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渡江侦察记

    战争片大陆1954

    主演:孙道临  康泰  陈述  齐衡  孙永平  中叔皇  穆宏  王少奇  

    导演:汤晓丹

    猜你喜欢

     剧照

    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2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3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4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5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6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3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4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5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6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7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8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19渡江侦察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砺兵秣马,准备横渡长江。大军渡江之前,特派李连长(孙道临 饰)带领一个侦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敌人的江防情况。接受命令后,他带领吴老贵(齐衡 饰)、周长喜(康泰 饰)、杨威(中叔皇 饰)、小马(孙永平 饰)等迅速过江,并及时和游击队刘四姐(李玲君 饰)取得了联系。他们混入江边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计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图,并及时汇报给上级。不久,他们得知敌人新增一个榴弹炮团,于是他们假扮敌人工兵混入敌炮阵地,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在返回的路上,周长喜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军事机密的再三泄露,令敌军长(崔超明 饰)火冒三丈,他下令炮击我游击队根据地,正和上级通话的步话机被敌炮火击中,怎么办,吴老贵和小马临危受命......

     长篇影评

     1 ) 有专业素质的战争片,有人情味的革命电影

    小时候看过点,似懂非懂,只有临近结尾战士抱着一节树干跳下水去印象较深一些,当时只觉得他水性好,还很聪明。现在看来,这都属于导演不动声色的用功之处。事实上,这部革命战争电影的军事信息量非常丰富,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战术专业知识,这对于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相当有益,而这又是很多同期电影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不能与之相比的还有一点,即战争题材下人的精神面貌刻画。有些十七年的电影就不能做到角色的鲜活生动,反而让人觉得满嘴高调、缺少真实感。
    汤晓丹工作在上影,来自国统区,这大概是原因之一吧。

     2 ) “忍着点,等联络上游击队就有办法了!”

    “你这个双料,我真怕你沉不住气惹出祸来。” “我肚子又闹革命了。” “忍着点,等联络上游击队就有办法了。” “弟兄们,有话好说,山不转水转,咱们都不是外人。” “嗯~明白就行了,用不着拍马屁。” “打仗的时候,你呀,得跟我学着点儿。枪口抬高一寸,那你就积了阴功了,没错儿。” “烟酒不分家,抽一支嘛” “你们师长姓什么叫什么?李国栋。参谋长呢?陶四海。工兵营长?张鹏飞。你呢!第二连连副江彪!”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你听见没有,你听见没有,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

     3 ) 评《渡江侦察记》的优缺点

    影片在当时还算是不错的,情节处理得也比较流畅,画面简洁,演员尤其是孙道临的表演也非常到位。
    但影片也存在不少缺憾,如影片还是没能脱离当时革命影片的一般叙述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高、大、全”的模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对国民党军队的描述过于丑化了,形成好人与坏人的绝然二元对立,对人物的心理挖掘得不够,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情感没有更细腻的描写,这与《柳堡的故事》就差多了,也许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还有就是影片中在表现黑夜的戏时光线太强,与白天没有形成明显的反差,易造成观众对时间感知模糊不清,从而造成误解。

     4 ) 很不错的影片

    经典自不必言,就是王志文在《黑冰》里还引用剧中陈述饰演的角色台词。开场是侦察兵汇报观察结果,专业术语。这点比很多影片都强。而且还有一条爱情主线,男女双方的感情隐忍但是炽热。

    比较令人在意的一点是,本剧的反派是可以爆粗口的,一口一句他妈的。但是为何后来很多影片都不如说了呢?比如《地下交通站2》?好奇怪。

     5 ) 两版对比,时代的烙印清晰可见

    54年原版6分
    74年重拍版3分

    先看的是74年重拍版,看完觉得名不副实,一查才知道有54年版的存在。对比两个版本,74版原封不动的采用了54版的故事结构,甚至很多画面都保持原味,但是74版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剧中人物脸谱化严重,英雄人物都是正义而机智,敌人全部丑恶而愚蠢,战胜敌人简单轻易。

    2,还有很多抹黑国民党的低级段子(连地主都叫国民党地主老财,真是太弱智了~),而且强行插入一些诸如连长看报纸学习这样的现在看来相当搞笑的片段。而正是这些细节的突兀造成整部电影的自然性合理性差了很多,幸亏有原作的故事作为支撑。

    3,74版还去掉了54版中连长和游击队长若有若无的感情线。

    74版唯一的优点在于电影技术的进步让片中动作场面的处理要比54版好了很多。

    两版对比,时代的烙印清晰可见。

     6 ) 送回情报和敌后作战可圈可点

    皖南事变后的渡江侦察记,打回对岸去,减少渡江作战的伤亡。 孩子他妈。 不能这么说,要说爱人。(这种称谓逗乐在当时或许是转情绪,但如今看没啥细说的) 敌人形象,新兵给上级点烟,听到我军就假晕,老油条巴结识眼色,都是虽脸谱但生动 如何拿到江边布防图? 挑夫系鞋带时偷听确认布防图的所属军官,趁军官一人钓鱼时让俩同志叼芦苇潜水过去,军官钓到鱼时被同志拉下水淹了(没了也没人管),军官公文包中的布防图被卷到芦苇根里,塞进鱼嘴里。卖香烟的女同志探听到布防敌军不同营各自管己防区(长江防不住也是上边的事,打仗时枪口抬高一寸就是积阴德了,也不至于到时被清算),来到插水桩同志这次,鱼换香烟,布防图就送出去了。 没有枪伤,肩膀红印,被说是扛枪的,被江边民工保护说庄稼人哪有不挑扁担的(听说我军要打回来都暗地相助) 两卡车相撞掩护友军情报带回江边,新榴弹炮阵地威胁,发报机被破坏,只能游回送情报。 要想尽一切办法活着完成任务。

    我希望能看见你们的信号(游回完成的信号) 我也希望看见你们的火光。(在敌人区域突围成功才有)

    剧本还是挺不错的,而且背靠人民群众走向胜利。

     短评

    小时候津津乐道的电影之一

    4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 我看过三十遍...

    6分钟前
  • Morpheus
  • 力荐
  • 那时的人都好有精神

    10分钟前
  • o
  • 推荐
  • 要说当年的孙道临,那也是粗布军装,不掩国色啊,更何况还有那把迷人的声线。

    13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 应该添加1974年版本的

    16分钟前
  • xzzzzzx
  • 推荐
  • 孙道临真的不适合演军人啊,看在大军渡江给满分,沈默君编剧,英雄慕思荣高锦棠顾问,16老班长鞋上绣着渡江胜利,小广播,白天拍夜景,叠罗汉,像海上神鹰,26迟到俩小时,渡江的说是新四军游击队,51赤膊打桩福利,除孙道临身材都好,鱼腹传书,54枪口抬高一寸,官长,57肩膀有印是当兵的。

    20分钟前
  • Ьь
  • 力荐
  • 印象不深

    25分钟前
  • 涉外山頂人™
  • 推荐
  • 怎能没看过

    27分钟前
  • 空空
  • 力荐
  • 那个年代能拍出这样的质量,我觉得很不错,胜过林海雪原的做作

    28分钟前
  • 张脑三
  • 推荐
  • 十七年发展阶段,新中国第二部军事惊险片(第一是智取华山),不仅重视情节紧张还注重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鲜活,具有抒情性(多种情感融合,隐约的爱情线以一句“我一定会等你”+同志式握手作结)

    3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 54年的渡江侦察记的确是不错

    36分钟前
  • 苏麻离青
  • 推荐
  • 抱着一跟原木过江给炮兵提供坐标,这样的事情希望不要再发生在中国军人身上。

    40分钟前
  • Jon
  • 推荐
  • 处座。。。

    44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 还是原版的好,尤其喜欢孙道临的表演

    48分钟前
  • 小王子
  • 推荐
  • 肯定看过,但是没印象了。

    52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 李连长恨死勤务兵了!每次他与刘四姐的情感互动刚要到升级的当口都被勤务兵老远处的喊叫搅局——当然这更是为了导演有意也是被迫克制的爱情线叙述,毕竟那个年代的革命题材在这个问题上不允许过分浓烈直白。而对孙道临自己来说,如果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关于“听”,那么渡江侦察记就是关于“看”。乔装改变深入敌后的故事特性决定了导演必须采用大量视线剪辑正反打去叙述冲突。假扮民工的李连长斜眼偷瞄江边工事图;敌情报处长认出车上的大个子,李连长也从对方的看和反应中看出了伪装暴露于是果断出手;结尾的三枚信号弹与三处火堆的交映生辉更是将“看戏”推向了最高潮!……三星半。

    5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 渡江战役前

    1小时前
  • 8000LL
  • 还行
  • 游啊游~

    1小时前
  • 仓郡
  • 还行
  • 1小时前
  • 麦子
  • 推荐
  • 这个老班长没死吧

    1小时前
  • 狄飞惊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