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盲·道

    犯罪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李杨  杜函梦  于越  胡明  吴一含  

    导演:李杨

    猜你喜欢

     剧照

    盲·道 剧照 NO.1盲·道 剧照 NO.2盲·道 剧照 NO.3盲·道 剧照 NO.4盲·道 剧照 NO.5盲·道 剧照 NO.6盲·道 剧照 NO.13盲·道 剧照 NO.14盲·道 剧照 NO.15盲·道 剧照 NO.16盲·道 剧照 NO.17盲·道 剧照 NO.18盲·道 剧照 NO.19盲·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35

    详细剧情

    据民政部估计,全国流浪乞讨儿童数量在100万-150万左右。在一些地乡村地区,买卖儿童几近市场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黑色利益链。盲人小女孩晶晶(杜函梦 饰)一直被以郭伟(胡明 饰)为头目的犯罪团伙控制下在街头乞讨赚钱。一天,她在地铁通道里遇到了赵亮(李杨 饰)。赵亮是一名落魄摇滚大叔,整天装扮成盲人进行坑蒙拐骗。为了逃脱郭伟残暴的毒打,她在赵亮的带领下到了派出所,但民警王莉莉(于越 饰)根本找不到晶晶的家,晶晶却说赵亮是她的爸爸,万般无奈之下,赵亮只好暂时收留她。最终犯罪团伙还是找到了他们,并以晶晶“监护人”的身份把她带走,晶晶和犯罪团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赵亮为了弄清楚这一切,踏上了一场未知的行程。而他和晶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长篇影评

     1 ) 盲道导演李扬专访:《盲山》《盲井》后第三次不合时宜

    拍第一部电影《盲井》前,李杨手上有300多万元存款,在那时的北京够买10套房。拍完第三部电影《盲·道》后,这位导演几乎成了穷光蛋,银行卡上的钱所剩无几。

      历经1年零20天的审核后,这部关注城市乞讨儿童的新片终于上映。公映4天,截止到发稿前,票房艰难爬至29.6万元。同日上映的另一部国产片,票房一路涨到了1834.7万元。

      公映后的第一场见面会,被定在2月2日于北京亦庄举行。不大的放映厅里零星坐着19位观众,59岁的李杨身着平日常穿的黑色大衣,搭上一条灰白围巾就上了台。李杨解释,选择2月2日,因为他是一个“很二的导演”。

      《盲·道》开拍时,李杨心里就有数,票房肯定不会高。但他说自己不在意,“在意的话压根儿就不会去拍。”

      市场比他想象中还要残酷。在某些省会城市,这部片子没有一场排片。即便有排片,也多半是上午场或凌晨场。李杨很失望,但他多次在微博上强调,绝不会像《百鸟朝凤》的制片人一样,跪求排片。

      在中国电影圈中,这位出生于1959年的导演,一直挺另类。有人将李杨归于中国第六代导演,与贾樟柯、冯小刚等人并列。他曾表示,“我不属于哪个群体,我特别怕群体,我也不混圈子。”

      许多投资人找到李杨,想找他拍穿越、搞笑或者爱情片。往往打开剧本看了3页,李杨就拒了,“本子太烂”。而且,他不想当“观众的痒痒挠”。

      李杨的片子专注于现实题材,没有宏大场面和华丽特效。镜头始终聚焦那些灰色地带的边缘人群:从井下被煤炭包裹的矿工,到逃不出大山的被拐妇女,再到新片中被犯罪团伙牢牢控制的乞讨儿童。

      他的电影透着某种不变的压抑,并不讨市场喜欢。因为请不动好的男演员,20多年没演过戏的李杨,只好自己担纲男主角。他一个人当5个人用,编剧、导演、演员、美术,甚至剪辑,他都自己上。因为没钱,别的商业片一个镜头能拍十几次,李杨拍两三次必须得过。

      为了这些注定票房黯淡的电影,李杨砸入了全部积蓄,甚至多次抵上唯一的房产。他形容自己是个“一意孤行的人”。“做事不考虑后果,想做就去做了。”

      年轻时,他梦想着有天能做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到推荐信,离开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自学考到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

      曾经做过央视主持人的毕福剑,是他的室友。在一篇文章中,他回忆,这个看起来儒雅文弱的帅小伙,跑得相当快,在新生运动会接力赛上充当最后一棒,为只有6个男生的导演班夺得冠军。被理工科学生欺负时,李杨会在推搡之时大喊一声,“来,我们两人打你们10个!”

      大学念了两年,李杨突然退学了。从光鲜的大学生变成社会无业青年。他拎着箱子,带着400多美元和借钱买来的机票,飞去德国,只为不和决意留学的女友分手。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忆起此事,李杨不觉后悔。“就算没追上那又怎么样,至少人生中追过一次,疯狂过一次,对吧?”

      他对电影的追求同样疯狂。在柏林电影节上,为了一睹大明星和大导演的风采,这个籍籍无名的留学生穿上最好的西装,打好领带,在红地毯边上转悠。搞不到颁奖晚会邀请函,他就从垃圾桶里捡出别人随手扔掉的邀请函封套,忐忑混进场内。保安冲进来时,他飞快地脱掉外套,举起托盘上的香槟,假装很熟地和一旁的嘉宾搭讪。

      打拼10多年,在德国有了稳定的工作后,他仍放不下导演梦。他害怕过浑浑噩噩的日子,坐在花园中喝着啤酒,“任凭年华老去”。于是,他飞回北京,搬进一套空调开起来呼呼作响的老式公寓中。他揣着很多钱,舍不得住大房子,舍不得买车,因为钱都是为拍电影准备的。

      他没事就骑着自行车,去朝阳图书馆泡着,在成堆的文艺杂志中搜寻好故事。读到刘庆邦的小说《神木》后,李杨欣喜若狂。他把这个讲述煤矿杀人诈骗案的故事放进抽屉,晾了两天后拿出来,还是觉得,“就是它了”。

      就着几碟花生米、拍黄瓜和豆腐丝儿,刘庆邦向李杨坦陈了自己的忧虑。他曾托朋友将小说塞到几位第五代大导演手中,没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谁都认可这是部好小说,可谁都知道拍成电影肯定不挣钱:写的是底层矿工,里面没有女主角,场景又不在城里,不能植入广告。

      李杨不考虑这些。他从包里掏出事先备好的合同和几叠现金,当即签下《神木》。

      为了改编出有真实感的剧本,李杨在一位记者的陪同下,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出发,一路向北,开始探寻煤矿之旅。绿皮火车里充斥着汗臭味、大蒜味儿、劣质烟草味和方便面气味。

      从河北、山西、宁夏辗转到陕西等省份,李杨几乎跨越半个中国,下了20多个幽深的煤矿。在矿工们住的窑洞或地窝子中,黑色的煤尘占领了屋子各个角落,连被褥上都落满了硌人的煤渣。他们的生活,每天就是挖煤、吃饭、喝酒、睡觉的循环。唯一特别的仪式是,月底发了工资,会去城里寄钱回家,有的会顺便喝酒找街边女。

      “我们就是一块肉,是几块石头夹着的一块肉。”一个矿工嘴里蹦出的话,击中了李杨。“不是可拍可不拍了,而是我有义务拍出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必须完成这部电影。”他后来回忆。

      为了保持电影的真实质感,李杨坚持要去地下300米的小煤窑拍,不用道具搭景。走在只有木桩撑着的矿井隧道里,嘎吱嘎吱的声音会从黑暗中传来,片子还没拍完,那矿井真的塌方了,两死几伤。矿主跑来找剧组借车,想尽快安抚家属,封锁消息,和小说情节一样。李杨只好带着剧组转场,几经周折,总算在开封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国营煤矿。拍完片4个月后,李杨鼻涕里仍带着黑色煤点。

      为了拍摄,李杨抵押了房产,向两个弟弟也借了不少钱,可还是不够。最后,一位好友透支伟德体育最新网站卡,李杨才得以补齐后期制作费用,背着片子的拷贝飞到了柏林电影节。这回,他是受邀的。

      李杨执着于现实叙事。看到一篇被拐妇女伤害“丈夫”家人的报道后,他跑到四川,花了两个多月,采访了几十个被拐妇女。他甚至还和人贩子深入聊过,对方得意地告诉他,曾强奸拐来的女人。李杨气得想去报警,但懂法的人告诉他,没有证据,报案也没用。随后,电影《盲山》诞生,片子在一个小山村拍摄,演员大多是当地村民。一位被拐来的妇女,抱着自己的孩子,在片中扮演了同样的角色。

      他说自己也没指望通过电影传递什么,只是讲一个故事而已,“没那么高尚”。如果国内有人因为这个故事,关注到电影中展现的群体,展现的问题,那注视的目光本身就是胜利。

      这就是为什么,他用“盲”给自己的系列电影命名。网上有大量《盲井》《盲山》的盗版片源,李杨没去追究。

      自从看过有关少年砍手党的报道后,李杨一直对流浪儿童这个群体念念不忘。早在十多年前,在采访了一些少年犯后,他写了一个剧本《盲流》,但没通过审核。母亲中风瘫痪后,他重拾决心,“想做的事现在一定要做”。

      他辗转北京、贵阳、西安采访,去了盲人艺术团、救助站和盲人学校,采访了起码20个盲人,采访的流浪儿童数量记不清了。

      因为很少有投资人感兴趣,片子的成本低得可怜。雪上加霜的是,拍着拍着,合作的投资人撤了。那是2014年冬天,股市行情正好,对方毫不犹豫地转移了投资方向。

      李杨没告诉剧组,他默默地抵押了房子,高息贷款。平安夜,剧组成员收到了塑胶手机壳之类的小礼物。

      他开始向朋友求助。媒体人郭宇宽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刚接到李杨的电话时,这位导演的语气听起来挺轻松:“宇宽,你最近手头有钱么?或者认识哪个土豪能给我投资一点?”

      郭宇宽觉得,“土豪”两个字透着点儿孤傲。他在电话里怼回去,“我不认识土豪,我认识的都是很理性的企业家,人家的钱又不是偷来的。”

      挂了电话,郭宇宽有些放不下,想着李杨是个“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的人”。于是,郭宇宽约他在咖啡厅见。得知他正在拍关于乞讨儿童的片子后,住着50平方米小房子、出门能坐公交就不坐地铁的郭宇宽凑出20多万元,转给李杨。他打电话给一个身家百亿的老板,对方也不懂电影,跟着投了80多万元。

      后期制作发行的费用全亏了另一位叫苏同的企业家。李杨记得,对方抽空看过片子后,只说了两个字,“支持。”

      靠吃百家饭,片子总算弄出来了。新片上映后,网上的评价并不高。李杨自诩“剑客”,有人看过片后,感叹他的作品似乎少了尖锐,多了温情。还有人指出种种缺点,男主角的表演不到位,片子有的地方衔接得不好。

      李杨仰在沙发里,深深叹了口气,承认并不是特别满意这部电影。但为了它能跟观众见面,只好作出妥协。自封的“史上最穷投资人”郭宇宽放下话,“假如这部片子赔钱了,我会努力挣钱,以后再支持李杨。”

      等待上映前,李杨“心烦意乱,十分焦虑”,他在此期间写出一本自述,书名最终叫“一意孤行”。他原本想起名“随意而为”,大学同学白岩松私底下不太认可,“李杨的价值与一定会有的痛苦,都恰恰来自他的不随意”。

      在书的前几页,白岩松写道,李杨或许真是个“一意孤行”者。但他不会独行,路还长,“可能一意孤行者,只是提前出发的人吧”。

     2 ) 那井、那山、那道,看独立电影摔死在那银幕上

    独立电影没有招安

    这记耳光是掴在导演李杨脸上的。

    被称为中国独立电影脊梁的李杨的电影作品挂上龙标本来是够稀奇的了。

    作品表里赫然放着神作《盲井》、《盲山》的他,拿出品质远逊于前两者的《盲·道》,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盲”系列三部曲的完结之作,观众们期待的自然是可与《盲井》、《盲山》比肩甚至有所超越的《盲·道》

    可是《盲·道》的表现的确是太不如人意了。

    对于起点高、作品质量高的导演,观众向来是不宽容的。

    像这次《盲·道》就在豆瓣上遭遇了报复式的打分,评分跌落到4.7。

    和《小时代》、《三生三世》比肩而立,这片子能烂到这个地步?

    答案是否定的。

    只是中国的粉丝向来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坏毛病。

    《盲井》的成功以后,不少人带上粉丝滤镜,恨不得把《盲山》捧得比《盲井》还高。(在我看来,《盲山》不如《盲井》)

    《盲·道》的确不好,很多人就恨不得上去踩两脚才觉得出气,大概觉得“你拍成这样,怎么对得起我的期望?”

    平心而论,《盲·道》又何至于是一部及格都到不了的作品?

    大家只是接受不了这是李杨的作品罢了。

    不过不同于大家首先关注影片本身,我比较在意的是李杨帐下无员亲身上阵为影片挂上龙标的执念。

    中国独立电影在地下深耕已久,甚至给大家一种刻板印象:独立电影就是地下电影。

    我们的电影的话语环境的确不宽松,但是独立电影的边界却一直在扩大,很多独立电影不一定要蛰伏地下。

    独立电影回归地面,争取更大范围的传播或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我看来是独立电影走向健康、正常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那些咋咋呼呼一个劲地让独立电影作者专注艺术远离市场的人都他妈的是耍流氓。

    走进市场意味着独立电影的创作更具可持续性,电影与观众相互教化的作用也更显著。

    不过大家存疑的可能就是,走上地面,表达的自由是否会受到妨碍。

    中国的审查的确会让电影人闻之色变。

    但我们的独立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观并不背道而驰,只是在剧情和表达上走了刁钻、尖锐的路子。

    带着镣铐跳舞,是可行的。

    反而是独立电影投入市场,电影作者的创作态度的变化,真的可能限制电影的表达。

    简言之,独立电影的作者开始考虑电影能不能回本能不能赚钱,甚至把这种强烈的目的性带入电影创作中,影片的表达自由就大大被削减了。

    这部《盲·道》,剧组有多缺钱我是真的看到了,导演自己都要兼任主角。

    作为一个导演,可以像毕博士一样对自己的导演水平一无所知,但是对于自己的表演能力应该是有清晰认知的。

    李杨对这个角色的把握当然是很失败的,面部的表情和动作都显得很粗糙。

    但导演的选角功力又是看得到的,李易祥、王双宝、王宝强、黄璐,一个个都完美地契合了角色。

    他自己演主角,我真的只能理解为拍摄经费不足。

    除了这个重要失误之外,影片还是有不少迎合市场的举措,最明显的就是频繁而无意义的煽情

    煽情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近来在票房表现上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前任3》,导演田羽生就是深谙此道的好手。

    《盲·道》里的煽情当然是拙劣和无效的。

    但我最担心的,是电影作者为了迎合市场而扼住了自己发声的喉咙。

    作者不受干扰的创作态度,才是独立电影的灵魂,无关题材,无关技法。

    独立电影的慢慢成熟,慢慢突破商业电影的桎梏打开一番新局面,可以预想是个并不短暂的过程。

    就像冯小刚炮轰观众烂一样,的确很多电影观众在审美上并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我看电影,就是图一乐”,

    “兹要是看见岳云鹏那张脸,综艺大电影我也笑得出来”

    那其实独立电影跟观众就该是个互生互促的关系,观众的审美得到锻炼了,自然独立电影的市场表现也就好了。

    去迎合市场,但是又怎及得上正经八百的商业电影,真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昏招。

    就像我开头讲的,独立电影没有招安,向审查、向市场低头,改易自己的创作态度,那这片子真的已经称不上独立电影了。

    不过就算导演在创作态度上并无改变,但这部影片还是有两个先天缺陷,即便是拍《盲山》、《盲井》那时候的导演都未必能克服。

    那些个经不起推敲的剧情和演员的表现不佳,我就不啰嗦了。

    首先,《盲·道》这部影片是导演脱离《盲井》、《盲山》中所熟稔的乡村题材和方言语境的一次尝试

    很可惜,这次尝试无疑失败了

    《盲井》中的河南话和《盲山》中的陕西话可以说是两部电影的骨架,台词干练有味儿,人物也随着方言立体起来。

    而乡村题材也让他的叙事更有真实性和震撼力,《盲山》中最后村民围堵带走白雪梅的警察,这一幕乍看多么骇人,仔细一想,这还真就是那里的农民。

    而《盲·道》就不一样了,导演对城市人的话语、行为模式都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最后赵亮被杀时反复回响在画中的“不要多管闲事”的呼声显得太生硬太刻板了。

    台词也组织得很啰嗦,没味儿。

    有时候我觉得听不到方言真他妈可怕,我觉得人们统一语言建成了巴别塔,不能上天,只会下地狱。

    尤其听到盲女对赵亮的那句“长大以后我要嫁给你”,硬生生把两人的父女之情给扭曲了,已然不是俗套可以形容,简直就是恶俗了。

    只有随着剧情,镜头再次回到乡村时,我才觉得,那个对乡村熟悉的导演回来了。

    尤其是晶晶被继父性侵,软弱的母亲只敢在屋外痛哭忏悔的那一幕,我觉得导演是真懂乡村。

    另一处就是对“盲”的处理,前两部的盲其实指的都是以主角的经历来展现周围人的心盲。

    以主角离奇的经历展现的是周围人对罪恶的视而不见甚至反为伥鬼。

    言在此而意在彼

    《盲·道》里则真的出现了盲人,把盲女晶晶被控制去乞讨和萍水相逢的大叔赵亮的解救作为主线,但是对周围人的刻画太流于表面,太单薄了。

    不论是控制盲女甚至将另一个小孩打成残疾来乞讨的犯罪分子,还是晶晶那母亲、继父,形象都不立体,看过之后都没有很深的印象。

    给人的感觉就是配角仅仅为剧情服务,没有深层的含义和象征。

    完全就是言在此而意在此,只是想讲一个大叔解救盲女的温情故事。

    对于被人贩子控制的儿童乞丐这一社会问题欠缺深度的拷问和挖掘,只是简单地隔靴搔了搔乡间重男轻女的痒。

    这两个缺陷比起剧情、演员来,我觉得是更致命的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打一个及格分:题材不新颖但鲜有人触及,故事虽俗套但是完成度高。

    毕竟要当一个好观众还是要不偏不倚一些,不能老“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这样子对电影是很大的伤害。

    我们当然期待独立电影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但在此之前自己要学会当一个好观众,客观地评价和对待电影。

    如果不想电影行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我们这种好观众会是最后一道防线。

     3 ) 剑客李杨,一个值得尊敬的导演

    盲井、盲山到盲道,始终关注底层,不忘初心,为底层发声。正所谓视而不见谓之盲,《盲》三部曲反映的是人们的心盲,它既为唤醒人们最后的良知,又在呼吁社会对这些底层现象的关注。剑客李杨,侠者风范,即便前面多部影片被禁,都不惜坚守内心的追求,这次盲道拍摄过中艰辛属超常人所料。

    李杨,一个值得尊敬的导演。

     4 ) 《盲道》---走不出的是迷茫的人世,走不出的是人茫然的内心

    昨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盲道》,之前有看过导演的《盲山》这部电影,还有一部我没有解锁的《盲井》。记得看《盲山》的时候,电影的结局也不尽如人意,然后看完《盲道》,觉得结局也不尽如人意;俗世之中,真的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左右,无法掌控的事情了,我们除了等待什么都做不了;看到电影中的小女孩流离失所的时候,我的眼泪都来不及掉出来,因为还有更多的晶晶丽丽没有曝光出来,他们也许还都在多远的地方受着苦,体会着生命无常呢。

    这些拐卖儿童的人,一步步逃脱司法系统的漏洞,一步步把孩子们骗去乞讨,乞讨得来的钱,被他们拿来吃喝玩乐。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身处泥沼之中

    电影当中演绎了一个酷酷的盲人大爷,虽然他是装的,虽然依靠盲人这步棋他获得了收入。但是大爷就是大爷,大爷还是个讲究人,会干干净净洗澡,也会回到家之后闲情逸致喂喂鱼,也会在洗完澡之后叫个小姐为自己服务,除了工作职业之外,他与一个普通男人似乎没什么区别,别人如何,他也如何。

    再往后看的时候,发现大爷乞讨时候,一会儿卖佛珠,一会儿卖十字架,“上帝也保佑他”“佛祖也保佑他”---但是你要说他有没有信仰这回事,他没有。

    大爷在祈求施舍的过程中,保持体面,但是假装盲人,就是这样一个假装出来的盲人,想要去保护一个真正的盲人,他!想要去保护那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他,也想要成为别人的依托。

    Part 01.

    小女孩:纵然我满嘴谎话,无比抗拒,我也无法拯救自己

    小女孩儿一出场的时候就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如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小小盲人的话,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他一定很惨。

    小小盲人拄着盲杖,拒绝去派出所,也拒绝去救助中心。很明显,他曾经去过,但是那又如何呢?没去过的小孩子又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残忍无情,“吃一堑长一智,”小小女孩到底经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再往后看的时候,电影其实在明显煽情,没有之前《盲山》这部电影的冷静客观,那些经受了残忍的人们,如果没有父母庇佑,一定会很凄凉的,小女孩儿就是。之前读孙频的书本,爷爷死后,小小盲人女孩儿被多少人...但是小小盲人女孩儿又有什么办法呢?爷爷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让小女孩儿装成男人,站着尿尿,剪成短发...但是一个小小女孩儿,身上属于女人的那种清新香气又如何躲得过呢?这些都是躲不过的。

    所以最终的时候,电影中的晶晶大哭大叫,但是她的大哭大叫有什么意义呢?她的大哭大叫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让人唏嘘感叹,她的大哭大叫,在无情冷漠的社会之中,分分钟被淹没。

    即使不少人同情晶晶的遭遇,即使不少人知道晶晶是被拐卖的,但是晶晶还是身处水深火热中,晶晶还是那么凄惨,到底有谁是在真正同情别人的呢?

    没有人所以晶晶还是如此凄凉。

    Part 02.

    大叔赵亮:我只想做你的爸爸,保护你一直一直

    “我想做你的女人,而你只想做我的爸爸。”以前锋利的拍摄就像是钝了的刀一样,题材和拍摄都少了《盲山》和《盲井》的锐气。

    电影当中的大叔名字叫做赵亮,我对于这个名字可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我有两个同桌的名字都叫做赵亮,而且一个胖一个瘦。然而我已经记不得他们的模样了,我对于胖赵亮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胖赵亮在中秋节前夕吃了一个牛肉味的月饼,那时候我家里穷,月饼对于我来说,只有“枣泥味,哈密瓜味,凤梨味---”

    就?怎么说呢,不好吃。但是胖赵亮这只月饼让我记忆犹新,然后想念了很久很久。

    如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个赵亮也要照亮别人的一生了,可以他刚迈出了第一步,脚还没落地呢,他就死了,一切都显得如此讽刺。

    周围的人更加冷漠,眼睁睁看着人离开这个世界,连个120都没人打,徒留一个小女孩儿在路口哭天抢地不知道应该如何做?纵使小女孩儿再聪明,她也只是一个小小盲人一无所有。

    写在最后:世上一切让人怜悯的事物,都刺痛内心深处

    小女孩儿眼睛看不到,母亲怀着身孕,眼睁睁看着继父对自己女儿做出那样的事情,从来不反抗。人们的冷漠和无知,人们的淡泊,造就了人世间的凄凉和痛苦,造就了这样一种难堪的场面。

    穷苦人的加害目标,依旧是穷苦人。《盲山》里面,大家的加害目标,是那个穷苦的大学生女孩儿,《盲道》里面,依旧如此,果然穷苦人的加害目标,依旧是穷苦人,希望这样的社会问题多多被关注,希望我们早日得到救赎。

     5 ) 你真的看懂盲道了吗?

    没有人贩子对儿童血腥摧残的镜头,没有亲生父母对残疾孩子厌恶的画面,没有继父对继女毒打强暴的细节,没有瞎眼女主撕心裂肺的哭嚎和求救,没有了这些噱头于是人们就说导演你不尖锐了,甚至是在展现社会的温情了。我这个满心负能量的人却看到了普通人的无奈、无助、悲凉和这个社会漠视的盲。 警察竟然因一句有任务,快回来,就半路拜托流浪汉把一个盲女送到救济站,即使这个盲女是流浪汉送来的,讽刺不讽刺。 小女孩的一句“打死我也不去救助站”,讽刺不讽刺。 女警在明知人贩子是强迫儿童乞讨时,可以轻飘飘的说法律规定啊,没有证据啊,对小女孩以后的命运就视而不见,讽刺不讽刺。

    女主被男主以及其业余的跟踪和施救方式救出,讽刺不讽刺。

    车开了好几天没油了扔到路边,男主告诉小女孩偷车会被警察抓的,讽刺不讽刺。

    男主只是一个因愧疚而自我放逐的前歌星,并没有深入接触过社会黑暗面,导演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故事,他在面对女孩被人贩子依法带走时只能发发牢骚,听到小女孩诉说人贩子的残忍和继父的骚扰时,只能骂两句畜牲,一如我们。讽刺不讽刺。

    最后男主被捅死,女主上了学,人贩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正义又一次得到了伸张。正义永远不会缺席,但他总是迟到,讽刺不讽刺。

    这部影片没有用被拐儿童的被迫害经历和人贩子的残忍手段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心,因为法治节目上讲的够多了,人们足够了解了。也没有渲染男主与人贩子斗智斗勇的场面,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如我们。我认为影片恰恰是通过一个普通人和被拐儿童之间的交集,展现了个人力量对这个群体的无助,无奈,悲凉,和对这个社会诸多部门隐晦而无奈的讽刺。例如不健全的法制体系,不主动作为的公安系统,不靠谱的福利机构等等等等。

    没有过多的剧情,没有深入人心的台词,没有夸张的演技,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

     6 ) 睽违十年,李扬去哪了?——《盲·道》

    昨天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有幸参加了《盲·道》的首映,资料馆更是打出——睽违十年,李扬回归的标语。可是李扬还是那个当初的李扬吗?在进行了无数的自我安慰之后,不得不面对李扬并没有回归这一残酷现实。

    的确,对于看过《盲山》和《盲井》之后的大部分人,“李杨”这两个字曾代表了中国电影界的新希望。从当时2003年,李扬的第一部导演作品《盲井》开始,尖锐又深刻的笔触揭露的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中国现实状况,弱势群体的无知与被打压,专业与非专业演员之间无缝的配合使得这部影片的现实残酷意味更加真实,一部对利欲熏心,唯钱得道的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这部影片虽然没有给李扬导演带来投资,带来知名度,但至少成为了一些对中国电影失去信心的人在盲盲大道上的光亮。(推荐影评://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014007/&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69206A2A4BF5B8B0DA894359571DDD63&dt_dapp=1)而后他的第二部影片《盲山》仍然延续《盲井》的现实主义,从绝望看到更绝望,这是我看这部影片的最大心理感受,山里的盲如果是是因为地域的闭塞,那么城镇里的盲是否可以视为人性的缺失使得人人只为自己,而对不关自己的事情就永远视而不见。李扬导演的社会的洞察总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无心留意和关心的问题,所以在看影片中会有一种自我代入式的反思。这也是李扬导演影片中很可贵的特质,片子的群中好像正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推荐影评://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273062/&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3391E2987596D519DA894359571DDD63&dt_dapp=1)那么到了现在,盲系列的收官之作《盲·道》,前面所说的这些,我全部没有看见,我看到的只为了体现现实主义而设定的尴尬剧情和李扬不再的失望。一个仿佛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与《海边的曼彻斯特》合成的中国地化版矫揉造作的电影。其实在看整部影片的时候,我始终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当看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少的也许是李扬以前最重要的特点—真实。在看《盲井》和《盲山》时,我始终都有种看的不再是电影而是现实生活的感受,总会被一种震撼似的逼真所打动心灵。然而在这部影片中,仿佛是在看一部刻意的说教片,也许与剧情和人物演技都有关系,剧情不再深刻地揭露事实,只是敷衍性地说说,导演给我们遮了把扇子,让我们看得见,又看不全,当然不得不考虑到国内审查形式和资方的压力,但我始终不认同,剧情的硬伤可以归咎于此,先不说盲女和片中专业或者非专业演员的尴尬演技,如果只论李扬导演本身饰演的这个角色,我认为其人物设定就无法深入其中的挖掘深刻的社会意义,最多也只是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一般的自我封闭伪装而已,如此一来,整个故事不再是现实主义了,而是一部关乎互相拯救的温情故事,而影片流露出的种种台词与剧情,更加让我难以将他视为拍摄现实主义如此好的李扬导演的作品。如果这是一部温情作品,那么还好,如果这是一部写实作品那真的很差。

    李扬导演在现场的提问时,曾提到过:“《盲·道》中“道”又是“盗”,所以在片中会有一些偷盗的情节。”可是整片看下来,我并没有理解到这个盗的意思是否映射了什么又代表了什么,是否是说我们每个都是不完整的个体,唯有相互补充,才能救赎自己?

    也许是期待越大失望就会越大,《盲·道》展映当天,豆瓣评分从9.2跳水到4.9现在更是低到4.7,同作为李扬导演的忠实观众,不得不说看了电影后的失望或者更多的是希望的丢失。

    我在豆瓣上的短评是这样:虽远不及前两部,但总好过大多数。这就像我们的社会,纵使它有种种弊病,却能让我们安安稳稳,免于战乱纷争。一部片子永远无法成为衡量一个导演到底如何的标尺,中和盲系列三部而看,我依旧会相信李扬导演的社会洞察力与社会反思心理还在,还会再拍出值得期待的片子!最后依旧感谢李扬导演!

     短评

    愧对“盲”字,也许导演的初心没有变,依旧在关注着社会议题,但这次电检制度已然长在心头,所以《盲山》《盲井》的可贵是真实,《盲道》的可悲是虚假。李杨过去的电影是用痛苦滋养的,而今,那个黑暗痛苦期已明显退去,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痛苦。

    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 电影男主角由导演李杨本人扮演,在剧中他信基督教又卖佛珠,导致电影受到了神的联合制裁,烂的让人唏嘘。导演努力让故事成为中国版本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结果男主角被流氓轻轻捅了两刀后就惨死在大马路上。我不知道李杨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可能是有了感情纠葛?除了感情,别的东西不应该这么毁人的。

    4分钟前
  • 邢早早
  • 很差
  • 因为预期相当低,倒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不过确实太无聊了。问题还是拍了个太套路的温情故事,失去了以往的锋芒。以及,自导自演的李杨,表演实在是不行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 私心加星,也是为了矫正下一些刻薄语调。和导演聊了之后,更加确定从“盲井”到“盲山”再到“盲道”并不全是妥协,更应看到镣铐起舞中实现的真正跨越,拍底层不容易,在北京大都会拍底层更不容易,底层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边缘的不见光的黑暗面,而是我们每一个人触手可及却又熟视无睹之旁侧。

    11分钟前
  • Nada曾
  • 推荐
  • “我想做你的女人,而你只想做我的爸爸” 以前锋利的拍摄就像钝了的刀一样,题材和拍摄都少了《盲井》和《盲山》的锐气,变得温和主旋律,演员演技和台词也一落千丈。这届李杨不行,这分明就是冯小宁…

    14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 真的非常后悔在几件事中选择了来看「盲·道」的首映,大概真的没人预料到李杨会让三部曲这样完结。问卷填写节选如下:1. 本片讲述了一个(矫揉造作)的故事;2. 一句话推荐给你的朋友:(千万别来看);3. 你会给本片打(负)分。第一次提前退场献给本片,资料馆版「法制在线」。

    15分钟前
  • 果蔬橙
  • 很差
  • 有些题材注定只能留在地下,硬要冲出地表注定尴尬。《盲山》和《盲井》之所以优秀是只到呈现为止,现实种种,绝望重重,他从不人工加温。但这一部却是为了呈现大爱,再兑入苦难。到处都是虚假的人工痕迹。如今李杨自己怎么面对三部曲的尾声?

    1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 还好还行可以不错没事可以去看看的,没事可以看看

    21分钟前
  • 651564165cz
  • 还行
  • 我…此时就坐在资料馆,好想提前退场…全程尴尬,完全看不下去…

    26分钟前
  • ziban
  • 很差
  • 假。

    29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 对导演的粉丝滤镜加一星。失望到崩溃,难看到失语。钱不够想拿龙标也不要这么心急好吗,能多打磨一下剧本吗。剧本演员节奏都有问题。何况这是三部曲收官之作力度如此之低,真是太意外了。作为一个映后把调查问卷写满的粉丝,真是一言难尽。从映前9.1掉到现在5.0,可以说很心疼了。

    31分钟前
  • III🌙
  • 较差
  • 导演你就坐底下,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36分钟前
  • 祭柯里
  • 较差
  • 尽管依然是聚焦社会底层的题材或是一些经典元素,但无论是否作为收官之作实在不像李杨,他可是拍过《盲井》《盲山》那个手持利刃的大师啊。这条温情路线没有走好,表演不佳,台词无力,配乐尴尬,就连以前最为称道的故事都没能讲好,挺遗憾的。不过失望之余也应该想到,李杨导演确实不易。

    41分钟前
  • 食野之苹
  • 还行
  • 6分,电影相比导演之前的作品锐度大减,虽然结尾依然悲剧,但是满溢全篇的温情依然可以让人感动,并没有某些人贬损的那么严重

    46分钟前
  • 丰川伊莱文
  • 还行
  • @电影资料馆。看到一半大家纷纷开始玩手机。看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晚节不保说的就是这个吧。宝强哥出道要是演这个电影怕是不会红了。。。。

    47分钟前
  • 艾弗砷
  • 很差
  • 我本不想打五星,简单一句,某些恶人死全家

    52分钟前
  • 逝水年华
  • 力荐
  • 大失所望。都不说去跟盲井盲山去比深度力度了,这回的水准简直就是个学生作业。从题材,故事到技法都老土陈旧得不像话,完成度很低,表演和配音皆灾难,演不好还是别自导自演了吧,连戏都没法好好导了。怀疑自己看的是粗剪版,也就《盲流》这个名字取得还行……

    55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 台词演技生硬 但的确是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 强迫乞讨 妇女地位低下 男权 娈童 重男轻女 拐卖儿童 围观群众冷漠 法律疏失 警力不到位 哎 坏人当道 法律是用来保护坏人的 好气哦~

    60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还行
  • 没想到今年电影节居然这部踩到了雷,真是惊喜,以后尽量远离国产无口碑新片,过去什么都代表不了。所有演员演技生硬到感人,剧情欠推敲,细节不合理,就别拿审查当遮羞布了。

    1小时前
  • CobraCB
  • 较差
  • 虽然比不上盲山盲井的震撼,但是也没大家说的那么烂吧,加入了北影节映后交流群,看某些人的评价感觉太过了。这样的电影给负分的话,某些大ip国产给几分呢?剧情有bug,演员台词生硬,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选材挺好的,有戳人的细节。可能是大家期望太高了吧

    1小时前
  • 家私听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