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
戏码是老套的,唯叙事里透着清新和文艺,原本以为爱着一个人,遇上另一个人帮助寻找那个人,结果爱上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有着很有趣的职业,帮人寻找失去的人和物。然后在全心全意的寻找中,试图建立起他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最感动的是公司里一个残障女孩,她妈妈数年如一日的背她上班、下班、送饭,嘴上却常常说些不着调的抱怨甚至谩骂的话,市井普通人对生活和子女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深深触动了患有血癌的少女琳。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多年来我BBS的账号昵称一直写着:北方,北方,你高过我的渴望。还有萧红,她在感情生活皆困顿的抗战时期,饱含深情地写下细细碎碎的怀念故乡的文字,《呼兰河传》,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2 ) 好几年了,还是很感动。。。
难得看到一种叫做希望的形式,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很多年我是这样在幻像中寻找一种生活的答案。
有关文字,有关音乐,有关近来让我深释的影像。
我发现意外是需要很多条件上稽核的,我必须要有坦然平和的心境,绝对相信事实预测的答案,还要把希望值精减为零,才不会让刻意追求完美的自己感觉是在这一时间里消毫了生命(有时间蛮可以听听音乐或是好好睡上一觉),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我当时在看到它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心里环境的。
《天涯海角》给了我这一个意外的的惊喜,它让我的心灵在一次打开电视的偶然进行一次平静中隐痛着的撼动。
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必须去面对死亡的时候我是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是像《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中深田恭子那样痛苦的之极的哭诉、迎得同情,然后选择面对坚强;还是像陆幼青那样写部名声赫作的著作安静的离去;又或者极端的像大门乐队的吉米梅里森那样简单的不去让世人了解即结束生命的全部历程。但我绝对想不到,还可以以旅行的方式,去远方,寻找、看望,可能最终依然没有找到要寻找的,但却在其间更深刻拥有一种去面对的坦然,美好的,终不需要一个答案但绝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有时候我用大量的时间去看所有评论者笔下优秀的文字和影片,但最后依然让我生涩的觉得在我的视角领悟力下不可洞晰其绝绝的深渊。可能一直寻找的反而是简单、直接、情感触动更鲜明的东西。故事中主人公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是命运的安排让她可以在坚持的寻找中遇见这些可爱而真实的人们,更是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得以了解了生活在她周围的家人对她的关爱。这完全在画面与音乐中心灵的读白和碰撞,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挥洒的淋漓尽致。我很喜欢张爱嘉和岩井俊二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更擅于运用影像画面、读白、情节、情感这些方面的结合。让人难以忘怀那一目目心碎的瞬间,我想这应该就是电影表达的一种极致。
如果电视剧是长篇小说,那么电影则是诗,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下很大的功夫去完成这样的一个使命。最开始的时候我是通过最直接的演员来看决定要不要看一部电影的,以前一直以为金城武是要在日本摄影人的超特写下才够完美的体现他特有的个性,但在《天涯海角》中没有特写,(好像在国内和港产的影片中摄影师都不大爱用特写的手法,很有可能是技艺不够纯熟的原因)在帮助他人的寻找中探寻自我,我在想其实评价一个人的优秀与否不单是现在人们看的学实阅历,最重要的是心地,是追求,是对于人生的看待的方式,比较来讲我还是重视后者。帅气的金城武仍然把一个小人物对人生的探究表现得很真切。王敏德好男人亲善的外形和特有的安全感加上片中另人神往的生长背景--神秘的天涯海角、苏格兰的风土人情、世代的海员生活,是全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慧琳的长像在我看来一直是一种厚重的美,几分夸张,气质上的沉稳是她独有的魅力。有关死亡可以没有一滴眼泪,在这段即将结束的人生旅程中却又偏偏多了许多让人充满遐想的自然风情。苏格兰风笛、海上代表春天到来的暖流风袭、家的定义与回归、情感的交融与思念,死亡在这里升华为一种永恒。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选择一种死亡前的生活,我想我要去旅行,如果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愿意同行的人的话,我就一个人,最后死在路途中。这让我想起了三毛的那些作品中的情形,“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那个时候我可能不是在浪漫,是在想念,是在回忆,因为只有在路上我才能真正的学会珍惜......
后记:总是要在这后面写上一些我要补充的话,主要是因为我太要求完美,我不忍心去破坏我一口气串下来的思考。
最近让我感动的电影不多,我是喜欢细细品的观众,好的电影我想看一遍是不能让我完全释怀的,《天涯海角》我第一遍只看到结尾部分,但已让我印像很深刻了,第二次看的时候已经开始五分钟,影片的名字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虽然在不知名前我就一直叫它这个名字,很好看,而且和在租碟的店里找来看的感觉不大一样,我认为讨巧在电视上看到说明一种缘份,冥冥中又多了几分惊喜在里面。我不在文字里面讲故事的情节是想让大家能留有几分想像的找来看看它,因为要写上情节就不如找本子来看更专业些。我强调的只是情感,是我理解下的这部电影的延续......
3 ) 03年写的
难得看到一种叫做希望的形式,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很多年我是这样在幻像中寻找一种生活的答案。
有关文字,有关音乐,有关近来让我深释的影像。
我发现意外是需要很多条件上稽核的,我必须要有坦然平和的心境,绝对相信事实预测的答案,还要把希望值精减为零,才不会让刻意追求完美的自己感觉是在这一时间里消毫了生命(有时间蛮可以听听音乐或是好好睡上一觉),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我当时在看到它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心里环境的。
《天涯海角》给了我这一个意外的的惊喜,它让我的心灵在一次打开电视的偶然进行一次平静中隐痛着的撼动。
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必须去面对死亡的时候我是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是像《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中深田恭子那样痛苦的之极的哭诉、迎得同情,然后选择面对坚强;还是像陆幼青那样写部名声赫作的著作安静的离去;又或者极端的像大门乐队的吉米梅里森那样简单的不去让世人了解即结束生命的全部历程。但我绝对想不到,还可以以旅行的方式,去远方,寻找、看望,可能最终依然没有找到要寻找的,但却在其间更深刻拥有一种去面对的坦然,美好的,终不需要一个答案但绝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有时候我用大量的时间去看所有评论者笔下优秀的文字和影片,但最后依然让我生涩的觉得在我的视角领悟力下不可洞晰其绝绝的深渊。可能一直寻找的反而是简单、直接、情感触动更鲜明的东西。故事中主人公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是命运的安排让她可以在坚持的寻找中遇见这些可爱而真实的人们,更是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得以了解了生活在她周围的家人对她的关爱。这完全在画面与音乐中心灵的读白和碰撞,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挥洒的淋漓尽致。我很喜欢张爱嘉和岩井俊二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更擅于运用影像画面、读白、情节、情感这些方面的结合。让人以忘怀那一目目心碎的瞬间,我想这应该就是电影表达的一种极致。
如果电视剧是长篇小说,那么电影则是诗,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下很大的功夫去完成这样的一个使命。最开始的时候我是通过最直接的演员来看决定要不要看一部电影的,以前一直以为金城武是要在日本摄影人的超特写下才够完美的体现他特有的个性,但在《天涯海角》中没有特写,(好像在国内和港产的影片中摄影师都不大爱用特写的手法,很有可能是技艺不够纯熟的原因)在帮助他人的寻找中探寻自我,我在想其实评价一个人的优秀与否不单是现在人们看的学实阅历,最重要的是心地,是追求,是对于人生的看待的方式,比较来讲我还是重视后者。帅气的金城武仍然把一个小人物对人生的探究表现得很真切。王敏德好男人亲善的外形和特有的安全感加上片中另人神往的生长背景--
神秘的天涯海角、苏格兰的风土人情、世代的海员生活,是全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慧琳的长像在我看来一直是一种厚重的美,几分夸张,气质上的沉稳是她独有的魅力。有关死亡可以没有一滴眼泪,在这段即将结束的人生旅程中却又偏偏多了许多让人充满遐想的自然风情。苏格兰风笛、海上代表春天到来的暖流风袭、家的定义与回归、情感的交融与思念,死亡在这里升华为一种永恒。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选择一种死亡前的生活,我想我要去旅行,如果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愿意同行的人的话,我就一个人,最后死在路途中。
这让我想起了三毛的那些作品中的情形,“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那个时候我可能不是在浪漫,是在想念,是在回忆,因为只有在路上我才能真正的学会珍惜......
后记:总是要在这后面写上一些我要补充的话,主要是因为我太要求完美,我不忍心去破坏我一口气串下来的思考。
最近让我感动的电影不多,我是喜欢细细品的观众,好的电影我想看一遍是不能让我完全释怀的,《天涯海角》我第一遍只看到结尾部分,但已让我印像很深刻了,第二次看的时候已经开始五分钟,影片的名字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虽然在不知名前我就一直叫它这个名字,很好看,而且和在租碟的店里找来看的感觉不大一样,我认为讨巧在电视上看到说明一种缘份,冥冥中又多了几分惊喜在里面。我不在文字里面讲故事的情节是想让大家能留有几分想像的找来看看它,因为要写上情节就不如找本子来看更专业些。我强调的只是情感,是我理解下的这部电影的延续......
4 ) 我向往的天涯海角,就在咫尺。
为了这部电影,
去了一趟传说中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位于苏格兰的尽头,名曰“skye"
记得小学5年级就爱上了这部电影,
同时爱上了这个地方。
这部绝望的爱情故事,
不可否认,真实的天涯海角确实是一个比较荒凉的地方,
当地的交通不是太发达,
去的时候,
我转了3趟火车,两趟大巴一趟taxi才到达目的地。
到了后,发现大自然的力量真的无法解释。
那里的天气很无常。
看到了真实的天涯海角,
心里面曾经有过的愿望一一实现。
5 ) 片中曲
天涯海角这部影片是那么完美,最令人回忆的就是片中曲和女主人公死后的独白和音乐至今还在找那段原版吟唱和DVD片子!
6 ) 李志毅的97呓语
借着嘉禾出的蓝光,随便说说。
演员和角色
96年的阿武还是单眼皮,广东话带口音。阿虫整体又憨又木,编导没给太多空间去让角色释放情感。96年的陈慧琳肤白腿长,挑眉配上婴儿肥,真的太有特色了。这次扮演第一主角,面对两个男对手,感情戏略显青涩。但编导确实将感情戏做了淡化处理。王敏德无功无过,英语广东话混杂估计也是他私下的样子。张达明马浚伟方平徐濠萦何超仪打了个酱油,陈豪和陈小春更惨,本来有戏的角色后半段直接没戏了,我说编导你们是不是有点省略过头了啊。
节奏
中段红嘴鸭段落跟前段寻人脱节有点大,而且冗长,实为败笔。苏格兰的段落风光迤逦,细节确不少毛糙处:阿琳突然出院奔赴天涯海角,阿虫片尾想当然的出现,陈豪的求婚没了下文等等,难免令人狐疑。
主题和诠释
断定电影跟97有关是在太容易了。阿虫是蒙古人,阿德是苏格兰人,阿琳是香港人,还是末期绝症。起初向往苏格兰和天涯海角,中段跟阿虫暗生情愫,感触本港的人事。后段发现天涯海角也尽是人情世故,游客遍地,谋生不易。所谓何处觅蓬莱,回归故地,勇敢拥抱香港和家族,乃至安心入土后自有子孙延续。李志毅借阿琳讲出,身边的点滴皆是魔术师。一头一尾的香港街拍,一黑一白,含蓄地传达着编导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感。借着失物搜寻的点子,导演还向人们展示那可贵的探索抑或努力。呐,即便结果看似注定,但大力出奇迹这事儿,也并非绝无可能。片尾的合影戏,中西共聚,阴阳互通,着实饶有深意。
三星半吧。(还有,陈小春根本是个龙套好不!那里是什么主演!!被坑了啊!~就露了两三下脸!)
编剧太棒了。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水平可真高。滴水渗透的那种人生无奈与美好。金城武啊,太帅得总是让人忽略他的演技,替他抱不平。
居然把九七心态拍得那么唯美倒是真没想到
2008-5-10 15:05:54 8/7.8(172) 心向往蓬莱/想身处蓬莱/仰望蓬莱所在/似被浮云掩盖/想找到蓬莱/偏不見蓬莱/遍历人间世外/费尽劳力钱财/遥看天边飞鸟/原野夕阳照耀/顿觉宁静舒泰/恨怨渐似开解/方知却原来不必盼蓬莱/已是埋藏心内/蓬莱就是爱
以三角恋爱的小戏码暗喻港中英的大关系。港女在“蒙古族青年”与“苏格兰船长”之间二选一,一面是“真脏真乱”的故乡,一面是“好山好水”的异乡。寻找的答案即“何处觅蓬莱”。全片虽略显松散零碎,却呈现出97独特的影像气质:迷离忧伤。自呓、苏格兰音乐、黑白镜头、定格全家福颇耐人寻味。
电影像一曲悠扬的爱尔兰风笛,隽永、动人。有些隐喻中港英的三角关系,可动人的还是爱情。
卧槽。。。出来看个电影,老师居然点名了。。。。。
中港英三角隐喻,感伤爆棚之作。
失语的香港 p.s. 陈慧琳的造型真的仿佛是我妈在90年代的造型再现……港式smart lady
“原来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皆是魔术,每一个人都可以是魔术师。”记得那年电脑被偷窃后一度生无可恋,后来被这部电影带出低谷。很喜欢九七前港片的末日情怀,惆怅缠绵。那口虫、琳、阿德,何处觅蓬莱,苏格兰如泣如诉的风景,Skye岛,心向往之。
【嘉禾】“去找就还有希望,不找什么都没有。”“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起码我们尽了力。”为啥小武的角色总是那么萌,笑起来眯着眼睛两个酒窝儿真是……因为才看完南极探险,更觉得早期一些角色真的好贴合他本人的个性。(配乐雷颂德;摄影指导黄仲标。
陈慧琳早年也有些好片的
不知不觉被感动
小心肝哦
夕阳舞曲,浪漫悱恻。只是选角方面有点问题,陈慧琳最终从苏格兰回香港我看主要是因为金城武帅出鬼佬王敏德几条街,而这就是贯穿全片的主线:要找回失落的东西,所谓真爱,所谓家园
世界有尽头,爱没有
今天珍宝海鲜坊沉没,又把这片找出来看了一遍。逐渐觉得这是九十年代后半程最好的港片。三个地域化作三个人物交错留情又生离死别。再没有看过比它氛围更伤感的华语电影,而且它的悲伤都是用笑容承载,即使是面对永别都无法磨灭的释怀笑容。王敏德因为演了这个片终于可以说自己是个演员而不仅是型男,陈慧琳前所未有的童话般苍白脆弱,金城武更神,他在重森和本片里几乎演了同一个角色,但人物的内在实质却是截然相反。这么多电影都曾用科恩的歌,唯有天涯海角赋予了旋律最感性的画面,仅仅开场几秒黑起镜头穿出过海隧道时歌声一起就会泪眼朦胧不能自已。
风格杂乱 前半部是香港市井电视剧 后半段是苏格兰旅行风光片 最后几分钟是温情戏码 陈慧琳的演技永远是减分的 两位男主和配角们无论多么卖力都无法拯救这部手法凌乱主旨含糊的早期港产片
散文诗一般,温馨,浪漫,却又伤感。97后UFO创作组拍不出这种味道的电影了。
我怎么那么喜欢看这种调调的电影啊。我超爱这个电影的配乐。超爱这个电影的独白。超爱这个电影的故事。那种热烈的,纯粹的,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多么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