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吗? ——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徐克《黄飞鸿之凌云壮志》
文 / 杨大侠
如同武侠小说是中国人独有的小说类型,武侠电影,亦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电影类型。
在所有武侠片中,“黄飞鸿”三个字,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1991年,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凌云壮志》(以下简称《黄飞鸿》),在香港上映,票房仅排当年第八,因为当年优秀电影太多了:《逃学威龙》《跛豪》《纵横四海》等,让《黄飞鸿》很难有太大发挥空间。
然而,在第二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黄飞鸿》却力压所有高票房电影,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动作指导等四项大奖。
为什么一部票房一般的类型电影,能够在一大堆高票房的主流电影中脱颖而出?
因为它把武侠片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并重新定义了武侠片。
早在1991年之前,有关黄飞鸿的电影,就已经多如牛毛,泛滥成灾。
1946年起,关德兴一口气拍了77部黄飞鸿的电影。
1976年,刘家辉饰演了《陆阿彩与黄飞鸿》。
1978年,在袁和平的指导下,成龙在《醉拳》中,饰演黄飞鸿一角。
打小喜爱武侠小说的徐克,对这些武侠片自然不会放过。
然而,没有哪一部,让他觉得特别满意:
“早期武侠片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侠类,一种是怪侠类。所有的黄飞鸿,都没跳出这两个圈子。”
并且,除了成龙的黄飞鸿加入了搞笑成分外,其它的黄飞鸿则是一个模板倒出来的:绝不轻易动武,一出手则弑神杀佛,战无不胜,神化成分太过严重。
这种千篇一律的故事设定,让香港人对武侠片丧失了兴趣。
另一方面,徐克发现,新一代的香港年轻人对历史无感。
“他们是厌烦历史的一代人,他们并不想听也不想了解近代历史,或者他们的祖先或祖父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因此,在80年代初,徐克就动了拍黄飞鸿的念头。
“我当时看了一些黄飞鸿的历史材料,发现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文化交锋的边缘。他应该是一个受挫的角色,而非战无不胜,因为他一方面无法摆脱中国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为西方思想而动摇。我想通过一个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让香港人重拾对历史的兴趣。”
就在那段时间,他看了《少林寺》和《少林小子》,通过荧幕认识了李连杰。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关注他,他很符合少年宗师的形象。”
然而,李连杰出道后很快成为邵氏旗下艺人,而徐克隶属嘉禾公司,合作的愿望就迟迟没实现。
再反观其他功夫演员,要么都不再年轻,要么形象不符,要么都在邵氏——比如成龙,徐克始终没找到能代替李连杰的人。
既然目前没有机会,那就先放一放吧。
徐克把精力投入其它影片的拍摄中——《刀马旦》《英雄本色》等,都是他在等待李连杰的过程中,通过导演或监制身份完成的高水平作品。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停下《黄飞鸿》的剧本写作。
写着写着,他发现主题越写越大,东西越吸越多,已经不能只用中西方文化冲突来囊括了。
首先,黄飞鸿所处时期,正值清朝末期。
大清江山摇摇欲坠,谗臣、奸臣当道,但当中也有一部分有骨气有傲气的忠臣。
这当中,有个叫刘永福的人。
《清史稿》中有一段关于刘永福的记载:
“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云。”
短短数十字,就让徐克决定将这个人加入剧本中:
“一个民间英雄的诞生,必将有一个大名气的大豪杰做引,刘永福就很符合这种大豪杰。他曾在一场战争中腿部受伤,来宝芝林看病,从此跟黄飞鸿结下缘分,这也很符合历史本身。”
刘永福在黄飞鸿身上所投射的,是中国历来的爱国思想。
当时,虽然中国受到列强欺凌,但如同中国有好人,外国人中,也有好人。
徐克将这个外国好人设定为一名传教士:“要在一部短短的电影中体现西方思想,传教士无疑是最有效的。”
这名传教士,就成了左右黄飞鸿传统观念的人。
乱世之下,有人为国出力,也有人趁机发国难财。
于是,徐克又写了沙河帮:“他们是乱世中‘窝里横’的代表。”
有人捣乱,就得有人镇压。
于是,徐克写了镇压民团的官员:“他们有劣根,下手也狠,这为后期的官民对垒做了铺垫。”
有人在国内发国难财,就有人发外国人的财。
于是,徐克写了贩卖中国人的掮客:“那时候,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毒害同胞,说海的那一边,有一座金山,遍地是金子。掮客的加入,将河山破碎下的故事更为真实饱满。”
戏曲的兴盛,也是由明清开始,当时遍地是梨园。
徐克就构思了一个梨园班子,作为当时主流娱乐文化的象征,也烘托出时人面对国破山河时,仍醉心于靡靡之音的悲凉。
在这样的乱世里,还有一种角色不可缺少,那就是落拓江湖的卖艺人。
“因此我塑造了严振东,一名武林高手。在枪炮等杀伤性武器闯入中国后,这类人不仅吃不上饭,也丧失了原则和尊严。”
当然,一部成熟的电影,爱情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于是十三姨诞生了:“历史上的十三姨叫莫桂兰,是个广东本土人。我要把她塑造成一个留洋回国的人,并且是黄飞鸿的远房亲戚,以此代表现代女性的爱情主张,并能更好与东方的黄飞鸿产生矛盾冲突。”
一路写下来,徐克前前后后,在《黄飞鸿》剧本中埋了不下于十条线:
有家国大义,有中西冲突,有黑帮当道,有官民火并,有国人颓靡,有靡靡之音,有残害国民的掮客,有列强与清廷拉锯,有传教士带来的正义,有落拓江湖的悲情,有动人爱情,还有“男儿当自强”的发聩声音……
就这样一直到1990年。
那年,李连杰正在美国拍摄他在邵氏的最后一部电影。
一天,嘉禾老板跟徐克聊天,聊到李连杰:“李连杰还能否在电影界做出更大的突破?”
徐克说:“你应该找他回来,他是个很优秀的演员。”
于是,嘉禾把李连杰请回香港,徐克给他看了剧本。
在这样的剧本面前,李连杰想也不想,直接答应了,并在美国拍完电影后,跟嘉禾签约。
酝酿了近十年的《黄飞鸿》,终于开机了。
演员确定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武术指导。
徐克将首选目标确定在刘家良和刘家荣身上。
刘氏兄弟的父亲刘湛是林世荣弟子,林世荣又是黄飞鸿的徒弟,曾跟黄飞鸿学艺20多年。
作为黄飞鸿的传人,刘氏兄弟是不二人选。
两人是兄弟,但性格却很不同。
刘家荣会接纳徐克的意见,刘家良则不行。
“他出生武林世家,崇尚真刀真枪真功夫,并坚定此观念。”
而徐克呢?
徐克虽然喜欢武侠小说,但更喜欢仙侠小说,他把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
因此,他拍电影,绝对不愿意按照书本上的一招一式来,而更愿意加入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也因此,人们叫他“徐老怪”。
徐克说:“我不希望黄飞鸿是传统武师,希望他是个‘顽皮小子’,招式不一定要符合武功路数,但一招一式一定要漂亮、有观赏感,让人一看就觉得他是一代宗师。”
对此,他还给黄飞鸿构想了一个响当当的腿法,叫“佛山无影脚”。
刘家良听完,很不满意:“这样的电影放出去,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
徐克说:“我的电影拍给全世界的人看。”
电影才开始拍,武术指导就和导演分道扬镳了。
徐克并不气馁,他找了另一名武术指导——袁祥仁,也就是《功夫》片尾那个乞丐。
袁祥仁的父亲,是北派功夫高手,因此袁祥仁的功夫也可圈可点。
然而,袁祥仁的设计理念,跟不上徐克的奇思异想。
但袁祥仁为人大度,自己不行,就介绍了他的哥哥——袁和平,而自己则负责打下手、干体力活。
袁和平也是个喜欢创新、天马行空的武术指导,跟徐克一拍即合。
“他的武打设计节奏感极强,而且非常赞成我的用威亚展现高超武艺的理念。”
也是从他们合作开始,武侠片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得非常有观赏性。
从前的武侠片,都是真刀真枪的对垒,闪展腾挪基本上不借助威亚,因此很难见到飞檐走壁、兔起鹘落的场面。而且,不借助威亚,动作很难展现出巨大威力,也难以行云流水。
当一切准备妥当,李连杰登场了。
电影拍摄一开始很顺利,李连杰的武打配合也相当到位。
但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出事了——李连杰摔断了腿。
那场戏,李连杰撑一把伞,从楼上跳下。
工作人员觉得这个高度不要紧,就没给他绑威亚。
他们没有考虑到,其实李连杰本来有旧伤。
十年前,李连杰还是国家职业武术运动员,张鑫炎看上了他,叫他去拍《少林寺》。
在一场打戏中,李连杰不仅小腿断了,而且内侧韧带、两根十字韧带、半月板全部断了。
剧组见势不对,立马把他送去医院,只手术时间,就花去7个半小时。
手术做完后,医生对他说:“停止一切剧烈运动,否则早晚会瘫痪;如果还拍摄动作电影的话,结局会是:晚年为自己买一辆轮椅!”
为了电影票房,《少林寺》班组集体对外隐瞒了李连杰受伤情况。
但国家武术队知道了这件事,李连杰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少林寺》之后,李连杰又拍了好几部电影,但因为身手都不如《少林寺》,反响越来越差。
从1986年到1996年,李连杰持续陷入事业低谷,甚至呈现出半退休状态。
因此,当徐克叫他拍《黄飞鸿》时,他立马答应了——
那是最后证明自己的机会。
腿摔断了,缠上绷带,打上石膏,李连杰坚持要继续拍。
没多久,他的腰部又受伤了。
“无法给李连杰用近景了,所有的踢腿、翻腾、全身镜头,他都无法完成了。”
无奈之下,徐克开始找替身。
他找到了熊欣欣——也就是《狮王争霸》中的鬼脚七。
熊欣欣跟李连杰经历相似,12岁开始练武,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冠军。
而且他的身形胖瘦,跟李连杰相去不远。
因此,我们看到的《黄飞鸿》,实际上是熊欣欣一己之力演出的。
回忆起当时场景,李连杰说:
“他在台上进行武术表演,我却装成一代宗师的模样坐在那里。”
然后到镜头特写的时候,徐克马上换上李连杰;后者的脚上吊着石膏,脸上还得表露出或坚毅或调笑的神情。
就是这样一个老弱残兵似的剧组,在疼痛、流血、跌倒、爬起中,最终完成了新武侠时期的开山之作。
电影完成后,只剩最后两步:剪辑和配乐。
剪辑是徐克完全不用担心的问题,他有御用剪辑师——麦子善。
1989年,徐克第一次跟麦子善合作,让他剪辑《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
徐克做事是急性子,期间,他不断催促麦子善抓紧时间;另一方面,他又对麦子善能否在短期剪辑好而有所怀疑。
看完剪辑成品后,徐克放心了:
“没想到他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还能剪辑得这样行如流水。”
1991年亦是如此,徐克留给麦子善的时间很少。
《黄飞鸿》剪完后,徐克看了叹道:
“简直波澜壮阔,太有爆发力和速度感了!”
由此,麦子善在香港影视圈多了个称号:香港第一剪。
剪辑完后,只剩配乐。
期间,一直由戴乐民负责全套配乐把关。
然而,徐克觉得差点感觉:
他需要一个主题音乐,那个主题音乐只要一响起,就能让人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为身为一个中华男儿而自豪。
他马上就想到黄霑。
从1987年监制《倩女幽魂》开始,徐克就跟黄霑合作,对他的武侠配乐的才华,太了解了。
徐克把黄霑带到剧组,跟他商量做主题音乐的事儿。
这时,录音机里正好传来古曲《将军令》。
当时天气寒冷,但所有剧组人员都不由精神一振。
黄霑一拍大腿:“就是它了!”
他回去后,一阵捣鼓、改编,用大鼓、唢呐、小提琴等中西乐器,熔炼成了那首鼎鼎大名的武侠音乐——《男儿当自强》。
他把歌词填好后,心想:“找谁来唱呢?”
黄霑把他哥叫来一起商量,两人一致决定:整个香港,除了林子祥,没人能唱。
“我跟子祥说,请幻想有千军万马,有唢呐、小提琴、鼓、中国鼓、南北所有鼓!”
结果,林子祥一开口,不仅达到了黄霑想要的效果,“他还主动在尾段加唱了八度的高音!”
徐克听完之后,长长舒了口气——
想了十年的《黄飞鸿》,今天终于落下句点了。
第二年,《黄飞鸿》夺得四项金像奖。
这四个奖项分别给了谁?
最佳导演颁给了徐克。
最佳武术指导颁给了袁祥仁。
最佳剪辑颁给了麦子善。
最佳配乐颁给了戴乐民、黄霑。
此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张学友)、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都获得金像奖提名。
而在一年前,台湾的金马奖上,戴乐民、黄霑也获得了最佳配乐。
我想,如果当年李连杰不受伤,从头到尾拍完整部戏,“最佳男主角”的奖项花落谁家,还有待商榷。
这部电影到现在,已经过去29年了。
29年里,武侠片已经从传统的武打,变成了争强斗狠的动作片,再变成无需肢体接触的“气功”片,最后变成了隔空斗法的魔幻片。
武侠片不断创新,不断更迭,却几乎再难超越这部29年前的电影。
为什么?
因为再难有一个导演,可以把一个武侠的梦想,埋藏十年。
再难有一个剧本,可以通过一部电影,反映一个时代的众生。
再难有一群工作人员,可以为了一部作品的最优化,争执、吵架,乃至分道扬镳。
再难有一群演员,可以身怀绝技,可以流血、断骨、拼命,也不皱一皱眉头。
再难有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XX第一剪”“配乐第一人”。
因为所有这些精神:长年酝酿、不断完善、大吵争执、流血拼命、天马行空、勇于变革,都随着这代人的老去,而逐渐消散了。
这种消散的东西,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是一群人的真诚。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个场景。
打斗结束后,黄飞鸿和一个提督站在船头上。
他们望向远方。远方,遍布的乌云,正在慢慢散去。
提督说:“金山?这世界上有金山吗?”
黄飞鸿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
他顿了顿,接着说:“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电影中,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金山”。
而武侠片的“金山”,却永远停在了29年前。
徐克很多年前看过《美国往事》,英文名叫“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于是,他将自己很满意的《黄飞鸿》,翻译成“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Once Upon A Time”,翻译过来,就是很久以前。
而武侠片——
真正的武侠片,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END)
前些日子,网络上放出了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的4K修复版的资源,看完后再度勾起童年回忆,于是便把三部曲中的另两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和《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找来重温,虽然在我的年幼时光中,曾经多次观看过这三部电影,但那时得我还是个孩子,喜欢的只是片中的武术动作,但如今看来,徐克执导的“黄飞鸿三部曲” 远没有一般武侠片那么简单,在商业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导演对历史对社会的深深思考。
这一次重看黄飞鸿系列,首先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是每一部发生的地点。在第一部中,虽然没有明确点名地点,但可以确定是在佛山、珠海一带;到了第二部,故事的舞台就搬到了广东的省会广州;而到了第三部《狮王争霸》的时候,故事的舞台则来到了大清国的首都北京。随着三部电影故事发生地行政地位的不断抬升,侠肝义胆的黄师傅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认识的人越来也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而这一切,也让武功高强的黄飞鸿和我们这些观众一起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国家想要富强,靠某个救世主的出现是完全不可能的。
整个黄飞鸿三部曲贯穿下来,让我看到的是黄飞鸿这个人物的不断成长,这在一般的系列电影中是难得一见的。前几年,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说习武之人在个人成长中要经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三个阶段,如今回看“黄飞鸿三部曲”时,我竟然觉得这个系列与那句台词有着相当高的吻合度,三部电影正好对应了这三个阶段。
首先是“见自己”。在系列的第一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中,作为黑旗军总教练的黄飞鸿所处的位置接近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因此他接触到的是地方黑社会、假洋鬼子和洋人。在这一部中,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并没有很深的影响到黄飞鸿,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的生命安危,此时的洋人在他的眼中是邪恶的存在,他的所有侠义行为也都是处于一个地方团练领导“保境安民”的思想。最后,黄飞鸿战胜了邪恶的洋人,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并且收了梁宽为徒,此时的他,满脸洋溢着笑容,这是对自己社会作用的认可。
其次是“见天地”。在系列的第二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团队从广东乡下来到了省城广州,此时的他眼界一下子开阔,接触到的社会群体也变多,既有满清帝国最忠心耿耿的官员,也有一心想要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党人;既有高举爱国旗帜的白莲教,也有专心学术的洋人。在这里,黄飞鸿接触的人群所代表的社会层级也在提高,让他也开始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开始有所思考。
这一部中的黄飞鸿一方面意识到了西方世界并不是完全邪恶的,有些问题其实只是高级生产力社会对低级生产力社会的碾压;另一方面,白莲教和“兵行险著”的满清官员也让他意识到了这个国家的问题似乎并不在于民众没有力量保家卫国。为什么对朝廷俯首帖耳的白莲教对毫不相识的西方事物充满了极大的仇恨?为什么百姓们对一眼就能看穿的谎言坚信不疑?为什么有人会为了“但愿朝阳常照我土,不忘烈士鲜血满地”的理想百折不挠,甚至甘愿牺牲自我?这些事情黄飞鸿并没有想明白,但他又有了一些懵懂的思考,窥见了一丝光明。因此,在这一部的结尾时,他的脸上充满着疑惑,这疑惑既是对他个人的思考,也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最后,终于到了“见众生”。在系列的第三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来到京城的黄飞鸿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接触的社会层级也不断提高,甚至到了国家级的层级,身处于整个帝国权力中心的黄师傅,他的见识也在此达到了极致:中外差距、上层想法、底层人民疾苦皆被黄飞鸿看在了眼里,这一部中的他终于见了众生,也由此,彻底成长为一名“为国为民”的大侠。
而这一部电影也终于为我们展示了满清帝国的全貌。上层在想着如何用自作聪明的手段“以夷制夷”,中层事不关己花天酒地,下层为了蝇头小利丧失人性,整个社会都在用一种极为短视的方法去取一时之巧,仿佛糊弄过这一阵,洋人就能自己转头回国。面对眼前黑洞洞的枪口,大家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宏伟画卷来遮住双眼,此时的黄飞鸿,才终于想明白了那些事。
“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一样,都避不开这个历史的命运” “既然避不开,大家都不要避。能否改变命运,就要看人跟蒸汽机谁能战胜谁了”
片中的这段对话在回看的时候让我印象深刻,当年不懂,如今看来却觉得这句话意义深刻。历史大潮浩浩汤汤,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了的,人能战胜蒸汽机吗?当然能,但前提是人对蒸汽机的运作十分清楚,才可以驾驭蒸汽机这样的钢铁巨兽随历史一同前进。而要是根本就不愿意去了解蒸汽机,光想着视而不见、耍小聪明、高喊几句口号自欺欺人,那么人的血肉之躯就一定会被机器所碾碎,抛弃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现在金牌在我黄某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这是《黄飞鸿》三部曲中,黄飞鸿说出的最后一段话,而这段话也说明了黄飞鸿终于对众生有了认识,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答案,因此他才能眉头舒展,一身正气的转身离开。这个国家缺的不是名和利,缺的不是救世主,而是民众对国家和前途命运思考的意愿和能力。
当年,身处日本的鲁迅先生在见到了国人的种种愚行后恍然想明白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道理。而如今再看徐克当年指导的《黄飞鸿》三部曲,满篇都在说着“学武也一样救不了中国人”,这个系列一直都在向我们展示主角武功的高强,但想表达的却并不是尚武精神。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富强,靠的不是某个英雄豪杰或是天降伟人,而是作为社会基础的每一个人的自我觉醒与思考。落后就要挨打,闭眼就要被捶,爱国口号喊得再惊天动地,外国商品砸的再起劲,都不如头脑清醒寻找差距,脚踏实地一点点的追赶。只要每个人都做到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开天辟地,繁荣富强。
最近重看了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以现在的年龄再次看它,已经少了当年喜看“打闹”的情绪了,看着看着便会陷进深入的思索,才焕然觉悟,原来这人世间还有一种艺术叫徐氏电影,当年太小,没看懂,没看懂。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A 十三姨
一个白富美,留学归国,既有西方现代女性的大方开化,又含传统中国女性的保守优雅,是完美的恋人,是梦想的情人。可是她的作用可不仅仅如此,她是整部电影中除黄飞鸿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缺一不可的角色。手持西洋照相机,一席淡色欧洲服饰,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几乎毫无瑕疵的面部,从一开场不仅简洁明了的展现了角色的身份背景,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让人感觉历史上若真有十三姨此人,那这个人便是她了。十三姨在英国受过较为良好的西式教育,对西方现代化及其产生的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她从归国走进黄飞鸿的生活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会对他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力。 广东是最早对殖民者开放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的人、事、器已开始产生一定的效果,但黄飞鸿的身边还没有一个真正接触过西方,去过西方,并且和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就在这时十三姨回来了。紧接着西方的服饰、西方的饮食、西方的礼仪、西方的语言和西方的机器便接踵而来,来到黄飞鸿的日常生活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这个传统的中国男人。可以说十三姨是黄飞鸿开眼看世界的那双最直接的眼睛,她将西方的现代化的产物带到黄飞鸿的生活里习惯中,她是黄飞鸿认识新世界的眼睛,也是黄飞鸿内心深处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个桥梁,是进是退,虽不是一时所能改变的,但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
若以上都是明线的话,那两人的爱情便是《黄飞鸿》系列前三部中的一条暗线,黄飞鸿从一开始的拒绝到犹豫到纠结再到坦然面对,这不单单是传统伦理与爱情在黄飞鸿内心挣扎的过程,更是黄飞鸿对十三姨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从反感到怀疑到摸索再到包容学习的过程,是传统向现代过度的一个过程,在她身上,黄飞鸿看到了中西文明交织的结果,而从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突破开始,黄飞鸿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另一方面十三姨在国外本可以交新的男朋友,但她却没有,当黄飞鸿问她既然外国那么好什么都有,你还回来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想见的人,外国就没有,我在国外的这两年,心里还一直惦记着你。”这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从表面看:刚回国的十三姨作为长辈对晚辈直接说出如此暧昧的话,一方面看出了西方现代文明在她身上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对以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的隐隐不舍。从深处看:似乎我们可以表明一个态度,虽说十三姨接受了西方教育,可是在她身上依旧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一面,她并未对传统一概否定与不屑,在外国呆这么多年,她爱的却还是中国男人,换句话说,中国男人身上有的并且吸引她的东西与味道,这在西方男人的身上她并没有看到,所以她回来了。而且在回来后她也时常着中国传统女性服饰,没有忘却,更没有排斥传统文化。她也时常着西方现代女性服饰甚至扮男装,她并没有因为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就抛却了已经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当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着,在与现代文明接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不妨回头,不必一味向前,走的远了,便看不到自己的根了,这正是十三姨身上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对黄飞鸿影响最大的地方。 所以说电影中的十三姨不仅仅是个“人”而已,她对黄飞鸿的作用,对黄飞鸿身边人的作用,甚至于对整部电影的作用已经大大超出了“人”这个范畴。
B黄麒英
作为黄飞鸿的父亲,虽说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与黄飞鸿的父子关系却又是电影中另一条不可或缺的暗线。黄麒英自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传统的固守与保护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说他对黄飞鸿从小到大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是黄飞鸿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但他又不是一味陈腐的,他又有开明的一面,而且是非常明确的开明,这在电影中有四件事可以清晰的看出来。
①第三集中鬼脚七还受命于黄天霸,到广东会馆来闹事砸场,踢坏了很多新糊的狮头,他忍住了,可当鬼脚七的腿伸向了太祖爷留下的狮头时他义无反顾的拼了老命前去保护,可惜最后狮头还是被踢破了,自己也受伤了,但他还是不舍得把已经坏掉的狮头扔掉,而是收藏了起来,这是他身上保守固执的一面,而旧狮头的被破坏,既是他身上传统文化被踢碎的又一次表现,也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一个桥段。 ②受伤后,黄飞鸿端来熬好的中药给他,他不喝,说这些旧的东西已经不管用了,他现在吃中成药,是用从外国买来的蒸汽机制成的,效果更好,这是他对身为中医的自己,对传统医学文化的一定否定,也是他身上开明进步的一面。 ③当第一次见到身穿西式服装的十三姨时,他并未和其他人一样,满嘴的“假洋婆子”式的轻蔑或是表现出丝毫的生气状,他只是在众人面前哈哈大笑,难以自控,当镜头切换到自己的卧室时他依旧对着十三姨哈哈大笑,十三姨劝他别笑了,刚刚被鬼脚七踢伤,别笑坏了身子。黄麒英的大笑,和十三姨的劝说,以及镜头从众人面前切换到私下的卧室,他也并未变换对十三姨的脸色,这一笑一劝和一切之间,三种表现手法的交错使用,生动刻画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态度,那是一种应有的开明与包容,是对被“踢坏”的传统文化的一剂抚慰,笑着向前看,才会忘却破碎的过往所留下的伤痛。 ④当黄飞鸿提出要和十三姨成婚时,他没有做出什么暴怒的表情和行为,而是张嘴发呆,一语不发,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和黄飞鸿没有正面冲突,只是在暗暗的较劲,到最后,黄飞鸿以为十三姨不辞而别最后又“失而复得”,快步跑去,在众人面前兴奋的拥抱十三姨时,旁边的人都惊的目瞪口呆,有人问黄麒英:“这种情况,你是不是应该说点什么?”黄麒英回答:“那些旧狮头,还是全都烧了吧”,这时候前面的太祖爷留下的旧狮头的作用才开始爆棚,黄麒英自此也开始了新的转变,他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黄飞鸿。 如果说黄飞鸿的开明与保守是遗传的话,那他的父亲黄麒英身上的种种便是他最直接的基因。
C 严振东与梁宽
刚开始生活窘迫的梁宽由于种种巧合与误会没有拜师(拜黄飞鸿)成功,打工也是被处处刁难,还被沙河帮追杀,最后看到和自己同病相连的山东高手严振东,便拜到他门下。严振东也非大奸大恶之徒,可是在电影中却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角色,是对黄飞鸿思想产生极大冲击的一个人物。他的没落与沉浮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剧浓缩。他从山东一路南下来到佛山,想开馆收徒,开辟自己的武术事业,可是却身无分文,朝不保夕,又被当地人排挤,为了成名就莫名其妙的去找黄飞鸿挑战,并对他产生了无缘无故的仇恨。他的绝招是金钟罩铁布衫,是一种保守的武术,象征着异常固执的传统保守主义,可是最后还是被洋枪乱弹打死,在他的身上集中着传统的保守与固执,更集中了传统对现代的无力还击的态势,所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死也是必然的,而且不是被黄飞鸿打死,而是被象征着先进文明的洋枪打死,他的死是古老东方文明遇见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是偶然的,却也都是必然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个偶然,怎样去承认和面对这个必然。正如他死前对黄飞鸿所说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
梁宽一开始拜师严振东,由于严振东为了成名在一步步的迷失自己,甚至与无恶不作的沙河帮联手,让梁宽心寒与恼怒,最后还是转拜了黄飞鸿。与其说是黄飞鸿拯救了他,不如说是他自己在严黄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严振东与黄飞鸿的纽带与媒介,他从严振东身上看到了传统保守主义的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也从黄飞鸿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中侠肝义胆和对新鲜事物开明包容的一面,他在严黄二人之间一拜一转做出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门派的转变,更是以他为代表的传统迷茫的普通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而黄飞鸿也从梁宽的身上看到了拯救失足于传统迷途的人们的一丝丝希望,更是通过梁宽的钩连,他也看到了自己骨子里的另一面保守主义的下场,严振东之死就是证明,也对他的思想观念向更深层次转变产生了极大影响。
D鬼脚七与牙擦苏
鬼脚七一开始为恶霸黄天霸卖命,最后被梁宽无意间弄断了腿,被黄天霸遗弃,最后被黄飞鸿救回,接好了腿,熊欣欣饰演的鬼脚七可谓是三分活泼七分寒惧,从绝佳的腿功到出色的演技,与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相比不仅不势弱,甚至是更高出一筹,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和梁宽一样他也是穷途末路的一份子,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不同的是,他甘愿为黄天霸卖命,甚至是作恶多端,可当他腿断之后,他唯一使自己生存和让人畏惧的工具没了,黄天霸的遗弃以及平时对他卖笑奉承的小人的欺辱,让他愤怒难平,却又无可奈何。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黄飞鸿,黄飞鸿不计前嫌,收留他,替他治疗接腿,最终感动了他,并拜黄飞鸿为师。这腿的一断一接,象征着与黄天霸为代表的传统旧恶势力的一刀两断,和与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侠义善良和开明包容的一次接轨。
牙擦苏是从外国学过西医后回来在宝芝林学习中医的,英语讲的比国语还顺溜,对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都知之甚少却饱含着浓厚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那些出国生活学习却失去了中国传统的根的人群的代表。在一次对受伤百姓的施救过程中,传统的中医没有发挥作用,百姓痛苦死去,牙擦苏在角落处默默流泪了,他的寻根之路遇到了巨大的打击和挫折,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学习到质疑,夜晚,他收拾好行李,穿上洋装,将剪掉的辫子递给黄飞鸿,想辞别出国学习西医,这一事件对黄飞鸿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自己最亲近的人从学西医到学中医最后到还是要去学西医,本以为能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可这种平衡刚没过多久便被牙擦苏的断发出走所打破。现实与理想的冲击给黄飞鸿带来了新的思考。
鬼脚七的接腿入门与牙擦苏的断发出走,是电影中两组鲜明的对比,也是黄飞鸿心理路程和思想转变的曲折显现,可见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不得不回过头来,将一切重新来过。
E官僚 ①刘永福:
著名的民族英雄,可在晚清败势已定的时局中,却是英雄迟暮,无力回天。他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很少,但由于他对黄飞鸿的英雄相惜与重视,使电影中黄飞鸿的角色定位上升到了民族英雄的地步,是塑造黄飞鸿形象的一记重笔。他的台词也不多,可就那一句电影第一集的开场白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和时局背景:“黄飞鸿,你看,现在西洋战舰都满满地停进了我们的港口。香港给了英国、澳门给了葡萄牙、俄国占了黑龙江。连自己的祖宗都保不住了,还派我刘永福去安南(安南:古称,现指越南),到人家的地方去跟法兰西交战。唉,安南人见了我这‘吾土吾民’的牌匾会怎么想呢? 来人呢,摘下它,快!唉,现在朝廷是非太多,派我打仗又嫌我兵力多,我走了之后,这班水师跟了我这么久,一定会被解散。 ”一句“派我打仗又嫌我兵力多”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将领内心的酸楚与无奈,也从侧面反映了晚清政府的颓败与不堪。
②李鸿章:
他是在第三集《狮王争霸》中出现的,为讨老佛爷欢心和实现所谓的习武强身,以显国威,奏言举办全国狮王争霸,结果导致各大势力为挣狮王金牌互相残杀,民不聊生,虚假的强民强国形式暴露无遗。最后黄飞鸿夺得金牌可是却铁骨铮铮的撂下了一句话:“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这一集是93年上映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过十年,经济稍微起色便在90年举办了对当时中国而言的超大规模盛会亚运会,可自92年之后中国经济一路下滑,改革开放遭受严重挫折,紧接着就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姓资姓社”,迷茫不前,这一切虽不能说是有必然的联系,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讽刺,但这种讽刺是善意的,于时于今都是极大的告诫,不管徐克是刻意还是无意的,观众都从中看出了电影之外的意味,只是不知道我们的衙门会怎么想了。 当然了,到了第三集,黄飞鸿的眼界和思想已经大大提高,那句“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足见他已经开始知道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了。
A雨中的花
严振东在雨中卖艺,梁宽在追十三姨的途中,路过看着蹲下来一枚一枚捡起地上铜板的严振东,还未缓过神来,只听楼上的妓女拿着花散着叫卖着:“大爷,别追了,上来呀。”紧接着花顺势落在了严振东的身旁,梁宽低头看去,大雨淋打着躺在地上的花,花挨着被雨淋打着的严振东,严振东抬头看了看梁宽,镜头又定格在了地上的落花,伴随着周边的妓女的风骚叫嚷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此种凄凉,不是一般人所能体味。想必梁宽是从严振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而生感慨怜悯之情吧。强烈的对比让这个镜头尤为刺激耳目,生逢乱世,有的人苟延残喘,有的人忍辱苟且,有的人苦苦挣扎,可所有的人和事都像这雨中的落花一样,美好却易折,最后还是得从高处飘落,被大雨浸淋,并永远被定格在了那个自己所痛恨的时代。
B布鞋
洋人打伤了卖菜的九叔,猪肉荣冲动发怒,抄起家伙带着民团的人准备去讨个公道,黄师傅厉声呵斥,说:“不要冲动,不许你插手,现在关乎人命,我要找衙门,跟洋人澄清这件事情,不然我们唐人,怎么在佛山住下去。”随后转身,镜头向下对着他那双黑色的布鞋,一动不动。这里的布鞋象征着传统,黄飞鸿动辄就说通过衙门解决事情,表现了他内心稳重理性却又遵守传统的一面,布鞋的特写镜头在此表现的恰如其分。
C烧毁的扇子
沙河帮偷袭宝芝林,一把大火烧了整个宝芝林,十三姨一心拿着照相机没有护好刘永福临走前赠给黄飞鸿的那把写有不平等条约的纸扇。黄飞鸿回来时看到十三姨拿着照相机对着烧毁的房子拍照,就说房子都烧快完了你还在拍照!话音刚落,他走进房间,赶忙打开纸扇,条约的内容还在,唯独“不平等条约”中的“不”字被烧毁了,(一下子不平等条约变成了平等条约)此时镜头给烧毁的纸扇一个大大的特写,再看看旁边“吾土吾民”的牌匾,一时怒火中天,将十三姨一顿痛骂,骂她整天就知道玩这些西洋的破玩意儿。宝芝林被烧,纸扇被毁,一切代表着传统与民族自尊的旧的东西都不在了,可是西洋的东西善存,家仇国恨、民族的屈辱、文明的冲突,一时间百感交集,这一怒是对过去的痛心更是对前途的迷茫。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消失殆尽时,面对未知的新的未来,我们是全然接受,还是原地观望?这不是黄飞鸿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晚清那一个时代的问题。
D墙上的影子
在电影中时常会出现十三姨对着两人墙上的影子想入非非,最后当墙上的两个人的影子真正的反映出现实时,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了。这是十三姨对黄飞鸿感情的真实而间接的表达,影子内容的变化,也是两人感情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听说这段以及里面所有的感情戏都是女编剧写的,难怪会如此细腻而生动有趣。
E卖唱的老盲者
第二集中,夜晚时分黄飞鸿站在客栈的阳台,向远处望去,此时镜头广角拉开,周边西洋建筑与传统建筑交错,镜头又开始慢慢拉远,西洋战舰和中国船只并列,镜头再回来,再俯瞰下去,萧瑟秋风,纸屑垃圾四处飘零,破烂的街头,昏暗的灯火,有人在打砸西洋建筑,有官兵在追捕反动分子,有奔跑的人们,有打架斗殴的地痞,有乞讨的流浪者,有混乱不堪的夜市,有西洋的马车,有中国的轿子,只听见风中传来一声声凄凉婉转的粤语唱词:
飘零去,莫问前因 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 去路茫茫,不禁悲怀阵阵 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 想学投笔,投笔从戎,图发奋, 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难伸 想学一棹,一棹五湖,同遁隐, 却被妖氛笼遍,远无垠 还说乜石烂,石烂海枯,情不泯 你看沉沉雾霭,西风紧 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 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 空余泪眼,望断寒昏 亏我深情博爱,两无能 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 从此飘萍和断梗, 几许深盟密约,句句都无凭
夕阳残照,海风急,浪潮起,绣有保家卫国四个大字的黑白旗帜迎风飘扬,黄飞鸿带着民团排出阵列练拳习武,此时《男儿当自强》的旋律开始。这是全片最激动人心,并使人奋发向上的场景,虽然民团的人一个个的肋骨都露出来了,可是仍旧贫贱未移,强身健骨,保家卫国。如若每个中国人都能这样自强不息,谁又能断定眼前的太阳不是即将升起的朝阳呢?正如歌词中唱到的:“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能活出黄飞鸿那样的现实,但至少要活出那种状态。
①底层的劳作者: 最为典型的是《西域雄狮》里的华工。当黄飞鸿发现他们将一天的辛苦所得都摊在赌桌上时,并未斥责,而是委婉的教育:他也要加入,还要坐庄。此时华工们不太好意思了,说:“黄师傅连您都赌了,那像我们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幻想呢,我们不赌了,不赌了。”黄飞鸿见状便开始“演讲”进行教育,话毕转过身来,华工们已经睡着了。第二天华工们知道黄师傅没时间过来时,立马又聚在一起开赌。当宝芝林庆祝美国店开业一周年时,黄飞鸿又要“演讲”,华工们立即吆喝:“黄师傅听说你十字拳不错,给我们耍两招吧”,黄飞鸿不允,准备开口演讲,此时十三姨出来招呼大家进去吃点心,华工们赶忙一窝蜂的往屋里钻,黄飞鸿微微的摇了下头。牙擦苏说:“师傅,不是你说的不好,是十三姨来的time不是时候!”黄飞鸿会意一笑:“对,是时间不对。”当十三姨和黄飞鸿要离开旧金山时,车子还没出发,华工们招来的妓女就来了,大家立马催促黄飞鸿出发说怕赶不上轮船,然后转身拥向那个又胖又矮又丑的妓女,妓女说:“每天只能接十个,每逢初一、十五必须吃素。”多么滑稽啊。人性都是有矛盾的两方面的,华工们丑陋的另一面在黄飞鸿离开时表现出来。不知道是徐克对自己电影艺术的自嘲,还是在嘲弄底层的劳作者的无知与愚昧,总之,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还不是时候,时间不对! 鲁迅说过,所有人困在一个黑屋子里,没有人觉得不对,可是有一个人发现了,那么他是最痛苦的一个,因为没有人理解他。此时的徐克、此时的黄飞鸿就是这样。 ②街头巷尾鱼龙混杂的人:电影中多次出现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群的画面,西洋传教士、和尚、满清捕快、外国军队、小贩、外国商人等等挤在一起,走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一集《壮志凌云》一开始,茶楼上的中国鼓乐手们听到楼下有一群传教士唱着“哈利路亚”路过,立马说“又来了”,接着就赶紧演奏的更响,企图盖过传教士的声音,传教士也不示弱,喊的更响。一幅中西文化碰撞的画面生动形象,而旁人的神态更是切中要害,一开始时大家喝着茶享受着奏乐,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和尚都站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传教士从身边走过,当奏乐声音变大时大家立马捂住耳朵不堪其扰,传教士声音变大时,大家依旧呆呆的看着他们路过。 ③猪肉荣为代表的爱打抱不平者:猪肉荣是黄飞鸿徒弟中最冲动易怒的,却也是最仗义的一个,爱打抱不平。可是在他身上却发现不少问题,至少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表现出以他为代表的爱出手助人的普通人的冲动,不克制,一有问题就立马用武器用拳头解决,最后受伤害的反而是自己。另一方面是他身上表现出,普通民众愚昧而不自知却又嘲笑他人愚昧的愚昧。这里有个片段:黄飞鸿让牙擦苏去拿金创药,猪肉荣嘲笑牙擦苏中国话都说不好,还抢走牙擦苏手中的几个药瓶,自己递给黄飞鸿,然后黄飞鸿叫他们师兄弟别整天打打闹闹,猪肉荣说:“师傅,我是在教他怎么做中国人。”黄飞鸿说,那你把金创药拿给我,猪肉荣对着手中的几个药瓶,说:“金创药,三个字”可一看几个药瓶上写的都是三个字,不好意思笑着说:“师傅,我没念过书。”黄飞鸿说:“哦?那你还笑人家不是中国人?”接着牙擦苏将金创药递给黄飞鸿。真是讽刺,极大的讽刺。 ④互相残杀的势力:不论是沙河帮、黄天霸等人,还是官府及白莲教,在民族存亡之秋,还整天打打杀杀,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斗,最后死伤无数还波及无辜,却仍旧乐此不疲,这种中国所固有的内斗,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这也是本片所表现和在深思的一个地方。 ⑤看客:鲁迅笔下的看客,在电影中也是到处都是。沙河帮追杀梁宽,猪肉荣带着民团相助,两股势力在大街小巷里大的混乱不堪,此时只听见有人说,“六国大封相(场面混乱难以收拾的意思)喽,快来看。”一群人爬上竹架观看。做生意的小贩吆喝道:“卖甜糕嘞,吃甜糕看打架。”然后又一群人挤过来,买了甜糕边吃边津津有味的欣赏着打架。冷漠、麻木,这些词用的再恰当也抵不过内心的疼痛。
①十三姨要为黄飞鸿定制西装,黄飞鸿问:“为什么我们处处都要向外国学习?······等将来所有的中国人都穿上西装时我再穿吧。”不知道我们现在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已经穿上西装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若古人来到现在,我们唯一自慰的便是我们至少还能做基本的交流,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已经一无所有。
②黄飞鸿看到孙文和陆皓东不停的看怀表,掌握时间,对梁宽说:“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时间是那么重要,看来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③黄飞鸿白天抓住沙河帮的人,可是没人愿意陪他去衙门帮他作证,晚上又看到奸商在路上招摇赚骗:“在美国,每个人走路都要很小心的,为什么?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金子了。在河边洗脸,捧起水来都有金沙呢,那里的人白天都要带墨镜,不然会让金子晃瞎眼睛的。”然后转身想走,一位神父向他传教,他问神父:“我今天抓到个坏人,耶稣会帮我做证人么?”神父哑然,黄飞鸿叹了一口去,离去。 ④提督大人与黄飞鸿站在船头眺望远方,提督大人说:“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回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这句对白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当年就记住了这个画面,只不过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现在所站的地方到底是不是金山。
(五)电影题目、主题曲和主题
电影《黄飞鸿》外文译作《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即“中国往事”,导演未有刻意直译而选择这么宏大的题目,有人说导演是在向电影史上的“史诗”级别的巨作《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致敬,也有人说导演只是以一种济世情怀在发“牢骚”,事实究竟如何,我们莫衷一是。不管是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却已都是往事,追忆往事,更多的不是对过往的怀旧,而是对现实的看待与思索。人都是属于时代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那个时代的束缚,不论是局限于时代的“愚民”还是突破自己时代局限的英雄,其实更多的还是要活出自己,电影中的黄飞鸿不仅仅是位一代宗师,更是一个完美的精神偶像,但这种完美于现世生活而言是憔悴的,其人、其事、其时,已仅仅只是往事而已,所以从电影题目《中国往事》到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无时无刻不在向我昭示着这样一个主题:满与汉、黑帮与政府、民族与西方、武术与枪炮、中医与西学、伦理与爱情,保守与革命、镇压与暴动、入侵与反抗······当一个个的元素对立、交错、摩擦,当个人的生死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相交融,站在中西文明碰撞的十字路口时,是后退还是前进,或是迷茫不前?其实最后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像黄飞鸿一般能文能武、侠之大者,也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能活出这种现实,但至少要活出这种状态,而对这种状态的追求,不单单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才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现实中最大最大的弱者,不管是历史的变迁或是时代的变幻,教科书上我们是最大的推动者,教科书外我们也是最大的流血者,国家亡了,民族灭了,我们还是人!“佛山无影脚”仅是“黄飞鸿”虚化的代称,“男儿当自强”却是“黄飞鸿”现实的意义, 作为个人而言,我们要为我们个人的存在负责,负责的方式就是“自强”。
看完整部电影不得不由衷的感叹徐克的“怪才”真是名至实归,武侠二字表现的淋漓精致,民族主义在里面表现的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在中西文明冲突的洪流中,个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把握与转变,细致精确,却又点到为止,不让人厌烦。
黄飞鸿的时代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离黄飞鸿很近,却又离他很远。 (转载或使用请后台联系授权。)
2、《时间、场所、际遇、死亡都无法让我屈服,我最卑微的欲望就是最少的移动》
一直认为他比成龙的动作大气
徐克对于外族的态度比20年后单纯宣扬民粹的《叶问》系列要暧昧许多。黄飞鸿的两根手指抵得上一把洋枪,但是最后却也不得不穿上一袭西装。
曾经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男儿当自强》,李连杰的黄飞鸿太经典了!
多好的电影。多好的思想。不是单单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么简单。中华男儿,顶天立地,当自强不息。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除了好看的武打场面,片中的很多地方值得深思。我始终觉得黄霑的音乐是最符合武侠的,关之琳很美。
1,当年的香港武打片是照着晚清史诗片标准拍的。2,遗憾自己出生太晚,没赶上最水灵的李连杰。3,严镇东这个角色很丰满,他一讲山东话我就想哭,那是孔子的乡音也是义和团的乡音。他就像古雅、保守、认死理、会投机取巧也会阿Q精神,有很多能耐却还是守不住门户保不住尊严的古中国。
十三姨好洋气好漂亮,黄飞鸿既武功高超血气方刚又有少年调皮的一面
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将一个清末民不聊生背景下的侠者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而出,这不仅在于电影所先天便有之奠基的家国情怀,更源于徐克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透过种种人物细节的塑造,令观众在这一人物上找到了处于变革中的时代缩影,使李连杰所饰演一代宗师的形象真正深入人性。
现在才算是认认真真地看这部片子,才晓得了徐克作为港片黄金时代的旗手的辉煌。不只是新派武侠的创新,还有对中西碰撞的思考。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会猖獗,内斗正欢,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么?惟有“自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很大气的功夫片,当《男儿当自强》的歌声响起,真的很让人热血澎湃~~
当年电影制作方临时决定为《将军令》配上歌词,黄霑填好词后,找林子祥来唱。但林子祥当时只有一天时间,他第二天要飞美国,而且当时只有钢琴demo。监制于是告诉他:你唱的时候,就想象千军万马,有鼓,有唢呐、琵琶等传统乐器…………额
打洋鬼子,弘扬民族气节的电影实在不能多看,一是容易被绑架情怀,二是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但又是中国电影偏偏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类电影中,当以黄飞鸿为首。袁家班的武指堪称一绝,今天看来依旧热血沸腾。杰哥功夫皇帝自不必说,梁宽十三姨猪肉荣牙擦苏等配角都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而不落俗套
每次听《男儿当自强》我都热血澎湃,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我都看了,超级喜欢,打戏过瘾
李连杰版的黄师傅虽然年轻,但也不乏坚强的意志。牙擦苏,梁宽,严振东等人演的都非常出彩。前半部分,店里奏的民间小调与外面牧师领着唱诗班之间的声音分庭抗礼很有意思,徐克是非常懂得在细节部分抓住观众的。后面雨夜,竹梯的打斗也很好。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中央六一天播7回
严振东:打通了任督二脉却没打通思维的开化,在内忧外患的时代洪流面前纵有十八般武艺也要为一文钱低头,在强的硬气功在生存面前也没了骨气,一个巨浪就将铁布衫拍成了一粒沙。国人不该为打而打,男儿当自强该知道为何而打。这也是我觉得本片比一般功夫武侠片更好看的原因。
1. 故事差强人意,更喜欢欢脱的方世玉,这个时代设定有点窝心。。2. 感觉片头和片尾看过无数遍。3. 梁宽从出场就是一副小人模样,可还知羞耻、知是非。严振东可惜一身好武艺,却甘任人羞辱,和人生地不熟无关。4. 现在再也拍不出这样的武侠片了,美。一代宗师、聂隐娘再怎么好,也没有这样的质感。
杀气重重地说一声: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有两个(系列),一个是黄飞鸿,一个是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