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给五分我很矛盾,我还想给它零分,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的就好像是在演给我看,就好像是写我的生活,我的心境,看完很不是滋味。这部电影还有个名字叫《布拉德的中年危机》,没错,就是大家口中中年危机的那个中年危机。虽然说中年危机题材的电影好莱坞拍了一部又一部,好的坏的扯的,但像这部这么真实贴近生活的,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唯一一部。在前一段国庆假期时间小gigi推荐给我的时候,他担心我不去看,所以反复说了好几遍:超级好看。我也是有天晚上无意中想着那就点开看看吧,没想到出其意外的好看,不是以往电影那种好看,而是直戳内心的感觉,里面好多细节让我看完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早年的同学都事业有成,而自己却依然碌碌无为;谁谁谁的老婆本身就是女强人,和她老公互相竞争,又在竞争中进步;那个从小和你竞争的人,现在成为了大牛逼货;那个谁甚至都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他老婆家很有钱,甚至他第一桶金的客户都是岳父大人介绍的…等等等等。再看主角,咬牙想着坐回头等舱,却因为是打折机票而无法升舱。这一段真的是太他妈的真实了,好多事我们想去做却因为没钱而受阻,最后一咬牙心伴随着“反正一辈子就做一次”的决心去做,这不是穷人思维,这就是穷,仅此而已
出门坐高铁二等座,飞机经济舱,连锁快捷酒店。至于那些头等舱,五星酒店,米其林餐厅,或许只在电影里体会,亦或是“一咬牙”,对,就是咬牙硬上的感觉。但殊不知这些可能是有些人的家常便饭而已,尤其是当你知道“有些人”是你小时候的玩伴的时候,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岁的时候,这种挫败感,四面八方,向你袭来…
电影里年近五十的男主被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数落得一无是处;自认为曾经是相互竞争关系的同学,结果压根没把你当做竞争对手;同学的婚礼请的都是成功人士所以你没被通知到场;老师的葬礼请事业有成的同学去做演讲,而作为上学时候最被老师喜欢的你,却因为碌碌无为的现在,被拒之门外。那个圈子的大门,没为你打开,并且以后应该也不会打开了。
这电影给了我很多触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三十岁,就变得矫情又脆弱。《无双》里周润发有句台词是: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观众,一百万人里只有一个能当主角。《布拉德的中年危机》这部电影,好就好在结尾,结尾什么都没改变,男主并没有有如神助般的裂变成功,影片也没讲他儿子到底去没去哈佛,或者最后去了男主当年的母校,平平淡淡,真真切切。这真切,就像一把刀,并不是一到扎进我心,而是一刀刀的反复划着我的皮肤,那些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以下记于2023.4.28)
1. 没有任何好处的银卡会员 倒是很应景了.
2. 我猜这张银卡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3. 啊终点是波士顿.
4. 这片子着实太过适合想申请波士顿学校的我了.
5. 我也想去哈佛啊! 门外的书店我兴许也打卡过.
6. 写给明天醒来毫无记忆的自己: 除了酒精 激励我自己前行的还有更多不是吗.
7. 男主与大学朋友再餐厅 糟糕而未曾料想的发展.
标题是男主儿子说的,应该能很好的解决男主的问题。
布拉德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平静、平淡、平凡。但是他眼里却不止有这些,他把注意力把放在了自己的几个优秀的同学生活上,痛苦由此产生了,进而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新的价值观—有钱有权有名才叫真正的活着。
真实的人生中跟布拉德何其相似,谁生活中还没几个从小一起撒尿和泥的小伙伴成人后飞黄腾达的呢?飞黄腾达的过程有多少先天因素和未知因素,谁也掌控不了。把注意力一直放在他们身上,将进入得不到不甘心的死循环中。还不如跟自己的过往去进行比较,也需某天不经意的抬头会发现,豁然开朗。
管弦乐队的那位长笛姑娘说得对,你生活的够好了!
一个中年男人可以有多讨厌—电影《布拉德的中年危机》
前几天,同学群里有人转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引起了一群马上就要步入“中年危机”的大叔们的感慨。我当时并没有看过这个电影,凭着文章里的信息,断章取义发表了一通感慨。大意就是说这个男人“太作”,不知道珍惜感恩。
今天从头到尾看完这部电影,发现他的问题真不是“作”。他的问题比“作”大多了。简直可以列一个“最让人讨厌的人”的清单了。
- 惦记着丈人丈母娘去世后的遗产,让老婆现在就去和大舅子争财产去。
- 成天想着当年的同学现在多么成功的事,并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并陷入低沉的情绪。
- 当年为了“理想”而投身的职业,后来发现没有如自己所愿带来社会地位和尊重。因此对别人和自己的职业不满。
- 对“发达了”的老朋友们聚会不叫上自己而耿耿于怀。
- 对自己社交圈里愿意跟自己交往的人心存不屑。
- 羡慕能给老公带来资源和事业心的老婆。觉得老婆耽误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因为她没有企图心、乐天知命。
- 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很少体会到抚养孩子的过程带来的快乐。
- 体会到抚养孩子带来的成就感的时候,是意识到孩子可以给自己带来荣誉的时候。
- 为了自己的虚荣,对孩子投入过分的关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 当孩子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只顾讲自己的一些大道理。
-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发怒并指责孩子。深思一层会发现,情绪失控更多的原因是发现自己的虚荣可能变成一场空。
- 错过了面试时间希望得到通融。求人帮忙的时候觉得别人帮他是理所当然的。不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 鼓起勇气承认自己对朋友的嫉妒,觉得自己敞开心扉就是对别人的认可和恩情,对方并不接受,转而心怀怨恨。
- 预定餐厅没有得到好位置。对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看不顺眼,自己愤愤然,然而却也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 并不真正关心“朋友”。朋友成功,自己嫉妒;朋友倒霉,可以让嫉妒稍微缓和。
- 满腹抱怨,平时不敢说也没人可说。遇到天真善良愿意倾听的人,把对方当成情绪垃圾桶,说个没完。
- 求朋友办事请吃饭,菜还没点就跑路了。发生了自己不愿面对的情景,就一走了之。完全不考虑自己留下的摊子如何收场。
- 对有恩于自己的教授,多年来没有任何哪怕很小的实际行动,比如打个电话,寄张明信片。只是打算顺路拜访,就给自己制造出是一个“感恩的人”的幻觉。还因为发现自己“失宠”而心生失落。
- 不重视衣着,不讲究场合,不管什么出席什么场面都是一套灰蒙蒙的衣服。方便、舒服、省事、耐脏就好。
嗯…这个清单列着列着,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这些难道只是在说布拉德这个主人公吗?人近中年,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估计都可以在这个清单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实在不愿承认,但这个清单的名字确实可以改成“我可以多讨厌”。
电影中有两个我特别喜欢的人物。一个是儿子的学姐,一个印度裔的哈佛政治系学生、长笛手。她真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美丽、聪明、善良、正直。在以我无法理解的耐心听完布拉德的长篇抱怨后,她一语直指问题的关键,“你太幸运了”。我本来还以为她会说些像我之前评论的那种“有这么好的老婆孩子工作”之类的。可是我错了,她说的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你还以为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你转的。你是个多么幸运的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姑娘是涉事未深的天真。但真正天真的是这个47岁的中年男人啊。是有多幸运,才可以让他活过47年后,还没有被生活教会世界上有命和运这回事,还认为自己的努力和愿望都不应该被辜负,还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可以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咂摸心灵伤口…是有多天真,才会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啊。
这个姑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对周围的世界投入关怀。她的善意不仅会给她自己力量,也会让她周围的人更幸福,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这样一个20岁姑娘拥有的品质,是任何一个中年男人、任何一个中年人、任何年纪的一个人,都不应该放弃的。我们平庸生活的解药,不是金钱、地位,甚至不仅是妻贤子孝、身体健康。而是每个人自己内心的这种力量。没有这种力量,即使拥有得再多,也治不了“作”的病根。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布拉德的儿子。他曾经怨恨父亲在校园给他丢脸,但想通了每个人都是只在乎自己,没人会记得,最在乎自己的人就是父亲。同样,最在乎父亲的人是他这个儿子,因此布拉德只要在乎儿子的看法就好了。
他的看法是,“我爱你”。这是电影的最后一句话。看得我直想哭。
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相信。即使“令人讨厌的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我永远还有机会。
人生艰难,少年时的烦恼到了中年同样无法解决,只是变得更加无孔不入和绝望。年龄是少年人们自信的面容,到了中年无法戴上只会面对更加真实的生活。47岁的男主活得像是20岁的少女一样多愁善感任由情绪淹没。相反地儿子却一直凭着面瘫脸展现了少年人少见的沉稳。可能人生就是这样会对人的存在互补的。你的缺点会以优点的形式在聪明的子女身上延续下去。
男主的细腻演技一度让我尴尬地想要躲开,顺带一提这是与天才瑞普利同样的体验。当两位女同学与儿子聚会时,中年男人眼底的想象和欲望让人不寒而栗。别人的看法男主毫不在意地照单全收记在心里,对于无法控制的逃开,可以掌控的部分坚决地驳斥。控制与逃避果然不分家。
人只在意自己的生活,儿子面瘫着表情却记得了这一点。老同学们的流言蜚语,男主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亲自看不轻信,反而对十足帮助了自己的同学却表现得像个混蛋。
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无论怎么度过每一天都会减少未来的可能性。今天做的事情大概率还会持久地做下去。人认真选择走上的路一定在十年后还在脚下,每天醒来不光要想想几天还要想想一个月,一年。做事前想的远一点,失败的预案多设想一下,不要高估自己的内心意志,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看到一个短评说结局男主就突然接受了,但是困惑和迷茫没有出口。这正是生活的真相吧。人生就是无期徒刑,出口除了死亡没有第二种可能,重点是如何选择自己的死法。人活着的力度是不同的。看到一些人平凡的人努力生活的痕迹就会让我感到羞愧与厌恶。死亡前的无聊会让人死亡,学习,读书,更多的体验。祝愿我们都能死前活的更好。
87/100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但它不是中年危机。电影展现了在互联时代可能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一种焦虑状态,社媒轻易得使人受困于周围人优于自己的表现,进而引发了低自尊的评价。仅从主角脑补所表达的心理状态这点我甚至可以给出满分。知道他人生活中的不如意有时候是缓解焦虑最大的良药。
你还有iphone7plus肾机好么 就不要这么多意见了
对于一个步入中年的少年来说,片中的人物细节和独白让人看得全身起鸡皮疙瘩。十几年前Mike White写出了激励人心激励人心的摇滚学校,十几年后梦想变成了治愈的现实与自我与世界的和解。这个世界太美好了,hang in there!
真的太感同身受了,看着昔日穿一条裤子的好朋友渐渐各有各的不同,每个人的现状是他人饭桌上的谈资,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何必羡慕别人
很真实的中年危机啊,回头想想brad的生活未尝不完美,导演和他的同性恋父亲一起参加过极速前进,是个非常善良懦弱的人,比赛中就非常喜欢他,怪不得能拍出这样温柔动人的父子电影。
同情没到中年已经危机的我。走心的旁白啊。
听本·斯蒂勒自我检讨了100分钟,越看越觉得这个角色可怜、招人烦。一个活到47岁还没把自己活明白的人,整天就知道在脑子里幻想,也只配拥有他现在的status。
一个有着一帮牛逼同学过得很一般很中产爱胡思乱想爱比较的老爹,这种人物不讨喜,但生活中处处可见,导演要说的也很简单,很多时候你想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没人会记得你在学校门口被老爸训了一顿
我还没有步入三字头的人生,就已经被这种焦虑淹没了。剧本写得真好啊。
总是感觉别人的人生更幸福,总是欲求不满,看不到自己拥有的,也不知道珍惜。 总是担心被人瞧不起,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人有那么多闲心去操你的这份闲心。而更多人变得虚伪,看到别人不幸而窃喜。小爱是占有,大爱是分享。
中国的教育一直让人往前看,不是说不对,而是有时候要学会往后看。是的,我们班有好多人都混的比我好,全中国有好几亿人混的比我好。同样的,我们班更多人混的还没我好,全中国比好几亿还多几亿的人混的没我好。生活真是非常的无趣啊。但活着真好,因为能看电影。
为什么一个中年人的自我平息看起来有些矫情?因为你还没到必须要和自己的理想和解的年纪。
今天看了两部片子,都是对“理想主义者”的暴击,前面一个《罗曼先生,你好 》直接判了男主死刑,而且还是死在枪下。这个《你好,不拉德》,直接把作NGO的男主跟他那些在政界、商业风光无限的大学同学进行了直接对比。做慈善,也像比尔盖茨那样赚了钱,再把钱撒出去,比手心向上要好。人生啊!
希望我快 50 的时候能比 Brad 更放得下.
我突然陷到了某种情绪里面:一直以来,我自己在脑子里想了太多,自我吹捧,自我打击。此刻我坐在那里静静听着,感受着我自己的内在生命。那音乐真的很美,女孩也真的很美,我可以一直这样爱着她们而不去占有她们,就如同我可以一直爱着这个世界而不去占有它一样。
有人追求权贵,有人向往自由,你年近大衍仍不知非、不知命,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可又有几人活得明白呢?他们看着年轻的我们,就像看着多年前的自己。时光如白驹过隙,滚滚红尘数十载,没人能叫你放弃雄心壮志,也没人要你必须知足常乐,一场求学之旅换来一点通透。人生苦短,只希望你能够玩得开心。
多么希望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能够看到这部诚意满满地讲中年危机的电影,也许就不用经历接下来两个月再也不想回忆的时光了...在第N次经历中年危机之后看到这片真是非常感激,治愈我们的都是音乐。
此片还可以叫《白日梦想家2 之婚后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好坏全在一念之间,世界果然是主观的。。。
坐在两个亚裔女孩面前,看她们畅谈理想,往事历历。他得承认自己有多羡慕,那种一心征服世界,不必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时光,他在塔夫茨也经历过。那些注定错过的人生和无法去爱的女孩,似乎比错过的旧人葬礼和婚礼更值得伤感。此刻微风拂过窗帘,刚听过的交响和儿子的告白回荡脑中,今夜总算不会失眠了。
4.5星,本斯蒂勒蜕变为喜剧大师的里程碑之作,关于中年危机的最出色作品。虽然依旧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