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日全面抗战爆发前,香港表面仍是一片娱乐升平,夜夜笙歌,歌坛茶楼不断启业,听曲艺的知音人蜂拥云集,歌精舞劲的小曲歌后聂小琼,最多知音捧场。热血青年林旭,心怀家国,和巧怡,志文等数个同学创办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矢志抗日,一次,他在派发抗日传单时巧遇小琼,初时误会她傲慢,及后当知到她是失明人士,便欲以她为对象写励志文章,以激励年青一辈,小琼却不肯接受访问。林旭家境中上,其父不断安排他结识高官,其母则安排他和闺秀相亲,令林旭不胜其烦 ……
林旭为救小琼受伤,小琼终接受访问。原来小琼父亲聂忠放弃当文武生转而从商,在广州开设绸缎庄,就在开张当日,小琼和表兄尚志尚文,及下人汉妈的儿子苏汉去城隍庙玩,却不慎打翻香炉,小琼因炉灰入眼兼错误用药,令角膜受损而失明……
苏汉自小已对小琼爱慕,但碍于主仆有别,从不敢表明心迹。兰姨知道后鼓励苏汉,要他发奋闯出事业。一日,小琼、尚文在市集遇上卖唱的盲女宝玉,小琼感对方身世可怜,接了她回家暂住,顿成莫逆,后来宝玉虽难逃被卖命运,但两人心底内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像,和对命运与人生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尚文的兄长尚志欠下赌场债项被打手胁持入歌坛,尚文经过见到,虽代尚志还债但对方还不肯罢休,惊动了邻座的玉观音出手相救……
将军方强亦爱慕月荷,欲以权势钱财逼她为姨太太,月荷不肯就范。方强知尚文和月荷相恋,竟设局令绸缎庄陷入困境。方强更派人捉去月荷和打伤尚文。忠夫妇大怒,说尚文不长进迷恋歌女,困他在家不许出外,并要他往北京大学留学。小琼和兰姨得二胡张协助,往求玉观音相救,玉观音救出月荷,尚文带月荷见父母后,两老亦接受了她,并允许他随尚文同往北京。尚文走后,绸缎庄债主临门,忠夫妇无力还债,债主遣流氓上门封铺搬货,带头的竟是尚志,忠婶和智对骂,志竟欲打忠婶,聂忠气极中风,半身不遂。忠婶迫于卖屋还债,并遣散下人,兰姨对小琼不离不弃,誓死跟随。家道中落,忠婶受尽坊众白眼,叫苦连天。小琼为帮补家计,决意拜玉观音为师……
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开战,一众大学生在港组织抗日后援,亦有多人想北上抗日,林旭决意上前线抗日。临行前交订婚介指予琼,琼挥手道别说一定等他回来。琼亦改唱励志和抗日歌曲,并开始为筹建盲人学校演唱筹款。筹款时重遇方强,方强透露了林旭是玉观音儿子的秘密。小琼质问玉观音为何不认林旭,玉观音却说爱一个人应懂得为他牺牲,小琼恍然大悟。小琼和秋红不断筹款,已有所成,并悉数捐给教会兴建盲人学校。学校落成之日,小琼应邀参与开幕……
铁路在影片中一直不断出现,预示着这趟旅程的漫长。一路上他们差点被火车撞上,Gordie差点被疯狗咬伤,Teddy直接被恶语中伤,在树林里听到怪异的声音,Gordie还丢掉了哥哥留下的最珍贵的帽子。这样简单的罗列,好像这场冒险一点都不美好。可是童年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需要用价值标准评判的事情。大家一起经历过,哪怕是斗嘴,哪怕是被落下,都是今后人生中最温暖的回忆。 时代的不懂事也颇值得玩味。因为它是童年啊,你不会每分每秒都处于dumbass的阶段。我们不会经历过的每件事都是道德正确的,因此我们也不想看到一部循规蹈矩的成长电影,我们要看的,是属于每个人童年里莽撞的勇敢,不被理解的痛苦,早就有的心事,以及在记忆中从密集的树叶中不经意间透下,影片中最动人的是是当Gordie与Chris穿梭在森林里时,谈到明年的升学,谈到明年就要散了的时候,顽执的相信Chris说的是不可能的事,即,他们的人生都要走上不同的轨道了。不管Chris如何劝,甚至骂Gordie是个混蛋时,Gordie也反击说“想和你们当朋友算是混蛋?”。当Chris说到“我倒真希望我是你爸爸”时,我是真的被感动了。不过想来,Gordie的想法多像我们的年轻时代,总以为可以一手遮天,总觉得友情无限大,自己不过是想顺从心意而已,但是就像Chris在电影中的结局一样,谁会知道,人生究竟会怎么发展。
作者:MADAO.CHI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一个下午,斯蒂芬·金坐在缅因州的家中,正在构思自己的下一本小说。
那是属于畅销小说家的黄金年代,没有电子屏幕上的碎片化阅读,也不必担心在社交媒体上被英国的同行拉黑,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还是电影电视和读书——而那时斯蒂芬·金不会想到,他的作品会在今后的四十年里,成为这三项娱乐方式的重要内容以及创意来源。
当然,当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极其出色的畅销小说家了。随着《魔女嘉莉》、《闪灵》、《撒冷地》等小说的出版和大卖,斯蒂芬·金可以说是一时风头无两。
可能他唯一的烦恼是来自编辑的唠叨——由于他大卖的小说都是恐怖小说,编辑们担心他被永远贴上“恐怖小说作家”的标签,将来一旦有其他类型的作品问世,便卖不出去了。
斯蒂芬·金对此不以为然,回应也颇为“宠粉”:“如果读者喜欢的话,那我就接着写恐怖小说好了,这样也不错。”
毕竟,他可是对自己的作品相当自信。
1980年,传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根据他的恐怖小说《闪灵》拍摄了同名电影,然而这部在未来被很多人奉为“影史最佳恐怖片”的电影,斯蒂芬·金本人却表示“并不喜欢”,原因是库布里克并没有尊重原著——这当然可以理解,世界上还会有谁比原著作者更加原著党呢?
估计后来也是越想越气,十多年后,斯蒂芬·金亲自操刀上阵,参与编写并制作了美剧版《闪灵》。至于最终效果嘛,我们只能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然而,即使自信到可以跨界挑战名导演,那时斯蒂芬·金的内心还是有自我怀疑的声音存在。
这股情绪的源头要追溯到斯蒂芬·金的幼年时期,当时的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并通过兜售给同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这件事情被校长知道后,他被勒令将钱退回,并被训斥了一番:“斯蒂芬,你明明才华横溢,为什么要写这些垃圾东西呢?”。
这句话,成为了斯蒂芬·金一生的噩梦。
所以每当看到那些批判自己作品的书评时,他总是想起老校长的那番话——自己真的是在写垃圾吗?真的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吗?
因此,在专攻恐怖小说八年后,1982年,斯蒂芬·金出版了《四季奇谭》,这部包含了四篇中篇小说的作品,其中有三篇和恐怖没什么关系,只有一部勉强能看到些以往作品的影子。
斯蒂芬·金说,这是他倾注了最多心血的一本书。
可以说,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
《四季奇谭》的四篇小说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其子标题分别为:春天的希望,夏日沉沦,不再纯真的秋天,以及暮冬重生。其中春、夏、秋均被改编成了电影,他们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纳粹追凶》以及在三十四年前的今天上映的《伴我同行》。
当罗伯·莱纳第一次读到《伴我同行》的原著《尸体》时,便产生了将它改编成电影的想法。
演员出身的他在几年前刚刚凭借一部《摇滚万万岁》在好莱坞打出名声,后来又指导了校园爱情喜剧《校门外》,挖掘了自己在青少年题材上的潜力。而《尸体》这么优秀的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出现,正好对了罗伯·莱纳的胃口。
然而筹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彼时距离《怪奇物语》爆红还有三十余年,投资方对这个“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寻找尸体”的故事相当缺乏信心,这种不自信也传染给了罗伯·莱纳。
据导演吐露,在开拍前两天,有投资方要撤资,最后还是自己在演员时期相识的制片人诺曼·利尔拍板投资,从而拯救了这部电影。
选角过程则要轻松得多。
主角戈迪的饰演者威尔·惠顿是童星出身,出演过几个电视电影的他,凭借经纪人拿到的机会通过了试镜,在《伴我同行》之后,更是靠出演《星际迷航》系列名声大噪。
不过,中国观众可能更熟悉他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本色客串,每次出场都与谢尔顿相爱相杀。
他也在剧中吐槽过自己被岁月碾过的颜值:我很讨厌去试镜。我一走进去,就感觉到他们在想,他以前多可爱啊,到底发生了啥?!
科里·费尔德曼也是童星出身,不过他的星途似乎更加顺利——在年幼时期,他便拍摄了包括麦当劳广告在内的一百多个广告了。
他拿到泰迪这个角色的经历很值得玩味:剧组面试了很多人都不满意,于是父母是经纪人的科里·费尔德曼便遵从他们的命令来试一试。
我们无法揣测费尔德曼的心情,不过根据导演的说法,他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孩童的愤怒感(可能其他孩子不会被父母逼着拍那么多广告吧),这正是一个敢于闪火车的角色所需要的特质,总之,莱纳决定就是他了。
杰瑞·奥康奈尔与前两人不同,他的表演生涯是从《伴我同行》开始的。据说在面试时,莱纳导演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小胖子。
值得一提的是,与《哈利·波特》系列中纳威的饰演者马修·刘易斯类似,奥康奈尔也算是亲自证明了“胖子都是潜力股”这句话。
本来是作为四人行中的喜剧角色的他,在长大后颜值逆袭,娶了丽贝卡·罗梅恩(老版本《X战警》中的魔形女)做老婆,演艺事业也顺风顺水。
在《伴我同行》二十五周年的访谈中,莱纳导演和威尔·惠顿以及科里·费尔德曼坐在一起又看了一遍《伴我同行》,当奥康奈尔饰演的维恩第一次出场时,莱纳导演摊开手开玩笑地大喊:”这个小胖子,娶了丽贝卡·罗梅恩!这个小胖子啊!“
不过,在主演的四个小孩子中,最被影迷所记住的,还要属克里斯的饰演者——瑞凡·菲尼克斯了。
瑞凡于1970年8月23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马德拉斯,他的名字是取自赫尔曼·黑塞著作《悉达多》中的生命之河(River),中间名Jude是取自披头士的著名歌曲《Hey, Jude》。
他的嬉皮士父母给他的弟弟妹妹们所取的名字也同样充满意象化:分别是Rain(雨),Leaf(叶),Liberty(自由) 和 Summer(夏天)。
他们一家在1973年加入了邪教“上帝之子”,这个臭名昭著的教团给年幼的瑞凡带来了非常沉重的阴影,使他无法去学校接受教育,童年生活也非常拮据。
七十年代末,瑞凡一家脱离了“上帝之子”,并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菲尼克斯”(Phoenix),即为凤凰,象征着浴火重生。
脱离了苦海的瑞凡开始了新的生活。尽管没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瑞凡·菲尼克斯还是在音乐和表演上展现出了惊人天赋。
在街头表演被星探发现后,瑞凡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便开始了电视演艺生涯,并在他15岁的时候,出演了《伴我同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同为童星的费尔德曼一早与瑞凡相识,并因此在戏里产生默契。而第一次与瑞凡合作的威尔·惠顿则是被瑞凡吓了一跳:他所展现出来的东西,远超他的年龄,简直难以置信。
如果你觉得威尔·惠顿是在恭维人的话,可以看看莱纳导演的评价:他是少年版的詹姆斯·迪恩。不幸的是,和詹姆斯·迪恩一样,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知道他们的演艺生涯究竟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了。
1993年10月31日,年仅23岁的瑞凡·菲尼克斯因药物问题于西好莱坞逝世。
27年后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当年与哥哥一起在街头卖唱的Leaf Phoenix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在感谢致辞的最后,他提到了哥哥在17岁时写下的歌词:Run to the rescue with love andpeace will follow。
这个与哥哥具有相同惊人天赋的弟弟,现在已名满天下,或许你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华金·菲尼克斯。
也许是一语成谶,《伴我同行》的开场,就是瑞凡·菲尼克斯饰演的克里斯死亡的消息见报,同样的英年早逝,同样的猝不及防。
然而片中角色与演员的巧合不止于此:
在电影中,戈迪作为斯蒂芬·金的投射,长大后成为了作家,育有两个孩子,影片也是以他为第一视角叙述。而戈迪的扮演者威尔·惠顿,也有两个孩子,在之后的诸多作品中,他也担任了讲述《伴我同行》幕后故事的那个人;
泰迪在电影中命途多舛,参军不成又进了监狱,最后好不容易才安顿下来。其饰演者费尔德曼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年少成名又挥霍无度且吸毒成瘾,15岁时身价就超过百万的他,银行里却只有四万美元; 相对有趣的是杰瑞的饰演者奥康奈尔,电影里的他虽然是个小胖子,但却很注意形象,外出冒险也要带个梳子。最后他真的成为了大帅哥,而影片最后他也是最欢乐的,捡到一个硬币,开心得像个大赢家。影片之外,奥康奈尔也真的成为他们之中的人生赢家,迎娶大美女,事业也顺风顺水——以至于二十五年后还要被当初的同事在背后吐槽。
不仅如此,他们之间的关系走向也如同电影中一般。
在电影的最后,经过冒险的四人回到了家乡小镇,观众们本会以为他们的友情会一直持续下去,但通过戈迪的叙述,我们得知,后来他们逐渐变得陌生,成为了点头之交。
在我们美好的想象中,一起拍过电影的四个孩子总会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威尔·惠顿在《伴我同行》上映二十五周年访谈中说到,在电影拍摄结束之后,除了和奥康奈尔的一次短暂合作,这是他第一次重新见到主创们。科里·费尔德曼表示了赞同,他说自己也只是在不久之前的一次漫展上见到了奥康奈尔,并对他说了一句“老婆找得好啊!”并击了个掌(他们好像真的很在意这件事情)。
我想,这就是《伴我同行》如此经典的原因之一。
不像那些自恋的青春片,很多人的童年时代并没有那么靓丽多彩,回忆起来也不总是阳光。我们的童年,或许正如《伴我同行》中那样,无聊的小镇,夏天的热浪,和一次自以为是的冒险。
当我们长大后回过头看,那次我们自以为惊心动魄的冒险,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但也正是从那次之后,从前如世界一般大的家乡便慢慢缩小了,自己开始想要去拥抱更大的天空,而儿时那些陪自己冒险的玩伴,也一个个消失在生活之中。
I never had any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12.Jesus, does anyone?
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影片《伴我同行》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尸体》。
史蒂芬·金借这篇小说缅怀了自己的少年岁月,导演罗伯·莱纳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少年往事,并在缅怀之上,又加入了远远大于伤感的一种隐隐的宿命感。
罗伯·莱纳是一位典型的戏比人红的导演。几年后,他更知名的一部电影《危情十日》,同样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此外,他还导演了《当哈利遇见莎莉》《怦然心动》《好人寥寥》《遗愿清单》等名片。
但说到我最喜欢他的作品,还是这部1986年的《结伴同行》。
这部电影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气质。
它不同于一般的少年影片或回忆体电影,通常的回忆体电影,都是往日重现,是把时间拨回过去,让往事浮现眼前。
但《伴我同行》不同,它不是“往日重现”,而是“抚今追昔”。
说白了,它是用此刻的眼光去回看往事。
这里面有一种距离感,那距离感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画面的滤镜,像是蒙着岁月的薄雾。
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在人物的命运上。
因为站在此刻,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已是既定的事实。如此再看向彼时,就多了一份格外的关怀。
那关怀背后的潜台词是:若知道未来会这样,当初就该对你更好些。至少,也该好好告别。
那种恋恋不舍的味道,简直太迷人了。
将这种味道推向极致的,是影片结尾,四个小伙伴在路口分别。
他们像是提前预知了“永别”一样,每句话、每个微笑、每次回首,都意味深长。
他们当然没有预知能力,有这个能力的,是导演。
是导演为他们安排了那样的再见。
因为只有那样的再见,才配得上他们刚刚一起经历的冒险。
是什么冒险呢?
说来耐人寻味。
这四个孩子整装上路,穿越小镇,趟过河流,进入密林深处,为的是去看另一个孩子的尸体。
他们兴奋极了,想要最先找到失踪男孩的尸体,成为小镇的英雄。
是的,这是一次奔向“死亡”的旅程。
就像人生一样,终点都是同一个。
但驱使他们上路的,除了单纯的“好奇”和突来的“英雄梦”,还有更深的动力。
是什么呢?
随着影片的展开,我们渐渐走进了那个年代,那座小镇和四个孩子的生活。
那是1959年的夏天,一座只住着1281人的凯罗斯小镇。
那座小镇太小了,仿佛一眼就能望到边。但对于镇上的孩子们来说,这里却是他们的全世界。
与小镇边界一样一望可知的,还是每个人的命运。
这里的孩子,很多无法完成学业,早早便进入技校,学一个谋生的手艺。然后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小镇里耗尽一生。
未来的渺茫的,而影片中的四位少年更窘迫的此刻。
他们各自生活在破碎的家庭里。
克里斯从小生长在一个臭名昭著的家庭,他从不怀疑自己会成长为一个坏人,小镇上的每个人对此也都深信不疑。
维恩的境遇相似,也早已被糟糕的家庭,宣判了糟糕的人生。
泰迪的父亲是个疯子,他曾是战争英雄,不知是否因为战争创伤,使他情绪时常失控,这也让泰迪终日活在对父亲的崇拜与恐惧的撕扯之中,成了个疯狂的孩子。
看上去好一些的,是高迪。
他是以史蒂芬·金为原型的人物,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他原本有个不错的家庭,可父母过分偏爱哥哥,直到哥哥意外去世,他们始终没有走出阴影,高迪也成了无人关心的透明人。
正是这样的四个少年,成了最要好的伙伴。
他们时常聚在树屋里,抽烟、打牌、扯淡、傻笑……
尽管他们只有12、3岁,可是无望的未来和困顿的此刻却催着他们过早的成熟。
或许,还不止是早熟,而是早衰。
是的,《伴我同行》中的少年,是早衰的一代。
他们过早地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以至于唯一能够吸引他们的,也只剩下“死亡”。
于是,他们上路了。
他们要去寻找另一位少年的尸体,他们要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这挡在他们面前的最后一道谜题。
终于,他们行走了一天的时间,躲过火车的追逐,听过夜晚土狼的嚎叫,拍掉满身的水蛭,来到了那片树林的深处。
少年的尸体,正扭曲地躺在地上。
只见他睁大了眼睛,满脸是灰,躯体已开始腐朽。
那一刻,同行的四位少年突然明白:原来“死亡”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相反,它太现实了,也太残忍了,它只意味着一个生命的彻底终结。
与死亡的秘密同时揭晓的,是影片隐藏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杀死了这些孩子?
或许是偶然经过的一列火车,是一起横祸。
但更有可能的,是一个烂掉的家庭,是糟糕的父辈和兄长,是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一座目光短浅、人言可畏,已经埋没了无数世代的小镇。
影片颇值得玩味的一幕,在尸体边上演。
小镇上的几个混混赶来,想要抢走尸体,霸占功劳。
此时,泰迪和维恩吓得跑走了,而高迪和克里斯勇敢地留下来,用枪指向那几个混混。
影片一直试图为我们建立一种对位,让我们不禁联想那几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就是这四个少年的未来。
但此刻,有两个少年却拿起枪指向了那个未来。
仿佛是一场宣言,宣告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糟糕的大人。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最终,高迪和克里斯逃离了小镇,一个成了作家,一个成了律师;而泰迪和维恩留在了小镇上,成了小镇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的结局,早已在密林深处有了定论。
那具少年的尸体,在无声地为每个人的未来写下预言。
有的人活着,却像是死了。
有的人瞬间长大,告别了过去,到了新的地方重生。
当然,我所说的一切,或许只是这部电影极小的一部分。
我没有写下的,或者说,我无法找到准确预言来描述的,是这部电影更迷人的东西。
那是树林夜晚的篝火旁,高迪给大家讲述的吃派大赛的故事。
那是在铁道旁偶然撞见的一只小鹿。
那是泰迪最后留下的一句道歉。
那是克里斯搂着高迪的肩说:“上天给你了一份礼物,你很会讲故事。你要好好珍惜它。假如你的父母无法保护你,那只好由我来。”
那是一段令人无比怀念,又无限伤感的纯真的情谊。
那段情谊,永远留在了1959年的夏天。
以至于多年以后,已经中年的高迪,在这个故事更遥远的结尾写下了这段话:
“我再也没有交过像我12岁时那样的好朋友了。”
“大家不都是这样吗?”
就像电影中一样,我会永远记得自己12岁那年,夏日的草木之中渗漏下来的阳光。
上哪找的这么一帮少年老成演技精湛的孩子……
曾经,我因为他的简单,给他打了三星。现在,我因为他的单纯,要给他10星。我老了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交不到十二岁时遇到的那群朋友。
觉得很残酷,就像eason歌里唱的,“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但还是感谢这场不可思议的相遇 ps:竟然是1986年8月的巨蟹座电影,年纪跟我一样大,果然具有巨蟹座特有的温情脉脉
同龄男孩的尸体宣告他们的童年也在这天死去
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忧郁孤独迷茫,全在River Phoenix的双眸里面了。
【B+】真挚,不浮夸的好片子,没有花哨的技巧,只有动人的故事。简单却直击人心。不过那个结尾也太TM敷衍了吧!!!并且这片真的很基阿。。。。CP感太强烈
I never had any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用情节丰满人物,这是每个编剧都该学的基本功。
朋友和敌人一样,越少越好,几个就足够。
“这正是我这年龄该做的事,我一辈子只年轻一次。”2014.11.23泸定县冷碛镇
12岁没有朋友,这辈子也就没了。
能理解这种感觉:少年时期的好朋友不会陪伴你一生,但他们是你这辈子交过的最好的朋友。
回忆只能换回近乎残酷的惋惜——我怀念过去,却毫不怀念现在的你。
阴影也好,回忆也罢,越是久远,是否对于后半生的碰撞越是深刻?或许等到我老了的那一天,也会像戈多坐在打字机前,那般惆怅? 噢,童年,伙伴……
永远stand by us的朋友能有几个?
“I never had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电影简简单单,一如儿时的友谊,却难寻觅。★★★★
和心迷宫很像 围绕一桩死亡 展现一个走下坡路的镇子 讲故事和大孩子段落强调了这种绝望 这种成长环境令斯蒂芬金投向恐怖文学 有幸拥有天资的人努力想逃出怪圈循环 从他们的视角看过去其他人有些可怜 小团伙永远由领袖+军师+疯子+傻子组成 只有带头的两个惺惺相惜 以更有代入感的死亡平添惆怅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虽然我和他已十年不见,我知道我会永远怀念他。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When the night has come,And the land is dark,And the moon is the only Light we'll see,Oh I won't be afraid,Just as long as you stand by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