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统治印度的后期,舍希德·汗以传奇人物苏丹那王的名义,打劫英国的火车,被驱逐出瓦塞浦。舍希德·汗逃亡到丹巴德,为煤矿主瑞马德哈·辛格工作,却因此结下了家族世仇。十年后,舍希德·汗的花心儿子沙达尔·汗发誓要为父报仇,成为了瓦塞浦的一方霸主。沙达尔·汗一面在丹巴德与杀父仇人煤矿主瑞马德哈·辛格斗智斗勇,一面又在瓦塞浦与之前的霸主苏丹王带领的库雷希族对抗。旧仇未报,新仇又结...
影片用类似纪录片的方式,在历史的背景下,讲述了三个黑帮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1940年跨越到2004年,穿插了印度独立、巴印分治、以及印度的宗教派系之间的血腥残杀。瓦塞浦黑帮的所作所为全都印映着历史的痕迹。
瓦塞浦黑帮下集真的比较差。逗比耍酷的教父儿子继位了,真的是丐版的教父儿子,一言难尽。刚开始无心继承黑帮祖业,而后当家的弟弟身亡,家族无人重振旗鼓,于是学《教父2》的小儿子那种深沉的谋算性格,他杀了一个重要人物就上位了。但莫名其妙的,导演竟然让他表现逗比泡妞,土里土气的耍酷。抱得美人归时,片子性质变了,变成欢快的节奏,印度电影的标配——MTV上线了,好长时间好像没有一个坏人了。
这部暴力血腥的黑社会片,有时竟然带着许多喜剧桥段,让人无所适从。有时候偷袭敌方未果被追时那些桥段自带喜剧。有时有种错觉,以为是非洲部落之间因为偷了果子而徒步追逐。这种桥段还不少。
印度这部想表现真实面貌的电影,虽然看起来有淳朴的力量,但它又缺乏足够的爆发力和张力,总是血腥暴力但渲染太过。相比我们可以参考名片《上帝之城》那种原始面貌的力量感而不过分渲染。
印度大部分电影都有的通病——浮夸。动辄就载歌载舞或者不切实际的耍酷桥段,像极了印度阅兵的特技表演——形式大于内容。
片中的所谓黑帮,看起来更像是名副其实的小混混,黑帮虽然没有警察或者军队的专业性素养,但不至于像片中那般业余,而且连富可敌国的政商通吃的敌人都斗他们不过,他们的谋略实在不够打,素养极低,更不用提能为看了足够多黑帮电影的观众提供耳目一新的体验了。
和韩国电影类似,印度电影也大量的拍摄黑暗腐败题材。这当然也值得表扬,但,评判电影好坏高低的主要标准永远不是题材,这是很多国内影迷们常犯的错误。此部电影竭力模仿《教父》,但差的太远,远不及《教父》的艺术水准和深度。唯一值得表扬的是上集的配乐(当然上集的各方面表现高于下集)和下集的街头巷尾和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些面貌比较自然淳朴。
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教父I代的原配妻子竟然经过几十年不老,化个老年妆嘛拜托!这种已经不是细节了,而是大bug!
家族里的两个媳妇真是漂亮,她们是最抢眼的,尽管戏份不多,因为影片(下集)槽点太多,所以靓女不得不抢眼。
形式大于内容。
《瓦塞浦黑帮》明明分上下两部于不同时间前后上映,不晓得 IMDb 为何只建一个条目。
三哥黑帮家族史诗巨制,时代感很重,一方面是个人的恩怨情仇,一方面又是家国历史,双线并行映衬出大时代下的人物沧桑历程,基调更偏向于纪录片,没有过多的戏剧化表达,主要走写实风格,总体而言制作的比较有厚重感。
印度版《教父》2.屌丝级黑帮,安保做得差。
一切都是那么黑色幽默+sexy+folk。。1的男主角不太好看,2的男主角是我的菜!看完这部年度最暴力最性感电影很嗨 我由衷觉得我六根不净。。。黑帮老大+pothead上战场之前老婆极力挽留,“我怀孕了”老大潇洒(不负责任)地说:“跟儿子说他父亲说嗨”
屌丝黑社会
在给人推荐印度电影的时候,总少不了提起瓦塞浦黑帮。我觉得这是部恢宏巨制,是整个印度近代史的缩影。从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印度获得了英国遗留下来的整套制度,却缺乏施行的能力。在大背景下历时三代人家族间血拼仇杀的兴亡变迁展现了整个印度的真实。
印度版《教父》2
遇到歌舞直接快进,给歌者的特写镜头毫无意义。大哥你爬个楼梯喘成这样还不如我,明明呆在家里就没事,蹿邻居家墙竟然把自己腿摔断了是图啥?追杀苏丹讨论他买什么水果简直就是SB,完全不能营造紧张气氛。三观不正的民族,展示出的男性魅力也是畸形的。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阿三是多么的不靠谱
不看简介应该是看不下去
最终的最终,拿枪的还是没干过拿章的。瓦塞浦黑帮分上下两部,娓娓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的犯罪史。这要是华语片绝对就被吹爆了。7
非常自信地在斯科塞斯/科波拉和吴宇森之间穿行。
印度黑帮老大的崛起跟割韭菜似的,一茬接着一茬,激励人心。上下部五个多小时的史诗级大片,细节异常丰富,仿佛看了半部甚至全部的印度版《百年孤独》,不同的是,汗家族在被庶出的“使命”终结了中坚力量之后,新的生命又开始萌芽,复仇的血液又在流淌,并且生生不息。
这一半比上一半好
瓦塞浦黑帮下集真的比较差。逗比耍酷的教父儿子继位了,真的是丐版教父儿子,一言难尽。 这部暴力血腥的黑社会片,有时竟然带着许多喜剧桥段,让人无所适从。印度这部想表现底层真实面貌的电影,虽然看起来有淳朴的力量,但它又缺乏足够的爆发力和张力,总是血腥暴力但渲染太过。印度大部分电影都有的通病——浮夸。动辄就载歌载舞或者不切实际的耍酷桥段,像极了印度阅兵的特技表演——形式大于内容。
下部时间线与上部开头相汇时,补全了视角,并以同样镜头模式——长镜头跟拍,完成了一个巧妙的技术对称与形式回环,包围起的剧情在倒叙中构造了精巧的结构,寓言出了两方的家族对抗与世代纷争,一个形式化的宿命表述。同时,上部的开头与下部的结尾又形成一种对照,同样的暴力行为与群体行动,在片内现实主义语言的加持下,后一段的直接入屋,相较开始的一直外部攻击,加注了更大的复仇意味,在主角身份代入与血仇叙事内凸显力量的掌控者。动作表现手法是电影最好的地方,在接近真实的描绘中,采取《教父》其暴力的恢弘表述,几场歌舞与动作的平行最具代表,还减少宝莱坞惯用凸显男性魅力的慢动作,转而体现生命的流逝感,而手持长镜的使用,在不以追求“长”中以适宜长度提供了最好的临场感与真实性,与人物性格和动作场面设计一起提供电影最好时刻。
不知为什么要分上下两部,印度片不是都很长的吗?虽然不太喜欢,但上部的开始是下部的故事,所以还是把它看完吧。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婚礼吧,结了那么多次婚,这个家族总是风光一时,都三代人了也干不掉仇人,就只会打打杀杀。感觉也不如上部精彩,最后结局安排得有些刻意,其实他们的仇人才是赢家吧。
既然分了上下词条那就再多说几句,五小时的印度近现代史,想拍出印度教父的史诗片,但确是屎湿片,一个乱字能概括。再次佩服能冲进imdb250,五小时分两次强迫看完。
没有歌舞的印度片,是怎么熬过5个多小时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