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母性2022

    悬疑片日本2022

    主演:户田惠梨香  永野芽郁  三浦诚己  中村友理  山下莉绪  高畑淳子  大地真央  

    导演:广木隆一

    猜你喜欢

     剧照

    母性2022 剧照 NO.1母性2022 剧照 NO.2母性2022 剧照 NO.3母性2022 剧照 NO.4母性2022 剧照 NO.5母性2022 剧照 NO.6母性2022 剧照 NO.13母性2022 剧照 NO.14母性2022 剧照 NO.15母性2022 剧照 NO.16母性2022 剧照 NO.17母性2022 剧照 NO.18母性2022 剧照 NO.19母性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33

    详细剧情

    本片改编自凑佳苗的同名小说,是一部围绕“母亲和女儿”展开的悬疑片。户田惠梨香扮演不能爱的母亲Rumi子,永野芽郁扮演想被爱的女儿清佳。

     长篇影评

     1 ) 巨婴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波伏娃的名言了。第二波女权主义的浪潮早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东方却还在讲“世界上有两种女人,一种是妈妈,一种是女儿”的鬼话。

    前半是巨婴的“お嬢さま”,到后面成长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好媳妇”……甚至影片里面的所有女性都是如此,连离家的作为职业女性的小姑子,也是为了跟男人私奔!唯一的例外或许是丈夫的情妇——却还是要依然围着男人转……最后女主也要莫名其妙的怀孕了,首尾呼应的同时,给大家一个“过年啦,我们一起包!饺!子!”式的大团圆结局。

    可是,饺子或许不能不吃,但女人就不能做她自己吗?

    看过一个女性主义游行的街头采访,右媒的记者不怀好意的问一个黑人女孩“你的标语,‘我是一个荡妇’是什么意思,你在表达自己的性自由嘛?”

    女孩说,我还是处女,但我也是荡妇。荡妇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词,所以由我来重新定义。

    记者还在纠结“你不能既是处女又是荡妇”,然后像展示笑料一样咬文嚼字给自己的观众看……世界的差距竟然可以如此之大:有的人在努力解构,有的人在添砖加瓦。

    ——所以女人能不能做荡妇?

    茗烟闹学堂骂:“我们x不x屁股,管你相干,横竖没x你爹去罢了”

    这个逻辑也适用于男人,适用于一切人:你们并不一定非得要成为谁的爹,谁的儿子……做你想做的。你可以做出走的娜拉,也可以做荡妇,也可以去x屁股——只要对方愿意……

    电影的另一点,算是我认同的地方,就是女儿怒斥她爹“不敢反抗家长,于是就去社会搞斗争反对国家……”与上野《厌女》中揶揄“在外面反对天皇制,回到家就搞起天皇制”的日本左派男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得不说,从整片的情节来看,传递的价值观依然还是停留在了“建筑一个美丽的家”,所以大家都要牺牲一点,包容一点,有爱一点。哪怕丈夫背叛妻子,婆婆虐待儿媳,母亲想掐女儿……“但谁让我们是一家人呢?”

     2 )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是有趣的电影

    女人有两种,母亲和女儿。

    从女权主义视角和精神分析视角看这个电影,可能会得出相反的观感,毕竟精神分析总是被批判有父权主义的影子。从女权视角来看,可能并不是有启发性的电影。但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却是很有意思的电影。

    我们能够看到俄狄浦斯情结、强迫症歇斯底里、强迫症拖延、精神病、倒错,每一样表现,都像在看身边人或是照镜子。电影中几乎每一个母亲都变成了符号,变成了每一个女儿心中的大他者,而几乎每一个女儿都放弃了自己的享乐以取悦大他者。比如母亲留美子始终没有完成或者说拒绝承认阉割,她始终将取悦自己的母亲这一他大者作为唯一的享乐和动机,甚至通过取悦婆婆以幻想自己在践行大他者施加给她的准则,以至于最后,她把婆婆当成了母亲的现实符号,讨厌同样作为“女儿”的小姑子,甚至愿意出钱让小姑子离开家庭,以便让自己独享“母爱”,最终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的癫狂中。女儿清佳从小就在讨母亲欢心,以至于即便蔑视出轨的父亲,也还是选择了向母亲留美子隐瞒真相,以维持母亲规定的秩序和规则,甚至在得知外婆为救自己身亡时,选择了自杀以表达对母亲的愧疚。

    但是,人真的会像爽剧中那样突然觉醒吗?好像只有女儿和小姑子完成了。女儿用了很长时间终于理解了“想做女儿的母亲”,完成了自己的菲勒斯阉割,在即将成为母亲的时候,同自己的大他者挥手告别,也和自己的母亲完成了和解。小姑子也通过逃离自己的母亲,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至于电影中的父亲,作为一个懦弱的拖延症,他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生活,他不被任何人需要,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被需要。母亲留美子应该是知道丈夫和情人在老宅里过着第二人生,但是并不在意,她只想做一个女儿;情人只是证明自己才是应该嫁进去的儿媳妇,她也只想做一个女儿。所以,可以理解为了叙事的简便,将父亲的形象模糊化了,就如同在多啦A梦中,父亲的形象也常常是可有可无的。

     3 ) 个中缘由,何必深究

    很多评论里都说很窒息压抑,我看完后感觉倒是没有那么过,长泽雅美的《母亲》和这部比起来显得更压抑一点,全部电影到最后都没有母亲的爱和忏悔,只有天经地义的利用。

    这部电影里讨论了很多东西,值得一看!留美子家里发生火灾,母亲和女儿清佳被压在柜子下面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先救母亲。这不就是那个经典的问题吗,如果你的妻子和你的母亲同时掉到了水里,而她们都不会游泳,那你会先救谁?所有作为丈夫的人都苦于回答这个问题。而现在这部小说却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丈夫的确很难取舍,但是需要你去挽救的人也是有思想的,她们之间或许也会做出抉择。这里留美子倒是没有难以取舍,她选择了先救母亲,因为孩子可以再生。而留美子的母亲却放弃自己生的选择,以自杀来让留美子把清佳救出去。留美子的母亲是作为一个正面的母亲形象出现在电影里的。她爱自己的女儿,爱自己的外孙女,也知道女儿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庭。只是有一点欠缺,她可能也察觉到女儿在她爱的哺育下越来越依恋自己,可是日常生活里却选择了“就这样吧”。直到火灾发生,母亲才意识到太恋母的女儿是个大问题,最后母亲选择当场绝命来逼留美子做出救自己女儿的选择,给剧情添加了悲哀的色彩。影片在诉说一个道理,偶尔偶尔,需要已为人母人父的人儿能够甩开孩子的手,让孩子能够意识到除了妈妈,爸爸的手,我还必须靠自己去寻找制造其他能够被我牵起的手。

    留美子和自己的女儿清佳之间,到底有没有母爱的存在?就像范玮琪的那首歌《那些花儿》中一句歌词一样,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片尾JUJU的《花》也很好地诠释了这部片子,个中缘由,何必深究。

    从一开始来看,留美子对丈夫的画并不喜欢,她讨厌那种凝重的色调。这是因为她是成长在父母爱的浇灌之下,所以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她喜欢阳光鲜亮,五颜六色的事物,她的画就可以看出来。不喜欢画作只是一个表面,或看做留美子不喜欢丈夫的一个暗喻。丈夫这个人物其实对于留美子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的戏剧化在这里逐渐体现了出来,留美子的母亲很欣赏这个男生,大大地夸奖了他,让爱屋及乌的留美子也顺从般地去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开始接触交流。看客们从这里也得知,不论结婚对象是谁,只要母亲说好,女儿留美子就会无条件答应。这也是中国为数不少的家庭的通病之痛。没有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放在首位,而是顺应着母亲的心意走入婚姻的留美子,其实从这一刻她生活的天平就倾斜了。再加上丈夫不是一个很会和家人互动的男人(关于这一点后面的剧情有说到他和母亲,妹妹受到过父亲的家暴。家暴的父亲,让他深恶痛绝,不想成为这样的丈夫和父亲,但是同时也不知道怎样的丈夫和父亲是自己将来的榜样。日后自己组成一个家庭时,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感情或多或少会有缺失),留美子从丈夫那里获得不到更多的肯定和夫妻之间的爱情,所以就又转身回到了母亲的身边,而母亲出于担心常来探望给留美子的逃避制造了一个不错的避风港。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新生命的孕育或许也不错,至少可以让每个人都获得温存。当留美子知道自己怀了宝宝后,她其实是无助恐惧还有点厌恶的,这一点和以往电视剧里对于自己可以孕育新生命感到欣喜是截然不同的。留美子的感觉就仿佛她不是正常的婚姻生子一样。电影里没有交代太多,但是她与丈夫没有感情实质的夫妻生活是可见一斑的。后面进一步铺垫孩子出生时候,留美子得知母亲不能进产房的大失所望;女儿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图案作为礼物,而留美子则是以夸张的手段遏制了女儿,目的却是让女儿必须顺应母亲的心意;甚至是婆婆代替母亲去参加课程观摩日也要求女儿一定礼貌得体。女儿很可怜地成了留美子讨好母亲和婆婆,获得青睐的道具。那场大火前,留美子对于清佳的抚育里一定是有母性的爱的,因为有母亲在自己的身边,她既幸福又有自信。那场火灾后,留美子对谁都没有了爱。火灾让留美子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母亲,女儿的身份随着母亲的自杀不得已丢弃了。

    影片后半段留美子的脸上再也没有光泽,老了很多。户田几乎不上妆的脸恰到好处。留美子对婆婆唯命是从的服侍也是为了自己可以受到婆婆呵护的一种心思。有点明白这种想从他人身上寻找到过往家人给与的温暖的心情。

    清佳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对父亲的各种不满,最大的就是出轨。对于母亲一味隐忍婆婆的唠叨也是非常厌烦的,青春期的女孩儿终于憋不住朝着奶奶辩论了几句,奶奶的理论虽刻薄却让她也没有办法辩驳。(其实这里有个思维定式,婆婆是老一代农家出身,文化程度应该一般,小农经济思想很重,所以比较刻薄。留美子的母亲是老一代里受过高等教育,上层家庭的出身,所以她每次都可以词藻丰富地夸赞留美子。同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利他大于利己的人,需要自身处于优越的环境中。怎么感觉有国产剧那味呢?!)这也是留美子后面捶打清佳的原因。道理也很好理解,为了让婆婆对自己好一点,任劳任怨地讨好一切人的处心积虑被自己的女儿破坏了,她被迫想到了母亲也被自己的女儿夺去了生命,现在女儿又要毁了自己在婆婆面前虚伪的表象。自己唯一的心理依托也消失殆尽了,瞬间失控的怒火就转嫁到女儿身上。

     4 ) 有的人真的就只想当女儿啊

    昨天在ins收到朋友消息,问我有没有一部影展电影真的很打动我。

    想了想,在日渐疲惫的观影体验里,竟然脱口而出的是这部《母性》。

    不想提什么大世界观,纯粹想说它拍的很真实。

    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别的地方,这样的母女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想想,它似乎解答了一个,我长期的疑惑——

    “原来这就是我跟母亲的关系啊“。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母亲的相处。她可能就是那个,一直想当妈妈小女儿的人。

    记得那时候大家谈笑间,都在说“你要好好对你外婆啊,毕竟你出生后可是她一直在抱着你带着你“。如果用电影的角度去解释,我跟妈妈的关系更像是“姐妹”。我得到充分选择的自由,她会带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旅游,读书的时候,却又大部分时间在外婆家解决一日两餐。

    虽然在电影里,这样的关系好像表现的比较负面,尤其是母亲对于女儿,看似一个“争夺资源”的存在。不过实际相处里,“女儿心理”的妈妈,其实也有许多不同的相处模式。我想她只是因为因为社会责任被迫变成了妈妈,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漫长的接受了自己身份和定义。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个跟许多我同代人非常不同的“母女体验“。

    有一个玩心重好奇心多多的妈妈,你可能不能在“母爱”里汲取到厚重的饱满,却在‘姐妹型“相处里,收获了别的人生体验。有缺失,也有收获,c'est la vie.

     5 ) 期待值放低的话还是可以看看的,有很多值得思考或吐槽的点

    (有剧透)在温哥华电影节看了全球首映,凑佳苗和广木隆一在放映前都出现了。凑佳苗也是这周才看的这个电影,她说觉得导演处理得不错,还说希望今天观众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自己身边的事情,而不是只是在看一个在遥远的日本发生的故事。因为之前不知道他们会出现,所以挺惊喜的,期望值特别高地开始了观影。电影的结构我挺喜欢的,题材、故事梗概、主题,都不错。然而,从一开始,(以下从最年轻的那个女儿的角度写称呼),我就无法感受到外婆对妈妈的爱,也无法感受到剧情简介里说的,妈妈对她的妈妈(外婆)的爱。不知道是因为演技太假,还是因为故事就是为了体现这种奇怪相处氛围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中间火灾的剧情,和后面的一个小转折(火灾场景的重新演绎),也让我觉得十分牵强、不具有说服力。本来我觉得可能只是演技问题,但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是故事情节问题。或许要看看原著小说才能理解?总之整个过程我都无法代入任何“爱”的感受,就算是剧情梗概已经说了,这个设定就是一个母亲很爱她的妈妈、但是无法爱自己的女儿,我还是没看出来她到底哪里爱她妈妈了,难道这个电影就是在让我们思考这个吗?我的感受是,母亲对她妈妈(外婆)不是爱,只是在努力扮演一个女儿的角色;外婆对妈妈也不是爱,只是觉得这是她生命的延续(自己女儿要嫁人了,她见完男方第一反应居然不是“你真的开心吗”这种,而是什么“他像一汪湖水,你是那束阳光,可以打开他(具体忘了啥意思了大概就这么说的)。”我一直寻思,母女之间就这么说话吗?真是不懂她俩这种高级的有品位的母女情。

    另外一对母女,妈妈和女儿,妈妈无法像自己妈妈爱她一样爱自己的女儿,为女儿做的事情、教导女儿都是为了让自己妈开心。这逻辑我能理解,所以这对母女的关系还是更好理解和代入的。但是她们关系的成立前提就是外婆-妈妈这对母女关系的成立,所以由于第一组母女情过于造作,导致出戏的我也不太能代入第二组母女情的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境。

    整个电影就是一部父权制资本主义下女性的悲歌,女性在这个制度下也继续压迫女性。片中最让我觉得精彩的一段,是女儿对着父亲的一连串质问,说他只会让一个女人、两个女人来保护他,他这么喜欢去抗议,但是连反抗自己家庭的勇气都没有。然而这一段也是以另一个女性碾压女儿之后结束,我就觉得,这里交代太不清楚了,为啥那女的可以这么理直气壮去伤害一个青少年,然后那爸爸居然也没有一点反思,任凭别人伤害自己的女儿。可能这片子就是故意要展现男性的懦弱、父亲的缺位?但是这展现得有点过于明显,导致并不具有说服力,反而让人觉得这些角色是刻意安排的工具人。就感觉可能除了女儿,其他人都可以说是有点工具人了…..

    最后影片也没有更多的反思和觉醒,就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世上女人可以分为两种:母亲和女儿。我一想,好吧你这么说也没错。或许要讨论“母性”这种大话题,这种没有结论、深入浅出的展现方式会比较安全。然而我还是觉得,这真的说了等于没说,这部片子也可以不叫《母性》,可以叫《家庭主妇》。最终女儿也怀孕了,母亲居然重复了她自己妈跟她说的那句文邹邹的台词,有点尬,故意点题的感觉,虽然也体现出了她到底有多爱她妈…而且为啥最后一定要让女儿怀孕呢?有种很刻意的感觉,好像就是为了让她思考一下她会是什么样的妈妈?故意传火炬的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也不去说这段母女关系、这个非常具有压迫性的社会家庭架构对她有什么样的影响,反而轻描淡写好像她结婚以后一切都更轻松了一样(可以更好的和爸爸平起平坐???),我一脸茫然。这传的不是火炬,不是母性,是父权制的再一次胜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真的是个恐怖片,就是一群人被搞那么惨之后还要继续异性恋婚姻这种模式来持续对自己的压迫,然后在这个体系中不断问自己:我是妈妈还是女儿呢?我会有母性吗?

    所以导演/作者是故意搞成这样的吗?才能让我们去反思?希望更多人去看看然后发表更多不同的评论和讨论!

    (影片结束后,有一些观众鼓掌。朋友也说很喜欢,虽然她也觉得前面演技有点怪,但有些家庭可能就是那种相处模式。我看完第一反应是上豆瓣搜评分,朋友说:但这是全球首映啊怎么会有评分!我才反应过来😅)

     6 ) 两种角色

    小说改编的电影,信息量十分巨大。女人天生有两种角色,母亲和女儿。故事便以两条线展开,一个是母亲的故事,一个是女儿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爱即认同,除了全盘接受,不允许有反抗或叛逆。为了合乎外婆的喜好,母亲和原本讨厌的男人交往,原本觉得阴暗的画也渐渐觉得充满魅力,爱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带有压迫和扭曲的性质。

    对同一个男人,母亲和外婆的看法截然不同,但母性的作用,导致母亲对外婆的盲从,编造出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爱情想象,但这样的想象经不起现实的风浪。

    结婚后,母亲为建设美好家庭而努力,做饭,打扫,打扮,用心维持家庭。但父亲从来没有爱过母亲,他想要的,只是一份被照顾的安全感而已,就像许多有了家庭的男人一样。虽然没有丈夫的爱,但只要有外婆的赞赏,母亲觉得就幸福了。这么一个体谅别人的人,她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周围的人开心,唯独忽视了自己。

    电影讨论了一个有关爱的话题。爱是什么?是自己幸福还是别人幸福?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是无私的付出还是自私的攫取?片中一方面是外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母亲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母亲无意识中对外婆百依百顺,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不是爱,是占有,是控制和盲从。

    令人震惊的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也影响到了女儿,女儿也成了一个一心讨好别人,失去自我意志的木偶。

    一场天灾中,外婆舍身救了女儿。失去了外婆,也就失去了一切行动的准则,失去了一切幸福的来源。母亲并未想到,自己不再是女儿,而是一个母亲了。面对女儿,她如何在外婆不在的生活中教导她和养育她呢?爱她呢?

    女儿的故事中,母亲言传身教让她做一个让外婆高兴的人,一个丧失自我沉溺于母爱中的人,一个尽一切可能取悦别人的人。

    后来家被烧了,外婆去世,母亲只能在农村人家做小媳妇了,不再是大家小姐。母亲想在婆婆身上找到失去的母爱,但事与愿违,却受到婆婆的虐待。她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博取婆婆的欢心,正如博取外婆的欢心那样,但她忘了婆婆和她并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她身上掉下的肉。所以,母性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一种奇妙而不可理喻的东西。是控制,是包庇,也具有排他性,它仅仅存在于母子之间,而不存在于别的地方。

    女儿放走了姑姑,令奶奶痛心欲绝。她发现长久以来,父亲一直躲着母亲和自己与外遇住在外婆家里。父亲的背叛令她愤怒,但父亲也讲出了一个真相:外婆并非救她而死,而是自杀的。

    父亲其实想说:母亲、女儿以及去世的外婆,你们是母性的连接体,根本排斥爱情的存在。母亲想让外婆满意,女儿想让母亲满意,在家庭中建立母性为主导的秩序,这便是宠溺与承欢,付出与回报,控制与盲从的秩序。这种秩序与平等自由的爱情背道而驰,这就是父亲另觅新欢的原因,他忍受不了这种由母性派生出来的社会秩序。女儿放任姑姑出走,想送奶奶进养老院,这些都是为了让母亲高兴,从而完成母性这条施恩与报恩锁链的闭环。

    回到电影设置的母性难题中去,当外婆和女儿同时遇难,母亲究竟该救谁?显然她只有对外婆的盲从,而没有对女儿的爱,甚至痛恨女儿的存在逼死了外婆。可而当女儿自杀时,她心中的爱才被唤醒,正如外婆临死前对母亲所说:要将爱传递下去。她发现仅仅做女儿是不够的,也要当好一个母亲。母性是先天的本能,也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技能,既是生命的延续,也是爱的传承。

    影片在平静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一心只想做女儿的母亲,发现自己也即将成为外婆,而对母亲既爱又恨的女儿也即将成为母亲。在角色的转换和时代的变迁中,也许只有饱含着爱和希望,才会活得无怨无悔吧。

    本片获第4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短评

    VIFF #4 “有些人 只想永远当女儿”

    10分钟前
  • 酸奶雪糕
  • 推荐
  • 最讽刺的明明是父亲的缺失

    11分钟前
  • cat
  • 推荐
  • 我也只想当女儿😭

    16分钟前
  • ななせまる
  • 推荐
  • 叙事风格简直就像emo的英雄 哈哈那种故弄玄虚的感觉笑死人了 高畑淳子/大地真央没得说 压着toda的气场 4y台词很差!这其实是个为了话题而二搭的组合 没必要的

    20分钟前
  • raku
  • 较差
  • 世界首映注定免不了吃螃蟹的风险…叙事有些温吞水,故事也些许奇情了些,母女/婆媳/夫妻关系都有些病态…好在在日本人笔下一切看上去也都是合理的…也就外婆的出场还有些记忆点…导演和凑佳苗有来Q&A,凑佳苗还挺有表现欲,还乖可爱的…

    25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 又尬又造作的依托答辩 toda中规中矩 毫无亮点 真怀疑随便拉个真学生都比永野芽郁会演

    28分钟前
  • 火烤鸡腿麦芬
  • 很差
  • 2023.0302为了很爱的两个女演员看的,还给两星也是对她们表示唯一的尊重,但被电影本身实属是ex到了!以讲母性的主题,实则缺失的男宝。而且结尾尽然对一直处于隐形状态还在外面搞小三的的父亲表示理解,这种对男人的极度宽容真是匪夷所思的让人作呕。强行大团圆结局只不过建立在对女性自我人格的PUA上,我没看懂,我大受震撼…并且想吐。

    30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较差
  • 想用母亲和女儿的双视角来解读母女关系的微妙,然而视角切换并没有带来对故事不同维度的补充,反倒显得混乱没有重点,凑佳苗的故事也稍显狗血,实际上母女关系中过分依赖以及控制的背后都有个缺席的父亲形象,这一点值得深挖,而不是强调女性失心疯的形象。永野芽郁怀孕的结尾看似乐观,其实很大可能又会步了上一代的后尘,这才是可悲之处。

    33分钟前
  • 超cute侠
  • 较差
  • 近乎绝望地渴求不曾感受到的爱、说着凉薄的话语却把真心放在阴暗的角落、又或者只有在神明的面前才展示自己真正的样子。那是彼此都无法坦言、暗中试探又互相碰撞才能存在的亲子关系。母性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成为母亲后就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它必须遵循母亲与孩子双方的意志/意愿,给予与接受的双向成立,如此的母性才有意义。如果没有当好母亲的觉悟就不要轻易生育孩子,是的,女性可以只做“永远的女儿”,不一定要成为他人的“母亲”。电影中女性们作为母亲/女儿的不同面向/形象,应该是给观众要不要成为母亲、成为怎样的母亲一些思考的空间。PS.梨咩初共演的对手戏好像彼此有些拘谨,梨《绯红》演过母亲好一些,但咩的演技太僵硬,后面一起拍小女警就自然很多,也许跟两部不同的角色设定有关?确实比起母女,两人的相性更适合前后辈的关系w

    35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 演员的演技保证我没有武断地说这是烂片。女儿偷看父亲日记提到的学生运动才让人隐隐感受到大致的时代背景。三对母女关系中,有些美好有些病态又有些窒息…相互戳破假面后的咆哮,又让我忍不住联想到最近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的种种。只能说这是一部看完第一反应是脑子问号,细琢磨后又不会觉得浪费票钱的电影。

    40分钟前
  • 多喜养福
  • 还行
  • 大震撼,这调度这布景这演技这一会儿有一会儿没的念白

    41分钟前
  • 路米內
  • 很差
  • 户田咋这么瘦了啊???脸都脱了相了

    43分钟前
  • 柠檬不好吃
  • 推荐
  • 为了烘托男宝,没必要

    46分钟前
  • Pam
  • 还行
  • 只为两个女演员。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 先说总结,这片是值得一看的。有特别的角度、描述复杂的人物和交织的感情,是平时不怎么会拍摄到的故事。电影版确实比小说要好,永野芽郁虽然这次的表演也还是带着僵硬,但她背着妈妈默默流下眼泪的那一刻,还是有打动到我的,算是一部分接住这个角色了,toda真的很像她在演员届的母亲了。ps.这片的景拍得真美,一颗樱花树、一朵樱花的美,“我要盛开在自己的季节”。

    51分钟前
  • 藤原玛雅
  • 推荐
  • #VIFF2022 世界首映+编导映后Q&A到场。一流设定二流剧本三流表演末流执导,看完除了恐婚恐育基本没啥记忆点。这个本子更适合被朴赞郁那一类的导演来呈现(几个核心梗像是《斯托克》+《小姐》的缝合),因为一旦风格化不足就只剩喋喋不休的旁白加剧观影的煎熬感。外加结尾这个刻意的和解,神仙都救不回来了。

    55分钟前
  • 散步的侵略者
  • 较差
  • 节奏节奏节奏……过于拖沓

    60分钟前
  • 香芋卷
  • 较差
  • 看到就是被骗到。这一颗星也完全是我给几位女演员的演技的尊重。一个看标题、看人设、看简介都觉得一定是在讲母职训诫的片子,看完之后发现是一本虚幻小说电影。人物塑造上充满了男性凝视下的所谓“母女关系”,对女性角色的刻薄偏激地描写方式,以及对男性角色的无限宽容。电影试图赶上流行的用了双视角重复叙事,试图通过母女回忆的偏差来塑造那种关系中的冲突性。两位女演员演的很细节很好,但这个设置在电影里只能说画蛇添足意味不明。不过一览导演过往的片子,被难看到也不是这一回了,我很难指摘他是不好好拍还是就是单纯拍不好电影,只能说下次别干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事了。

    1小时前
  • 薯条1号
  • 很差
  • 基本上是一个为了恶心人而存在的故事,凑佳苗的很多小说都是这个问题,为了主题而彻底扭曲人物的心理,看似黑暗、压抑,实际上非常幼稚和刻意,而影视化之后更加显得无病呻吟。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 明面上讨母性议题,说到底不还是父权制结构性压迫造成的。甚至片中所展露的多重母女关系,基本都处于一种扭曲和畸变的状态。事实上能透过视觉影像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大可不必多费旁白尽数详构。无论先天拥有或后天习得,母性都不应用来当作困住女性的枷锁,这世上就是有天生对孩子爱无能的母亲,也有愿意为了孩子无条件奉献生命的母亲。片尾女儿怀孕后选择与原生家庭和解,另一种恐怖故事的开端。

    1小时前
  • 张苑希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