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记录了二战中1942年6月4-6日的美日中途岛海战,包括日军战机轰炸、美军地面还击、空中打击,以及战后清点伤亡的情景。影片全部为真实战争场景记录,解说由导演约翰?休斯顿(John Houston)、达德利?尼古拉斯(Dudley Nicholas)及詹姆斯?凯文?迈 克吉尼斯(James Kevin McGuinness)事后创作,并由多为好莱坞影星配音以加强效果。 本片或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导演约翰?福特在拍摄过程中受伤,苏醒后立刻再次投入拍摄,并因此获得紫心勋章。
美国战争情报局
(英文:The United State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OWI)
美国战争情报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起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当时政府信息服务,并且在美国国内与国外进行战争宣传。
从1942年6月到1945年9月这一段时间内,其通过电台、报纸、海报、照片、电影和其他形式的媒体,对国民与敌人进行宣传工作,以保障能够在战争道义上获得优势,是美国政治宣传主要负责部门。
war activies committee
战争活动委员会
War Activities Committee of the Motion Pictures Industry
电影业战争活动委员会
18分钟的短片,既有战争前中途岛美丽的风光和潇洒乐观的士兵,又有从空袭到反击的刺耳炮火和浓浓黑烟中的惨烈战役,还有军人美国家庭的真实镜头。电影兼具真实和写意,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役之后,太平洋战争主动权被扭转,美国获胜只是时间问题。2018年4月Netflix观影
纪录片现场的轰炸感觉真的是特效做不来的…导演牛掰,红十字那段动员宣传牛掰
他们都说有愤怒的葡萄的对白,你们听出来了吗?
例行公事般的轰炸和反击,真实却不动人心弦,战争是残酷的,希望世界和平!
《中途岛》2019版里重演过。
用配音突出士兵个人的背景身份以达到人性化效果,开始的宁静和事后的残酷的对比,战争场景的临场感。废墟上的海鸥,黑烟前的国旗。虽然结尾的字幕迅速回归强调宣传的本质,但此片更着眼于战争之惨烈。
这是真实的战争场面,不是拍戏。也许不够精彩,但约翰•福特是冒死拍的。而且,居然是彩色片。
约翰·福特硬汉导演没得跑了,亲自上阵拍全彩中途岛二战,自己也不幸挂彩,纪录式场面太过震撼,期待今年故事片版!
约翰·福特导演的纪录短片,获得了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本片记录了二战中1942年6月4-6日的美日中途岛海战,包括日军战机轰炸、美军地面还击、空中打击,以及战后清点伤亡的情景。影片全部为真实战争场景记录,解说为事后创作,并由亨利·方达等多位好莱坞影星配音以加强效果。
战争记录电影的经典。痛扁小日本的四艘航母,海战的教科书。美国人的胜利是实力加运气的结合才会如此。
今年是中途岛战役的80周年,也是这部纪录片的80周年,这部当时获得了1942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影片,是前线记者导演们冒着战火拍下来的,致敬!开头各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乐曲,有种猫和老鼠的开头的感觉,旁白的美式幽默也很有上世纪的感觉。如何轰炸日本航母的并没有详细讲,确实这个也拍不到,很喜欢营救落难兵的那一部分,可以感受到幸存者的喜悦。不难看出,这部18分钟的纪录片,鼓舞到了当年美国国内的战斗情绪。
为二战鼓舞士气的宣传片,主旋律的痕迹很浓,现在看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真实的战场纪录了。
这是一部战时宣传片,不过里面有几只鸭子颇为抢镜,而结尾落海飞行员获救以及牺牲者下葬的场面颇为感人。宣传也有高低之分啊。
冲在一线的导演,红河谷,岛上和航母上的防空部队,士兵的父母兄弟姐妹,残骸旁的海鸟,结尾汇报战果的油漆。
因为无法拍到交战的场面,所以也就是一个征兵宣传片的常规水平。但是会注意到,约翰·福特还是在用拍电影而不是纪录片的方式组织素材
佩服像亨利福特这样为了电影事业不惜冒险上前线实地拍摄的精神 很多镜头确实刻意设计 剪辑手法/配音还有最后刷漆也都是宣传片的标准操作 但说到底艺术不就是为了表达和传播人的观点么 (PS:并没注意到亨利方达在哪里出现)
中间有一段画面一片混乱,不是胶卷出问题了,是当时日本人的炸弹炸得沙石乱飞,抬摄影机的人在拼命逃跑……
生肉av2921943,那个年代的propaganda都是这样,战争的凝重中又不乏生活的闲趣,宣扬一下敌方的不干人事,展现一下己方披上军装可英勇杀敌,脱下军装可田园牧歌
虽然只有18m,但镜头画面都十分不俗。很神奇的是去看决战中途岛前两天正好看了这个,对蔚蓝的大海印象深刻——还有军歌U.S. Air Force。
虽然是美国战争纪录片,目的大多是意识形态宣传和鼓励参军,但是福特是真敢,是有人会为了拍电影记录故事而不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