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是一部悲剧,让人彻底的绝望的悲剧
看了前面的评论,且不说看不清楚情节的问题,这个也许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对于国际军火贸易,已经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都需要一定的了解才能理解情节为什么会像剧中那样发展。
我想说的是作为《罗拉快跑》的导演,如果被人称为情节老套,实在是无法认同,这样的导演是不太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无论是从个人追求还是从市场追求的层面来看都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们抛开影片中精彩的对白,和可能在侦查和间谍技术细节上可能不太成熟的表现手法。主线情节的最大突破在于悲剧式的结局,试问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曾几何时会有这种失败?同样的为着这个悲剧结尾所做的铺垫,整部影片没有塑造出所谓的幕后黒首,我们无法说银行董事会需要为片中遇到的问题负责,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只是有人违法了或者违反了道德,有人为了维护法律或者维护正义,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但最终片中的英雄也走上了体制外的不归路,为了所谓的正义(也可以理解为司法公正似乎是一个单词)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原则,但当他孤身一人用枪指着银行主席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暴力和体制外的行为同样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伴随而来的是彻底的绝望,我们既看不到体制内的希望,也无法从体制外着手,能做的只能是接受和融入这个不那么道德不那么有公正的社会。
还想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也许并不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绝望,虽然现有体制并不能给予我们解决的办法,但是看看历史上的体制我们还是能发现太多太多的改进,虽然并不像某些人标榜的那么完美,但是我们不应该否认进步的存在,也应该相信将来,也许人类并不可能找到一种完美的体制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世界终究是在进步的如果我能够为这种进步付出一些努力,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 ) 《跨国银行》老瓶装新酒 因为他是提克威
《跨国银行》讲述的故事如果讲述起来,则显得过于老套,警察不离不弃追踪大集团的阴谋内幕,最终无非是真相大白。好像听上去这是一个类似007系列电影的故事,但是无论是在故事的走向上更加复杂,演员的内心有所犹疑,动作也不那么激烈更多的是在智力上的较量与对内心惊悚的揭露。
这部影片在现今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应景,它讲述的是国际警察对跨国银行犯罪内幕的追踪。“跨国银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有全球化的背景,该片也跨越多国进行拍摄;其二是直指金融系统内部的问题。有人引申开去,说提克威预示了金融危机的到来,或至少披露了金融危机的诸多内情。但实际上,提克威只是做了一部自己内心的影片而已。
提克威无论在镜头的设计或是故事的讲述上一直让人迷醉,在电子游戏充斥的年代中更有些游戏意味,充满挑战智力的意味,快速且干脆。在影片开篇的那一幕,由欧文饰演的国际警察的同事遭遇谋杀时,突如其来却干净利索。在行凶者接近时,只听到干净的划声,暗示已经中招。但一切却来得毫无征兆,当被袭击者应声倒下时,观众才意识到刚才与将死者擦身而过的是个凶手。于是,观影经验与剧中人的经验迅速达成一致,大脑高速运转起来“那个人是谁,他是怎么办到的?”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并不暗示悲剧的发生,让观者的经验全部投注至影片中,于开篇就吸引了观众所有的注意。
影片于几场打斗戏中显现了提克威的不同一般。在影片的主角国际警察Louis Salinger第一次和凶手短兵相接时,他徒步追踪凶手。就和其他英雄一样,他在狂奔后得以追到凶手的车。提克威的智慧再次显现,Salinger面对的不是一辆车,而是因红灯停止下来的车流,一大排难辨虚实的车辆,凶手夹杂其中。当他定神从蛛丝马迹中找到凶手的车时,车流行驶起来,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凶手的心狠手辣与Salinger的势单力薄,但提克威没有让Salinger如其他英雄一样孤身上阵赤身肉搏,而是让凶手早就提前机警地离开了。一下就从以往的类型与套路中抽离出来。Salinger面对空空如也的车,失神了半天。
还有一场非常精彩的重头戏,则是Salinger遭遇到了他一直追踪的凶手,但凶手因为身份的暴露势被集团铲除。因此凶手在瞬间转化为Salinger的盟友,二人联合起来对抗强敌。凶手身负重伤,Salinger在危急时刻击中了大堂的吊顶,巨大的吊顶一下击中了大堂内的两名凶手,Salinger趁乱从后门离开大厦。大厦是值得描述的,有着文艺气息的展厅,吊顶上旋转的投影都是活泼的人影显示出生活的美好。而罪恶与枪战撕裂了这一切,破坏了生活的与艺术的美感。
Salinger对于是否干掉幕后首脑一直抱有迟疑,但是提克威却早在内心安排了那些人的死亡结局。当假他人之手除掉这些人后,我们捕捉到Salinger的再次失神。英雄不再显得万能,他也是被动和无助的。
偶然性一直是电影之美,但提克威却演绎为机遇之歌。当Salinger和搭档来到一个地址,却不可能找到凶手时,他的搭档去了对面的小店买咖啡,凶手却从咖啡店前经过。那是一个升格,且有着基督教般的命定感。这是从《罗拉快跑》开始的游戏感。有人曾说“提克威拥有一种几乎称得上疯狂的精神”,但确切起来应该说提克威一直拥有游戏心态。提克威将自己表述的意图糅合在简单的类型化的影片中,因此在广泛的流行中得到大众的认知与普及。
3 ) Tom Tykwer给我们的德国式大片
一看到这样的片名,就很排斥,加上我对Clive Owen很难经营出好感。但是看碟当晚的选择是这部和“我的血腥情人节”之间二选一,我只能抛弃血腥暴力的后者而选择了前者。
在完全不了解导演是Tom Tykwer的情况下,开始看片,居然从一开始就看进去了。这部片子优点还是十分突出的,我喜欢以下几点:
首先,在合理中追求剧情的夸张。一个检察官,一个国际刑警跨国千里追查催跨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证据。多好莱坞,多庸俗的桥段,可是它并没有用一个happy ending来愚弄观众。场景、台词、情节都暗示着一个个体无法摧毁这样的组织。当结尾这个探员企图牺牲自己成全检察官,用“体制外”的方式来做个了断的时候。是家族的报复意外地替他做了个了断,但是,组织的一把手没了,还有二、三、四把手迅速接替,并继续组织的运作。悲剧还是继续,战争从未停止。影片对中国政府向中东出售廉价武器的情节、各国政府都与国际商业信贷银行通过放贷来控制局势获得利益的情节,我个人认为还是有据可查的。
其次,场景的选择对剧情的补充说明及推动。建筑师们应该会对这部片子感兴趣,柏林、米兰、纽约、伊斯坦布尔……IBBC的办公室,应用玻璃和结构层次的半透明状,营造了未来感十足的通透感。当探员迈着台阶走进巨大的IBBC总部(它实际是在一个汽车城取景),建筑的庞大与个人的渺小形成的强烈对比其实已经预示着结尾。米兰的墨索里尼中央车站做为选举的取景地,与旁边的酒店和办公楼也是有趣的呼应;而在纽约的取景,导演除了例行为天际线的例行航拍,更用了看似不起眼的街景刻意描绘有些衰败感的纽约――剧情取材的真实个人跨国银行最终垮台,它的总部便在纽约。而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枪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影片利用建筑对画面美感的营造是煞费苦心的。剧组用了16周的时间在德国一个旧仓库内模仿了16年修建成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发生在其内的枪战因为美术馆独有的斜坡弧形空间,而充满美感。
最后,便是对Clive Owen演出的欣赏,改变我对他“粗鲁无情”的不良成见。当他对检察官说:“I’m the person you should burn”,那个眼神令我折服。此外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安排就是,Clive Owen饰演的探员是个没有个人生活的单身汉,而Naomi饰演的检察官有自己美满的家庭。两个因为同样的目标而聚在一起的同路人,不能说感情没有火花的碰撞,但是谢天谢地导演没有让他们成为非要在奋斗过程以身相许以此“鼓励肯定”对方的奋战鸳鸯。
看完影片,觉得是部不错的商业片,继而才发现原来是Tom Tykwer的作品,德国人的严谨、客观、细致,以及Tom本人对悬疑片节奏和镜头的控制都在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对不同电影题材的把握,都有了很好的证明――《罗拉快跑》、《香水》。
4 ) 分享的分析提示 看着方便
1。这个不是金融片,不要提货币战争
2。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显示,一条隐式,你是侦探要根据显示去发现隐式
3。记住每个提到名字的人的身份相貌,他们不是白报名字的
4。注意细节,哪怕是枪战后面的报道
5。故事的前4/5都是在铺垫和提供线索,最后1/5是串联线索,片尾的报道是给你答案
影片在提供线索的同时,隐晦的揭露的许多社会现状。如果看了我的提示后看电影,你还没有明白
那我再说多提示几个点,看着几个点你要确保知道每个人的身份
1。男主角的耳鸣
2。杀手喜欢去博物馆
3。反复声明银行面临破产和唯一出路
4。“人们都在往下跑” 这句话出现了两次,注意不同和出现时间间隔
5。女主角放弃真相
6。威廉被杀
7。有辆奥迪不见了
8。史卡森死前收到的最后一句话
附带一个只有两家公司的导弹是客户需要的,其中有一家的是不能用的。最后的报道,叙利亚……
影片还有穿帮镜头,大家自己发现吧
如果还是不明白
那直接说了,影片的主题是,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5 ) 《跨国银行》剧情梳理(严重剧透)
很早在论坛中的发言,现在整理到评论里面
这部影片复杂,紧张,没有好的字幕是会一头雾水的。说这个片子松散的应当是没看懂吧。故事是这样的:
ibbc(有的像中国的爱存不存的工商行)希望成为贩卖中国武器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总代理,先做一个单子实验,就是买中国的蚕式导弹(一种反舰导弹,很有名的),中国显然不是挑动战争的国家,所以没有卖制导控制系统,所以要另配,世界上只有两家有,一个是意大利的,一个是土耳其的。ibbc跟意大利的军火公司两个经理(老板的两个儿子)定购了制导系统,并且已经预售给了叙利亚和伊朗。但是在关键时刻,意大利的军火公司即将精选意大利总理的老总良心未泯,不同意出售。导致ibbc投入陷入破产边缘,不得不派出下策。ibbc派出两名杀手,一名冒充赤色旅杀手(意大利的极端恐怖组织),一名替补杀手。前者失手,后者得手,在意大利的受贿警察的帮助下,成功的栽赃给赤色旅,得以继续进行生意谈判。主人公欧文,一直追查ibbc,在遇刺现场发现两个杀手的事实,并根据一些蛛丝马迹追查到替补杀手的身份,逼近ibbc阴谋的真相。这时,负责ibbc安全事务的主管,安排欧文正在追查的杀手除掉欧文,不巧双方都在街头地点遭遇。一场恶战,结果欧文侥幸逃出,而欧文的搭档,抓住了先一步离场的ibbc安全主管,这个主管是东德的老共产党员,有血性,有正义感,完全符合一个共产党员标准,同意与欧文配合搞垮ibbc。但是无法在体系内解决,因为ibbc正是大国间必要的灰色地带,所以寻求体制外的解决方法。
欧文把ibbc杀害意大利公司老板的是告诉了他两个儿子,两个公子,天良犹在,不愿意为买卖不顾老爹血海深仇,取消了交易,这时候ibbc只能同另一家土耳其军火公司交易。这家土耳其公司是以色列的供货商,在此之前已经预先买给了以色列防御蚕式导弹的防御系统,现在乐得两头得好处,再卖给ibbc制导系统。东德的老党员早知此事,让欧文录下ibbc老板与土耳其谈交易的谈话,透漏给叙利亚,伊朗,则ibbc的大单必然付之东流,也就达到了搬到ibbc的目的。事情本来进展顺利,但是不巧的是关键部分无线干扰强烈,没能录下来。欧文大失所望,决定杀掉ibbc的老板出一口恶气。但是意大利军火公司派出的杀手,先杀掉了ibbc的老板,以及东德老党员。欧文得免血腥。但是ibbc完成了交易,新的老板继任,继续倒卖中国军火给第三世界。
故事指责中国的武器加剧了第三世界的冲突,但是大家都有份,谁也别说谁,再说了,打仗不能怪罪卖刀的。刀可以自卫,也可以杀人。全在当事人,怨不得别人呢!
故事的情节很紧张,环环相扣,往往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侦破过程真实可信。很是好看,喜欢此类题材的不可错过啊!
6 ) 我们生活的世界
还不错。像前面几位筒子说的,电影的立意有点像 战争之王。只不过换了个时间地点环境。而且还有历史的渊源。
画面感很强,想起IN BRUGES.还拿古根海姆来说事。
觉得整剧的高潮在最后SKRASSON和SALINGGER的对话。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死了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还有别人。这个规则会继续运转下去。金钱 政治 阴谋 利益 所有的一切纠缠在一起。SALINGER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却不甘心,想做制度外的英雄,但最终无奈蚍蜉撼大树。
影片不算写实,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倒卖军火,不为金钱,道出了银行的本质——将国家或个人变为债务的奴隶。众所周知,个人挑战体制,犹如以卵击石。男主孤身走上体制外的不归路,最终悲哀的发现,体系的存在不在乎谁来操作,而在于是否能维持运行。结尾杀手对男主道了一声“Thank you”颇具讽刺意味。
银行也能搞的这么牛气, 全球政权及第三世界武装组织都控制在手, 看来统治全球先要学会经营银行.
看着比较没劲,导演想拍的火爆一些,但太多ZZ的东西想表达以至于乱了套。
看的我几次想睡,太拖沓了,不紧凑,人物也乱七八糟的。。。
恩,这导演功力是好强。讲故事好厉害!他让我明白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当我认为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选择逃避,因为打不过强大恶势力,可他来了个从内部瓦解。咦,我在说什么?噢,对了,我跟大熊一起看的。所以有点心不在焉了。whatever,fuck off
6/10。错踪复杂的利益关系玩得太深沉,无论是冷峻肃杀的叙事氛围、爆米花的商业动作都不达标,射坠天窗逃生、集市屋沿追踪两场能看出想效仿《谍影重重》,无奈导演被文艺架子绑死了。再说孤胆特工战天斗地的类型样板太普通了,按套路最后把证据交给媒体大可完事,这次帮倒忙消灭傀儡的收尾没烂俗挺好。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糯米的又一花瓶作品
硬是没看懂说什么,男女主毫无反应。只有建筑啊钱啊什么的。Clive Owen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不知跟谁学的。
配乐不错,欧洲城市景观够精致,枪战也够血腥。勇士们在古根海姆里面乱开枪,心痛啊,每颗子弹都扎在心上,扎在心上!结尾有点弱,反派说了一堆“你杀不杀我都改变不了这局面”的废话,结果来了个意大利杀手,啪啪两枪,烟消云散了。血的教训——惹谁都别惹意大利人!
镜头完美,场景完美,相当喜欢克制冷静的画面以及叙事节奏
体制内的反体制,即使极富正义、忠诚,结局也是充满无力感。本片内所展示的各个城市的建筑太有特色了,印象深刻。
为结局加一星,作为一部罪案片,直到最终结局之前的部分都太缓慢了
看完了我却总感觉这片没讲完,妈的,差点啥啊,还是看辛瑞纳过瘾。
全片唯一的亮点——那场古根海姆艺术馆的枪战戏,不过,好莱坞随便抓个导演都能拍个八九不离十,可惜了Tom Tykwer……
这是部建筑优美的风景片,大量航拍镜头,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备注很冷,跟片中的情节一样冷。。。 这部片子里处处张扬着玻璃幕墙,清水混凝土,而当包着中庭的廊道被这群以OWEN为首的枪战分子打的千炝百孔的时候偶在想那不是真的洞吧,万能的好莱5修补技术也要花上些时间吧。会有Frank
有些事永远无法辨认其是否正义!有些事情永远没有结果!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当某些国家或者利益集团通过操纵第三世界国家非法战争融资来操控他国政治走向时,不慎发现一鳞半爪的你该如何去做呢?要么死要么带着困惑继续……
情节非常不靠谱,经不起推敲,人物也相当平面脸谱化,但是摄影真漂亮,一部环游世界的现代建筑博览片:从柏林到卢森堡到米兰到纽约,最后结束在伊斯坦布尔。中间的环环相扣还是满紧张的。娱乐片而已,可以看。
The.International.2009.DVDRip.XViD-GFW
除了杀手扎堆把整个古根海姆博物馆打得弹孔累累这段比较生猛,通片基本就是在瞎扯淡。我很理解,汤姆·提克威不想大家觉得自己就是在拍部无脑的爆米花动作片,想颇有追求地扯上点国际政治博弈、还想煞有其事地铺张一下个人对抗机构时那种无力而悲怆的宿命感,我也承认有些台词比较有力(-“有时你越回避你的理想,就越接近你的命运”),但这些都难掩生硬剧情的漏洞和高潮时刻的疲软。 还要说一句,看完这片,中国显然又要不高兴了,难道全世界第三世界的军火都他妈从中国这买的?
电影本身真是太烂了 这个故事本来可以拍的凌厉好看 却变成醉鬼讲梦话/各主要场景那些建筑物们真的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