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创演秀相结合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节目,由汪涵担任“颐和戏社社长”,张颜齐、刘佳艺担任“颐和戏社小班事”,与周恩旭、姜美伊、张晓涵、王蒲实等一众青年戏曲人组成“颐和戏社”。 《最美中国戏》以颐和园夜景首秀、“戏中戏”实景演出、融媒体全程互动等方式,深入解读中国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开创了文化节目的新形式、新样态、新模式。
古代人才是最有智慧的,君不见每一处戏都能代表一类人物嘛,从第一期的临川四梦,都是梦境中儿女风情故事和庙堂上的故事,到第二期丑小和尚、武大郎、七品芝麻官里面的小人物的故事,再到这一期穆桂英、白娘子、春草的女性故事,看似短短的表演,蕴含了古代人民的大智慧。Ps:曾黎真的好好看啊,不愧是中戏这么多年的颜值传说。
国产的综艺不要老是追着外国的形式,是应该要有自己的创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每一个行当都有其针对的综艺节目,那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戏算是开启了文化传承的开端,希望以后每年都能看到一档这样的结合国粹和现代文化的创新综艺。
一不小心都追到第三期了,最美中国戏这部综艺真是越看越上头。以前看综艺只图俊男靓女恶搞轻松一笑,而这部综艺传播的美早已经超出皮相了,感觉分分钟灵魂被洗礼的感觉。从第一期的临川四梦到第三期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戏曲老师一直强调人物的神情和体态,不管是嘉宾还是授课老师,眼睛都特别有神,用“眼波流转,顾盼生辉”来描述十分贴切,喜欢她们是“一眼定情”,而尊敬是从台前到幕后的。一个花旦要练25年,丑角从小开始站砖,除了信念,我不知道能有什么让一个人年复一年的专注一件事情,要知道,近些年的戏曲是小众的,许多人调笑说,为赶场票戏万人空巷的高光时刻早已过去,现在的戏曲已经快走入博物馆,而唱戏这件事并不是大家都推崇,毕竟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大多数人停不下来脚步听戏的,观众少了,戏曲行业就走向没落了。在这种既定的现实下,能坚持从小学戏、唱戏的都是勇者,这个行业并不是流量明星靠一张脸和资本吹捧就能成的,坚持下来的,身上都有硬功夫,这些人传承的不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老一辈勇于坚守的精神。最美中国戏里每一个出现的戏曲演员,在录制节目时都能发现,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十分温润儒雅,待人十分谦和守礼,在看他们表演的时候,听戏、知戏、学戏,感觉周围的时间都惬意起来。太喜欢这个综艺栏目了,希望能最美中国戏能火。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淘汰一些旧的东西,但是那些发光的文化遗产就应该被保留下来,戏曲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见到脸谱是在邻居奶奶家的古老院子里面,奶奶说是祖宗留下来的,可宝贵了,不能轻易盘弄,她是一名老戏迷,早晨能在睡梦中听见她播放戏曲的声音,四合院摇椅戏曲和打盹的老人,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
时至现在,我仍能记得那张脸谱,和已经离世的老人。今天看了最美中国戏,相似的脸谱又在综艺里面看到了,有点莫名的亲切感。喜欢看嘉宾认真学戏,以及老师们认真教戏的样子,感觉那是一种充满了仪式感的传承,传承的不止是戏曲文化,还有中国人骨子里的戏曲基因,综艺最后还演绎了一场绝美的戏曲,真的羡慕能够参演和近距离观察的人。看完才懂那句“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的真切情感,真心希望最美中国戏能挖掘更多的戏曲之美,发扬国家的国粹。继续加油,越来越棒!越播越火!
时代浪潮翻涌,新文化层出不穷。旧时风靡九州的戏曲艺术,如今也失去了大众关注度,宛如明珠蒙尘,令人惋惜。 如何让传统戏曲重新走向大众,恐怕是很多老戏曲人日夜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使命,一档实景创演类节目《最美中国戏》上周六悄悄开播了。 “师徒档”MC上阵,沉浸式体验戏曲文化 近几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创作道路。《咱们穿越吧》、《国家宝藏》、《登场了!洛阳》等创新节目的制作播出,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普及氛围。 《最美中国戏》在创新形式上也不遑多让。 当红主持人汪涵携手流量小生张颜齐及多位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组成了颐和戏社的常驻班底,以颐和园的园林实景为舞台,创作、演出传统戏曲。 一直以文化底蕴见长的汪涵,之前就主持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在今年《天天向上》“开年大戏”特辑里,他还曾拜师“京剧班”,扮演过虞姬。现在担任《最美中国戏》的常驻MC,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缘分牵引。 第一期节目的片头,汪涵坐在摇椅上,听着戏曲入梦。梦里老师傅正在教训小学徒,“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不负不悔”。解散后,独自加练的小学徒问汪涵: “你们那儿也爱戏曲吗” “爱,我们都爱” 过去与现在对话,电影感拉满。 这里的汪涵已经不是一个主持人了,他代表着后世爱戏之人。 另一位MC张颜齐,98年出生,小汪涵整整两轮。偶像选秀出道,在团体里是rapper担当。 RAP是当今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流派,而戏曲则是传统的艺术宝藏。一个是快速地诉说,一个是有韵味地吟唱。 那么rapper唱戏是什么体验呢? 张颜齐:谢邀,缺氧。
节目的娱乐性就仰仗这位小哥了。 明星嘉宾齐当绿叶,守护真正戏曲主角 虽然节目定位是真人秀,但重点并没有放在明星嘉宾的冲突、八卦上,而是聚焦在了戏曲文化本身。 戏曲文化中的主角是谁呢? 一是戏曲演员。 开场在“小班事”张颜齐串场下,四位戏曲演员表演代表性的戏曲片段,向观众揭开戏曲的面目。而后戏曲名家会晤,讲述初次登台记忆。 他们是门派传人,是在读学生,是戏曲大家,看似身份不同,但又拥有一个相同的身份—戏曲演员。
二是戏曲故事。 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依然能在现代人心中激起涟漪,引发共情。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内核。 在《最美中国戏》里,故事不再是灌输式讲解,而是由张军老师在与嘉宾们的聊天之间把故事铺成开来。在聊《临川四梦》时,视频网站有弹幕飘过:突然想去看这四出戏了。
三是戏曲扮相。 中国戏曲的扮相非常特别,与世界上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大相径庭。 操琴司鼓奏皮黄,老旦青衣水袖长。 跟着MC走进戏社后台,兵器、盔头、大衣箱、头面,一一呈现眼前。作为屏幕前的观众,此刻心理和嘉宾李菲儿一样,就是“想拥有”。
最后是戏曲表演。 节目尾声呈现了一出创意的戏剧,通过梦境,实现了中外戏剧家的对话。汪涵扮演的汤显祖带领着阿云嘎扮演的莎士比亚一起欣赏了《临川四梦》。 夜幕之下,身着华服的戏曲演员们近在眼前。他们置身雕栏画栋、亭台水榭之间,和着配乐,闪转腾挪,浅浅吟唱。
可以想象,沉浸式观演一定非常震撼。 (此处羡慕嘉宾们) 再回到标题的疑问,当红主持+明星嘉宾加持,传统戏曲能重新走向大众吗? 希望这部情怀满满的综艺能带来一个肯定答案。
不得不说,最美中国戏编剧下了大功夫,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看见红楼梦的完美结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高鹗续写曹公的篇章,最终是悲情的,一场婚礼掀开盖头便是三个人悲惨的结局,黛玉泪尽含恨而终、宝玉出家、宝钗最终潦草收场,不去深究故事反馈的社会现实,单看感情线,红楼粉始终意难平。
这期的最美中国戏终于对红楼梦下手了,看之前还以为节目组会中规中矩的复刻经典片段,看了之后才被编剧的创意感动。
袁冰妍和李响的舞蹈太棒了,整场秀围绕宝玉和黛玉相识、相爱、相离的经典片段,以宝黛双人舞引出故事情节,再分别对应越剧、黄梅戏表演,同时把戏曲元素完美融合在舞蹈里,跳出了红楼的缱绻之处,尤其是结尾在淡淡的烟雾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终于在一起了,看见黛玉把头慢慢靠在宝玉肩上,让人忍不住泪目,真心希望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宝黛能够“春日早起摘花戴,寒夜挑灯把谜猜。添香并立观书画,步月随影踏苍苔”。
红楼的戏曲服装简直美呆,推广戏曲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代艺人不停的把戏曲元素融入其他艺术门类,从最美中国戏第一期中时空对话的剧本创意到现在的元素融合,看到了剧组的用心,戏曲的复兴和文化传承,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不停的创新,把戏曲魅力最大限度传递出去。
真的爱了,希望这个综艺能火,能有更多人喜欢戏曲。
中国戏曲应该在创新中继承发展,最美中国戏让我看见了中国文艺界的努力和真诚,非遗是鲜活的、生动的,这档综艺把戏曲的鲜活和生动带给了每一个观众,比如让流量明星参与现场学戏,阿云嘎与李菲儿在牡丹亭经典片段里,揉肩、下蹲、对视里面带着百转千回的情绪;杨迪、沈梦辰练矮子功,亲身感受丑角演员的不易之处,单蹲着一项,就得为练戏20余年的老师打CALL了,传承戏曲不止要情怀,还要坚持和热爱,否则绝对挺不下去。
综艺的脑洞也极大,第一期让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梦中相见,要知道,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是并称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西厢记》、《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戏剧文化的品牌;第二期让唐明皇路遇武大郎,身份截然不同,但诠释的人物都是戏曲里的绿叶,第一次全丑角经典人物汇集,在戏里诉说丑角演员的辛酸和自洽。
很高兴看见有制作组能富有情怀的设计这样一款综艺,也正是有了这种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当,才能让中国戏曲的生机焕发充满希望。
艺人部分多余,为什么强行假定年轻人不喜欢国粹,需要一群啥也不懂的人来尬吹?至少也请个专业的来主持,比如王佩瑜啥的。
好看的,北京卫视的节目所以主要讲京剧,但通过这个综艺,我终于发觉了戏曲的美(确实是给我这种戏曲小白科普不少),不管是京剧还是地方剧种,服饰,脸谱,一颦一笑,都富有韵味,怪不得老祖宗都爱看戏。颐和园是我最喜欢的北京公园了。
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戏曲演员都是有深厚的童子功的,明星艺人们与他们对比一眼就可看出差距。有舞蹈基础或者戏曲学习经验的艺人学习戏曲招式更容易。戏曲科普,有助于更多的年轻观众了解戏曲行当和一些表演方式、爱上戏曲。静下心来欣赏戏曲,可以看到演员们的表演非常有趣,唱念(念白)做(身段)打、一颦一笑,都将人事物演的活灵活现。最喜欢《梦回红楼》一期。
想法很好,综艺很烂。搞的这什么四不像!
算是比较良心了,加一星给颐和园和大美京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愿意去了解京剧,并且觉得京剧是真正伟大的艺术(之一)。是实打实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容不得半点马虎、分毫掺假,这块瑰宝值得用心去传承,要把它发扬光大!已经可以认认真真看一折戏了,明年要读一本关于京剧的书(非flag)。ps,长坂坡太赞了!
戏是好戏,但是综艺的部分太多了
还是挺好看的,普及了戏曲,对生旦净末丑几大行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出第二季,融入地方戏曲,其实这个体裁太多内容可以挖了:各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为主题(前期的三国、红楼、西游)是不是可以加入一档xx名著系列?民间传说系列?四大名旦系列……
居然很有看头~强行文艺的台词略显尴尬…
我愿为大成子画地为牢,嗑生嗑死!!!老生 小生 武生 娃娃生 红生硬僵尸,软僵尸。
光是看颐和园风景就值了
讲解部分挺好的,了解了脸谱和故事。只是剪辑把干货剪了,正讲着脸谱呢,后面几个都剪了。乱剪只会导致节目受众不明,懂的人不需要你赘述,不懂的人你又不剪全,看起来人大师是挨个讲全的了,但脸谱的人物故事放一半;白蛇传这种妇孺皆知的却赘述(专家讲完嘉宾再讲一遍?)。嘉宾可以请些学过戏的,不然新手两个小时记不下动作语言,倒是能成笑料(董力真的搞笑),老师只能无奈。要么多给点时间……
戏曲宣传和推广综,主要还是京剧,学习了不少京剧方面的知识。丑、净、生这三集很有趣味性。
小鲜肉镜头太多,干货太少,只能给年轻人科普用了
挺好看的节目,戏曲名家们的讲解和名家的唱段非常耐看,但因为是电视台的节目,时长固定,也没有花絮什么的,感觉很多好看的片段都没播出来,很可惜,希望以后能跟平台有更好的联动,在固定时长之外有一些平台独家的内容,相信能吸引更多观众
梦生于情,情生于适。四梦一生,人生如戏。第一期的《临川四梦》集四为一,兼循汤公与莎翁。莲步轻移,轻展水袖,昆曲水磨婉约,因梦而来,随梦而去。一次通向历史的相遇也成为一次面对未来的相聚,待见后续的醒明与巧致,用心的文化节目值得投取足备的关注。
很长知识,可能是时长的原因,把太多细节剪掉了,对戏曲之美的感受就差了很多。
传承
这个综艺别叫《最美中国戏》了叫《最美大京剧》才扣题呢,拍了五期了后面的秀全是京剧(带一期昆和一点点豫)。。。第六期才看到其他的剧种(越剧《红楼梦》),我服了呀。不过第六期不错,要是都按照第六期带地方戏这种大杂烩拍的话,还是蛮有看头的。。。
八期是真的不够看啊,也不晓得会不会还有第2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