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过这部电影的你还在做键盘侠吗
我现在一死,人们定认为我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蔡楚生的同事劝他将新女性揭露记者行业黑暗内幕时说“历史会记住的”,是啊,历史是记住了,然而记住了又怎样?现在的记者和那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网络的发展,可以更加轻易的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这些网民所看到的,真的是真相吗?还是只是记者和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从古至今大众对两性的桃色新闻总是趋之若鹜,津津乐道,若是像陈赫文章那种啐一口唾沫也没什么,然而一些根本毫无根据全凭卓伟那条狗再三胡编乱造加上一些所谓圈内人士正义爆料遍似乎白的也生生成了黑的,广大网友也在各处义愤填膺仿佛亲眼看到了人家苟且,然而一年多连个疑似的照片都没有,却每每被送到风口浪尖。有些谣言每天在耳边传上百遍就成了实事,什么无风不起浪真是笑话!现在的风也要看是什么风!想靠传谣毁掉别人的邪风也可以掀起黑浪!愿我们每个人都心存善念,少论人非,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成为被人操纵的浪!
2 ) 哎 只能说是遇上的时机不对
电影,不免感伤。我觉得她和蔡楚生导演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果蔡楚生早点遇到阮玲玉,和阮玲玉一起去香港的话,他们就会幸福一生,不会发生阮玲玉自杀的悲剧。她下定决心的时候,精心打扮着自己,她开心的和每个导演敬酒并送上感激的吻,尤以对蔡楚生吻的时间最长,她解释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害羞的导演,其实那是她给他最后的告别。
反常的一幕幕,都是走向绝路的前奏。最后的那段舞步是她人生中最后的最后一次跳舞。当蔡楚生第二天在她的床前失声痛哭时,只能感叹遇上是时机不对,蔡楚生有着自己的顾虑,害怕的东西太多,没有跟着自己的心走。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破坏别人的家庭是违反道德的,但看到这个结局我又是难过的,只愿下一次能够早点遇见,人生 不再有遗憾吧。
3 ) 其实何止阮玲玉
1、阮玲玉
一定意义上说,阮玲玉是受了“新女性”中韦明的启发而死的;她选择与所饰人物相同的命运,即在一定意义上是死于戏本身的,这更使她更成为演员中的传奇。
上海的记者因“新女性”中对其的讥讽而不满,进而把矛头转向尚在人世的阿阮,终于更证明对其刻画的确凿,再度令一个艺人在“人言可畏”的叹息声中结束生命,是多么的黑色幽默。
2、张曼玉
她与她饰演的人物,何止分享了一个玉字。
影片中最为微妙的一场,是阿阮因饰演韦明而在“新女性”的最后一场结束后蒙在被子里泣不成声;然后镜头由彩色切到黑白,是“Cut”过两次后最真实的世界,然后导演说:“家辉,你掀开床单看一下Maggie。”
韦明在哭自己,阮玲玉在借演韦明哭自己,张曼玉又是在哭谁呢?我宁愿相信她是在哭阿阮。
“神女”中的一场,是半个世纪的时光重叠。张曼玉对那一片段的重现,是比阮玲玉当年的表演更困难也更为出神入化的一幕——动作神态几乎分毫不差。这一段,不勤奋的人演不了,不聪明的人演不了,既勤奋又聪明的还是不见得就能演好。要我说来,非张曼玉不可。
张曼玉说,阮玲玉是“骚在骨子里”的。从这一点上说,她们就是不同的人,就如同当问起如果遇到相同的境况会不会自杀,她说我不会让你们(设计的人)得意我要看起来很快乐哪怕是装的。
如果叫起真儿来,我倒觉得更像阮玲玉的是刘嘉玲;她们都深知作为女艺人的资本也同样有只属于女人的弱点;Maggie藏在骨子里的不是骚,是带小男孩儿气质的真正的性感(我个人认为这一形容不矛盾);她不是阮玲玉,但只有这样的她,而不是刘嘉玲,能把阮玲玉演到让人惊叹,演到复活。
这同样不矛盾。
3、哥哥
不知为何,我想到哥哥。到这个春天,他离开我们6年了。6年前,他的死讯并为激起我心中太大的波澜因为我既未经历也未开始怀念他的时代。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即是,当后来我每看一部他的电影,便要慨叹他的表演一次,然后唏嘘一次;听歌是也是同样——这积攒下来的长痛,恐怕要痛过老粉丝们的短痛了。
尽管他未留下字句怨恨“人言可畏”,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他的选择与他拍“阿飞正传”和“霸王别姬”有着不可分割的干系,与他是艺人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干系。他总是太过入戏,他总是太过入戏!那些他所扮演过的角色,已经烙入了他的灵魂,让他无法全身而退。他演一部戏,就变成更不一样的自己,终于,他的人生也倒像极了一部戏。
就像阿阮。
说到这儿,我反倒开始担心如果未来哪一天有人兴起要拍“张国荣”,这个世上会不会有一个如演阮玲玉的Maggie一样,能演出真人魂魄的好演员。或许我们应该等等,因为我总觉得,每个时代气质相近的伟大演员,只会有一个。
4 ) 有关叙事的叙事
算是一部传记电影吧,只是说不清是属于阮玲玉的,还是属于张曼玉的,是属于女性的,还是属于电影的。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阮玲玉的一生,从成名之路一线讲来,许多曲折,到服药身死,再到阳光里的灵堂一群生者的唏嘘。然而,韵味悠长的,就如那位大师所说,“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讲述的方式”。
影片的叙述分为几个层面:阮玲玉生平资料;相关人物访谈;扮演阮玲玉的演员张曼玉的片场纪实;创作人员关于阮玲玉的讨论。这一切,构成了交互错综的叙事角度。不同于经典写实主义电影隐藏的叙事者,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单一叙事视角的努力,影片凸显了不同角度的多个叙事者。资料影片拍摄者眼中的阮玲玉,事件亲历者眼中的阮玲玉,关锦鹏眼中的阮玲玉,曼玉眼中的阮玲玉,交错呈现,编织出一个多重话语网络,制造出一种“话语互涉”的效果。读者跟随不同的讲述者,进入阮玲玉的故事的一个维度,当你似乎已经进入一种叙事时,导演又适时地把你拉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有是另一种话语。这种叙事方式,使人联想到《公民凯恩》。如果说,《公民凯恩》是一个“美国性格神话”的话,在《阮玲玉》中关锦鹏和张曼玉就为我们吟出了一首“中国女性性格散文诗”。
与此相应的,影片在镜头语言上把长镜头和蒙太奇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通过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的蒙太奇切换,影片的线索在历史的不同叙事中跳跃,使得整个叙事风格既丰缛绵密又简洁明快。
而长镜头似乎是专为曼玉设计的。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 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了!这一场戏中戏,关锦鹏通过这一段长镜头的应用,使不同的时空水乳交融,观者不知是在电影的时空中穿梭还是在两个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还是在看曼玉的故事,抑或是电影的故事,抑或是背后关锦鹏的故事。而曼玉的表演,更如关锦鹏所说“是不可重复的”。这个长镜头是属于张曼玉的,也只能属于张曼玉。她不仅仅是“用脸进行表演”的电影艺术家,没有面部的表情,没有肢体的大幅度动作,她在被单下的微微颤抖,就构成了最精彩的表演。
值得重视的还有影片对声音语言的运用。粤语和吴语的对白,造出了一种奇妙的“海派”韵味。而反复萦绕的主题曲《葬心》,仿佛一条线,细细地,却仿佛宿命般地缠绕住整部电影的灵魂。
总之,《阮玲玉》在艺术上通过细腻的叙事方式和镜头、声音语言的运用,使一部电影成为具有多重韵味的共同体,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导演和电影艺术共同的里程碑。
5 ) 沧海月明,暖玉生烟
近代电影史上,有一位女子,她算不得一个神话。她貌不及蝴蝶,歌不似周璇,入行短短数年,影片大多散失。她只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烟波红尘中沉浮而过的一位丽人,来去不过廿数载,身前浮华盛名,身后凄楚寥落,既无权势,亦无子女,一生没有什么大作为,哪怕死,也因死在一桩三角之爱的桃色新闻上,显得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但是这个女人,却每每不甘寂寞,被人一再提起,拖上台来依旧上演着那嬉笑怒骂的辛酸故事,不知何时是个完结。
啊呀,伊就是阮玲玉。
遥想那个晚春的午后,白玉兰花静静绽放在枝头,十六岁的阮玉英迈着怯怯的步子走近明星电影公司的大门口,想在卜万苍的《挂名夫妻》里扮演一个角色。她心头忐忑,面颊绯红,见了生人便乖顺的垂下眼帘。
此时的她不知是否料到,踏入这个门槛,将是踏入十年的风霜浩荡,十年的芳华暗涌。十六岁的阮玲玉,微微蹙着眉,她看不清。
卜万苍惊喜地看着这位蛾眉轻蹙,楚楚动人的姑娘, “你们看,她有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悲剧演员。”
从此,阮玉英就成为了一名演员。 是年改名阮玲玉。
阮玲玉为人勤勉,知时守礼。为了锤炼演技,她几乎每接到一部戏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专心揣摩角色的心理、语言、动作和眼神,时而嬉笑,时而哭泣,极为投入。她待人接物极有涵养,对人也和蔼可亲,对卜万苍在艺术上极为敬重,始终事以师礼。后来,当她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时,依然不改本色,联华公司主动提出给她加薪,被她拒绝了,因为她敬重卜导演,觉得如果薪水高于卜导演便会心中有愧。
阮玲玉不仅在角色塑造上不断要求进步,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她成为明星后主动要求在一些进步电影中担任角色,参演了《小玩意》,《三个摩登女性》等一系列带有革命性质的禁播影片。她演出的人物大多身世悲惨,经历坎坷,屡遭磨难而奋斗不息,虽然最终都是以自杀、出家、入狱、惨死为结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阮玲玉也是这样一位温婉纯洁的女性,外表柔弱而不轻慢,内心刚强但不暴烈。她崇尚温煦和谐的处世方式,尽量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恪守本分,但求能够遇到值得托付终身的良人,一生便臻圆满。
但是命运偏偏不遂人意。她十六岁结识了母亲帮佣的少东家张达民,倾心相许而与之结合,可是婚姻生活却并不快乐(部分人说是同居,未正式结婚)。1933 年,阮玲玉与张达民分开,后与茶商唐季珊同居,不久又发现被唐季珊玩弄了。她曾对朋友说:“张达民把我当作摇钱树,唐季珊把我当作专利品,他们都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最后,阮玲玉不愿为她与张唐二人的同居官司上庭而沦为众人笑柄,于1935年3月8日留“人言可畏”遗书服安眠药自尽,时年25岁。遗作为《新女性》。
这就是阮玲玉的短暂一生。
与其说阮玲玉死在“人言可畏”四字上,倒不如说,她死在对爱情的失望和人生的绝望中。诚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十年代的影星名媛,即使思想开放作风大胆,也还远非能将外界对其私生活的诟病抛诸脑后我行我素。温良软弱的阮玲玉,在《新女性》引起的轩然大波中遭此攻干,无依无靠,势单力薄,就更无怪她走上这条路了。
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阮玲玉的劫数来自于小报记者的疯狂追踪与侮辱,而记者的过激行为在于左翼导演蔡楚生的一部《新女性》——你说我们逼良为娼,戕害人命,我们就还真要按电影里演一回试试看!看你们以后这些拍电影的谁还自觉了不起敢得罪记者!——那么事发之时蔡楚生在哪里?为什么只把阮玲玉一个弱女子推在风口浪尖?难道蔡楚生实在足赤完人难有瑕疵,苍蝇才去抱了有缝的蛋?
口口声声“女性解放”的蔡楚生们,不怀好意的小报记者们都知道,一样的新闻,不同的标准,女明星私生活的猛料才能卖的万人空巷。于是早已与张大民离异的阮玲玉,又无可奈何的挂上了“通奸”的罪名。张达民乐得揣上小报记者们备妥的起诉书上法院走一趟,把个风光排场的明星拉下马,自己又捞油水又出名,不要太适宜嚄!张达民的侮辱,唐季珊的冷淡,蔡楚生的逃避。阮玲玉四顾茫茫,身后孑然。不相识的人,要她死;相识的人,也要她死。施恩的忘恩,结义的负义,有情的背情。人人恨不能逃得快一些,只有那些流氓无赖缠上来,缠上来````阮玲玉梦已碎,心已死,又何苦上那三尺判台,多受几番凌辱?所谓“人言可畏”,世道人心俱丧,谎话一一揭穿,此时对阮来说,可畏的也只有人言,固然无他了。
阮玲玉气质娟媚,神态姣然,美艳盖世。自从电影一开始出现伊的音容笑貌,我的视线就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离开。张曼玉勉力为之,体态婀娜,极尽彼时丽人柔婉风韵之能事,亦及不上阮玲玉举手投足哪怕分毫。阮低眉顺眼,小心翼翼,她的心放得很低很低,低到泥土里,又从尘埃里开出若水美莲。眼波流转,双泪若垂,楚楚之态动人肺腑。仔细看一看她就会发现她的无助,像失怙的幼鸟在风中颤抖着羽毛。她是时时需要人保护爱怜,否则只能通过自我毁灭来求得解脱的人啊!
但是曼玉显然不是,无论头颈玩出多么美丽的弧线,她在心里都是骄傲的高昂着头的,对周围人事亦是淡淡不以为意。
在心里思忖了半晌究竟是谁来扮演阮玲玉更为合适。最后,不等不承认,她是无可替代,不能重复的。她是那个新旧碰撞,中西冲突的时代造就的传奇,因而我们只能膜拜,无法回忆。关锦鹏的电影中规中矩,当作纪录片来看尚可,真想塑造什么。恐怕就不是那么得宜了。电影中难得的经典同时又是败笔就是阮玲玉临死前的那段独舞,曼妙而奢靡,阮玲玉去意已决,故做轻快的向这个世界告别。但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离去,怎会带来一种愉悦的解脱呢?但这部电影,说实话,也找不出第二个场景,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了。
6 ) 人言与女星之死
阮玲玉(1910-1935)自杀时25岁,正值芳华。正统的观点说她是被社会逼迫而死,鲁迅也为她写了一篇《论人言可畏》。是的,社会舆论给予一个锋芒毕露的女人的压力是庞大的,但存活在这般纷扰的闲言碎语中,阮玲玉选择了自杀,偶到宁可认为是她用付出生命的代价做出的最后抵抗。
讲起当年的女影星,电影皇后蝴蝶,王人美,陈燕燕,白杨,阮玲玉,周璇,有的长寿如陈燕燕,白杨,有的过早离世,如阮玲玉、周璇,相比之下,确是早死了的更易留名吧……从这个角度讲阮玲玉的死是一种对社会的抗争也并不牵强吧,毕竟她的死震荡了当时的影坛,并一直持续震撼着偶们这些现代人的心。
关锦鹏问张曼玉,如果你是阮玲玉你会自杀吗?张曼玉说,谣言的可怕是不分时代的。不过我连让他们觉得我不开心的机会都不会给,更不用说为他们自杀。
《阮玲玉》拍摄于1992年,彼时张曼玉只是有点小名,当关锦鹏告诉她阮玲玉最初拍摄的都是些歌舞电影中的性格受限角色时,张曼玉说,那岂不是同我很像?不过,谈起相像偶倒想起另一个人——周璇。
周璇(1920-1957)小了阮玲玉十岁,她初拍电影(《美人恩》1935)正是阮玲玉香魂俱陨的时候。说阮玲玉演歌舞戏,大概是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鸳鸯蝴蝶派到武侠片到古装片等一系列类型片,但阮玲玉16岁即考入明星电影公司,明星的这路戏还是比较少的,不过拍红的几部也都没有阮玲玉,主角都是蝴蝶。但周璇确是真正从歌舞剧社入行的,偶一直怀疑她究竟是个怎样的能人,十五岁始拍电影,但此前已经是个歌舞剧界的明星了,甚至也是唱片界的金嗓子了。一比较两个早熟的女星,说到起步的艰难,说到谁更“戏子”,那倒是周璇了。
阮玲玉与周璇都有个悲惨的家庭,一个自幼丧父,一个被人收养,但却又幸运地都拥有一个支持她们的母亲,支持她们上学,考影校考剧社。
在那个年代,如果女人不互相扶持,男人是不会支持你站起来的。阮玲玉在遗书中说,我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张达民,唐季姗)的争夺品。在周璇去世(她是精神抑郁而死)的前一个月当记者再度询问她的恋情时,她说了一句古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蔡楚生拍的《新女性》正是一部揭露流言之罪的电影。拍摄的起因是当时的女演员艾霞因被舆论攻击而自杀,蔡楚生想用阮玲玉来演绎这样一个故事,抨击时下不道德的传媒业。却不想上映后不但影片遭禁,被逼剪掉关键镜头,而且阮玲玉也因此深陷媒体轮番的毒舌之斥。大肆丑化她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恋情,指责她自身就是一个不道德的妇女。可以说阮玲玉的自杀,《新女性》是一个楔子,而本意并非如此的蔡楚生再遇女星的自杀,不知是何等的滋味。
在蔡楚生的另一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由于过于真实的展现了进步人士的堕落过程,在文革期间被批判,片中的两位女演员,上官云珠和舒绣文都被先后逼迫而死。上官云珠还出演了另一部被批判的优秀影片《早春日月》,她饰演的角色文嫂被巷子中的流言击倒,投井自杀,而上官云珠却是在文革审讯小组的红色斗争恶言中万念俱灰,跳楼自杀。
在旧时代,阮玲玉的死是受了男权社会的玩弄,到了新时代,上官云珠的死却是政治社会的牺牲品。那么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在张曼玉说的人言可畏不分时代的当下社会,偶们看看什么样的人因此寻短。想了很久,只想到张国荣,和生不如死的阿娇。对比之下,竟有些想笑。如果说张国荣因为同性恋的弱势群体不能被人接受的话,尚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阿娇因为当年很傻很天真被打入冷宫就有些意思了。
关锦鹏说三角恋甚至多角恋实在是很平常的事,但因为她是明星,那就是丑闻了。而现在的尺度是无数角恋都不能构成多新鲜的八卦了,不过还是那些寻常事,同性恋与口交,却又形成升级版的人言攻击事件了。当然,这一方面证明现代人的八卦水准提高了档次,但更直接的体现人,尤其是名人,在这个社会的立足不过是建立在一张又一张薄薄的嘴唇上罢。
“女人站起来,不代表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啊。”
阮服毒自杀前,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季珊,你爱不爱我?” 我忘记你是张曼玉。
拍得很上海,真难得,长恨歌跟它比基本不是人
张曼玉是在演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现在看来,演员讨论的片段放在末尾或许更好,而葬礼那几段的剪辑也给人混乱可笑的感觉。
阿关视角误不误导另说,Maggie始终做作了一点...阿梅来演会不会更好?
竟然是第三遍重看了,依旧四星半。多重嵌套结构出入时空,虚实结合,人戏难分,古今一样的十分唏嘘;众人围坐香消玉殒的剪辑,毫无突兀,泪意充盈。临终一句”你爱不爱我“,她不无留恋地忘了一眼客厅然后关灯,像是回望整个短暂而悲苦的人生,片场几段难以自制的失声痛哭让人揪心。银幕上千姿百态的她,终究柔顺且企望爱的安全感,死又何惜死又何惧,不过是人言可畏,接连念了几遍是对冷酷世界的最终告别。未过多纠缠八卦细节,新旧作品对比,空间感的延伸,镜头考究,光线细腻。最喜欢的几场都和蔡楚生有关:1、拍集体照时他回头微微一笑;2、邀她拍戏的楼梯上,她犹疑着来回上下来几次;3、他俩关于“蹲”的谈话。在她极为有限的生命欢乐中,这段微妙的感情可能是最接近光明的存在,但又有何用,这也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曼玉已经人戏不分了。。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半纪录片的拍摄,戏中戏,张曼玉把阮玲玉诠释得很淋漓。阮玲玉在演各种女子,张曼玉在演阮玲玉,而我们这些银幕前的人,又在演谁的人生呢?不过都是一台戏。。。。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关锦鹏代表作,张曼玉获柏林影后。1.三线交叉剪辑:原片拷贝片段+黑白影人访谈+彩色传记演绎;2.暗调高反差打光,怀旧音乐,旗袍和布景,精致还原旧上海的氤氲氛围;3.曼玉外貌虽离阿阮远矣,神韵却至为相似,第二代导演的选角和表演出彩;4.戏中戏及模仿经典段落和老照片;5.传奇已逝,空余嗟叹。(9.5/10)【2021.6.12.SIFF上海影城4K修复重温】酒席上的亲吻、致谢与随后舞会上的狂欢与肆意起舞至为感人,将其与阮玲玉葬礼上各个导演的悼念告白交叉剪辑,更添叹惋之情。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几次在片场拍完哭戏继续陷入痛哭之中,既是念及自己命运触景生情,又有入戏太深之因,关锦鹏便用间离手法时而让观众出戏——在事先揭露出的片场葬礼表演上,还再加上最后“曼玉透气了”的戏谑段落,够大胆。集体哼唱[大路歌]太耳虫了。曼玉独自在楼梯或门窗边的镜头不少。
张曼玉啊,就如高楼处的一个回眸,妩媚风流而美不胜收。
"要想你救我 除非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何必回溯那么久远,你的风情比起阮玲玉,不遑多让。
故事片和纪录片穿插的很不一样的传记片,导演故意不想让观众那么“入戏”吧,看完感觉很像跟着一群演员进了一间很大很逼真的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珍贵的默片资料。张曼玉真的还是有点肉好看啊!另外大家是不是都没看到尔康的cameo,哈哈哈!
「她把人生活的太认真了」……才25岁,是的,再老一点,也许会渐渐明白,人生是不需要那么认真的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采访、原片与表演穿插,分不清是阮玲玉抑或张曼玉。阵容相当强大,可谓星光璀璨,张曼玉亦凭此拿下柏林影后。Maggie真直爽,那句“骚到骨子里”让人印象深刻。当她伏在唐季珊床头问:你爱不爱我?是十足的绝望,也让我对人言可畏四字重新认知。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贪点儿依赖,只贪点儿爱,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阿阮总是笑得如花朵绽放,总是独自一人徘徊。只是让秦汉来演唐,让人无论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特别是她的神韵让我怀疑张曼玉是不是阮玲玉转世的。
张曼玉演出别样的美丽与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了,每当她饮到半醉,她总要问别人,我是不是个好人。”
阮玲玉最中意那种无语问苍天的表情、穿的很密实却骚在骨子里、坐在桌子上抽烟姿态是在反抗,只是力量太薄弱,只能从眼神中看出来。唐季珊年老时在台湾的路边卖香烟、张达民36岁在香港死于肺炎、蔡楚生,新女性。费穆,香雪海,尼姑,原影片失传。张曼玉自有一分笃定从容,阮玲玉则楚楚天真得多。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