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虽然有点没头脑,还不至于不高兴
西伯利亚,自然是有故事的,光是这个地名。
想想西伯利亚理发师这部电影,还不说电影里一下子就想起帝俄时代就开始的流放,到了苏联时期更是流放政治犯的苦寒之地,在此遇见奇人异事本是正常。
本金斯利说,苏联时期我们在黑暗中活着,现在我们在光明中死去,过去的平均寿命是65,现在是58,因为现在我58岁了,所以很清楚。
里面有情节是差劲了点,故意跟观众过不去,譬如老公没赶上火车也不交代是不是西班牙小伙子下的手,故意吓唬人。美国女下狠手,露出小太妹本色,突然兴起,杀死西班牙小伙子,这情节,的确太突兀了,但也勉强通过,人在极度恐惧下什么都可能做出来,而西伯利亚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是在暗示苏俄的恐怖吗?太意识形态了嘛!就是这一点倾向,还是让人不舒服。
到了故事结尾,那美国警察说,我妈妈说过,do not be talking to strangers.呵呵,记得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火车怪客嘛,原来是向悬疑片大师的练习之作啊,那就不要太苛刻了吧。
2 ) 尝试复古,却显生涩
本片又称成为《新东方列车谋杀案》。谋杀或许有些牵强,但东方列车却是名至实归。故事就发生在北京至莫斯科的西伯利亚铁路线上。不过经验表明,英美导演(特别是英国人)在执导一部以俄罗斯为背景的现代惊悚影片时,常常会变得非常情绪化和立场鲜明。所以当在本片结尾处看到与《东方的承诺》极其相似的血腥暴力镜头时,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老实说,这种民族情绪和政治元素的介入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此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内容上,本片可以看做是希区柯克式的火车惊悚电影的集合体。里面有《火车怪客》式的神秘的陌生人,有《贵妇失踪》式的某人的消失又回归,有《三十九级台阶》式的逃避警察。当然,还有《西北偏北》式的浪漫而危险的性吸引。写实主义和电影表现尺度开放,使得本片导演无需再去制造火车进入隧道式的性隐喻,而是更为直接利用火车的与他人分享幽闭空间的特点去表现这一主题。陌生人卡洛斯的艺术家的俊朗外形、浪漫气质以及极具挑逗性的目光与乔伊的矜持木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马上吸引了女主人公杰茜。而夜里辗转反侧时无意发现卡洛斯与女友在对面的上铺欢好,则进一步激发了女人内心深处的原始欲望。这些都为她最终接受一个陌生男人的邀约去游历东正教堂埋下了伏笔。
与希式电影中的类型角色有所不同的是,本片中的女主人公并不是一个“错误的人”,因为她的确实施了犯罪。可观众又始终对其产生移情。这一方面是因为女主人公自身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影片持续不断地引导观众往“恶”的方向去对卡洛斯的神秘背景进行揣测。发展到最高潮就是,乔伊在与卡洛斯在火车站单独会面后的“失踪”。不过对于这场戏本人有些困惑。照理它是导演有意制造的借以强化观众对于女主人公处境的担心的悬疑效果。但是为什么要编排为杰茜离开旅馆之前就知道了他丈夫并没有死而是只是误车呢?这样做不等于把东正教堂一段的紧张度大大降低了吗?因为观众知道卡洛斯并不是那么“坏”。但无论如何,导演布莱德·安德森还是多少抓住了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一处精髓。即“无辜的人一定要被警察和坏蛋同时去追”。这不仅使故事更生动,也使逻辑也更为合理——无法借助警方的保护,同时也耻于向丈夫吐露实情。所以只能靠自己!
不过安德森仅仅是在大方向把握的还算不错,很多细节处理上的功力依然与前辈大师相去甚远。首先,虽然本片号称火车惊悚电影,高潮段落却并未发生在火车之上而是人迹罕至的荒凉破败的教堂。那一堆玩具娃娃的偷梁换柱也是发生在旅馆之内(其中男人在女人浴室洗澡的情节是否也是向《西北偏北》致敬?虽然门是开着的,衣服是脱了的)。更主要的是,即使对于真正“火车惊悚时刻”,导演也并没有充分利用其幽闭空间和陌生人等等火车特征去制造戏剧冲突。《三十九级台阶》中,男主人公汉纳在火车通道的警方两面围堵之下仓皇闯入了他人包厢并强吻了第一次出场的女主人公。观众期待这一突发的浪漫可能成为汉纳的护身符,可女人却出人意料地选择站在警察的一边。而本片中的女主人公被本金斯利严厉盘问后也仓皇逃走,并且也一度面临两头被警察围堵。可正当大家满怀期待地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她却令人失望地走进了自己的包厢。
而另一些脱离环境而存在的紧张时刻营造也同样不够精彩。女人的数码相机记录了卡洛斯最后的行踪,而本金斯利的查验翻看一度使当事人和观众的情绪都非常紧张。但遗憾的是,导演之后即没有设计出女人危机之下的急中生智(类似于《西北偏北》中桑希尔突发奇想乱叫价引来警察脱险),也没有其他新奇枝节的横生插入。金斯利就是那么简单地,莫名其妙地把相机还了回去!紧张倒是得到了释放,但观众却没得到满足。而且在这一段落中,女人脑海里的闪回镜头也纯属画蛇添足。导演太过低估了观众们的记忆力与联系推断能力。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虎头蛇尾。虽然有灵机一动打死同伙语言障碍所造成的元凶脱逃等个别亮点,但被脱鞋拘押后两人片刻间就成功逃出并再上列车确实比较扯淡。特别是从未开火车的人发动了引擎,简直让人难以容忍。
演员表演相对比较出色。其中女主人公的扮演者艾米莉·莫迪默有着欧美女演员少有的温柔婉约的气质,很符合片中的角色要求。而让天生杀人狂伍迪·哈里森去扮演一个被追杀的善良平和甚至有些愚钝的丈夫一角,则是这部英国电影所能提供的仅有的一点黑色幽默。
BTW:应该不到“推荐”,三星半。
3 ) 《横越西伯利亚》:功亏一匮
剧情片的言之有物是《横越西伯利亚》这样的电影作品成功之必须。因为,这样的电影所承载的诉求极多,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每一样特征都是引人注目的。按照欧洲电影的传统,抹去好莱坞式的形式主义,摒弃黑白分明的唯美爱恨,以原欲与现实的冲突作为叙事首要是相当聪明的选择。
西伯利亚的名号和实实在在的西伯利亚之旅,为影片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魅力。驴友和爱好者们仅仅依靠片中货真价实的旅行风貌就被吸引。而以标准的欧美人视角呈现的新俄罗斯风貌又沾着世界政治的神秘性和国家政治间的历史成见。关于前苏联大地的壮美和新俄罗斯缺乏安全性的隔阂理解更成就了本片先入为主的吸引力。
在搭建悬疑惊悚的俗套上,《横穿西伯利亚》所承载的内里功底绝不是一般娱乐电影所执行的感官刺激之水准。在最初的框架上,陌生人话题是首要抛出的绣球,直面现代人之间的沟通危机。所有观众都会了解,男女主人公他乡异地遇见的可亲有趣的人是肯定有问题的,这不是编剧能力不好,而是贯穿时代的社会问题,那种熟悉却充满危机的陌生人情结。
影片展开叙事的间隙总在若有若离的诉说人文,乘客身上的刀疤和窗外茫茫雪原搭配的就是西伯利亚所诉说的文化。这些细节相当讨巧,不仅呈现的人文世界和自然景观真实可靠,而且高度渲染了欧美旅客在昔日苏联境内必然的身心忧虑忐忑不安,无形中营造心理恐慌的基础,一步一步推动情节走向抖落包袱的环节。
《横穿西伯利亚》一直不是那种打打杀杀感官刺激的电影。随着情节的推进,主角内心的复杂原欲呼之欲出,这算是推动影片成功的重要保障。这种源自深心的自我欲望随着压力和刺激的出现为影片带入了足够的深度。艾米莉莫迪莫的演出相当出色,将妻子若即若离的自我矛盾,以及遭遇突发事件前后的身心变化演绎得相当出众。
茫茫雪原配上弱不禁风却智商超高、意志坚定的女性,实为本片的大亮点。这个有血有肉,独立自主却同样充满七情六欲的成熟女性极为现实。在导演的烘托下,人性的弱点也打造得分外分明。几乎所有的角色行为都不曾修饰,天然的展现在人物行为中。有时候,观众甚至可能探寻到角色的深处,感受同样的惊恐和紧张。
密闭空间中发生谋杀,这样的电影必须关键处的情节反转。其实,影片又名《新东方快车谋杀案》,过于牵强。本片是如假包换的剧情片,当情节张力发展到一定地步,高潮部分的逆转是影片是否成功的巨大关键。雪地中的冲突,女人疯狂的自卫举动将之前营造的危机感、悬疑感有效终止。可以说,角色死于非命的安排还是具备冲击力的。
在女人失魂落魄的回到车上找到老公之前,电影一直堪称精彩。这是个关乎此类电影是否功成的转折点,关键在于对之后的剧情如何编撰和处理。多数电影都在这里栽了跟头,美其名曰是不能自圆其说,实际上的确是乏力于故事性的提升,智慧枯竭了。也许,之前的叙事已经投入过大的精力和想象力,难免最终演变成强说愁。
《横穿西伯利亚》几乎延续了此类电影的重要弊端。导演在高潮段落后直线杀入了好莱坞式的惊险俗套中。如波洛侦探一样的人物伴随着职业杀们出现,与小鸡一般虚弱的主角上演追杀大戏。况且,各种段落中都充斥了政治偏见影射的强大黑暗内幕,一如既往的丑化了心目中曾经的假想敌。
这样的处理无可厚非,因为电影势必要充满足够的娱乐性,没了枪火和撞车也许会没了大部分观众。然而,随着好莱坞动作戏的开打,前番积累的良好人文印象和心理临摹都付之东去。影片的体征突然变成了在混乱无序的野蛮异地“文明人”的合理脱身,从而借机提出了一种合家欢后自恋一样的地缘成就感。
一个即动了私念又以超常手段控制的女性,一路陌生且被定性为野蛮的旅途,貌似侦探出没在东方快车上,从北京到西伯利亚的地域范畴,导演曾经用心了N多分钟,却无法掩饰最终强说愁的窘迫。《横穿西伯利亚》实质上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不同者的人文气息中,难以掩饰的存在着凌驾于对方的心理诉求,从而将一部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二的电影蜕变成为心理上猎奇心态。
4 ) 前面太罗嗦
前面三分之一太罗嗦啦怎么看怎么没必要!后面紧凑了一点还好,也捏了把汗的,结局那个妹子刨出来钱的情节安排草鸡喜欢。新东方列车谋杀案这个名字太太太太太误导人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个类型的!而且完全没法和那个比!!而且赶脚毛纸被微妙地黑了一把……那个变节的探长(?)还可以再坏一点。中间杰西木板子抽打西班牙男那里还觉得她有点反应太大了,看到后来就“幸好幸好”的赶脚。还有不知道为啥截图没法评论,西班牙男是《睁开你的双眼》里面的,完全没认出来,脸盲症又加重了
5 )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号称《新东方列车谋杀案》却和推理剧沾不上边。又打着惊悚悬疑片的旗号,看完后也没有太多这感觉。说不清这片子到底属于哪种类型。很多种类型都有涉及,又没有最突出的。
一开始比较平静,甚至是沉闷。可能是我不太喜欢荒无人烟的环境,再加上天寒地冻的,而且整部片子色调偏暗偏冷的原因。上火车了,以为紧张精彩的情节就要展开了,可还是很平缓的进行着。主人公同陌生人结识,吃饭、聊天。后来女主角的丈夫失踪了。我还以为他死了,推理侦破的剧情要展开了。谁知他只是错过上火车。于是下车,等人,汇合,又回到火车上。也真相信Ben Kingsley演的是个好人。总认为还会有故事发生,认为那西班牙人没死,会回来找女主报仇,引出片子的高潮部分。因为一直猜想西斑牙毒贩是引起悬念的重要角色。直到Ben Kingsley露出坏人本色,才断定他的确是个小角色,没出现多久就被女主角打死就是他的结局。其实后面可以说算得上精彩,女主角几次试图扔掉毒品,又都没成功;她和丈夫被坏人代到陌生地方,逼她说出西班牙人到底在哪,命悬一线时;以为他们可以开火车逃掉;后来被军队救了一命。后半段明显气氛紧张,节奏加快,悬念增多,心也总算有被提着的时候。虽然那悬念铺设的还不够还不深,最终似乎也只是提醒我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但也算吸引住了我。
虽然不知到底怎样将它归类,甚至还觉得里面有些喜剧戏谑的效果和成分。不过还是推荐它,应该值得一看吧。
P.S:片中出现了一些中国的场景,不过很不符合现在中国的实际。把中国表现的落后,贫穷,仿佛还是前苏联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不知是导演编剧不了解现代的中国,还是只是作为片中的一个插曲,制造喜剧效果?
6 ) 失控的旅程
美俄版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典型的公路片,故事发生在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发生在纯白的西伯利亚的冰雪里……旅途往往是生命的象征,冒险、激情、刺激、厌倦、阴谋、犯罪、绝望……是生命的插曲还是归途?
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句话:生活往往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控制。
虽然影片有着美俄之间的政治隐喻,虽然还不够彻底不够狠,但总是喜欢这样的调调,充满不可知的惊悚和死里逃生的忐忑……
小细节的精致耐不住大格局的平庸。不深不浅的贩毒线,似乎也并非导演真正的着力点。但它无疑又占去了电影大部分的视觉时间。女主角自身的黑暗面以及看起来普遍的婚姻问题,俨然才是导演想要通过那一系列的死亡与谎言所探究的。可是空间与深度都不够用,只是浅浅一瞥,于是喧宾夺主的说法便站不住脚了。这更像是一次个人表达与商业考量间的蹩脚妥协,结果哪边都不靠。西伯利亚的白雪风光与俄罗斯的异国情调(粗鲁野蛮、沟通混乱)显示出一种怀旧式的东方主义。
牙缝哥演的不错,风格复古,开篇不错,可惜bug太多,虎头蛇尾,配角或太亮或过暗淡,更显得剧情生涩。
Transsiberian.LIMITED.DVDRip.XviD-SAPHiRE
Eduardo Noriega很帅
按理说故事应该是很不错的,随着剧情的展开,会有不断的惊奇出现在观众眼前。可是这么好的故事我为什么就没办法给4星推荐呢,我也很奇怪,总感觉不够味,只是感觉像看了《故事会》里的一篇传奇故事一样而已,不够高潮,或许是美国片看多了吧。真希望本片能让好莱坞改拍下,或许那样就更能对我胃口了。
一个女人因为不知深渊有多深而变得异常勇猛,那么那个爱他的男人就有足够的勇气陪她一起在悬崖边吹风。(本`金斯利的老探长形象真是精练锐气)
帅哥硬上反挂掉,警察黑帮交易,杀人后的心理描述不错,洗
With lies, you may go ahead in the world, but you may never go back.
brad anderson的新片,越来越靠近大制片长模式:(
有几个惊悚悬疑的桥段做的十分到位,至少对得起这部片的卖点
愚蠢的美国人,妖化的东方人,被糟蹋的西班牙帅哥,组成了这部不三不四的惊悚片,更别提恶心到死的女主角,估计我这辈子看到她都要心里阴影了
挺好的片 为什么北京一入镜好像就没范呢 看完电影对这条火车线很感兴趣 一查价格 草5000多 太坑爹!
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玩的挺转的,很多细节拍的挺好的,但结尾稍弱,如果能把两对couple在身份上的相似和置换同惊险剧情编织地再紧密些就好了,这个导演似乎也迷恋于能抓住观众的细节而不太注意故事逻辑。。。横穿西伯利亚的火车一直是我的梦呀,谢谢电影打消了此梦~
其实这部影片真的不错,没有人们说的那么烂...故事很棒的...当然,所谓的“剧情简介”,呃,文案的工作不到位吧...另外,在结尾的中方人员名单中,赫然见到了“周黎明”这个名字...
first part is preally good. For this one I don't like the "Deus ex machina" climax. and I hope more of a twist in the end.
Brad刻意宣泄他在机械师里的压抑,也就决定了这部片子和机械师的优劣与差距,重口味犯罪人性往往拍得好也有限。
三星半,喜欢影片的影调风格,有波兰斯基的味道,只是剧情略显平淡。
这片子大量火车和雪景的场面,都是我的喜好。剧情有硬伤,好在Brad Anderson的节奏把握得不错。他也拍过机械师这样的惊悚片,以后要关注一下
Don't you be talking to strangers.记住了,看完这部电影你就知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重要性!
不是正统美国血统的08片,男主角傻逼到不行,女主角丑到不行,男配角悲催到不行,女配角酱油到不行,整个片子慢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