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远离人迹

    犯罪片法国2014

    主演:维果·莫腾森  安吉拉·摩琳娜  Reda  Kateb  文森特·马丁内兹    

    导演:大卫·奥霍芬    

    猜你喜欢

     剧照

    远离人迹 剧照 NO.1远离人迹 剧照 NO.2远离人迹 剧照 NO.3远离人迹 剧照 NO.4远离人迹 剧照 NO.5远离人迹 剧照 NO.6远离人迹 剧照 NO.13远离人迹 剧照 NO.14远离人迹 剧照 NO.15远离人迹 剧照 NO.16远离人迹 剧照 NO.17远离人迹 剧照 NO.18远离人迹 剧照 NO.19远离人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6:41

    详细剧情

    1954年,当叛乱的力量在山谷里滋长,两个男人不顾一切地在阿尔及利亚山脉间逃亡。严酷的冬天里,独居的老师Daru必须将被指控谋杀的男孩Mohanmed送去给法国当局。被复仇的骑兵和居民盯上,两人不得不争取赢回自由。电影灵感来自1957年加缪出版的《流放与王国》里的短篇小说《来客》。

     长篇影评

     1 ) 很多时候不要屈服,相信自己

    虽然影评人很少,但他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这也是许多颠覆世界观的电影,虚伪而又虚夸所不能及的。现在这个社会电影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口味,肤浅,虚伪,金钱欲望之屋堆积。再也很少看到有味道而又深刻的电影。伤害一个人很容易,滋养和感化一个人却意义非凡。慢慢的真实不花哨不取巧,讲个平凡的人说个人性的善!

     2 ) 不刻意的电影,伟大的两个人

    看完电影立刻去把小说也看了,发现是篇短篇小说,结局截然相反。但我还是把电影当做来客的解读,电影把达吕和穆罕默德刻画得非常具体,而且更能清晰表达二人的思想。穆罕默德不是懦夫,他认为自己很勇敢,设计了这一切,让家人保住了性命,他很执着,一定要去接受审判。如果他没有与达吕经历这路上的一切,他就会选择书中的结局,走他原本的路。这正是改编高明的地方,他认识到了如此珍爱生命厌恶杀戮的达吕,那场几乎冻死人的大雨,那场死了十多人的小型战争,那些人都是昨夜一起在山洞过夜的人们啊,那些都是为了阿拉伯人抗争的人们啊。穆罕默德有着求生欲望和本能,但他还是选择送死。达吕对着射杀投降人们的军人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对着依然选择送死的达吕说,我们多么幸运才能活到现在,还活着!送死是妥协,别妥协!也许正正因为他是被阿拉伯人称为的法国人、被法国人称为的阿拉伯人这种游离中间的尴尬身份,让他更能理性地不去选择极端的方式。也许也因为他是一名教师,他对穆罕默德也经常用着教育的方式,一开始希望他逃跑只是出于省了自己的麻烦,当后来知道他的原因,他开始同情这个连女朋友都没交过的男孩。也许也因为他曾为少校,对战争杀戮产生了厌恶。还有他十年前去世的妻子,在妓院里,他轻轻地搂着那个女人的腰,把头埋在她的胸前,说出很久没有这样了的话。 穆罕默德终于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终于成为真正勇敢的人,选择了那条生之路。

    这部电影有让我想到都灵之马,只是那片浩瀚变成了阿尔及利亚的高地沙漠。每个镜头都很干净,两个人如同沙漠中的小小沙粒,更显得生命之可贵。男主的演出满分,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会说话,总是不屈不挠的姿态,偶尔与穆罕默德开玩笑露出的笑容,(特别是大雨后的清晨二人吃着穆罕默德找来的苦的果子,还说像面包,然后就被抓了...)最后与学生们告别的不舍,都在直击观众的内心。

     3 ) 做受害者,也不当刽子手

    背景是1954年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冲突升级为战争的年代。一个阿尔及利亚乡村教师,本来过着离群索居的简朴平静的生活,一天,警察带着一个杀人犯(是个阿拉伯人)到访,请他将犯人带到边境城市交给当局。

    “对于法国人来说我们是阿拉伯人,但对阿拉伯人来说我们却是法国人。”——身处于1954年阿尔及利亚的战乱背景中的教师达吕的身份归属尴尬而矛盾。曾经二战的法军少校,退伍后隐居在荒凉的群山之间的一所小学校的地理老师,在这个土壤贫瘠人迹罕至之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清亮的眼眸就是他的骄傲,他的一切。他在课堂上教授孩子们文明的起源,认识欧洲的几大河流,然而陪伴他的只有空旷场地上孤零零的晾衣绳,忽明忽暗的晚霞和孤独的篝火。如果没有一个人的突然到访,他的生活可以依旧这样平淡的继续下去。

    达吕被迫接受了一项令他打心眼里不愿意做的事情——押送一名杀人犯前往边境城市坦吉特。杀人犯名叫穆罕默德,是家中的长子,因为粮食短缺杀了自己的堂兄。达吕的第一反应是:“这事我干不了,我不能送一个人去死。”逼仄的小屋,面对这种棘手问题的抵触情绪在无声的流淌。

    教师达吕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留下了穆罕默德,让他与自己同处一室,为他准备床铺。夜幕降临,穆罕默德却突然走出了门外,达吕握着手枪趴在窗口上张望,此时他的心里对穆罕默德还是有防备的。半夜,穆罕默德仍不安静,口中念念有词的不知在说什么,他的怪异行为吵醒了达吕,原来穆罕默德病了。达吕喂她吃药,又给他敷毛巾。穆罕默德心存感激,对达吕讲述了自己的生活遭遇。

    到底该把穆罕默德送到哪里?达吕自己心里也没谱。他一个人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住惯了,突然间闯进来这么一个小伙子,还是个杀人犯,他心里的纠结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很快的把穆罕默德交给警方或是军方。而是选择与穆罕默德一起,踏上了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逃亡之旅。

    他们接连遇到了好几拨武装分子,1954年正是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所谓的军方大肆屠杀叛乱分子,身逢乱世,一个人苟且偷安尚能勉强度日,身边又带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包袱,危险可想而知。

    影片中有好几次,教师达吕想赶穆罕默德走,但穆罕默德是个无处可去的可怜人,到哪儿都是死路一条。心中的人性再一次萌发,达吕陪着穆罕默德艰难的行走在风沙漫天的戈壁中。大雨滂沱,他们无处藏身,只得返回原先的住处。两人围着篝火,絮絮叨叨的说起心里话。穆罕默德的杀人动机、为什么不逃甘愿就死,因为如果被堂兄的兄弟杀掉,自己的兄弟还小,不想让他们为自己复仇。

    又来了一伙骑马的武装分子,缴了达吕的枪,用绳子牵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俩一起上路。好在达吕在军队里遇到了自己昔日的战友,战友解救了他俩,但前提是他们不能随便逃跑,实际上是把达吕当成他们的人质。达吕和穆罕默德随部队躲藏在山洞里,第二天醒来却遇到反对军的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达吕和穆罕默德紧急避险躲过了子弹,最终他们重获自由。

    达吕和穆罕默德的交流并不多,达吕作为一名教师,眼神里流露的是一种智慧之光,尽管他看上去并不十分儒雅和博学。达吕作为一名结过婚的男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也能给予还没有谈过恋爱的穆罕默德一些指导。

    他们被军方释放以后,达吕带着穆罕默德去了酒吧,并给穆罕默德找了一个女伴。多年的独居生涯,达吕在面对美色的诱惑之时,像个孩子一样将自己的脸深深的埋在女伴的胸脯之间。此时的达吕,已经无法重燃体内的激情。

    两个人一起逃亡毕竟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分手之时,达吕对穆罕默德说:“如果你去往沙漠,我会对你的堂兄说,我把你交给了警局,你已经被警察处决了,这样就不会再有复仇之事,这样做,你起码能活下去。不要回头,永远不要,不要投降。”送走了穆罕默德,达吕在这里的教师生涯也结束了。

    有时候,生活会逼迫你做一些你不愿意作出的抉择。这部改编自加缪的《来客》的电影以肃杀粗粝的影像质感展现了困境中的人性,向我们揭示了世界的巨大荒谬之处。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同处于一个天平上时我们会作何选择?当良知与法律狭路相逢,我们又会如何反思这种困境?

     4 ) 一场被加缪预言的战争

    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曾于1954年写了一则13页的短篇小说《来客》,3年后收录于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当中。同样是在1954年11月,反殖民争独立性质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全面在该国的民族解放阵线和法国殖民军队间爆发。   因此,这则发生于短短一夜,关于一个宪兵抓住一个当地杀亲凶犯,将其移交给一位法裔乡村教师,要求送往附近城镇进行判决的故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预言了战争的不可避免。   导演大卫·奥霍芬将这则短篇进行了时空向度上的双向延展,大肆删减了宪兵角色,改编成为一个颇具西部片气质的逃亡双雄故事,并以此为脚本,拍摄了自己的第二部剧情长片《远离人生。

     5 ) 凌晨三點

    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最佳觀影體驗!一次心靈和人性的旅行與拷問。我們所謂的正義在某一刻可能輕易地就會顛覆。押送犯人的途中我殺了威脅我們生存的人,我變成了犯人,而犯人竟深感悲傷自责,解下頭巾為亡者做了禱告;曾經一起為正義而戰的戰友,在變化的局勢中成了陌生人、甚至敵人,當立場不同,你所謂的正確、正義,是不是只是你的選擇;當去往刑場的最後一個分叉口來臨,你是選擇屈從于他們所謂的正義而奉獻自己的生命還是願意給自己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一個人殺了人,心中沒有悔意,沒有善良,沒有感知,就算被所謂的正義殺掉又有何意義?如果一個人迫於某種壓力殺了人,心中虔誠的悔過,感知主,傳遞善良,那他能不能有一次改頭換面重來一次的機會?我們所謂的正義,只是我們的立場。

     6 ) 做爱能改变命运吗?

    副标题——《自己没得选,有帮别人“选”的机会时则全力以赴》

    故事背景为1954年阿尔及利亚反殖民独立战争。

    男主是阿尔及利亚一个偏僻山旮旯里一所“支教”性质的学校的老师,
    传授孩子们知识以及资助粮食。
    他以法国人的身份出现,
    但如他自己所言,
    “对于法国人,我们是阿拉伯人,而对于阿拉伯人,我又是法国人”。
    他根本没得选。

    中途,
    曾经和他一起参加过二战的部下(阿尔及利亚人),
    让他在法国殖民者和阿尔及利亚反抗武装之间做出选择,
    他也没得选。
    在法国人眼里,他是预备役军官,随时应该履行义务去打阿尔及利亚人。
    在他曾经的战友眼里,
    他应该和他们一起像二战时候打侵略者一样打法国侵略者。

    男主选择了不做选择——事实上他没得选。


    一个没得选的人。
    这时候有人送来了一个阿尔及利亚罪犯,
    这个罪犯因为他的堂兄偷自己家粮食,于是杀死了堂兄,
    因为人手不够,
    相关部门要求男主把这罪犯送去有一天路程距离的警察局。
    男主拒绝,
    来者说不管,
    反正这是命令,
    最好执行。


    男主对罪犯说,
    你明天就可以走,
    你自由了。
    但罪犯并不走。

    第二天一早有罪犯村子里的人来抢人,
    男主说你可以走了,赶紧跟他们走吧。
    罪犯任由男主和他们对峙,
    就是不走,
    他要去警察局。
    他请求男主带他去警察局。

    男主一路都恨罪犯不争——懦弱,没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遭遇追杀和原野上躲无可躲的大雨后,
    罪犯告诉男主为什么他要去警察局,
    他不是懦弱,
    堂兄来偷他家的粮食,
    如果得逞,
    他们就没得吃,
    他的母亲,弟弟们就得挨饿,
    那些追杀他的人,
    是他杀死的堂兄的兄弟们,
    这边的习俗,
    兄弟们必须报仇。
    如果他死在这些人手里,
    按照习俗,
    他的弟弟们得替他报仇,
    但他们太小了,
    他不想让他们去送死,
    所以他希望死在警察手上。
    这是他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没得选,
    他不是懦弱。

    听到这种事,
    估计男主的内心是崩溃的。
    于是更加希望能帮助罪犯做出选择——逃命。

    于是发生了一场有意思的戏码。
    之前罪犯问男主,
    和女人做爱是什么感觉。
    男主说你没有过女朋友吗。
    罪犯说没有。
    男主说,
    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因为去警局的话,
    罪犯必死无疑。
    于是男主带他去了他以前常去的一个花楼(酒吧),
    让老板娘给罪犯安排了一个姑娘。

    被姑娘开发过后的罪犯,
    眼神明显都不一样了。
    原先是一心求死的眼神,
    如今的眼神散发出一种“原来是这种滋味,
    我得一秒一秒的回味回味才行”。

    鉴于男主一直在帮助罪犯逃跑,
    我臆测,
    他带罪犯去开苞,
    有两方面的打算,
    如果罪犯去了警察局被绞刑了,至少死前也尝过性的味道了。
    再则,
    此等美味,刚吃上,
    就得去死,
    这可以激发罪犯活下去的欲望。

    做爱当然只是一个引子。
    一个代指。

    重点是男主一直在把一心求死的罪犯朝另一种可能上推,
    不遗余力的推,
    搭上自己也在所不惜。
    他在用语言根本无法让罪犯产生逃跑的想法后,
    想通过世上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做爱,
    罪犯还没有过的体验,
    来激发他的求生欲望。


    快到警局了。
    男主说往右的沙漠走一天,
    你能遇到游牧民族,
    你就能过新的生活,
    我会跟你的堂兄们说我把你交给警察局了。

    犯罪说,
    但是警察局会追捕你。

    男主说,
    那是我的事了。

    那么,
    一心求死的罪犯会做什么选择呢?
    一个没得选的人,
    冒着搭上命的危险要帮另一个人去做出“选”,
    会成吗?

    自己看吧。

     短评

    改得很多。增加了政治和民族的现实,保住了存在主义的气质。Viggo年纪越大越不像美国人了。

    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 远离加缪。

    13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
  • 我的五星电影,简单又干净。在阿尔及利亚,出生在这里的法国二代移民达吕,在阿拉伯人眼里是法国人,在法国人眼里是阿拉伯人,参加过军队的人都加入了反抗军达吕选择当教师不站队;穆罕默德为了家庭抹了堂兄弟脖子,为了终止互相的仇杀,决定在法国人那里受审并死在法国人手里。他们俩人命运不同出生背景不同人生遭遇不同,相同的是同为阿尔及利亚的兄弟,一起在动荡不安里生活。摄影剧情和台词我都很喜欢,这种类似的电影我想起《邮差的白夜》。

    17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力荐
  • 荒凉、安静却又有种隐而未发的力量,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迎来和平?不再被分割成我们和你们,不再成为祖国里流亡的孤魂。加缪在结尾里写“在这片他如此热爱的广阔土地上,他是孤零零的”,这里却让穆罕默德走向沙漠而不是死亡,也许是想给予这个世界一点安慰。就像达吕最后的嘱托,不要投降,不投降才有希望。

    18分钟前
  • AROGUE-
  • 力荐
  • 完全是爱Viggo才撑下来的,一部阿尔及利亚风光片,发现他演了好多风光片:新西兰、希腊、北非沙漠、潘帕斯草原、美国西部还有这部……

    21分钟前
  • 小山生桂枝
  • 还行
  • 一部闪着人性光辉的好片。陶醉于采音师录制的各种荒漠中的声音,风,碎石,枪炮,落雨,在最朴素的蛮荒之地,有蓝天,地貌,陋室,石屋。Daru的动作沉默,稳健,坦然地面对险恶的人生。很受用的一课。Viggo的表演张力,在手足举动中非常具有感染力。

    25分钟前
  • BlackBird
  • 力荐
  • 3.5 中字subhd.com/a/320136【Blu.Ray.1080p】magnet:?xt=urn:btih:0DFC5FBC3FB0615B5EC16917390816AD98FE0071身份与信仰的矛盾,坚守人道主义信仰等于选择局外人的荒诞,而远离人迹几乎等于没有选择,与其蹲坑自欺欺人不如诗意地跑路。。。

    26分钟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 摄影真好 环境的沧桑感与无力感与人物的坚毅对比 人皇站在风沙里什么都不说 都很有戏

    29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 貌似过于简单了

    31分钟前
  • 杰诺拉泽
  • 还行
  • 结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老师好man!

    36分钟前
  • 肥羊1号
  • 还行
  • 1.终于知道了哈伦裤的来历 2.维果和艾德哈里斯越来越像

    38分钟前
  • 凤尾狐
  • 推荐
  • 这就是那种越看越觉得好的东西 全片摄影很美 配乐也很灵 慢慢悠悠地走慢慢悠悠的拍 演员情绪展开也都非常充分 导演把V拍的格外好看 有他这样的老师谁能舍得他走呢 我就是最后一天给他亲亲送画的孩子/ 达鲁在这片土地土生土长 却被法国人当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又觉得他是法国人 加缪的作品里总带着这种疏离感和难以belong的困境 这么多年过去了 愈发有了深刻的体会

    42分钟前
  • 布鲁粒氩
  • 力荐
  • “这些奇怪的世界公民,他们流亡在自己的祖国。”

    44分钟前
  • s.on
  • 推荐
  • 故事非常簡單,就是逃命,其間被各路人馬抓捕追殺。但是不會讓人覺得悶,反而一直非常揪心。找的英字不太靠譜,看了一大半才明白哪方是哪方。當年的戰友變成現在的敵人,為何走到這一步,Daru也很迷茫吧。特別喜歡他帶Mohanmed見妓女那裡,逃亡中最美好的溫情。V叔真是什麼語的戲都能接給跪……

    45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 VM去年两部新片观感:作为一位熟练掌握了多种外语的演员,他热衷于在异国他乡说着当地语言“徒步旅行”。

    48分钟前
  • \t^h/
  • 推荐
  • 风暴将至,无人幸免 -- 改编自加缪短篇小说《来客》。

    5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 我一直把你当兄弟,但是如果明天早上我必须杀了你,我会动手的。

    56分钟前
  • Salute!
  • 力荐
  • 纵使还没去过北非,却宛如切身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沉默、朴素与荒凉。沙漠中毒辣的阳光和突如其来的暴雨下,好像一切都赤裸得无所遁形。Daru, Mohammed和我有什么区别呢,动荡与和平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都是异乡人,我们究其一生都在思考何去何从。

    59分钟前
  • Carpe Diem
  • 力荐
  • 短短一夜的行程,荒凉广袤的土地却难掩无处安放的内心。本片摄影大赞,莫滕森的表演完美~

    1小时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 如此看来,「存在主义」之于隔绝于世界,乃是与世间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一刀两断,一种真正的世界主义和英雄主义,为了执守高于人类世界标准的正义而存在,最后又回归于教书育人,真正的导师和先知。

    1小时前
  • 451½°F™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