没有长大、只关心自己的男人,看到了被爱所命名唯独没有爱的占有、畸恋、情结。汉博教授没有让洛丽塔说话。罪恶,被表达为一种美,我终于读懂房思琪的困惑修辞沦为巧言令色,老男人编造出一段很美的故事并沉溺其中。这是罪恶的
这个可怜的男人。。你爱她,她不爱你,有什么用。说白了这还是一个风烛残年老男人以爱为名绑架生机勃勃少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